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8239U - 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 Google Patents

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8239U
CN214038239U CN202022200240.XU CN202022200240U CN214038239U CN 214038239 U CN214038239 U CN 214038239U CN 202022200240 U CN202022200240 U CN 202022200240U CN 214038239 U CN214038239 U CN 214038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lampshade
fixed
chain wheel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02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Polary Auto Decoration Pa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Polary Auto Decoration P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Polary Auto Decoration P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Polary Auto Decoration Pa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02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8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8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8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包括:灯罩,其为侧面开口的中空结构;灯座,其设置在灯罩的开口处并与其形成一封闭腔体;多个转动板,其沿灯罩的内侧壁间隔设置在封闭腔体的内部,任一转动板为真空玻璃板,其竖直设置并通过旋转装置固定在所述灯罩上,旋转装置包括固定部,其固定在灯罩的内底面;转动部,其竖直设置在固定部上并与其转动连接,转动部与转动板固定连接;多个驱动装置,其设置在封闭腔体的底部并与多个转动板一一对应,任一驱动装置驱动对应的旋转装置的转动部沿水平方向旋转。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壳内表面设置独立的密封腔,利用真空玻璃的全反射特性改变光线射出的角度,实现了对车灯照射方向的集中控制。

Description

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结构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背景技术
车辆照明系统对行车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夜间行车时,合理使用照明系统,辨别道路、障碍物、行人等可帮助驾驶员有效规避存在的安全风险。随着道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在行车经过路况复杂路段时,更加需要驾驶员全面、清晰、快速的判断当前路况。车辆前大灯固定在车辆前部两侧,为扩大照射范围,通常采用增加车灯长度并增加光源数量的方法,使车灯的透光方向向中间或两侧延伸,以提高周围环境的可见度并扩大可见范围,方便驾驶员更加全面、及时的判断路面状态。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改变车灯的照射方向,而是将原有的光源更加均匀的分配到车辆前方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环境中,对侧方的照亮效果不高,并减弱了单个光源对正前方道路进行照明的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在不移动光源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车灯照射方向的控制,以便驾驶员在需要时能够准确判断侧方路面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通过在灯壳内表面设置独立的密封腔,利用真空玻璃的全反射特性改变光线射出的角度,实现了对车灯照射方向的集中控制。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包括:
灯罩,其为侧面开口的中空结构;
灯座,其设置在所述灯罩的开口处并与其形成一封闭腔体;
安装座,其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灯座的内侧壁中部;
多个转动板,其沿所述灯罩的内侧壁间隔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内部,任一转动板为真空玻璃板,其竖直设置并通过旋转装置固定在所述灯罩的内底面上,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灯罩的内底面;转动部,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的顶端与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多个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多个转动板一一对应,任一驱动装置驱动对应的旋转装置的转动部沿水平方向旋转。
优选的是,所述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还包括隔板一,其位于所述封闭腔体内并与所述灯罩的内侧壁形成密封腔一,所述多个转动板位于所述密封腔一的内部;隔板二,其水平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下部并与所述灯罩的内底面形成密封腔二,所述多个驱动装置和旋转装置位于所述密封腔二的内部;所述密封腔一和所述密封腔二在交界点处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所述密封腔一和所述密封腔二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的体积等于所述密封腔一和所述密封腔二的密封体积之和。
优选的是,所述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所述灯罩在与其开口方向相反的外侧壁底部设有向内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等于所述密封腔二的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还包括抛物面反射镜,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围并覆盖所述灯座的内侧壁,所述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点与所述安装座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是,所述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相邻的两个转动板的间距大于所述转动板的长度,所述转动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密封腔一的宽度。
优选的是,所述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链轮一,其套设在所述旋转装置的转动部上并与其固定;马达,其固定在所述灯座上且输出轴朝下设置;链轮二,其套设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并与其固定;链条,其套设在所述链轮一和链轮二的外周并分别与所述链轮一和链轮二啮合;其中,所述链轮一的齿数大于所述链轮二的齿数。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整体光源的集中偏转,光线偏转后可集中至一个方向,对偏转方向进行照射的光强度高,方便驾驶员清晰准确的判断该方向的路面和环境情况;
2、在灯罩内部设置独立的密封腔作为偏转层,不需要移动光源的位置,对照射方向的控制精度高,且偏转后的光线为经平面反射后的光线,不易晃眼,防止光线偏转对侧方的行人或驾驶人造成影响,提高行车时的外部环境安全性;
3、通过多个沿灯罩轮廓线分布的转动板,实现了对点光源照射面的分段控制,每个转动板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是独立控制的,可实现对不同范围的不同强度的照明需求,使车灯的照明功能更加全面,适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在初始状态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包括:
灯罩2,其为侧面开口的中空结构;
灯座1,其设置在所述灯罩2的开口处并与其形成一封闭腔体;
安装座11,其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灯座1的内侧壁中部;
多个转动板41,其沿所述灯罩2的内侧壁间隔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内部,任一转动板41为真空玻璃板,其竖直设置并通过旋转装置42固定在所述灯罩2的内底面上,所述旋转装置42包括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灯罩2的内底面;转动部,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的顶端与所述转动板41的底部固定连接;
多个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多个转动板一一对应,任一驱动装置驱动对应的旋转装置42的转动部沿水平方向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座11用于安装车灯作为光源,光源的照射方向正对多个转动板41。转动板41为内部抽真空的玻璃板,其能够在封闭腔体内沿旋转装置的转动部的轴线自由转动,转动部位于对应的转动板41的正下方,转动板41在初始状态下与对应的光线入射方向平行,当光源打开时,光线垂直摄入转动板41中,不会发生偏折,垂直从转动板的另一侧射出,此时照亮的范围为车灯正前方的路面;当多个驱动装置同步驱动旋转装置的转动部向同一个方向转动时,转动板41绕其中垂线转动,光源以较大的入射角射入真空玻璃板,相当于从光密介质(玻璃)射入光疏介质(真空)中,在入射角较大的情况下,在真空玻璃板上发生全反射,从光源处发射的光线向一侧偏转,随着转动板转动角度的增加,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减小,反射光线的偏转角度增大,即,从直射方向连续向一侧偏转,直至入射角小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小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后,入射光线在真空玻璃板中发生折射,并在从真空玻璃板中穿出时再次发生折射,恢复到最初的入射角度(垂直射出)。相邻两个转动板的间距可根据对侧方的光照需求设定,间距越小,能够被全反射的光线越多,在控制照射方向改变时,对车辆侧方进行照射的光强度越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沿灯罩轮廓线间隔设置的多个真空玻璃板,并控制真空玻璃板进行转动,使光线在真空玻璃板内表面发生全反射,从而实现了对照射方向的控制,并通过控制旋转装置的转动部的转动角度实现了对照射方向偏转角度的控制。当全部转动板同步转动时,入射光线集中向同一个角度偏转,该方向的光照强度高,方便驾驶员清晰、准备的判断该方向上的路面和环境情况,有利于行车安全。同时,扩大了车灯的照射角度范围,根据车灯在车身上安装的位置和光源的位置,配合转动板转动可进一步扩大车灯可照射到的范围,使驾驶员能够更加全面的判断周围环境情况,在外部光线较差、环境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还包括隔板一,其位于所述封闭腔体内并与所述灯罩的内侧壁形成密封腔一4,所述多个转动板41位于所述密封腔一4的内部;隔板二,其水平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下部并与所述灯罩2的内底面形成密封腔二3,所述多个驱动装置和旋转装置42位于所述密封腔二3的内部;所述密封腔一4和所述密封腔二3在交界点处连通。其中,隔板一为透明材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装置、旋转装置和转动板分别与封闭腔体内的其他结构隔开,并形成密封环境,一方面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光源长期开启时,封闭腔体内温度较高,由于玻璃板的一侧靠近灯罩外部设置,另一侧靠近光源设置,在玻璃板两侧形成的较大温度差会导致玻璃板表面起雾、凝珠,对车灯照射性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提高转动板工作的稳定性,隔板一和隔板二与灯罩形成的密封腔的密封性能较高,可有效隔绝水汽和其他杂质进入,保证驱动结构驱动转动板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异物进入使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所述密封腔一4和所述密封腔二3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的体积等于所述密封腔一和所述密封腔二的密封体积之和。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腔一和密封腔二的密封效果,并隔绝了水汽,有效防止在灯罩或真空玻璃板表面起雾或形成凝珠,防止驱动装置和旋转装置中的机械结构生锈损坏,导致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所述灯罩2在与其开口方向相反的外侧壁底部设有向内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等于所述密封腔二的高度。具体的,所述凹槽位于密封腔一和密封腔二的交界处,安装车灯时,所述凹槽与车身结构配合卡接,车身挡住密封腔二的外侧壁,从而,转动板在高度方向上能够完全覆盖灯罩在安装后露出车身的部分,即,在对应的转动板的竖直方向上的全部光线需穿过转动板后才能射出灯壳至外部环境中,保证了在使用转动板改变灯光照射方向时的效果,防止有大量光线从转动板上方或下方溢出后仍直射至车辆前方的路面上,导致需照亮的侧方向上的照亮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照明目的。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还包括抛物面反射镜12,其位于所述安装座11的外围并覆盖所述灯座1的内侧壁,所述抛物面反射镜12的焦点与所述安装座11位于同一水平面。具体的,光源需安装在对应节段的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点上,从而,以光源为中心散射出的光线经抛物面反射镜反射后,能够全部沿水平方向平行射出,使同一照射方向上的光强增加,防止光线无序的射向周围环境而无法达到照亮的效果;另外,由于光线从光源发出后需经转动板反射或折射后射出,当光源与转动板间形成的光线入射角较小且仍能发生全反射时,原垂直射出的光线的偏转角度很大,当被偏转的光线位于灯罩中部时,经转动板全反射后的光线会照射到灯座的内侧壁上,若灯座的内侧壁为吸光材质,反射光线会被灯座吸收,无法继续射出至外部环境中,减小了方向偏转后的光强,因此,为保证偏转后的光线强度,设置抛物面反射镜后,偏转的光线即使被灯座挡住,也会经抛物面反射镜反射后重新照射至两侧的其他转动板上,并在重新反射偏转后射入外部环境,保证了方向偏转后的车灯照射效果。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相邻的两个转动板41的间距大于所述转动板的长度,所述转动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密封腔一的宽度。从而,任一转动板能够在旋转装置的转动部的带动下在360°范围内自由旋转,不会与灯罩内壁发生碰撞导致损伤,相邻的转动板间也不会发生碰撞,保证了转动板及其驱动结构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链轮一31,其套设在所述旋转装置42的转动部上并与其固定;马达34,其固定在所述灯座1上且输出轴朝下设置;链轮二32,其套设在所述马达34的输出轴上并与其固定;链条33,其套设在所述链轮一31和链轮二32的外周并分别与所述链轮一31和链轮二32啮合;其中,所述链轮一31的齿数大于所述链轮二32的齿数。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链式传动结构将马达转动的旋转力传递至旋转装置42的转动部,并带动对应的转动板41转动,通过该方式能够较为精确的控制不同的转动板的转动角度,且转动过程稳定,不易发生卡滞,能够顺利控制转动板达成改变照射方向的功能。另外,由于链轮一的齿数大于链轮二的齿数,且链轮一与链轮二均与同一链条啮合,在马达启动后,相同的时间内链轮一的转动角度小于链轮二的转动角度,便于控制转动板的旋转角度,使对照射方向进行调节的调节精度更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罩,其为侧面开口的中空结构;
灯座,其设置在所述灯罩的开口处并与其形成一封闭腔体;
安装座,其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灯座的内侧壁中部;
多个转动板,其沿所述灯罩的内侧壁间隔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内部,任一转动板为真空玻璃板,其竖直设置并通过旋转装置固定在所述灯罩的内底面上,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灯罩的内底面;转动部,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的顶端与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多个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多个转动板一一对应,任一驱动装置驱动对应的旋转装置的转动部沿水平方向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一,其位于所述封闭腔体内并与所述灯罩的内侧壁形成密封腔一,所述多个转动板位于所述密封腔一的内部;隔板二,其水平设置在所述封闭腔体的下部并与所述灯罩的内底面形成密封腔二,所述多个驱动装置和旋转装置位于所述密封腔二的内部;所述密封腔一和所述密封腔二在交界点处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一和所述密封腔二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的体积等于所述密封腔一和所述密封腔二的密封体积之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在与其开口方向相反的外侧壁底部设有向内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等于所述密封腔二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抛物面反射镜,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围并覆盖所述灯座的内侧壁,所述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点与所述安装座位于同一水平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转动板的间距大于所述转动板的长度,所述转动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密封腔一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链轮一,其套设在所述旋转装置的转动部上并与其固定;马达,其固定在所述灯座上且输出轴朝下设置;链轮二,其套设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并与其固定;链条,其套设在所述链轮一和链轮二的外周并分别与所述链轮一和链轮二啮合;其中,所述链轮一的齿数大于所述链轮二的齿数。
CN202022200240.XU 2020-09-30 2020-09-30 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Active CN214038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0240.XU CN214038239U (zh) 2020-09-30 2020-09-30 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0240.XU CN214038239U (zh) 2020-09-30 2020-09-30 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8239U true CN214038239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0240.XU Active CN214038239U (zh) 2020-09-30 2020-09-30 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8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5663B2 (ja)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
US7441928B2 (en) Lighting device
EP3382265B1 (en) Lamp for vehicle
CN102563484A (zh) 车辆用灯具
CN112050162A (zh) 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及车辆
EP2618046A1 (en) Vehicle headlamp
EP2075501B1 (en) Vehicle headlamp
US3184592A (en) Projectors, more particularly motor vehicle headlights
CN214038239U (zh) 可改变照射方向的车灯灯壳
CN203757553U (zh) 可控光的灯具结构
JP2002219994A (ja) 赤外線投光器
CN211976788U (zh) 一种会车时自动调节出光的汽车led大灯
CN214664197U (zh) 一种汽车远光灯
CN112539392B (zh) 一种汽车前照灯系统和车灯
CN112902107B (zh) 车灯照明模组出射光形的形成方法
US3311745A (en) Controlled beam headlamp and the like
CN108317480A (zh) 远近光一体led前照灯
CN208566538U (zh) 远近光一体led前照灯
US20130182453A1 (en) Vehicle Headlamp
ES2295473T3 (es) Disposicion de faro para vehiculos con una fuente de luz principal y un indicador de direccion de marcha.
CN206918710U (zh) 一种自适应激光照明灯
CN213577284U (zh) 一种双光透镜led汽车大灯
CN212005536U (zh) 一种led近光灯和近光灯模组
CN220981079U (zh) 一种带位置示意的led远光灯
CN217109259U (zh) 防眩光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