CN214041986U - 散热组件和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和投影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41986U CN214041986U CN202120100342.6U CN202120100342U CN214041986U CN 214041986 U CN214041986 U CN 214041986U CN 202120100342 U CN202120100342 U CN 202120100342U CN 214041986 U CN214041986 U CN 2140419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heat
- condensation
- side wall
- hea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组件和投影仪,散热组件包括:均温板,均温板内部具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工作液体和第一毛细吸液芯,所述均温板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用于与外置发热元器件接触,所述第二侧壁设有连通工作腔的连接孔;热管,所述热管内部具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内设有工作液体和第二毛细吸液芯,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流通腔从蒸发段延伸至冷凝段,所述冷凝段远离蒸发段的一端呈封闭设置,所述蒸发段远离冷凝段的一端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均温板的连接孔连通,以使所述流通腔与所述工作腔连通。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和投影仪。
背景技术
随着散热器的广泛应用,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散热器通常包括热管和铜板,铜板用于与热源直接接触,热管与铜板连接,接收铜板传递的热量并进行散热,然而传统的散热器通常使用焊接或者压铆的方式将铜板和热管连接,此种结构由于连接处容易出现间隙,使得热管与铜板之间的接触热阻较大,从而使得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组件,旨在降低热管与均温板间的热阻的同时保证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提高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组件,包括:
均温板,所述均温板内部具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工作液体和第一毛细吸液芯,所述均温板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用于与外置发热元器件接触,所述第二侧壁设有连通工作腔的连接孔;
热管,所述热管内部具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内设有工作液体和第二毛细吸液芯,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流通腔从蒸发段延伸至冷凝段,所述冷凝段远离蒸发段的一端呈封闭设置,所述蒸发段远离冷凝段的一端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均温板的连接孔连通,以使所述流通腔与所述工作腔连通。
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均温板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具有供发热元器件接触的贴合位,所述连接孔在第一侧壁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贴合位中。
可选地,所述蒸发段具有直管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一端连接所述直管段,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凝段,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直管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直管段与所述均温板呈直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均温板和热管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散热鳍片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散热鳍片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并行间隔设置,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依次穿设于多个散热鳍片的贯穿孔。
可选地,所述散热鳍片的贯穿孔的直径与所述冷凝段的外径适配,以使所述冷凝段与所述散热鳍片紧密接触。
可选地,所述贯穿孔设于所述散热鳍片的中部;和/或,所述冷凝段远离蒸发段的端部呈锥形设置。
可选地,冷凝段的整体尺寸自靠近蒸发段向远离蒸发段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包括上述所述的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与热源直接接触的均温板设置成与热管连通,从而避免了两者之间产生空隙,大大降低了均温板与热管之间的热阻,提高热传导的有效性,同时在均温板和热管内均设有工作液体和毛细吸液芯,使得热量不但能通过均温板的侧壁传递到热管中进行散热,也能被均温板内的工作液体吸收蒸发成气体而将热量流到热管进行散热,从而保证热量快速的被传递,如此,保证了整个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中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均温板 | 110 | 第一侧壁 |
120 | 第二侧壁 | 130 | 工作腔 |
140 | 连接孔 | 20 | 热管 |
210 | 蒸发段 | 211 | 直管段 |
212 | 连接段 | 220 | 冷凝段 |
230 | 流通腔 | 240 | 连通口 |
30 | 散热鳍片 | 310 | 贯穿孔 |
40 | 发热元器件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将主要描述散热组件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散热组件包括:
均温板10,所述均温板10内部具有工作腔130,所述工作腔130内设有第一毛细吸液芯和工作液体,所述均温板10具有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所述第一侧壁110用于与外置发热元器件40接触,所述第二侧壁120设有连通工作腔130的连接孔140;
热管20,所述热管20内部具有流通腔230,所述流通腔230内设有第二毛细吸液芯和工作液体,所述热管20包括蒸发段210和冷凝段220,所述流通腔230从蒸发段210延伸至冷凝段220,所述冷凝段220远离蒸发段210的一端呈封闭设置,所述蒸发段210远离冷凝段220的一端设有连通口240,所述连通口240与所述均温板10的连接孔140连通,以使所述流通腔230与所述工作腔130连通。
散热鳍片30,所述散热鳍片30与所述热管20的冷凝段220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均温板1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可以大体呈长方体,正方体等,本实施例中,以呈扁平的长方体为例,其内部空心,具有工作腔130,第一毛细吸液芯位于工作腔130内,第一毛细吸液芯内填充有工作液体。关于热管20,热管20整体呈长条的圆柱管,其内部具有流通腔230,流通腔230内设有第二毛细吸液芯,第二毛细吸液芯内填充有工作液体。第一毛细吸液芯和第二毛细吸液芯可由铜粉烧结而成,具有毛细力,工作液体受热所蒸发的气体能通过热管20内的流通腔230从蒸发段210流到冷凝段220。值得说明的是,热管20的蒸发段210和冷凝段220没有具体的限制,热管20中靠近均温板10并且使得内部的液体受热产生气体的那一段可以称为蒸发段210,而能将热气体冷凝呈液体的那一段可以称为冷凝段220。
关于连通口240,连通口240设于蒸发段210靠近均温板10的一端,其可以设置成与流通腔230连通,从而使得连通口240与均温板10的连接孔140连通后,流通腔230与工作腔130连通。具体工作时,发热元器件40通过均温板10的第一侧壁110将热量传递到均温板10,均温板10在将热量传递到热管20的同时,由于自身受热,使得工作腔130内的工作液体吸热后蒸发成气体,气体通过连接孔140流出并流入热管20的流通腔230,同时热管20受到均温板10的侧壁传递的热量后其流通腔230的工作液体也蒸发成气体,气体在流通腔230中从蒸发段210流到冷凝段220,冷凝段220由于自身离热源较远,热源传递的热量难以传到冷凝段220,且有散热鳍片30连接冷凝段220为其散热,故冷凝段220温度较低,流入冷凝段220的气体容易冷凝成液体,液体再沿第二毛细吸液芯和第一毛细吸液芯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210和均温板10,如此循环不止,达到为热源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与热源直接接触的均温板10设置成与热管20连通,从而避免了两者之间产生空隙,大大降低了均温板10与热管20之间的热阻,提高热传导的有效性,同时在均温板10和热管20内均设有工作液体和毛细吸液芯,使得热量不但能通过均温板10的侧壁传递到热管20中进行散热,也能被均温板10内的工作液体吸收蒸发成气体而将热量流到热管20进行散热,从而保证热量快速的被传递,如此,保证了整个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位于所述均温板10相对的两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均温板10呈扁平长方体状,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分别是均温板10中面积最大且相互对立的两个侧壁,如此,既保证了第一侧壁110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与热源接触,又能保证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20之间的距离较短,从而有利于缩短气体的流动行程,并且有利于迎合气体的运动方向,使得均温板10内部中靠近第一侧壁110的的流体受热蒸发成气体后,可以快速的流到对面的连接孔140而流入热管20的流通腔230,从而加快了热量的传递,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为更大限度的加快热量的传递,所述第一侧壁110具有供发热元器件40接触的贴合位,所述连接孔140在第一侧壁110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贴合位中。如此设置,使得连通热管20的连接孔140更靠近发热元器件40,从而更有利于热量快速的从连接孔140流出,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均温板10产生的气体流入热管20的顺畅性,所述蒸发段210具有直管段211和连接段212,所述连接段212一端连接所述直管段211,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凝段220,所述连通口240位于所述直管段211远离所述连接段212的一端,所述直管段211与所述均温板10呈直角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气体在真空中通常做直线运动,如此设置,迎合了气体的运动方向,有利于气体快速的从均温板10运动到热管20中,从而加快热传导,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降低均温板10和热管20之间的热阻,所述均温板10和热管2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一方面避免在均温板10和热管20之间产生空隙,从而降低了均温板10和热管20之间的热阻,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均温板10和热管20之间的稳固性,提高散热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鳍片30上设有贯穿孔310,所述散热鳍片30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鳍片30相互并行间隔设置,所述热管20的冷凝段220依次穿设于多个散热鳍片30的贯穿孔310。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散热鳍片30的数量增加了散热组件的总体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另外,热管20与多个散热鳍片30的连接方式有利于散热鳍片30在冷凝端的均匀分布,如此,一方面有利于冷凝端快速的在不同的位置将热量传递到散热鳍片30,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散热组件的整体排布更加规整稳固,使得散热组件不易与其他元器件产生互相影响,提高工作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鳍片30的贯穿孔310的直径与所述冷凝段220的外径适配,以使所述冷凝段220与所述散热鳍片30紧密接触。散热鳍片30与冷凝端紧密接触,减小了两者之间的空隙,从而降低了两者之间的热阻,提高了热传导的有效性,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310设于所述散热鳍片30的中部。如此设置,使得热管20的冷凝段220设置各散热鳍片30的中部,便于热量均匀传入到散热鳍片30各区域,避免散热鳍片30局部温度过高,提高热管20中冷凝段220与散热鳍片3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提高散热组件的整体散热效率。可选地,为方便热管20穿设于散热鳍片30的贯穿孔310,所述冷凝段220远离蒸发段210的端部呈锥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段220的整体尺寸自靠近蒸发段210向远离蒸发段210逐渐增大。如此设置,有利于在冷凝端设置较多的毛细洗液芯,使得冷凝端能够容纳较多的液体,如此,使得从蒸发段210流向冷凝段220的气体更快的被冷凝成液体,然后更快的在毛细洗液芯的毛细力作用下回流到蒸发端,从而提高了散热管20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投影仪,该投影仪上述的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投影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温板,所述均温板内部具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第一毛细吸液芯和工作液体,所述均温板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用于与外置发热元器件接触,所述第二侧壁设有连通工作腔的连接孔;
热管,所述热管内部具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内设有第二毛细吸液芯和工作液体,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流通腔从蒸发段延伸至冷凝段,所述冷凝段远离蒸发段的一端呈封闭设置,所述蒸发段远离冷凝段的一端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均温板的连接孔连通,以使所述流通腔与所述工作腔连通,
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均温板相对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具有供发热元器件接触的贴合位,所述连接孔在第一侧壁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贴合位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具有直管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一端连接所述直管段,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凝段,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直管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直管段与所述均温板呈直角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和热管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散热鳍片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并行间隔设置,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依次穿设于多个散热鳍片的贯穿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的贯穿孔的直径与所述冷凝段的外径适配,以使所述冷凝段与所述散热鳍片紧密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设于所述散热鳍片的中部;和/或,
所述冷凝段远离蒸发段的端部呈锥形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段的整体尺寸自靠近蒸发段向远离蒸发段逐渐增大。
10.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0342.6U CN21404198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散热组件和投影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0342.6U CN21404198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散热组件和投影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41986U true CN214041986U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7346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00342.6U Active CN21404198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散热组件和投影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419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48822A1 (zh) * | 2023-01-13 | 2024-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组件、印制电路板pcb组件及通信设备 |
-
2021
- 2021-01-14 CN CN202120100342.6U patent/CN2140419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48822A1 (zh) * | 2023-01-13 | 2024-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组件、印制电路板pcb组件及通信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55358B1 (en) |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cooling refrigerator provided with same | |
JP6749398B2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 |
TWI700472B (zh) | 散熱模組 | |
TW200643362A (en) | Loop-type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 |
CN214041986U (zh) | 散热组件和投影仪 | |
CN100580362C (zh) | 改良型热导管散热系统 | |
CN215572349U (zh) | 散热管和散热设备 | |
CN215345579U (zh) | 一种相变散热器以及电子器件 | |
CN214666251U (zh) | 一种热虹吸散热器 | |
CN213984718U (zh) | 一种散热快的热导管 | |
CN211352907U (zh) | 一种热虹吸翅片板 | |
CN207706620U (zh) | 两相流热传结构 | |
TWI640740B (zh) | Vapor-liquid flow heat transfer module | |
CN209820234U (zh) | 一种高效板管换热器 | |
CN212132715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7952221U (zh) | 散热器和灯具 | |
CN211903868U (zh) | 一种超薄热管 | |
CN210776553U (zh) | 一种用于模块工作的散热片 | |
CN113179617B (zh) | 一种吹胀板散热器及变频设备 | |
TWM446489U (zh) | 導熱管結構 | |
TWI657226B (zh) | 兩相流熱傳結構 | |
CN218998638U (zh) | 散热单元、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 |
CN216389334U (zh) | 相变基板和功率模块 | |
CN214800461U (zh) | 散热设备 | |
CN210399138U (zh) | 一种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