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9353U -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9353U
CN213989353U CN202022701977.XU CN202022701977U CN213989353U CN 213989353 U CN213989353 U CN 213989353U CN 202022701977 U CN202022701977 U CN 202022701977U CN 213989353 U CN213989353 U CN 213989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hole
terminal
end portion
waterproof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019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0227019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9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9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9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案是关于一种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包含壳体、多个内防水圈、多个外防水圈及多个盖体。壳体具有连接部及多个端子部,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端子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贯穿的通孔。第一端部自第一表面朝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端部自第二表面朝远离第二表面的另一方向延伸。内防水圈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端部的通孔中。外防水圈分别套设于对应的第二端部。盖体分别组接于对应的第一端部一侧以限制内防水圈位于第一端部对应的通孔内。

Description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案是关于一种电缆接头,尤指一种防水电缆接头及使用该防水电缆接头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常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及电动汽机车领域,电子装置之间是透过电缆相互电连接或传送信号。其中,当电缆与电子装置连接时,易受潮湿或浸水的环境因素影响,使电缆与电子装置的连接处可能产生受潮或进水等情况,进而影响连接品质。因此,需对电缆与电子装置间的连接处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现有电缆与电子装置之间的防水方式是在电缆与电子装置的连接处套设电缆密封套,借此在连接过程中,可以达到电缆与电子装置的连接处的防水效果,进而确保电子装置之间连接的品质。然而,每条连接于电子装置的电缆都需有其独立的电缆密封套,因此整体所需的零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进而增加组装的工时,防水效果不易达到,且难以降低制造成本。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防水电缆接头(cable gland)及使用此防水电缆接头的电子装置,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电缆接头,透过将内防水圈设置于电缆与端子部之间,以填补电缆与端子部之间的空隙,达到电缆与端子部对于外部环境之间的防水作用。此外,防水电缆接头可供多个电缆同时穿设,可有效减少组件数量,且组序时间短,结构简单,因此可易于达到防水效果,并降低制造成本。
本案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一安装面,用以供前述防水电缆接头组接,其中透过外防水圈设置于端子部及安装面的安装孔之间,以填补端子部与安装孔之间的空隙,达到防水电缆接头壳体与电子装置安装面之间的防水作用。
根据本案的构想,提供一种防水电缆接头,其包含壳体、多个内防水圈、多个外防水圈及多个盖体。壳体具有连接部及多个端子部,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多个端子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每一个端子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贯穿的通孔,其中第一端部自第一表面朝远离第一表面的一方向延伸,第二端部自第二表面朝远离第二表面的另一方向延伸;多个内防水圈,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端子部的第一端部的通孔中;多个外防水圈,分别套设于对应的端子部的第二端部;多个盖体,分别组接于对应的端子部的第一端部一侧,且盖体是架构于限制内防水圈位于第一端部对应的通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盖体具有至少一扣合件,该第一端部具有至少一卡扣件,该扣合件与对应的该卡扣件卡合连接,使该盖体扣合于该第一端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连接部与该多个端子部为一体成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端部的外径大于该第二端部的外径,该内防水圈的外径小于该第一端部所对应的该通孔的内径,且大于该第二端部所对应的该通孔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该端子部供一穿入物穿设,该穿入物依序穿设该盖体的一穿孔及该内防水圈的一贯穿孔而由该端子部的该第二端部穿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内防水圈为软质防水圈或可压缩防水圈,用以填补该穿入物与该端子部的该通孔之间的空隙,其中该端子部、该内防水圈、该外防水圈及该盖体的数量彼此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包含:一安装面;以及一防水电缆接头,组接于该安装面,并包含:一壳体,具有:一连接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以及多个端子部,通过该连接部连接,每一该端子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贯穿的通孔,其中该第一端部自该第一表面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一方向延伸,该第二端部自该第二表面朝远离该第二表面的另一方向延伸;多个内防水圈,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一端部的该通孔中;多个外防水圈,分别套设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二端部;以及多个盖体,分别组接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一端部一侧,且该盖体是架构于限制该内防水圈位于该第一端部对应的该通孔内,其中每一该端子部供一外部的穿入物穿设,该穿入物依序穿设该盖体的一穿孔及该内防水圈的一贯穿孔而由该端子部的该第二端部穿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安装面上具有多个安装孔,该多个端子部的该多个第二端部是分别穿设对应的该多个安装孔,且该安装面抵接于该连接部的该第二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多个固定元件,该安装面上具有多个固定孔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安装孔的邻侧,且该连接部上具有多个贯穿该连接部的定位孔,该多个定位孔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多个端子部的邻侧,通过该多个固定元件分别穿过对应的该多个定位孔及该多个固定孔而将该防水电缆接头锁附固定于该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外防水圈为软质防水圈或可压缩防水圈,该外防水圈位于对应的该第二端部及该安装孔之间,以填补对应的该第二端部及该安装孔之间的空隙。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防水电缆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图1的防水电缆接头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防水电缆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防水电缆接头安装于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防水电缆接头安装于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防水电缆接头
2:壳体
20:连接部
200:定位孔
21:端子部
22:第一端部
220:卡扣件
23:第二端部
24:通孔
25:第一表面
26:第二表面
3:内防水圈
31:贯穿孔
4:外防水圈
5:盖体
50:穿孔
51:扣合件
6:穿入物
60:端子
7:电子装置
71:固定孔
72:安装孔
73:安装面
8:固定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防水电缆接头1包含壳体2、多个内防水圈3、多个外防水圈4及多个盖体5。
壳体2具有多个端子部21及连接多个端子部21的连接部20,连接部2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5及第二表面26。多个端子部21是分别贯穿连接部20。于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可为例如但不限于导电材质制成,导电材质的作用为提供电磁屏蔽。此外,连接部20与多个端子部21较佳为一体成形,但亦不以此为限,一体成形结构可减少部分的防水面的配置需求以使水密性更佳。端子部21基本为管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22、第二端部23及贯穿整个端子部21并连通第一端部22与第二端部23的通孔24,通孔24可供外部的穿入物6(例如:电缆、电线、铜条…等)穿设。端子部21的第一端部22是自连接部20的第一表面25朝远离第一表面25的一方向延伸,端子部21的第二端部23是自连接部20的第二表面26朝远离第二表面26的另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一端部22的外径大于第二端部23的外径。在本案一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2与第二端部23分别自连接部20朝不同方向延伸而相互远离,且该方向互为平行(即相距180度)。
多个内防水圈3中的每一个的外径是小于第一端部22所对应的通孔24部位的内径,且略大于第二端部23所对应的通孔24部位的内径,使多个内防水圈3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端子部21的第一端部22内的通孔24中而不会从对应第二端部23的位置脱出,且上述内防水圈3的中间具有贯穿孔31可供外部的穿入物6穿设,同时使穿入物6穿过通孔24。内防水圈3是配置于对应的端子部21及穿入物6之间,亦即内防水圈3配置于端子部21的通孔24内并部分包围穿入物6,内防水圈3是架构于完全填补穿入物6与所对应的通孔24之间的空隙,使组装时内防水圈3内外两侧的流体或气体相互隔绝,借此达到穿入物6与端子部21对于外部环境之间的防水作用。于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水圈3的材质可为例如但不限于软质材料或可压缩材料,可于组装时配合端子部21及穿入物6的结构产生形变,以达更佳的填补缝隙效果而提高防水能力。
多个外防水圈4中的每一个的内径是略大于第二端部23的外径,使多个外防水圈4是可分别套设于对应的端子部21的第二端部23且抵接于连接部20的第二表面26,亦即外防水圈4配置于端子部21的第二端部23外。
多个盖体5中的每一个是分别组接于对应的端子部21的第一端部22一侧,且盖体5是架构于限制内防水圈3位于第一端部22对应的通孔24内的位置,以避免内防水圈3脱落于端子部21之外。每个盖体5具有穿孔50,穿孔50是架构于供外部的穿入物6穿设,穿孔50的内径是小于内防水圈3的外径以防止内防水圈3自端子部21脱出。于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盖体5还具有至少一扣合件51,第一端部22外侧还对应具有至少一卡扣件220,通过扣合件51与对应的卡扣件220相互卡合连接,使盖体5扣合于端子部21的第一端部22上。需说明的是,于一些实施例中,端子部21、内防水圈3、外防水圈4及盖体5的数量彼此对应,例如均同为二个、三个、四个…不等,但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本案的防水电缆接头1是可透过内防水圈3及外防水圈4达到防水效果。此外,本案的防水电缆接头1的壳体2具有多个端子部21可供多个外部的穿入物6同时穿设,借此减少组件数量,缩短组序时间,且结构简单,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照图4及图5,本案的防水电缆接头1是可安装于一电子装置7上,其中电子装置7具有一安装面73,防水电缆接头1是组接于安装面73上,而安装面73上具有多个安装孔72及多个固定孔71,固定孔71可设置于安装孔72的邻侧,但非用以限制本案。
本案的电子装置7还包含多个固定元件8,且防水电缆接头1壳体2的连接部20上对应安装面73的多个固定孔71具有多个贯穿连接部20的定位孔200,多个定位孔200是分别设置于对应端子部21的邻侧。当防水电缆接头1安装于电子装置7的安装面73时,多个端子部21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部23是分别穿设对应的安装面73的安装孔72,且组装时电子装置7的安装面73抵接于连接部20的第二表面26;接着通过多个固定元件8中的每一个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部20上的定位孔200及安装面73上的固定孔71而将防水电缆接头1锁附固定于电子装置7的安装面73上。于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面73可为例如但不限于电子装置7的外壳;固定元件8可为例如但不限于螺丝。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多个外防水圈4是分别套设于对应的多个第二端部23,且外防水圈4是位于对应的第二端部23及安装孔72之间,外防水圈4是架构于完全填补对应的第二端部23及安装孔72之间的空隙,使组装时外防水圈4内外两侧的流体或气体相互隔绝,借此达到防水电缆接头1壳体2与电子装置7安装面73之间的防水作用。于本案一实施例中,外防水圈4为软质材料或可压缩材料,可于组装时配合端子部21的第二端部23及安装面73的安装孔72的结构产生形变,以达更佳的填补缝隙效果而提高防水能力。
外部的穿入物6可为例如但不限于电缆、导线、铜线、铜条、金属丝或其他用以电性连接电子装置的元件,可另外制备及提供。于一些实施例中,穿入物6是为电缆或铜条,以传递电源或电子信号。其中,当穿入物6为电缆时,电缆的两端可具有端子60,电缆经由端子60连接于电子装置7的端子(未图示)。此外,当穿入物6为铜条时,铜条的至少一端可包括螺纹(screw thread)、弹簧螺式接线头(via screw-on)、压接端子(crimp)或法兰(flange)以与对应的其他电子装置的端子对接。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防水电缆接头,及具有防水电缆接头的电子装置。透过将内防水圈设置于电缆与端子部之间,以填补电缆与端子部之间的空隙,达到电缆与端子部之间的防水作用。此外,防水电缆接头可供多个电缆同时穿设,可有效减少组件数量,且组序时间短,结构简单,因此可易于达到防水效果,并降低制造成本。本案的防水电缆接头还可组接于电子装置,例如组接于电子装置的安装面上。透过外防水圈设置于端子部及安装面的安装孔之间,以填补端子部与安装孔之间的空隙,以达到防水电缆接头的壳体与电子装置的安装面之间的防水作用。
须注意,上述仅是为说明本案而提出的较佳实施例,本案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案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决定。且本案得由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欲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水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
一连接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以及
多个端子部,通过该连接部连接,每一该端子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贯穿的一通孔,其中该第一端部自该第一表面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一方向延伸,该第二端部自该第二表面朝远离该第二表面的另一方向延伸;
多个内防水圈,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一端部的该通孔中;
多个外防水圈,分别套设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二端部;以及
多个盖体,分别组接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一端部一侧,且该盖体是架构于限制该内防水圈位于该第一端部对应的该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至少一扣合件,该第一端部具有至少一卡扣件,该扣合件与对应的该卡扣件卡合连接,使该盖体扣合于该第一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与该多个端子部为一体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的外径大于该第二端部的外径,该内防水圈的外径小于该第一端部所对应的该通孔的内径,且大于该第二端部所对应的该通孔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端子部供一穿入物穿设,该穿入物依序穿设该盖体的一穿孔及该内防水圈的一贯穿孔而由该端子部的该第二端部穿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内防水圈为软质防水圈或可压缩防水圈,用以填补该穿入物与该端子部的该通孔之间的空隙,其中该端子部、该内防水圈、该外防水圈及该盖体的数量彼此对应。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安装面;以及
一防水电缆接头,组接于该安装面,并包含:
一壳体,具有:
一连接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以及
多个端子部,通过该连接部连接,每一该端子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贯穿的通孔,其中该第一端部自该第一表面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一方向延伸,该第二端部自该第二表面朝远离该第二表面的另一方向延伸;
多个内防水圈,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一端部的该通孔中;
多个外防水圈,分别套设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二端部;以及
多个盖体,分别组接于对应的该端子部的该第一端部一侧,且该盖体是架构于限制该内防水圈位于该第一端部对应的该通孔内,
其中每一该端子部供一外部的穿入物穿设,该穿入物依序穿设该盖体的一穿孔及该内防水圈的一贯穿孔而由该端子部的该第二端部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面上具有多个安装孔,该多个端子部的该多个第二端部是分别穿设对应的该多个安装孔,且该安装面抵接于该连接部的该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固定元件,该安装面上具有多个固定孔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安装孔的邻侧,且该连接部上具有多个贯穿该连接部的定位孔,该多个定位孔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该多个端子部的邻侧,通过该多个固定元件分别穿过对应的该多个定位孔及该多个固定孔而将该防水电缆接头锁附固定于该安装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防水圈为软质防水圈或可压缩防水圈,该外防水圈位于对应的该第二端部及该安装孔之间,以填补对应的该第二端部及该安装孔之间的空隙。
CN202022701977.XU 2020-11-20 2020-11-20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3989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1977.XU CN213989353U (zh) 2020-11-20 2020-11-20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1977.XU CN213989353U (zh) 2020-11-20 2020-11-20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9353U true CN213989353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01977.XU Active CN213989353U (zh) 2020-11-20 2020-11-20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93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137B (zh) * 2021-12-08 2023-05-11 映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線纜防水包覆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137B (zh) * 2021-12-08 2023-05-11 映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線纜防水包覆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1331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8992249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EP2456018B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JP3952439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構造
WO2012141314A1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9088223B (zh) 包含树脂的密封件和防水连接器
JP4248333B2 (ja) 電気接続システム
US20220094108A1 (en) Connector
US6437245B1 (en) Termi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shield cable
CN213989353U (zh)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子装置
US7347730B2 (en) Grommet
KR20240004846A (ko) 단자 연결 구조
US7044795B2 (en) Miniature,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rain relief
CN111211433B (zh) 屏蔽连接器
US9906003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plicing shielded wire cables
JP698449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3230970B2 (ja) コネクタのシールド構造
TWM610772U (zh) 防水電纜接頭及電子裝置
US20220416478A1 (en) Shielded connector
KR100803437B1 (ko) 실드 커넥터
US6264505B1 (en) Integrated shielded cable
CN114556711A (zh) 信号电缆连接器及电机组件
CN113904162B (zh) 连接器
KR100800788B1 (ko) 실드쉘 접속수단 및 이를 구비한 실드커넥터
JP2019140008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