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5208U -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 Google Patents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5208U
CN213905208U CN202022826762.0U CN202022826762U CN213905208U CN 213905208 U CN213905208 U CN 213905208U CN 202022826762 U CN202022826762 U CN 202022826762U CN 213905208 U CN213905208 U CN 213905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nducting
positive
negative
silica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67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后继
张立新
郭庆铁
肖丹
戴浩男
范文博
黄庆达
胡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ngjiang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Changjia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Changjia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Changjia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67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5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5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5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导电盘包括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数量对应且交替间隔分布,正导电极之间、负导电极之间并联电连接。后视镜控制件包括分别对应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硅胶按键组和线路板,每一硅胶按键组包括有两个以上的硅胶按键,线路板上设有与硅胶按键接触导电的导电盘,对应于同一方向的导电盘之间并联。本发明通过改良导电盘的结构,提升硅胶按键按压灵敏度和可靠性,以在后视镜控制件中应用时,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按压偏移、按压不到位导致的按压问题,避免重复按压、无效按压,确保使用的舒适和便利。

Description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中设置有用于调节后视镜的方向的控制按键,或者,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1420104265.1 的汽车电子后视镜系统所示,其设置有一个选择键和四个方向键,四个方向键分别对应操纵后视镜内的摄像头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偏转。
在上述应用中,采用硅胶按键作为控制按键时,由于硅胶按键体积小巧,使用时、按压位置发生偏移时易出现按压无反应的情形,影响实际使用。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盘、按键结构以及应用有该导电盘的按键结构和后视镜控制件,提高硅胶按键的反应灵敏度和可靠性,解决现有技术中硅胶按键按压无反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后视镜控制件结构如下:包括分别对应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硅胶按键组和线路板,每一硅胶按键组包括有两个以上的硅胶按键,所述线路板上设有与硅胶按键接触导电的导电盘,所述对应于同一方向的导电盘之间并联且相邻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为每个方向设置了两个以上的导电盘及硅胶按键,同方向下的任一硅胶按键被按压导通即可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扩展按压范围的方式克服现有技术由于施加压力的按压点发生偏移所导致的按压无反应、按键不灵敏的情形,提高后视镜控制件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
为提高反应的灵敏度,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同个方向下的导电盘之间的间距小于导电盘本身的直径或排列方向上的长度的1/2。
为避免误触,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不同方向下的导电案之间的间距大于一个导电盘本身的直径或相邻方向上的长度。
本发明导电盘结构如下:所述导电盘包括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数量对应且交替间隔分布,正导电极之间、负导电极之间并联电连接,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的总数量为(2N-1)*2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大多采用手指按压按键,而手指与按键接触时并非是均匀、全面地施加压力,而是偏斜地向按键不均匀地施加压力,有时或仅对按键的边沿进行按压,现有的导电盘结构在上述情况下由于按压力不均匀或按压偏斜也容易出现按压无反应的情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导电盘结构,本发明增多导电极的数量,并使之间隔交替,大大提高了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与硅胶按键上的导电层接触的机率,如此,即便在施力不均匀或者施力偏斜的情况下,只要导通其中任一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导电盘上断开的电路即可实现连通从而触发信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N为3以上的自然数。N为2时,电压降超差,因此通过进一步增加多联电路,可以进一步确保接通可靠性,并且经过耐久试验后,电性能满足要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呈圆周间隔分布,在按压硅胶按键的边沿的任何位置时,都可触发导电盘上断开的电路导通,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应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为保持按压反应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相对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为相同的扇形结构并环绕其扇形的圆心呈圆周分布,圆心处形成有空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导电盘中间设置空白区域,一方面,可以适应硅胶按键上导电橡胶上面的粒子结构变形,在粒子变形后,能够与导电盘保持良好接触,进而提高接通灵敏度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导电极间隔设置、保持一定的电气距离从而避免由于各个导电极相邻设置时发生短路,确保用电安全、保持电路正常运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空区为圆形、其半径小于硅胶按键上的导电层。作为优选,所述硅胶按键的导电层的直径大于空区的直径的长度不超过导电层的直径的1/4;或者所述空区的直径略小于硅胶按键上的导电层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硅胶按键在受力按压至导电盘上时,利用空区增加硅胶按键的变形程度,进而使硅胶按键与导电盘上的各个导电极得以充分接触并实现可靠的导通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印制于线路板表面,并与印制于线路板之中的印制电路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新型的按键结构,提高了导电盘与硅胶按键之间接触配合实现导电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硅胶按键按压偏斜、施力不均匀时存在的按压无反应或反应慢的问题。
二、本发明通过上述导电盘结构解决导电按键本身按压灵敏度、可靠性不足的同时,通过在同个方向下设置多个按键,从而扩展按压的施力面积和范围,降低按压难度、提高按压作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线路板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线路板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导电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导电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导电盘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3后视镜控制件整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3后视镜控制件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3按键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3按键座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3后视镜控制件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3同方向按键接线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硅胶按键按压应力分布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硅胶按键按压应力分布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硅胶按键按压状态的轴向变形测试取样图。
图15为本发明硅胶按键按压状态的轴向变形曲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1—线路板 ,2—按键座;100—导电盘 ,200—硅胶按键;101— 正导电极,102—负导电极 ,103—相邻间隔 ,104—空区 ,210—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盘100,包括有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的总数量为(2N-1)*2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并且,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数量对应且交替间隔分布,同时,正导电极101之间、负导电极102之间并联电连接。通过上述导电盘100,可以有效加强导电盘100与硅胶按键200接触时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盘100,其包括有5个正导电极101和5个负导电极102,即共设有5对的导电极,结合图2、图3所示,正导电极101与负导电极102交替分布——形成正导电极101的两侧为负导电极102、负导电极102的两侧为正导电极101的错合结构,再结合图5所示,所有正导电极101均通过电路并联连接、所有负导电极102同样通过另一电路并联连接,所有正导电极101的并联连接点与所有负导电极102的并联连接点分别作为两端串联于使用电路中,正导电极101与负导电极102则形成常开的开关。如此,在硅胶按键200的导电层210与任一正导电极101或负导电极102接触时,由于硅胶按键200的体积与结构设计,其也将不可避免地与与该正导电极101或负导电极102相邻的负导电极102或正导电极101接触,使导电盘100上的正导电极101与负导电极102导通。
本实施例中,硅胶按键200代指按键结构中用以操作的按压部以及附带有导电部的等部分,而不包括导电电极。
为确保硅胶按键200按压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导电盘100最好设置为圆形,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呈圆周间隔分布,相邻间隔103以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满足安全电气距离的设置需求为准。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相对设置,在硅胶按键200的中部受力下压时,处于对角线上的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可以在接触后沿直线路径快速接通。另一方面,上述结构设置还可以避免出现两个同极的导电极在接通后产生相互排斥的磁场而影响内部电流。
当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最好为相同形状和面积的扇形结构,同时,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交替间隔地以扇形的圆心呈圆周分布,并在圆心处形成空区104。由于空区104的存在,其使得相对设置的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之间保持较大的间隔,以最简单、稳定的结构满足安全电气距离的设置需求,避免相对设置的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在常开状态下接通短路。
此外,由于在实际使用中,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上由于种种因素或存在异物,致使硅胶按键200上同导电盘100接触的导电层210的底部在于导电盘100接触时受到异物作用而被抬高,进而影响了导电层210的其他部分与导电盘100无法接触或接触不稳。此时,在压力作用下,导电层210底部的中间部分在于空区104配合时更凸出、更下压,一方面能够确保硅胶按键200得以充分地与空区104边缘的导电极的边沿接触,确保接触的稳定和可靠,另一方面,空区104可以作为一个中部的缓冲区,其能够将具有异物的导电极所在一侧通过一个中间结构与其他侧相隔离,从而将异物所造成的影响降低至最小,使硅胶按键200与导电盘100保持良好接触,确保接通灵敏度和可靠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正导电极101、负导电极102数量可设置为7、9、11……个,为保持硅胶按键200良好的按压灵敏度和可靠性,直径5mm以下的硅胶按键200的导电盘100可最好配置3或5个(即N=2或3)正导电极101、负导电极102,既可以保持连通的可靠性和良好的灵敏度,也能够防止正导电极101、负导电极102的最大宽度过小而无法满足PCB板的设计要求。硅胶按键200的直径于5mm~1cm之间的,可以适当增加正导电极101、负导电极102的数量,例如为7、9个(即N=4或5),也可以结合PCB板上的空间、导线线路的粗细等适应性地增加或减少导电极的个数。而对于更大尺寸的硅胶按键200,正导电极101、负导电极102的数量可依照尺寸采用9、11、13、15、17个甚至更多。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的数量各为3个,且与实施例1中的导电盘100结构相同,3个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同样交替且间隔设置。在使用上,本实施例6极导电盘100结构相比于实施例1所提供的10极以上的导电盘100结构的加工更为便利,然而其电压降差,在偏移按压时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也有所不如。
实施例1通过设置10极以上的导电盘100结构,将导电盘100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狭小的导电区域,通过增加的瓣数大大提高了导电区域的独立性和抗干扰性。由于电压=电流*电阻,在电流不变的情形下,导电区域上的异物的存在容易导致当前导电极的电阻增加,进而导致该处连通的电压增加。由于本实施例中单个导电极的面积大于实施例1,因此,其电压变化也将大于实施例1,故实施例1相比与本实施例对整体电路回路的影响更小、电路稳定性更好。
其次,如实施例1中所述,当导电极上有异物存在时,更大的导电极面积也意为着接触点的不稳定所受导电极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限于灵敏度和可靠性的限制,对于直径在0.3cm以下的硅胶按键200,可考虑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盘100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空区104的大小并未作出清楚说明,在实际使用中,为实现良好的导电性能,可对空区104的大小作如下限制:一、一般情况下,硅胶按键200的导电层210直径越大,空区104的直径也越大;二、空区104为圆形、空区104的直径存在一个最小值,该最小值使相对的正导电极与负导电极之间满足电气安全距离;三、硅胶按键中导电层210的直径大于空区104的直径、而小于导电盘100整体的直径。
导电层210最好略大于空区104,例如,导电层210的直径可较空区104的直径大0.3mm~3mm,其可使受力被按压的按键与其接触变形时,硅胶按键200的边沿可与空区104边沿的正导电极101、负导电极102保持良好、充分以及高灵敏度的接触。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视镜控制件,包括线路板1和与线路板1盖合或扣合的按键座2,如图8和图9所示,按键座2上分别对应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设置有8个硅胶按键200,8个硅胶按键200两两成组且相邻、并排分布,硅胶按键200面朝线路板1的一侧设有圆形导电层210。如图1、图2所示,线路板1上则分布有对应与8个硅胶按键200一一对应、用于接触导电的导电盘100,导电盘100的结构实施例1及附图3所示,其是由5个正导电极101和5个负导电极102交替且均匀间隔分布组成的,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均为相同形状和面积的扇形结构,以扇形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分布后,中心部分具有空区104。
本实施例中,导电层210为混杂有导电金属丝,或者镍片/镍金片等金属薄片的软质粒子,该软质粒子可以是硅胶粒子。
如图12、图13所示,当硅胶按键200受到压力按压于中部设有空区104的导电盘100上时,硅胶按键200底部同导电盘100相接触的导电层210的粒子平面在按压后中部鼓起、并且应力分布不均。图14中,以粒子平面的左下角处为起点,从该起点沿粒子平面的直径方向上间隔0.5mm,观测在不同的直径位置上,硅胶按键200的轴向上的轴向变形量(即图中所述轴向位移)如图15所示。由图15可知,粒子平面的中部区域处的变形量最大、边沿处变形量最小。
因此可见,在本发明中,空区104的直径略小于硅胶按键200上的导电层210直径时,空区104的的边沿同导电层210接触,此时由于导电层210的边缘应力、变形量小,故导电层210同导电极接触也更为稳定,此情形下,粒子平面的边沿同环绕空区104分布的导电极之间的接触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中,线路板1主要采用印制线路板1,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均印制于线路板1表面、略微凸出,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同方向下的两个硅胶按键200并联连接,线路板1表面或内部还设有印制电路将正导电极101和负导电极102以常开开关的形式串联于电路中。空区104为圆形、且其半径小于硅胶按键200上的导电层210半径,以便于在硅胶按键200被按压时,导电层210的边沿得以与导电极接触并接通线路。
为避免误触,不同方向下的导电案之间的间距大于一个导电盘100本身的直径或相邻方向上的长度,为扩展按压范围、使同个方向下的导电盘100既能够相互配合又能保持相对独立,同个方向下的导电盘100之间的间距小于导电盘100本身的直径、但大于导电盘100本身的直径的1/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采用实施例1或2中所述的硅胶按键200以及同硅胶按键200配合对应的导电盘100,在硅胶按键200的主体为一粒状物料、其同周围结构之间具有连接部分用于使粒状物料以可相对于导电盘100所在平面上下活动,于硅胶按键200的底部附带有导电层210,导电层210在下压粒状物料时接触导电盘100触发导电盘100上的正导电极与负导电极通电、并于粒状物料复位时同导电盘100分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导电盘100结构,其可以提升硅胶按键200按压灵敏度和可靠性,以在后视镜控制件中应用时,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按压偏移、按压不到位导致的按压问题,避免重复按压、无效按压,确保使用的舒适和便利。

Claims (15)

1.一种导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包括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数量对应且交替间隔分布,正导电极之间、负导电极之间并联电连接,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的总数量为(2N-1)*2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3以上的自然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呈圆周间隔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为相同的扇形结构并环绕其扇形的圆心呈圆周间隔分布,圆心处形成有空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为相同的扇形结构并环绕其扇形的圆心呈圆周间隔分布,圆心处形成有空区。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区为圆形。
8.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部、导电部以及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导电盘,所述导电部设于按压部底部、而跟随按压部相对于导电盘接近或远离时与导电盘接触或分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的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为相同的扇形结构并环绕其扇形的圆心呈圆周间隔分布,圆心处形成有空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区的直径小于导电部;或者所述空区的直径略小于导电部。
11.一种后视镜控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对应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硅胶按键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与硅胶按键接触导电的导电盘,所述导电盘的结构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视镜控制件,其特征在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均对应有两个以上的硅胶按键,所述对应于同一方向的导电盘之间并联且相邻设置;或者,所述硅胶按键上的导电层为导电混杂有导电粒子的软质粒子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后视镜控制件,其特征在于:同个方向下的导电盘之间的间距小于导电盘本身的直径、大于导电盘本身直径的1/2;和/或不同方向下的导电盘之间的间距大于一个导电盘本身的直径或相邻方向上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后视镜控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盘的正导电极和负导电极为相同的扇形结构并环绕其扇形的圆心呈圆周间隔分布,圆心处形成有空区,空区的直径小于硅胶按键上的导电层;或者所述空区的直径略小于硅胶按键上的导电层直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后视镜控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区为圆形。
CN202022826762.0U 2020-11-30 2020-11-30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Active CN213905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6762.0U CN213905208U (zh) 2020-11-30 2020-11-30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6762.0U CN213905208U (zh) 2020-11-30 2020-11-30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5208U true CN213905208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2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6762.0U Active CN213905208U (zh) 2020-11-30 2020-11-30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5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27021A (en) Keyboard switch assembly
US3879586A (en) Tactile keyboard switch assembly with metallic or elastomeric type conductive contacts on diaphragm support
US4987275A (en) Multi-pole momentary membrane switch
US3968336A (en) Keyboard switch assembly having movable contact, and supporting helicline type legs disposed co-planar to common conductive sheet
CN101320644B (zh) 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US20120193196A1 (en) Enhanced returning elasticity micro switch
US3996428A (en) Pushbutton keyboard assembly with over center diaphragm contact
US4628408A (en) Input device
JP2676057B2 (ja) 触覚センサー
US6307168B1 (en) Linear spaced dielectric dot separator pressure sensing array incorporating strain release stabilized releasable electric snap stud connectors
CN213905208U (zh)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US6184866B1 (en) Pointing device
US6616534B2 (en) Button control for use in a game controller
US4375585A (en) Deformable switch keyboard
CN112447432A (zh) 导电盘、按键结构及后视镜控制件
JP3143858B2 (ja) 感圧素子
TWI772008B (zh) 圓頂開關按鍵
US20240013990A1 (en) Key mechanism
US5743386A (en) Membrane switch assembly
CN110492880B (zh) 按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JPH06203698A (ja) 回路基板用スイッチ
JP3316071B2 (ja) 変換器
JP3451375B2 (ja) 可変抵抗器
JPH10149737A (ja)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
JP3013626B2 (ja) 電気式感圧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289, Binhai 2nd Road, We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325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hangjiang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89, Binhai 2nd Road, We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325000

Patentee before: WENZHOU CHANGJIA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