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0957U - 装车卸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装车卸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0957U
CN214030957U CN202022616690.7U CN202022616690U CN214030957U CN 214030957 U CN214030957 U CN 214030957U CN 202022616690 U CN202022616690 U CN 202022616690U CN 214030957 U CN214030957 U CN 214030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unloading
cargo
vehicl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66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令
严祖雄
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uo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uo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uo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166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0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0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0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车卸车系统,包括装卸车、转载装置和货物输送装置,转载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转载车,货物输送装置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一端,支撑框架的另一端靠近货车的货厢,装卸车在支撑框架及货厢中移动,转载车可在支撑框架的两端之间移动,转载车将货物输送装置上的货垛输送至装卸车上或将装卸车上的货垛输送至货物输送装置上。转载装置作为装卸车与货物输送装置之间传递货垛的媒介,装卸车只需要在货厢的开口处及货厢内部做短程的往复直线运动,无需进行掉头、转弯等操作,且装卸车在货厢内部进行货垛的装卸作业时,转载装置也同时进行工作,当装卸车从货厢中退出时,转载装置也已经就位完毕,大大提高了装车卸车的效率。

Description

装车卸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车卸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货物装车和卸车多采用人工搬运单件装卸或用叉车叉取后整垛装卸的方式。人工搬运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叉车从堆垛处叉取货物后送至装车的货厢,相较于人工搬运,效率虽有所提高,但堆垛处和货厢之间通常都间隔了一定距离,叉车需要在堆垛处和货厢之间来回移动,这个来回移动的过程花费了一定的时间,降低了装卸的效率,若采用多台叉车同时进行装卸作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装卸效率,但会带来成本的显著上升,多台叉车同时作业还需要考虑相互协同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车卸车系统,将转载装置作为装卸车与货物输送装置之间传递货垛的媒介,装卸车只需要做进出货厢的短程直线运动,提升了装卸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装车卸车系统,包括装卸车、转载装置和货物输送装置,所述转载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转载车,所述货物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所述支撑框架的另一端靠近货车的货厢,所述装卸车在所述支撑框架及所述货厢中移动,所述转载车可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之间移动,所述转载车将所述货物输送装置上的货垛输送至所述装卸车上或将所述装卸车上的货垛输送至所述货物输送装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载车包括货叉、两个竖直导轨、水平架和动力机构,所述竖直导轨和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架上,两个所述竖直导轨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两侧,所述动力机构可驱动所述货叉在所述竖直导轨上移动,所述支撑框架顶部设有行走轨道,所述动力机构可驱动所述水平架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旋转,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绳索或链条,所述绳索或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所述货叉连接,所述绳索或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收纳盘,所述收纳盘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所述绳索或所述链条可卷绕在所述收纳盘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轴连接并设置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走轨道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竖直导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装卸车的宽度,所述支撑框架的高度大于所述装卸车的高度,所述货叉可被抬升至高于所述装卸车的位置,所述货叉也可被降低至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货物输送装置包括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输送带,所述货叉可插入若干所述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装车卸车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装卸车、所述转载装置和所述货物输送装置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卸车上设置有若干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车卸车系统的将转载装置作为装卸车与货物输送装置之间传递货垛的媒介,装卸车只需要在货厢的开口处及货厢内部做短程的往复直线运动,装卸车无需进行掉头、转弯等操作,且装卸车在货厢内部进行货垛的装卸作业时,转载装置也同时进行工作,当装卸车从货厢中退出时,转载装置也已经就位完毕,本实用新型的装车卸车系统对装卸过程进行细化分工,转载装置和装卸车各司其职,实现了对装卸过程的统筹规划,大大提高了装车卸车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车卸车系统的装车过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车卸车系统的装车过程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车卸车系统的装车过程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载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图7为图4的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车卸车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
1、装卸车;2、转载装置;21、转载车;211、货叉;212、竖直导轨;213、水平架;214、动力机构;2141、第一电机;2142、第一驱动轴;2143、绳索;2144、收纳盘;21441、盘片;2145、第二电机;2146、第二驱动轴;2147、驱动轮;2148、从动轮;22、支撑框架;221、行走轨道;222、限位件;3、货物输送装置;31、输送带;100、货厢;200、货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装车卸车系统包括装卸车1、转载装置2和货物输送装置3,转载装置2包括转载车21和支撑框架22,货物输送装置3设置在支撑框架22的一端,支撑框架22的另一端靠近货车的货厢100,装卸车1在支撑框架22及货厢100中移动,转载车21可在支撑框架22的两端之间移动,转载车21将货物输送装置3上的货垛200输送至装卸车1上或将装卸车1上的货垛200输送至货物输送装置3上。
本实施例的装车卸车系统的将转载装置2作为装卸车1与货物输送装置3之间传递货垛200的媒介,装卸车1只需要在货厢100的开口处及货厢100内部做短程的往复直线运动,装卸车1无需进行掉头、转弯等操作,且装卸车1在货厢100内部进行货垛200的装卸作业时,转载装置2也同时进行工作,当装卸车1从货厢100中退出时,转载装置2也已经就位完毕,本实用新型的装车卸车系统对装卸过程进行细化分工,转载装置2和装卸车1各司其职,实现了对装卸过程的统筹规划,大大提高了装车卸车的效率。
图1至图3展现的是装车作业时的过程,卸车作业则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如图1所示,转载车21首先运动到支撑框架22远离货厢100的一侧,叉取货物输送装置3边缘的货垛200,如图2所示,转载车21随后向货厢100一侧移动,并将货垛200放置在位于支撑框架22内的装卸车1上,如图3所示,当装卸车1进入货厢100进行装车作业时,转载车21已经回到支撑框架22远离货厢100的一侧,对货物输送装置3上的其他货垛200进行叉取,当装卸车1从货厢100中退出后,转载车21也已经就位完毕,因而装卸车1无需进行等待,可以一直高效率运行,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如图4所示,优选的,转载车21包括货叉211、两个竖直导轨212、水平架213和动力机构214,竖直导轨212和动力机构214设置在水平架213上,两个竖直导轨212相对设置在支撑框架22两侧,动力机构214可驱动货叉211在竖直导轨212上移动,支撑框架22顶部设有行走轨道221,动力机构214可驱动水平架213沿行走轨道221移动。货叉211在竖直导轨212上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水平架213沿行走轨道221的移动使货叉211实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货叉211通过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独立运动实现与装卸车1及货物输送装置3的配合,使货垛200可以被平稳地转移。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动力机构214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141、第一驱动轴2142和绳索2143,绳索2143的一端与货叉211连接,绳索214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轴2142连接。本实施例采用链传动的形式使第一电机2141驱动第一驱动轴2142旋转,使绳索2143卷绕在第一驱动轴2142上或从第一驱动轴2142上展开,从而实现货叉211的升降。
更进一步的,升降组件还包括收纳盘2144,收纳盘2144设置在第一驱动轴2142上,绳索2143可卷绕在收纳盘2144中。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收纳盘2144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盘片21441,盘片21441具有较大的直径,绳索2143可被卷绕在两块盘片21441之间的间隙中,且两块盘片21441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绳索2143的直径,从而使绳索2143能始终保持竖直状态,绳索2143的拉力不会对货叉211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分力,货叉211不会对竖直导轨212施加水平方向上的压力,有利于维持转载车21结构上的稳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链条来替代绳索2143,同样能实现货叉211的升降。
如图5和图6所示,优选的,动力机构214包括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145、第二驱动轴2146和驱动轮2147,驱动轮2147与第二驱动轴2146连接并设置在行走轨道221上,第二电机2145驱动第二驱动轴2146旋转。水平架213上设置有驱动轮2147及从动轮2148,以实现转载车21在支撑框架22上的平稳移动。
如图4和图6所示,行走轨道221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222,转载车21需要与装卸车1及货物输送装置3之间发生交互,限位件222对转载车21与装卸车1之间传递货垛200时的具体位置,以及转载车21与货物输送装置3之间传递货垛200时的具体位置做出限定,当水平架213移动到即将接触到行走轨道221端部的限位件222时即表示转载车21已经移动到位,可以进行货垛200的转移工作。水平架213上可以通过设置距离感应器来探测其与限位件222的距离,当快要接近限位件222时,转载车21的移动速度减慢,防止水平架213直接撞击到限位件222上导致限位件222损坏。另一方面,水平架213设置在支撑框架22的顶部,距离地面较高,限位件222另一方面也能防止转载车21从支撑框架22上意外掉落而发生危险。
优选的,两个竖直导轨212之间的间距大于装卸车1的宽度,支撑框架22的高度大于装卸车1的高度,货叉211可被抬升至高于装卸车1的位置,货叉211也可被降低至地面。为了保证货叉211在竖直方向上有足够的行程,竖直导轨212的长度较长,两个竖直导轨212之间的间距大于装卸车1的宽度可以避免竖直导轨212与装卸车1之间发生干涉,货叉211通过抬升至高于装卸车1的位置避免其与装卸车1发生干涉,货叉211还可以降低至地面,当装卸车1与转载车21之间传递货垛200时,装卸车1始终在靠近地面的高度进行货垛200的装载或卸载,由于货垛200的重心位置较低,使装卸车1的稳定性较高。
如图8所示,货物输送装置3包括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输送带31,货叉211可插入若干输送带31之间的间隙中。当货叉211从货物输送装置3上取货时,先插入若干输送带31之间的间隙中,然后再进行抬升,使货垛200从货物输送装置3上转移到转载车21上,此种取货方式使得转载车21不仅可以叉取带有托盘的货垛200,对于不带托盘的货垛200也可以顺利叉取。当货叉211需要将货垛200放置在货物输送装置3上时,货叉211首先移动到若干输送带31正上方,然后再下降至若干输送带31之间的间隙中,货垛200的底部即与输送带31的表面接触,从而完成货垛200的放置。
优选的,装车卸车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装卸车1、转载装置2和货物输送装置3电连接,装卸车1、转载装置2和货物输送装置3依靠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协同工作。整个装车卸车系统需要装卸车1、转载装置2和货物输送装置3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正常运行,控制系统通过软件可以对装卸车1、转载装置2和货物输送装置3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设定,使货垛200可以在装卸车1、转载装置2和货物输送装置3之间进行自动化高效流转。
进一步的,装卸车1上设置有若干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若干传感器对装卸车1周围的空间进行探测,使装卸车1进行自动化装卸。装卸车1需要进入货厢100内部进行货垛200的装卸,若干传感器通过对周围空间进行探测,可以帮助装卸车1建立机器视觉,从而指引装卸车1将货垛200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或对货厢100内的货垛200进行顺利地装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方案,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案,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案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卸车、转载装置和货物输送装置,所述转载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转载车,所述货物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所述支撑框架的另一端靠近货车的货厢,所述装卸车在所述支撑框架及所述货厢中移动,所述转载车可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之间移动,所述转载车将所述货物输送装置上的货垛输送至所述装卸车上或将所述装卸车上的货垛输送至所述货物输送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车包括货叉、两个竖直导轨、水平架和动力机构,所述竖直导轨和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架上,两个所述竖直导轨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两侧,所述动力机构可驱动所述货叉在所述竖直导轨上移动,所述支撑框架顶部设有行走轨道,所述动力机构可驱动所述水平架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旋转,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绳索或链条,所述绳索或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所述货叉连接,所述绳索或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收纳盘,所述收纳盘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所述绳索或所述链条可卷绕在所述收纳盘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轴连接并设置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直导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装卸车的宽度,所述支撑框架的高度大于所述装卸车的高度,所述货叉可被抬升至高于所述装卸车的位置,所述货叉也可被降低至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输送装置包括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输送带,所述货叉可插入若干所述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装卸车、所述转载装置和所述货物输送装置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车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车上设置有若干传感器。
CN202022616690.7U 2020-11-12 2020-11-12 装车卸车系统 Active CN214030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6690.7U CN214030957U (zh) 2020-11-12 2020-11-12 装车卸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6690.7U CN214030957U (zh) 2020-11-12 2020-11-12 装车卸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0957U true CN214030957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8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6690.7U Active CN214030957U (zh) 2020-11-12 2020-11-12 装车卸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0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6950B2 (en) Telescopic drive, stacker crane comprising same and operating method and use therefor
US7101139B1 (en) 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with motorized transfer vehicles
JP5629312B2 (ja) 地上輸送車、特に、isoコンテナ用の自動運転式大型輸送車の電池を交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US8789635B2 (en) Heavy-duty ground transportation vehicle, in particular an unmanned heavy-duty transportation vehicle for ISO containers
CN111762492B (zh) 堆垛机及立体式仓储系统
EA022632B1 (ru) Система складирования, складской стеллаж и специальная погрузочно-разгру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данной системы
CN210028818U (zh) 一种智能高效的仓储系统
CN109911786B (zh) 一种物流节点站的集装器快速转运系统及方法
CN214086119U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货功能的物流仓储用存放架
CN112320393A (zh) 装车卸车系统
CN215945979U (zh) Agv输送设备及agv物流系统
CN113998494A (zh) 一种延伸式装卸货装置及其卸货方法
CN214030957U (zh) 装车卸车系统
CN211140921U (zh) 货物自动装车装置
CN217498014U (zh) 装卸车系统
CN116002406A (zh) 码放装置、装车机和装车系统
JP3921285B2 (ja) コンテナ用立体自動倉庫
CN214647903U (zh) 一种储氢瓶运输货车的储氢瓶装卸结构
CN115215024A (zh) 一种机器人装置
JP5170543B2 (ja)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と物品収納設備
CN112573444A (zh) 堆高车
CN115231344B (zh) 一种自动装车装置
JP7383310B2 (ja) 荷物積卸システム
JP4725790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KR20060033750A (ko) 염전용 소금적재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5

Address after: No.23, YUNPU 1st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53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TECH-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Room 401, 1st floor, building 6, No.23, YUNPU 1st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Luo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