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2336U - 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52336U CN213952336U CN202023042765.1U CN202023042765U CN213952336U CN 213952336 U CN213952336 U CN 213952336U CN 202023042765 U CN202023042765 U CN 202023042765U CN 213952336 U CN213952336 U CN 2139523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fixed
- slide
- machine
- conn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包括长臂挖掘机、斗杆、挖斗、旋挖钻机和连接板,所述长臂挖掘机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斗杆,所述斗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挖斗,所述斗杆的外侧设置有抗滑桩护壁,所述抗滑桩护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抗滑桩锁口,所述旋挖钻机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和连接环,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本实用新型管道之间的连接方便,便于对其进行固定,提高连接速度,进而加快了工作效率,且方便对泥土的封口进行连接,便于对其进行连接固定,进而方便对其内部进行泥土的清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
背景技术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
抗滑桩因其显著的抗剪和抗弯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边坡与滑坡加固。其截面通常有矩形和圆形两种,当滑坡体的滑动方向明确或滑坡推力较大时,矩形截面抗滑桩惯性矩大,受力性能比圆形截面抗滑桩好。传统大口径抗滑桩成孔均采用人工挖孔方式,具有施工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隐患大、事故频发等缺点,因此,工程实践中机械成孔逐渐得到发展,但在对设备进行使用时,转筒之间的连接不方便,连接速度慢,影响设备的效率,且泥土的储存挡板机构连接不方便,在使用时,不便对其进行开启挡板和清理内部泥土,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转筒之间的连接不方便,连接速度慢,影响设备的效率,且泥土的储存挡板机构连接不方便,在使用时,不便对其进行开启挡板和清理内部泥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包括长臂挖掘机、斗杆、挖斗、旋挖钻机和连接板,所述长臂挖掘机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斗杆,所述斗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挖斗,所述斗杆的外侧设置有抗滑桩护壁,所述抗滑桩护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抗滑桩锁口,所述旋挖钻机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和连接环,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固定环的表面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表面贯穿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盘,所述操作槽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盘,所述拉杆的表面套接有伸缩簧,所述拉杆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支撑盘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操作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隔板,所述固定环的表面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操作板。
优选的,所述斗杆和挖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抗滑桩锁口呈圆环形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抗滑桩护壁呈圆柱形固定在地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带和旋挖钻机转动连接,所述管道通过固定环和连接环的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操作槽呈凹槽形固定在固定环的表面,所述拉盘呈圆盘形固定在拉杆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盘呈圆盘形固定在操作槽的表面,所述连接杆和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呈板状连接在操作槽的内侧表面,所述操作板通过弹簧和滑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创新性地给出了土石混合地层条件下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工期。
2、提供的两种不同机械挖桩方式相互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有效解决机械挖桩桩孔截面均为圆形、无法开挖成矩形截面的问题。
3、改善了工人挖桩工作环境,有效降低人工挖孔的安全风险。
4、管道之间的连接方便,便于对其进行固定,提高连接速度,进而加快了工作效率,且方便对泥土的封口进行连接,便于对其进行连接固定,进而方便对其内部进行泥土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臂挖掘机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挖钻机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连接板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操作槽和拉杆的连接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1、长臂挖掘机;2、斗杆;3、挖斗;4、抗滑桩锁口;5、抗滑桩护壁;6、旋挖钻机;7、连接板;8、管道;9、固定环;10、连接环;11、转杆;12、操作槽;13、拉杆;14、拉盘;15、支撑盘;16、伸缩簧;17、连接杆;18、滑槽;19、隔板;20、滑轨;21、操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包括长臂挖掘机1、斗杆2、挖斗3、旋挖钻机6和连接板7,长臂挖掘机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斗杆2,斗杆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挖斗3,斗杆2的外侧设置有抗滑桩护壁5,抗滑桩护壁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抗滑桩锁口4,旋挖钻机6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7,挖桩前按设计要求平整场地,清除桩位处松软堆积土及地表附着物,施测桩孔十字线,确定桩孔准确位置,布置好出土道路,做好排水设施及通风设施。
连接板7的表面设置有管道8,管道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9和连接环10,连接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1,固定环9的表面开设有操作槽12,操作槽12的表面贯穿连接有拉杆13,拉杆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盘14,操作槽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盘15,拉杆13的表面套接有伸缩簧16,拉杆13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支撑盘15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8,操作槽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隔板19,固定环9的表面开设有滑轨20,滑轨2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操作板21,通过抗滑桩锁口4和抗滑桩护壁5的连接,在连接板7和挖斗3的作用下,便于对泥土进行挖掘。
进一步的,斗杆2和挖斗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抗滑桩锁口4呈圆环形固定在地面上,抗滑桩护壁5呈圆柱形固定在地面,在桩孔位置施工钢筋混凝土旋挖钻机6,旋挖钻机6高出地面,将控制桩孔的骑马桩及高程点设置于锁口混凝土上,以便边挖边检查,安装提升设备卷扬机,浅层挖桩是采用斗杆2以沿桩身方向将挖斗3伸入桩孔,用挖挖斗3上的斗齿切削碎石土并装入挖斗3内,挖斗3回转到卸土地点卸土,回转后,将斗杆2以沿桩身方向将挖斗3伸入桩孔,进行下一次挖掘,挖至该模设计高度后,暂停机械挖掘,工人乘坐吊斗进入桩孔底,对于抗滑桩护壁5附近和长臂挖掘机1无法挖到部位的土体,工人利用镐、锹、破碎锤等工具清理并转放到长臂挖掘机1能挖到的部位,待桩底清理完毕,支护抗滑桩护壁5,开挖应在上一节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后进行,护壁混凝土模板的支撑于灌注混凝土凝固后拆除,如此循环,模板拆除后即可进行下一模的开挖按此步骤开挖至孔深七米位置停止,进行下一步深层挖桩的施工。
进一步的,连接板7通过连接带和旋挖钻机6转动连接,管道8通过固定环9和连接环10的连接固定,深层挖桩是由旋挖钻机6驶到距桩孔一定安全距离处,将连接板7桅杆沿桩孔深度方向竖直放置,进行挖桩施工,斗杆2钻杆对准桩正中部位进行开挖,先挖中间部分后周边,对于抗滑桩护壁5附近和旋挖钻机6无法挖到部位的土体,采用轴流式风机压入抗滑桩孔底送风,工人乘坐吊斗下至孔底将临近孔壁的碎石土用铲、锹等工具松动转移至连接板7能钻到的部位,工人进入吊斗由卷扬机提升至自然地面,再进行下一次斗杆2开挖,直至挖一模深度,清理桩底。
进一步的,操作槽12呈凹槽形固定在固定环9的表面,拉盘14呈圆盘形固定在拉杆13的表面,经拉杆13和拉盘14的连接,在拉盘14的拉动下,使拉杆13在固定环9内伸缩,便于控制固定环9和连接环10的连接,进而控制管道8之间的连接固定,便于对管道8进行连接使用,提高设备的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支撑盘15呈圆盘形固定在操作槽12的表面,连接杆17和滑槽18滑动连接,通过支撑盘15和操作槽12的连接,在拉杆13和支撑盘15的滑动作用下,便于连接杆17在滑槽18内滑动,经拉盘14的转动,使拉杆13转动,进而使连接杆17在支撑盘15的表面固定,改变拉盘14在固定环9内的长度,进而方便对管道8之间的拆卸,在伸缩簧16的作用下,便于对拉杆13的连接长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隔板19呈板状连接在操作槽12的内侧表面,操作板21通过弹簧和滑轨20滑动连接,经隔板19和操作槽12的滑动连接,便于对操作槽12内进行隔挡,防止泥土进入,影响拉杆13和拉盘14的使用,在滑轨20和操作板21的作用下,便于对隔板19在操作槽12上的连接位置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长臂挖掘机1和旋挖钻机6的配合使用,在斗杆2和挖斗3的作用下,便于对浅层的泥土进行清理,在抗滑桩锁口4和抗滑桩护壁5的作用下,方便对桩坑进行固定,防止泥土进入到桩坑内,影响设备的使用,在连接板7和管道8的作用下,便于对深层泥土进行清理。
通过通过连接板7和管道8的连接,在固定环9和连接环10的连接作用下,便于管道8之间的连接固定,在操作槽12的作用下,方便对拉盘14和拉杆13的操作,经支撑盘15和滑槽18的作用,便于连接杆17在支撑盘15上固定,在伸缩簧16的作用下,使连接杆17在滑槽18内伸缩,便于改变拉杆13在支撑盘15内的连接尺寸,在操作槽12和隔板19的作用下,方便隔板19在操作槽12内的连接位置的改变,防止泥土进入到操作槽12内,影响设备的使用,较为实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包括长臂挖掘机(1)、斗杆(2)、挖斗(3)、旋挖钻机(6)和连接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臂挖掘机(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斗杆(2),所述斗杆(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挖斗(3),所述斗杆(2)的外侧设置有抗滑桩护壁(5),所述抗滑桩护壁(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抗滑桩锁口(4),所述旋挖钻机(6)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表面设置有管道(8),所述管道(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9)和连接环(10),所述连接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1),所述固定环(9)的表面开设有操作槽(12),所述操作槽(12)的表面贯穿连接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盘(14),所述操作槽(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盘(15),所述拉杆(13)的表面套接有伸缩簧(16),所述拉杆(13)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支撑盘(15)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8),所述操作槽(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隔板(19),所述固定环(9)的表面开设有滑轨(20),所述滑轨(2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操作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斗杆(2)和挖斗(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抗滑桩锁口(4)呈圆环形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抗滑桩护壁(5)呈圆柱形固定在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通过连接带和旋挖钻机(6)转动连接,所述管道(8)通过固定环(9)和连接环(10)的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槽(12)呈凹槽形固定在固定环(9)的表面,所述拉盘(14)呈圆盘形固定在拉杆(13)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15)呈圆盘形固定在操作槽(12)的表面,所述连接杆(17)和滑槽(18)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9)呈板状连接在操作槽(12)的内侧表面,所述操作板(21)通过弹簧和滑轨(20)滑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42765.1U CN213952336U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42765.1U CN213952336U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52336U true CN213952336U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7216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042765.1U Active CN213952336U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52336U (zh) |
-
2020
- 2020-12-17 CN CN202023042765.1U patent/CN2139523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721958U (zh) | 一种大直径全自动沉井挖掘系统 | |
CN110629747A (zh) | 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础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艺 | |
CN108457282A (zh) | 深水硬岩无封底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 | |
CN111206931B (zh) | 一种悬臂竖井掘进机的使用方法 | |
CN105155519A (zh) | 旋挖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方法 | |
CN102888839A (zh) | 静压套管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 | |
CN111691408B (zh) | 一种软质岩层矩形抗滑桩施工方法 | |
CN112942399A (zh) | 一种穿岩层的沉井机械施工装置和方法 | |
CN113668527A (zh) | 深厚填石淤泥地层旋挖桩施工下插长钢护筒的施工方法 | |
CN213952336U (zh) | 一种大口径抗滑桩人机协同挖桩机械 | |
CN112854239B (zh) | 一种超深淤泥质土层三轴搅拌桩加固施工方法 | |
CN211735575U (zh) | 一种光缆沟、电缆沟冻土挖掘装置 | |
CN211228470U (zh) | 一种无泥浆钻孔灌注桩施工装置 | |
CN210288523U (zh) | 一种适合侧壁作业的挖掘机 | |
CN111455978A (zh) | 一种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卵石层中的成桩方法 | |
CA1056857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nking shafts | |
CN207080242U (zh) | 盾构隧道端头竹筋注浆锚杆杯型水平加固结构 | |
CN113047843A (zh) | 大直径桩或竖井成孔土体开挖装置 | |
CN105863664B (zh) | 一种挖掘顶管机 | |
GB2270329A (en) | Forming a hole in the ground | |
JP2002138474A (ja) | 既設杭の切断・引き抜き工法及びその装置 | |
JPS60219321A (ja) | 杭埋設工法 | |
JP3544029B2 (ja) | 立坑掘削機 | |
JP3187326B2 (ja) | 縦穴掘削機 | |
CN212315450U (zh) | 一种人工挖孔桩提升出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730000 No. 121, langongping Road, Qilihe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nsu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730050 No. 121 Langongping Road, Qilihe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ANSU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