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4711U -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4711U
CN213984711U CN202022355509.1U CN202022355509U CN213984711U CN 213984711 U CN213984711 U CN 213984711U CN 202022355509 U CN202022355509 U CN 202022355509U CN 213984711 U CN213984711 U CN 213984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eat exchange
input hole
hol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55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清元
刘贤燕
杨洵
韩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ang Hydrogeological & Engineering Geology Brigade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riginal Assignee
Nanjiang Hydrogeological & Engineering Geology Brigade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ang Hydrogeological & Engineering Geology Brigade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filed Critical Nanjiang Hydrogeological & Engineering Geology Brigade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iority to CN2020223555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4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4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4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其中,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上设有主输入孔、主输出孔和位于所述主输入孔和主输出孔之间的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在沿所述主输入孔至主输出孔的方向上形成倒“人”字型结构;所述主输入孔的侧壁上设有次输入孔,所述主输入孔、次输入孔和介质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通过设置倒“人”字型结构的介质通道,使得介质进入后可快速向输出端输送,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现有技术中运用的换热片,如申请号为“202020120793.1”、名称为“一种板式换热器板片”,其介质通道为正“人”字型结构,该结构在介质进入时不能让介质快速的往下输送,容易导致该种结构的换热片的换热效率不高。
此外,该种换热片是利用相邻的两块换热片来形成介质通道,在两块换热片之间需设置密封垫片,如申请号为“202010506807.8”、名称为“一种板式换热器密封垫片”,当介质压力较高时,容易将密封垫片撑开而导致介质泄漏的现象。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上设有主输入孔、主输出孔和位于所述主输入孔和主输出孔之间的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在沿所述主输入孔至主输出孔的方向上形成倒“人”字型结构;
所述主输入孔的侧壁上设有次输入孔,所述主输入孔、次输入孔和介质通道连通。
较佳的,所述主输出孔的侧壁上设有次输出孔,所述主输出孔、次输出孔和介质通道连通。
较佳的,所述换热板为中空的板式结构。
较佳的,所述换热板由两块波纹片焊接形成,两块所述波纹片上设有对应的第一凹槽,形成所述介质通道。
较佳的,所述换热板为两侧密封的一体结构,所述换热板的两个内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凹槽,形成所述介质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所述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设有上导杆和下导杆,所述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夹持有若干上述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分别与所述上导杆和下导杆配合的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
较佳的,相邻两块所述换热板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包括定位部、延伸部,所述定位部可伸入所述主输入孔或次输入孔,所述延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主输入孔或次输入孔的孔径。
较佳的,若干所述换热板通过设置于所述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的锁紧螺杆夹紧于所述所述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
较佳的,相邻两块所述换热板之间的间距为10-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通过设置倒“人”字型结构的介质通道,使得介质进入后可快速向输出端输送,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板式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输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输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板式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板式换热结构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板式换热结构中两块换热板与垫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板10,换热板10上设有主输入孔11、主输出孔12和位于主输入孔11和主输出孔12之间的介质通道 13,介质通道13在沿主输入孔11至主输出孔12的方向上形成倒“人”字型结构。
主输入孔11的侧壁上设有次输入孔14,主输入孔11、次输入孔14和介质通道13连通。
主输出孔12的侧壁上设有次输出孔15,主输出孔12、次输出孔15和介质通道13连通。
换热板10为中空的板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换热板10由两块波纹片焊接形成,即两块波纹片的左右两侧焊接,中间形成空腔,两块波纹片上设有对应的第一凹槽,形成介质通道13。两块波纹片之间间距5-30mm;主输入孔11和主输出孔12口径80-250mm;换热板10中介质的压力范围0.3-2.0MPa;换热板10采用有较好防腐性能的不锈钢或钛合金制成。
其他实施例中,换热板10也可以为两侧密封的一体结构,换热板10的两个内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凹槽,形成介质通道13。
如图4所示,上述的板式换热装置可应用于一种板式换热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压紧板20、活动压紧板30,固定压紧板20和活动压紧板30之间设有上导杆40和下导杆50,固定压紧板20和活动压紧板30之间夹持有若干上述的换热板10,换热板10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分别与上导杆40和下导杆50配合的上导向槽(未示出)和下导向槽(未示出)。
若干换热板10通过设置于固定压紧板20和活动压紧板30之间的锁紧螺杆 (未示出)夹紧于固定压紧板20和活动压紧板30之间。
如图5、图6所示,相邻两块换热板10之间设有垫片60,垫片60包括定位部61、延伸部62,定位部61可伸入主输入孔11或次输入孔14,延伸部62 的外径大于主输入孔11或次输入孔14的孔径。可通过设置垫片的厚度,具体的设置垫片延伸部的厚度来调节两块换热板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块换热板10之间的间距为10-100mm。
上述的板式换热装置工作时,介质经主输入孔11进入次输入孔14,进入次输入孔14的介质可以马上沿着介质通道13流向次输出孔15,后经主输出孔12 输出,在介质流经介质通道13时,通过流过两块换热板10之间的媒介实现换热,可通过垫片60来调节换热板10之间的间距,实现对换热效率的控制。此外,换热板10为焊接结构或一体结构的设置,避免了使用密封垫片,且在介质压力较高时,也不会造成介质泄漏的现象。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板(10),所述换热板(10)上设有主输入孔(11)、主输出孔(12)和位于所述主输入孔(11)和主输出孔(12)之间的介质通道(13),所述介质通道(13)在沿所述主输入孔(11)至主输出孔(12)的方向上形成倒“人”字型结构;
所述主输入孔(11)的侧壁上设有次输入孔(14),所述主输入孔(11)、次输入孔(14)和介质通道(1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出孔(12)的侧壁上设有次输出孔(15),所述主输出孔(12)、次输出孔(15)和介质通道(13)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为中空的板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由两块波纹片焊接形成,两块所述波纹片上设有对应的第一凹槽,形成所述介质通道(1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为两侧密封的一体结构,所述换热板(10)的两个内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凹槽,形成所述介质通道(13)。
6.一种板式换热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压紧板(20)、活动压紧板(30),所述固定压紧板(20)和活动压紧板(30)之间设有上导杆(40)和下导杆(5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紧板(20)和活动压紧板(30)之间夹持有若干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10),所述换热板(10)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分别与所述上导杆(40)和下导杆(50)配合的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换热板(10)之间设有垫片(60),所述垫片(60)包括定位部(61)、延伸部(62),所述定位部(61)可伸入所述主输入孔(11)或次输入孔(14),所述延伸部(62)的外径大于所述主输入孔(11)或次输入孔(14)的孔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换热板(10)通过设置于所述固定压紧板(20)和活动压紧板(30)之间的锁紧螺杆夹紧于所述固定压紧板(20)和活动压紧板(30)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换热板(10)之间的间距为10-100mm。
CN202022355509.1U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Active CN213984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5509.1U CN213984711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5509.1U CN213984711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4711U true CN213984711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7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5509.1U Active CN213984711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4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63113A (en) Microtube strip (mts) heat exchanger
EP3327397B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US4434845A (en) Stacked-plate heat exchanger
CN104896977A (zh) 一体化一次表面微通道紧凑式换热器
CN108885072B (zh) 热交换器
CN1844827A (zh) 无封条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
CN111059934A (zh) 一种复合结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芯体
EP3816556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4880106A (zh) 一种带正弦流道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
CN104864751A (zh) 一种带三角波纹流道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
CN104864753A (zh) 一种带直线流道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
CN213984711U (zh)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换热结构
CN109323607B (zh) 一种蜂窝型超紧凑板式热交换器
JP5519311B2 (ja)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用熱交換器の偏平チューブ
CN211346457U (zh) 一种板翅换热器芯体结构
CN210441713U (zh) 一种成型有蛇形流道的板式换热器
CN205049024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0426171U (zh) 扁管及换热器
CN211204996U (zh) 一种具有异型封条的板翅式换热器
CN217083417U (zh) 一种d型结构油冷器集流管
CN214095665U (zh) 一种钎焊复合夹管的板翅式换热器
CN101832726B (zh) 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散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19301379U (zh) 一种卡接式热交换模块
CN221006037U (zh) 一种多流程矩形板壳式换热器
CN212158250U (zh) 一种复合结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芯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