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76751U - 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76751U
CN213976751U CN202022513260.2U CN202022513260U CN213976751U CN 213976751 U CN213976751 U CN 213976751U CN 202022513260 U CN202022513260 U CN 202022513260U CN 213976751 U CN213976751 U CN 213976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hook
drop
sling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32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嘉磊
袁秀峰
陈小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urocra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urocra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urocra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Eurocra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32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76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76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76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包括滑轮组件、卷筒、吊钩组件和三组吊索,所述吊索的一端绕设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两滑动轮,至少两所述吊索绕设过所述滑动轮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三组所述吊索由所述滑动轮至所述吊钩组件的部分、以及所述吊索脱离所述卷筒的部分呈正三棱锥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取物装置的限制,提高起升机构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背景技术
起重机使用过程中,由于采用柔性钢丝绳和取物装置相连,在大小车的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取物装置摆动情况(前后或左右方向摆动)。取物装置的摆动情况会影响起重机的使用安全,特别是针对具有高精度定位要求的起重机,很难达到使用的精度要求。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机械防摇有刚性导柱式、多点铰接式等;采用刚性导柱定位的起重机,虽然能达到高精度的定位要求,但是起升高度只能做到6m以下,只能满足20%使用场合。采用多点铰接式防摇,虽然能够做到足够的起升高度,但是只能实现单一方向的防摇(X轴或者Y轴)。而起重机是三维空间运动状态(X、Y、Z轴),即使X轴限制了,但是Y轴还是会摆动,不具有定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能够减小取物装置的限制,提高起升机构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包括滑轮组件、卷筒、吊钩组件和三组吊索,所述吊索的一端绕设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两滑动轮,至少两所述吊索绕设过所述滑动轮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三组所述吊索由所述滑动轮至所述吊钩组件的部分、以及所述吊索脱离所述卷筒的部分呈正三棱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三组所述滑动轮,所述吊索绕设过所述滑动轮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三组所述吊索由所述滑动轮至所述吊钩组件的部分呈正三棱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件还包括至少两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和所述滑动轮对应设置,并且所述滑动轮能够围绕所述摆动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滑动轮对应设置;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吊索的上方,以防止所述吊索和所述滑动轮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吊索相对于所述滑动轮穿出的位置位于正三棱锥的顶点上。
进一步的,所述卷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吊索和所述螺旋槽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吊钩组件包括吊钩、连接部和加强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吊钩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吊索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环绕穿过所述吊钩重心的直线均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吊索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三组所述吊索分别绕设在所述卷筒的两端部和中部,且全部的所述吊索均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滑动轮配合的两吊索从滑动轮至吊钩组件的部分,以及另一吊索脱离卷筒处至吊钩组件的部分;或者三组吊索由所述滑动轮至三组吊钩组件的部分呈正三棱锥设置;利用三角形的稳定原理,把将两滑动轮以及吊索脱离卷筒的位置按三角形结构布置,吊钩组上的吊索固定系统也按三角形方式进行布置,故在整个空间中,吊索缠绕组成正三棱锥,从而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吊钩上的三条吊索为相对独立的布置,不会产生相对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吊索的分析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吊索和滑动轮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吊索和滑动轮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吊索和滑动轮的配合示意图三。
图中标号说明:1、滑轮组件;11、滑动轮;12、摆动轴;13、限位件;2、卷筒;3、吊钩组件;31、吊钩;32、连接部;33、加强部;4、吊索;41、连接装置;5、减速器;6、制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的一实施例,包括滑轮组件1、卷筒2、吊钩组件3以及三组吊索4,同时还包括减速器5和制动系统6,由于减速器5和制动系统6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任一吊索4的一端绕设在上述卷筒2上,其另一端与吊钩组件3连接。上述滑轮组件1至少包括两组滑动轮11,至少两组吊索4能够通过滑动轮11与吊钩组件3连接。
当滑轮组件1包括两组滑动轮11时,两组吊索4通过上述滑动轮11与吊钩组件3连接,另一吊索4直接与吊钩组件3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起升机构更加平衡和稳定,绕设在卷筒2两侧的吊索4通过滑动轮11与吊钩组件3连接,绕设在卷筒2中部的吊索4直接与吊钩组件3连接。并且与滑动轮11配合的两吊索4从滑动轮11至吊钩组件3的部分,以及另一吊索4脱离卷筒2处至吊钩组件3的部分呈正三棱锥设置。利用三角形的稳定原理,把将两滑动轮11以及吊索4脱离卷筒2的位置按三角形结构布置,吊钩31组上的吊索4固定系统也按三角形方式进行布置,故在整个空间中,吊索4缠绕组成正三棱锥(上大下小),从而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且吊钩31上的三条吊索4为相对独立的布置,不会产生相对的影响。
当滑轮组件1包括三组滑动轮11时,三组吊索4分别通过上述三组滑动轮11与吊钩组件3连接,此时三组吊索4由所述滑动轮11至三组吊钩组件3的部分呈正三棱锥设置。吊钩31和滑动轮11的配合形成稳定的正三棱锥设置,利用三角形的稳定原理,把将三组滑动轮11的位置按三角形结构布置,吊钩31组上的吊索4固定系统也按三角形方式进行布置,故在整个空间中,吊索4缠绕组成正三棱锥(上大下小),从而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且吊钩31上的三条吊索4为相对独立的布置,不会产生相对的影响。
当滑动组件包括超过三组滑动轮11时,保证靠近吊钩组件3的三组滑动轮11按照前述的方式进行排布,同时剩余的滑动轮11可以根据选择性与上述三组滑动轮11配合组成滑动轮11,从而提高单组吊索4的传动效率。为了保持三组吊索4的传动效率以及受力更加接近,本申请中滑动轮11的数量为3的整数倍。
根据图1和图2,吊索4、滑动轮11和吊钩组件3的分布按照正三棱锥设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三角型的稳定性原理,在三维空间里,在X、Y、Z轴的象限内内形成一个等腰的三角锥体结构,由于每根的吊索4长度均相等恒定,不会发生变化,故起升机构的取物装置其重心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精确防摇定位功能。以图1和图2为例:在垂直平面内,以任意方向的力B作用到取物装置上(由于大小车运行产生的冲击载荷)(参照图1)。截取A—A截面(参照图2),则在A—A平面内,三条吊索4切割点B、C、D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则力B可以沿着B点切入三角形中,分别产生B1、B2方向的力,根据力的可传性及作用力及反作用力定律,则C、D点相应的产生C2、D2抵消B1、B2方向的力,以及自身产生的侧向力C1、D1相互抵消,故整个系统具备抵消外力的稳定性结构,从而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在起重机运行过程中,由于大、小车起、制动产生的水平方向产生的冲击载荷,使得吊钩组件3发生类似钟摆的摆动现象。由于与吊钩组件3连接的三条吊索4相对独立,三组吊索4组成的正三锥体结构(上大下小),且每组吊索4长度保持一致,故吊钩组件3在水平面内的任意方向摆动,都有两条吊索4牵引、拉住,使吊钩组件3不发生摆动、位移。因而保持吊钩组件3不发生摆动,连接在吊钩组件3上吊物,也不会发生摆动,从而实现吊物的精确定位。第二,三组吊索4组成的正三锥体结构(上大下小),与吊物摆动时产生的弯矩受力方向一致,满足载荷受力要求,提高车架的安全性能。
为了吊索4施加给卷筒2的作用力分布的更加均匀,本申请中三组吊索4分别绕设在卷筒2的两端部和中部,且全部的吊索4均布设置。此外,将三组吊索4绕设在卷筒2上,同时限制相邻两组吊索4的距离相等,便于确定滑动轮11的设置位置,从而能够提高起升机构的稳定性。
滑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两摆动轴12,其中摆动轴12和滑动轮11对应设置。滑动轮11通过连接架与摆动轴12连接,同时滑动轴能够围绕摆动轴12的轴线摆动。利用滑动轮11和摆动轴12的转动配合,能够实现吊索4夹角的补偿,从而提高起升机构的稳定性。此外,滑轮组件1还包括限位件13,上述限位件13和滑动轮11对应设置。限位件13的两端设置在连接架上,并且限位件13位于吊索4的上方;利用限位件13能够限制吊索4和滑动轮11配合时,吊索4偏离滑动轮11的最大距离,用于防止吊索4和滑动轮11脱离。
此外,吊索4相对于滑动轮11穿出的位置正好位于正三棱锥的顶点上,从而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吊索4绕设在滑动轮11上的初始位置能够随着卷筒2卷绕吊索4的角度而发生变化,从而避免了由于初始位置时夹角过大而发生吊索4与滑动轮11脱离的现象。
卷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螺旋槽,上述螺旋槽用于配合吊索4,具有储存、导向吊索4的作用,在螺旋槽的一端装有吊索4的固定装置。首先,卷筒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可加工性;其次,开设在卷筒2上的螺旋槽的位置需要根据整体结构布置而布置,合理分配,避免产生吊索4与螺旋槽夹角过大,产生跳槽现象,损伤卷筒2及吊索4;同时,卷筒2上的螺旋槽的出绳方向需要保持一致,旋向可根据卷筒2的尺寸合理选择。
吊钩组件3包括吊钩31、连接部32和加强部33,其中连接部32通过加强部33与吊钩31连接。吊钩31用于连接取物装置,本实施例中加强部33为加强板,上述加强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疲劳性能,以提高吊钩组件3的强度。连接部32包括吊耳,以便于吊索4的端部与连接部32锁固。连接部32环绕穿过吊钩31重心的直线均布设置,使得吊钩组件3的垂心、重心与吊钩31的重心保持在一条重合线上,保证吊钩组件3自身的平衡性。
吊索4通过连接装置41与连接部3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和拆卸。连接装置41可以采用绳套与卸扣组合、锲型接头、梨形接头与卸扣组合等形式,使得连接装置41安全可靠、能够自由转动,并且安装维护方便。由于连接装置41的上述形式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轮组件、卷筒、吊钩组件和三组吊索,所述吊索的一端绕设在所述卷筒上,另一端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两滑动轮,至少两所述吊索绕设过所述滑动轮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三组所述吊索由所述滑动轮至所述吊钩组件的部分、以及所述吊索脱离所述卷筒的部分呈正三棱锥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三组所述滑动轮,所述吊索绕设过所述滑动轮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三组所述吊索由所述滑动轮至所述吊钩组件的部分呈正三棱锥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还包括至少两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和所述滑动轮对应设置,并且所述滑动轮能够围绕所述摆动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滑动轮对应设置;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吊索的上方,以防止所述吊索和所述滑动轮脱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相对于所述滑动轮穿出的位置位于正三棱锥的顶点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吊索和所述螺旋槽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组件包括吊钩、连接部和加强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吊钩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吊索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环绕穿过所述吊钩重心的直线均布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吊点式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吊索分别绕设在所述卷筒的两端部和中部,且全部的所述吊索均布设置。
CN202022513260.2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Active CN213976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3260.2U CN213976751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3260.2U CN213976751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76751U true CN213976751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3260.2U Active CN213976751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76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1639A (zh) 起重机
CN213171106U (zh) 一种双索道缆索起重机用安全吊具
CN209177894U (zh) 一种塔吊附着安拆起吊装置
CN100567129C (zh) 一种吊机起升装置
CN213976751U (zh) 一种三吊点式起升机构
CN110498321B (zh) 补偿线束存储装置、跃层电梯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96915U (zh) 一种起重机、超起装置及其前拉紧机构
CN104649120A (zh) 一种平衡吊装设备
CN201834663U (zh) 一种多吊点受力自动均衡的吊具
CN207243271U (zh) 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平衡滑轮及滑轮组
CN103145054A (zh) 副臂尾架及包含该副臂尾架的副臂、起重设备
CN102765659A (zh) 并联滑轮组起重钩
CN110271954A (zh) 起升系统以及工程机械
CN202988602U (zh) 一种缆索式桅杆起重机
CN211496571U (zh) 自平衡吊具
CN210214589U (zh) 一种防摇装置及起重机
CN205442379U (zh) 一种平衡吊具
CN108946415A (zh) 矿井提升装置
CN203213018U (zh) 一种刚性铰及大型构件的起吊装置
CN204345066U (zh) 软管导向装置及连续墙施工设备
CN214935260U (zh) 一种吊具
CN202671067U (zh) 起吊装置及起重机
CN201099586Y (zh) 一种吊机起升装置
CN103194975A (zh) 一种自平衡的桥面起吊装置
CN215711190U (zh) 缆风绳连接的三脚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