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2215U - 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 Google Patents

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2215U
CN213952215U CN202021221482.0U CN202021221482U CN213952215U CN 213952215 U CN213952215 U CN 213952215U CN 202021221482 U CN202021221482 U CN 202021221482U CN 213952215 U CN213952215 U CN 213952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ile
reinforcing
rib
pile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14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杰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5 Group Shanghai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5 Group Shanghai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5 Group Shanghai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MCC5 Group Shanghai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14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2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2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2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桩尖包括:主体、多个筋板和加强机构;其中,主体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各筋板均设置于主体的外壁;主体的第一端用于与管桩相连接;加强机构设置于主体的第二端,加强机构用于提高主体的强度,并且,加强机构还用于使主体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机构能够提高主体整体的强度,避免主体的损坏,并能提高主体在沉桩过程中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了管桩整体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单桩承台入持力层的打桩质量,还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加强机构能保证主体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确保了桩尖正常工作,各筋板能提高主体自身的强度,进而提高了桩尖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打入土中,横截面尺寸比其长度小得多的管状细长构件,管桩的顶部与承台联结成桩基础,能较好地适应各种软弱地质条件级荷载情况,具有承载力大,稳定性好,沉降值小等特点,并能采用机械化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然而,在滩涂回填孤石地区,预应力管桩面临沉桩困难,并且,大面积闭口式预应力管桩施工会产生挤土效应,对周边构筑物及施工设备基础产生影响位移。为此通常采用常规的开口型桩尖的PHC管桩。但是,在沉桩过程中,单桩承台入持力层过深,容易导致桩尖的阻力过大,进而损坏桩尖,还容易造成锤击能量过大而超过桩身轴心受压承载能力,进而影响沉桩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桩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桩尖易损坏且影响沉桩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桩尖,桩尖包括:主体、多个筋板和加强机构;其中,主体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各筋板均设置于主体的外壁;主体的第一端用于与管桩相连接;加强机构设置于主体的第二端,加强机构用于提高主体的强度,并且,加强机构还用于使主体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加强机构包括:两个加强板;其中,每个加强板的第一端均与主体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并且,两个加强板交叉设置;两个加强板的第一端对主体的第二端的端面分隔成多个区域,主体的内部通过各区域与外界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桩尖中,加强板为多个,每个加强板的第一端均与主体相连接,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各加强板交错设置;主体的内部通过各加强板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桩尖中,各加强板的最外侧的边缘围合成一个封闭环,封闭环与主体的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均相匹配。
进一步地,上述桩尖中,主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上述桩尖中,每个筋板的第一端的径向距离小于第二端的径向距离,并且,每个筋板的第一端靠近主体的第二端设置;每个筋板的其中一个侧边均与主体的外壁相连接,每个筋板的另一个侧边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处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上述桩尖中,每个筋板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上述桩尖中,各筋板沿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上述桩尖中,主体的第一端与管桩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机构能够提高主体整体的强度,避免主体的损坏,并能提高主体在沉桩过程中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了管桩整体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单桩承台入持力层的打桩质量,还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桩尖易损坏且影响沉桩质量的问题,并且,加强机构能保证主体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确保了桩尖正常工作,各筋板能提高主体自身的强度,进而提高了桩尖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管桩,管桩包括:本体和上述任一种桩尖;其中,桩尖中主体的第一端与本体相连接。
由于桩尖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桩尖的管桩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桩尖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桩尖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桩尖包括:主体1、多个筋板2和加强机构3。其中,主体1的内部中空,并且,主体1的两端均为开口端。优选的,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以提高主体1的强度。
主体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左端)用于与管桩相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如焊接连接等,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为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等,本实施例对于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做任何限制。
加强机构3设置于本体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右端),加强机构3用于提高主体1的强度,并且,加强机构3还用于使主体1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具体地,加强机构3具有连通通道,该连通通道与主体1的内部和外界均相连通。这样,桩尖在钻设的过程中,岩石、土等能够通过连通通道输送至主体1的内部。
各筋板2均设置于主体1的外壁,具体地,每个筋板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右端)的径向距离小于每个筋板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左端)的径向距离,每个筋板2的其中一个侧边与主体1的外壁相连接,每个筋板2的另一个侧边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处平滑过渡。这样,每个筋板2均呈直角梯形状,梯形的直角边与主体1的外壁相连接,梯形的上底边为筋板2的第一端,梯形的下底边为筋板2的第二端。每个筋板2的第一端均靠近主体1的第二端设置,即梯形的上底边靠近主体1的第二端。每个筋板2与主体1之间可以为焊接连接,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优选的,各筋板2沿主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
更为优选的,每个筋板2上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以提高每个筋板2的强度。
具体实施时,主体1可以为钢管,在实施例中,主体1为D219钢管。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加强机构3能够提高主体1整体的强度,避免主体1的损坏,并能提高主体1在沉桩过程中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了管桩整体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单桩承台入持力层的打桩质量,还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桩尖易损坏且影响沉桩质量的问题,并且,加强机构3能保证主体1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确保了桩尖正常工作,各筋板2能提高主体1自身的强度,进而提高了桩尖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继续参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加强机构3可以包括:两个加强板 31。其中,每个加强板3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左端)均与主体1的第二端相连接,每个加强板3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右端)均为自由端,并且,两个加强板31交叉设置。具体地,两个加强板31交叉后可以呈T型,也可以呈十字形,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加强板31交叉后呈十字形。
两个加强板31的第一端将主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分隔成多个区域,主体1 的内部通过各区域与外界相连通。具体地,主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本来为一个整体,但是设置两个加强板31后,两个加强板31将主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划分为多个区域,即两个加强板31在与主体1的第二端连接后并未封堵主体1 的第二端的端面。
具体实施时,两个加强板31交叉后,主体1的内部通过主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与两个加强板31交叉后的空间与外界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加强板31为多个,每个加强板31的第一端均与主体1的第二端相连接,每个加强板31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各加强板31交错设置,具体地,各加强板31交错后可以呈网状结构,或者呈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主体1的内部通过各加强板31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相连通,具体地,各加强板31之间的间隙形成多个连通通道,则主体1的内部通过各连通通道与外界相连通。
无论加强板31为两个还是多个,各加强板31的最外侧的边缘围合成一个封闭环,封闭环的截面形状、截面尺寸与主体1的截面形状、截面尺寸均相匹配。具体地,主体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则封闭环呈圆形,封闭环的外径与主体1的外径相匹配。当然,主体1的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四边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这样,能够保证加强机构3的整体形状与主体1的形状相匹配,避免加强机构3的尺寸过大影响桩尖的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加强机构3能够提高主体1整体的强度,避免主体1的损坏,并能提高主体1在沉桩过程中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了管桩整体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单桩承台入持力层的打桩质量,还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强机构3还能保证主体1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确保了桩尖正常工作,各筋板2能提高主体1自身的强度,进而提高了桩尖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管桩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管桩,该管桩包括:本体和上述任一种桩尖。其中,桩尖中的主体的第一端与本体相连接。桩尖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桩尖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桩尖的管桩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的原理相同,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桩尖,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多个筋板(2)和加强机构(3);其中,
所述主体(1)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各所述筋板(2)均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外壁;
所述主体(1)的第一端用于与管桩相连接;
所述加强机构(3)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第二端,所述加强机构(3)用于提高所述主体(1)的强度,并且,所述加强机构(3)还用于使所述主体(1)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加强机构(3)包括:两个加强板(31);每个所述加强板(31)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体(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并且,两个所述加强板(31)交叉设置;两个所述加强板(31)的第一端对所述主体(1)的第二端的端面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主体(1)的内部通过各所述区域与外界相连通;或者,
所述加强板(31)为多个,每个所述加强板(31)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体(1)相连接,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各所述加强板(31)交错设置;所述主体(1)的内部通过各所述加强板(31)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板(31)的最外侧的边缘围合成一个封闭环,所述封闭环与所述主体(1)的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均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尖,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筋板(2)的第一端的径向距离小于第二端的径向距离,并且,每个所述筋板(2)的第一端靠近所述主体(1)的第二端设置;
每个所述筋板(2)的其中一个侧边均与所述主体(1)的外壁相连接,每个所述筋板(2)的另一个侧边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处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尖,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筋板(2)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筋板(2)沿所述主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第一端与所述管桩可拆卸连接。
8.一种管桩,其特征在于,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桩尖;其中,所述桩尖中主体(1)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接。
CN202021221482.0U 2020-06-28 2020-06-28 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Active CN213952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482.0U CN213952215U (zh) 2020-06-28 2020-06-28 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482.0U CN213952215U (zh) 2020-06-28 2020-06-28 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2215U true CN213952215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9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1482.0U Active CN213952215U (zh) 2020-06-28 2020-06-28 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22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1722A (zh) * 2022-01-20 2022-04-29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phc管桩的抗拔桩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1722A (zh) * 2022-01-20 2022-04-29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phc管桩的抗拔桩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7659C (zh) 铁塔的基础构造
JP5932124B1 (ja) 鋼管杭の施工方法
CN104234042A (zh) 混凝土桩的成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3952215U (zh) 桩尖及具有该桩尖的管桩
CN111852326A (zh) 岩溶发育区旋挖地雷式挤压钻头溶洞处理方法
CN114855794A (zh) 一种基于双护筒稳桩平台的嵌岩单桩施工方法
CN109944267A (zh) 打入式桥梁深水沉井和桥梁基础及施工方法
KR102351397B1 (ko) 다각형 겹침주열말뚝에 의한 원형수직구 시공방법 및 원형수직구
CN107237342A (zh) 新型低桩承台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475253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15165496U (zh) 一种具有预置注浆管的预制桩
CN210597273U (zh) 一种预制管桩
CN204960790U (zh) 可调节筒式斜桩冲击钻具
CN212716449U (zh) 一种辅助式双筒钻头
CN213116178U (zh) 一种旋挖钻机钻头
CN208220632U (zh) 一种组装式钻具
CN108360978A (zh) 一种短螺旋挤土灌注桩组合式施工方法及组装式钻具
CN208251078U (zh) 一种扩底沉管桩结构
CN207109839U (zh) 新型低桩承台基础结构
CN218148294U (zh) 一种高压注浆式钢管桩
CN205502022U (zh) 一种抗浮夯实水泥土桩
CN216551903U (zh) 一种具有整体联结效果好的旋喷桩组结构
CN209941666U (zh) 一种射钉灌注桩
CN207987713U (zh) 一种裸岩河床上的锚固式栈桥扩大基础
CN114411717B (zh) 一种可接长组合后压浆预制混凝土管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