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4040U -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 Google Patents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4040U
CN213934040U CN202022421856.XU CN202022421856U CN213934040U CN 213934040 U CN213934040 U CN 213934040U CN 202022421856 U CN202022421856 U CN 202022421856U CN 213934040 U CN213934040 U CN 213934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ireless charging
pitch angle
receiving module
charg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18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崇铭
沈诚龙
柯旭
曹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eilib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eilib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eilib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eilib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18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4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4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4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升降调节装置包括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的俯仰角调节机构、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升降移动的丝杠螺母机构和驱动丝杠螺母机构工作的驱动机构。则在测试过程中,既可通过丝杠螺母机构调整接收模块的高度位置,又可通过俯仰角调节机构调节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从而能够自由调节发射模块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之间的间距、相对位置偏移以及角度偏移等多种工况条件下的测试参数,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以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可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进行高效、准确、全面的电磁兼容测试。

Description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电磁兼容测试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背景技术
电驱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因其无线充电系统涉及到无线电能传输、室内精确定位、无线通信、金属异物检测等多项相关技术,而电磁兼容问题与能量传输的质量、对系统造成的电磁干扰、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等问题息息相关,只有有效地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才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因此,如何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是电动汽车性能测试及科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11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部件级测试进行了规定,包括测试方法和标准限值。
然而,当前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通常无法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情况,并未考虑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充电接收端和无线充电发射端,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电磁兼容测试,就难以根据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针对无线充电接收端和无线充电发射端的相对位置、相对距离远近以及是否存在角度偏移等不同工况条件下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相应测试,从而无法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全面、准确地测试,严重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由于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情况,往往决定了无线充电系统的的无线充电接收端之间的高度距离和偏移角度,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的高度位置一般是固定不动的,这就需要设计一款能够调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端高度位置及角度偏移的升降调节装置,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造成无线充电接收端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存在角度偏移工况条件下,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相应测试,从而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能够调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端的角度偏移,以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造成无线充电接收端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存在角度偏移工况条件下,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全面、准确地测试,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的升降调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升降调节装置,用于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进行调整,包括:
支撑台;
俯仰角调节机构,用于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
丝杠螺母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丝杠螺母机构包括具有外螺纹的丝杠轴和安装于所述丝杠轴上的螺母,所述螺母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丝杠轴与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相连,以在转动所述螺母时通过所述杠轴带动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升降移动,调整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上的接收模块的高度;以及
驱动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撑台上的驱动轴、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的螺旋齿轮和与所述螺旋齿轮啮合配合以带动所述螺母转动的伞齿轮,所述伞齿轮与所述螺母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装置还包括引导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升降移动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板和轴向垂直于所述丝杠轴的轴向设置的若干导向柱,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长条形导引孔,所述长条形导引孔沿平行于所述丝杠轴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长条形导引孔中,且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两个长条形导引孔,两个所述长条形导引孔平行且间隔设置,各所述导向柱穿设于相应所述长条形导引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上设有测量接收模块升降移动的位移量的第一标尺。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包括沿平行于所述丝杠轴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竖直板和与所述竖直板的底端相连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固定相连,所述长条形导引孔设于所述竖直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直板一体成型以构成纵截面呈“L”形的L 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供用户转动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螺旋齿轮一体成型,所述伞齿轮与所述螺母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丝杠轴相连的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中间板体、将所述中间板体铰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铰接连接件、将所述第二板体铰接于所述中间板体上的第二铰接连接件、用于定位所述中间板体的俯仰角度的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板体的俯仰角度的第二定位组件和用于将接收模块抵压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板体的背离所述中间板体的一面上的抵压组件,所述中间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间隔且相对设置,且所述中间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铰接连接件包括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两个第一铰接支架和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一铰接支架上的两个第一枢轴,所述中间板体与两个所述第一枢轴分别相连,以使所述中间板体可绕所述第一枢轴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铰接连接件包括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体上的两个第二铰接支架和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二铰接支架上的两个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板体与两个所述第二枢轴分别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板体可绕所述第二枢轴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中间板体上;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体上,所述抵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能够调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端的角度偏移,以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造成无线充电接收端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存在角度偏移工况条件下,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全面、准确地测试,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包括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升降调节装置包括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的俯仰角调节机构、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升降移动的丝杠螺母机构和驱动丝杠螺母机构工作的驱动机构。则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既可通过升降调节装置的丝杠螺母机构调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位置,又可通过升降调节装置的俯仰角调节机构调节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从而能够自由调节发射模块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之间的间距、发射模块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的相对位置偏移以及发射模块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因倾斜而存在角度偏移等多种工况条件下的测试参数,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以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可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进行高效、准确、全面的电磁兼容测试,保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调节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调节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6为图5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丝杠螺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仰角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仰角调节机构的部分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仰角调节机构的另一部分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整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16为图15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整装置的另一部分分解图;
图19为图18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主体框架;11-多边形框架;12-连接柱;
2-位置调整装置;21-底板;211-第一定位孔;212-第二定位孔;22-支撑板;23-第三定位组件;231-第一定位块;232-第二定位块;24-第一调节组件; 241-第一夹持件;242-第三螺栓件;243-第三长条孔;25-第二调节组件;251- 第二夹持件;252-第四螺栓件;253-第四长条孔;26-牛眼滚珠;27-旋转结构; 271-旋转支座;272-深沟球轴承;273-支撑柱;274-支撑圆盘;28-第二标尺; 29-第三标尺;
3-升降调节装置;31-支撑台;
32-俯仰角调节机构;321-第一板体;322-第二板体;323-中间板体;324- 第一铰接连接件;3241-第一铰接支架;3242-第一枢轴;3243-第一连接块;3244- 第一卡槽;325-第二铰接连接件;3251-第二铰接支架;3252-第二枢轴;3253- 第二连接块;3254-第二卡槽;326-第一定位组件;3261-第一定位支架;3262- 第一螺栓件;3263-第一长条孔;327-第二定位组件;3271-第二定位支架;3272- 第二螺栓件;3273-第二长条孔;328-抵压组件;3281-压条;3281-螺钉;329 屏蔽板;
33-丝杠螺母机构;331-丝杠轴;332-螺母;
34-驱动机构;341-驱动轴;342-螺旋齿轮;343-伞齿轮;
35-导向组件;351-导向柱;352-导向板;3521-竖直板;3522-水平板;353- 长条形导引孔;354-第一标尺;36-旋转盘;
4-发射模块;5-接收模块;6-钢板;7-第一指示针;
8-第一量角器;9-第二指示针;10-第二量角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9,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调节装置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调节装置,用于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进行调整。请参阅图3和图4,该升降调节装置3包括支撑台31、俯仰角调节机构32、丝杠螺母机构33和驱动机构34,支撑台31固定安装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的顶部,丝杠螺母机构33安装于支撑台31上。丝杠螺母机构33包括具有外螺纹的丝杠轴331和安装于丝杠轴331上的螺母332,螺母332转动安装于支撑台31上,丝杠轴331与俯仰角调节机构32相连,以在转动螺母332时通过杠轴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调整俯仰角调节机构32上的接收模块的高度。并且,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无线接收板)安装于俯仰角调节机构32上,则可通过俯仰角调节机构32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请参阅图4和图5,驱动机构34包括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支撑台31上的驱动轴341、设置于驱动轴341上的螺旋齿轮342和与螺旋齿轮342啮合配合以带动螺母332转动的伞齿轮343,伞齿轮343与螺母332固定相连。则在升降调节装置3工作时,仅需将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安装于俯仰角调节机构32上,则可通过驱动机构34驱动丝杠螺母机构33工作,丝杠螺母机构33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上的接收模块进行高度调整。如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俯仰角调节机构32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的俯仰角度进行自由调整,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并在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存在角度偏移工况条件下,能够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相应测试,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调节装置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的顶部设置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进行调整的升降调节装置3,升降调节装置3包括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的俯仰角调节机构32、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的丝杠螺母机构33和驱动丝杠螺母机构33工作的驱动机构34。则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既可通过升降调节装置3的丝杠螺母机构33调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位置,又可通过升降调节装置3的俯仰角调节机构32调节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从而能够自由调节发射模块4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之间的间距、发射模块4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的相对位置偏移以及发射模块4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因倾斜而存在角度偏移等多种工况条件下的测试参数,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以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可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进行高效、准确、全面的电磁兼容测试,保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调节装置3还包括引导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的导向组件35,导向组件35包括导向板352 和轴向垂直于丝杠轴331的轴向设置的若干导向柱351,导向板352上开设有长条形导引孔353,长条形导引孔353沿平行于丝杠轴331的轴向方向延伸,导向柱351穿设于长条形导引孔353中,且导向柱351的一端与支撑台31固定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引导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的导向组件35,导向组件35包括导向板352和配合导向板352对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进行导向的若干导向柱351。具体地,导向板352上开设有沿平行于丝杠轴33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导引孔353,导向柱351穿设于长条形导引孔353中,且导向柱351的一端与支撑台31固定相连。则在丝杠螺母机构33 的丝杠轴331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板352在长条形导引孔353与导向柱351的滑动配合下,引导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提高丝杠轴331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的的稳定性。
请结合参阅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板352上开设有两个长条形导引孔353,两个长条形导引孔353平行且间隔设置,各导向柱351穿设于相应长条形导引孔353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向板352上开设有两个长条形导引孔353,将两个长条形导引孔353平行且间隔设置,各导向柱351穿设于相应长条形导引孔353中,这样可防止导向板352在导向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进一步提高丝杠轴331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的的稳定性。
导向板352上设有测量接收模块升降移动的位移量的第一标尺354,则可精确控制接收模块的高度位置调整,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板352包括沿平行于丝杠轴331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竖直板3521和与竖直板3521的底端相连的水平板3522,水平板3522与俯仰角调节机构32固定相连,长条形导引孔353设于竖直板3521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导向板352设置成由的竖直板3521和与水平板3522相连的导向件,其中竖直板3521平行于丝杠轴331的轴向,水平板3522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仅需将竖直板3521的底端与水平板3522相连,并将水平板3522与俯仰角调节机构32固定相连,则可将导向板352稳固地连接于俯仰角调节机构32上,防止导向板352在导向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进一步提高丝杠轴331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的的稳定性。
请结合参阅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板3522与竖直板3521一体成型以构成纵截面呈“L”形的L形板,进一步增强水平板3522与竖直板3521 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导向板352在导向的过程中发生倾斜。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4还包括用于供用户转动驱动轴341的旋转盘36,旋转盘36与驱动轴341的一端固定相连。则在进行接收模块的高度位置调整时,用户仅需手握旋转盘36并旋转旋转盘 36,旋转盘36带动驱动轴341转动以使驱动轴341驱动丝杠螺母机构33工作,实现接收模块的高度位置调整,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请结合参阅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轴341与螺旋齿轮342一体成型,伞齿轮343与螺母332一体成型,提高传动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俯仰角调节机构32包括与丝杠螺母机构33相连的第一板体321、第二板体322、中间板体323、第一铰接连接件324、第二铰接连接件325、第一定位组件326、第二定位组件327 和抵压组件328,第一板体321固定安装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的顶部,第二板体322与第一板体321间隔且相对设置,中间板体323设于第一板体321与第二板体322之间,中间板体323与第一板体321间隔且相对设置,且中间板体323与第二板体322间隔且相对设置。抵压组件328设置于第二板体322上,可通过抵压组件328将接收模块抵压并固定于第二板体322 的背离中间板体323的一面上。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第一铰接连接件324 包括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板体321上的两个第一铰接支架3241和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第一铰接支架3241上的两个第一枢轴3242,中间板体323与两个第一枢轴3242分别相连,以使中间板体323可绕第一枢轴3242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板体321上。第二铰接连接件325包括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于中间板体上的两个第二铰接支架3251和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第二铰接支架3251上的两个第二枢轴3252,第二板体322与两个第二枢轴3252分别相连,以使第二板体322可绕第二枢轴3252转动地安装于中间板体323上。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 10,第一定位组件326设置于第一板体321上,在调整好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的俯仰角度后,可通过第一定位组件326定位中间板体323绕第一枢轴3242转动的俯仰角度。第二定位组件327设置于中间板体323上,在调整好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X轴方向倾斜的俯仰角度后,用于定位第二板体322绕第二枢轴3252转动的俯仰角度。其中, X轴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Y轴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Y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在需要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仅需使中间板体323绕第一枢轴3242转动,调整好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的俯仰角度后,可通过第一定位组件326定位中间板体323即可。而在需要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仅需使第二板体322绕第二枢轴3252转动,调整好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的俯仰角度后,可通过第二定位组件327定位第二板体322即可。这样,方便接收模块的接收端 (接收板)的俯仰角调节,并可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的俯仰角度进行自由调整,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造成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存在角度偏移工况条件下,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相应测试,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326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板体321上的第一定位支架3261和将第一定位支架3261抵压并固定于中间板体323上的第一螺栓件3262,第一定位支架3261上设有用于定位中间板体323绕第一枢轴3242转动的俯仰角度的第一长条孔3263,第一长条孔3263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螺栓件3262穿设于第一长条孔3263中,Z轴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第一定位支架3261固定设置于第一板体321上,在第一定位支架3261上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长条孔3263,将第一螺栓件3262穿设于第一长条孔3263中。这样,在需要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仅需使中间板体323绕第一枢轴3242转动,调整好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的俯仰角度后,可通过第一螺栓件3262将第一定位支架3261抵压并固定于中间板体323上,则可快速地实现中间板体323的定位,提高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以调整俯仰角度的效率,加快测试速度。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326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定位组件326位于其中一个第一铰接支架3241 的两侧,另外两个第一定位组件326位于另一个第一铰接支架3241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其中一个第一铰接支架3241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定位组件326,且两个第一定位组件326对称地布置于其中一个第一铰接支架3241 的两侧,同时在另一个第一铰接支架3241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定位组件 326,且两个第一定位组件326对称地布置于另一个第一铰接支架3241的两侧,使得倾斜后具有一定俯仰角度的中间板体323受力更加均衡,增强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接收板)俯仰角度调节的稳定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组件327包括固定设置于中间板体323上的第二定位支架3271和将第二定位支架3271抵压并固定于第二板体322上的第二螺栓件3272,第二定位支架3271上设有用于定位第二板体322绕第二枢轴3252转动的俯仰角度的第四长条孔253,第二长条孔3273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螺栓件3272穿设于第二长条孔3273中,Z 轴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第二定位支架3271固定设置于第二板体322上,在第二定位支架3271上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长条孔3273,将第二螺栓件3272穿设于第二长条孔3273中。这样,在需要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X轴方向倾斜,仅需使第二板体322绕第二枢轴3252转动,调整好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X轴方向倾斜的俯仰角度后,可通过第二螺栓件3272将第二定位支架3271抵压并固定于中间板体323上,则可快速地实现中间板体323的定位,提高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以调整俯仰角度的效率,加快测试速度。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组件327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7位于其中一个第二铰接支架3251 的两侧,另外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7位于另一个第二铰接支架3251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其中一个第二铰接支架3251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7,且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7对称地布置于其中一个第二铰接支架3251 的两侧,同时在另一个第二铰接支架3251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定位组件 327,且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7对称地布置于另一个第二铰接支架3251的两侧,使得倾斜后具有一定俯仰角度的第二板体322受力更加均衡,增强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接收板)俯仰角度调节的稳定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抵压组件328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二板体322的背离中间板体323的一面上的两块压条3281和分别将各压条3281抵压并固定于第二板体322上的若干螺钉3282,中间板体323上对应设有配合相应螺钉3282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接收板)放置于第二板体322的背离中间板体323的一面上,仅需通过两块压条3281对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接收板)朝向第二板体322进行抵压,再通过若干螺钉3282分别将各压条3281抵压并固定于第二板体322上,则可快速、稳固地将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接收板)固定安装于第二板体322上。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俯仰角调节机构32还包括用于隔设于第二板体322与接收模块之间以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板329,屏蔽板329固定安装于第二板体322上,屏蔽板329的背离第二板体322的一面用于支撑接收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板体322与接收模块之间设置屏蔽板329,通过屏蔽板329进行电磁屏蔽,提高电磁兼容测试的准确性。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俯仰角调节机构32还包括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的车身的钢板6,钢板6隔设于第二板体322与屏蔽板329 之间,钢板6固定连接于第二板体322上,且钢板6的面积大于屏蔽板329的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二板体322与屏蔽板329之间还设置钢板6,通过钢板6模拟电动汽车的车身,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的各种应用场景,可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进行高效、准确、全面的电磁兼容测试,保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连接件324还包括分别将相应第一枢轴3242与中间板体323可拆卸相连的第一连接块3243,各第一连接块3243与相应第一枢轴3242固定相连,各第一连接块3243上设有供中间板体323的侧边卡接的第一卡槽3244;第二铰接连接件325还包括分别将相应第二枢轴3252与中间板体323可拆卸相连的第二连接块3253,各第二连接块 3253与相应第二枢轴3252固定相连,各第二连接块3253上设有供中间板体323 的侧边卡接的第二卡槽325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仅需将各第一连接块3243与相应第一枢轴3242固定相连,并将各第二连接块3253与相应第二枢轴3252 固定相连,将中间板体323的对应侧边分别卡接于各第一连接块3243上的第一卡槽3244中,且将中间板体323的对应侧边分别卡接于各第一连接块3243上的第二卡槽3254中,即可实现中间板体323与第一铰接连接件324和第二铰接连接件325的可拆卸相连,不仅方便中间板体323的拆卸与安装,而且通过各第一连接块3243与各第二连接块3253对中间板体323形成支撑,增大受力面,增强第一铰接连接件324和第二铰接连接件325连接中间板体323的稳固性。
请结合参阅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轴3242的远离中间板体323 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跟随第一枢轴3242同步转动的第一指示针7,第一铰接支架3241上对应第一指示针7的位置设有用于测量第一枢轴3242转动角度的第一量角器8,第一量角器8上设有角度刻度。则可观察第一指示针7指示的角度刻度,测量第一枢轴3242转动角度的角度,从而精确测量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Y轴方向倾斜的俯仰角度,提高俯仰角度调整的效率和准确性。
请结合参阅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枢轴3252的远离中间板体323 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跟随第二枢轴3252同步转动的第二指示针9,第二铰接支架3251上对应第二指示针9的位置设有用于测量第二枢轴3252转动角度的第二量角器10,第二量角器10上设有角度刻度。则可观察第二指示针9指示的角度刻度,测量第二枢轴3252转动角度的角度,从而精确测量接收模块的接收端朝向X轴方向倾斜的俯仰角度,提高俯仰角度调整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用于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的升降调节装置3。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包括主体框架1、位置调整装置2和升降调节装置3,主体框架1、位置调整装置2和升降调节装置3均由PA66(聚己二酰己二胺)、ABS塑料、亚克力等对电磁波不产生折射和反射的非金属材料制成,以减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对电磁波产生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从而提高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的准确性。位置调整装置2设于主体框架1中并位于主体框架1的底部,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将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模块4安装于位置调整装置2上,便可通过位置调整装置2 过对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模块4的位置进行调整,达到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情况对无线充电发射端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的目的,自由调节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模块4与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相对位置偏移,使得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可做到快速、准确定位,不仅降低测试难度,还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能够真实度模拟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实际应用场景,较好地适应电动汽车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测试需求。升降调节装置3设于主体框架1中并位于主体框架1的顶部,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将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安装于升降调节装置3上,便可通过升降调节装置3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进行自由调整,使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和无线充电发射端在相距不同距离的多工况下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相应测试,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情况,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其中,升降调节装置3包括固定安装于主体框架1顶部的支撑台31、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升降移动的丝杠螺母机构33和驱动丝杠螺母机构33工作的驱动机构34,丝杠螺母机构33安装于支撑台31上。并且,升降调节装置3还包括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的俯仰角调节机构32,俯仰角调节机构32位于位置调整装置2上方,俯仰角调节机构32 与丝杠螺母机构33相连。则在升降调节装置3工作时,仅需将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安装于俯仰角调节机构32上,则可通过驱动机构34驱动丝杠螺母机构33工作,丝杠螺母机构33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上的接收模块进行高度调整。如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俯仰角调节机构32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的俯仰角度进行自由调整,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并在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存在角度偏移工况条件下,能够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相应测试,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主体框架1的底部设置对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模块4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装置2,在主体框架1的顶部设置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进行调整的升降调节装置3,且升降调节装置3包括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的俯仰角调节机构32、带动俯仰角调节机构32 升降移动的丝杠螺母机构33和驱动丝杠螺母机构33工作的驱动机构34。则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既可通过位置调整装置2调节发射模块4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相对位置偏移,又能够通过升降调节装置3调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位置及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自由调节发射模块4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之间的间距、发射模块4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的相对位置偏移以及发射模块 4的发射端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端因倾斜而存在角度偏移等多种工况条件下的测试参数,真实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并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将整个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由对电磁波不产生折射和反射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可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进行高效、准确、全面的电磁兼容测试,保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2、图13和图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位置调整装置2 包括设于主体框架1底部的底板21、支撑板22、第三定位组件23、第一调节组件24和第二调节组件25,底板21安装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的底部,支撑板22活动设置于底板21上,第三定位组件23设置于支撑板 22上,则将发射模块4支撑于支撑板22上,便可利用第三定位组件23将发射模块4定位于支撑板22上。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组件23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以用于将发射模块4夹持定位于支撑板22上的两个第一定位块231和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以用于将发射模块4夹持定位于支撑板22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块232,各第一定位块231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支撑板22上,各第二定位块232可沿第二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支撑板 22上。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14和图15,第一调节组件24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以夹持定位支撑板22的两个第一夹持件241和分别将各第一夹持件241抵压固定于底板21上的第三螺栓件242,底板21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11,则可通过第三螺栓件242与相应第一定位孔211对位,便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调整两个第一夹持件241的位置,进而移动调整支撑板22的位置,待支撑板22上的发射模块4随支撑板22调整到测试位置时,通过第三螺栓件242将两个第一夹持件241分别抵压固定于底板21上,以实现支撑板22上的发射模块4的定位。如此便可利用第一调节组件24沿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第一方向调整发射模块4的位置。第二调节组件25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以夹持定位支撑板22的两个第二夹持件251和分别将各第二夹持件251抵压固定于底板21上的第四螺栓件252,底板21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12,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则可通过第四螺栓件252与相应第二定位孔212对位,便可沿第二方向移动调整两个第二夹持件 251的位置,进而移动调整支撑板22的位置,待支撑板22上的发射模块4随支撑板22调整到测试位置时,通过第四螺栓件252将两个第二夹持件251分别抵压固定于底板21上,以实现支撑板22上的发射模块4的定位。如此便可利用第二调节组件25沿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第二方向调整发射模块4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仅需将底板 21安装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的底部,利用第三定位组件23 将发射模块4定位于支撑板22上,则可根据测试的位置需要,调整第一调节组件24和第二调节组件25,便可利用第一调节组件24沿第一方向调整发射模块 4的位置,利用第二调节组件25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调整发射模块4 的位置。这样,便可达到模拟电动汽车的车型和车辆的实际停放情况对无线充电发射端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的目的,自由调节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模块4与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相对位置偏移,使得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可做到快速、准确定位,不仅降低测试难度,还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能够真实度模拟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实际应用场景,较好地适应电动汽车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测试需求。可以理解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位置调整装置2可以包括上述结构但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位置调整装置2还可以采用滑台机构或直线模组,以通过滑台机构或直线模组实现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的位置进行调整。
请结合参阅图18和图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板21上设有滚动支撑支撑板22的多个牛眼滚珠26,多个牛眼滚珠26间隔布置于底板21上,支撑板22支撑于多个牛眼滚珠26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底板21上安装多个牛眼滚珠26,支撑板22通过多个牛眼滚珠26滚动支撑于底板21上,降低支撑板22在调整发射模块4的位置过程中与底板21发生的摩擦,使得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5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可做到快速、准确定位。
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底板21为旋转板,位置调整装置2还包括转动支撑旋转板的旋转结构27,旋转结构27包括旋转支座 271、深沟球轴承272、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272转动安装于旋转支座271上的 273和固定于273的另一端的支撑圆盘274,旋转板支撑并固定于支撑圆盘274 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底板21设置为旋转板,旋转板通过旋转结构27转动安装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的底部,可对发射模块4的位置的位置进行旋转调整,从而使发射模块4可进行无死角的位置调整,不仅降低测试难度,还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能够真实度模拟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实际应用场景,较好地适应电动汽车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测试需求。
请结合参阅图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第三定位组件23包括沿X 轴方向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以用于将发射模块4夹持定位于支撑板22上的两个第一定位块231和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以用于将发射模块4夹持定位于支撑板22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块232,各第一定位块231可沿X轴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支撑板22上,各第二定位块232可沿Y轴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支撑板 22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22用于支撑发射模块4的一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0cm,以使发射模块4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底部或底面到地面的距离为10cm,最大限度满足国际标准要求,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脚轮13,以便于移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包括上下平行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多边形框架11和将两个多边形框架11的对应角部相连的多根连接柱12,若干脚轮13安装于位于底部的多边形框架11上。
请结合参阅图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夹持件241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底板21上,各第一夹持件241上设有用于精细调整发射模块4位置的第三长条孔243,各第三长条孔243沿第一方向方向延伸,各第三螺栓件242 穿设于相应第三长条孔243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底板21上设置滑槽,在第一夹持件241上设置有配合滑槽滑动移动的滑轨,则可将各第一夹持件241 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底板21上,增强第一夹持件241移动调整的稳定可靠性。并且,在各第一夹持件241上设有沿第一方向方向延伸的第三长条孔243,各第三螺栓件242穿设于相应第三长条孔243中,则可通过各第三长条孔243精细调整发射模块4位置,待发射模块4调整到测试位置时,通过第三螺栓件242 将两个第一夹持件241分别抵压固定于底板21上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夹持件241为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长条形夹持块,各第一长条形夹持块上设有测量发射模块 4沿第二方向移动的位移量的第二标尺2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各第一夹持件241设置为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长条形夹持块,并在各第一长条形夹持块上设有测量发射模块4沿第二方向移动的位移量的第二标尺28,则可精确控制发射模块4的位置调整,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请结合参阅图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二夹持件251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底板21上,各第二夹持件251上设有用于精细调整发射模块4位置的第四长条孔253,各第四长条孔253沿第二方向方向延伸,各第四螺栓件252 穿设于相应第四长条孔253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底板21上设置滑槽,在第二夹持件251上设置有配合滑槽滑动移动的滑轨,则可将各第二夹持件251 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底板21上,增强第二夹持件251移动调整的稳定可靠性。并且,在各第二夹持件251上设有沿第二方向方向延伸的第四长条孔253,各第四螺栓件252穿设于相应第四长条孔253中,则可通过各第四长条孔253精细调整发射模块4位置,待发射模块4调整到测试位置时,通过第四螺栓件252 将两个第二夹持件251分别抵压固定于底板21上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二夹持件251为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的第二长条形夹持块,各第二长条形夹持块上设有测量发射模块 4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移量的第三标尺2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各第二夹持件251设置为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的第二长条形夹持块,并在各第二长条形夹持块上设有测量发射模块4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移量的第三标尺29,则可精确控制发射模块4的位置调整,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升降调节装置,用于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高度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台;
俯仰角调节机构,用于对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模块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
丝杠螺母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丝杠螺母机构包括丝杠轴和安装于所述丝杠轴上的螺母,所述螺母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丝杠轴与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相连,以在转动所述螺母时通过所述杠轴带动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升降移动,调整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上的接收模块的高度;以及
驱动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撑台上的驱动轴、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的螺旋齿轮和与所述螺旋齿轮啮合配合以带动所述螺母转动的伞齿轮,所述伞齿轮与所述螺母固定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装置还包括引导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升降移动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板和轴向垂直于所述丝杠轴的轴向设置的若干导向柱,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长条形导引孔,所述长条形导引孔沿平行于所述丝杠轴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长条形导引孔中,且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两个长条形导引孔,两个所述长条形导引孔平行且间隔设置,各所述导向柱穿设于相应所述长条形导引孔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上设有测量接收模块升降移动的位移量的第一标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包括沿平行于所述丝杠轴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竖直板和与所述竖直板的底端相连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固定相连,所述长条形导引孔设于所述竖直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直板一体成型以构成纵截面呈“L”形的L形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供用户转动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螺旋齿轮一体成型,所述伞齿轮与所述螺母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角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丝杠轴相连的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中间板体、将所述中间板体铰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铰接连接件、将所述第二板体铰接于所述中间板体上的第二铰接连接件、用于定位所述中间板体的俯仰角度的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板体的俯仰角度的第二定位组件和用于将接收模块抵压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板体的背离所述中间板体的一面上的抵压组件,所述中间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间隔且相对设置,且所述中间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铰接连接件包括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两个第一铰接支架和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一铰接支架上的两个第一枢轴,所述中间板体与两个所述第一枢轴分别相连,以使所述中间板体可绕所述第一枢轴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铰接连接件包括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体上的两个第二铰接支架和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二铰接支架上的两个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板体与两个所述第二枢轴分别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板体可绕所述第二枢轴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中间板体上;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体上,所述抵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
10.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调节装置。
CN202022421856.XU 2020-10-27 2020-10-27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Active CN213934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1856.XU CN213934040U (zh) 2020-10-27 2020-10-27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1856.XU CN213934040U (zh) 2020-10-27 2020-10-27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4040U true CN213934040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225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1856.XU Active CN213934040U (zh) 2020-10-27 2020-10-27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4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3111A (zh)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CN112230091A (zh)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CN112223226A (zh) 俯仰角调节机构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CN213934041U (zh) 位置调整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CN115372163B (zh) 一种混凝土抗压力测试设备
CN215179332U (zh) 一种用于紧固件硬度的测试装置
CN213934040U (zh) 升降调节装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CN213918154U (zh) 俯仰角调节机构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辐射发射测试台架
CN211698110U (zh) 电池应力测试装置
CN204788326U (zh) 一种平行度检测设备
CN211235501U (zh) 角度可调式光源检测组件
CN218270466U (zh) 一种汽车天窗条检具
CN113759191A (zh) 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调节装置及包含该装置测试台架
CN213422408U (zh) 一种汽车底盘异响检测装置
CN112924724B (zh) 电池绝缘测试装置
CN207717555U (zh) 一种漆膜硬度测试装置
CN210682227U (zh) 一种用于循环线的调试设备
CN220673837U (zh) 一种车载摄像头显示屏监视系统测试设备
CN211696293U (zh) 皮带轮v型槽跳动检测装置
CN214979514U (zh) 一种金属结构件的加工找正装置
CN219245269U (zh) 一种变速箱外壳硬度检测器
CN213986794U (zh) 一种移动式磁学仪表检测用固定装置
CN218066200U (zh) 一种主减速齿轮的外侧检测器具
CN217943285U (zh) 一种太阳能板组装平台
CN218361439U (zh) 一种螺杆泵轴校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