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4805U -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4805U
CN213924805U CN202022433558.2U CN202022433558U CN213924805U CN 213924805 U CN213924805 U CN 213924805U CN 202022433558 U CN202022433558 U CN 202022433558U CN 213924805 U CN213924805 U CN 213924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iogas slurry
flue gas
hot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35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科
叶强
廖达琛
常星岚
奚爽
楼志杰
孙海鹏
张元赏
柯昌华
林王坚
俞丹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35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4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4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4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和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包括内燃发电机组、热水循环箱、厌氧发酵池和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内燃发电机组、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和烟气余热蒸汽锅炉;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进料反应器、闪蒸反应器和闪蒸反应器伴热管;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沼液出料泵、沼液换热器和沼液冷却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内燃发电机组缸套水的热量,满足厌氧发酵池的供热需求,使厌氧发酵池在极端工况下仍能满足38℃左右的恒温发酵。

Description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属于沼气工程和沼液热水解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沼气发电工程中,厌氧发酵系统需要加热和保温,应提供足够的热量;与沼气工程相辅相成的沼液热水解系统,需要品质较高的蒸汽。热量循环利用系统非常重要,如果采用沼气或者电力提供热量,则会导致巨大的能源消耗,并使整个项目的经济性变差。在沼气发电过程中,发电机会产生余热,但在外界气温较低时存在余热不足的问题,如采用粗放式地余热利用,会导致整个工程热量不足、需要外部供热,主要体现如下:
1)单纯使用缸套水热量不足以维持厌氧发酵系统的供热和保温,如果发酵温度下降会导致产气率急剧减少;
2)发电机组提供的烟气无法通过换热提供满足沼液热水解系统的足量蒸汽,如果蒸汽供应不足,会导致热水解系统效果大幅度下降,使沼液无法进行回用,并导致整个沼气工程运行效果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沼气工程及沼液热水解技术领域中的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通过热量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和利用,满足整个工程的热量需求。
这种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和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
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包括内燃发电机组、缸套水换热器、塔式散热器、热水输送泵、热水循环箱、热水循环泵、热水控制阀、厌氧发酵池和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内燃发电机组的B端出口连接至缸套水换热器一侧进口,缸套水换热器一侧出口通过塔式散热器连接至内燃发电机组的A端进口,内燃发电机组与塔式散热器之间的管道为缸套冷却水管道;缸套水换热器另一侧出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进口,热水循环箱出口依次通过热水输送泵和热水控制阀连接至缸套水换热器另一侧进口;热水循环箱出口通过热水循环泵连接至厌氧发酵池的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进口,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出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进口;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内燃发电机组、烟气换热控制阀、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和烟气余热蒸汽锅炉;内燃发电机组的C端出口的烟气管道上设有烟气换热控制阀,烟气管道上通过烟气换热控制阀连接有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出水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进口,热水循环箱出口依次通过热水输送泵和热水控制阀连接至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进水口;
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进料反应器、热水解反应器、闪蒸反应器和闪蒸反应器伴热管;烟气余热蒸汽锅炉的D端出口连接至热水解反应器进口,热水解反应器出口连接至闪蒸反应器进口,闪蒸反应器蒸汽出口连接至进料反应器蒸汽进口;闪蒸反应器出水口连接至烟气余热蒸汽锅炉的C端进口;
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沼液出料泵、沼液换热器、沼液回用泵、进料池、进料泵、沼液换热控制阀和沼液冷却器;闪蒸反应器沼液出口通过沼液回用泵连接至沼液换热器沼液进口,沼液换热器沼液出口通过沼液换热控制阀连接至进料池进口;进料池进口端设有沼液管道,沼液管道上通过沼液换热控制阀连接有沼液冷却器;进料池出口通过进料泵连接至厌氧发酵池进口,厌氧发酵池出口依次通过沼液出料泵和沼液换热器连接至进料反应器沼液进口;厌氧发酵池沼气出口通过沼气管道连接至内燃发电机组的D端进口。
作为优选:烟气换热控制阀进口连接内燃发电机组的C端出口,烟气换热控制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至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烟气进口和烟气余热蒸汽锅炉的A端进口,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烟气出口连接至烟气余热蒸汽锅炉的A端进口。
作为优选:闪蒸反应器设有闪蒸反应器伴热管。
作为优选:烟气余热蒸汽锅炉与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之间的管道为蒸汽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内燃发电机组缸套水的热量,满足厌氧发酵池的供热需求,使厌氧发酵池在极端工况下仍能满足38℃左右的恒温发酵。
2、通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充分利用内燃发电机组热烟气的热量,制备成足够的饱和蒸汽,满足沼液热水解的供热需求,使沼液经充分地热水解后回用至厌氧发酵池,最大化地产生沼气。
3、通过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充分利用蒸汽的热量,最大化减少蒸汽消耗,同时通过加热烟气余热蒸汽锅炉的给水,使产生的蒸汽量最大。
4、通过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充分利用沼液的余热,一方面加热进料反应器的进料,减少蒸汽用量,另一方面提高厌氧发酵池的进料温度,使缸套水热量在极端工况下仍可以满足厌氧发酵池的供热需求。
5、本实用新型使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提高产气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缸套水和烟气的余热量,进一步满足整体热量需求。
6、本实用新型通过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使热量在系统中循环利用,改变以往工程热量不足的情况,不再需要额外供热,在极端工况下也能满足热量需求,大幅度提高工程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池;2-进料泵;3-沼液管道;4-厌氧发酵池;5-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6-沼液出料泵;7-沼液换热器;8-进料反应器;9-热水解反应器;10-闪蒸反应器;11-闪蒸反应器伴热管;12-沼液回用泵;13-沼液换热控制阀;14-沼液冷却器;15-沼气管道;16-内燃发电机组;17-烟气管道;18-烟气换热控制阀;19-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20-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1-蒸汽管道;22-缸套水换热器;23-塔式散热器;24-热水管道;25-热水输送泵;26-热水循环箱;27-热水循环泵;28-热水控制阀;29-缸套冷却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一
所述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
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内燃发电机组16、缸套水换热器22、塔式散热器23、热水输送泵25、热水循环箱26、热水循环泵27、热水控制阀28、厌氧发酵池4和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内燃发电机组16的B端出口连接至缸套水换热器22一侧进口,缸套水换热器22一侧出口通过塔式散热器23连接至内燃发电机组16的A端进口,内燃发电机组16与塔式散热器23之间的管道为缸套冷却水管道29;缸套水换热器22另一侧出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26进口,热水循环箱26出口依次通过热水输送泵25和热水控制阀28连接至缸套水换热器22另一侧进口;热水循环箱26出口通过热水循环泵27连接至厌氧发酵池4的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进口,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出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26进口。
厌氧发酵池4的热量主要来源是内燃发电机组16中的缸套水热量。内燃发电机组16的缸套中设有缸套冷却水,并通入缸套水换热器22一侧,通过缸套水换热器22加热循环水对缸套冷却水进行冷却,缸套水换热器22另一侧的水则被加热至合适温度并进入热水循环箱26,再通过热水循环泵27进入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最终用于厌氧发酵池4的加热和保温。
塔式散热器23与缸套水换热器22串联,缸套冷却水在缸套水换热器22中冷却后进入塔式散热器23。当气温过高,厌氧发酵池4的热量需求降低,导致缸套水换热器22无法将缸套冷却水降至70℃以下时,塔式散热器23可以使缸套冷却水进一步降温,并降至合适温度后重新循环冷却内燃发电机组16的缸套冷却水。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内燃发电机组16、烟气换热控制阀18、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和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内燃发电机组16的C端出口的烟气管道17上设有烟气换热控制阀18,烟气管道17上通过烟气换热控制阀18并联有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即烟气换热控制阀18进口连接内燃发电机组16的C端出口,烟气换热控制阀18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至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烟气进口和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A端进口,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烟气出口连接至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A端进口;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出水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26进口,热水循环箱26出口依次通过热水输送泵25和热水控制阀28连接至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进水口。
内燃发电机组16通过燃烧沼气产生烟气,并通过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制备饱和蒸汽,正常运行时蒸汽全部用于沼液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的供热。
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前连接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当整个沼气工程负荷较低时,由于内燃发电机组16功率下降,导致缸套水热量减少,而厌氧发酵池4的热量仍需供应。此时可以减少沼液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的负荷,减少进料反应器8的沼液进入,减少蒸汽消耗。同时通过烟气换热控制阀18和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将部分烟气热量换热制备热水,在热水控制阀28的作用下,使热水经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加热后进入热水循环箱26,用于厌氧发酵池4的供热。
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进料反应器8、热水解反应器9、闪蒸反应器10和闪蒸反应器伴热管11。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D端出口连接至热水解反应器9进口,热水解反应器9出口连接至闪蒸反应器10进口,闪蒸反应器10蒸汽出口连接至进料反应器8蒸汽进口;闪蒸反应器10出水口连接至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C端进口,闪蒸反应器10设有闪蒸反应器伴热管11。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与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之间的管道为蒸汽管道21。
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产生的蒸汽进入热水解反应器9用于沼液热水解,沼液吸收热量后经历闪蒸过程进入闪蒸反应器10。闪蒸产生的余热蒸汽返回至进料反应器8用于沼液的预热,以减少蒸汽的耗量。
闪蒸反应器10内的沼液温度仍有95℃以上,此时通过闪蒸反应器伴热管11预热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给水,通过此过程可以增加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蒸汽产量,以满足热水解反应器9的蒸汽消耗。
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沼液出料泵6、沼液换热器7、沼液回用泵12、进料池1、进料泵2、沼液换热控制阀13和沼液冷却器14。闪蒸反应器10沼液出口通过沼液回用泵12连接至沼液换热器7沼液进口,沼液换热器7沼液出口通过沼液换热控制阀13连接至进料池1进口;进料池1前端设有沼液管道3,沼液管道3上通过沼液换热控制阀13并联沼液冷却器14;进料池1出口通过进料泵2连接至厌氧发酵池4进口,厌氧发酵池4出口依次通过沼液出料泵6和沼液换热器7连接至进料反应器8沼液进口。厌氧发酵池4沼气出口通过沼气管道15连接至内燃发电机组16的D端进口。
闪蒸反应器10出口的沼液通过沼液回用泵12输送至进料池1进行调配,因沼液具有较高温度,可以为进料升温,大幅度降低厌氧发酵池4的热需求,解决了在外界气温较低时单纯使用缸套水热量不足以维持厌氧发酵池4供热和保温的问题。
回用沼液在输送至进料池1前,先通过沼液换热器7加热进入进料反应器8的沼液,使沼液升温,减少沼液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的整体能耗。
当在夏季厌氧发酵池4的热量需求较小时,可以通过进一步冷却闪蒸反应器10出口的沼液,使沼液温度降至60℃以下,以防止厌氧发酵池4的温度过高。
沼液通过沼液热水解反应并回用至厌氧发酵池4进一步发酵,提高了沼气产量,进一步提高了内燃发电机组16的功率,并增加了缸套水和烟气余热,进一步满足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的整体热量需求。
实施例二
所述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厌氧发酵原料与沼液回用泵12来的沼液在进料池1混合,通过进料泵2输送至厌氧发酵池4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沼气经沼气管道15进入内燃发电机组16进行发电,产生的烟气经烟气管道17和烟气换热控制阀18进入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制备蒸汽,之后烟气排放。
S2、厌氧发酵池4产生的沼液经沼液出料泵6进入沼液换热器7预热,预热后的沼液进入进料反应器8,与闪蒸反应器10回用的余热蒸汽混合加热后进入热水解反应器9。在热水解反应器9中,利用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制备的、经蒸汽管道21而来的蒸汽进行高温加热和热水解反应。闪蒸反应器10上设置闪蒸反应器伴热管11,制备蒸汽的用水先经闪蒸反应器伴热管11进行预热,然后再进入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制备蒸汽,从而提高蒸汽产量。
S3、沼液经热水解反应后进入闪蒸反应器10,然后通过沼液回用泵12输送至沼液换热器7将厌氧发酵池4出口的沼液进行预热,然后输送回进料池1。当夏季天气过热时,沼液可以通过沼液换热控制阀13进入沼液冷却器14进行冷却,冷却后沼液回用至进料池1。
S4、内燃发电机组16的缸套冷却水经缸套冷却水管道29进入缸套水换热器22一侧进行冷却,然后进入塔式散热器23再次进行冷却,以满足发电机缸套水冷却的需求。缸套水换热器22另一侧被加热后的热水经热水管道24进入热水循环箱26,然后通过热水循环泵27输送至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对厌氧发酵池4中的物料进行加热和保温。之后冷水输送回热水循环箱26,再通过热水输送泵25输送至缸套水换热器22进行加热。热水循环箱26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缸套水换热器22来的热水与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来的冷水进行混合并调节温度,可以使厌氧发酵池4中的物料保持恒温,防止高温冲击导致厌氧发酵的效率降低。当整个沼气工程负荷较低时,缸套水热量减少,而厌氧发酵池4的热量仍需要供应。此时可以减少沼液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的负荷,通过调节烟气换热控制阀18,使烟气进入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加热另一侧的热水,并将热水输送至热水循环箱26,用于厌氧发酵池4的供热,此时需要调节热水控制阀28,以平衡热水的循环流动并调节温度。

Claims (4)

1.一种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和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
缸套水热量循环系统包括内燃发电机组(16)、缸套水换热器(22)、塔式散热器(23)、热水输送泵(25)、热水循环箱(26)、热水循环泵(27)、热水控制阀(28)、厌氧发酵池(4)和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内燃发电机组(16)的B端出口连接至缸套水换热器(22)一侧进口,缸套水换热器(22)一侧出口通过塔式散热器(23)连接至内燃发电机组(16)的A端进口,内燃发电机组(16)与塔式散热器(23)之间的管道为缸套冷却水管道(29);缸套水换热器(22)另一侧出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26)进口,热水循环箱(26)出口依次通过热水输送泵(25)和热水控制阀(28)连接至缸套水换热器(22)另一侧进口;热水循环箱(26)出口通过热水循环泵(27)连接至厌氧发酵池(4)的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进口,厌氧发酵池加热盘管(5)出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26)进口;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内燃发电机组(16)、烟气换热控制阀(18)、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和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内燃发电机组(16)的C端出口的烟气管道(17)上设有烟气换热控制阀(18),烟气管道(17)上通过烟气换热控制阀(18)连接有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出水口连接至热水循环箱(26)进口,热水循环箱(26)出口依次通过热水输送泵(25)和热水控制阀(28)连接至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进水口;
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进料反应器(8)、热水解反应器(9)、闪蒸反应器(10)和闪蒸反应器伴热管(11);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D端出口连接至热水解反应器(9)进口,热水解反应器(9)出口连接至闪蒸反应器(10)进口,闪蒸反应器(10)蒸汽出口连接至进料反应器(8)蒸汽进口;闪蒸反应器(10)出水口连接至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C端进口;
沼液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沼液出料泵(6)、沼液换热器(7)、沼液回用泵(12)、进料池(1)、进料泵(2)、沼液换热控制阀(13)和沼液冷却器(14);闪蒸反应器(10)沼液出口通过沼液回用泵(12)连接至沼液换热器(7)沼液进口,沼液换热器(7)沼液出口通过沼液换热控制阀(13)连接至进料池(1)进口;进料池(1)进口端设有沼液管道(3),沼液管道(3)上通过沼液换热控制阀(13)连接有沼液冷却器(14);进料池(1)出口通过进料泵(2)连接至厌氧发酵池(4)进口,厌氧发酵池(4)出口依次通过沼液出料泵(6)和沼液换热器(7)连接至进料反应器(8)沼液进口;厌氧发酵池(4)沼气出口通过沼气管道(15)连接至内燃发电机组(16)的D端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烟气换热控制阀(18)进口连接内燃发电机组(16)的C端出口,烟气换热控制阀(18)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至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烟气进口和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A端进口,烟气余热热水换热器(19)烟气出口连接至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的A端进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闪蒸反应器(10)设有闪蒸反应器伴热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烟气余热蒸汽锅炉(20)与热水解热量循环利用系统之间的管道为蒸汽管道(21)。
CN202022433558.2U 2020-10-28 2020-10-28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 Active CN213924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3558.2U CN213924805U (zh) 2020-10-28 2020-10-28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3558.2U CN213924805U (zh) 2020-10-28 2020-10-28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4805U true CN213924805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22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3558.2U Active CN213924805U (zh) 2020-10-28 2020-10-28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48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6851A (zh) * 2020-10-28 2021-01-26 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6851A (zh) * 2020-10-28 2021-01-26 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9129A (zh) 钙循环梯级热化学储能方法及系统
CN109585878A (zh) 一种联合发电装置热能再利用装置
CN105258384A (zh) 一种集成热化学过程的热电冷多联产系统
CN211814285U (zh) 柴油加氢装置换热系统
CN213924805U (zh)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
CN212431010U (zh) 一种机炉耦合供热余热利用系统
CN204002957U (zh) 一种钢铁企业余能综合高效发电系统
CN205156426U (zh) 一种集成热化学过程的热电冷多联产系统
CN209704800U (zh) 一种lng冷能与cng压缩机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204457898U (zh) 内燃机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208635619U (zh) 用于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的两回路换热系统
CN216693053U (zh) 一种用于氨分解制氢发电系统的液氨气化系统及发电系统
CN112266851A (zh) 沼气工程与沼液热水解工程耦合高效热量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7760333U (zh) 一种利用沼气发电余热加温沼气池的节能装置
CN110374704A (zh) 基于可逆化学反应的低品位热能驱动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9875234U (zh) 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系统
CN115264563A (zh) 一种储热调峰及节能供汽热力系统
CN205260142U (zh) 联合式工艺加热设备
CN108412613A (zh) 一种沼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
CN209959303U (zh) 内燃机余热补汽式发电系统
CN209386863U (zh) 一种辅助加热器联合蓄热器及固体储热体的储热系统
CN109356724B (zh) 烟气余热供热与进气冷却、燃气加热耦合方法
CN202625863U (zh) 多晶硅还原炉尾气节能系统
CN219691614U (zh) 一种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制取过热蒸汽发电系统
CN220103778U (zh) 一种高温导热油余热回收制取饱和蒸汽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