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6179U - 无叶风扇吸顶灯 - Google Patents

无叶风扇吸顶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6179U
CN214036179U CN202022382463.2U CN202022382463U CN214036179U CN 214036179 U CN214036179 U CN 214036179U CN 202022382463 U CN202022382463 U CN 202022382463U CN 214036179 U CN214036179 U CN 214036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iling lamp
fan
annular
bladeless fa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824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凡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824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6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6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6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吸顶灯,包括:环形外壳,环形外壳内部具有环形通道,环形外壳的周向侧壁设置有进风口,环形通道与进风口连通,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设置于进风口的风机;设置于环形外壳上的光源;用于控制风机及光源的电源控制盒,电源控制盒中包括无叶风扇吸顶灯的电源电路及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主控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通过风机带动外部空气由无叶风扇吸顶灯侧面的进风口进入环形外壳内的环形通道,再经过出风口朝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下方流出。出风口与进风口错开设置,进出气体更顺畅,避免产生回流现象,提高出风效率;避免回流空气共振而产生的噪音,起到降低噪音作用。

Description

无叶风扇吸顶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吸顶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吸顶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无叶风扇结构的出风口为正前面 (朝下的底面),其进风口通常在灯体中间的前面或侧面。这样就使得无叶风扇结构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方向均朝向同一个区域,使得空气相互交错,会产生回流等现象,出风效率很低。并且,回流空气共振会产生让人不舒服的声音频率的噪音。低出风效率及高噪音这二点,是无叶风扇吸顶灯无法给客户带来较好体验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提高出风效率,降低噪音,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吸顶灯,以提高出风效率,降低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叶风扇吸顶灯,包括:
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内部具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外壳的周向侧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环形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
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风机;
设置于所述环形外壳上的光源;
用于控制所述风机及所述光源的电源控制盒,所述电源控制盒中包括所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电源电路及所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主控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外壳的周向均匀布置;
所述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还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风机及所述光源的电源控制盒;
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盒与所述环形外壳的连接件,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为具有中空结构的过线管,所述电源控制盒的线路穿过所述过线管与所述风机及所述光源连接。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环形外壳的底部。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光源为沿所述环形外壳的环绕方向设置的环形灯板。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环形外壳的底部具有罩设所述光源的导光板。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出风口为沿所述环形通道设置的环形出风口。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的进气端的宽度为D,所述环形出风口的出气端的宽度为F;
其中,D=1.5F~3F。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出风口的长度为E;
E=4D~8D。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环形外壳的内圈部分;
所述环形通道的顶壁上具有向远离所述进气端的方向凸起的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端对齐。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环形外壳的内圈壁为沿出风方向向远离所述出气端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引导面。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电源控制盒与所述环形外壳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所述电源控制盒用于与所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安装吸顶面连接。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电源控制盒的安装顶面与所述环形外壳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环形外壳的直径为B;
其中,A=0.2B~0.5B。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风机包括:
电机;
设置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的涡轮风叶。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所述风机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的功能器件;
所述功能器件为负离子部件、香薰片、发热片或活性炭。
可选地,上述无叶风扇吸顶灯中,还包括罩设于所述进风口上的进气罩;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内壁与所述进气罩的内壁形成的空腔内。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光源设置于环形外壳上,以便于起到照明功能。由于环形外壳内部具有环形通道,并且,进风口设置于环形外壳的周向侧壁上,以便于实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侧面进风,而出风口设置于外壳的底部。通过风机启动,带动外部空气由无叶风扇吸顶灯侧面的进风口进入环形外壳内的环形通道,再经过出风口朝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下方流出。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出风口与进风口错开设置,使得进出气体更顺畅,避免产生回流现象,有效提高了出风效率;并且,避免了回流空气共振而产生的噪音,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无叶风扇吸顶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吸顶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吸顶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I-I面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K-K面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L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吸顶灯,以提高出风效率,降低噪音。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吸顶灯,包括:环形外壳3,环形外壳3内部具有环形通道,环形外壳3的周向侧壁设置有进风口31,环形通道与进风口31连通,外壳3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32;设置于进风口31的风机;设置于环形外壳3上的光源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光源9设置于环形外壳3上,以便于起到照明功能。由于环形外壳3内部具有环形通道,并且,进风口31 设置于环形外壳3的周向侧壁上,以便于实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侧面进风,而出风口32设置于外壳3的底部。通过风机启动,带动外部空气由无叶风扇吸顶灯侧面的进风口31进入环形外壳3内的环形通道,再经过出风口32朝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下方流出。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出风口32与进风口31错开设置,使得进出气体更顺畅,避免产生回流现象,有效提高了出风效率;并且,避免了回流空气共振而产生的噪音,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气量,进风口3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环形外壳3的周向均匀布置;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于进风口31处。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1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进风口31的进风方向呈120°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吸顶灯,还包括电源控制盒1及连接电源控制盒1与环形外壳3的连接件2,其中,至少有一个连接件2为具有中空结构的过线管。其他连接件2可以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具有镂空孔的结构等。
电源控制盒1中包括无叶风扇吸顶灯的电源电路,进一步的还包括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主控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
电源控制盒1的线路穿过过线管与风机和光源9连接。通过将电源控制盒1的线路穿过过线管与风机和光源9连接,有效避免了电源控制盒1的线路裸露在外,提高了线路的使用寿命。
其中,电源控制盒1的线路包括控制线路及供电线路。控制线路可以包括光源控制线路及风机控制线路。光源控制线路用于连接主控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与光源9,可以用于控制光源9的明亮调节和开关操作;风机控制线路用于连接主控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与风机,可以用于控制风机的转速及启停操作。供电线路可以包括光源供电线路及风机供电线路。光源供电线路连接电源电路及光源9,用于向光源9供电;风机供电线路连接电源电路与风机,用于向风机的驱动装置(如电机4)供电。因此,每个过线管中穿过的电源控制盒1的线路可以为光源供电线路、风机供电线路、光源控制线路及风机控制线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而每个过线管中穿过的电源控制盒1的线路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的数量为多个且与进风口31对应设置。由于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于进风口31处,因此,进风口31处的重量较大。通过连接件2与进风口31对应设置,有效提高了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件2的数量≥3根,也可以使过线管的数量小于3个。其中,连接件2可以全部为过线管;也可以使得部分连接件2为过线孔,其他的连接件2可以仅作为支撑筋使用。
优选地,连接件2沿环形外壳3的周向分布。
以进风口31的数量小于三个为例,可以将连接件2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其中,连接件2可以均为过线管;也可以使三个连接件2中的两个为过线管,还有一个连接件2为连接电源控制盒1与环形外壳3的支撑筋,使得过线管与支撑筋均作为连接件沿环形外壳3的周向均匀设置,即,其中两个过线管分布与两个进风口31对应设置,支撑筋与第三个进风口31对应设置。
其中,支撑筋可以设置为与过线管外形相同且实心的棍状物,也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
过线管同时起到容纳线路和支撑风扇灯主体的作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结构复用,提高了结构整洁效果和产品集成度,也避免了线路外露或线路过长。支撑筋(除了过线管以外的连接件2)也起到了支撑风扇灯主体的作用。
进一步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光源9设置于环形外壳3的底部。当然,也可以将光源9设置于环形外壳3的侧部。或者,光源9设置于环形外壳3 内部,环形外壳3采用能够透光的半透明或透明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将光源9设置于其他位置,如环形外壳3的顶面,仅需确保光源9发出的光线能对安装无叶风扇吸顶灯的房间进行照明即可,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源9设置于环形外壳3的底部,光源9为沿环形外壳3的环绕方向设置的环形灯板;更进一步地,光源9为LED灯板。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光照效果及光照均匀程度,环形外壳3的底部具有罩设光源的导光板33。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3可以为柔光板或光扩散板等。
为了有效提高出风均匀程度,出风口32为沿环形通道设置的环形出风口。也可以将出风口3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沿环形通道的环绕方向布置。
如图7所示,为了提高出风速度,出风口32与环形通道连通的进气端321 的宽度为D,环形出风口32的出气端322的宽度为F;其中,D=1.5F~3F。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空气形成的气流在环形出风口32内的流通面积缩小,进而提高了气流的流动速度,以便于出风更均匀的流向室内。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环形出风口32内的气流流动速度稳定增加,出风口 32的长度为E;E=4D~8D。
为了方便光源9设置于环形外壳3的底部,出风口32位于环形外壳3的内圈部分。进一步地,环形通道的顶壁上具有向远离进气端321的方向凸起的圆弧结构323,圆弧结构323的一端与进气端321对齐。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流入环形通道的空气在圆弧结构323的引导下流入进气端321,有效避免了空气在环形外壳3内部的冲击,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均匀程度,环形外壳3的内圈壁324为沿出风方向向远离出气端322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引导面。
本实施例中,电源控制盒1与环形外壳3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电源控制盒1用于与无叶风扇吸顶灯的安装吸顶面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出风口 32与安装吸顶面拉开距离,避免进风及出风受阻。
为更好的空气倍增,环形出风口离吸顶面的距离满足要求,电源控制盒1 的安装顶面与环形外壳3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A,环形外壳3的直径为B;其中,A=0.2B~0.5B。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结构紧凑性,风机包括:电机4;设置于电机4的驱动轴上的涡轮风叶6。进一步地,风机还包括设置于驱动轴的端部的螺帽7。
优选地,风机还包括套设于电机4的驱动端的功能器件5;功能器件5为负离子部件、香薰片、发热片或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吸顶灯,还包括罩设于进风口31上的进气罩8;风机位于进风口31的内壁与进气罩8的内壁形成的空腔内。
为了方便清洗,进气罩8上设置有与进风口31卡扣连接的卡接结构8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外壳(3),所述环形外壳(3)内部具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外壳(3)的周向侧壁设置有进风口(31),所述环形通道与所述进风口(31)连通,所述外壳(3)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32);
设置于所述进风口(31)的风机;
设置于所述环形外壳(3)上的光源(9);
用于控制所述风机及所述光源(9)的电源控制盒(1),所述电源控制盒(1)中包括所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电源电路及所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主控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外壳(3)的周向均匀布置;
所述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进风口(31)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盒(1)与所述环形外壳(3)的连接件(2),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2)为具有中空结构的过线管,所述电源控制盒(1)的线路穿过所述过线管与所述风机及所述光源(9)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9)设置于所述环形外壳(3)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9)为沿所述环形外壳(3)的环绕方向设置的环形灯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壳(3)的底部具有罩设所述光源的导光板(3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32)为沿所述环形通道设置的环形出风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32)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的进气端(321)的宽度为D,所述环形出风口(32)的出气端(322)的宽度为F;
其中,D=1.5F~3F。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32)的长度为E;
E=4D~8D。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32)位于所述环形外壳(3)的内圈部分;
所述环形通道的顶壁上具有向远离所述进气端(321)的方向凸起的圆弧结构(323),所述圆弧结构(323)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端(321)对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壳(3)的内圈壁(324)为沿出风方向向远离所述出气端(322)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引导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盒(1)与所述环形外壳(3)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所述电源控制盒(1)用于与所述无叶风扇吸顶灯的安装吸顶面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盒(1)的安装顶面与所述环形外壳(3)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环形外壳(3)的直径为B;
其中,A=0.2B~0.5B。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
电机(4);
设置于所述电机(4)的驱动轴上的涡轮风叶(6)。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的功能器件(5);
所述功能器件(5)为负离子部件、香薰片、发热片或活性炭。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吸顶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于所述进风口(31)上的进气罩(8);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31)的内壁与所述进气罩(8)的内壁形成的空腔内。
CN202022382463.2U 2020-10-22 2020-10-22 无叶风扇吸顶灯 Active CN214036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2463.2U CN214036179U (zh) 2020-10-22 2020-10-22 无叶风扇吸顶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2463.2U CN214036179U (zh) 2020-10-22 2020-10-22 无叶风扇吸顶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6179U true CN214036179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4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82463.2U Active CN214036179U (zh) 2020-10-22 2020-10-22 无叶风扇吸顶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6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100400A4 (en) A fan
US20190234423A1 (en) Fan
US20130028766A1 (en) Fan assembly
JP2013015114A (ja) 送風装置
GB2493507A (en) Fan assembly with nozzle
JP5879502B2 (ja) 涼風機
CN214036179U (zh) 无叶风扇吸顶灯
CN113482954A (zh) 一种新型吊顶风扇灯
CN112253507A (zh) 无叶风扇吸顶灯
WO2021027051A1 (zh) 具有静音大风量风道结构的照明装置
CN214840706U (zh) 具有消杀功能的无叶风扇筒灯
JP2016070540A (ja) イオン発生機
KR20110005268U (ko) Led 조명램프를 구비하는 환기장치
AU2011101166A4 (en) A fan
KR20130082196A (ko) 램프
CN215860884U (zh) 一种新型吊顶风扇灯
CN215566785U (zh) 一种吊顶风扇灯结构
KR20150059320A (ko) 레인지 후드 장착용 덕트
CN215170940U (zh) 外置多扇叶风扇灯
JP2014198227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CN218064791U (zh) 一种风扇灯
CN220890556U (zh) 一种可以提供控温的风扇灯
CN212429256U (zh) 一种风扇灯及模块化风扇灯
CN214788137U (zh) 可调出风角度的风扇灯
JP6817508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空気清浄機能付送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