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8418U -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8418U
CN213928418U CN202022603788.9U CN202022603788U CN213928418U CN 213928418 U CN213928418 U CN 213928418U CN 202022603788 U CN202022603788 U CN 202022603788U CN 213928418 U CN213928418 U CN 213928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ouch
base
thrust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37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广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ianzheng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ianzheng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ianzheng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ianzheng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037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8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8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8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包含有设置在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沿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其中一个方向分布的第一触动部件、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沿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其中另一个方向分布的第二触动部件、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联接的顶杆(2)、设置在顶杆(2)与第一触动部件和第二触动部件之间并且带动顶杆(2)进行移动的联动装置,通过底座(1)和顶杆(2),实现了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连接,通过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实现了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因此提高了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动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在煤矿矿井中发生爆炸,为了减少煤矿矿井爆炸产生的危害,需要在煤矿矿井中形成隔离区间,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正是满足在煤矿矿井中形成隔离区间的需要,通过触动杆装置接受爆炸冲击力,启动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工作,因此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矿山部件,在现有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中,还都是接受煤矿矿井巷道的单向的爆炸冲击力,还没有接受煤矿矿井巷道的双向的爆炸冲击力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从而提高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使用效率。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因此提高了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使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包含有设置在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并且沿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其中一个方向分布的第一触动部件、设置在底座上并且沿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其中另一个方向分布的第二触动部件、设置在底座上并且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联接的顶杆、设置在顶杆与第一触动部件和第二触动部件之间并且带动顶杆进行移动的联动装置。
由于设计了底座、顶杆、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通过底座和顶杆,实现了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连接,通过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实现了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因此提高了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的方式把底座、顶杆、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摆动作用力、斜面推动作用力或弹射作用力进行触动的方式把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与底座和顶杆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触动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触动杆和接受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触动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二触动杆和接受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联动装置设置为拐臂或推力板、推力柱和滚轮或推力板、推力柱、滚轮、弹射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底座上设置有顶杆和第二触动杆,在第一触动杆和第二触动杆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并且在底座和顶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触动杆,在底座和第二触动杆之间设置有拐臂。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底座的座部的其中一个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耳座组和第三耳座组,在座部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有第二耳座组并且在座部上设置有透漏窗口体,第一耳座组设置为与顶杆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二耳座组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滑动式联接,第三耳座组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滑动式联接并且透漏窗口体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容纳式联接,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拐臂转动式联接并且座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第一耳座组、第二耳座组和第三耳座组分别设置为双耳座并且透漏窗口体设置为条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顶杆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顶杆的收缩杆部设置为与底座滑动式联接,顶杆的扩展杆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和拐臂接触式联接并且顶杆的收缩杆部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触动杆设置为L字形棒状体并且第一触动杆设置为与底座滑动式联接,第一触动杆的内端头横部设置为与底座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触动杆的内端头横部设置为与顶杆接触式联接,第一触动杆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接受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拐臂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并且拐臂的竖部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底座转动式联接,拐臂的竖部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接触式联接并且拐臂的上端头横部设置为与顶杆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触动杆分别设置为圆形棒并且第二触动杆设置为与底座滑动式联接,第二触动杆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接受板联接并且第二触动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拐臂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接受板设置为碗状体并且其中一个接受板的内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联接,其中另一个接受板的内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联接并且接受板的外端面部设置为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座、顶杆、第一触动杆和接受板与第二触动杆和拐臂设置为按照摆动触动的方式分布,顶杆的中心线、第一触动杆的中心线和其中一个接受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二触动杆的中心线和其中一个接受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接受板和一个第一触动杆设置为组成其中一组单向触动部件,一个接受板和一个第二触动杆设置为组成其中另一组单向触动部件,第一触动杆的中心线和第二触动杆的中心线设置为呈180°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底座上分别设置有顶杆、第一触动杆、第二触动杆和推力柱,在第一触动杆和第二触动杆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并且在推力柱上设置有滚轮,在滚轮与第一触动杆和第二触动杆之间设置有推力板并且推力柱设置在顶杆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座部上设置有第四耳座并且第四耳座设置为与推力柱滑动式联接,第二耳座组的中心线和第三耳座组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四耳座设置为单耳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顶杆设置为包含有杆部和楔块部并且杆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楔块部的竖向侧面部联接,杆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组联接并且楔块部的斜向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柱接触式联接,杆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并且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楔块部设置为直角梯形座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触动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一触动杆和第二触动杆的连接部位上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板联接,第一触动杆的外端头与第二触动杆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接受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推力板的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体、第二凹口体和第三凹口体并且板部的下端竖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和第二触动杆联接,第一凹口体、第二凹口体和第三凹口体分别设置为与滚轮接触式联接并且板部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第一凹口体、第二凹口体和第三凹口体分别设置为弧形开口并且第二凹口体和第三凹口体分别设置在第一凹口体的左右侧面部,第一凹口体的底端端面部与第二凹口体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向下延伸分布并且第二凹口体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的底端端面部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推力柱设置为包含有锥台部和叉口杆部并且锥台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叉口杆部的上端头联接,叉口杆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底座滑动式联接并且叉口杆部的下端头叉口端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滚轮联接,锥台部的侧向斜面部设置为与顶杆接触式联接并且锥台部设置为圆形锥台并且叉口杆部设置为下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棒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滚轮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滚轮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推力柱联接,滚轮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板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座和顶杆与第一触动杆、接受板、第二触动杆、推力板和推力柱设置为按照横向移动触动的方式分布并且底座、顶杆、第一触动杆、接受板、第二触动杆、推力板和推力柱与滚轮设置为按照滚动接触的方式分布,一个第一触动杆、两个接受板和一个第二触动杆设置为组成一组双向触动部件,第一触动杆的中心线、接受板的中心线和第二触动杆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锥台部设置为与楔块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底座上分别设置有顶杆、第一触动杆、第二触动杆、推力柱和弹射杆,在第一触动杆和第二触动杆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并且在推力柱上设置有滚轮,在滚轮与第一触动杆和第二触动杆之间设置有推力板并且在底座与弹射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在底座与推力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推力柱设置在弹射杆上并且弹射杆设置在顶杆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座部上设置有第五耳座组并且第五耳座组设置为与弹射杆滑动式联接,第五耳座组的外耳座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第四耳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弹簧接触式联接,第一耳座组的中心线和第五耳座组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五耳座组设置为双耳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顶杆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顶杆的收缩杆部设置为与底座滑动式联接,顶杆的扩展杆部设置为与弹射杆接触式联接并且顶杆的收缩杆部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凹口体的底端端面部与第二凹口体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向上延伸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推力柱设置为下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T字形棒状体并且推力柱的中间部设置为与第四耳座滑动式联接,推力柱的下端头叉口端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滚轮联接并且推力柱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弹射杆插接式联接并且推力柱的下端头台阶体设置为与第二弹簧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弹簧设置为压缩弹簧并且第二弹簧设置为与推力柱套装式联接,第二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四耳座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推力柱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弹射杆的轴杆部的中间部设置有环形台部并且在轴杆部的内端头设置有第一通孔体,在轴杆部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二通孔体并且轴杆部设置为与第五耳座组滑动式联接,轴杆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套装式联接并且环形台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接触式联接,第一通孔体设置为与推力柱联接并且轴杆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顶杆接触式联接,轴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环形台部设置为台阶体,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通孔体设置为沿轴杆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弹簧设置为压缩弹簧并且第一弹簧设置为与弹射杆套装式联接,第一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五耳座组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弹射杆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座、顶杆、第一触动杆、接受板、第二触动杆、推力板、推力柱和第二弹簧与弹射杆和第一弹簧设置为按照弹射推动运动的方式分布,顶杆的中心线、弹射杆的中心线和第一弹簧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底座和顶杆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第一触动杆、接受板、第二触动杆、拐臂、推力板、推力柱、滚轮、弹射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座部、第一耳座组、第二耳座组、第三耳座组、透漏窗口体、第四耳座、第五耳座组、杆部、楔块部、板部、第一凹口体、第二凹口体、第三凹口体、锥台部、叉口杆部、轴杆部、环形台部、第一通孔体、第二通孔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的底座、顶杆、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示意图,
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拐臂-6、推力板-7、推力柱-8、滚轮-9、弹射杆-91、第一弹簧-92、第二弹簧-93、座部-11、第一耳座组-12、第二耳座组-13、第三耳座组-14、透漏窗口体-15、第四耳座-16、第五耳座组-17、杆部-21、楔块部-22、板部-71、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第三凹口体-74、锥台部-81、叉口杆部-82、轴杆部-911、环形台部-912、第一通孔体-913、第二通孔体-91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和拐臂6并且在底座1上设置有顶杆2和第二触动杆5,在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4并且在底座1和顶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触动杆3,在底座1和第二触动杆5之间设置有拐臂6。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的座部11的其中一个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耳座组12和第三耳座组14,在座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有第二耳座组13并且在座部11上设置有透漏窗口体15,第一耳座组12设置为与顶杆2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二耳座组13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滑动式联接,第三耳座组14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5滑动式联接并且透漏窗口体15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容纳式联接,座部11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拐臂6转动式联接并且座部11设置为矩形板状体,第一耳座组12、第二耳座组13和第三耳座组14分别设置为双耳座并且透漏窗口体15设置为条形孔状体。
通过底座1,形成了对顶杆2、第一触动杆3、第二触动杆5和拐臂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耳座组12,实现了与顶杆2的连接,由第二耳座组13和透漏窗口体15,实现了与第一触动杆3的连接,由第三耳座组14,实现了与第二触动杆5的连接,由座部11,实现了与拐臂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顶杆2、第一触动杆3、第二触动杆5和拐臂6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顶杆2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顶杆2的收缩杆部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顶杆2的扩展杆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和拐臂6接触式联接并且顶杆2的收缩杆部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
通过顶杆2,形成了对底座1、第一触动杆3和拐臂6的支撑连接点,由顶杆2,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触动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拐臂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启动工作的触动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动杆3设置为L字形棒状体并且第一触动杆3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第一触动杆3的内端头横部设置为与底座1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触动杆3的内端头横部设置为与顶杆2接触式联接,第一触动杆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接受板4联接。
通过第一触动杆3,形成了对底座1、顶杆2和接受板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触动杆3,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顶杆2的连接,实现了与接受板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启动工作的其中一个方向触动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拐臂6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并且拐臂6的竖部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底座1转动式联接,拐臂6的竖部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5接触式联接并且拐臂6的上端头横部设置为与顶杆2接触式联接。
通过拐臂6,形成了对底座1、顶杆2和第二触动杆5的支撑连接点,由拐臂6,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顶杆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触动杆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启动工作的其中另一个方向触动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触动杆5分别设置为圆形棒并且第二触动杆5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第二触动杆5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接受板4联接并且第二触动杆5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拐臂6接触式联接。
通过第二触动杆5,形成了对底座1、接受板4和拐臂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触动杆5,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接受板4的连接,实现了与拐臂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启动工作的其中另一个方向触动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接受板4设置为碗状体并且其中一个接受板4的内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联接,其中另一个接受板4的内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5联接并且接受板4的外端面部设置为弧形面。
通过接受板4,形成了对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的支撑连接点,由接受板4,实现了与第一触动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触动杆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接受爆炸冲击力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和接受板4与第二触动杆5和拐臂6设置为按照摆动触动的方式分布,顶杆2的中心线、第一触动杆3的中心线和其中一个接受板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二触动杆5的中心线和其中一个接受板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接受板4和一个第一触动杆3设置为组成其中一组单向触动部件,一个接受板4和一个第二触动杆5设置为组成其中另一组单向触动部件,第一触动杆3的中心线和第二触动杆5的中心线设置为呈180°分布。
当煤矿矿井巷道中产生爆炸冲击力时,沿煤矿矿井巷道中一个方向作用在第一触动杆3上的接受板4的弧形面上,从而使第一触动杆3在第二耳座组13中进行滑动,第一触动杆3的内端头横部在透漏窗口体15中移动,第一触动杆3的内端头横部推动顶杆2在第一耳座组12中移动,沿煤矿矿井巷道中另一个方向作用在第二触动杆5上的接受板4的弧形面上,从而使第二触动杆5在第三耳座组14中进行滑动,第二触动杆5的内端头推动拐臂6的竖部下端头,使拐臂6在座部11上的销轴进行转动,拐臂6的上端头横部推动顶杆2在第一耳座组12中移动,由顶杆2作用在煤矿双向隔爆装置上,使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触发开始工作。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推力板7、推力柱8和滚轮9并且在底座1上分别设置有顶杆2、第一触动杆3、第二触动杆5和推力柱8,在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4并且在推力柱8上设置有滚轮9,在滚轮9与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之间设置有推力板7并且推力柱8设置在顶杆2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座部11上设置有第四耳座16并且第四耳座16设置为与推力柱8滑动式联接,第二耳座组13的中心线和第三耳座组1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四耳座16设置为单耳座。
通过底座1,形成了对推力柱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四耳座16,实现了与推力柱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推力柱8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顶杆2设置为包含有杆部21和楔块部22并且杆部2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楔块部22的竖向侧面部联接,杆部21设置为与第一耳座组12联接并且楔块部22的斜向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柱8接触式联接,杆部21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并且杆部2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楔块部22设置为直角梯形座状体。
通过顶杆2,形成了对底座1和推力柱8的支撑连接点,由杆部21,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由楔块部22,实现了与推力柱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启动工作的触动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动杆3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5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的连接部位上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板7联接,第一触动杆3的外端头与第二触动杆5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接受板4联接。
通过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和第二触动杆5,形成了对底座1和推力板7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推力板7的连接,由接受板4,实现了对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进行推动移动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启动工作的触动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推力板7的板部7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并且板部71的下端竖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联接,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分别设置为与滚轮9接触式联接并且板部71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分别设置为弧形开口并且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分别设置在第一凹口体72的左右侧面部,第一凹口体72的底端端面部与第二凹口体73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74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向下延伸分布并且第二凹口体73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74的底端端面部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推力板7,形成了对第一触动杆3、第二触动杆5和滚轮9的支撑连接点,由板部71,实现了与第一触动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触动杆5的连接,由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实现了与滚轮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推力柱8进行上下移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推力柱8设置为包含有锥台部81和叉口杆部82并且锥台部8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叉口杆部82的上端头联接,叉口杆部82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并且叉口杆部82的下端头叉口端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滚轮9联接,锥台部81的侧向斜面部设置为与顶杆2接触式联接并且锥台部81设置为圆形锥台并且叉口杆部82设置为下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棒状体。
通过推力柱8,形成了对底座1、顶杆2和滚轮9的支撑连接点,由叉口杆部82,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滚轮9的连接,由锥台部81,实现了与顶杆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顶杆2进行横向移动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滚轮9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滚轮9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推力柱8联接,滚轮9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板7接触式联接。
通过滚轮9,形成了对推力板7和推力柱8的支撑连接点,由滚轮9,实现了与推力板7的连接,实现了与推力柱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推力柱8进行上下移动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和顶杆2与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推力板7和推力柱8设置为按照横向移动触动的方式分布并且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推力板7和推力柱8与滚轮9设置为按照滚动接触的方式分布,一个第一触动杆3、两个接受板4和一个第二触动杆5设置为组成一组双向触动部件,第一触动杆3的中心线、接受板4的中心线和第二触动杆5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锥台部81设置为与楔块部22联接。
当煤矿矿井巷道中产生爆炸冲击力时,沿煤矿矿井巷道中一个方向作用在第一触动杆3上的接受板4的弧形面上,从而使第一触动杆3在第二耳座组13中进行滑动,使第二触动杆5在第三耳座组14中进行滑动,带动板部71沿座部11的横向中心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使滚轮9从第一凹口体72中运动到第三凹口体74中,使叉口杆部82在第四耳座16中向上运动,锥台部81作用在楔块部22上,由锥台部81与楔块部22之间斜面运动,推动顶杆2在第一耳座组12中移动,沿煤矿矿井巷道中另一个方向作用在第二触动杆5上的接受板4的弧形面上,从而使第二触动杆5在第三耳座组14中进行滑动,使第一触动杆3在第二耳座组13中进行滑动,带动板部71沿座部11的横向中心线的其中另一个方向移动,使滚轮9从第一凹口体72中运动到第二凹口体73中,使叉口杆部82在第四耳座16中向上运动,锥台部81作用在楔块部22上,由锥台部81与楔块部22之间斜面运动,推动顶杆2在第一耳座组12中移动,由顶杆2作用在煤矿双向隔爆装置上,使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触发开始工作。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推力板7、推力柱8、滚轮9、弹射杆91、第一弹簧92和第二弹簧93并且在底座1上分别设置有顶杆2、第一触动杆3、第二触动杆5、推力柱8和弹射杆91,在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4并且在推力柱8上设置有滚轮9,在滚轮9与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之间设置有推力板7并且在底座1与弹射杆9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92,在底座1与推力柱8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93,推力柱8设置在弹射杆91上并且弹射杆91设置在顶杆2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座部11上设置有第五耳座组17并且第五耳座组17设置为与弹射杆91滑动式联接,第五耳座组17的外耳座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92接触式联接并且第四耳座16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弹簧93接触式联接,第一耳座组12的中心线和第五耳座组17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五耳座组17设置为双耳座。
通过底座1,形成了对弹射杆91、第一弹簧92和第二弹簧9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五耳座组17,实现了与弹射杆9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弹簧9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弹簧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弹射杆91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顶杆2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顶杆2的收缩杆部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顶杆2的扩展杆部设置为与弹射杆91接触式联接并且顶杆2的收缩杆部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
通过顶杆2,形成了对底座1和弹射杆91的支撑连接点,由顶杆2,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触动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弹射杆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启动工作的触动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口体72的底端端面部与第二凹口体73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74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向上延伸分布。
通过推力板7,形成了对第一触动杆3、第二触动杆5和滚轮9的支撑连接点,由板部71,实现了与第一触动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触动杆5的连接,由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实现了与滚轮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推力柱8进行上下移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推力柱8设置为下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T字形棒状体并且推力柱8的中间部设置为与第四耳座16滑动式联接,推力柱8的下端头叉口端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滚轮9联接并且推力柱8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弹射杆91插接式联接并且推力柱8的下端头台阶体设置为与第二弹簧93接触式联接。
通过推力柱8,形成了对底座1、滚轮9、弹射杆91和第二弹簧93的支撑连接点,由推力柱8,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滚轮9的连接,实现了与弹射杆9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弹簧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启动弹射杆91进行横向移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93设置为压缩弹簧并且第二弹簧93设置为与推力柱8套装式联接,第二弹簧9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四耳座16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弹簧9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推力柱8接触式联接。
通过第二弹簧93,形成了对底座1和推力柱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弹簧93,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推力柱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启动弹射杆91进行横向移动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在弹射杆91的轴杆部911的中间部设置有环形台部912并且在轴杆部911的内端头设置有第一通孔体913,在轴杆部911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二通孔体914并且轴杆部911设置为与第五耳座组17滑动式联接,轴杆部911的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92套装式联接并且环形台部912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92接触式联接,第一通孔体913设置为与推力柱8联接并且轴杆部91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顶杆2接触式联接,轴杆部91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环形台部912设置为台阶体,第一通孔体913和第二通孔体914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通孔体913设置为沿轴杆部91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弹射杆91,形成了对底座1、顶杆2、推力柱8和第二弹簧93的支撑连接点,由轴杆部911,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顶杆2的连接,由第一通孔体913,实现了与推力柱8的连接,由环形台部912,实现了与第二弹簧93的连接,由第二通孔体914,实现了对轴杆部911拉动钩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弹射顶杆2进行横向移动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92设置为压缩弹簧并且第一弹簧92设置为与弹射杆91套装式联接,第一弹簧9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五耳座组17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弹簧9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弹射杆91接触式联接。
通过第一弹簧92,形成了对底座1和弹射杆9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弹簧92,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弹射杆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弹射杆91进行横向移动的弹性蓄能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推力板7、推力柱8和第二弹簧93与弹射杆91和第一弹簧92设置为按照弹射推动运动的方式分布,顶杆2的中心线、弹射杆91的中心线和第一弹簧92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当煤矿矿井巷道中产生爆炸冲击力时,沿煤矿矿井巷道中一个方向作用在第一触动杆3上的接受板4的弧形面上,从而使第一触动杆3在第二耳座组13中进行滑动,使第二触动杆5在第三耳座组14中进行滑动,带动板部71沿座部11的横向中心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使滚轮9从第一凹口体72中运动到第三凹口体74中,在第二弹簧93的作用下,使推力柱8在第四耳座16中向下运动,推力柱8从第一通孔体913中滑出,在第一弹簧92的作用下,轴杆部911在第五耳座组17中进行滑动,轴杆部911的内端头弹射在顶杆2上,推动顶杆2在第一耳座组12中移动,沿煤矿矿井巷道中另一个方向作用在第二触动杆5上的接受板4的弧形面上,从而使第二触动杆5在第三耳座组14中进行滑动,使第一触动杆3在第二耳座组13中进行滑动,带动板部71沿座部11的横向中心线的其中另一个方向移动,使滚轮9从第一凹口体72中运动到第二凹口体73中,在第二弹簧93的作用下,使推力柱8在第四耳座16中向下运动,推力柱8从第一通孔体913中滑出,在第一弹簧92的作用下,轴杆部911在第五耳座组17中进行滑动,轴杆部911的内端头弹射在顶杆2上,推动顶杆2在第一耳座组12中移动,由顶杆2作用在煤矿双向隔爆装置上,使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触发开始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的方式把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摆动作用力、斜面推动作用力或弹射作用力进行触动的方式把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与底座1和顶杆2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动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触动杆3和接受板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触动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二触动杆5和接受板4。
在本实施例中,联动装置设置为拐臂6或推力板7、推力柱8和滚轮9或推力板7、推力柱8、滚轮9、弹射杆91、第一弹簧92和第二弹簧93。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底座1和顶杆2实现了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连接,由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实现了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通过底座1和顶杆2,实现了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进行连接,通过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实现了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因此提高了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使用效率。
2、由于设计了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和第二触动杆5,实现了分体和整体式连接。
3、由于设计了拐臂6,实现了摆动触动。
4、由于设计了推力板7、推力柱8和滚轮9,实现了斜面推动触动。
5、由于设计了推力板7、推力柱8、滚轮9、弹射杆91、第一弹簧92和第二弹簧93,实现了弹射触动。
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7、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的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沿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其中一个方向分布的第一触动部件、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沿煤矿矿井巷道中的其中另一个方向分布的第二触动部件、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联接的顶杆(2)、设置在顶杆(2)与第一触动部件和第二触动部件之间并且带动顶杆(2)进行移动的联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双向接收爆炸冲击力触动的方式把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摆动作用力、斜面推动作用力或弹射作用力进行触动的方式把第一触动部件、第二触动部件和联动装置与底座(1)和顶杆(2)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触动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触动杆(3)和接受板(4),
或,第二触动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二触动杆(5)和接受板(4),
或,联动装置设置为拐臂(6)或推力板(7)、推力柱(8)和滚轮(9)或推力板(7)、推力柱(8)、滚轮(9)、弹射杆(91)、第一弹簧(92)和第二弹簧(9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其特征是:在底座(1)上设置有顶杆(2)和第二触动杆(5),在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4)并且在底座(1)和顶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触动杆(3),在底座(1)和第二触动杆(5)之间设置有拐臂(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其特征是:在底座(1)的座部(11)的其中一个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耳座组(12)和第三耳座组(14),在座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有第二耳座组(13)并且在座部(11)上设置有透漏窗口体(15),第一耳座组(12)设置为与顶杆(2)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二耳座组(13)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滑动式联接,第三耳座组(14)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5)滑动式联接并且透漏窗口体(15)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容纳式联接,座部(11)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拐臂(6)转动式联接并且座部(11)设置为矩形板状体,第一耳座组(12)、第二耳座组(13)和第三耳座组(14)分别设置为双耳座并且透漏窗口体(15)设置为条形孔状体,
或,顶杆(2)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顶杆(2)的收缩杆部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顶杆(2)的扩展杆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和拐臂(6)接触式联接并且顶杆(2)的收缩杆部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
或,第一触动杆(3)设置为L字形棒状体并且第一触动杆(3)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第一触动杆(3)的内端头横部设置为与底座(1)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触动杆(3)的内端头横部设置为与顶杆(2)接触式联接,第一触动杆(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接受板(4)联接,
或,拐臂(6)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并且拐臂(6)的竖部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底座(1)转动式联接,拐臂(6)的竖部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5)接触式联接并且拐臂(6)的上端头横部设置为与顶杆(2)接触式联接,
或,第二触动杆(5)分别设置为圆形棒并且第二触动杆(5)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第二触动杆(5)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接受板(4)联接并且第二触动杆(5)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拐臂(6)接触式联接,
或,接受板(4)设置为碗状体并且其中一个接受板(4)的内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联接,其中另一个接受板(4)的内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5)联接并且接受板(4)的外端面部设置为弧形面,
或,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和接受板(4)与第二触动杆(5)和拐臂(6)设置为按照摆动触动的方式分布,顶杆(2)的中心线、第一触动杆(3)的中心线和其中一个接受板(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二触动杆(5)的中心线和其中一个接受板(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接受板(4)和一个第一触动杆(3)设置为组成其中一组单向触动部件,一个接受板(4)和一个第二触动杆(5)设置为组成其中另一组单向触动部件,第一触动杆(3)的中心线和第二触动杆(5)的中心线设置为呈180°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其特征是:在底座(1)上分别设置有顶杆(2)、第一触动杆(3)、第二触动杆(5)和推力柱(8),在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4)并且在推力柱(8)上设置有滚轮(9),在滚轮(9)与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之间设置有推力板(7)并且推力柱(8)设置在顶杆(2)上,
或,在座部(11)上设置有第四耳座(16)并且第四耳座(16)设置为与推力柱(8)滑动式联接,第二耳座组(13)的中心线和第三耳座组(1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四耳座(16)设置为单耳座,
或,顶杆(2)设置为包含有杆部(21)和楔块部(22)并且杆部(2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楔块部(22)的竖向侧面部联接,杆部(21)设置为与第一耳座组(12)联接并且楔块部(22)的斜向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柱(8)接触式联接,杆部(21)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并且杆部(2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楔块部(22)设置为直角梯形座状体,
或,第一触动杆(3)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触动杆(5)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的连接部位上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板(7)联接,第一触动杆(3)的外端头与第二触动杆(5)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接受板(4)联接,
或,在推力板(7)的板部(7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并且板部(71)的下端竖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联接,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分别设置为与滚轮(9)接触式联接并且板部(71)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第一凹口体(72)、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分别设置为弧形开口并且第二凹口体(73)和第三凹口体(74)分别设置在第一凹口体(72)的左右侧面部,第一凹口体(72)的底端端面部与第二凹口体(73)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74)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向下延伸分布并且第二凹口体(73)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74)的底端端面部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或,推力柱(8)设置为包含有锥台部(81)和叉口杆部(82)并且锥台部(8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叉口杆部(82)的上端头联接,叉口杆部(82)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并且叉口杆部(82)的下端头叉口端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滚轮(9)联接,锥台部(81)的侧向斜面部设置为与顶杆(2)接触式联接并且锥台部(81)设置为圆形锥台并且叉口杆部(82)设置为下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棒状体,
或,滚轮(9)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滚轮(9)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推力柱(8)联接,滚轮(9)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推力板(7)接触式联接,
或,底座(1)和顶杆(2)与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推力板(7)和推力柱(8)设置为按照横向移动触动的方式分布并且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推力板(7)和推力柱(8)与滚轮(9)设置为按照滚动接触的方式分布,一个第一触动杆(3)、两个接受板(4)和一个第二触动杆(5)设置为组成一组双向触动部件,第一触动杆(3)的中心线、接受板(4)的中心线和第二触动杆(5)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锥台部(81)设置为与楔块部(22)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其特征是:在底座(1)上分别设置有顶杆(2)、第一触动杆(3)、第二触动杆(5)、推力柱(8)和弹射杆(91),在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上分别设置有接受板(4)并且在推力柱(8)上设置有滚轮(9),在滚轮(9)与第一触动杆(3)和第二触动杆(5)之间设置有推力板(7)并且在底座(1)与弹射杆(9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92),在底座(1)与推力柱(8)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93),推力柱(8)设置在弹射杆(91)上并且弹射杆(91)设置在顶杆(2)上,
或,在座部(11)上设置有第五耳座组(17)并且第五耳座组(17)设置为与弹射杆(91)滑动式联接,第五耳座组(17)的外耳座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92)接触式联接并且第四耳座(16)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弹簧(93)接触式联接,第一耳座组(12)的中心线和第五耳座组(17)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五耳座组(17)设置为双耳座,
或,顶杆(2)设置为T字形棒状体并且顶杆(2)的收缩杆部设置为与底座(1)滑动式联接,顶杆(2)的扩展杆部设置为与弹射杆(91)接触式联接并且顶杆(2)的收缩杆部外端头设置为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接触式联接,
或,第一凹口体(72)的底端端面部与第二凹口体(73)的底端端面部和第三凹口体(74)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向上延伸分布,
或,推力柱(8)设置为下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T字形棒状体并且推力柱(8)的中间部设置为与第四耳座(16)滑动式联接,推力柱(8)的下端头叉口端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滚轮(9)联接并且推力柱(8)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弹射杆(91)插接式联接并且推力柱(8)的下端头台阶体设置为与第二弹簧(93)接触式联接,
或,第二弹簧(93)设置为压缩弹簧并且第二弹簧(93)设置为与推力柱(8)套装式联接,第二弹簧(9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四耳座(16)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弹簧(9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推力柱(8)接触式联接,
或,在弹射杆(91)的轴杆部(911)的中间部设置有环形台部(912)并且在轴杆部(911)的内端头设置有第一通孔体(913),在轴杆部(911)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二通孔体(914)并且轴杆部(911)设置为与第五耳座组(17)滑动式联接,轴杆部(911)的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92)套装式联接并且环形台部(912)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弹簧(92)接触式联接,第一通孔体(913)设置为与推力柱(8)联接并且轴杆部(91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顶杆(2)接触式联接,轴杆部(91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环形台部(912)设置为台阶体,第一通孔体(913)和第二通孔体(914)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通孔体(913)设置为沿轴杆部(91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或,第一弹簧(92)设置为压缩弹簧并且第一弹簧(92)设置为与弹射杆(91)套装式联接,第一弹簧(9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五耳座组(17)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弹簧(9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弹射杆(91)接触式联接,
或,底座(1)、顶杆(2)、第一触动杆(3)、接受板(4)、第二触动杆(5)、推力板(7)、推力柱(8)和第二弹簧(93)与弹射杆(91)和第一弹簧(92)设置为按照弹射推动运动的方式分布,顶杆(2)的中心线、弹射杆(91)的中心线和第一弹簧(92)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CN202022603788.9U 2020-11-11 2020-11-11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Active CN213928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3788.9U CN213928418U (zh) 2020-11-11 2020-11-11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3788.9U CN213928418U (zh) 2020-11-11 2020-11-11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8418U true CN213928418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68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3788.9U Active CN213928418U (zh) 2020-11-11 2020-11-11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8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54472U (zh) 小型键盘开关
CN102543561A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合闸保持装置
CN213928418U (zh)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
CN112593994A (zh) 用于煤矿双向隔爆装置的触动杆装置和方法
CN202454486U (zh) 一种带合闸保持装置的真空断路器
JP3168705U (ja) キャスターブレーキ機能付きスーツケース構造
CN109920675B (zh) 按钮开关的自锁结构以及采用这种结构的按钮开关
CN214689425U (zh) 一种无需复位的机械式汽车自动掉头装置
CN201069728Y (zh) 滑动开关
CN204348584U (zh) 带档位的跷板开关
CN2917026Y (zh) 无线电气连接器
CN207909775U (zh) 使开关杠杆具防翻转或脱出结构的按键式或手柄式开关
CN202609305U (zh) 锂电电池锁紧装置
CN201732700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01117598Y (zh) 自动手动复位易转换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CN201989708U (zh) 自卸车报警装置
CN202602144U (zh) 底盘车以及包括其的断路器
CN211182047U (zh) 微动开关的触点转换机构
CN206992570U (zh) 用于侧装顶升式高压真空断路器的顶升式底盘车
CN202115973U (zh) D型活动挡板
CN203933447U (zh) 手动马达起动器操作机构的瞬时投入装置
CN221341127U (zh) 一种无人机机舱电池管理设备
CN214159649U (zh) 多功能生物安全柜
CN203055706U (zh) 一种行程开关
CN201011642Y (zh) 按钮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