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1387U - 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1387U
CN213901387U CN202023026020.6U CN202023026020U CN213901387U CN 213901387 U CN213901387 U CN 213901387U CN 202023026020 U CN202023026020 U CN 202023026020U CN 213901387 U CN213901387 U CN 213901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st
filter
sensor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260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濱口理
世古口美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1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1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能够解决下述技术问题:当使包含有灰尘的空气通过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孔而检测灰尘的浓度时,灰尘会堆积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孔,从而容易对灰尘进行错误检测。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外壳(1)、吸尘过滤器(2)、灰尘传感器(3)、一个预过滤器(4)。外壳在内部形成有一端具有第一空气吸入口(11)的第一风道(21)和一端具有第二空气吸入口(12)的第二风道(22)。吸尘过滤器(2)配置于第一风道。灰尘传感器(3)配置于第二风道,测定规定尺寸以下的灰尘的浓度。预过滤器(4)配置于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抑制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进入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灰尘浓度,将空气吸入并使之通过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孔,从而对灰尘的浓度进行测定。(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203920341))。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使包含灰尘的空气通过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孔而检测灰尘的浓度时,灰尘会堆积于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孔,从而导致容易对灰尘进行错误检测这一技术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吸尘过滤器、灰尘传感器、一个预过滤器。外壳在内部形成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在一端具有第一空气吸入口,所述第二风道在一端具有第二空气吸入口。吸尘过滤器配置于第一风道。灰尘传感器配置于第二风道,对规定尺寸以下的灰尘的浓度进行测定。预过滤器配置于从第一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并且抑制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中,当使用灰尘传感器检测灰尘的浓度时,能够减少灰尘的错误检测。
在第一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中,外壳具有多个面。第一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空气吸入口形成于外壳的同一面。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中,能够通过一个预过滤器容易地覆盖第一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空气吸入口。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第三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生成空气流。外壳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下游侧还形成有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合流而成的。从第一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从第三风道朝向风扇的吸入口流动。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中,能够使通过了第一风道的空气和通过了第二风道的空气合流而送往风扇。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中,预过滤器是网状或海绵状的。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五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灰尘传感器对粒径为10μm以下的灰尘的浓度进行测定。预过滤器抑制粒径为100μm以上的灰尘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中,能够在空气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前,通过预过滤器将空气中包含的较大灰尘去除。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第一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下。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中,能够通过一个预过滤器容易地覆盖第一空气吸入口和第二空气吸入口。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七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第一空气吸入口的面积比第二空气吸入口的面积大。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第一空气吸入口的面积为第二空气吸入口的面积的50倍以上。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第九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与灰尘传感器不同的第二传感器。外壳在外壳的内部还形成有空气吸入空间,所述空气吸入空间在一端具有第三空气吸入口。第二传感器是测定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或者对空气中的气味进行检测的气味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配置于空气吸入空间。
在第九观点所述的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十观点的空气净化装置中,预过滤器抑制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进入空气吸入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空气净化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空气净化装置的预过滤器的图。
图4A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的顶面部的局部结构的图。
图4B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的顶面部的局部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的左侧面部的局部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的右侧面部的局部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图2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从左侧面部观察时的结构。
空气净化装置100设置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空气净化装置100具有从吸入内部的空气中去除空气中的灰尘的空气净化功能。
如图1、图2所示,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外壳1、吸尘过滤器2、灰尘传感器3、预过滤器4、风扇5、盖构件8。在空气净化装置100中,将盖构件8安装于外壳1。
(2)空气净化装置的详细结构
(2-1)外壳
外壳1在内部收纳吸尘过滤器2、灰尘传感器3、预过滤器4、风扇5。
在外壳1形成有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所述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用于从空气净化的对象空间吸入空气。此外,在外壳1形成有空气吹出口(未图示),所述空气吹出口用于将去除灰尘后的空气吹出至空气净化装置100的设置空间。
外壳1主要具有顶面部1a、底面部1b、左侧面部1c、右侧面部1d、前方面部1e、后方面部1f。顶面部1a构成空气净化装置100的顶面部分。底面部1b呈左右方向短的近似长方形形状,构成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底面部分。左侧面部1c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左侧面部分。右侧面部1d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右侧面部分。前方面部1e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前方部分。后方面部1f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后方部分。
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形成于外壳1的顶面部1a。第一空气吸入口11形成于靠近吸尘过滤器2的上表面侧的位置。第二空气吸入口12形成于靠近灰尘传感器3的上表面侧的位置。空气吹出口形成于外壳1的左侧面部1c和右侧面部1d。
外壳1在内部形成有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所述第一风道21在一端具有第一空气吸入口11,所述第二风道22在一端具有第二空气吸入口12。在外壳1中,在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的下游侧还形成有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合流而成的第三风道23。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从第三风道23向风扇5的吸入口流动。
第一空气吸入口11与第二空气吸入口12之间的距离d为50mm以下。此处,如图2所示,第一空气吸入口11与第二空气吸入口12之间的距离d称为第一空气吸入口11与第二空气吸入口12之间的最短距离。
第一空气吸入口11的面积S1比第二空气吸入口12的面积S2大50倍以上。
(2-2)预过滤器
预过滤器4是用于捕捉空气中的较大灰尘的过滤器。
图3示出了预过滤器4的一例。预过滤器4的第一部分4a覆盖第一空气吸入口11,预过滤器4的第二部分4b覆盖第二空气吸入口12。如此一来,空气净化装置100能够通过一个预过滤器4覆盖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
预过滤器4配置于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抑制粒径为100μm以上的灰尘进入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
预过滤器4是网状的。预过滤器4具有从网状片材的两面通过树脂的框体将该网状片材夹住的结构。
(2-3)灰尘传感器
外壳1内的前方面部1e一侧具有灰尘传感器3。灰尘传感器3测定空气中的灰尘的浓度。灰尘传感器3配置于第二风道22,测定粒径为10μm以下的灰尘的浓度。
作为不同于灰尘传感器3的第二传感器,空气净化装置10还包括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6。在外壳1内的前方面部1e一侧具有二氧化碳传感器6。如后文所述的那样,二氧化碳传感器6配置于空气吸入空间24,并且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图4A中示出了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将预过滤器4拆除后的顶面部1a的局部结构,图4B中示出了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安装有预过滤器4的情况下的顶面部1a的局部结构。在图4A、图4B中,拆除了盖构件8。如图4A、图4B所示,灰尘传感器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6在外壳1内的前方面部1e一侧左右并排地配置。
(2-4)风扇
在外壳1内的底面部1b具有风扇5。风扇5在与吸尘过滤器2相对的面处具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5a。此外,风扇5具有用于将空气吹出的吹出口(未图示)。风扇5生成空气流。
(2-5)盖构件
盖构件8在一面具有细孔。盖构件8供空气通过。不过,盖构件8的细孔比预过滤器4的粗。
(3)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动作
如图2所示,空气F1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被吸入至外壳1内部。此外,空气F2从第二空气吸入口12被吸入外壳1内部。
预过滤器4将空气F1和空气F2所包含的较大的灰尘、粒径为100μm以上的灰尘去除。通过了预过滤器4的空气F1在第一风道21中流动。通过了预过滤器4的空气F2在第二风道22中流动。
吸尘过滤器2配置于第一风道21。通过了预过滤器4且在第一风道21中流动的空气F1通过吸尘过滤器2。吸尘过滤器2对通过了预过滤器4的空气中的细微灰尘进行捕捉。空气中的灰尘主要通过预过滤器4和吸尘过滤器2去除。
灰尘传感器3配置于第二风道22。通过了预过滤器4且在第二风道22中流动的空气F2通过灰尘传感器3的检测孔。灰尘传感器3对空气F2所包含的粒径为10μm以下的灰尘的浓度进行测定。
通过了吸尘过滤器2的空气F1和通过了灰尘传感器3的检测孔的空气F2合流而形成空气F3。空气F3在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合流而成的第三风道23中流动。第三风道23在外壳1内的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的下游侧形成于吸尘过滤器2与风扇5之间。空气F3从第二风道23朝向风扇5的吸入口5a流动。
图5示出了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从左侧面部1c观察到的局部结构。图5中,省略了从第一风道21流动而来的空气F1的图示。此外,在图5中,拆除了盖构件8。如图5所示,在外壳1内的前方面部1e的左侧具有灰尘传感器3。预过滤器4覆盖第二空气吸入口12。从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F2流过第二风道22而通过灰尘传感器3的检测孔,从而测定粒径为10μm以下的灰尘的浓度。
图6示出了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从右侧面部1d观察到的局部结构。图6中,省略了从第一风道21流动而来的空气F1的图示。此外,在图6中,拆除了盖构件8。如图6所示,在外壳1内的前方面部1e的右侧具有二氧化碳传感器6。预过滤器4覆盖第二空气吸入口13。从第三空气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F4被吸入空气吸入空间24,从而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6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在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中,为了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灰尘的浓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将新鲜的空气吸入,从而对这些空气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目前,根据设备不同,有时会配置灰尘传感器用的小型海绵状的过滤器。
此外,在吸尘过滤器的上风侧一般配置预过滤器以用于去除较大的灰尘。
在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中,使包含有灰尘的空气通过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孔,从而检测空气中的灰尘的浓度,不过,若重复使用灰尘传感器,则灰尘容易堆积,由于灰尘多,因此,有时会错误检测。此处,由于灰尘传感器对0.3~10μm的灰尘进行检测,因此,优选,在使空气通过灰尘传感器的检测孔前,将10μm以上的灰尘去除。在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中,列举了配置灰尘传感器用的小过滤器的例子,不过,由于过滤器较小且不容易拆除,因而,清扫较麻烦,容易丢失,并且需要额外的部件,因此,将花费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吸尘过滤器2和灰尘传感器3配置在附近的结构。此外,通过延长吸尘过滤器2用的预过滤器的形状而设置成将灰尘传感器3也覆盖的形状,使得吸尘过滤器2用的预过滤器与灰尘传感器3用的预过滤器一体化。由于灰尘传感器3对PM10以及PM2.5等粒径为10μm以下的颗粒进行检测,因此,大颗粒会造成干扰,为此,将预过滤器4的网格尺寸设置成大于这些大颗粒,设置成几百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预过滤器4捕捉造成灰尘传感器3堵塞的原因的几百μm以上的灰尘,由此,能够改善灰尘传感器3内部灰尘堵塞这一问题,从而能够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稳定地测定浓度。
此外,通过使吸尘过滤器2与灰尘传感器3的预过滤器4一体化,用户只需一次即可拆除预过滤器4,拆除作业变得轻松。并且,能够利用吸尘器等简单地吸出预过滤器4中的灰尘,因此,清扫作业变得轻松。此外,由于预过滤器4是一个大部件,因此,丢失的概率也大大减低。此外,由于预过滤器4是一个大部件,因此,与将吸尘过滤器用的预过滤器和灰尘传感器用的预过滤器设为不同的部件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预过滤器4覆盖灰尘传感器3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6,能够缓解由于二氧化碳传感器6内部灰尘堵塞而导致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下降这一情况。
(4)特征
(4-1)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外壳1、吸尘过滤器2、灰尘传感器3、一个预过滤器4。外壳1在内部形成有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所述第一风道21在一端具有第一空气吸入口11,所述第二风道22在一端具有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尘过滤器2配置于第一风道21。灰尘传感器3配置于第二风道22,测定规定尺寸以下的灰尘的浓度。预过滤器4配置于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流的上游侧,抑制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进入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由于将预过滤器4配置于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因此,通过使用一个预过滤器4,能够使得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不会进入配置有吸尘过滤器2的第一风道21以及设置有灰尘传感器3的第二风道22这两者,从而能够在使用配置于第二风道22的灰尘传感器3来检测灰尘的浓度时,减少灰尘的错误检测。
(4-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外壳1具有多个面1a、1b、1c、1d、1e、1f。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形成于外壳1的同一面1a。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由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形成于外壳1的同一面1a,因此,能够通过一个预过滤器4容易地覆盖第一吸入口11和第二吸入口12。
(4-3)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生成空气流的风扇5。在外壳1中,在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的下游侧还形成有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合流而成的第三风道23。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从第三风道23朝向风扇5的吸入口5a流动。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由于在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的下游侧形成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合流而成的第三风道23,因此,能够使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吸入并在第一风道中流动的空气与从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并在第二风道中流动的空气合流而送往风扇5的吸入口5a。
(4-4)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预过滤器4是网状或海绵状的。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由于将预过滤器4的材质设为网状或海绵状,因此,能够廉价地制造预过滤器4。能够容易地进行预过滤器4的清洗等处理。
(4-5)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灰尘传感器3测定粒径为10μm以下的灰尘的浓度。预过滤器4抑制粒径为100μm以上的灰尘进入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能够在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吸入的空气和从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分别在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中流动前,通过预过滤器4去除空气中包含的较大的灰尘。
(4-6)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第一空气吸入口11与第二空气吸入口12之间的距离d为50mm以下。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由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以该第一空气吸入口11与该第二空气吸入口12之间的距离d为50mm以下的方式靠近而配置于外壳1,因此,能够通过一个预过滤器4容易地覆盖第一空气吸入口11和第二空气吸入口12。
(4-7)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第一空气吸入口11的面积S1比第二空气吸入口12的面积S2大。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由于第一空气吸入口11的面积S1大于第二空气吸入口12的面积S2,因此,与为了检测空气中的灰尘的浓度而从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的量相比,能够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吸入较多的空气而进行空气净化。
(4-8)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第一空气吸入口11的面积S1是第二空气吸入口12的面积S2的50倍以上。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由于第一空气吸入口11的面积S1的大小是第二空气吸入口12的面积S2的50倍以上,因此,与为了检测空气中的灰尘的浓度而从第二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的量相比,能够从第一空气吸入口11吸入更多的空气而进行空气净化。
(4-9)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与灰尘传感器3不同的二氧化碳传感器6,该二氧化碳传感器6测定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外壳1的内部还形成有一端具有第三空气吸入口13的空气吸入空间24。二氧化碳传感器6配置于空气吸入空间24。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除了灰尘传感器3以外,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因此,能够在通过灰尘传感器3检测空气中的灰尘的浓度的同时,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6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4-10)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预过滤器4抑制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进入空气吸入空间24。
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通过使用预过滤器4,能够使得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不会进入空气吸入空间24,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在二氧化碳传感器6内部灰尘堵塞而导致二氧化碳传感器6的检测精度降低。
(5)变形例
(5-1)变形例1A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对包括灰尘传感器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限于此。空气净化装置也可仅包括灰尘传感器3。此外,空气净化装置还可包括灰尘传感器3以及检测空气中的气味的气味传感器。
(5-2)变形例1B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中,对预过滤器4是网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是海绵状的。
(5-3)变形例1C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 外壳
2 吸尘过滤器
3 灰尘传感器
4 预过滤器
5 风扇
6 二氧化碳传感器(第二传感器)
11 第一空气吸入口
12 第二空气吸入口
13 第三空气吸入口
21 第一风道
22 第二风道
23 第三风道
24 空气吸入空间
100 空气净化装置
F1、F2、F3、F4 空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203920341。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在内部形成有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所述第一风道(21)在一端具有第一空气吸入口(11),所述第二风道(22)在一端具有第二空气吸入口(12);
吸尘过滤器(2),所述吸尘过滤器(2)配置于所述第一风道;
灰尘传感器(3),所述灰尘传感器(3)配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对规定尺寸以下的灰尘的浓度进行测定;以及
一个预过滤器(4),所述预过滤器(4)配置于从所述第一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并且抑制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多个面(1a、1b、1c、1d、1e、1f),
所述第一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吸入口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同一面(1a)。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风扇(5),所述风扇(5)生成所述空气流,
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下游侧还形成有第三风道(23),所述第三风道(23)是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合流而成的,
从所述第一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从所述第三风道朝向所述风扇的吸入口(5a)流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过滤器是网状或海绵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灰尘传感器对粒径为10μm以下的灰尘的浓度进行测定,
所述预过滤器抑制粒径为100μm以上的灰尘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距离(d)为50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气吸入口的面积比所述第二空气吸入口的面积大。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气吸入口的面积为第二空气吸入口的面积的50倍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灰尘传感器不同的第二传感器(6),
所述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还形成有空气吸入空间(24),所述空气吸入空间(24)在一端具有第三空气吸入口(13),
所述第二传感器是测定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或者对空气中的气味进行检测的气味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空气吸入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过滤器抑制规定尺寸以上的灰尘进入所述空气吸入空间。
CN202023026020.6U 2019-12-16 2020-12-15 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139013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6694A JP2021096022A (ja) 2019-12-16 2019-12-16 空気清浄装置
JP2019-226694 2019-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1387U true CN213901387U (zh) 2021-08-06

Family

ID=76431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26020.6U Active CN213901387U (zh) 2019-12-16 2020-12-15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96022A (zh)
CN (1) CN213901387U (zh)
TW (1) TWM61535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96022A (ja) 2021-06-24
TWM615355U (zh)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258B (zh)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DE60210721D1 (de) Staubsammelanordnung in einem Staubsauger und Hauptgehäuse für einen Staubsauger mit solcher Anordnuung
KR100873410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집진성능 측정시스템
JP2006289171A (ja) 空気清浄機
JP4756888B2 (ja) 空気清浄機
CN105877613A (zh) 一种桶式吸尘器
CN213901387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6376951U (zh) 一种商用车空气滤清器
JP2007068684A (ja) 電気掃除機
CN109124487B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212140328U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KR100704336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10082479A (zh) 一种吸气式烟雾探测气室结构及方法
CN110716010A (zh) 具有水气分离器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KR101532910B1 (ko) 듀얼 볼텍스 진공청소기
CN105877614B (zh) 一种吸尘器
CN208466172U (zh) 一种除杂装置
US20120103195A1 (en) Machine tool mounted mist collector
CN114965197A (zh) 一种β射线法与电荷法相结合的大气颗粒物监测装置
US20220016560A1 (en) Air purifier
CN208371718U (zh) 一种表面清洁器
CN217404075U (zh) 粉尘检测装置
CN209153415U (zh) 一种湿干真空吸尘器
JP2011055974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8981597U (zh) 生物安全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