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6646U -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6646U
CN213926646U CN202022091494.2U CN202022091494U CN213926646U CN 213926646 U CN213926646 U CN 213926646U CN 202022091494 U CN202022091494 U CN 202022091494U CN 213926646 U CN213926646 U CN 213926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ixedly connected
inner cavity
rainwater
rota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914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0914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6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6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6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包括雨水截流槽、格栅盖板和路缘石,所述雨水截流槽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格栅盖板与雨水截流槽的顶部相互贴合,所述雨水截流槽的右侧靠近顶部处与路缘石相互贴合,所述路缘石的右侧填充有土壤,所述雨水截流槽的前侧设有储物槽,通过连接块和螺旋刀片的设置可将落入雨水截流槽内腔的杂物和垃圾进行粉碎处理,避免了因积水导致的垃圾堆积在雨水截流槽的内腔导致底部下水通道因垃圾过多堵塞下水管道而引发的一系列洪涝积水问题,此设置对落入雨水截流槽内腔的垃圾及杂物有很好的粉碎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环境优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全国内涝灾害的报道屡见不鲜,传统城市排水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在南方大部分城市梅雨季节降雨量较多的情况下,我国各南方绝大部分城市均出现洪涝灾害,今年尤为严重,且城市出现大面积道路积水,且积水尺寸有甚者达到一米多深,如不及时进行排水处理,水流会沿道路流入至各大地下停车场地,造成大批量车辆泡水,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经济损失,不利于城市建设发展,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其中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属于海绵城市重要的项目建设类别之一,但同时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可采用的措施较为单一,且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海绵型市政道路普遍采用路缘石开口的形式,无论雨量大小,统一将机动车道雨水引至下凹绿化带进行自然消解,过量雨水在通过下凹绿化带内溢流口排入市政管网,但下凹绿化带低影响开发设施仅能应对小雨量情况,大雨时下凹绿化带无法消解地表径流。
出水口处设置混凝土沉砂池或者卵石槽,用于截流初雨污染物,但前者存在积水不易排空,容易短流,夏季蚊蝇滋生,清理不方便等问题;后者存在卵石受污染易变黑,清洗困难,景观效果不佳等很多类似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包括雨水截流槽、格栅盖板和路缘石,所述雨水截流槽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格栅盖板与雨水截流槽的顶部相互贴合,所述雨水截流槽的右侧靠近顶部处与路缘石相互贴合,所述路缘石的右侧填充有土壤,所述雨水截流槽的前侧设有储物槽,所述雨水截流槽的内腔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螺旋刀片,所述第一转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雨水截流槽的内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转杆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锥形齿轮均位于雨水截流槽的内腔,所述路缘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且所述防护罩位于储物槽的内腔,所述第二转杆的右端贯穿防护罩,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防护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防护罩的顶部设有板槽,所述板槽与防护罩之间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杆的顶端贯穿第三轴承、第二转轴和板槽,所述第二转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理板,所述清理板位于板槽的内腔,所述板槽的顶部设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所述板槽和支撑腿的底部均位于土壤的内腔,所述保护箱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三转杆的顶端贯穿保护箱的底部,并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雨水截流槽的底部插接有下水通道,所述下水通道顶部处插接有出风管,且所述出风管位于保护箱的右侧,所述出风管的内腔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出风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出风帽,所述出风帽的外侧边缘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螺旋刀片以连接块的中心为中心轴环形阵列排列,所述连接块与螺旋刀片均位于雨水截流槽的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板槽靠近左侧处为开口设置,并与路缘石相互贴合,所述板槽横截面为弧形,所述板槽的外侧面为抛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分散固定在保护箱的底部四角处,且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与板槽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管靠近底部位于土壤的内腔并与下水通道互为贯通设置,所述出风管的顶部高于土壤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槽位于格栅盖板的前侧和土壤的下方。
进一步的,位于左端的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防水橡皮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连接块和螺旋刀片的设置可将落入雨水截流槽内腔的杂物和垃圾进行粉碎处理,避免了因积水导致的垃圾堆积在雨水截流槽的内腔导致底部下水通道因垃圾过多堵塞下水管道而引发的一系列洪涝积水问题,此设置对落入雨水截流槽内腔的垃圾及杂物有很好的粉碎效果;
2、通过第二转轴和清理板的设置可有效的将落在格栅盖板顶部的垃圾及杂物通过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带动清理板旋转,由于清理板的底部与地面贴合,可在旋转的过程中推动垃圾的移动,使得格栅盖板的顶部保持无杂物垃圾堆积对格栅盖板顶部的下水缝隙进行堵塞,从而保证了下水管道不堵塞,水流畅通,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洪涝堵塞的主要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雨水截流槽;2、格栅盖板;3、连接块;4、螺旋刀片;5、第一转杆;6、第一锥形齿轮;7、第二锥形齿轮;8、第二转杆;9、下水通道;10、第三锥形齿轮;11、第四锥形齿轮;12、第三转杆;13、第二转轴;14、清理板;15、板槽;16、出风管;17、过滤网;18、出风口;19、出风帽;20、电机;21、保护箱;22、支撑腿;23、路缘石;24、储物槽;25、安装板;26、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包括雨水截流槽1、格栅盖板2和路缘石23,雨水截流槽1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格栅盖板2与雨水截流槽1的顶部相互贴合,雨水截流槽1的右侧靠近顶部处与路缘石23相互贴合,路缘石23的右侧填充有土壤,雨水截流槽1的前侧设有储物槽24,储物槽24位于格栅盖板2的前侧和土壤的下方,起到对清理的垃圾进行收集的作用,雨水截流槽1的内腔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5,安装板2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螺旋刀片4,若干个螺旋刀片4以连接块3的中心为中心轴环形阵列排列,连接块3与螺旋刀片4均位于雨水截流槽1的内腔,起到对落入的较大的垃圾防止其堵塞而对其进行切割粉碎,使得不会造成堵塞,第一转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6,雨水截流槽1的内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二转杆8,位于左端的第二转杆8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防水橡皮圈,其主要作用是起到对防止水分进入防护罩26中,起防水作用,第二转杆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7,第二锥形齿轮7与第一转杆5相互啮合,第一转杆5与第二锥形齿轮7均位于雨水截流槽1的内腔,路缘石2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6,且防护罩26位于储物槽24的内腔,第二转杆8的右端贯穿防护罩26,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0,防护罩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三转杆12,第三转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11,第四锥形齿轮11与第三锥形齿轮10相互啮合,防护罩26的顶部设有板槽15,板槽15靠近左侧处为开口设置,并与路缘石23相互贴合,板槽15横截面为弧形,板槽15的外侧面为抛光面,板槽15与防护罩26之间设有第二转轴13,第三转杆12的顶端贯穿第三轴承、第二转轴13和板槽15,第二转轴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理板14,清理板14位于板槽15的内腔,板槽15的顶部设有保护箱21,保护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22,支撑腿22分散固定在保护箱21的底部四角处,且支撑腿22的底部与板槽15的顶部固定连接,起到对保护箱21的支撑作用,板槽15和支撑腿22的底部均位于土壤的内腔,保护箱21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0,第三转杆12的顶端贯穿保护箱21的底部,并与电机20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雨水截流槽1的底部插接有下水通道9,下水通道9顶部处插接有出风管16,出风管16靠近底部位于土壤的内腔并与下水通道9互为贯通设置,出风管16的顶部高于土壤高度,其主要作用是起到对内部潮湿气流进行排出,防止滋生蚊虫,且出风管16位于保护箱21的右侧,出风管16的内腔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7,出风管16底端固定连接有出风帽19,出风帽19的外侧边缘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18。
工作原理:在雨天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水流会携带路面上的一些杂物和路面上的垃圾流向下水井盖和格栅盖板2方向,由于格栅盖板2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防止较大杂物垃圾进入下水管的作用,因而会堵塞格栅盖板2顶部的漏水孔,从而导致水流无法流进下水管道内,造成路面积水和洪涝问题,当发生这一情况时,启动电机20,通过电机20的动力输出轴带动底部第三转杆12旋转,第三转杆12的外侧周围套设有第二转轴13,第三转杆12旋转带动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清理板14旋转,清理板14旋转可将格栅盖板2顶部的垃圾及杂物推动至储物槽24的内腔,解决了由于垃圾及杂物无法进入下水道且堵塞漏水孔的问题解决,第三转杆12旋转带动固定在底部的第四锥形齿轮11旋转,第四锥形齿轮11通过第三锥形齿轮10、第二转杆8和第二锥形齿轮7的旋转带动第一锥形齿轮6旋转,第一锥形齿轮6旋转带动顶部的第一转杆5和连接块3旋转,连接块3旋转对落入雨水截流槽1内腔的较小的垃圾及杂物进行粉碎,使得粉碎后的垃圾和杂物,由于物体颗粒经粉碎后体积较小在流入下水管道内时且不会对下水管道造成堵塞。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包括雨水截流槽(1)、格栅盖板(2)和路缘石(23),所述雨水截流槽(1)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格栅盖板(2)与雨水截流槽(1)的顶部相互贴合,所述雨水截流槽(1)的右侧靠近顶部处与路缘石(23)相互贴合,所述路缘石(23)的右侧填充有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截流槽(1)的前侧设有储物槽(24),所述雨水截流槽(1)的内腔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5),所述安装板(2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转杆(5),所述第一转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螺旋刀片(4),所述第一转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6),所述雨水截流槽(1)的内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二转杆(8),所述第二转杆(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7),所述第二锥形齿轮(7)与第一转杆(5)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杆(5)与第二锥形齿轮(7)均位于雨水截流槽(1)的内腔,所述路缘石(2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6),且所述防护罩(26)位于储物槽(24)的内腔,所述第二转杆(8)的右端贯穿防护罩(26),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0),所述防护罩(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三转杆(12),所述第三转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11),所述第四锥形齿轮(11)与第三锥形齿轮(10)相互啮合,所述防护罩(26)的顶部设有板槽(15),所述板槽(15)与防护罩(26)之间设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三转杆(12)的顶端贯穿第三轴承、第二转轴(13)和板槽(15),所述第二转轴(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理板(14),所述清理板(14)位于板槽(15)的内腔,所述板槽(15)的顶部设有保护箱(21),所述保护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22),所述板槽(15)和支撑腿(22)的底部均位于土壤的内腔,所述保护箱(21)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0),所述第三转杆(12)的顶端贯穿保护箱(21)的底部,并与电机(20)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雨水截流槽(1)的底部插接有下水通道(9),所述下水通道(9)顶部处插接有出风管(16),且所述出风管(16)位于保护箱(21)的右侧,所述出风管(16)的内腔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7),所述出风管(16)底端固定连接有出风帽(19),所述出风帽(19)的外侧边缘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螺旋刀片(4)以连接块(3)的中心为中心轴环形阵列排列,所述连接块(3)与螺旋刀片(4)均位于雨水截流槽(1)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槽(15)靠近左侧处为开口设置,并与路缘石(23)相互贴合,所述板槽(15)横截面为弧形,所述板槽(15)的外侧面为抛光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2)分散固定在保护箱(21)的底部四角处,且所述支撑腿(22)的底部与板槽(15)的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6)靠近底部位于土壤的内腔并与下水通道(9)互为贯通设置,所述出风管(16)的顶部高于土壤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槽(24)位于格栅盖板(2)的前侧和土壤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端的所述第二转杆(8)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防水橡皮圈。
CN202022091494.2U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Active CN213926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1494.2U CN213926646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1494.2U CN213926646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6646U true CN213926646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217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91494.2U Active CN213926646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66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8789A (zh) * 2022-07-13 2022-08-09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渗流与宏观破坏耦合分析的降雨型滑坡失稳试验装置
CN115267949A (zh) * 2022-07-29 2022-11-01 魏邦宪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8789A (zh) * 2022-07-13 2022-08-09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渗流与宏观破坏耦合分析的降雨型滑坡失稳试验装置
CN114878789B (zh) * 2022-07-13 2022-11-15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渗流与宏观破坏耦合分析的降雨型滑坡失稳试验装置
CN115267949A (zh) * 2022-07-29 2022-11-01 魏邦宪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31817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市政排水管道
CN213926646U (zh)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CN203080677U (zh)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CN110042724A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08755335A (zh) 与综合管廊结合的道路绿化带下渗雨水的净化及回用系统
CN106865642A (zh)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2554311B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111962605B (zh) 海绵城市房屋雨水收集装置
CN210636250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
CN112832353A (zh) 一种城市地下污水管道铺设系统
CN106193186A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208870147U (zh)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CN204081039U (zh) 市政工程用多层过滤雨水口装置
CN216438189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CN213756095U (zh) 一种用于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CN214530982U (zh) 一种雨污分流结构
CN111648437B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二次使用式雨水花园
CN212742842U (zh) 一种城市排水系统
CN210916859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12561813U (zh) 高效截污的雨水口
CN211447206U (zh) 一种地铁停车场排水系统
CN112177142A (zh) 一种市政防堵井盖
CN220928113U (zh) 雨污分流管道
CN221276788U (zh) 一种道路排水结构
CN213416551U (zh) 一种市政绿化带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1

Address after: 441,000 F13-14,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21, Hanjiang Road, Fancheng District, Xiangyang, Hubei Province (application for residence)

Patentee after: Xiangya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300 No. 37 Jiufang, Dingcun, Heng Road, Fuying street, Xianju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Weihu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