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4341U - 计算机前控线板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前控线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4341U
CN213904341U CN202120172261.7U CN202120172261U CN213904341U CN 213904341 U CN213904341 U CN 213904341U CN 202120172261 U CN202120172261 U CN 202120172261U CN 213904341 U CN213904341 U CN 213904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computer
front control
side wall
computer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22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宗伟
李均桥
季俊
刘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ngtong We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ngtong We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ngtong We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ngtong We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22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4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4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4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前控线板,涉及电脑配件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线控设备,使主机的组装更加方便。该计算机前控线板,包括壳体、线缆以及插口,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其外周侧壁一上固定安装有插口,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插口相连,另一端穿设在于所述侧壁一相对的侧壁二上并朝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插口的一端位于所述侧壁一的表面,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该计算机前控线板能够通过机箱上预留的槽孔位置安装在机箱上。通过改变该前控线板上插口的数量能够方便、有效的调整机箱上的插口数量以及插口种类,以满足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用于计算机主机组装。

Description

计算机前控线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计算机前控线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硬件成本逐年降低,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台式机相对于同价位的笔记本电脑来说,其配置更好,使用表现更优,因此在各个单位中多选用台式机。
台式机主要包括主机、显示器以及输入设备,为了满足使用需要,主机上需要安装相应的插口。现有的主机设备多将插口直接集成在机箱上,一旦插口出现故障会导致机箱整体报废,成本较高。同时,集成在机箱上的插口也存在插口数量相对较少、难以增添的缺点,极易出现插口不够用的情况,影响正常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研发一种能够与机箱灵活组装的、带有插口的线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计算机前控线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计算机插口安装不够灵活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包括壳体、线缆以及插口,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其外周侧壁一上固定安装有插口,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插口相连,另一端穿设在于所述侧壁一相对的侧壁二上并朝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
该计算机前控线板能够通过机箱上预留的槽孔位置安装在机箱上。通过改变该前控线板上插口的数量能够方便、有效的调整机箱上的插口数量以及插口种类,以满足实际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口的一端位于所述侧壁一的表面,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定义有一轴向,所述插口沿所述轴向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壳体沿所述轴向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有的所述插口能沿所述侧壁一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有的所述插口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口的数量为六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的数量不多于所述插口的数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口包括耳机插孔、USB插孔和麦克风插孔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任一所述线缆能与最多一种所述插口相连;和/或,任一种所述插口能与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一朝向内侧凹陷形成一凹陷区,所述耳机插孔和/或所述麦克风插孔位于所述凹陷区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为条形结构且连通所述侧壁一和所述侧壁二。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前控线板,该前控线板整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包括壳体、线缆和插口,其中插口和线缆分别设置在壳体相对的两侧,插口的数量为六个且插口的具体分布和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另外,该前控线板能够安装在相应的机箱前面板上,通过调节前控线板上插口的数量以及种类能够方便的调节位于计算机主机机箱前面板上的插口,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该前控线板与传统的一体式线板相比,便于更换,有助于降低生产和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前控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前控线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前控线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前控线板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前控线板的仰视图。
图中:1、壳体;11、侧壁一;12、侧壁二;13、凹陷区;14、凹槽;2、线缆;3、插口;31、耳机插孔;32、USB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前控线板,包括壳体1、线缆2以及插口3,壳体1为中空结构,其外周侧壁一11上固定安装有插口3,线缆2的一端与插口3相连,另一端穿设在于侧壁一11相对的侧壁二12上并朝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延伸,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该计算机前控线板能够通过机箱上预留的槽孔位置安装在机箱上。通过改变该前控线板上插口3的数量能够方便、有效的调整机箱上的插口3数量以及插口3种类,以满足实际需求。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插口3的一端位于侧壁一11的表面,另一端位于壳体1内部。如此设计有助于对插口3牢固的固定,避免插口3因外力作用受损或者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另外,为了进一步固定该插口3,同时保证该前控线板的整体美观,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定义有一轴向,插口3沿轴向方向的投影落入壳体1沿轴向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或者,插口3的大部分落入该壳体1轴向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仅端部部分露出),如图2和图5所示。此时,插口3的一端位于壳体1侧壁一11上,另一端朝向壳体1内部延伸设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插口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有的插口3能沿侧壁一1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出于美观考虑,所有的插口3对称分布,如图3所示,此时插口3的数量为六个。
另外,除上述分布方式以外,插口3也可以在侧壁一11上沿水平方向多行排布,或者阵列分布。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插口3包括耳机插孔31、USB插孔32和麦克风插孔的至少一种。多种不同种类的插口3能够更好的满足办公或者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线缆2的数量不多于插口3的数量。
具体的,任一线缆2能与最多一种插口3相连;和/或,任一种插口3能与至少一个线缆2相连。如图3和图4所示,从图3中能够看到该插口3的具体数量和种类,图4中可以知道与上述插口3相对应的线缆2的具体分布位置和数量。
为了对不同种类的插口3分布位置进行区分,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侧壁一11朝向内侧凹陷形成一凹陷区13,耳机插孔和/或麦克风插孔位于凹陷区13内,如图1所示。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槽14,凹槽14为条形结构且连通侧壁一11和侧壁二12,如图1和图2所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前控线板,该前控线板整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包括壳体1、线缆2和插口3,其中插口3和线缆2分别设置在壳体1相对的两侧,插口3的数量为六个且插口3的具体分布和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另外,该前控线板能够安装在相应的机箱前面板上,通过调节前控线板上插口3的数量以及种类能够方便的调节位于计算机主机机箱前面板上的插口3,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该前控线板与传统的一体式线板相比,便于更换,有助于降低生产和维修成本。
具体的,该计算机前控线板中的相关插口之间的尺寸如下:
该前控线板包括六个插口3,其中两个耳机插孔31位于该前控线板的中部且两个耳机插孔3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5.50±2.00mm,其余四个插口3均为USB插孔32且两两均匀分布在上述两个耳机插孔31的两侧,任一侧沿直线排布有两个USB插孔32,相邻的耳机插孔31与USB插孔32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18.35±2.00mm,相邻的两个USB插孔32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为21.20±2.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线缆以及插口,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其外周侧壁一上固定安装有插口,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插口相连,另一端穿设在与所述侧壁一相对的侧壁二上并朝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的一端位于所述侧壁一的表面,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定义有一轴向,所述插口沿所述轴向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壳体沿所述轴向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有的所述插口能沿所述侧壁一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的数量为六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数量不多于所述插口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包括耳机插孔、USB插孔和麦克风插孔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线缆能与最多一种所述插口相连;和/或,任一种所述插口能与至少一个所述线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一朝向内侧凹陷形成一凹陷区,所述耳机插孔和/或所述麦克风插孔位于所述凹陷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前控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为条形结构且连通所述侧壁一和所述侧壁二。
CN202120172261.7U 2021-01-21 2021-01-21 计算机前控线板 Active CN213904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2261.7U CN213904341U (zh) 2021-01-21 2021-01-21 计算机前控线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2261.7U CN213904341U (zh) 2021-01-21 2021-01-21 计算机前控线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4341U true CN213904341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2261.7U Active CN213904341U (zh) 2021-01-21 2021-01-21 计算机前控线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4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9923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552392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831518Y (zh) 电连接器
CN101849324A (zh) 具有正交接点尾线的电连接器系统
CN109546388A (zh) 背板连接器
CN104577587A (zh) 多功能集成连接器插座、插头及其组合
CN204103154U (zh) 电连接器
CN213904341U (zh) 计算机前控线板
CN213904251U (zh) 主机前控线板
EP2285198B1 (en) Modular building block type chassis
CN109546386A (zh) 背板连接器
CN108983937B (zh) 一种用于服务器的电源背板模组
CN103151474B (zh) 智能蓄电池上盖的结构
CN103208684A (zh) 一种信号端子及使用该信号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01829716U (zh) 嵌入式插座模块装置及卧式布线装置
CN20107555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9395241U (zh) 控制装置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CN219017220U (zh) 一种双面显示终端
CN210040094U (zh) 一种多合一断路器合体配件
CN201270349Y (zh) 一种线缆水晶接头固定装置
CN220526605U (zh) 一种pcie显卡延长线
CN216624785U (zh) 一种安装在墙角的排插
CN201584535U (zh) 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
CN207490970U (zh) 交换机背板
CN209200202U (zh) 背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