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1838U -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1838U
CN213981838U CN202022491704.7U CN202022491704U CN213981838U CN 213981838 U CN213981838 U CN 213981838U CN 202022491704 U CN202022491704 U CN 202022491704U CN 213981838 U CN213981838 U CN 213981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rubber
mounting
contact
rubb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17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定
张文杰
郝三强
冯祥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xin Zhao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xin Zhaos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xin Zhaos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Jianxin Zhaos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4917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1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1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1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包括外套、橡胶件和内芯,橡胶件设置于外套内,内芯被橡胶件包裹,内芯的内芯本体设置成不对称的结构,使得内芯的橡胶腿的刚度不一致,该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零件在1000HZ以上的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芯在高频条件下隔振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置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背景技术
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应用于当前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作为发动机中的部件为保证发动机的安全性,悬置部件其整体的强度需要达到一定条件,并且与发动机内部各部件之间的配合需要更为精密在此同时;当前市面上的传统结构的内芯是对称结构,使其各内芯限位块的刚度是一致的使得传统结构的内芯在高频条件下隔振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低成本、隔振效果良好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包括外套、橡胶件和内芯,橡胶件设置于外套内,内芯被橡胶件包裹,内芯的内芯本体设置成不对称的结构,使得内芯的内芯限位块的刚度不一致;所述的内芯包括内芯本体和内芯安装部,内芯本体设置于内芯安装部上方;内芯本体呈菱形柱状并在内芯本体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延伸为内芯限位块;在内芯的侧边面上设置有内芯凸起部,所述的内芯凸起部呈矩形块状,内芯凸起部的侧边面与内芯的侧边面之间采用斜面过度,且内芯的侧边面上各内芯凸起部的长度、厚度以及斜面的斜度均不一致,使各内芯凸起部与内芯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均不相同;在内芯本体上还设置有将其两端面贯穿的内芯螺纹孔和第一内芯减重凹孔,所述的内芯螺纹孔呈圆柱状设置在内芯本体中心轴线位置,第一内芯减重凹孔呈梯形柱状并将内芯螺纹孔包围;在内芯本体远离内芯安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处矩形下凹为内芯安装下凹。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芯安装部包括安装衔接部和安装固定部,所述的安装衔接部呈圆台状,安装衔接部的下底边面与内芯本体的一端连接,安装衔接部的上底边面设置有安装固定部,所述的安装固定部呈圆柱状;在安装衔接部的中心轴线位置均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安装衔接通孔,在安装固定部的中心轴线位置均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安装固定通孔,安装衔接通孔以及安装固定通孔与内芯螺纹孔的半径一致且相通;在安装衔接部的侧边面设置有对应内芯凸起部与内芯限位块之间间距的内芯镂空,并在安装衔接部的斜边面设置有与内芯镂空对应的第二内芯减重凹孔,所述的第二内芯减重凹孔呈扇形柱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套包括安装部和限位块,限位块设置于安装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部呈空心圆柱状,且其两端面缺失,在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等腰梯形状的下凹为安装部下凹,所述的安装部下凹对应内芯本体中菱形柱状两锐角所朝向的位置;限位块设置于安装部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块设置于安装部内壁远离安装部下凹的一端,限位块呈直角梯形块状,限位块的下底边面与安装部的内壁贴合,其斜边面朝向安装部下凹所在一端,所述的限位块的内部设置有三处及以上的镂空且其直角边面缺失。
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件包括橡胶件内接触、橡胶件衔接部和橡胶件外接触,橡胶件内接触与橡胶件外接触之间通过橡胶件衔接部连接,橡胶件内接触于内芯接触,橡胶件外接触与外套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件内接触与内芯对应并贴合,橡胶件内接触包括橡胶件本体和橡胶件贴合部;所述的橡胶件本体呈空心菱形柱状并在橡胶件本体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延伸为内芯限位块嵌入部,在橡胶件本体内壁上设置有对应内芯凸起部的内芯接触部;橡胶件贴合部设置于胶件本体的下方,由空心圆台以及空心圆柱组成,其中空心圆台的下底面缺失,空心圆台的内部空间、空心圆柱的内部空间以及橡胶件本体的内部空间相通,并在空心圆台内部空间的斜边面上设置有与内芯减重凹孔对应的橡胶衔接部;橡胶件内接触通过橡胶件衔接部与橡胶件外接触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件衔接部呈菱形柱状,分别与橡胶件外接触和橡胶件内接触连接,并且橡胶件衔接块与橡胶件外接触以及橡胶件内接触连接后产生的夹角均采用曲面过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件外接触呈空心圆柱状且其两端面缺失,在橡胶件外接触的内壁设置有橡胶缓冲块,所述的橡胶缓冲块设置于橡胶件衔接部之间并与橡胶件外接触的内壁贴合,在橡胶件外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部下凹对应的橡胶下凹,在橡胶件外接触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触延伸;所述的外接触延伸与限位块对应并与橡胶件外接触之间采用斜面过度,外接触延伸与橡胶件贴合部之间采用弧面封闭,该弧面为封闭弧面,其中外接触延伸与橡胶件本体中空心菱形柱状两钝角所对应的区域封闭弧面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内芯上下左右均不对称结构,使得各个内芯限位块的刚度不一致,该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本零件在动态环境达到1000HZ以上时零件的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芯在高频条件下隔振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硫化工艺,从而使其性能大大改善,尤其是橡胶件的定伸应力、弹性、硬度、拉伸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机械性能都会大大提高。
3.合理的设计和简单的结构,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
4.橡胶件将内芯包裹在内,防止内芯在工作过程中因为碰撞等原因损坏或故障。
5.橡胶件衔接块在将橡胶件外接触以及橡胶件内接触连接时也提供了缓冲作用,使得橡胶件的保护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为外套上方视图。
图4为外套下方视图。
图5为橡胶件结构图。
图6为橡胶件俯视图。
图7为橡胶件仰视图。
图8为内芯结构图。
图9为内芯俯视图。
图10为内芯仰视图。
图11为橡胶件内部结构图。
图中标号:
1.外套;2.橡胶件;3.内芯;11.安装部;12.限位块;13.安装部下凹;14.镂空空间;15.橡胶件内接触;16.橡胶件衔接部;17.橡胶件外接触;18.橡胶件本体;19.橡胶件贴合部;20.内芯限位块嵌入部;21.内芯接触部;22.橡胶衔接部;23.橡胶缓冲块;24.橡胶下凹;25.外接触延伸;26.封闭弧面;31.内芯本体;32.内芯安装部;33.内芯限位块;34.内芯凸起部;35.内芯螺纹孔;36.第一内芯减重凹孔;37.内芯安装下凹;38.安装衔接部;39.安装固定部;40.内芯镂空;41.第二内芯减重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包括外套1、橡胶件2和内芯3,橡胶件2设置于外套1内,内芯3被橡胶件2包裹,内芯3的内芯本体31设置成不对称的结构,使得内芯3的内芯限位块33的刚度不一致,该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本零件在动态环境达到1000HZ以上时零件的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芯3在高频条件下隔振效果更好。
如图8、9、10所示,所述的内芯3采用铝材质,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且延展性好使得本实用新型耐用程度高,其包括内芯本体31和内芯安装部32,内芯本体31设置于内芯安装部32上方;内芯本体31呈菱形柱状并在内芯本体31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延伸为内芯限位块33;在内芯3的三个侧边面上设置有三处内芯凸起部34在用于安装固定的同时改变内芯3的对称性,所述的内芯凸起部34呈矩形块状,内芯凸起部34的侧边面与内芯3的侧边面之间采用斜面过度,且内芯3的侧边面上各内芯凸起部34的长度、厚度以及斜面的斜度均不一致,让各内芯凸起部34与内芯限位块33之间的间距均不相同从而改变内芯3使其不对称,其用于影响零件在动态环境达到1000HZ以上时零件的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芯3在高频条件下隔振效果更好;在内芯本体31上还设置有将其两端面贯穿的内芯螺纹孔35和第一内芯减重凹孔36,所述的内芯螺纹孔35呈圆柱状设置在内芯本体31中心轴线位置,并通过螺纹与预定的固定位置进行安装固定;第一内芯减重凹孔36呈梯形柱状并将内芯螺纹孔35包围使得第一内芯减重凹孔36缓解冲击力的效果更佳;在内芯本体31远离内芯安装部32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处矩形下凹为内芯安装下凹37可以用于安装或者固定某部件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所述的内芯安装部32包括安装衔接部38和安装固定部39,所述的安装衔接部38呈圆台状,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受到轴向冲击时进行缓解冲击力;安装衔接部38的下底边面与内芯本体31的一端连接,安装衔接部38的上底边面设置有安装固定部39,所述的安装固定部39呈圆柱状;在安装衔接部38的中心轴线位置均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安装衔接通孔,在安装固定部39的中心轴线位置均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安装固定通孔,安装衔接通孔以及安装固定通孔与内芯螺纹孔35的半径一致且相通;在安装衔接部38的侧边面设置有两组对应内芯凸起部34与内芯限位块33之间间距的内芯镂空40用于安装固定,并在安装衔接部38的斜边面设置有一对与内芯镂空40对应的第二内芯减重凹孔41用于和橡胶衔接部22对应加强两者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的第二内芯减重凹孔41呈扇形柱状,用于辅助安装衔接部38缓解受到的轴向冲击力。
如图3、4所示,所述的外套1包括安装部11和限位块12采用塑料材质,降低了生产成本,限位块12设置于安装部11内。
所述的安装部11呈空心圆柱状,且其两端面缺失,在安装部11的一端设置有等腰梯形状的下凹为安装部下凹13用于安装时的定位,防止有方向性错位的情况出现,方便安装固定;所述的安装部下凹13对应内芯本体31中菱形柱状两锐角所朝向的位置,方便安装固定;限位块12设置于安装部11的内部。
所述的限位块12设置于安装部11内壁远离安装部下凹13的一端,其提升了外套1的轴向刚度,同时起到了一个限位的作用使得橡胶件2能准确达到预定位置;限位块12呈直角梯形块状,限位块12的下底边面与安装部11的内壁贴合,其斜边面朝向安装部下凹13所在一端,所述的限位块12的内部设置有六处的镂空空间14用于安装固定并缓解冲击力且其直角边面缺失主要用于减重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升了工艺性以及防止收缩不匀的情况出现也可用于缓冲冲击力。
如图5、6、7、11所示,所述的橡胶件2包括橡胶件内接触15、橡胶件衔接部16和橡胶件外接触17,橡胶件内接触15与橡胶件外接触17之间通过橡胶件衔接部16连接,橡胶件内接触15于内芯3接触,橡胶件外接触17与外套1接触。
所述的橡胶件内接触15与内芯3对应并贴合,橡胶件内接触15包括橡胶件本体18和橡胶件贴合部19;所述的橡胶件本体18呈空心菱形柱状并在橡胶件本体18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延伸为内芯限位块嵌入部20用于放置内芯限位块33,在橡胶件本体18内壁上设置有对应内芯凸起部34的内芯接触部21用于安装内芯凸起部34;橡胶件贴合部19设置于胶件本体的下方,由空心圆台以及空心圆柱组成,其中空心圆台的下底面缺失,空心圆台的内部空间、空心圆柱的内部空间以及橡胶件本体18的内部空间相通,并在空心圆台内部空间的斜边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内芯减重凹孔41对应的橡胶衔接部22使得整体安装固定更为紧密;橡胶件内接触15通过橡胶件衔接部16与橡胶件外接触17连接固定。
所述的橡胶件衔接部16呈菱形柱状,分别与橡胶件外接触17和橡胶件内接触15连接,并且橡胶件2衔接块与橡胶件外接触17以及橡胶件内接触15连接后产生的夹角均采用曲面过度;橡胶件2衔接块在将橡胶件外接触17以及橡胶件内接触15连接时也提供了缓冲作用,使得橡胶件2的保护效果更佳。
所述的橡胶件外接触17呈空心圆柱状且其两端面缺失,在橡胶件外接触17的内壁设置有橡胶缓冲块23,所述的橡胶缓冲块23设置于橡胶件衔接部16之间并与橡胶件外接触17的内壁贴合,在橡胶件外接触17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部下凹13对应的橡胶下凹24方便安装固定,在橡胶件外接触17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触延伸25;所述的外接触延伸25与限位块12对应并与橡胶件外接触17之间采用斜面过度使得连接更为顺畅,外接触延伸25与橡胶件贴合部19之间采用弧面封闭,该弧面为封闭弧面26,其中外接触延伸25与橡胶件本体18中空心菱形柱状两钝角所对应的区域封闭弧面26缺失用于缓解冲击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橡胶件和内芯,橡胶件设置于外套内,内芯被橡胶件包裹,内芯的内芯本体设置成不对称的结构,使得内芯的内芯限位块的刚度不一致;所述的内芯包括内芯本体和内芯安装部,内芯本体设置于内芯安装部上方;内芯本体呈菱形柱状并在内芯本体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延伸为内芯限位块;在内芯的侧边面上设置有内芯凸起部,所述的内芯凸起部呈矩形块状,内芯凸起部的侧边面与内芯的侧边面之间采用斜面过度,且内芯的侧边面上各内芯凸起部的长度、厚度以及斜面的斜度均不一致,使各内芯凸起部与内芯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均不相同;在内芯本体上还设置有将其两端面贯穿的内芯螺纹孔和第一内芯减重凹孔,所述的内芯螺纹孔呈圆柱状设置在内芯本体中心轴线位置,第一内芯减重凹孔呈梯形柱状并将内芯螺纹孔包围;在内芯本体远离内芯安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处矩形下凹为内芯安装下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芯安装部包括安装衔接部和安装固定部,所述的安装衔接部呈圆台状,安装衔接部的下底边面与内芯本体的一端连接,安装衔接部的上底边面设置有安装固定部,所述的安装固定部呈圆柱状;在安装衔接部的中心轴线位置均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安装衔接通孔,在安装固定部的中心轴线位置均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安装固定通孔,安装衔接通孔以及安装固定通孔与内芯螺纹孔的半径一致且相通;在安装衔接部的侧边面设置有对应内芯凸起部与内芯限位块之间间距的内芯镂空,并在安装衔接部的斜边面设置有与内芯镂空对应的第二内芯减重凹孔,所述的第二内芯减重凹孔呈扇形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包括安装部和限位块,限位块设置于安装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部呈空心圆柱状,且其两端面缺失,在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等腰梯形状的下凹为安装部下凹,所述的安装部下凹对应内芯本体中菱形柱状两锐角所朝向的位置;限位块设置于安装部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块设置于安装部内壁远离安装部下凹的一端,限位块呈直角梯形块状,限位块的下底边面与安装部的内壁贴合,其斜边面朝向安装部下凹所在一端,所述的限位块的内部设置有三处及以上的镂空且其直角边面缺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件包括橡胶件内接触、橡胶件衔接部和橡胶件外接触,橡胶件内接触与橡胶件外接触之间通过橡胶件衔接部连接,橡胶件内接触于内芯接触,橡胶件外接触与外套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件内接触与内芯对应并贴合,橡胶件内接触包括橡胶件本体和橡胶件贴合部;所述的橡胶件本体呈空心菱形柱状并在橡胶件本体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延伸为内芯限位块嵌入部,在橡胶件本体内壁上设置有对应内芯凸起部的内芯接触部;橡胶件贴合部设置于胶件本体的下方,由空心圆台以及空心圆柱组成,其中空心圆台的下底面缺失,空心圆台的内部空间、空心圆柱的内部空间以及橡胶件本体的内部空间相通,并在空心圆台内部空间的斜边面上设置有与内芯减重凹孔对应的橡胶衔接部;橡胶件内接触通过橡胶件衔接部与橡胶件外接触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件衔接部呈菱形柱状,分别与橡胶件外接触和橡胶件内接触连接,并且橡胶件衔接块与橡胶件外接触以及橡胶件内接触连接后产生的夹角均采用曲面过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件外接触呈空心圆柱状且其两端面缺失,在橡胶件外接触的内壁设置有橡胶缓冲块,所述的橡胶缓冲块设置于橡胶件衔接部之间并与橡胶件外接触的内壁贴合,在橡胶件外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部下凹对应的橡胶下凹,在橡胶件外接触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触延伸;所述的外接触延伸与限位块对应并与橡胶件外接触之间采用斜面过度,外接触延伸与橡胶件贴合部之间采用弧面封闭,该弧面为封闭弧面,其中外接触延伸与橡胶件本体中空心菱形柱状两钝角所对应的区域封闭弧面缺失。
CN202022491704.7U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Active CN213981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1704.7U CN213981838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1704.7U CN213981838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1838U true CN213981838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1704.7U Active CN213981838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1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83571A (zh) 一种内芯不对称的衬套悬置
EP1348859B2 (en) Piston
EP1640643A1 (en) Gasket
US5431260A (en) Shock absorber having an elastic gasket upper mounting assembly
CN213981838U (zh) 一种内芯为不对称结构的衬套悬置
CN212400881U (zh) 悬置衬套
CN112440712A (zh) 一种带胶片状结构的衬套悬置
CN213799224U (zh) 一种带橡胶片的衬套悬置
CN206429507U (zh) M64内外螺纹套管螺栓连接组件
CN209736689U (zh) 一种用于解决高碳钢裂解连杆衬套孔偏镗的定位装置
CN1293974C (zh) 一种弹簧卡头的定距块和弹簧卡头
CN113829817A (zh) 一种具有嵌件的轻量化一体式铝合金推力杆
JPH0547884Y2 (zh)
JPH0285529A (ja) 弾性支持マウントの緩衝体
CN211082653U (zh) 防脱出尼龙衬套
JP4784049B2 (ja) ボルト締結構造
CN213799225U (zh) 一种轴向带橡胶防撞块的悬置
CN210978316U (zh) 一种副车架衬套
CN219712158U (zh) 橡胶衬套总成及减振器及车辆
CN219062216U (zh) 一种满足9l以上高爆压的高强度发动机连杆
CN216228016U (zh) 一种车床装夹工具
CN216184290U (zh) 一种具有嵌件的轻量化一体式铝合金推力杆
CN219755228U (zh) 一种减振橡胶块
CN216128133U (zh) 一种动力总成支承
CN213413500U (zh) 一种新型后动力后悬置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hilolian Lvbeck

Inventor after: Robert Schleger

Inventor after: Manette Holst

Inventor after: Wang Xued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Wenjie

Inventor after: Hao Sanqiang

Inventor after: Feng Xiangmin

Inventor before: Wang Xued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Wenjie

Inventor before: Hao Sanqiang

Inventor before: Feng Xiangmi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600 No. 2299, Xuemian North Road, Taoyuan Street, Ninghai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xin Zhao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600 No. 281 North Keyuan Road, Taoyuan Street, Ninghai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X ZHAO'S Group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