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9257U - 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9257U
CN213999257U CN202023271366.2U CN202023271366U CN213999257U CN 213999257 U CN213999257 U CN 213999257U CN 202023271366 U CN202023271366 U CN 202023271366U CN 213999257 U CN213999257 U CN 213999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lastic body
sets
sides
plat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13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坤
潘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t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t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t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t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13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9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9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9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包括外壳、塑胶本体、一号固定组件以及二号固定组件,所述外壳与塑胶本体匹配安装,且所述塑胶本体对应穿插在外壳内,所述一号固定件安装在外壳与塑胶本体顶端、底端,所述二号固定组件匹配安装在外壳与塑胶本体两侧,所述塑胶本体一侧对应设有线路板。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外壳顶端两侧平行开设有侧开槽,因此塑胶本体在安装时,塑胶本体两侧的卡钩对应延伸至侧开槽内,实现了对塑胶本体与外壳连接的密闭性,避免塑胶本体与外壳之间发生间隙空鼓的现象,有效加强了外壳两侧的抗压强度,同时可有效避免避免卡钩与外壳接触不好而导致外壳不接地的状况。

Description

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YPE C接口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背景技术
USB接口标准化规范经过多年发展,出现了不同标准的USB接口,最新发布的TypeC相较于原USB接口,变得更加轻薄、更加纤细。现有的Type C 常常被用于不同类别的产品线材,针对不同产品线材,对Type C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产品侧向压力通过客户测试要求,需要增加屏蔽壳及点焊工艺,成本高,且工艺较复杂,且外壳受卡钩尺寸影响,不能有效接地,影响了设备的运行效果。
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外壳与塑胶本体在安装时,由于整体适配性较差,因此外壳与塑胶本体之间无法紧密贴合,极易导致外壳不接地,影响了整体连接的效果,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外壳两侧的抗压强度,整体装配精度不佳,且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后续拆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包括外壳、塑胶本体、一号固定组件以及二号固定组件,所述外壳与塑胶本体匹配安装,且所述塑胶本体对应穿插在外壳内,所述一号固定件安装在外壳与塑胶本体顶端、底端,所述二号固定组件匹配安装在外壳与塑胶本体两侧,所述塑胶本体一侧对应设有线路板。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开设由与塑胶本体对应的滑轨,且所述外壳顶端、底端均开设有开口,确保了装配过程中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与塑胶本体对应设置,且所述线路板对应卡接在塑胶本体头端。
优选的,所述一号固定组件均包括两组定位通孔、两组卡扣,两组所述定位通孔对应贯穿开设在外壳上表面、下表面,两组所述卡扣对应安装在塑胶本体上表面、下表面,且两组所述卡扣对应卡合安装在两组定位通孔内,将塑胶本体推送至外壳内底端时,塑胶本体上表面、下表面的卡扣对应延伸至开口内进行卡合固定,可对塑胶本体与外壳连接进行初步的定位固定,整体安装便捷。
优选的,所述二号固定组件包括两组侧开槽、两组卡钩,两组所述侧开槽平行开设在外壳顶端两侧,两组所述卡钩延伸安装在塑胶本体顶端两侧壁,且两组所述卡钩对应卡套在两组侧开槽内,利用在外壳顶端两侧平行开设有侧开槽,因此塑胶本体在安装时,塑胶本体两侧的卡钩对应延伸至侧开槽内,实现了对塑胶本体与外壳连接的密闭性,避免塑胶本体与外壳之间发生间隙空鼓的现象,有效加强了外壳两侧的抗压强度。
优选的,两组所述卡钩与两组侧开槽对应设置,且所述侧开槽深度与卡钩的长度相同,保证了整体卡合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一号固定组件,在推送的过程中,将塑胶本体推送至外壳内底端时,塑胶本体上表面、下表面的卡扣对应延伸至定位通孔内进行卡合固定,可对塑胶本体与外壳连接进行初步的定位固定,整体安装便捷,且便于工作人员后续进行拆除。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二号固定组件,利用在外壳顶端两侧平行开设有侧开槽,因此塑胶本体在安装时,塑胶本体两侧的卡钩对应延伸至侧开槽内,实现了对塑胶本体与外壳连接的密闭性,避免塑胶本体与外壳之间发生间隙空鼓的现象,有效加强了外壳两侧的抗压强度,同时可有效避免避免卡钩与外壳接触不好而导致外壳不接地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号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塑胶本体;3、线路板;4、开口;5、开口;6、卡扣;7、侧开槽;8、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包括外壳1、塑胶本体2、一号固定组件以及二号固定组件,所述外壳1与塑胶本体2匹配安装,且所述塑胶本体2对应穿插在外壳1内,所述一号固定组件安装在外壳1与塑胶本体2顶端、底端,所述二号固定组件匹配安装在外壳1与塑胶本体2两侧,所述塑胶本体2一侧对应设有线路板3。
所述外壳1内壁开设由与塑胶本体2对应的滑轨,且所述外壳1顶端、底端均开设有开口4,确保了装配过程中的稳定。
所述线路板3与塑胶本体2对应设置,且所述线路板3对应卡接在塑胶本体2头端。
所述一号固定组件均包括两组定位通孔5、两组卡扣6,两组所述定位通孔5对应贯穿开设在外壳1上表面、下表面,两组所述卡扣6对应安装在塑胶本体2上表面、下表面,且两组所述卡扣6对应卡合安装在两组定位通孔5 内,在推送的过程中,将塑胶本体2推送至外壳1内底端时,塑胶本体2上表面、下表面的卡扣6对应延伸至定位通孔5内进行卡合固定,可对塑胶本体2与外壳1连接进行初步的定位固定,整体安装便捷,且便于工作人员后续进行拆除。
所述二号固定组件包括两组侧开槽7、两组卡钩8,两组所述侧开槽7平行开设在外壳1顶端两侧,两组所述卡钩8延伸安装在塑胶本体2顶端两侧壁,且两组所述卡钩8对应卡套在两组侧开槽7内,利用在外壳1顶端两侧平行开设有侧开槽7,因此塑胶本体2在安装时,塑胶本体2两侧的卡钩8对应延伸至侧开槽7内,实现了对塑胶本体2与外壳1连接的密闭性,避免塑胶本体2与外壳1之间发生间隙空鼓的现象,有效加强了外壳1两侧的抗压强度,同时可有效避免避免卡钩8与外壳1接触不好而导致外壳1不接地的状况。
两组所述卡钩8与两组侧开槽7对应设置,且所述侧开槽7深度与卡钩8 的长度相同,保证了整体卡合连接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安装时,首先将塑胶本体2对应穿插延伸在外壳1内,实现了对塑胶本体2的初步固定效果,通过设有一号固定组件,在推送的过程中,将塑胶本体2推送至外壳1内底端时,塑胶本体2上表面、下表面的卡扣6对应延伸至定位通孔5内进行卡合固定,可对塑胶本体2与外壳1连接进行初步的定位固定,整体安装便捷,且便于工作人员后续进行拆除,通过设有二号固定组件,利用在外壳1顶端两侧平行开设有侧开槽7,因此塑胶本体2在安装时,塑胶本体2两侧的卡钩8对应延伸至侧开槽7内,实现了对塑胶本体2与外壳1连接的密闭性,避免塑胶本体2与外壳1之间发生间隙空鼓的现象,有效加强了外壳1两侧的抗压强度,同时可有效避免避免卡钩8 与外壳1接触不好而导致外壳1不接地的状况,同时整体安装成本低,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装配使用,最后将线路板3对应穿插在塑胶本体2头端,实现了对设备的整体装配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塑胶本体(2)、一号固定组件以及二号固定组件,所述外壳(1)与塑胶本体(2)匹配安装,且所述塑胶本体(2)对应穿插在外壳(1)内,所述一号固定件安装在外壳(1)与塑胶本体(2)顶端、底端,所述二号固定组件匹配安装在外壳(1)与塑胶本体(2)两侧,所述塑胶本体(2)一侧对应设有线路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开设由与塑胶本体(2)对应的滑轨,且所述外壳(1)顶端、底端均开设有开口(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3)与塑胶本体(2)对应设置,且所述线路板(3)对应卡接在塑胶本体(2)头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固定组件均包括两组定位通孔(5)、两组卡扣(6),两组所述定位通孔(5)对应贯穿开设在外壳(1)上表面、下表面,两组所述卡扣(6)对应安装在塑胶本体(2)上表面、下表面,且两组所述卡扣(6)对应卡合安装在两组定位通孔(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固定组件包括两组侧开槽(7)、两组卡钩(8),两组所述侧开槽(7)平行开设在外壳(1)顶端两侧,两组所述卡钩(8)延伸安装在塑胶本体(2)顶端两侧壁,且两组所述卡钩(8)对应卡套在两组侧开槽(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卡钩(8)与两组侧开槽(7)对应设置,且所述侧开槽(7)深度与卡钩(8)的长度相同。
CN202023271366.2U 2020-12-29 2020-12-29 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Active CN213999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1366.2U CN213999257U (zh) 2020-12-29 2020-12-29 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1366.2U CN213999257U (zh) 2020-12-29 2020-12-29 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9257U true CN213999257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1366.2U Active CN213999257U (zh) 2020-12-29 2020-12-29 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9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99257U (zh) Type c公头外壳两侧开槽焊板结构
CN101902891A (zh) 组合机柜
CN208341995U (zh) 一种超声波焊接夹具
CN216641089U (zh) 一种金属幕墙安装用的卡件结构
CN208230920U (zh) 一种发电机支架组件的钻套筒孔工装
CN208970809U (zh) 一种带接地片芯片大卡座光通信连接器
CN210379142U (zh) 一种模组外壳、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02067957U (zh) 电连接器
CN220018935U (zh) 一种兼容多种规格油漆覆盖率试验板的工装
CN216449968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卡托的笔记本电脑外壳
CN212115854U (zh) 一种可更换前面盖的面板
CN220991558U (zh) 一种便捷式涂布垫片
CN212858352U (zh) 一种翻转台焊接工装
CN205092363U (zh) 一种插头外壳的改进结构
CN214605581U (zh) 一种注塑机的组合式污油槽
CN219826987U (zh) 一种发动机下缸体结构
CN217602993U (zh) 无焊接离心风机的机壳
CN212555193U (zh) 一种防错型精准定位模架
CN217589256U (zh) 电池包箱体结构及电池包
CN218326757U (zh) 一种液压油管集管器
CN215034629U (zh) 横管刮板组件拼接点焊工装
CN203466328U (zh) 电连接器
CN217224090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横梁
CN211086679U (zh) 一种路由器导光柱遮光装置
CN210400681U (zh) 一种检测装配结合面接触压强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