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4829U -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4829U
CN213924829U CN202022798224.5U CN202022798224U CN213924829U CN 213924829 U CN213924829 U CN 213924829U CN 202022798224 U CN202022798224 U CN 202022798224U CN 213924829 U CN213924829 U CN 213924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ing cabinet
constant temperature
fermentation cylind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982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平
杨帆
岳鹏
张志明
杨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Dandan Pixian Douba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Dandan Pixian Doub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Dandan Pixian Douba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Dandan Pixian Doub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982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4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4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4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包括发酵罐,上述发酵罐侧壁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上述发酵罐设有加热箱,上述加热箱中填充恒温介质,上述进气管首端连通加热箱,用于由加热箱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进气管输送到发酵罐中,上述加热箱一侧设有风机,上述风机末端通过供气管道伸入到加热箱的恒温介质中,上述风机首端设有空气过滤器,上述风机通过空气过滤器吸入外界空气输送到加热箱,期望解决现有发酵罐进行温度控制和改善pH值时,局部温度偏差大,发酵罐内的粘度增大,会影响气流交换的问题。

Description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发酵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部分食品在发酵工程中需要保持恒温,同时部分有益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氧气,因此向发酵罐中进行定期通风也是部分发酵食品制作工艺的一部分。
现有的发酵食品,在制备过程中一般放置于发酵罐中,通常为了对发酵食品的品质进行监管,通常温度参数有益微生物繁殖环境的重要参数,pH值是影响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重要指标,因此通过温度和pH值对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情况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控制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通常发酵罐一般使用径高比较小的,在发酵过程中及时消除发酵产生的泡沬,降低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阻力,有助于溶解氧的控制,而在实际发酵过程中,采用的提高搅拌效率,增加通风量,能够有效的提高溶液系数;当发酵进行到中后期时,通过补充部分水料,稀释发酵液,有效降低发酵液的表观粘度,以此保证通气效果。
为了优化温度控制和改善pH值,发酵罐通常是内置加热板,通过加热板调控发酵食品的温度环境,但是加热板可能导致局部温差现象增大,虽然通过定期开启发酵罐的盖体,使发酵罐内部具有一定的空气交换,但是这种形式效率较低,同时发酵罐内的粘度增大,会影响气流交换。因此如何优化发酵食品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食品质量是值得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以期望解决现有发酵罐进行温度控制和改善pH值时,局部温度偏差大,发酵罐内的粘度增大,会影响气流交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包括发酵罐,上述发酵罐侧壁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上述发酵罐设有加热箱,上述加热箱中填充恒温介质,上述进气管首端连通加热箱,用于由加热箱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进气管输送到发酵罐中,上述加热箱一侧设有风机,上述风机末端通过供气管道伸入到加热箱的恒温介质中,上述风机首端设有空气过滤器,上述风机通过空气过滤器吸入外界空气输送到加热箱。
作为优选,上述加热箱设有插入口,上述供气管道通过插入口伸入到加热箱中,上述插入口两端设有密封环,用于由密封环填充供气管道与插入口之间的间隙,上述加热箱上端设有导出口,上述导出口与进气管连通,上述导出口中设有纱布滤网。
作为优选,上述加热箱下端设有向加热箱中增减恒温介质的物料口,上述物料口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上述加热箱上端设有电子温湿计,用于由电子温湿计在加热箱外部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参数。
作为优选,上述进气管环绕在发酵罐侧壁,上述发酵罐底部设有分气管道,上述进气管末端连通分气管道,上述分气管道侧壁设有多个释放口,上述分气管道下端设有排水口,上述分气管道内部设有斜坡,上述斜坡由分气管道两端向排水口逐渐倾斜。
作为优选,上述空气过滤器包括壳体,上述壳体上部设有杀菌室,上述壳体下部设有过滤室,上述杀菌室上端设有输出口,上述过滤室下端设有吸入口,上述输出口连通风机首端,上述吸入口连通外界大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杀菌室中设有两个以上的透明导板,且相邻的两个透明导板相互平行,上述透明导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上述透明导板中装有紫光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上述第二过滤腔连通杀菌室,上述吸入口设置在第一过滤腔侧壁,上述第一过滤腔设有空气滤芯,上述第二过滤腔设有活性炭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使发酵罐在进行通风时,维持一个正常气压状态,在发酵罐的加热功能基础上,通过加热箱中填充恒温介质对空气进行加热,并由风机提供空气流动所需动力,空气通过进气管输送到发酵罐中,一方面有助于发酵罐中进行热分散,保证发酵罐中的热能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发酵液过于粘稠出现溶氧较差的情况,降低因为发酵液内的二氧化碳不易释放,导致代谢偏慢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过滤器对进入发酵罐中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外界微生物或细菌进入到发酵罐中,造成发酵品质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插入口和密封环保证供气管道连接加热箱的密封性,通过导出口和纱布滤网避免加热箱因意外而存在的漂浮物进入发酵罐。
本实用新型通过物料口能够选择性的向加热箱中增减不同的类型的恒温介质,并通过第一开关阀门使物料口选择性的开启和关闭,有效保证加热箱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从而保证气流在进行通气时具有一定温度,避免气流影响发酵罐内部温度出现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环绕发酵罐,有助于保持发酵罐内部的温度均衡,通过分气管道将空气均匀分散到多个释放口,由释放器将空气分散到发酵罐,由于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冷却,若产生液化现象,则产生的液体通过斜坡引入排水口,由排水口统一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通过杀菌室和过滤室进行双重净化,听过吸入口将空气引入过滤室,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和大部分污染物,通过杀菌室对空气中含有的细菌进行消杀。杀菌室通过透明导板形成空气通道,并保证紫光灯的足够照射范围,有助于紫光灯灭杀空气中的细菌;过滤室通过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进行双重过滤,利用空气滤芯隔绝空气中的灰尘和固体物质,再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甲苯、硫化氢、氯苯和空气中的污染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气管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酵罐、2-出气管、3-进气管、4-加热箱、5-风机、6-供气管道、7-空气过滤器、8-杀菌室、9-过滤室、301-分气管道、302-释放口、303-排水口、304-斜坡、401-插入口、402-密封环、403-导出口、404-纱布滤网、405-物料口、406-第一开关阀门、407-电子温湿计、701-壳体、801-输出口、802-透明导板、803-紫光灯、901-吸入口、902-第一过滤腔、903-第二过滤腔、904-空气滤芯、905-活性炭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发酵罐1,上述发酵罐1侧壁设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2,当进气管3输入空气到发酵罐1后,由于气压作用,发酵罐1从出气管2中释放出等量的气体。其中,进气管3和出气管2上均有逆止阀,以防止气体导向流动。其中,发酵罐1为现有商品,发酵罐1内置搅拌器和加热板,通过搅拌器对发酵液的粘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约束搅拌器的搅拌力度,通常通过变频电机带动,避免搅拌力度过大产生的剪切力过强,而造成菌丝过于散、碎,导致菌丝量的粘度丢失,从而菌丝不易于生长。
当出现成菌丝过于散、碎时,需要变频电机降低搅拌器的搅拌转速,同时还需要适当降低空气流量,以便于逐步提高发酵液的粘度。
上述发酵罐1设有加热箱4,上述加热箱4中填充恒温介质,其中加热箱4为密封箱体,上述加热箱4内壁设有加热丝,用于由加热丝对加热箱4中的恒温介质进行加热,使恒温介质处于可控温度。其中恒温介质可以是现有的蒸馏水或含氨的其他控温液体。
另外,若发酵罐1内的发酵液过于粘稠,相应地溶氧较差,且液面翻腾性较差,造成发酵液内的二氧化碳不易释放,导致代谢偏慢。特别是含有的抗生素发酵的好氧发酵工艺,如果溶氧偏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菌丝生长代谢异常,将势必影响发酵水。
上述进气管3首端连通加热箱4,用于由加热箱4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进气管2输送到发酵罐1中,上述加热箱4一侧设有风机5,上述风机5末端通过供气管道6伸入到加热箱4的恒温介质中,上述风机5首端设有空气过滤器7,上述风机5通过空气过滤器7吸入外界空气输送到加热箱4。
通过风机5工作,将外界的空气吸入空气过滤器7,通过空气过滤器7进行过滤后,风机5再将空气输送到供气管道6,通过供气管道6将空气注入到加热箱4的恒温介质中,由于恒温介质是液态,故可以对空气进行一次洗涤,洗涤后含有一定湿气由进气管2输送到发酵罐1中。
其中,为控制进气管2输送空气到发酵罐1的时机,进气管2上设有设有控制进气管流通的阀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酵罐1本身自带的加热板对发酵罐1进行升温时可能出现局部温度偏差,此时通过空气在发酵罐1内的流动,能够保证热能均匀分布,此过程中,加热板的温度可以逐步升高,发酵液的物理状态会出现变化,使发酵液的粘度的降低,从而有利于提高发酵液的溶氧水平,有利于菌丝的正常生长代谢,在该过程中,保留了一定的发酵液的粘度,使发酵液的菌丝进行一个类似优胜劣汰的选拔,部分代谢能力弱的菌丝丢失粘性被淘汰,仅保留了代谢能力较强的菌丝,虽然升温适当地降低了菌丝量,但是保证了发酵液有一个合理的菌丝密度。
由此,不仅提高发酵罐1的通风性能,特别是针对不同工艺的发酵食品,可以针对菌丝生长代谢状态,进行调整,比如温度调整,比如搅拌力度调整,同时恒温介质在必要时可以含有氨液体,含有氨液体的随着空气进入发酵罐1内能够改善整体代谢速度较慢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通氨的操作要注意减量,降低氨浓度,以防氨元素过多无法代谢,形成新的异常代谢。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加热箱4设有插入口401,上述供气管道6通过插入口401伸入到加热箱4中,上述插入口401两端设有密封环402,用于由密封环402填充供气管道6与插入口401之间的间隙,上述加热箱4上端设有导出口403,上述导出口403与进气管3连通,上述导出口403中设有纱布滤网404。
其中,插入口401尺寸与供气管道6适配,通过密封环402套设在供气管道6上,从而供气管道6与插入口401进行过盈配合,由密封环402填充供气管道6与插入口401之间的间隙,避免外界大气通过插入口进入加热箱4。
当供气管道6将空气注入加热箱4后,接触加热箱4中的恒温介质,此时,空气被恒温介质洗涤,同时完成一次换热形成热空气,而热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并经过导出口403向进气管3流动,经过进气管3进入发酵罐1。
其中,热空气在经过导出口403的过程中被纱布滤网404进行一次过滤,其纱布滤网404作为一次防护,降低插入口401因为意外情况,而出现部分灰尘进入恒温介质中的风险。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加热箱4下端设有向加热箱4中增减恒温介质的物料口405,上述物料口405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406,上述加热箱4上端设有电子温湿计407,用于由电子温湿计407在加热箱4外部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参数。
其中,物料口405下端为现有的物料管道,物料管道上端连通加热箱4,物料管道下端设有快速接头,物料口405置于加热箱4下端,从而开启第一开关阀门406后,加热箱4中的恒温介质能够流出。需要注意的是,向加热箱4中补充恒温介质时,一般通过对应口径的管道配合快速接头,然后开启第一开关阀门406,将恒温介质密封注入加热箱4,完成注入后,先关闭第一开关阀门406,再从快速接头上取下对应口径的管道。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进气管3环绕在发酵罐1侧壁,其中进气管3从发酵罐1侧壁进入发酵罐1内部,沿着发酵罐1内部由上至下逐步环绕,其进气管3在发酵罐1内部为铜制,以便于发酵罐1的热能与进气管3保持均匀。
上述发酵罐1底部设有分气管道301,其中,分气管道301为圆弧形,上述进气管3末端连通分气管道301,进气管3输入的气流在分气管道301中进行分布,上述分气管道301侧壁设有多个释放口302,其释放口302的口径较小,释放口302数量较多,从而分气管道301中的气流在风机5输送的压力下能够进入释放口302,从发酵罐1的不同位置注入。
上述分气管道301下端设有排水口303,上述分气管道301内部设有斜坡304,上述斜坡304由分气管道301两端向排水口303逐渐倾斜。由于空气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湿气,湿气在空气流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少许液化,其液体沿着进气管3流入分气管道301,随后被斜坡304引导流入排水口303,最后有排水口303统一排出。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无菌空气是通气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流体。一般在通气过程中,其空气系统的染菌一直被列为发酵生产的第一污染风险。其空气系统纰漏而导致发酵染菌属于高发情况。
上述空气过滤器7包括壳体701,上述壳体701上部设有杀菌室8,上述壳体701下部设有过滤室9,上述杀菌室8上端设有输出口801,上述过滤室9下端设有吸入口901,上述输出口801连通风机5首端,上述吸入口901连通外界大气。
其中,考虑到食品生产相关要求,外界大气代指发酵罐1外部大气,其环境为生产车间内部的环境,即外界大气为生产车间内部空气。又因为发酵罐1的外界环境为生产车间内部,而生产车间内部的空气是通过厂区内置的通风净化设备过滤后的含氧气体。简单的说,其生产车间内部的空气在进入车间前已经经过降温、除水、除油、减湿的预处理。由此,空气过滤器7主要考虑无菌车间内部风险因素即可。
通过壳体701作为承载单元,将壳体701相对密封的分割为杀菌室8和过滤室9,其吸入口901与过滤室9首端连通,过滤室9末端连通杀菌室8首端,杀菌室8末端连通输出口801,随后由风机5从输出口801中抽出空气。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杀菌效率,上述杀菌室8中设有两个以上的透明导板802,且相邻的两个透明导板802相互平行,上述透明导板80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上述透明导板802中装有紫光灯803,通过透明导板802形成环绕的气流通道,增加气流停留时间,由于透明导板802属于透明材质,从而保证紫光灯803的照射范围足够大,以满足杀菌需求。
其中紫光灯803利用紫外消毒,控制病原微生物利用空气传播,由于气流的移动,紫外线杀菌属于动态杀菌,其容易受到风速温度、反射材料影响,因此按照最优紫外线流动空气杀菌的典型风速设计进行约束风机5动力,使空风速维持在2至3m/s,虽然气流与紫光灯803接触时间相对较短,但是通过透明导板802能够改善紫光灯803的紫外灯辐射强度在杀菌室8内相对均匀。
进一步的,上述过滤室9包括第一过滤腔902和第二过滤腔903,上述第二过滤腔903连通杀菌室8,上述吸入口901设置在第一过滤腔902侧壁,上述第一过滤腔902设有空气滤芯904,上述第二过滤腔903设有活性炭过滤网905。通过第一过滤腔902和第二过滤腔903,形成双重过滤效果,其中空气滤芯904为现有空气商品,通过空气滤芯904中空位置连通吸入口901,其空气滤芯904末端设有管堵,使气流从空气滤芯904侧壁的过滤层经过,从而阻挡灰尘进入第二过滤腔903。
活性炭过滤网905采用通孔结构的蜂窝状态,以保证吸附效率和风阻系数,从而气流过滤室9中能够具有良好的气体动力学性能。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过滤网905的含碳量在35%-50%,使活性炭过滤网905具有活性炭高效的吸附性能,在空气净化时,能够去除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甲苯、硫化氢、氯苯和空气中的污染物。
实施例6: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实现方法,使用上述的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消杀管控,将上述发酵罐1和加热箱4空置,向上述发酵罐1呈打开状态,并向发酵罐1中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清洗直至发酵罐1内部无细菌残留。为了保证发酵罐1正常工作,发酵罐1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易损易耗部件,例如频繁开关的阀门,同时在消杀过程中也需要留意各阀门的功能状态,确保各个阀门工作正常,若在该过程中发现温度,应当及时停车对发酵罐1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发酵罐1损坏而导致的生产事故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消杀后,需要都要对现有发酵罐1可能设置的出入口进行清洗,包括但不限于进气管3、出气管2、罐盖口、接种口、电极插口和密封垫圈,清洗过程中若发现损坏部件,需予以更换。定期清洁空气过滤器7,降低灰尘堆积对风机5的工作负担。
步骤B,挥发清洁,待发酵罐1中无细菌残留后,将上述发酵罐1内部升温至40摄氏度,并开启上述风机5,由风机5向发酵罐1注入气流,直至发酵罐1内的水分完全挥发后关闭风机5。通过风机5工作,保证管路消毒时后能够对发酵罐1内进行排风,减少发酵罐1在消毒后,残留的尾气对发酵环境造成影响。
步骤C,温湿配置,待发酵罐1中的水分完全挥发后,上述上述加热箱4中注入蒸馏水,并向发酵罐1中放入温湿计,将上述风机5开启,并逐步增大通风量,工作人员通过温湿计采集发酵罐1温度和湿度参数;以确定风速对该体积的发酵罐1的影响状态。
步骤D,温度补偿调试,将发酵罐1的通风量和发酵罐1内部温度恒定,将上述加热箱4中的蒸馏水温度加热到10到40摄氏度,且在温度变化过程中设置多个温度节点,上述加热箱4的蒸馏水在每个温度节点恒温持续10分钟以上,由工作人员通过温湿计采集发酵罐1温度和湿度参数,并做记录;完成记录后关闭风机5并停止加热蒸馏水;
其中记录为10到40摄氏度的升温和降温过程;由10上到40摄氏度的过程,通常每上升5摄氏度为一个节点,同理40摄氏度降低到10摄氏度的过程,也是下降5摄氏度为一个节点,完成一次升降过程,为测量一次,为了保证参数准确性,通常测量2次以上,各个参数节点相同,最后取平均值。
步骤E,通风发酵,将物料放置在发酵罐1中,根据物料发酵温度要求,上述发酵罐1内保持恒温,根据物料发酵通风要求,开启风机5实现发酵罐1中气流循环,由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检测发酵罐1内温度变化,当发酵罐1内温度低于阈值,则由加热箱4对蒸馏水进行升温,通过气流补充发酵罐1内的热流失。
进一步的,上述挥发清洁和通风发酵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持采样器,将发酵罐1内的空气抽至采样器中,并从采样器中获取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样品,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样品通过培养基进行培养,以检发酵罐1内微生物状态。其中,工作人员手持采样器采用六级撞击法对空气环境中的微生物浓度进行测试,其采样器可以是现有的安德森六级采样器,其中采样器有6个带微小筛孔的圆盘,级数越高孔径越小,将采样平皿放置圆盘下面可以采集空气中不同粒径的微生物。检测方式法按照GB/T18204.3-2013规定的撞击法进行。
撞击法的原理是使用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将室内空气抽至采样器中,并使其通过小孔产生高速的气流,从而使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撞击到采样平板上被采集。将采集过的平板放至恒温培养箱的培养后通过计数得到菌落数的测试方法。其中培育过程为,将取样分组,进行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
细菌培养,称取33g营养琼脂放置于1000mL蒸馏水中,使用电热炉加热至全部溶解,检测溶液PH值在7.2到7.6范围内。蒸汽灭菌锅设置在120摄氏度灭菌20分钟。并在洁净工作台内,选用90mm培养皿,由每个培养皿中分装20mL形成得到细菌培养基,将采样平板上的样品置于细菌培养基中并放至恒温培养箱的培养。
真菌培养,称取 70g 沙氏琼脂放置于 1000mL蒸馏水中,使用电热炉加热至全部溶解,检测溶液PH 值在 5.5到6.0 范围内。蒸汽灭菌锅设置在 116摄氏度灭菌 15分钟。并在在洁净工作台内,选用90mm培养皿,由每个培养皿中分装20mL形成得到真菌培养基,将采样平板上的样品置于真菌培养基中并放至恒温培养箱的培养。
恒温培养箱完成培养后,使用多台采样器对采样点的细菌和真菌气溶胶进行同时采样。采样时保持环境洁净,工作人员自我约束,以防止因谈话或咳嗽引起微生物的含量变化。采样人员戴上防护用进行操作,以防呼吸产生的微生物污染采样培养皿。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7)

1.一种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包括发酵罐(1),所述发酵罐(1)侧壁设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设有加热箱(4),所述加热箱(4)中填充恒温介质,所述进气管(3)首端连通加热箱(4),用于由加热箱(4)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进气管(3)输送到发酵罐(1)中,所述加热箱(4)一侧设有风机(5),所述风机(5)末端通过供气管道(6)伸入到加热箱(4)的恒温介质中,所述风机(5)首端设有空气过滤器(7),所述风机(5)通过空气过滤器(7)吸入外界空气输送到加热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4)设有插入口(401),所述供气管道(6)通过插入口(401)伸入到加热箱(4)中,所述插入口(401)两端设有密封环(402),用于由密封环(402)填充供气管道(6)与插入口(401)之间的间隙,所述加热箱(4)上端设有导出口(403),所述导出口(403)与进气管(3)连通,所述导出口(403)中设有纱布滤网(4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4)下端设有向加热箱(4)中增减恒温介质的物料口(405),所述物料口(405)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406),所述加热箱(4)上端设有电子温湿计(407),用于由电子温湿计(407)在加热箱(4)外部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环绕在发酵罐(1)侧壁,所述发酵罐(1)底部设有分气管道(301),所述进气管(3)末端连通分气管道(301),所述分气管道(301)侧壁设有多个释放口(302),所述分气管道(301)下端设有排水口(303),所述分气管道(301)内部设有斜坡(304),所述斜坡(304)由分气管道(301)两端向排水口(303)逐渐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7)包括壳体(701),所述壳体(701)上部设有杀菌室(8),所述壳体(701)下部设有过滤室(9),所述杀菌室(8)上端设有输出口(801),所述过滤室(9)下端设有吸入口(901),所述输出口(801)连通风机(5)首端,所述吸入口(901)连通外界大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室(8)中设有两个以上的透明导板(802),且相邻的两个透明导板(802)相互平行,所述透明导板(80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透明导板(802)中装有紫光灯(80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9)包括第一过滤腔(902)和第二过滤腔(903),所述第二过滤腔(903)连通杀菌室(8),所述吸入口(901)设置在第一过滤腔(902)侧壁,所述第一过滤腔(902)设有空气滤芯(904),所述第二过滤腔(903)设有活性炭过滤网(905)。
CN202022798224.5U 2020-11-27 2020-11-27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Active CN213924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8224.5U CN213924829U (zh) 2020-11-27 2020-11-27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8224.5U CN213924829U (zh) 2020-11-27 2020-11-27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4829U true CN213924829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45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98224.5U Active CN213924829U (zh) 2020-11-27 2020-11-27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48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1272A (zh) * 2022-03-14 2022-05-31 成都中科绿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餐桌剩余食物发酵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1272A (zh) * 2022-03-14 2022-05-31 成都中科绿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餐桌剩余食物发酵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7891B (zh) 一种微生物固态制种及发酵装置
CN213924829U (zh)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
CN214972607U (zh) 一种空气消毒装置
CN215757093U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用高效好氧发酵装置
CN204815983U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发酵的无菌空气制备系统装置
CN112266860A (zh) 发酵食品的恒温通风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697694A (zh)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环境的控制设备及其控制工艺
CN207203114U (zh) 一种定量过滤灭菌装置
CN216878729U (zh) 一种用于废气微生物净化系统的高效生物培养循环箱
CN201389209Y (zh) 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环境中所需空气的紫外线杀菌系统
CN214496290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201598282U (zh) 净化恒温培养箱
CN211199195U (zh) 一种用于食品检测生物培养箱
CN211771271U (zh) 无菌发酵罐
CN112322467A (zh) 一种生物菌种培养装置
CN203603545U (zh) 微生物固体发酵培养车间
CN205990405U (zh)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接种装置
CN113717836A (zh) 一种实验室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02089965U (zh) 新型固态发酵罐
CN218561428U (zh) 一种温湿度均匀的微生物培养分析装置
CN214654831U (zh) 好氧光合微生物培养罐
CN217922126U (zh) 一种生物科技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06428244U (zh) 一种发酵罐用可除尘连接管
CN217064834U (zh) 一种基于高海拔地区的人工桑黄孢子液态深层培养装置
CN220376352U (zh) 一种适用于烟草加菌液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