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9061U - 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9061U
CN214039061U CN202022859958.XU CN202022859958U CN214039061U CN 214039061 U CN214039061 U CN 214039061U CN 202022859958 U CN202022859958 U CN 202022859958U CN 214039061 U CN214039061 U CN 214039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piral
separator
cavit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99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茸
黄玉优
湛碧海
喻磊
谢文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8599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9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9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9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螺旋通道;进气部件,进气部件具有容纳腔和排出口,排出口与容纳腔和螺旋通道均连通,以使容纳腔内的混合气体经过排出口进入螺旋通道内;换热部件,换热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螺旋通道内,以与螺旋通道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换热。通过对高温的混合气体进行冷却,以吸收高温混合气体中的热量,以便将高温混合气体中的热量进行收集来有效利用,实现热量的循环使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没有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器。
背景技术
用于冷却系统油分离的油分离器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依靠离心力进行分油的离心式油分离器,离心式油分离器主要是通过制造气流的旋转效应,通过离心力将油滴甩到分离器的桶壁上进行分油。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常是直接散发出去,没有进行收集利用,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没有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螺旋通道;进气部件,进气部件具有容纳腔和排出口,排出口与容纳腔和螺旋通道均连通,以使容纳腔内的混合气体经过排出口进入螺旋通道内;换热部件,换热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螺旋通道内,以与螺旋通道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分离器还包括螺旋板,螺旋板设置在壳体内,以围成螺旋通道;其中,沿螺旋通道的轴线方向,自螺旋板的一端至其另一端,螺旋板的垂直于螺旋通道的轴线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排出口为多个,多个排出口沿预定方向间隔布置;其中,预定方向与螺旋通道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进气部件为管状,进气部件的管腔形成容纳腔;进气部件插设在壳体上,排出口设置在进气部件的位于壳体内的管段上。
进一步地,进气部件的位于壳体外侧的第一管口与容纳腔连通,以通过第一管口向容纳腔内通入混合气体;和/或,进气部件的位于壳体内的第二管口处设置有遮挡部,以防止容纳腔内的混合气体从第二管口流出。
进一步地,换热部件包括螺旋管,螺旋管设置在螺旋通道内,螺旋管的管腔内通入有换热介质。
进一步地,换热部件还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与螺旋管的第一端连接,并从壳体内伸出,以通过第一管体向螺旋管内通入换热介质;和/或,第二管体,第二管体与螺旋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从壳体内伸出,以使经过换热后的换热介质从螺旋管内流入第二管体内。
进一步地,壳体内具有密封腔,分离器还包括:出气管,出气管插设在壳体上,以使出气管的管腔与密封腔连通;螺旋通道与密封腔连通,以使螺旋通道内分离出的气体经过密封腔后进入出气管内。
进一步地,壳体内具有密封腔,螺旋通道与密封腔连通,以使螺旋通道内分离出的油液落入密封腔内,分离器还包括:回油管,回油管插设在壳体的下部,以使回油管的管腔与密封腔连通,进而使落入密封腔内的油液进入回油管内。
进一步地,回油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二管段位于密封腔内,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管段插设在壳体上,第一管段的管心线与第二管段的管心线呈预定夹角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气部件和换热部件,壳体内设置有螺旋通道;进气部件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排出口,以使容纳腔内的混合气体经过排出口排出;排出口与螺旋通道连通,以使经过排出口所排出的混合气体进入螺旋通道内,进入螺旋通道内的混合气体在流经螺旋通道时,由于油液与气体的密度不同,故能够使混合气体中的油滴或油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到螺旋通道的腔壁上,以实现油气分离;并且,使换热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螺旋通道内,以使换热部件与螺旋通道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换热,当换热部件为冷却部件时,则能够对高温的混合气体进行冷却,以吸收高温混合气体中的热量,以便将高温混合气体中的热量进行收集来有效利用,实现热量的循环使用,减少热量的浪费现象,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没有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另外,由于通过换热部件还能够降低分离器的自身温度,这有利于保证分离器的油分离工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分离器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分离器;
10、壳体;11、密封腔;12、螺旋通道;13、侧围板;14、第一封板;15、第二封板;
20、进气部件;21、容纳腔;22、排出口;
30、换热部件;31、螺旋管;32、第一管体;33、第二管体;
40、螺旋板;50、出气管;60、回油管;61、第一管段;62、第二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器100,请参考图1和图2,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0、进气部件20和换热部件30,壳体10内设置有螺旋通道12;进气部件20具有容纳腔21和排出口22,排出口22与容纳腔21和螺旋通道12均连通,以使容纳腔21内的混合气体经过排出口22进入螺旋通道12内;换热部件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螺旋通道12内,以与螺旋通道12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器100中,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0、进气部件20和换热部件30,壳体10内设置有螺旋通道12;进气部件20具有容纳腔21和与容纳腔21连通的排出口22,以使容纳腔21内的混合气体经过排出口22排出;排出口22与螺旋通道12连通,以使经过排出口22所排出的混合气体进入螺旋通道12内,进入螺旋通道12内的混合气体在流经螺旋通道12时,由于油液与气体的密度不同,故能够使混合气体中的油滴或油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到螺旋通道12的腔壁上,以实现油气分离;并且,使换热部件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螺旋通道12内,以使换热部件30与螺旋通道12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换热,当换热部件30为冷却部件时,则能够对高温的混合气体进行冷却,以吸收高温混合气体中的热量,以便将高温混合气体中的热量进行收集来有效利用,实现热量的循环使用,减少热量的浪费现象,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没有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另外,由于通过换热部件30还能够降低分离器100的自身温度,这有利于保证分离器100的油分离工作。
具体实施过程中,甩到螺旋通道12的腔壁上的油滴和油液均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可选地,上述提到的油滴和油液为润滑油滴和润滑油液。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器100还包括螺旋板40,螺旋板40设置在壳体10内,以围成螺旋通道12。可选地,螺旋板40为金属板。
具体地,沿螺旋通道12的轴线方向,自螺旋板40的一端至其另一端,螺旋板40的垂直于螺旋通道12的轴线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增大。
可选地,螺旋通道12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自螺旋板40的上端至其下端,螺旋板40的垂直于螺旋通道12的轴线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增大。
可选地,排出口22为多个,多个排出口22沿预定方向间隔布置;其中,预定方向与螺旋通道12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部件20为管状,进气部件20的管腔形成容纳腔21;进气部件20插设在壳体10上,排出口22设置在进气部件20的位于壳体10内的管段上。
可选地,多个排出口22均设置在进气部件20的位于壳体10内的管段上,多个排出口22沿进气部件2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进气部件20为直管,进气部件20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
具体地,进气部件20的位于壳体10外侧的第一管口与容纳腔21连通,以通过第一管口向容纳腔21内通入混合气体;即进气部件20的第一管口为其进气口。
可选地,进气部件20的第一管口朝上设置;排出口22朝水平方向设置。
具体地,进气部件20的位于壳体10内的第二管口处设置有遮挡部,以防止容纳腔21内的混合气体从第二管口流出,进而防止从第二管口流出的高温高压的高速的混合气体对壳体10内的油液造成冲击;即进气部件20的第二管口为盲孔。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部件30包括螺旋管31,螺旋管31设置在螺旋通道12内,螺旋管31的管腔内通入有换热介质。
具体地,换热部件30还包括第一管体32,第一管体32与螺旋管31的第一端连接,并从壳体10内伸出,以使第一管体32的管腔与螺旋管31的管腔连通,进而通过第一管体32向螺旋管31内通入换热介质;第一管体32的伸出壳体10之外的管口为换热介质的进口。
具体地,换热部件30还包括第二管体33,第二管体33与螺旋管31的第二端连接,并从壳体10内伸出,以使第二管体33的管腔与螺旋管31的管腔连通,进而使经过换热后的换热介质从螺旋管31内流入第二管体33内;第二管体33的伸出壳体10之外的管口为换热介质的出口。
可选地,换热介质为冷却液,以使换热部件30为冷却部件。
具体地,螺旋管31为多个,以增强对螺旋通道12内混合气体的冷却效果;可选地,多个螺旋管31沿垂直于螺旋通道12的轴线方向布置;第一管体32为多个,多个第一管体32与多个螺旋管31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二管体33为多个,多个第二管体33与多个螺旋管31一一对应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具有密封腔11,密封腔11是壳体10内螺旋通道12之外的腔体部分。
具体地,螺旋通道12与密封腔11连通,以使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的气体从螺旋通道12流入密封腔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器100还包括出气管50,出气管50插设在壳体10上,以使出气管50的管腔与密封腔11连通,进而使流入密封腔11内的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出气管50内,再通过出气管50排出或进入其它部件中。
可选地,出气管50为直管;出气管50插设在壳体10的上部。
具体地,螺旋通道12与密封腔11连通,以使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的油液落入密封腔11内,即甩到螺旋通道12的腔壁上的油滴和油液均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到密封腔11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器100还包括回油管60,回油管60插设在壳体10的下部,以使回油管60的管腔与密封腔11连通,进而在壳体10的内外压差作用下,使落入密封腔11内的油液进入回油管60内。
具体地,回油管6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61和第二管段62,第二管段62位于密封腔11内,并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使第二管段62的远离第一管段61的管口朝下设置,以便使密封腔11底部的油液进入第二管段62内;即第二管段62的远离第一管段61的管口为进油口。第一管段61插设在壳体10上,以使第一管段61的远离第二管段62的管口为出油口,以通过该出油口使回油管60内的油液排出或流入其它部件。
具体地,回油管60的进油口端面与密封腔11的底壁间隔设置或间隙配合,以避免密封腔11内的油池底部的杂质进入回油管60内,进而保证进入回油管60内油液的质量。
具体地,第一管段61的管心线与第二管段62的管心线呈预定夹角设置。可选地,该预定夹角为90度,即第一管段61的管心线与第二管段62的管心线垂直,第一管段61的远离第二管段62的管口朝水平方向设置。
具体地,壳体10上开设有第一穿过孔,进气部件20穿过该第一穿过孔,以插设在壳体10上。可选地,进气部件20的外壁与第一穿过孔的孔壁之间焊接,以保证密封腔11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壳体10上开设有第二穿过孔,出气管50穿过该第二穿过孔,以插设在壳体10上。可选地,出气管50的外壁与第二穿过孔的孔壁之间焊接,以保证密封腔11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壳体10上开设有第三穿过孔,第一管体32穿过该第三穿过孔,以插设在壳体10上。可选地,第一管体32的外壁与第三穿过孔的孔壁之间焊接,以保证密封腔11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壳体10上开设有第四穿过孔,第二管体33穿过该第四穿过孔,以插设在壳体10上。可选地,第二管体33的外壁与第四穿过孔的孔壁之间焊接,以保证密封腔11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壳体10上开设有第五穿过孔,回油管60穿过该第五穿过孔,以插设在壳体10上。可选地,回油管60的外壁与第五穿过孔的孔壁之间焊接,以保证密封腔11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壳体10包括侧围板13、第一封板14和第二封板15,第一封板14和第二封板15分别位于侧围板13的两端,侧围板13、第一封板14和第二封板15共同围成密封腔11。
可选地,侧围板13的至少部分与螺旋板40接触;侧围板13与螺旋板40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个金属平板卷制成侧围板13和螺旋板40。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器100中,分离器100包括壳体10、进气部件20和换热部件30,壳体10内设置有螺旋通道12;进气部件20具有容纳腔21和与容纳腔21连通的排出口22,以使容纳腔21内的混合气体经过排出口22排出;排出口22与螺旋通道12连通,以使经过排出口22所排出的混合气体进入螺旋通道12内,进入螺旋通道12内的混合气体在流经螺旋通道12时,由于油液与气体的密度不同,故能够使混合气体中的油滴或油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到螺旋通道12的腔壁上,以实现油气分离;并且,使换热部件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螺旋通道12内,以使换热部件30与螺旋通道12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换热,当换热部件30为冷却部件时,则能够对高温的混合气体进行冷却,以吸收高温混合气体中的热量,以便将高温混合气体中的热量进行收集来有效利用,实现热量的循环使用,减少热量的浪费现象,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油分离器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没有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另外,由于通过换热部件30还能够降低分离器100的自身温度,这有利于保证分离器100的油分离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螺旋通道(12);
进气部件(20),所述进气部件(20)具有容纳腔(21)和排出口(22),所述排出口(22)与所述容纳腔(21)和所述螺旋通道(12)均连通,以使所述容纳腔(21)内的混合气体经过所述排出口(22)进入所述螺旋通道(12)内;
换热部件(30),所述换热部件(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螺旋通道(12)内,以与所述螺旋通道(12)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还包括螺旋板(40),所述螺旋板(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以围成所述螺旋通道(12);其中,沿所述螺旋通道(12)的轴线方向,自所述螺旋板(40)的一端至其另一端,所述螺旋板(40)的垂直于所述螺旋通道(12)的轴线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22)为多个,多个所述排出口(22)沿预定方向间隔布置;其中,所述预定方向与所述螺旋通道(12)的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件(20)为管状,所述进气部件(20)的管腔形成所述容纳腔(21);所述进气部件(20)插设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排出口(22)设置在所述进气部件(20)的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管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部件(20)的位于所述壳体(10)外侧的第一管口与所述容纳腔(21)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管口向所述容纳腔(21)内通入混合气体;和/或
所述进气部件(20)的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第二管口处设置有遮挡部,以防止所述容纳腔(21)内的混合气体从所述第二管口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30)包括螺旋管(31),所述螺旋管(31)设置在所述螺旋通道(12)内,所述螺旋管(31)的管腔内通入有换热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30)还包括:
第一管体(32),所述第一管体(32)与所述螺旋管(31)的第一端连接,并从所述壳体(10)内伸出,以通过所述第一管体(32)向所述螺旋管(31)内通入换热介质;和/或
第二管体(33),所述第二管体(33)与所述螺旋管(31)的第二端连接,并从所述壳体(10)内伸出,以使经过换热后的换热介质从所述螺旋管(31)内流入所述第二管体(3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具有密封腔(11),所述分离器还包括:
出气管(50),所述出气管(50)插设在所述壳体(10)上,以使所述出气管(50)的管腔与所述密封腔(11)连通;所述螺旋通道(12)与所述密封腔(11)连通,以使所述螺旋通道(12)内分离出的气体经过所述密封腔(11)后进入所述出气管(50)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具有密封腔(11),所述螺旋通道(12)与所述密封腔(11)连通,以使所述螺旋通道(12)内分离出的油液落入所述密封腔(11)内,所述分离器还包括:
回油管(60),所述回油管(60)插设在所述壳体(10)的下部,以使所述回油管(60)的管腔与所述密封腔(11)连通,进而使落入所述密封腔(11)内的油液进入所述回油管(6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6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61)和第二管段(62),所述第二管段(62)位于所述密封腔(11)内,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管段(61)插设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第一管段(61)的管心线与所述第二管段(62)的管心线呈预定夹角设置。
CN202022859958.XU 2020-12-02 2020-12-02 分离器 Active CN214039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9958.XU CN214039061U (zh) 2020-12-02 2020-12-02 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9958.XU CN214039061U (zh) 2020-12-02 2020-12-02 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9061U true CN214039061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84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9958.XU Active CN214039061U (zh) 2020-12-02 2020-12-02 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9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8891U (zh) 立式油分离器
CN206881174U (zh) 一种可拆式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110002660B (zh) 一种多功能过滤装置
CN101825267A (zh) 灯具呼吸器及具有该灯具呼吸器的灯具
CN112413944A (zh) 分离器
CN106413840B (zh) 过滤器基座系统及过滤器组件
CN214039061U (zh) 分离器
CN103868293A (zh) 立式油分离器
CN205227950U (zh) 一种油分离器以及包括该油分离器的冷凝器
CN105960267B (zh) 具有盖部分的过滤器元件及过滤器组件
CN201935494U (zh) 立式双级油分离器
CN201020331Y (zh) 真空冷却过滤装置
CN215819246U (zh) 一种散热型防尘电气柜
CN212006849U (zh) 一种高效管式换热器
CN212467597U (zh) 一种立式组合过滤分离器
CN104976905B (zh) 真空冷凝冷却器
CN113405283A (zh) 进气管、壳管式冷凝器、空调器
CN111905513A (zh) 一种立式组合过滤分离器
CN207169343U (zh) 一种喷淋除雾分离装置
CN221182072U (zh) 一种耐高温筒状滤芯
CN216845813U (zh) 一种带挡板分离器的板式换热器
CN216282176U (zh) 一种油分离器及压缩机换热系统
CN209490612U (zh) 改进的便捷更换滤芯的高效滤芯分离器
CN215337207U (zh) 一种制冷用油分离器
CN217698334U (zh) 一种滑阀泵用的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