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0000U - 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0000U
CN213990000U CN202023247283.XU CN202023247283U CN213990000U CN 213990000 U CN213990000 U CN 213990000U CN 202023247283 U CN202023247283 U CN 202023247283U CN 213990000 U CN213990000 U CN 213990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line card
cables
routing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72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群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72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0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0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0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线卡结构,与终端设备的中框本体配合固定多个线缆,线卡结构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本体,本体的顶部封闭,本体的底部形成安装通道,多个线缆通过安装通道安装至容置空间;本体由本体的底部装配至终端设备内,以限制多个线缆沿其线缆的排列方向的运动。本公开中的本体通过本体的底部装配至终端设备,并封闭安装通道,防止线缆出现松脱或者弹出线卡结构的现象,保证线缆装配后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电设备在日常中很常见,电设备比如有家用电器、汽车、用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或者移动终端等,而线缆是保证电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之一。线缆用于连接供电电源和内部的通电部件,以完成电能的传输。
而电设备内部复杂,线缆的种类繁多,布设线缆时,若是不将其分门别类的梳理好,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相互干扰,甚至影响其他通电部件的正常运行。
因此,如何固定电设备内的线缆,以保证线缆的整齐,避免相互干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卡结构,与终端设备的中框本体配合固定多个线缆,所述线卡结构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封闭,所述本体的底部形成安装通道,多个所述线缆通过所述安装通道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本体由所述本体的底部装配至终端设备内,以限制多个所述线缆沿其所述线缆的排列方向的运动。
可选地,所述本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部的自由端部相向翻折,形成翻边结构,相对的两个所述翻边结构之间形成所述安装通道;
所述线卡结构与所述中框本体装配状态下,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中框本体抵接,以封闭所述安装通道。
可选地,所述线卡结构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中框本体卡接连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部;
其中,所述本体的侧部的部分结构由所述本体的底部朝向所述本体的顶部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侧部的沿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的中心区域;
其中,沿所述线缆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挡线结构,所述挡线结构与所述中框本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挡线结构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挡线结构通过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中框本体抵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凸包。
可选地,所述线卡结构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安装结构,安装于终端设备,所述线缆安装结构包括中框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线卡结构,所述线卡结构与所述中框本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缆安装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中框本体的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内沿其深度方向布设多个线缆;
多个所述线缆通过所述线卡结构安装于所述走线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走线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线卡结构卡接连接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于所述走线结构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凹设于所述走线结构的侧壁的凹陷部;
装配状态下,所述线卡结构通过所述凹陷部卡设于所述走线结构内,以限制所述线卡结构的沿所述走线结构的深度方向的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凸出于所述走线结构的侧壁的凸起部;
装配状态下,所述线卡结构通过所述凸起部卡设于所述走线结构内,以限制所述线卡结构的沿所述走线结构的深度方向的运动。
可选地,所述走线结构上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形成于所述走线结构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线卡结构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走线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凹陷于所述走线结构的侧壁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通,所述线卡结构通过所述凹槽安装至所述第二卡接部。
可选地,所述线缆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接地铜环,多个所述接地铜环与多个所述线缆一一对应,所述接地铜环套设于所述线缆上,所述接地铜环与所述线卡结构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中的本体通过本体的底部装配至终端设备,并封闭安装通道,防止线缆出现松脱或者弹出线卡结构的现象,保证线缆装配后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线缆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线卡结构与线缆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线卡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走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走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设备比如是家用电器、汽车、用电设备和供电设备等,通常采用扎线捆扎的方式,以固定线缆。但是扎线捆扎成接近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一捆,仍旧显得杂乱且不美观。同时,捆扎在一起的线缆,固定效果不好,仍旧会有相互干扰的问题。
其中,设备内比如还有采用螺栓件等螺接的方式,以固定线缆。但是螺栓件等部件不仅占据设备内部空间,且在安装过程中,若施力过大,极易损坏线缆的绝缘层,留下安全隐患。
其中,设备内比如还有采用胶黏剂等粘接的方式,以固定线缆。但是粘接线缆,需要预留充足的空间来涂覆胶黏剂,且不易拆卸,不利于后期维护。
相关技术中,设备比如是移动终端设备,通常采用设置辅助安装结构,以将线缆固定在其内部。其中,辅助安装结构比如是线卡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线卡结构比如是通过壳料注塑的方式,以形成主体结构,线缆安装于线卡结构内,线卡结构固定在主板上。但是该种固定方式不仅占据移动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且不易拆卸。
在另一个示例中,线卡结构比如是顶端开口的金属部件。线缆通过开口安装于线卡结构内,卡线效果有限,位于金属部件的顶端开口附近的线缆极易从线卡结构内弹出。弹出的线缆易与移动终端设备内的胶体粘连,进而损坏线缆。
在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同轴线的线缆装配到位,作业人员需要借助工具将线缆捅入线卡结构内,而线卡结构的顶部与中框本体存有间隙,并未紧密配合。因此,当作业人员力矩较大时,线卡结构的顶部的开口容易出现变形的问题,使得线卡结构的卡紧效果不好,线缆从线卡结构内弹出或者松脱等。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线卡结构,与终端设备的中框本体配合固定多个线缆,多个线缆用于连通终端设备内的通电部件,以实现电能与信号的传输。线卡结构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本体,本体的顶部封闭,本体的底部形成安装通道,多个线缆通过安装通道安装至容置空间。其中,本体由本体的底部装配至终端设备内,以限制多个线缆沿其线缆的排列方向的运动。通过本体的底部与终端设备连接,封闭安装通道,防止线缆出现松脱或者弹出线卡结构的现象,保证线缆装配后的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一种线卡结构1。其中,线卡结构1为一体结构,比如通过铣刀等工具铣削成型,线卡结构1比如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强度高。线卡结构1与终端设备的中框本体配合固定多个线缆2,终端设备比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线缆2用于导通终端设备内部的通电部件,以实现终端设备的不同功能。比如实现信号的传输或者电能的传输等,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正常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线卡结构1包括具有容置空间111的本体11,本体11的顶部112封闭,装配状态下,本体11的顶部112用于遮挡线缆2,以阻止线缆2沿其线缆排列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上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所示,本体11的底部形成安装通道113,安装通道113通过T型刀具进刀路径形成,多个线缆2通过安装通道113安装至容置空间111。其中,本体11由本体11的底部装配至终端设备内。本体11的底部与中框本体形成连接,以封闭安装通道113,避免线缆2从安装通道113弹出至容置空间111之外。通过封闭本体11的顶部112和安装通道113,以限制多个线缆2沿其线缆的排列方向的运动,使得线卡结构1与线缆2的连接更加可靠,保证线缆2稳定安装于线卡结构1内。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本体11的相对的两个侧部115的自由端部相对翻折,形成翻边结构114,相对的两个翻边结构114之间形成安装通道113。线卡结构1与中框本体装配状态下,翻边结构114与中框本体抵接连接,以封闭安装通道113。
其中,翻边结构114为板形,翻边结构114与本体11的对应的侧部115相互垂直。翻边结构114与本体11的对应的侧部115的连接处做倒角处理,并采用磁力研磨工艺的方式去除翻边结构114以及本体11的毛刺,使得装配和拆卸过程更加流程,避免给线缆2或者中框本体造成损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线卡结构1还包括用于与中框本体卡接连接的第一卡接部116,第一卡接部116分别设置于本体1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部115。其中,本体11的侧部115的部分结构由本体11的底部朝向本体11的顶部112弯折形成第一卡接部116。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2、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116形成于本体11的侧部115的沿线缆2的延伸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Y轴方向)的中心区域。本体11在安装于中框本体时,由于第一卡接部116位于本体11的中部,可以使本体11安装到位,避免本体11发生倾斜的现象,进而影响装配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116比如包括连接结构1161和卡接结构1162,连接结构1161由本体11的底部朝向本体11的顶部112弯折形成,连接结构1161与本体11的侧部115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隙。卡接结构1162由连接结构1161的自由端部朝向远离本体11的侧部方向弯折形成,卡接结构1162相对连接结构1161倾斜,提升卡接结构1162与中框本体的卡接效果,保证线卡结构1不移位。在装配时,卡接结构1162可以借助连接结构1161与本体11的侧部115之间的间隙空间略微向本体11的侧部运动,使得线卡结构1可以顺利卡设至中框本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2、图3所示,沿线缆2的延伸方向,第一卡接部116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挡线结构117,挡线结构117用于限制线缆2的沿本体11的宽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轴方向)的运动。挡线结构117与中框本体连接,以限制两个挡线结构117沿线卡结构1的宽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轴方向)的运动,防止发生安装在容置空间111内的线缆2挤压两个挡线结构117的情况,保证线缆2的有序排列,避免产生线缆2错位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2、图3所示,挡线结构117上设置有限位部1171,装配状态下,挡线结构117通过限位部1171与中框本体抵接连接,进一步提升了线卡结构1与中框本体的安装效果,使得连接更加可靠。其中,限位部1171比如包括通过冲压方式形成的凸包,装配后,凸包与中框本体形成过盈配合0.05mm,避免线卡结构1错位,影响线缆2的安装效果。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线缆安装结构,安装于终端设备,线缆安装结构包括中框本体,以及如上实施例的线卡结构,线卡结构与中框本体连接,以限制多个线缆沿其排列方向的运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一种线缆安装结构,安装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比如是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穿戴设备等。线缆安装结构包括中框本体,以及线卡结构1,线卡结构1与中框本体连接,线卡结构1用于限制终端设备内的线缆2的运动,保证线缆2排列有序的布设于终端设备内,使得线缆2互不干扰,美观整齐,保证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示,线缆安装结构包括形成于中框本体的走线结构3,走线结构3内沿其深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布设多个线缆2,多个线缆2通过线卡结构1安装于走线结构3内。其中,线缆2比如是电线,用于连通终端设备内的通电部件,实现终端设备的电能传输。线缆2比如还可以是天线,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信号传输。
走线结构3比如具有走线本体31以及形成于走线本体的走线槽体32,多个线缆2容置于走线槽体32内,走线本体31安装于终端设备内。其中,走线结构3比如可以是独立部件,也可以与终端设备内的其他部件结合为一体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当走线结构3为独立部件时,走线结构3比如通过走线本体31直接装配于设备内。走线本体31比如粘结于中框本体上,与中框本体形成固定连接。走线本体31比如也可以与中框本体形成可拆卸连接,走线本体31上设置有滑槽(图中未示出),中框本体上设置有滑块,走线本体31通过滑槽与中框本体上的滑块连接。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走线本体31不限于以滑槽的方式与中框本体的滑块连接,上述示例仅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限制,只要可以将走线结构3稳定的安装于中框本体即可。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走线结构3与终端设备内的其他部件结合为一体结构时,走线结构3比如通过铣削的方式形成于终端设备内。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T型刀具进刀路径,在终端设备的中框本体上铣削出走线结构3的走线槽体32,走线槽体32凹设于中框本体的表面,中框本体即为走线结构3的走线本体31。走线槽体32直接形成于中框本体,节省占用空间,整体结构稳定,便于实现终端设备的薄型化设计,提升用户的体验。
其中,走线槽体32的利边位置可以做倒角处理,避免给线卡结构1造成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线缆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接地铜环4,多个接地铜环4与多个线缆2一一对应,接地铜环4套设于线缆2上,接地铜环2与线卡结构1连接。接地铜环2比如和线卡结构1的容置空间111的内壁连接,以实现线缆2的接地效果,保证线缆2的性能,进一步提高终端设备的安全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所示,走线结构3上设置有与线卡结构1卡接连接的第二卡接部321,第二卡接部321形成于走线结构3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其中,第二卡接部321比如可以设置于走线槽体32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槽侧壁上。第二卡接部321与线卡结构1的第一卡接部116卡接连接,以限制线卡结构1沿走线结构3的深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的运动,使得线卡结构1与走线结构3的连接更加可靠。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卡接部321包括凹设于走线结构3的侧壁的凹陷部3211,凹陷部3211通过T型刀具进刀路径形成。装配状态下,线卡结构1的第一卡接部116通过凹陷部3211卡设于走线结构3内,以限制线卡结构1的沿走线结构3的深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的运动。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5所示,第二卡接部321包括凸出于走线结构3的侧壁的凸起部3212。装配状态下,线卡结构1的第一卡接部116通过凸起部3212卡设于走线结构3内,以限制线卡结构1的沿走线结构3的深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Z轴方向)的运动。
其中,沿走线结构3的深度方向,第二卡接部321与第一卡接部116之间具有至少0.05mm的间隙,保证线卡结构1可以装配到位。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所示,走线结构3上还设置有安装部322,安装部322形成于走线结构3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其中,安装部322比如可以形成于走线槽体32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槽侧壁。线卡结构1通过安装部322安装于走线结构3内。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部322包括凹设于走线结构3的侧壁的凹槽。凹槽比如形成于走线槽体32的槽侧壁,凹槽与第二卡接部321连通,线卡结构1通过凹槽安装至第二卡接部321。凹槽通过T型刀具进刀路径形成,配合第二卡接部321,能够轻易安装和取出线卡结构1。
在实施过程中,将线卡结构1由安装部322塞入走线结构3的第二卡接部321内,装配到位后,借助工具沿着线缆2的延伸方向推动线卡结构1至极限位置即可。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比如是手机等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线缆安装结构,多个线缆通过线缆安装结构安装于中框本体,提升固定效果,保证线缆不脱离线缆安装结构的走线结构,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线卡结构,与终端设备的中框本体配合固定多个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结构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封闭,所述本体的底部形成安装通道,多个所述线缆通过所述安装通道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本体由所述本体的底部装配至终端设备内,以限制多个所述线缆沿其所述线缆的排列方向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部的自由端部相向翻折,形成翻边结构,相对的两个所述翻边结构之间形成所述安装通道;
所述线卡结构与所述中框本体装配状态下,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中框本体抵接,以封闭所述安装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结构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中框本体卡接连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部;
其中,所述本体的侧部的部分结构由所述本体的底部朝向所述本体的顶部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侧部的沿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的中心区域;
其中,沿所述线缆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挡线结构,所述挡线结构与所述中框本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线结构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挡线结构通过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中框本体抵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凸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结构为一体结构。
8.一种线缆安装结构,安装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安装结构包括中框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线卡结构,所述线卡结构与所述中框本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安装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中框本体的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内沿其深度方向布设多个线缆;
多个所述线缆通过所述线卡结构安装于所述走线结构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线卡结构卡接连接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于所述走线结构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凹设于所述走线结构的侧壁的凹陷部;
装配状态下,所述线卡结构通过所述凹陷部卡设于所述走线结构内,以限制所述线卡结构的沿所述走线结构的深度方向的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凸出于所述走线结构的侧壁的凸起部;
装配状态下,所述线卡结构通过所述凸起部卡设于所述走线结构内,以限制所述线卡结构的沿所述走线结构的深度方向的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结构上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形成于所述走线结构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线卡结构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走线结构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凹陷于所述走线结构的侧壁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通,所述线卡结构通过所述凹槽安装至所述第二卡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接地铜环,多个所述接地铜环与多个所述线缆一一对应,所述接地铜环套设于所述线缆上,所述接地铜环与所述线卡结构连接。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安装结构。
CN202023247283.XU 2020-12-28 2020-12-28 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13990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283.XU CN213990000U (zh) 2020-12-28 2020-12-28 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283.XU CN213990000U (zh) 2020-12-28 2020-12-28 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0000U true CN213990000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8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7283.XU Active CN213990000U (zh) 2020-12-28 2020-12-28 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00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6402A (zh) * 2022-08-17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支架、手机和电子设备
WO2023231605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顶盖装置及软水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605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顶盖装置及软水机
CN116056402A (zh) * 2022-08-17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支架、手机和电子设备
CN116056402B (zh) * 2022-08-17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支架、手机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90000U (zh) 线卡结构、线缆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0101808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4968344B2 (ja) コネクター保持装置
US8961230B2 (en) Connector
CN107210565B (zh) 屏蔽连接器
EP3467947B1 (en) Power interface, mobile terminal and power adapter
US8174847B2 (en) Shield case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105531879B (zh) 适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JP5420147B2 (ja)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及び基地局
US10396535B2 (en) While-in-use outdoor cover with recessed electrical device
US4160572A (en) Connector housing
JP2004319196A (ja) シールド接続構造
CN103098347B (zh) 电动机、带减速器的电动机、以及活动车顶驱动装置
CN208352599U (zh) 电连接器
KR10061257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연성회로기판 노이즈 제거구조
JP2006333573A (ja) ケーブルクランプ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CN216162054U (zh) 一种抗干扰性能好的线束连接器
CN109599955B (zh) 水下耦合供电与信息传输装置
CN210430110U (zh) 屏蔽天线干扰信号的接地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0923843U (zh) 一种电力监测装置
JP665872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ロック部材
CN220711140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20711139U (zh) 一种移动电源
US11070002B2 (en) Connector with guiding portion, and shell and insulating body of the same
JP5012297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