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6981U - 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86981U CN213986981U CN202022986853.0U CN202022986853U CN213986981U CN 213986981 U CN213986981 U CN 213986981U CN 202022986853 U CN202022986853 U CN 202022986853U CN 213986981 U CN213986981 U CN 2139869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al
- groove
- lens barrel
- side wall
- degre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镜筒的物侧端具有第一外观面,第一外观面上设有黑色消光层,第一外观面的内侧朝镜筒像侧并且靠近光轴倾斜延伸形成第二外观面,第二外观面具有第一漫反射结构。由此,在第二外观面上设置第一漫反射结构能够提高光线的反射次数,降低反射出的能量、起到消光效果,使用户看到的第一外观面、第二外观面的外观颜色更统一,形成镜筒外观面超级黑的效果,增加镜头美感的同时,提高了成像的清晰度;同时,在物侧端的第一外观面上设置黑色消光层,未在黑色消光层所在的区域设置漫反射结构,能够使黑色消光层所在的区域在组装时起到承受周围零部件施力的作用,进而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承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
背景技术
为使手机镜头的外观更美观、镜头颜色与手机更和谐,会对镜头模组的外观面进行处理,镜头模组的朝向手机开窗口的、能够被看到的表面为外观面,以使镜头从外观看上去不泛白,使镜头组装在手机内时,从手机的开窗口看到的镜头为黑色。
已有的对镜头模组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在镜筒的外观面镀黑色膜,但因为镜筒的外观面由几个不同角度的面组成,所以镀膜时每个面的颜色会有差异,使镜头从手机开窗口仍能看出不同的颜色,反射率偏高,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镜筒,镜筒的物侧端具有第一外观面,第一外观面上设有黑色消光层,第一外观面的内侧朝镜筒的像侧并且靠近光轴倾斜延伸形成第二外观面,第二外观面具有第一漫反射结构。由此,在第二外观面上设置第一漫反射结构能够提高光线的反射次数,降低反射出的能量、起到消光效果,使用户看到的第一外观面、第二外观面的外观颜色更统一,形成镜筒外观面超级黑的效果,增加镜头美感的同时,提高了成像的清晰度;同时,在物侧端的第一外观面上设置黑色消光层,未在黑色消光层所在的区域设置漫反射结构,能够使黑色消光层所在的区域在组装时起到承受周围零部件施力的作用,进而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承效果。综上,优化了外观面的黑色显示效果的同时,也兼顾了镜筒的受力支承、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漫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二外观面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一凹槽。
由此,在第二外观面设置第一漫反射结构,且第一漫反射结构上均匀分布着第一凹槽,以使第二外观面的颜色与第一外观面的颜色均为黑色,且被用户看到的颜色更接近。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凹槽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底壁、第一至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在所述径向上相对且在径向上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在周向上相对。
由此,通过第一凹槽在第二外观面上均匀的阵列分布,减少了第二外观面的反射面积,增加光线在第一凹槽内的反射次数,降低反射的出来的能量,可以达到第二外观面超级黑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所述第三侧壁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靠近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夹角为B0,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夹角为C0,6°≤B0≤25°,6°≤C0≤25°;和/或
在周向上位于同一圈的所述第一凹槽的个数为N0个,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线的夹角为A0,其中10≤N0≤72,5°≤A0≤36°;和/或
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彼此背离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D0,0.05mm≤D0≤0.13mm;和/或
所述底壁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所述底壁与所述光轴的夹角为F0,F0≤50°;和/或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底端的间距为E0,0.02mm≤E0≤0.05mm。
由此,提高结构的消光效果,以及在底部厚度尺寸不够大时,可提高整个通光孔的强度。这是,由于若A0<5°N0>72,由于两根射线状的第一凹槽(也可以称之为消光条纹)距离太近,会改变消光结构;若A0>36,N0<10,在底部厚度尺寸不够大时,或者射线状的第一凹槽数量太少时,整个通光孔的强度无法得到保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至少包括弧面形的槽底面以及与所述槽底面连接的两个槽侧面,两个所述槽侧面在径向上相对,且两个所述槽侧面自槽底向槽口逐渐远离。
由此,光线在经过槽底面为弧面型的第一凹槽时,进入第一凹槽的光线至少能够被反射两次以上,光线的可见度低,提高第一凹槽表面的黑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观面的一部分表面形成为用于承靠的承靠面,所述黑色消光层位于所述承靠面上,所述第一外观面的另一部分表面具有第二漫反射结构,所述第二漫反射结构相对于所述承靠面凹陷,所述承靠面为环形,且所述第二漫反射结构、所述承靠面在径向上依次远离所述镜筒的通光孔设置。
由此,在第一外观面的部分设置第二漫反射结构,既可以降低第一外观面的反射率,使光线的整体反射率控制在5%以下,又可以提高第一外观面的超黑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漫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外观面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底面、第一至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在所述径向上相对且在径向上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外侧,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在周向上相对。
由此,通过第二凹槽在第一外观面均匀地阵列分布,减少了承靠面的反射面积,增加光线在第二凹槽内的反射次数,降低反射的出来的能量,可以达到第一外观面超级黑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底面均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靠近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夹角为A,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夹角为B,6°≤A≤25°,6°≤B≤25°;和/或
所述底面与光轴的夹角为C,C≤50°;和/或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与所述承靠面之间的间距为C1,所述槽底的宽度为C2,0.05mm ≤C1≤0.13mm,0.02mm≤C2≤0.05mm;和/或
在周向上位于同一圈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个数为N1个,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线的夹角为A1,其中10≤N1≤72,5°≤A1≤36°。
由此,可以增加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的消光效果和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使光线反射次数不低于2次,增加脱模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镜筒超黑的效果。通过控制圆心角,可以控制第二凹槽在周向上的距离,增加第二凹槽在径向上分布的数量,增加表面超黑的效果,进一步可以提高通光孔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漫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在径向上依次分布、同心设置的、环形的第三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三凹槽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且椭圆形的短半径方向与槽宽方向一致,椭圆形的长半径方向与槽深方向一致;
所述椭圆形的短半径为b/2,0.05mm≤b/2≤0.15mm;
所述椭圆形的长半径为a,0.05mm≤a≤0.13mm。
由此,通过控制第三凹槽的槽深和槽宽,使第二漫反射结构表面对光的反射率降低,增加光在表面的反射次数,保证脱模,增加第一外观面的发黑效果。由于第三凹槽内没有各个面相交产生的棱角,故而可以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在相交的棱角处,方便第二漫反射结构的制造,提高第二漫反射结构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漫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二外观面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四凹槽,每个所述第四凹槽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所述第四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四凹槽包括:槽底壁、在径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在周向上相对的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且在径向上所述第五侧面位于所述第六侧面的外侧;
所述第五侧壁与光轴的夹角为D,0°≤D≤20°;
在径向上相邻的两个第四凹槽中,外侧的第四凹槽的第六侧壁与内侧的第四凹槽的第五侧壁的夹角为E,30°≤E≤60°;
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为F,0.03mm≤F≤0.10mm;
所述第七侧壁与所述第五侧壁的相交线、所述第八侧壁与所述第五侧壁的相交线的夹角为G,20°≤G≤40°。
由此,可以提高脱模的可能性,有效的增加消光的效果,使成像能够更清晰;控制夹角E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消光的效果和镜筒表面发黑的程度;增加光线在第一漫反射结构中反射的次数,降低反射率;控制夹角G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光线在第一漫反射结构中反射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黑色消光层为黑色镀膜层、涂墨层、化学镀金属氧化层、黑色胶水层、遮光片背胶层中的任一种。
由此,实现黑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便于在多种工艺条件下形成,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使实施例使用的范围更广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镜头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镜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镜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镜筒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镜筒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镜筒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S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镜筒的另一左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G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镜筒的主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镜筒的左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P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镜筒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镜筒的主视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镜筒的左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H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镜筒的俯视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K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镜筒100;
第一外观面30;承靠面31;第二漫反射结构32;第二凹槽321;第一侧面321a;第二侧面321b;第三侧面321c;第四侧面321d;底面321e;第三凹槽322;
通光孔40;
第二外观面50;第一漫反射结构51;第一凹槽511;底壁511e;第一侧壁511a;第二侧壁511b;第三侧壁511c;第四侧壁511d;槽底面511f;槽侧面511g;第四凹槽 512;第五侧壁512a;第六侧壁512b;第七侧壁512c;第八侧壁512d;槽底壁512e;
光轴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镜筒100的物侧端具有第一外观面30,第一外观面30上设有黑色消光层,第一外观面100的内侧朝镜筒100的像侧并且靠近光轴i倾斜延伸形成第二外观面50,第二外观面50具有第一漫反射结构51。通光孔通光孔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镜筒100平行于光轴i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中间还设有通光孔,用来安装镜片。第一外观面30在靠近物侧端的端面,还设置了黑色的消光层。而自物侧端朝向像侧端,并且逐渐靠近光轴i的第二外观面50上设置了第一漫反射结构51,将投射在凹凸不平的第二外观面50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
镜筒100的内孔为通光孔40,使外部环境中的光线经通光孔40进入镜筒100中,通光孔40的内壁可以视为第二外观面50,从像侧端到物侧端的光轴方向上通光孔40 内壁直径呈变大趋势。
第一外观面30和第二外观面50中,可以是仅仅第二外观面50具有漫反射结构,也可以是第一外观面30的局部和第二外观面50均设有漫反射结构,漫反射结构为能够提高光线在外观面反射次数、降低最终向物侧反射的能量的结构,漫反射结构可以是多个均匀分布在外观面上的凹陷或者凸起,以减少表面反射的面积,增加光线在凹坑里面反射的次数,来降低反射出来的能量、起到消光作用,从而达到表面超黑的外观效果。
由此,在第二外观面50上设置第一漫反射结构51能够提高光线的反射次数,降低反射出的能量、起到消光效果,使用户看到的第一外观面30、第二外观面50的外观颜色更统一,形成镜筒100外观面超级黑的效果,增加镜头美感的同时,提高了成像的清晰度;同时,在物侧端的第一外观面30上设置黑色消光层,未在黑色消光层所在的区域设置漫反射结构,能够使黑色消光层所在的区域在组装时起到承受周围零部件施力的作用,进而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承效果。综上,优化了外观面的显示效果的同时,也兼顾了镜筒的受力支承、结构强度。
可选地,黑色消光层为黑色镀膜层、涂墨层、化学镀金属氧化层、黑色胶水层、遮光片背胶层中的任一种。具体而言,镜筒100的制作过程:设计结构黑结构的同时留有组装的承靠面31,保证组装的稳定性,然后成型出产品,此时在镜筒100组装承靠面 31部分上进行黑化处理,最后组装成品,提高镜头的外观和组装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外观面30上设有的黑色消光层不仅可以为黑色的镀膜层,还可以直接进行涂黑处理、粘贴超级黑的遮光片背胶层,或者化学镀金属层然后进行氧化黑处理,任一种黑化处理都可以达到黑色消光层所设置的区域漆黑的效果。
下面从几个实施例具体描述,上述描述的实施例均可以与下述各个实施例进行结合;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外观面30不设置漫反射结构,仅仅第二外观面50设置第一漫反射结构51。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外观面30形成为用于承靠的承靠面31,承靠面31镀黑色膜。由此,在第二外观面50设置第一漫反射结构51、在第一外观面30镀黑色膜,以使第二外观面50的颜色与第一外观面30的颜色均为黑色,且被用户看到的颜色更接近,而且,由于承靠面31的面积较大,占据了整个第一外观面30,增加了承靠面31支撑的可靠性。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漫反射结构51包括多个在第二外观面50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一凹槽511。每个第一凹槽511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第一凹槽511包括底壁511e、第一至第四侧壁511d,第一侧壁511a与第三侧壁511c在径向上相对且在径向上第一侧壁511a位于第三侧壁511c的外侧,第二侧壁511b与第四侧壁511d在周向上相对。
也就是说,第一漫反射结构51包括多个第一凹槽511,每个第一凹槽511都有四个侧壁和一个底壁511e,其中,第一侧壁511a和第三侧壁511c相对设置在镜筒100的的径向上,且每个第一凹槽511的第三侧壁511c相比第一侧壁511a更靠近镜筒100的光轴i。第二侧壁511b和第四侧壁511d在镜筒100的周向上,即在第二外观面50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511中,其中一个凹槽的第二侧壁511b与另一个凹槽的第四侧壁511d彼此衔接,每个第一凹槽511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上开口面积逐渐变小。
如图3所示,平行于光轴i进入镜筒100的光线,在底壁511e、第一侧壁511a、第三侧壁511c之间反射多次。
由此,通过第一凹槽511在第二外观面50上均匀的阵列分布,减少了第二外观面50的反射面积,增加光线在第一凹槽511内的反射次数,降低反射的出来的能量,可以达到第二外观面50超级黑的外观效果。
如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511a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镜筒100 的光轴i的倾斜斜面,第三侧壁511c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靠近镜筒100的光轴i的倾斜斜面;第一侧壁511a与镜筒100的光轴i的夹角为B0,第三侧壁511c与镜筒100的光轴i的夹角为C0,6°≤B0≤25°,6°≤C0≤25°。这里镜筒100的光轴i方向就是光轴的方向。由此,可以保证脱模的同时,有效的增加对光线的反射,进而增加消光的效果。
可选地,在周向上位于同一圈的第一凹槽511的个数为N0个,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511的中心线的夹角为A0,其中10≤N0≤72,5°≤A0≤36°。定义第一凹槽 511在周向上的延伸长度为长度方向,每个第一凹槽511的中心线指的是在第一凹槽511 的1/2长度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线,该中心线与第一凹槽511的槽口所在的表面、第二外观面50均共面。该夹角A0也等于:在径向上位于同一列的各个第一凹槽511的中心连线与相邻列的各个第一凹槽511的中心连线所呈的夹角。由此,提高结构的消光效果, 以及在底部厚度尺寸不够大时,可提高整个通光孔的强度。这是,由于若A0<5°N0>72,由于两根射线状的第一凹槽511(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称之为消光条纹)距离太近,会改变消光结构;若A0>36,N0<10,在底部厚度尺寸不够大时,或者射线状的第一凹槽511数量太少,整个通光孔40的强度无法得到保证。
可选地,底壁511e与第一侧壁511a的彼此背离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D0,0.05mm≤D0≤0.13mm。由此,增加了光线反射的次数,增加了脱模的可能性。
可选地,底壁511e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镜筒100的光轴i的倾斜斜面,底壁511e与光轴的夹角为F0,F0≤50°。由此,通过降低底壁511e与光轴的夹角,增加反射面积,使光线更多的被反射出去,进而增加表面的漆黑程度。
可选地,第一侧壁511a与第三侧壁511c的底端的间距为E0,0.02mm≤E0≤0.05mm。由此,可以增加第一凹槽511的密度,进一步增加第二外观面50表面的超黑程度。
以上控制的数值范围可以同时满足或者满足一个,又或者多个,在同时满足的时候,可以进一步的反射光线,增加成像的清晰度。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凹槽511的形状不同。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凹槽511至少包括弧面形的槽底面511f以及与槽底面511f连接的两个槽侧面511g,两个槽侧面511g在径向上相对,且两个槽侧面511g自槽底向槽口逐渐远离。由此,光线在经过槽底面511f为弧面型的第一凹槽 511时,进入第一凹槽511的光线至少能够被反射两次以上,光线的可见度低,提高第一凹槽511表面的黑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外观面30的一部分表面形成为用于承靠的承靠面31,黑色消光层位于承靠面31上,第一外观面30的另一部分表面具有第二漫反射结构32,第二漫反射结构32相对于承靠面31凹陷,承靠面31为环形,且第二漫反射结构32、承靠面31在径向上依次远离镜筒100的通光孔40设置。
也就是说,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一外观面30的靠近第二外观面50的一部分设置第二漫反射结构32,第二漫反射结构32可以是凹槽。第一外观面30的一部分用作承靠面31,承靠面31可以是环形,并且镀有黑色的膜,而第一外观面30的另一部分则设置有第二漫反射结构32。其中,第二漫反射结构32所在的部分相对于用来承靠的部分是凹陷的,第二漫反射结构32所分布的端面比承靠面31更靠近像侧端。
由此,在第一外观面30的部分设置第二漫反射结构32,既可以降低第一外观面30的反射率,使光线的整体反射率控制在5%以下,又可以提高第一外观面30的超黑度。
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第二漫反射结构32包括多个在第一外观面30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二凹槽321,每个第二凹槽321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第二凹槽321包括底面321e、第一至第四侧面321d,第一侧面321a与第三侧面321c在径向上相对且在径向上第一侧面321a位于第三侧面321c的外侧,第二侧面321b与第四侧面321d在周向上相对。
在第一外观面30的周向和轴向都均匀的阵列分布着许多个第二凹槽321。第二凹槽 321具有底面321e和四个侧面,其中,第二凹槽321的第一侧面321a和第三侧面321c 在径向相对分布,第三侧面321c相对于第一侧面321a更靠近第二外观面50,而第一侧面321a相对于第三侧面321c更靠近承靠面31。第二侧面321b和第四侧面321d在周向上相对,即在周向连接的两个第二凹槽321中,一个第二凹槽321的第二侧面321b和另一个第二凹槽321的第四侧面321d彼此衔接。此外,第二凹槽321的的开度自槽口向槽底逐渐减小。
由此,通过第二凹槽321在第一外观面30均匀地阵列分布,减少了承靠面31的反射面积,增加光线在第二凹槽321内的反射次数,降低反射的出来的能量,可以达到第一外观面30超级黑的外观效果。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侧面321a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镜筒100的光轴i 的倾斜斜面,第三侧面321c、底面321e均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靠近镜筒100的光轴i 的倾斜斜面。第一侧面321a与镜筒100的光轴i的夹角为A,第三侧面321c与镜筒100 的光轴i的夹角为B,6°≤A≤25°,6°≤B≤25°。这里,镜筒100的光轴i的方向指的是光轴方向。由此,保证脱模,增加第一侧面321a和第三侧面321c的消光效果。
可选地,底面321e与光轴的夹角为C,C≤50°。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镜筒100超黑的效果。
可选地,第二凹槽321的槽底与承靠面31之间的间距为C1,槽底的宽度为C2,0.05mm ≤C1≤0.13mm,0.02mm≤C2≤0.05mm。由此,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使光线反射次数不低于2次,增加脱模的可能性。
可选地,在周向上位于同一圈的第二凹槽321的个数为N1个,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321的中心线的夹角为A1,其中10≤N1≤72,5°≤A1≤36°。定义第一凹槽 511在周向上的延伸长度为长度方向,每个第一凹槽511的中心线指的是在第一凹槽511 的1/2长度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线,该中心线与第一凹槽511的槽口所在的表面、第二外观面50均共面。该夹角A0也等于:在径向上位于同一列的各个第一凹槽511的中心连线与相邻列的各个第一凹槽511的中心连线所呈的夹角。由此,通过控制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321之间的夹角,可以控制第二凹槽321在周向上的距离,增加第二凹槽321 在径向上分布的数量,增加表面超黑的效果,进一步可以提高通光孔40的强度。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漫反射结构32的凹槽形状。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二漫反射结构32包括多个在径向上依次分布、同心设置的、环形的第三凹槽322。每个第三凹槽322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且椭圆形的短半径方向与槽宽方向一致,椭圆形的长半径方向与槽深方向一致。可选地,椭圆形的短半径为b/2,0.05mm≤b/2 ≤0.15mm;椭圆形的长半径为a,0.05mm≤a≤0.13mm。
换言之,第二漫反射结构32有多个依次在径向上分布成环形的第三凹槽322,多个第三凹槽322以镜筒100的光轴i为中心同心设置,依次由第一外观面30和第二外观面50的交界处向第一外观面30的承靠面31方向分布。环形的第三凹槽32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一半,详见图14和图15。
由此,通过控制第三凹槽322的槽深和槽宽,使第二漫反射结构32表面对光的反射率降低,增加光在表面的反射次数,保证脱模,增加第一外观面30的发黑效果。由于第三凹槽322内没有各个面相交产生的棱角,故而可以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在相交的棱角处,方便第二漫反射结构32的制造,提高第二漫反射结构32的强度。
如图16和图17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漫反射结构51不同,在第二、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漫反射结构51包括多个在第二外观面50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四凹槽512,每个第四凹槽512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第四凹槽5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凹槽32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第四凹槽512包括:槽底壁512e、在径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512a和第六侧壁512b、在周向上相对的第七侧壁512c和第八侧壁512d,且在径向上第五侧面位于第六侧面的外侧;第五侧壁512a与光轴的夹角为D,0°≤D≤20°。由此,可以提高脱模的可能性,有效的增加消光的效果,使成像能够更清晰。
可选地,在径向上相邻的两个第四凹槽512中,外侧的第四凹槽512的第六侧壁512b 与内侧的第四凹槽512的第五侧壁512a的夹角为E,30°≤E≤60°。由此,控制夹角E 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消光的效果和镜筒100表面发黑的程度。
可选地,第四凹槽512的深度为F,0.03mm≤F≤0.10mm。由此,增加光线在第一漫反射结构51中反射的次数,降低反射率。可选地,如图13所示,第七侧壁512c与第五侧壁512a的相交线、第八侧壁512d与第五侧壁512a的相交线的夹角为G,20°≤G ≤40°。由此,控制夹角G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光线在第一漫反射结构51中反射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镜头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镜筒100。
这样,第一外观面30和第二外观面50可以均设置漫反射结构,或者只在第二外观面50设置漫反射结构,其中在第二外观面50设置的漫反射结构分为第一凹槽511和第四凹槽512两种凹槽形状,都可以通过对其侧壁之间的角度以及凹槽的深度和宽度等条件的限制,满足超黑的表面设计同时,增加光线在漫反射结构中的反射次数,降低反射率,使成像更清晰。此外,还能更方便脱模,进一步提高镜筒100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镜头模组。
本实施例通过在镜筒100外观面位置加工出较深的凹陷或凸起的结构,然后规则的排布来减少表面反射的面积,增加光线在凹槽内反射的次数,降低反射出来的能量,从而达到表面超黑的外观效果。另外,因为表面凹凸的结构无法承靠组装,所以镜筒100 的外观面无法完全制作成表面凹凸的结构,所以针无法做特殊结构的部分镀黑色的膜,以保证整个外观面都是黑色的。由此,通过对镜筒100外观面不同倾斜角度的面做不同的处理,从而使得镜头的外观面的总体反射率小于0.5%,达到超级黑的效果,满足手机端客户对镜头外观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物侧端具有第一外观面,所述第一外观面上设有黑色消光层;所述第一外观面的内侧朝镜筒的像侧并且靠近光轴倾斜延伸形成第二外观面,所述第二外观面具有第一漫反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漫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二外观面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凹槽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底壁、第一至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在所述径向上相对且在径向上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在周向上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所述第三侧壁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靠近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夹角为B0,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夹角为C0,6°≤B0≤25°,6°≤C0≤25°;和/或
在周向上位于同一圈的所述第一凹槽的个数为N0个,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线的夹角为A0,其中10≤N0≤72,5°≤A0≤36°;和/或
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彼此背离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D0,0.05mm≤D0≤0.13mm;和/或
所述底壁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所述底壁与所述光轴的夹角为F0,F0≤50°;和/或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底端的间距为E0,0.02mm≤E0≤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至少包括弧面形的槽底面以及与所述槽底面连接的两个槽侧面,两个所述槽侧面在径向上相对,且两个所述槽侧面自槽底向槽口逐渐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观面的一部分表面形成为用于承靠的承靠面,所述黑色消光层位于所述承靠面上,所述第一外观面的另一部分表面还具有第二漫反射结构,所述第二漫反射结构相对于所述承靠面凹陷,所述承靠面为环形,且所述第二漫反射结构、所述承靠面在径向上依次远离所述镜筒的通光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漫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外观面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底面、第一至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在所述径向上相对且在径向上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外侧,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在周向上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远离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底面均为自槽底向槽顶逐渐靠近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倾斜斜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夹角为A,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镜筒的光轴的夹角为B,6°≤A≤25°,6°≤B≤25°;和/或
所述底面与光轴的夹角为C,C≤50°;和/或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与所述承靠面之间的间距为C1,所述槽底的宽度为C2,0.05mm≤C1≤0.13mm,0.02mm≤C2≤0.05mm;和/或
在周向上位于同一圈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个数为N1个,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线的夹角为A1,其中10≤N1≤72,5°≤A1≤3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漫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在径向上依次分布、同心设置的、环形的第三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凹槽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且椭圆形的短半径方向与槽宽方向一致,椭圆形的长半径方向与槽深方向一致;
所述椭圆形的短半径为b/2,0.05mm≤b/2≤0.15mm;
所述椭圆形的长半径为a,0.05mm≤a≤0.13mm。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漫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二外观面的周向和径向均阵列分布的第四凹槽,每个所述第四凹槽自槽口向槽底逐渐收拢,所述第四凹槽包括:槽底壁、在径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在周向上相对的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且在径向上所述第五侧壁位于所述第六侧壁的外侧;
所述第五侧壁与光轴的夹角为D,0°≤D≤20°;
在径向上相邻的两个第四凹槽中,外侧的第四凹槽的第六侧壁与内侧的第四凹槽的第五侧壁的夹角为E,30°≤E≤60°;
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为F,0.03mm≤F≤0.10mm;
所述第七侧壁与所述第五侧壁的相交线、所述第八侧壁与所述第五侧壁的相交线的夹角为G,20°≤G≤4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消光层为黑色镀膜层、涂墨层、化学镀金属氧化层、黑色胶水层、遮光片背胶层中的任一种。
13.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镜头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86853.0U CN213986981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86853.0U CN213986981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86981U true CN213986981U (zh) | 2021-08-17 |
Family
ID=77242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86853.0U Active CN213986981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869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83495A1 (zh) * | 2021-03-05 | 2022-09-09 |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镜筒、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12-11 CN CN202022986853.0U patent/CN2139869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83495A1 (zh) * | 2021-03-05 | 2022-09-09 |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镜筒、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36412B (zh) | 照明装置 | |
CN213986981U (zh) | 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及其镜筒 | |
JP2006134748A (ja) | タンデム型面光源装置 | |
CN105283781A (zh) | 在其入射面和出射面具有密集分布的凸刻面的透镜 | |
JP7036524B2 (ja) | 光学レンズ | |
JP2011107195A (ja) | 光学素子およ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微細凹凸構造および成形型 | |
CN104718409A (zh) |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 |
US20240069426A1 (en) | Projector curtain | |
CN111624844A (zh) | 一种光学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 |
JPH11265607A (ja) | 車輌用標識灯 | |
CN210465822U (zh) | 镜筒、镜头组件、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装置 | |
JP5083438B1 (ja) |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製造用金型の製造方法 | |
CN208764703U (zh) | 配光元件及灯具 | |
CN213633963U (zh) | 镜片外凸式小头镜头结构 | |
US4506316A (en) | Par spot lamp | |
JP7091390B2 (ja) |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 |
JPH06123885A (ja) | 面光源装置 | |
CN107608047A (zh) | 镜筒及镜头 | |
CN214009136U (zh) | 一种配光组件和照明设备 | |
US11460612B2 (en) | Spacer | |
CN209388030U (zh) | 扫描反射镜 | |
CN111624832A (zh) | 镜筒、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12623164U (zh) | 隔圈和成像镜头 | |
CN212302177U (zh) | 镜筒、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16622798U (zh) | 一种内嵌滤色片的一体式镜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