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7594U -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7594U
CN213957594U CN202022564253.5U CN202022564253U CN213957594U CN 213957594 U CN213957594 U CN 213957594U CN 202022564253 U CN202022564253 U CN 202022564253U CN 213957594 U CN213957594 U CN 213957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egs
transmitting
radio frequency
coi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642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642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7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7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7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该射频线圈组件包括:接收线圈阵列;发射鸟笼线圈,套设于所述接收线圈阵列的外侧;所述发射鸟笼线圈包括两个端环以及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端环之间,所述支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端环的端面;以及发射屏蔽层,套设于所述发射鸟笼线圈的外侧,所述发射屏蔽层具有多个开口,以暴露出所述接收线圈阵列的部分或者所述发射鸟笼线圈的部分。这样发射鸟笼线圈通射频电流时,端环中的载流截面与支腿的载流截面相异,可以缩短发射鸟笼线圈的结构,缩短射频线圈组件的轴向长度,进而减小射频线圈组件的整体尺寸,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减轻射频线圈组件的重量,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临床磁共振系统的射频线圈基本设置为:在系统孔径上集成容积发射的鸟笼线圈作为射频发射线圈,其主要特点是发射场分布较为均匀,且线圈孔径可以容纳患者整个躯体,整体发射场可以覆盖全身扫描。针对待扫描患者的具体扫描部位使用贴合设计的局部接收阵列线圈,其主要特点是接收灵敏度高,在对应的部位可以获得较高的图像信噪比。
在常规磁共振的部分关节部位或者高场磁共振应用中,会用到局部发射-接收一体线圈。关节线圈使用局部发射的目的是避免躯体其他部位的信号发生卷折,高场应用使用局部发射的目的是大尺寸的容积发射线圈由于高场的介质效应导致局部发射场不均匀。发射-接收一体线圈的基本结构为同轴的多层圆柱壳体嵌套结构。在最内层的线圈基壳上布置局部接收线圈阵列,在中间层布置局部鸟笼发射线圈,在最外层布置鸟笼发射线圈的屏蔽层。也就是说,发射-接收一体线圈结构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尺寸大,重量大,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发射-接收一体线圈结构的整体结构尺寸大等问题,提供一种减小整体尺寸的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包括:
接收线圈阵列;以及
发射鸟笼线圈,套设于所述接收线圈阵列的外侧;所述发射鸟笼线圈包括两个端环以及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端环之间,所述支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端环的端面;以及
发射屏蔽层,套设于所述发射鸟笼线圈的外侧,所述发射屏蔽层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沿支腿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垂直于所述端环的端面;
所述端环沿径向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支腿沿径向方向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口沿所述发射屏蔽层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连通所述发射屏蔽层的内部与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屏蔽层包括两个端部导体以及多个连接导体,多个所述连接导体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导体之间,所述连接导体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端部导体,两个所述连接导体围设成所述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对应所述两个所述支腿之间的空间,所述连接导体沿径向方向覆盖所述支腿,所述连接导体沿径向方向覆盖所述端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阵列包括多个接收线圈,且多个所述接收线圈环绕形成第一筒体;所述端环与所述支腿配合形成第二筒体;所述发射屏蔽层环绕形成第三筒体;
所述第三筒体沿轴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沿轴向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三筒体沿轴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沿轴向的尺寸。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包括:
接收线圈阵列;以及
发射线圈,套设于所述接收线圈阵列的外侧;以及
发射屏蔽层,套设于所述发射鸟笼线圈的外侧,所述发射屏蔽层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沿支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通过所述开口暴露出所述接收线圈阵列的部分或者所述发射线圈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为发射鸟笼线圈,所述发射鸟笼线圈包括两个端环以及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间隔设置,所述支腿位于两个所述端环之间,所述支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端环的端面,两个所述支腿之间的空间的周向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开口的周向尺寸。
一种磁共振设备,包括检查床、成像机体以及射频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射频线圈组件包括:
接收线圈,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单元;
发射线圈,包括两个端环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端环的多个支腿;
绝缘层,至少部分的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的内侧,用于支撑所述端环和支腿;以及
发射屏蔽层,包括一个或多个金属层,且一个或多个所述金属层覆盖于所述发射线圈的端环和支腿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接收线圈固定于所述绝缘层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屏蔽层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沿支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通过多个所述开口将所述绝缘层的部分暴露出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接收线圈阵列、发射鸟笼线圈以及发射屏蔽层由内向外层层套设,并且,发射鸟笼线圈由两个端环以及连接两个端环的多个支腿形成。每个支腿的两端分别连接端环的端面,即支腿不与端环的侧面连接。这样发射鸟笼线圈通射频电流时,端环中的载流截面与支腿的载流截面相异,可以缩短发射鸟笼线圈的结构,有效的解决目前发射-接收一体线圈结构的整体结构尺寸大等问题,缩短射频线圈组件的轴向长度,进而减小射频线圈组件的整体尺寸,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减轻射频线圈组件的重量,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射频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射频线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射频线圈组件中发射鸟笼线圈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射频线圈组件中发射屏蔽层的屏蔽原理图。
其中:
100、射频线圈组件;
110、接收线圈阵列;
120、发射鸟笼线圈;
121、端环;
122、支腿;
130、发射屏蔽层;
131、开口;
132、端部导体;
133、连接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线圈组件100。该射频线圈组件 100应用于磁共振设备中,用于配合磁共振设备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成像。可以理解的,射频线圈组件100可具有两个相对端,该两个相对端可设置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或者,两个相对端都设置为开口。射频线圈组件100形成容纳腔,使用时待检测部位置于容纳腔中,再通过磁共振设备的成像机体与射频线圈组件100配合成像。
目前的局部线圈中层层套设,鸟笼线圈的轴向长度较长,使得整体结构尺寸较为复杂,增加局部线圈的轴向尺寸,导致重量大,不便于医护人员使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射频线圈组件100,该射频线圈组件100的轴向尺寸小,进而减小射频线圈组件100的整体尺寸,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减轻射频线圈组件100的重量,便于使用。以下详细接收射频线圈组件100的具体结构。
射频线圈组件100设置为收发一体线圈,其包括:接收线圈、套设在接收线圈外侧的发射线圈、套设在发射鸟笼线圈外侧的发射屏蔽层,发射屏蔽层具有多个开口,通过该开口暴露出接收线圈阵列的部分或者发射线圈的部分。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在发射屏蔽层上设置开口,可方便对发射屏蔽层内侧的接收线圈阵列、发射线圈连接的电路进行调节或维修。
在一实施例中,射频线圈组件100包括作为接收线圈的接收线圈阵列110、作为发射线圈的发射鸟笼线圈120以及发射屏蔽层130。发射鸟笼线圈120套设于接收线圈阵列110的外侧;发射鸟笼线圈120包括两个端环121以及多个支腿122,多个支腿122间隔设置两个端环121之间,支腿122分别连接两个端环 121的端面。发射屏蔽层130套设于发射鸟笼线圈120的外侧,发射屏蔽层130 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金属层,且该一个或多个金属层覆盖于端环121和支腿122 的外侧。
接收线圈阵列110可包括多个接收线圈,且多个接收线圈环绕形成第一筒体,该第一筒体的内侧即形成容纳腔。发射鸟笼线圈120的发射线圈的端环与支腿配合形成第二筒体。发射屏蔽层130包含有一个或多个金属层,该一个或多个金属层环绕形成第三筒体。也就是说,接收线圈阵列110、发射鸟笼线圈 120、发射屏蔽层130为逐层套设结构,且接收线圈阵列110位于最内层,发射屏蔽层130位于最外层,发射鸟笼线圈120位于接收线圈阵列110与发射屏蔽层130之间。
可选的,第三筒体沿轴向的尺寸大于第一筒体的沿轴向的尺寸,或者第三筒体沿轴向的尺寸大于第二筒体的沿轴向的尺寸,以保证发射屏蔽层130对于发射鸟笼线圈120的较好的屏蔽效果。
接收线圈阵列110用于接收磁共振设备的成像信号,发射鸟笼线圈120用于对待检测部位进行成像。接收线圈阵列110呈中空的圆柱形的筒体设置,接收线圈阵列110的轴向方向即为圆柱形的中轴线方向。通过接收线圈阵列110 可以增加射频线圈组件100的接收通道的数量,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提高病灶位置的成像质量与精度。
发射鸟笼线圈120呈鸟笼状设置,并套设于接收线圈阵列110的外侧。发射鸟笼线圈120为中空的圆柱形设置。发射鸟笼线圈120用于在患者的病灶位置区域提供均匀的磁场分布,使得磁共振设备成像时能够提供较好的成像效果。发射屏蔽层130呈中空的圆柱形设置,并套设于发射鸟笼线圈120的外侧,用于起屏蔽作用。发射屏蔽层130可以屏蔽外部的磁场,避免外部磁场对发射鸟笼线圈120的磁场产生影响。
具体的,发射鸟笼线圈120包括两个端环121以及连接两个端环121的多个支腿122。端环121呈环形设置,支腿122呈长条形设置。端环121沿径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两个端环121相对设置,支腿12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端环121的端面。值得说明的是,端环121的端面是指端环121轴向端部的表面,端环121的侧面则为端环121的外周面。
在目前的鸟笼线圈中,支腿与端环的侧面连接,且支腿与端环的侧面共面设置。为了满足端环中承载电流的需求,通常载流接截面的延伸方向为鸟笼线圈的轴向方向,这样增加了鸟笼线圈的轴向长度。而本申请的射频线圈组件100 中,将支腿122与端环121的端面连接,改变端环121中载流截面的延伸方向,使得载流截面沿径向方向延伸,这样可以缩短发射鸟笼线圈120的轴向尺寸。也就是说,端环121的载流截面沿径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支腿12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端环121。多个支腿122检测布置于两个端环121之间。进一步地,多个支腿122均匀分布于两个端环121之间的空间。可选地,端环121与支腿122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即为导体。
上述实施例的射频线圈组件100中,每个支腿122的两端分别连接端环121 的端面,即支腿122不与端环121的侧面连接。这样发射鸟笼线圈120通射频电流时,端环121中的载流截面与支腿122的载流截面相异,可以缩短发射鸟笼线圈120的结构,有效的解决目前发射-接收一体线圈结构的整体结构尺寸大等问题,缩短射频线圈组件100的轴向长度,进而减小射频线圈组件100的整体尺寸,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减轻射频线圈组件100的重量,便于使用。
可选地,接收线圈阵列110包括多个接收子单元,多个接收子单元围设成中空的圆柱形的筒体。在沿接收线圈阵列110的轴向方向上,并排设置多组接收单元,每组接收单元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连接的接收子单元。并且,同一组的接收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接收子单元之间采用交叠去耦,在轴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接收单元交错布置,实现对角单元交叠去耦。可选地,接收子单元为接收线圈,通过多个接收线圈按照上述方式布置形成接收线圈阵列110。可选地,接收线圈阵列110包括三组接收单元,每组接收单元包括八个接收线圈。
可选地,射频线圈组件100还包括连接电路,该连接电路电连接接收线圈,用于实现接收线圈的通电与信号传输。进一步地,连接电路包括连接导线、失谐控制电路、放大器等。值得说明的是,连接电路可以采用目前局部线圈中的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
可选地,射频线圈组件100还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用于实现接受线圈阵列、发射鸟笼线圈120以及发射屏蔽层130的安装,保证安装可靠。值得说明的是,安装支架的类型原则上不受限制,可以为框架、支撑板等等。当然,安装框架也可采用目前局部线圈中的安装支撑部件,在此不一一赘述。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支腿122垂直于端环121的端面。设发射鸟笼线圈120的轴向方向为Z轴方向,在水平方向上,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沿竖直方向垂直于Z轴与X轴的方向记为Y轴方向,如图3所示。支腿122沿X轴方向设置,端环121则沿X轴-Y轴形成的面中延伸,不是像目前的端环121一样沿Z轴方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因端环121中通入射频电流,因此需要一定的导体宽度提供载流接面。将端环121改成沿XY面延伸后,端环121的载流接面沿YY面中延伸,无需沿Z轴方向延伸,Z轴方向上仅为端环121的厚度。这样可以缩短发射鸟笼线圈120沿Z轴方向的长度,以减小射频线圈组件100轴向尺寸,进而减小射频线圈组件100的整体尺寸,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减轻射频线圈组件100的重量,便于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端环121沿径向方向的厚度大于支腿122沿径向方向的厚度。也就是说,端环121沿径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通过具有一定径向厚度的端环121能够提供径向的载流截面,即提供XY方向的载流截面,缩短发射鸟笼线圈120沿Z轴方向的长度,以减小射频线圈组件100轴向尺寸。
参见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发射屏蔽层130具有多个开口131,多个开口131沿发射屏蔽层13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连通发射屏蔽层130的内部与外部。该开口131沿发射屏蔽层130的轴向方向延伸,并沿径向方向贯通发射屏蔽层130。这样,发射屏蔽层130套设于发射鸟笼线圈120后,通过开口 131可以露出射频线圈组件100的内部。
在后期对射频线圈组件100进行安装调试时,通过开口131可以看到射频线圈组件100内部的发射鸟笼线圈120以及接收线圈阵列110,可以将与接受线圈阵列配合的放大器等接收组件放置于发射屏蔽层130的内部,有效的解决目前发射-接收一体线圈结构需要将放大器等接收组件放置于整体结构外侧导致的尺寸大等问题,减小射频线圈组件100占用的空间,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在发射屏蔽层130上开设开口131,减轻射频线圈组件100的重量,便于使用。
值得说明的是,发射屏蔽层130开设开口131后,不会影响发射鸟笼线圈 120的屏蔽效果,仍能够保证射频线圈组件100正常工作。这是因为,发射屏蔽层130的效果主要来自于支腿122及端环121在发射屏蔽层130表面形成的镜像电流。如图4所示,在导体表面形成的镜像电流密度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144751490000091
其中h为源电流到导体平面的距离,x为沿导体平面的位置。在x约为6倍 h的范围内,总镜像电流为源电流的90%。
因此,当发射屏蔽层130到支腿122的距离较短时,可以采用部分屏蔽的方式,剩余发射屏蔽层130的导体面的宽度根据镜像电流密度分布选择,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接近完全屏蔽的效果。也就是说,在保证屏蔽效果的前提下,发射屏蔽层130的开口131宽度以及发射屏蔽层130与发射鸟笼线圈120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来。
参见他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发射屏蔽层130包括两个端部导体132以及多个连接导体133,多个连接导体133间隔设置于两个端部导体132之间,连接导体133分别连接两个端部导体132,两个连接导体133围设成开口131。两个端部导体132相对设置,多个连接导体13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端部导体132,围设成类似鸟笼的结构。多个连接导体133均匀设置,以使得各个开口131的尺寸相同。
可选地,两个端部导体132与多个连接导体13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也可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加工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开口131对应两个支腿122之间的空间,连接导体133沿径向方向覆盖支腿122,连接导体133沿径向方向覆盖端环121。也就是说,连接导体133与支腿122是对应设置的,在径向方向上,连接导体133能够覆盖住支腿122,避免支腿122露出。端部导体132是对应端环121设置的,在径向方向上,端部导体132覆盖端环121,避免端环121露出。
发射屏蔽层130的开口131以及两个支腿122之间的空间可以安装射频线圈组件100的连接电路,并通过发射屏蔽层130的开口131实现连接电路的安装于调试操作,避免占用射频线圈组件100的外部空间,减小射频线圈组件100 的整体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开口131的周向尺寸小于等于两个支腿122之间的空间的周向尺寸。也就是说,连接导体133的周向尺寸要大于支腿122的周向尺寸,这样可以在减小发射屏蔽层130重量的同时,保证发射屏蔽层130的屏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射频线圈组件100通过改变端环121与支腿122的连接关系以缩短发射鸟笼线圈120的轴向长度,使得端环121的载流截面垂直于径向方式,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射频线圈组件100通过在发射屏蔽层130上设置开口 131减小自身的占用空间,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使得整体尺寸小。
参见他1至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射频线圈组件100,包括作为接收线圈的接收线圈阵列110、作为发射线圈的发射鸟笼线圈120以及发射屏蔽层130。发射鸟笼线圈120套设于接收线圈阵列110的外侧。发射屏蔽层 130套设于发射鸟笼线圈120的外侧,发射屏蔽层130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131,多个开口131沿发射屏蔽层13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连通发射屏蔽层130 的内部与外部。通过开口131暴露出接收线圈阵列110的部分或者发射鸟笼线圈120的部分,利于对发射屏蔽层130内侧的电路结构或者线圈结构进行维护或调节。
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射频线圈组件100通过在发射屏蔽层130上设置开口131达到减小整体结构尺寸的目的,以减轻射频线圈组件100的重量,降低结构复杂程度。关于发射屏蔽层130的具体结构以及屏蔽原理已经在上文提及,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发射鸟笼线圈120包括两个端环121以及多个支腿122,多个支腿122间隔设置两个端环121之间,支腿122分别连接两个端环121的端面,两个支腿122之间的空间的周向尺寸小于等于开口131的周向尺寸。发射鸟笼线圈120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完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床、具有磁体孔的成像机体以及射频线圈组件100,射频线圈组件100放置于检查床,检查床可移入或移出磁体孔;射频线圈组件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局部线圈。
在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成像时,患者的局部区域容纳于射频线圈组件100 的容纳腔。然后,检查床带动患者运动至成像机体的磁体孔中,通过成像机体与射频线圈组件100的配合实现对患者病灶位置的成像,保证成像结果的质量与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射频线圈组件100后,可以减小整体的结构尺寸,降低结构复杂程度,便于用户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线圈阵列;
发射鸟笼线圈,套设于所述接收线圈阵列的外侧;所述发射鸟笼线圈包括两个端环以及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端环之间,所述支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端环的端面;以及
发射屏蔽层,套设于所述发射鸟笼线圈的外侧,所述发射屏蔽层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沿支腿的长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垂直于所述端环的端面;
所述端环沿径向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支腿沿径向方向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开口沿所述发射屏蔽层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连通所述发射屏蔽层的内部与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屏蔽层包括两个端部导体以及多个连接导体,多个所述连接导体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导体之间,所述连接导体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端部导体,两个所述连接导体围设成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对应所述两个所述支腿之间的空间,所述连接导体沿径向方向覆盖所述支腿,所述连接导体沿径向方向覆盖所述端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阵列包括多个接收线圈,且多个所述接收线圈环绕形成第一筒体;所述端环与所述支腿配合形成第二筒体;所述发射屏蔽层环绕形成第三筒体;
所述第三筒体沿轴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沿轴向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三筒体沿轴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沿轴向的尺寸。
7.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线圈阵列;以及
发射线圈,套设于所述接收线圈阵列的外侧;以及
发射屏蔽层,套设于所述发射线圈的外侧,所述发射屏蔽层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沿支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通过所述开口暴露出所述接收线圈阵列的部分或者所述发射线圈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为发射鸟笼线圈,所述发射鸟笼线圈包括两个端环以及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间隔设置,所述支腿位于两个所述端环之间,所述支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端环的端面,两个所述支腿之间的空间的周向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开口的周向尺寸。
9.一种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床、成像机体以及射频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射频线圈组件包括:
接收线圈,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单元;
发射线圈,包括两个端环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端环的多个支腿;
绝缘层,至少部分的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的内侧,用于支撑所述端环和支腿;以及
发射屏蔽层,包括一个或多个金属层,且一个或多个所述金属层覆盖于所述发射线圈的端环和支腿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接收线圈固定于所述绝缘层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屏蔽层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沿支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通过多个所述开口将所述绝缘层的部分暴露出来。
CN202022564253.5U 2020-11-09 2020-11-09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Active CN213957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64253.5U CN213957594U (zh) 2020-11-09 2020-11-09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64253.5U CN213957594U (zh) 2020-11-09 2020-11-09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7594U true CN213957594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0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64253.5U Active CN213957594U (zh) 2020-11-09 2020-11-09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7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jan et al. A 16‐channel dual‐row transmit array in combination with a 31‐element receive array for human brain imaging at 9.4 T
US9244141B2 (en) Integrated sheath current filter in a local coil
US7538552B2 (en) Orthogonal coil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8193812B2 (en) Transceive surface coil array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JPH03140141A (ja) 核磁気共鳴断層撮影装置用ケーブル案内部
Porter et al. A 16‐element phased‐array head coil
US7589530B2 (en) Coil device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20086452A1 (en) Rf coi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9134389B2 (en) MR coil with movable antenna elements
US20070079253A1 (en) Hybrid tem/birdcage coil for mri
JP3786460B2 (ja) 磁気共鳴装置
JP4879811B2 (ja) 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磁気共鳴検査装置
JP651139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15456B2 (zh)
US8947084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ice
US201100744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using multiple-mode coils
JP7036809B2 (ja) 共平面rfコイル給電
US8766637B2 (en) Drum-type standing wave trap
CN213957594U (zh)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WO2014178560A1 (ko) 모노폴 안테나 구조의 자기공명 영상 장치
CN114137458B (zh) 一种双核射频线圈系统
US20140021955A1 (en) Gradient Coil with Precisely Positioned Coil Windings
CN220491019U (zh) 射频线圈组件
US20190302206A1 (en) Microstrip transmission line array rf coil, rf shield configuration and integrated apparatus of rf coil and radiation imaging device
CN214252551U (zh) 局部收发一体线圈及射频线圈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