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5428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5428U
CN213955428U CN202022865406.XU CN202022865406U CN213955428U CN 213955428 U CN213955428 U CN 213955428U CN 202022865406 U CN202022865406 U CN 202022865406U CN 213955428 U CN213955428 U CN 213955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air
machine
fan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54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波
马列
张强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54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542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309 priority patent/WO202211655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5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5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和子机;主机包括室内换热模块;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主机,子机包括壳体、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壳体设有子进风口、子出风口、连通子进风口与子出风口的子机风道,第二风机设于子机风道内,第二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子进风口流入子机风道内,并吹向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用于驱动子机风道内的气流经由子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使得子机能够对主机吹出的换热气流进行接力送风,使得整个空调器实现全屋灵活送风,可实现定点定向出风,且子机的送风量更大、送风距离更远,送风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处理产品多样化,房间空气的处理主要通过空调、净化器、加湿器等单个产品分别控制,一方面产品之间没有联动,使用不方便,另一方面出风方向和出风位置相对固定,则使得出风范围小,送风距离近,具有不便于移动,不能灵活送风的缺点。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器不能灵活送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和子机;
所述主机包括室内换热模块;
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主机,所述子机包括壳体、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所述壳体设有子进风口、子出风口、连通所述子进风口与所述子出风口的子机风道,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子机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所述子进风口流入所述子机风道内,并吹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子机风道内的气流经由所述子出风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子出风口处,以调节所述子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或出风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还包括安装壳,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安装壳可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子出风口处,以具有盖合所述子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及与所述子出风口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安装壳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壳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安装壳的翻转轴线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的对角线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面,所述子机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安装壳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壳在伸出所述子出风口的升起位置和收容于所述子出风口的降落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壳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壳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升降机构分设于所述安装壳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竖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壳体可绕所述旋转轴线周向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面,所述子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风道包括主风道及与主风道连通的加湿风道,所述子机还包括用于阻隔和导通所述主风道与所述加湿风道的开关门,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于所述主风道,所述加湿风道内设有加湿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风道内还设有净化模块、加湿模块、加香模块、除过敏源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和子机;
所述主机包括室内换热模块;
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主机,所述子机包括壳体、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所述壳体设有子进风口、子出风口、连通所述子进风口与所述子出风口的子机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及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子机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所述子进风口流入所述子机风道内,并吹向所述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子机风道内的气流经由所述子出风口吹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得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主机,且使得子机能够脱离主机独立工作。在保证整个室内快速换热的同时,子机可脱离主机实现全屋移动送风等,则可通过子机灵活调节房间内某一区域或整个区域的送风需求,从而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灵活度高,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送风需求。且子机可对主机吹出的换热气流进行接力送风,从而达到远距离、多方位和定点定向送风。同时,在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多方位、远距离、全屋送风的同时,使得子机安装于主机,从而实现多机器收纳整合,节省房间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此外,通过使得子机设有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则相比于仅在子机内设置单个风机,可大幅提升子机的送风量、送风距离和送风范围,从而可实现对主机的接力送风的送风距离更远,送风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终端的硬件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子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子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子机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主机和子机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主机和子机另一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子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子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1中子机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安装壳及第一风机被移除;
图24为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风速仿真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风速仿真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主机 240 壳体
110 主出风口 241 子进风口
200 子机 250 子机风道
210 子出风口 251 主风道
220 安装壳 252 加湿风道
221 第一风机 260 驱动装置
222 升降机构 270 开关门
230 第二风机 280 加湿模块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具体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等,以下均以空调室内机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该空调室内机能够通过子机实现将主机的换热气流接力送达至目标位置,从而实现全屋灵活送风,使得整个空调器的送风距离更远,送风范围更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8、图21至图23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100和子机200;主机100包括室内换热模块;子机200可分离地安装于主机100,子机200包括壳体240、第一风机221及第二风机230,壳体240设有子进风口241、子出风口210、连通子进风口241与子出风口210的子机风道250,第二风机230设于子机风道250内,第二风机230用以驱动气流由子进风口241流入子机风道250内,并吹向第一风机221,第一风机221用于驱动子机风道250内的气流经由子出风口210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00与子机200的整体形状均可以呈圆柱状,椭圆柱状、方形柱状或者其他形状,主机100与子机20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主机100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主机100和子机200在上下方向上可以为等截面设置,也可以为变截面设置。主机100内设有主出风口、主进风口、连通主出风口与主进风口的换热风道,室内换热模块安装于换热风道内,用于对流经换热风道的气流进行换热,以实现制冷或制热。室内换热模块可以仅具有制冷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室内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器及换热风机,换热风机驱动气流从主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并经由换热器换热后从主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室内制冷或制热。空调室内机的其他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已有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子机200可分离地安装于主机100,则子机200可以连接在主机100的内部,如在主机100内部设置容纳腔,使得子机200安装于容纳腔内,此时容纳腔可以位于主机100的上部、中部或下部。子机200也可以连接在主机100的外侧,如拼接在主机100的底部,顶部、周侧面等。子机200与主机100的连接可以为结构连接,例如通过卡接、磁吸连接、插接等方式连接,子机200与主机100的连接也可以仅为通道的连接,如使得子机200的子机风道250与主机100内的风道连通,如主机100的新风风道、换热风道等。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用户手动拆卸的方式将子机200从主机100上分离,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子机200主动从主机100上分离,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当子机200脱离主机100时,可由子机200自主在室内进行循环移动,并独立工作,以满足整个室内空气处理的需求,且使得整个空间送风均匀。还可以通过用户手动移动,将子机200移动至室内所需的位置或使得子机200自主移动至某一位置,如多人集中的区域,从而能够满足某一区域的定点送风,实现远距离、定点、定向送风,提高空气处理效果。相比于移动整个空调室内机,子机200的移动更加灵活、便捷,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且子机200设置在主机100外时,可对主机100的主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进行接力送风,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气流的送风距离更远,送风范围更广,且可实现定点定向送风,大幅提升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舒适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221与第二风机230在子机风道250的出风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二风机230安装于子机风道250内,第一风机221可以安装在子机风道250内,也可以安装在子出风口210处。则第二风机230能够驱动气流由子进风口241流入子机风道250内,并朝向第一风机221送风。第一风机221能够对第一风机221吹出的气流进行接力送风,以使得气流经由子出风口210吹出。第一风机221与第二风机230具体可以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等。第一风机221与第二风机230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221与第二风机230可以同时开启,也可以择一开启。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模式,进而选择是否开启第一风机221和第二风机230。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得子机200可分离地安装于主机100,且使得子机200能够脱离主机100独立工作。在保证整个室内快速换热的同时,子机200可脱离主机100实现全屋移动送风等,则可通过子机200灵活调节房间内某一区域或整个区域的送风需求,从而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灵活度高,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送风需求。且子机200可对主机100吹出的换热气流进行接力送风,从而达到远距离、多方位和定点定向送风。同时,在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多方位、远距离、全屋送风的同时,使得子机200安装于主机100,从而实现多机器收纳整合,节省房间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此外,通过使得子机200设有第一风机221及第二风机230,则相比于仅在子机200内设置单个风机,可大幅提升子机200的送风量、送风距离和送风范围,从而可实现对主机100的接力送风的送风距离更远,送风效果更佳。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7、图18、图21及图22,第一风机221可活动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以调节子出风口210的出风方向和/或出风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21可以为可翻转、可升降、可周向转动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以用于调节子出风口210的出风方向和/或出风高度。当第一风机221能够调节子出风口210的出风方向时,可使得第一风机221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以使得第一风机221的出风方向可与子出风口210的出风方向呈夹角设置,且第一风机221的进风端朝向子出风口210设置。如此,第二风机230驱动气流由子进风口241进入子机风道250内,并由子出风口210吹出,随后进入第一风机221内,经由第一风机221吹出。则第一风机221可改变子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的送风方向,且使得气流吹的更远,送风量更大,送风范围更广。当第一风机221能够调节子出风口210的出风高度时,可使得第一风机221可升降或上下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则第二风机230驱动气流由子出风口210吹出,随后第一风机221对子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进行接力送风,改变子出风口210吹出气流的出风高度,进而可满足用户对不同出风高度的使用需求,增大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17、图18、图21及图22所示,子机200还包括安装壳220,第一风机221安装于安装壳220内,安装壳220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以具有盖合子出风口210的第一位置及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壳220具体可以呈筒状设置,且使得安装壳220的整体形状与子出风口210的形状相适配。通常地,子出风口210呈圆形设置,安装壳220的横截面也呈圆形设置。安装壳220一方面为第一风机221提供安装和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对第一风机221的气流进行导流,进而使得第一风机221吹出的气流更加集中,送风距离更远。安装壳220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风机221用于驱动安装壳220内的气流由进风口流向出风口。为了对第一风机221进行防护,可在进风口及出风口处均设置格栅结构。通过使得安装壳220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则安装壳220能够带动第一风机221一起翻转。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壳220在盖合子出风口210的时候,安装壳220的轴线与子出风口210的轴线相平行或重合。通过使得安装壳220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也即使得安装壳220的轴线与子出风口210的轴线可呈夹角设置。例如使得安装壳220整体向子出风口210外侧翻转。定义安装壳220在第一位置时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平行的横截面为安装壳220的安装面,则安装壳220在翻转至第二位置时,安装壳220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也即安装壳220的安装面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安装壳220的安装面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度至180度,可选地,安装壳220的安装面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度至80度。如此,一方面便于驱动机构调节安装壳220整体的角度,另一方面可满足用户不同角度的送风需求。
当子出风口210开设在壳体240的周壁面时,则安装壳220可上下和/或左右翻转,以带动第一风机221实现调节子出风口210的上下、左右出风方向。当子出风口210开设在壳体240的顶壁面时,则安装壳220可上下翻转,以实现带动第一风机221调节子出风口210的上下出风方向。通过使得安装壳220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以具有盖合子出风口210的第一位置及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位置。则在安装壳22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风机221及第二风机230均驱动气流由子进风口241进入子机风道250内,并经由子出风口210吹出。则可大大提升整个子机200的风量,实现高效处理室内空气及强劲送风的效果。而当安装壳2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风机230吹出的气流送到第一风机221中,且部分室内空气由于负压的作用也会进入到第一风机221内,由第一风机221吹出,通过第一风机221改变子出风口210的出风方向,能够满足用户不同角度和方向的送风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8、图22及图23,子机200还包括驱动装置260,驱动装置260与安装壳220连接,以驱动安装壳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60具体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通过使得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安装壳220连接,以驱动安装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翻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驱动装置260包括驱动电机及齿轮,在安装壳220上设置与齿轮啮合的弧形齿条结构,通过使得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以带动弧形齿条结构移动,进而实现安装壳22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驱动装置260驱动安装壳220翻转的结构还可以有很多,在此不做一一列举。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装置260可以实时切换安装壳22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也即在接收到翻转指令后,控制安装壳220持续翻转。当然,在接收到翻转指令后,驱动装置260也可以仅驱动安装壳220由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或由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通过采用驱动装置260驱动安装壳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相比于手动调节安装壳22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手动来切换安装壳22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图18、图21至图23所示,壳体240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安装壳220的翻转轴线与壳体240的横截面的对角线延伸方向一致。壳体240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则壳体240整体呈方柜状。为了便于安装壳220及第一风机221整体的翻转,安装壳220的横截面形状及子出风口210的形状呈圆形设置。安装壳220的翻转轴线与壳体240的横截面的对角线延伸方向一致,则两者可以完全一致,也可以有不大于5度夹角的偏差。通过使得安装壳220的翻转轴线与壳体240的横截面的对角线延伸方向一致,则能够最大化利用壳体240内的空间,使得安装壳220及第一风机221的尺寸可以做大,则可进一步提升子机200整体的送风量和送风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6至图18、图21至图23,子出风口210开设于壳体240的顶壁面,子机200还包括升降机构222,升降机构222安装于壳体240,升降机构222与安装壳220连接,以驱动安装壳220在伸出子出风口210的升起位置和收容于子出风口210的降落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壳220处于伸出子出风口210的升起位置时,第二风机230能够驱动子机风道250内的气流由子出风口210向上吹出,通过第一风机221能够将子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送往不同高度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高度送风的需求。且由于安装壳220的部分阻挡作用,使得由子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还会向四周出风,进而实现子机200的顶出风加四周出风的模式,增大子机200的送风范围和送风角度,满足不同方向的空气处理和送风需求。结合安装壳220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以具有盖合子出风口210的第一位置及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位置的上述实施例。可使得安装壳220在升起位置时实现翻转至第二位置,进而可减小安装壳220在翻转时所需主体内部的运动空间,则可使得子机200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可增加送风高度,以实现不同高度上的风量调节。
在子机200处于关机状态时,可使得安装壳220处于收容于子机风道250内的降落位置,进而避免安装壳220及第一风机221堆积灰尘,且使得子机200整体占用空间小,外形更加美观。同时,当安装壳220及第二风机230处于收容且隐藏于子机风道250内的降落位置时,第一风机221则可实现与第第二风机230共同向上出风,进而增大送风效果,提升空气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且可避免气流直吹用户。
通过升降机构222与安装壳220传动连接,驱动安装壳220带动第一风机221在在升起位置和降落位置之间切换,相比于手动调节安装壳220的升起位置和降落位置,更加智能化,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升降机构222具体可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齿轮及齿条结构。驱动电机固定于壳体240,齿条结构与安装壳220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结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带动安装可及第一风机221整体上下移动,以实现在升起位置和降落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子机200还包括安装于升降机构222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安装壳220连接,以驱动安装壳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通过驱动电机直接驱动安装壳220翻转,相比于通过其他传动结构驱动安装壳220翻转,结构更加简单,且更加易于控制。该驱动电机具体可以为步进电机。可通过在安装壳220的相对两侧各设置一个驱动电机,以同步驱动安装壳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翻转,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驱动电机驱动安装壳220翻转。通过使得驱动安装壳220翻转的驱动电机安装在升降结构上,则一方面使得驱动安装壳220升降和翻转的驱动装置260集成为一体,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升降机构222能够带动整个安装壳220、第一风机221及驱动电机一起升降,从而可实现在安装壳220处于升起位置时,通过驱动电机实时驱动安装壳220翻转。
在结合上述设有升降机构222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16至图18、图21至图23,升降机构222设置有两个,两升降机构222分设于安装壳220的两侧。通过在安装壳22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升降机构222,则使得安装壳220整体的升降运动更加平稳可靠。可以理解的是,两升降机构222为同步运动,进而实现同步驱动安装壳220上下移动。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在子机200的安装壳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以及通过安装壳220与升降机构222连接的实施例下的仿真风速图。该仿真风速图的横坐标代表水平位置,纵坐标代表高度位置,风洞中心为风速最高位置。左侧仿真风速图表明在子机200未开机时子机200附近某一区域的风速图,右侧仿真风速图表明在子机200开机后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风速图。通过该仿真风速图表明空调室内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后,能够对不同高度的区域进行调节,且在不同高度区域的风速和风量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40具有竖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壳体240可绕旋转轴线周向转动。具体可在壳体240的底部设置万向轮,通过该万向轮实现整个子机200的周向转动。当然,还可以使得子机200包括底盘,使得壳体240可周向转动地安装于底盘。也即底盘不动,壳体240可相对底盘周向转动。总之,只需使得壳体240可绕其竖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周向转动即可。通过使得壳体240可绕竖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周向转动,则使得整个子机200不仅能够实现上下调节出风角度,还能够在水平方向360度旋转出风,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子机200的送风范围,满足用户不同送风角度的使用需求。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在子机200的安装壳220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通过安装壳220与升降机构222连接,以及壳体240可绕竖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周向转动的实施例下的仿真风速图。该仿真风速图的横坐标代表水平位置,纵坐标代表高度位置,风洞中心为风速最高位置。左侧仿真风速图表明在子机200未开机时子机200附近某一区域的风速图,右侧仿真风速图表明在子机200开机后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风速图。通过该仿真风速图表明空调室内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后,能够对不同高度的区域和周向方向上不同位置进行调节,且在不同高度区域和周向方向上不同位置的风速和风量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18、图21至图23所示,子进风口241开设于壳体240的周壁面,子出风口210开设于壳体240的顶壁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子进风口241开设在壳体240的周壁面,可增大子进风口241的面积,进而提升子机风道250内的进风量。具体使得壳体240的周壁均开设有子进风口241,子进风口241具体可以为多个微孔,该微孔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则能够增大子机风道250内的进风量,提升送风效果。通过使得子出风口210开设在壳体240的顶壁,使得子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朝上,从而可满足用户不想风直吹身体的使用需求。
结合安装壳220可翻转地安装于子出风口210处的上述实施例,则在安装壳2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风机221与第二风机230能够同时向上送风,一方面实现大风量和快速送风,以提升子机200整体的空气处理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满足用户不想风直吹身体的使用需求,也即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模式。而当安装壳220由第一位置调节至第二位置时,可实现子出风口210出风方向的调整,一方面子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能够实现顶出风和四周出风,另一方面子机200能够将主机100的主出风口吹出的换热气流进行特定位置集中及远距离送风,从而可对特定位置进行空气处理,也即实现空调室内机的风拌风模式,进而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8,子机风道250包括主风道251及与主风道251连通的加湿风道252,子机200还包括用于阻隔和导通主风道251与加湿风道252的开关门,第一风机221与第二风机230安装于主风道251,加湿风道252内设有加湿模块280。
在本实施例中,加湿模块280具体可以为湿膜组件。主风道251与加湿风道252具体可通过气流流通口连通,开关门可活动地安装于气流流通口处,以阻隔和导通主风道251与加湿风道252。可通过使得子出风口210与加湿风道252连通,也可以通过另外在壳体240上设置与加湿风道252连通的加湿出风口,以实现加湿气流的流出。则当开关门导通主风道251与加湿风道252时,第一风机221及第二风机230驱动气流流入主风道251内,且部分气流流入加湿风道252内,经由加湿模块280加湿后由子出风口210和/或加湿出风口吹出。当开关门阻隔主风道251和加湿风道252时,主风道251内的气流不会流经加湿模块280加湿,而直接由子出风口210吹出。如此,通过设置加湿风道252,通过开关门实现开启和关闭子机200的加湿模式,则可实现子机200的加湿模式的开启可关闭,进而可满足用户的加湿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风机221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230为离心风机。通过使得第二风机230为离心风机,则离心风机能够驱动足量的气流由子进风口241进入子机风道250内,并集中吹向第一风机221。而使得第一风机221为轴流风机,则可对离心风机吹出的气流进行快速且均匀的由子出风口210送出,进而增强子机200的送风效果,也即极大地提升了空调室内机整体的送风量、送风距离和送风范围。当然,第一风机221与第二风机230可以同时开启,也可以择一开启,则使得子机200具有不同的送风模式,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模式。第一风机221具体还可以设置为无叶风扇。
在一实施例中,子机风道250内设置有空气处理模块,以用于对进入子机风道250内的气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吹出。该空气处理模块具体可以为净化模块、加湿模块280、加热模块、除湿模块、加香模块、除过敏源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加湿模块280具体可以为湿膜组件,加热模块具体可以为电加热组件,净化模块具体可以包括等离子模块、负离子模块、杀菌模块、静电除尘模块、过滤网模块,例如HEPA过滤网等。除过敏原模块具体可以包括除粉尘模块,除螨虫模块等。用户可选择在子机风道250内设置不同的空气处理模块,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终端的硬件运行环境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终端为空气调节设备,比如空调器,以下以空调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空调器包括主机100和子机200,主机100包括室内换热模块,主机100设有主出风口110及连通主出风口110的换热风道,室内换热模块安装于换热风道,子机200可分离地安装于主机100,子机200设有子机风道。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遥控器,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子机200接收传递送风指令;
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执行传递送风动作,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传递送风指令确定子机200当前为自动传递送风模式时,获取主机100位置、目标送风位置和子机200当前位置;
根据主机100位置确定主机100的送风区域;
根据子机200当前位置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并开启子机200风机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子机200当前位置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并开启子机200风机后,还根据主机100位置、送风目标位置和子机200当前位置确定子机200在主机100的送风区域的送风工作位置和目标送风角度;
控制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后,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目标送风位置位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与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连线上后,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
确定目标送风位置位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外,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靠近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边界上后,调节子机200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确定目标送风位置位于主机的送风区域内时,控制子机运动至主机的主出风口与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连线上,并控制子机和主机的主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与子机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以及调节子机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送风角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确定目标送风位置位于主机的送风区域外时,控制子机运动至主机的送风区域靠近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边界上,并控制子机和主机的主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与子机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3,以及调节子机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送风角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后,确定从当前出风角度周向转动至目标送风角度的转动量和转动方向;
子机200根据转动量和转动方向周向转动至目标送风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出风高度目标位置;
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控制第一风机221调节子机200出风气流高度位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调节第一风机221升降高度和/或调节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角度,以调节子机200的出风气流高度位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控制第一风机221和/或第二风机230工作,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传递送风指令确定子机200当前为手动传递送风模式时,根据接收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并开启子机200风机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用户的单次操作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按照预设运动轨迹运动预设运动量;或者,
获取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按预设轨迹运动;
获取用户的第二次操作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停止运动。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周向转动预设角度;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按预设轨迹运动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信号调节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运动预设调节量;或者,
获取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运动;
获取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停止向上或向下运动。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10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控制调节第一风机221升降预设高度和/或调节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预设角度;或者,
获取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升降和/或控制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
获取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停止向上或向下运动。
参请照图2及图15,在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传递送风指令;
步骤S20、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控制子机200执行传递送风动作,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传递送风指令可以由用户发出,例如用户通过遥控器、按键、语音等方式发射传递送风指令。传递送风指令也可以由空调器自主发出,例如空调器通过红外等传感器感应到用户进入送风区域,则自主发出传递送风指令。则空调器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语音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视频图像等感知技术实时或定时检测用户是否处于送风区域内,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向子机200发送传递送风指令。控制模块可以设置在子机200或主机100上。传递送风指令可以直接发送至子机200,也可以先发送至主机100,然后由主机100发送至子机200。
子机200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执行传递送风动作,则子机200具体为开启子机200风机,使得子机200风机运行。如此,由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吹出的换热气流能够吹向子机200,然后由子机200进行接力送风,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位置。也即通过子机200将主机100吹出的冷量或热量输送至目标位置。当然,子机200还可以根据目标送风位置自主移动或转动,以调整子机200的送风方向,使得子机200能够将主机100的气流输送至目标位置。或者用户可通过手动移动等方式将子机200移动或转动至对应位置,使得子机200能够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通过使得子机200接收传递送风指令,并使得子机200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执行传递送风动作,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则子机200能够对主机100吹出的换热气流进行接力送风,使得整个空调器实现全屋灵活送风,送风距离更远,送风范围更广,且可实现定点定向出风,大幅提升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控制子机200执行传递送风动作,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步骤S30、根据传递送风指令确定子机200当前为自动传递送风模式时,获取主机100位置、目标送风位置和子机200当前位置;
也即,传递送风指令包含了传递送风模式的相关信息,则当子机200接收到传递送风指令时,能够同时接收到传递送风模式选择信号,以确定用户选择的传递送风模式。具体可通过用户设定的模式进行确定子机200当前为自动传递送风模式。例如,用户可通过遥控器、按键、语音等方式选择不同的传递送风模式,当用户选择自动传递送风模式时,向子机200发送传递送风指令,并附带选择自动传递送风模式信号,则子机200能够确定当前为自动传递送风模式。当然,用户还可以选择手动传递送风模式或半自动传递送风模式,则子机200根据相应传递送风模式下的送风指令执行相应的传递送风动作。当根据传递送风指令确定子机200当前为自动传递送风模式时,可通过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实现获取主机100的位置、目标送风位置和子机200当前位置。获取主机100的位置、目标送风位置、子机200当前位置采用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40、根据主机100位置确定主机100的送风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具有一个最大出风范围,例如主出风口110在水平方向上的出风角度范围值。主机100的出风范围是在出厂时就已经确定的。则通过确定主机100的当前位置及主出风口110的出风范围参数值即能够确定主机100的送风区域。
步骤S50、根据子机200当前位置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并控制子机200进行送风,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通过获取子机200当前位置参数,并与确定的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在模拟的三维坐标系中进行比较,确定子机200当前位置是否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若确定子机200当前位置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则表明子机200此时能够对主机100的出风气流进行接力送风,从而开启子机200风机并使得子机200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若确定子机200当前位置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外,则表明子机200此时不能够对主机100的出风气流进行接力送风,此时需要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具体可通过控制子机200自主移动至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当然,也可以由空调器发出提示信息,例如指示灯或语音信息,提醒用户将子机200移动至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从而当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后,便能够对主机100的出风气流进行接力送风,进而以开启风机实现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位置。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的步骤与控制子机200进行送风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使得一个步骤在前,一个步骤在后。
通过根据主机100位置确定主机100的送风区域,根据子机200当前位置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并开启子机200风机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的步骤。则能够确保子机200在需要接力送风的时候均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进而提升空调器在接力送风模式下的送风稳定性,避免子机200移出主机100送风区域外后出现不能送风到目标送风位置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根据子机200当前位置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并控制子机200进行送风,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步骤S51、根据子机200当前位置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并控制子机200进行送风后,还根据主机100位置、送风目标位置和子机200当前位置确定子机200在主机100的送风区域的送风工作位置和目标送风角度;
步骤S52、控制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并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仅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并不能够精确的将主机100的出风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因此,通过控制子机200处于主机100的送风位置,相当于粗调子机200的接力送风位置,然后通过主机100位置、送风目标位置和子机200当前位置确定子机200在主机100的送风区域的送风工作位置和目标送风角度后,精确调整子机200的位置,使得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后,调节子机200的送风角度,从而实现精调子机200的位置和出风角度,使得子机200能够精确的将主机100的出风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送风工作位置指的是子机200在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后,能够精确的将主机100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的位置。可根据最短送风距离,最小转接角等参数确定子机200的送风工作位置和目标送风角度。
通过将获取到的主机100位置、送风目标位置和子机200当前位置,根据预先建立的映射关系表或计算公式进行数据拟合差值,以确定子机200在主机100的送风区域的送风工作位置和目标送风角度。如此,子机200则可在送风区域的当前位置根据确定的送风工作位置和目标送风角度进行精调,以使得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后,能够精确的将主机100的换热气流传递送达至目标送风位置。控制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的步骤,和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使得一个步骤在前,一个步骤在后。
进一步地,如图5、图19及图20所示,控制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并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521、当确定目标送风位置(如图19中的C点所示位置)位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如图19中的直线AB绕A点转过θ角所示区域)内时,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与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连线(如图19中的直线AC)上,以及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
确定目标送风位置处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与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连线上,也即使得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子机200、目标送风位置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则可通过主机100的位置及目标送风位置,在坐标系中进行模拟,以得到子机200的送风工作位置。如此,使得子机200将主机100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接力送达至目标送风位置的距离最短,从而使得子机200接力送风的风量损失小,气流更加集中,风感更强。同时,相比于控制子机200移动至送风区域的其他位置,然后调整子机200送风角度而言,使得子机200送风角度的调整幅度最小,则更加易于控制。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与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连线上的步骤,与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一个步骤在前,一个步骤在后。
进一步地,步骤S521具体为:当确定目标送风位置位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内时,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与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连线上,并控制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以及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送风角度。
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具体可以为0.5、0.6、0.8、1、1.2、1.5或2等。可以理解的是,当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小于0.5时,使得子机200过于靠近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则使得子机200出风气流送达至目标送风位置的距离过远,从而子机200从主机100接过的冷量或热量传达至目标送风位置后损失大,且使得风量小。而当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2时,使得子机200过于靠近目标送风位置,虽然使得目标送风位置的风量大,但是由于子机200与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过大,则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吹出的换热气流传达至子机200后,冷量和热量损耗过大,进而不能够对目标送风位置进行有效换热。而通过使得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则子机200能够有效的将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的换热气流的冷量或热量传递至送风目标位置的同时,使得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量较大,风力更加集中。
可选地,子机200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子机200至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如此,使得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吹出的换热气流能够直接吹入子机200,主机100的换热气流的冷量或热量损失小,进而子机200进行对主机100换热气流的接力送风效果更佳。
步骤S522、当确定目标送风位置(如图20中的C点所示位置)位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如图20中直线AB绕A点转过θ角所示区域)外时,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送风区域靠近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边界上,以及调节子机200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具有一定范围的送风区域,则该送风区域会具有相对应的送风边界,也即在送风边界内能够感受到主机100的出风气流,在送风边界外不能感受到主机100的出风气流。则通过获取的主机100位置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的送风边界位置,可以确认子机200的送风工作位置。通过使得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靠近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边界上对主机100的出风气流进行接力送风,将其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相比于将子机200移动至送风区域的其他位置进行接力送风,使得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至子机200的距离与子机200至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最短,从而使得子机200接力送风的风量损失小,气流更加集中,风感更强。同时,相比于控制子机200移动至送风区域的其他位置,然后调整子机200送风角度而言,使得子机200送风角度的调整幅度最小,则更加易于控制。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送风区域靠近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边界上的步骤,以及调节子机200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进一步地,步骤S522具体为:当确定目标送风位置位于主机100的送风区域外时,控制子机200运动至主机100的送风区域靠近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边界上,且位于主机1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并控制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3,以及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所述目标送风角度。
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具体可以为0.3、0.5、0.6、0.8、0.85、1、1.2、1.5、1.8、2、2.5、2.8、3等。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当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小于0.3时,使得子机200过于靠近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则使得子机200出风气流送达至目标送风位置的距离过远,从而子机200从主机100接过的冷量或热量传达至目标送风位置后损失大,且使得风量小。而当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3时,使得子机200过于靠近目标送风位置,虽然使得目标送风位置的风量大,但是由于子机200与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过大,则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吹出的换热气流传达至子机200后,冷量和热量损耗过大,进而不能够对目标送风位置进行有效换热。而通过使得子机200和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与子机200和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3,则子机200能够有效的将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的换热气流的冷量或热量传递至送风目标位置的同时,使得目标送风位置的送风量较大,风力更加集中。
可选地,子机200至主机100的主出风口11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子机200主目标送风位置之间的距离,如此,使得主机100出风口吹出的换热气流能够直接吹入子机200,主机100的换热气流的冷量或热量损失小,进而子机200进行对主机100换热气流的接力送风效果更佳。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控制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并调节子机200送风角度至目标送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61、控制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后,确定从当前出风角度周向转动至目标送风角度的转动量和转动方向;
步骤S62、子机200根据转动量和转动方向周向转动至目标送风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子机200具体包括底盘组件和设于底盘组件上的主体,主体上开设有子进风口和子出风口210。则可通过控制驱动机构222驱动底盘组件转动,以带动整个子机200周向转动。当然,还可以使得底盘组件不动,驱动整个主体相对底盘组件转动,以实现调节子机200的送风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时,子机200此时的出风气流并不一定能够送到至目标送风位置。则此时根据子机200当前位置、子机200的出风方向和目标送风位置进行确定子机200周向转动至目标送风位置的转动量和转动方向后,通过控制子机200向确定的转动方向周向转动,并转动确定的转动量,便能够将子机200的出风角度调整至目标送风角度,以使得子机200能够将主机100的出风气流精确地送达至目标送风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7、图16至图18所示,控制子机200运动至送风工作位置后,确定从当前出风角度周向转动至目标送风角度的转动量和转动方向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S611、确定出风高度目标位置;
子机200根据转动量和转动方向周向转动至目标送风角度还包括:
步骤S621、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控制第一风机221调节子机200出风气流高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21可以为可升降地安装于子机200的壳体,也可为上下翻转地安装于子机200的壳体,还可以为同时可升降且可上下翻转地安装于子机200的壳体。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用户的高矮情况不同,则使其出风高度需求不同。当用户为成人时,其所需的出风高度较高,当用户为儿童时,其所需的出风高度较低。且同一用户的不同状态也会导致其出风高度需求不同,例如,当用户坐着或蹲着时,其所需出风高度较低,当用户站着时,其所需出风高度较高。出风高度目标位置指的是目标送风位置的标的物的高度,也即用户的高度。具体可通过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视频图像等感知技术检测送风标的物的高度。
当用户为一人时,可直接将检测到的用户高度作为出风高度目标位置,而当用户为多人,且高矮情况不同,可通过获取不同用户的高度,并进行相关计算,以得到较为合适的高度值作为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如此,当确定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后,子机200可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进行控制第一风机221调节子机200的出风气流高度位置,以使得子机200能够将气流输送至对应的高度。则子机200可自主确认用户的高度,并对不同的用户进行针对性送风,从而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子机200的高度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可使得子机200设置不同的高度等级,针对不同高度的用户进行选择不同的高度等级,以满足不同高度的送风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图16至图18,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控制第一风机221调节子机200出风气流高度位置具体为:
步骤S6211、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调节第一风机221升降高度和/或调节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角度,以调节子机200的出风气流高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和第一风机221的当前高度,可确定第一风机221是否需要升起或降落,以及第一风机221升起或降落的高度值。同时还可以确定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翻转,以及翻转的角度值,以保证第一风机221能够朝向出风高度目标位置送风。
子机200的子出风口210具体可以设置在子机200的顶壁。第一风机221安装在子机200的子出风口210处。气流调节装置220整体可上下移动或上下翻转运动,进而能够调节由子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的高度。则使得子机200送风具有无风感模式和风拌风模式,当子机20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使得第一风机221处于盖合子出风口210的第一位置,则子机200的出风气流向上吹出,气流不会直吹用户。当子机200处于风拌风模式时,使得第一风机221处于与子出风口210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位置,则子机200朝向用户送风,可满足用户不同高度和不同角度的送风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及图18所示,子机200包括第一风机221和第二风机230;
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执行传递送风动作,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包括:
步骤S21、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控制第一风机221和/或第二风机230工作,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通过控制第一风机221及第二风机230的电机转动,以实现控制第一风机221和/或第二风机230工作。通过在子机200内设置第一风机221和第二风机230,则可提升整个子机200的风量。第一风机221设于第二风机230的上方。第一风机221具体可以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230可以为轴流风机,也可以为离心风机。子机200内具体还可以设置净化模块、加湿模块等空气处理装置,以实现对空气进行相应的处理。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控制第一风机221和/或第二风机230工作,实现子机200的送风,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8,空调器具有加湿模式和常规模式,子机200接收传递送风指令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切换至加湿模式时,控制开关门打开,以使主风道内的气流流经加湿风道,经由加湿模块加湿后,由子出风口210吹出;
接收切换至常规模式时,控制开关门关闭,以阻隔主风道内的气流流入加湿风道,并使主风道内的气流由子出风口210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传递送风指令执行传递送风动作,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的步骤包括:
步骤S70、根据传递送风指令确定子机200当前为手动传递送风模式时,根据接收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并控制子机200进行送风,以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传递送风指令包含了传递送风模式的相关信息,则当子机200接收到传递送风指令时,能够同时接收到传递送风模式选择信号,以确定用户选择的传递送风模式。具体可通过用户设定的模式进行确定子机200当前为手动传递送风模式。例如,用户可通过遥控器、按键、语音等方式选择不同的传递送风模式,当用户选择手动传递送风模式时(例如按下相应的按键),向子机200发送传递送风指令,并附带选择手动调节信号,则子机200能够确定当前为手动传递送风模式。子机200根据接收到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并开启子机200风机将主机100吹出的气流输送至目标送风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根据接收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的步骤包括:
步骤S71、获取用户的单次操作信号;
步骤S72、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按照预设运动轨迹运动预设运动量。
在本实施例中,将该模式称为全手动模式。该预设运动轨迹可以为周向转动,也可以平移。当获取到用户的单次操作信号时,控制子机200按照预设运动轨迹运动预设运动量。也即用户操作一次,子机200便运动一次,且每次的运动量均为预设运动量,则在用户若干次调整后,可将子机200调节至所需送风位置。如此,可实现精确调节子机200的位置,以使得子机200的气流送达至用户使用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根据接收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的步骤包括:
步骤S73、获取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
步骤S74、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按预设轨迹运动;
步骤S75、获取用户的第二次操作信号;
步骤S76、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停止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该模式称为半自动模式。当获取到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后,控制子机200按预设轨迹持续运动,则当获取到用户的第二次操作信号后,控制子机200停止运动。也即,用户只需要按开始键后,子机200便可持续运动,则当用户按结束键后,子机200便可停止运动。如此,可通过人为控制子机200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来使得子机200将气流输送至目标位置,控制方式简单快捷。
可选地,在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停止运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确定子机200未运动至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则进入步骤S71和步骤S72。也即,用户在一次半自动模式后,还可进入全手动模式操作。如此,在通过半自动模式粗调后,可通过全手动模式进行精确调整子机200的位置,进而使得子机200最终能够进行精确送风。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按照预设运动轨迹运动预设运动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721、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周向转动预设角度。也即,用户每操作一次,子机200便周向转动预设角度。如此,可实现全手动调节子机200的周向转动角度,进而实现精确调整子机200的周向送风方向。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按预设轨迹运动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741、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操作信号控制子机200周向转动。也即,用户可通过半自动模式实现子机200的周向转动,调节子机200的周向出风方向,调节方式简单快捷,易于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还包括:
步骤S711、获取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信号;
步骤S722、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信号调节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运动预设调节量。
当获取到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信号时,控制第一风机221往上或往下运动预设调节量。具体地,可通过对应的操作按键确定第一风机221是往上调节还是往下调节。也即用户操作一次,第一风机221便向上运动一定量或向下运动一定量,且每次的调节量均为预设调节量,则在用户若干次调整后,可将第一风机221调节至所需送风高度。如此,可实现精确调节第一风机221的送风高度,以使得子机200的气流能够送达至用户使用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根据接收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还包括:
步骤S731、获取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
步骤S742、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运动;
步骤S751、获取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
步骤S761、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停止向上或向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到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后,控制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持续运动,则当获取到用户的第二次操作信号后,控制第一风机221停止运动。也即,用户只需要按开始键后,第一风机221便可持续向上或向下运动,则当用户按结束键后,第一风机221便可停止运动。如此,可通过人为控制第一风机221的出风气流高度,来使得子机200将气流输送至目标位置,控制方式简单快捷。
可选地,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停止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确定子机200未运动至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则进入步骤S711和步骤S722。也即,用户在一次半自动模式的上下高度调节后,还可进入全手动模式进行微调第一风机221的送风高度。如此,在通过半自动模式粗调后,可通过全手动模式进行精确调整第一风机221的出风气流高度位置,进而使得子机200最终能够进行精确送风。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3、图16至图18,根据接收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具体为:
步骤S711、获取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信号;
步骤S7221、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第一风机221调节第一风机221升降预设高度和/或调节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预设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和第一风机221的当前高度,可确定第一风机221是否需要升起或降落。同时还可以确定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翻转,以保证第一风机221能够朝向出风高度目标位置送风。用户可以仅通过调节第一风机221升起或降落,也可以仅调节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翻转,还可以同时调节第一风机221升起或降落,以及调节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翻转,进而实现调节第一风机221的出风气流高度,以满足将子机200的气流吹向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221的升降操作与第一风机221的上下翻转操作分开设置。则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第一风机221升降操作键,或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操作键,以实现第一风机221的升降操作或翻转操作。
例如,用户按压升起键或降落键,第一风机221便对应向上运动一定量或向下运动一定量,且每次的调节量均为预设调节量,则在用户若干次调整后,可将第一风机221调节至所需送风高度。当用户按压向上翻转键或向下翻转键时,第一风机221便对应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预设角度,则在用户若干次调整后,可将第一风机221调节至所需送风角度,以使得第一风机221朝向出风高度目标位置送风。如此,可实现精确调节第一风机221的送风高度,以使得子机200的气流能够送达至用户使用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根据接收的手动调节信号调节子机200自身移动位置具体为:
步骤S731、获取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
步骤S7421、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升降和/或控制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
步骤S751、获取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
步骤S761、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停止向上或向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和第一风机221的当前高度,可确定第一风机221是否需要升起或降落。同时还可以确定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翻转,以保证第一风机221能够朝向出风高度目标位置送风。用户可以仅通过调节第一风机221升起或降落,也可以仅调节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翻转,还可以同时调节第一风机221升起或降落,以及调节第一风机221向上或向下翻转,进而实现调节第一风机221的出风气流高度,以满足将子机200的气流吹向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221的升降操作与第一风机221的上下翻转操作分开设置。则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第一风机221升降操作键,或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操作键,以实现第一风机221的升降操作或翻转操作。
例如,用户按压升起键或降落键,第一风机221便对应向上或向下持续运动,当用户再次按压升起键或降落键时,子机200便可停止运动。当用户按压向上翻转键或向下翻转键时,第一风机221便对应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以使得第一风机221持续朝上翻转或朝下翻转,当用户再次按压向上翻转键或向下翻转键时,子机200便可停止运动。如此,可实现精确调节第一风机221的送风高度和送风角度,以使得子机200的气流能够送达至用户使用位置。
可选地,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二次高度调节信号控制第一风机221停止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确定子机200未运动至出风高度目标位置,则获取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信号;
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单次高度调节控制驱动机构222调节第一风机221升降预设高度和/或控制第一风机221上下翻转预设角度。也即,用户在一次半自动模式的上下高度调节后,还可进入全手动模式进行微调第一风机221的送风高度。如此,在通过半自动模式粗调后,可通过全手动模式进行精确调整第一风机221的出风气流高度位置,进而使得子机200最终能够进行精确送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空调器的控制程序,空调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室内换热模块;以及
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主机,所述子机包括壳体、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所述壳体设有子进风口、子出风口、连通所述子进风口与所述子出风口的子机风道,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子机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所述子进风口流入所述子机风道内,并吹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子机风道内的气流经由所述子出风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子出风口处,以调节所述子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或出风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安装壳,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安装壳可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子出风口处,以具有盖合所述子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及与所述子出风口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安装壳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壳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安装壳的翻转轴线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的对角线延伸方向一致。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面,所述子机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安装壳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壳在伸出所述子出风口的升起位置和收容于所述子出风口的降落位置之间切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壳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壳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升降机构分设于所述安装壳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竖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壳体可绕所述旋转轴线周向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面,所述子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风道包括主风道及与主风道连通的加湿风道,所述子机还包括用于阻隔和导通所述主风道与所述加湿风道的开关门,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于所述主风道,所述加湿风道内设有加湿模块。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风道内还设有净化模块、加湿模块、加香模块、除过敏源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22865406.XU 2020-12-03 2020-12-03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3955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5406.XU CN213955428U (zh) 2020-12-03 2020-12-03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CT/CN2021/107309 WO2022116554A1 (zh) 2020-12-03 2021-07-20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5406.XU CN213955428U (zh) 2020-12-03 2020-12-03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5428U true CN213955428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14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5406.XU Active CN213955428U (zh) 2020-12-03 2020-12-03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54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1134A (zh) * 2021-11-10 2022-0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076398A (zh) * 2021-10-18 2022-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温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设备联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398A (zh) * 2021-10-18 2022-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温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设备联动系统
CN114061134A (zh) * 2021-11-10 2022-0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554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1036405A1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US20040194484A1 (en) Affordable and easy to install multi-zone HVAC system
US20110031322A1 (en) Novel air regulation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371327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05751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68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597472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WO2021212861A1 (zh) 双贯流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WO2022116554A1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0681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234291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4593456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1637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21371328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H11248223A (ja)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14508794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577776U (zh) 空调柜机
JP2019173981A (ja) 空調室内機
CN114508787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2139554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979029U (zh) 一种新风智能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3514130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71328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060939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