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78821U -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78821U
CN213978821U CN202022176013.8U CN202022176013U CN213978821U CN 213978821 U CN213978821 U CN 213978821U CN 202022176013 U CN202022176013 U CN 202022176013U CN 213978821 U CN213978821 U CN 213978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connector
connecting portion
rod
f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60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敏
俞嘉庆
张晓峰
张倩颖
裘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zhou Hechuan Ga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zhou Hechuan G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zhou Hechuan Ga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zhou Hechuan G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60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78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78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78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属于水利工程防护设备领域,包括桩杆,所述桩杆包括顶端和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用于连接一连接接头,所述底端用于连接一桩头,所述顶端与连接接头之间、所述底端与桩头之间,至少有一处为可拆连接,所述防护桩包括单杆使用和/或多杆叠加使用,在多杆叠加使用下,所述连接接头一端安装于其中一根防护桩的顶端、连接接头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桩杆的顶端或底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于工业化生产,且可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自由叠加使用,使用自由度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属于水利工程防护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国家的水系资源相对较为发达,于此同时也会造成在雨季时,洪水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的问题也一直存在,而现在当洪水冲毁河堤产生决口时,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采用打木桩或者大量回填土石方的方法进行修复,对于打木桩而言,需要大量的木桩材料,而决口的深度及跨度使得木桩制作非常困难,而且木桩的强度难以得到实际要求,采用回填土石方时大部分被水冲走,造成时间上的延误和经济上的极大损失,但是对于比较薄弱的河堤修复除了打木桩,没有快速、方便、经济、可靠的技术。
由于洪水造成的决口深度、跨度等往往是不受控制的,这就使得木桩的长度尺寸等也会根据需要进行定制或修整,以使得木桩的长度等符合实际需要,但是木桩对接时往往较为困难,且对接的牢固度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利于工业化生产,且可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自由叠加使用,使用自由度更佳。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包括桩杆,所述桩杆包括顶端和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用于连接一连接接头,所述底端用于连接一桩头,所述顶端与连接接头之间、所述底端与桩头之间,至少有一处为可拆连接,所述防护桩包括单杆使用和/或多杆叠加使用,在多杆叠加使用下,所述连接接头一端安装于其中一根防护桩的顶端、连接接头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桩杆的顶端或底端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桩杆的两端,即顶端和底端,分别用于连接一连接接头和桩头,而且在结构上,连接接头和桩头,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桩杆之间是可拆连接的,这样的设计,就使得当本实用新型存在可以多杆叠加使用的可能,需要叠加使用时,可以将连接接头和桩头,其中一个部件从桩杆上拆卸下来,拆卸下来后,位于其中一根桩杆上的连接接头,就可以与另一根桩杆上未安装连接接头的顶端、或者未安装桩头的底端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叠加使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在生产制造防护桩时,只需要制造一种或者少数一种规格的桩杆,就能在实际环境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自由叠加使用,可以大批量统一制造,在材质上一般优选是金属或者强度较高的其他复合材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多杆叠加使用,单杆使用也是可以的,单杆使用时,连接接头可以安装在桩杆的顶端上,也可以不安装在桩杆顶端上,这种单杆使用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接头包括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所述下连接头位于所述桩杆的顶端内,所述上连接头露出所述桩杆的顶端。
作为优选,所述顶端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设在顶端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下连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头上设有环形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接头与桩杆一体结构,所述桩头与桩杆可拆连接;或者,所述桩头与桩杆一体结构,所示连接接头与桩杆可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顶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接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桩杆可拆连接,所述底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桩头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桩杆可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结构一致,多杆叠加使用时,所述连接接头与另一根桩杆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均可拼装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在底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桩头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接头与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和/或,所述桩头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桩杆为金属中空杆。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单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多杆叠加使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多杆叠加使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多杆叠加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展示的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本实施例包括桩杆1,所述桩杆1包括顶端和底端,顶端用于与连接接头3连接,第底端用于与桩头2连接,桩头2带有导向锥面,所述顶端与连接接头3之间、所述底端与桩头2之间,至少有一处为可拆连接,所述防护桩包括单杆使用和/或多杆叠加使用,在多杆叠加使用下,所述连接接头3一端安装于其中一根防护桩的顶端、连接接头3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桩杆的顶端或底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桩杆1的两端,即顶端和底端,分别用于连接一连接接头和桩头,而且在结构上,连接接头3和桩头2,至少有一个部件与桩杆1之间是可拆连接的,这样的设计,就使得当实施例存在可以多杆叠加使用的可能,需要叠加使用时,可以将连接接头3和桩头2,其中一个部件从桩杆1上拆卸下来,拆卸下来后,位于其中一根桩杆1上的连接接头3,就可以与另一根桩杆1上未安装连接接头3的顶端、或者未安装桩头2的底端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叠加使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在生产制造防护桩时,只需要制造一种或者少数一种规格的桩杆1,就能在实际环境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自由叠加使用,可以大批量统一制造,在材质上一般优选是金属或者强度较高的其他复合材料等。在多杆叠加使用时存在多种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具体实施时包括且不限于实施例一、二、三所展示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也不局限于多杆叠加使用,单杆使用也是可以的,参考如图1所示。另外,单杆使用时,连接接头3可以安装在桩杆1的顶端上,也可以不安装在桩杆1顶端上,使用时,利用人工锤击或机械冲击的方式将防护桩打入需要修复或加固的河堤内,这种单杆使用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是连接接头3与桩杆1顶端是可拆连接的,优选在桩杆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在连接接头3的具体结构上,优选是所述连接接头3包括上连接头31和下连接头33,所述下连接头33位于所述桩杆1的顶端内,所述上连接头31露出所述桩杆1的顶端。上连接头31和下连接头33之间为连接圆台32,连接圆台32外径优选与桩杆1的外径一致。
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设在顶端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下连接头33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下连接头33与第一安装孔之间优选为螺纹连接,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连接,当然对于下连接头33和第一连接部11不局限这种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其他扣接等方式。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上连接头31上设有环形凹槽34,具体而言环形凹槽34设在上连接头31和连接圆台32的对接处,设置环形凹槽34的优点,如果连接接头3为金属件,则环形凹槽34通常可以作为一个机加工上的工艺槽,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34的还有另外的关键作用,当整个防护桩打入河堤内后,如果位置不准或者其他需要拔出防护桩时,用户可以利用该环形凹槽34进行施力,比如将绳勒住环形凹槽34,或者用机械卡爪卡住环形凹槽34向上提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桩头2与桩杆1之间也是可拆连接,可以方便更换桩头2,而且在有些优选情况下,桩头2和桩杆1之间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制成,桩头2可以选择强度更高一些的材料制成。
故本实施例中,所述桩杆1的底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也优选包括设在底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桩头2设有安装柱21,所述安装柱21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安装孔也优选为螺纹孔。
再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结构一致,这里所指的结构一致,并非是需要完全一致,只要是连接接头3与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匹配连接部分是一致即可,以本实施例为例,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为螺纹孔,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孔径、螺距基本一致,而孔深则允许不一致,同时,本实施例中上连接头31和下连接头33的结构也一致,从而使得连接接头3即可以选择与第一连接部11进行连接,也可以选择与第二连接部12进行连接,即在多杆叠加使用时,所述连接接头3与另一根桩杆1的第一连接部11或第二连接部12均可拼装连接,这样的连接的自由度非常高。
如图2所示,图2中展示了两根桩杆1,上面的桩杆1,其底端的桩头2已经拆下,其底端的第二连接部12刚好可以与下面桩杆1顶端的连接接头3进行连接。当然,对于本实施例,上面的桩杆1的连接接头3也可以拆下,叠加时,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1对准下面桩杆1的连接接头3,也是可以的。
为了减轻桩杆1重量,本实施例中所述桩杆1为金属中空杆,相当于桩杆1的内部为中空,首先金属材质制成的桩杆1,强度好,而且桩杆1的内部的中空腔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安装孔、第二连接部12的第二安装孔进一步连通,从而使得整个桩杆1上下贯通,这种中空杆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相对比于木桩而言,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另外这种中空设计的,可以采用中空型材的结构,在制造成本上更低。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桩头2与桩杆1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二连接部12、桩杆1、桩头2三者为一体,而连接接头3与第一连接部11仍然为可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单杆使用,也可以多杆叠加使用,如图3中所示,上面的桩杆1,连接接头3被拆下,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1刚好可以与下面的连接接头3去对接,而本实施例中,桩头2的导向锥面相对较为平坦一些,这样使得上面的桩杆1叠加完后,使用者仍可以用锤击的方式施加到上面桩杆1的桩头2上。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接头3与桩杆1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一连接部11、桩杆1、连接接头3三者为一体,而桩头2与第二连接部12仍然为可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单杆使用,也可以多杆叠加使用,如图4所示,上面的桩杆1,桩头2已经被拆下,从而使得第二连接部12刚好可以与下面桩杆1的连接接头3进行对接,从而完成两根桩杆1的叠加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包括桩杆,所述桩杆包括顶端和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用于连接一连接接头,所述底端用于连接一桩头,所述顶端与连接接头之间、所述底端与桩头之间,至少有一处为可拆连接,所述防护桩包括单杆使用和/或多杆叠加使用,在多杆叠加使用下,所述连接接头一端连接于其中一根防护桩的顶端、连接接头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桩杆的顶端或底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包括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所述下连接头位于所述桩杆的顶端内,所述上连接头露出所述桩杆的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设在顶端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下连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头上设有环形凹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与桩杆一体结构,所述桩头与桩杆可拆连接;或者,所述桩头与桩杆一体结构,所示连接接头与桩杆可拆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接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桩杆可拆连接,所述底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桩头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桩杆可拆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结构一致,多杆叠加使用时,所述连接接头与另一根桩杆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均可拼装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在底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桩头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与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和/或,所述桩头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杆为金属中空杆。
CN202022176013.8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 Active CN213978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6013.8U CN21397882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6013.8U CN21397882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78821U true CN213978821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6013.8U Active CN21397882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78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2860B (zh) 海上支撑结构和相关的安装方法
CN111119182B (zh) 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钢筋笼的对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80702A (zh) 吸力筒式单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28732A (zh) 一种海上打桩压桩安装联合工程船
CN102116017B (zh) 水上钻探泡沫平台
CN110777847B (zh) 受限空间地下室外墙浇筑、防水一体化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2023182U (zh) 水上钻探泡沫平台
CN213978821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桩
CN105544538A (zh) 一种自锁型管式地桩及埋设方法
CN201045190Y (zh) 水下打桩定位器
CN113550345A (zh) 一种风机基础与塔筒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335996U (zh) 一种抗压抗拔变直径钢筋笼扩底桩
CN103386709A (zh) 一种防震抗拔抗弯预制桩及预制桩制作工艺
CN111101496A (zh) 基于附着式稳桩装置安装深水导管架的施工工艺
CN108149704B (zh) 一种海上风机预制装配式高桩承台基础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5562750U (zh) 一种微型预制桩与预制承台的连接装置
CN210134420U (zh) 一种用于栈桥钢管桩平联的复合式抱箍
CN211171949U (zh) 水下螺旋锚固基础
CN213448450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超长管桩
CN211171956U (zh) 锚杆送桩器
CN211773615U (zh) 一种手动可调节式预应力锚索卸锚装置
CN210238484U (zh) 一种提高软土地基抗震能力的pvc管桩
CN113718793A (zh) 一种盖挖施工围护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144939B (zh) 一种原糖筒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237954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标准节或套架组装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