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4461U -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4461U
CN213924461U CN202022740081.2U CN202022740081U CN213924461U CN 213924461 U CN213924461 U CN 213924461U CN 202022740081 U CN202022740081 U CN 202022740081U CN 213924461 U CN213924461 U CN 213924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circulation
heat
air
modul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00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飞
王亮亮
陈亮
方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quaroo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Qing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Qing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Qing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400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4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4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4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所述补热装置包括烘箱和多个内循环换热结构;所述烘箱包括依次设置的首模块、预热模块、进风模块、中间模块和尾模块;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设置有内循环换热结构;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用于对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中产生的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一内循环风用于对所述烘箱中传输的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本申请可以对烘箱中的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提高单位质量热风除湿能力。并可以减少外循环热风量,大大减少了由热风携带的粉尘量,减轻污泥干化设备中除尘装置的除尘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泥干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小型电热泵烘箱主送风在穿过两层污泥后,直接离开烘箱进入热泵,热风穿过污泥层时,温度在不断下降,含湿量一直在增加,随着热风温度下降,含湿量的增加,热风的相对湿度也在不断增加,热风的吸湿能力在不断削弱,为实现干化机的脱水量,需要的外循环热风量较大,这就需要更大功率的风机,能耗增加,同时较大的外循环风量进入热泵系统粉尘量也越多,带来的腐蚀等问题也比较严重。
基于此,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所述补热装置包括烘箱和多个内循环换热结构;所述烘箱包括依次设置的首模块、预热模块、进风模块、中间模块和尾模块;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设置有内循环换热结构;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用于对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中产生的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一内循环风用于对所述烘箱中传输的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
可选的,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由多级内循环换热结构构成,每级内循环换热结构设置有一组第一换热器和一内循环风机,一组第一换热器的上方对应设置一内循环风机;对于每一级内循环换热结构:该级内循环换热结构中的内循环风机用于产生第一内循环风,对应的第一换热器用于对该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一内循环风用于对所述烘箱中传输的外循环风进行一级补热。
可选的,所述烘箱设置有上层网带和下层网带;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内循环预热结构,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用于对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中产生的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二内循环风用于对上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用于对下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冷却。
可选的,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分别设置有第一补热室和第一干燥室;所述第一补热室和所述第一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烘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一回风通道,所述上层网带和所述下层网带穿过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的每个内循环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补热室、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回风通道构成一级内循环换热结构。
可选的,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由二级内循环预热结构构成,每级内循环预热结构设置有一组第二换热器和一内循环风机,一组第二换热器的上方对应设置一内循环风机;对于每一级内循环预热结构:该级内循环预热结构中的内循环风机用于产生第二内循环风,对应的第二换热器用于对该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二内循环风用于对上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用于对下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冷却。
可选的,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第二补热室和第二干燥室;所述第二补热室和所述第二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烘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二回风通道,所述上层网带和所述下层网带穿过所述第二干燥室;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的每个内循环风机、对应的换热器、所述第二补热室、所述第二干燥室、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回风通道构成一级内循环预热结构。
可选的,一组第一换热器由V型布置的冷凝器构成。
可选的,一组第二换热器包括V型布置的冷凝水换热器和V型布置的过冷器;所述冷凝水换热器和所述过冷器按照所述上层网带的传输方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包括第一过冷器和第二过冷器,所述第一过冷器与所述进风模块中的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过冷器与所述中间模块中的冷凝器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设备,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补热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可以对烘箱中的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提高单位质量热风除湿能力。并可以减少外循环热风量,大大减少了由热风携带的粉尘量,减轻污泥干化设备中除尘装置的除尘压力。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烘箱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内循环换热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烘箱100、换热撬块200、压缩机撬块300、外循环风机400、进风道102和回风道101,烘箱100、换热撬块200、外循环风机400、进风道102和回风道101互相连通,构成外循环风道。外循环风机用于在外循环风道中产生外循环风,压缩机撬块、烘箱100中的补热设备和换热撬块中的换热设备构成热泵系统,用于对产生的外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外循环风对烘箱中的污泥进行干化。所述补热装置包括烘箱100和多个内循环换热结构;所述烘箱100包括依次设置的首模块103、预热模块104、进风模块105、中间模块106和尾模块107;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设置有内循环换热结构;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用于对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中产生的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一内循环风对所述烘箱中传输的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
本实用新型的补热装置可以对烘箱中的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提高单位质量热风除湿能力。例如,在污泥干化设备中增设多级补热装置,单位质量热风除水量达到了60g/(kg干空气),若不设置多级补热,单位质量热风除水量仅为12g/(kg干空气)。另外,增设多级补热装置,单位质量热风除湿能力提升了4倍,还可以减少外循环风量,可以减少外循环热风量达到80%,大大减少了由热风携带的粉尘量,减轻污泥干化设备中除尘装置的除尘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由多级内循环换热结构构成,每级内循环换热结构设置有一组第一换热器109和一内循环风机108,一组第一换热器的上方对应设置一内循环风机;对于每一级内循环换热结构:该级内循环换热结构中的内循环风机用于产生第一内循环风,对应的第一换热器用于对该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一内循环风对所述烘箱中传输的外循环风进行一级补热。一组第一换热器由V型布置的冷凝器109构成。
可选地,所述烘箱设置有上层网带113和下层网带114;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内循环预热结构,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用于对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中产生的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二内循环风对上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对下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冷却。也就是说换热的第二内循环风对上层网带上的污泥预热,在穿过上层网带上的污泥后温度降低,从而可以对下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冷却。
可选的,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分别设置有第一补热室115和第一干燥室116;第一干燥室中设置有导流板117,导流板用于将内循环风导向上层网带,所述第一补热室和所述第一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118;所述第一隔板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烘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一回风通道,所述上层网带和所述下层网带穿过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的每个内循环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补热室、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回风通道构成一级内循环换热结构。各级内循环换热结构给刚进入烘箱的污泥预热,使其达到热风湿球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由二级内循环预热结构构成,每级内循环预热结构设置有一组第二换热器(1组冷凝水换热器110或者1组第一过冷器111和第二过冷器112)和一内循环风机,一组第二换热器的上方对应设置一内循环风机;对于每一级内循环预热结构:该级内循环预热结构中的内循环风机用于产生第二内循环风,对应的第二换热器用于对该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二内循环风对上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对下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冷却。
可选的,预热模块中的内循环预热结构与上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的结构类似,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第二补热室和第二干燥室;第二干燥室上也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第二补热室和所述第二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烘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二回风通道,所述上层网带和所述下层网带穿过所述第二干燥室;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的每个内循环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补热室、所述第二干燥室、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回风通道构成一级内循环预热结构。可选的,一组第二换热器包括V型布置的冷凝水换热器或V型布置的过冷器;所述冷凝水换热器和所述过冷器按照所述上层网带的传输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过冷器包括第一过冷器111和第二过冷器112,所述第一过冷器与所述进风模块中的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过冷器与所述中间模块中的冷凝器连接。
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整个烘箱分为首模块、预热模块、进风模块、中间模块及尾模块,其中预热模块、进风模块及中间模块分为干燥室和补热室,两个腔室中间用隔板隔开,在隔板上端设置了内循环风机进风口(送风通道)、隔板下端留有空隙(回风通道)使得补热室和干燥室联通,干燥室主要是用于热风脱除污泥水分,实现污泥干燥;补热室主要是给热风补热,提高其温度及吸湿能力。补热室中,预热模块补热室主要是给刚进入烘箱的污泥预热,使其达到热风湿球温度;其他模块补热室均是为循环风补热升温,提高其吸湿能力。补热室的换热器均设置成V型,预热模块的补热室设置有两组V型换热器,1组V型换热器为冷凝水换热器,通过不锈钢管连接热泵系统蒸发器中的冷凝水,利用60℃冷凝水加热内循环风给污泥预热;另一组V型换热器由过冷器A1(第一过冷器)和过冷器B(第二过冷器)组成,A1过冷器通过不锈钢管连接进风模块的冷凝器A1,过冷器B通过不锈钢管连接中间模块的冷凝器B。利用从热泵A系统的冷凝器A1和热泵B系统的冷凝器B中流出的高温液态制冷剂(90℃)加热内循环风给污泥预热。其他模块均设置多组V型换热器,加热介质为热泵系统A和B的高压过热制冷剂气体。外循环风进入烘箱干燥室后与污泥接触换热,温度下降,相对湿度增加,经补热室换热器补热后温度上升,相对湿度下降,热风吸湿能力提升,然后又回到干燥室继续蒸发污泥中的水,又继续降温增湿,然后又回到补热室,热风在烘箱里面重复这种过程,螺旋前进,直到离开烘箱。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设备,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如实施例一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补热装置。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参阅实施例一,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热装置包括烘箱和内循环换热结构;所述烘箱包括依次设置的首模块、预热模块、进风模块、中间模块和尾模块;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设置有内循环换热结构;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用于对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中产生的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一内循环风用于对所述烘箱中传输的外循环风进行多级补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由多级内循环换热结构构成,每级内循环换热结构设置有一组第一换热器和一内循环风机,一组第一换热器的上方对应设置一内循环风机;对于每一级内循环换热结构:该级内循环换热结构中的内循环风机用于产生第一内循环风,对应的第一换热器用于对该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一内循环风用于对所述烘箱中传输的外循环风进行一级补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设置有上层网带和下层网带;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内循环预热结构,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用于对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中产生的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以使换热的第二内循环风用于对上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用于对下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分别设置有第一补热室和第一干燥室;所述第一补热室和所述第一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烘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一回风通道,所述上层网带和所述下层网带穿过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内循环换热结构的每个内循环风机、对应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补热室、所述第一干燥室、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回风通道构成一级内循环换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由二级内循环预热结构构成,每级内循环预热结构设置有一组第二换热器和一内循环风机,一组第二换热器的上方对应设置一内循环风机;对于每一级内循环预热结构:该级内循环预热结构中的内循环风机用于产生第二内循环风,对应的第二换热器用于对该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第二补热室和第二干燥室;所述第二补热室和所述第二干燥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烘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二回风通道,所述上层网带和所述下层网带穿过所述第二干燥室;所述内循环预热结构的每个内循环风机、对应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补热室、所述第二干燥室、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回风通道构成一级内循环预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组第一换热器由V型布置的冷凝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组第二换热器包括V型布置的冷凝水换热器和V型布置的过冷器;所述冷凝水换热器和所述过冷器按照所述上层网带的传输方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包括第一过冷器和第二过冷器,所述第一过冷器与所述进风模块中的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过冷器与所述中间模块中的冷凝器连接。
10.一种污泥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补热装置。
CN202022740081.2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Active CN213924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0081.2U CN213924461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0081.2U CN213924461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4461U true CN213924461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72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0081.2U Active CN213924461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4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753C (zh) 吸收式热泵及干燥剂辅助空调设备
EP32113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excess heat from power plant flue gas to dry biomass fuel
CN212222781U (zh) 一种利用烟气或蒸汽余热对污泥进行密闭烘干的系统
CN213680341U (zh) 一种污泥干化烘箱的预热模块及污泥干化烘箱
US4149585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heat exchange between fluids
CN101363683B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
CN113154867B (zh) 一种温湿度分控燃气热泵干燥系统
CN111056726A (zh) 一种污泥低温干化除湿系统
CN112944726B (zh) 一种高储热密度开式吸收热升温系统
CN213924461U (zh)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补热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CN111692779A (zh) 一种用于海苔烘干的湿冷双效回收型高效热泵机组
CN108489144B (zh) 一种使用复叠多联式热泵的烘干系统
CN215403774U (zh) 一种新型污泥热泵干化系统
SE535331C2 (sv) Värmeväxlingssystem och metod för värmning av ett kollektormedium samt tork och bioenergikombinat innefattande värmeväxlingssystemet
CN113371970B (zh)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烘箱及污泥干化设备
EP0945691A3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condensate solution coupling
CN210718432U (zh) 含水煤炭产品的干化系统
CN109569989B (zh) 使用热泵热回收和桶泵循环的锂电池极片涂布机烘干系统
CN109592874B (zh) 一种节能型污泥干燥系统
CN113371969B (zh)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湿法干燥方法
CN221217638U (zh) 一种直膨式高温热泵烘干污泥装置
CN217423786U (zh) 一种聚酰胺切片经高温干燥后在冷却阶段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2227671U (zh) 一种高效复合烘干热泵
CN212409136U (zh) 一种废热回收热泵系统
CN218931930U (zh)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4

Address after: Room 407, 4th Floor, Building 4, No. 48,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QUAROO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workshop of Hunan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339 Wangcheng Avenue,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410000

Patentee before: Hunan Qing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