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6828U - 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 - Google Patents

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6828U
CN213896828U CN202022321506.6U CN202022321506U CN213896828U CN 213896828 U CN213896828 U CN 213896828U CN 202022321506 U CN202022321506 U CN 202022321506U CN 213896828 U CN213896828 U CN 213896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nergy
guide rail
frame assembl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215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文泽
魏伟
罗昌杰
程卫
张凤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nsin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215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6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6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6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被动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该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基座、滑块组件、框架组件和吸能元件。其中,基座设有导轨;滑块组件可滑动地安装于导轨上;框架组件的一端与滑块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基座连接,框架组件的中部设有安装腔体;吸能元件安装于安装腔体内缓冲吸能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吸能装置,采用框架组件和吸能元件通过滑块组件沿着导轨方向滑动的技术手段,保证整个缓冲吸能装置安全可靠地将正向冲击力平稳吸收,可应用在渠化岛上,解决了现有渠化岛防护装置保护功能较弱的问题,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Description

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被动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和安全岛。
背景技术
在公路交通防护领域,渠化岛是一种设置于往返行车道之间,供行人横穿道路时因车道宽度过宽而不能一次性穿越往返车道间,设置的行人临时停留位置。该渠化岛的作用是在车辆横行的道路中间保护行人安全。
传统的渠化岛为由水泥浇筑而成的岛头和在行人等候区边缘安置的分隔柱围绕形成的一片行人安全区域。一般地,在岛头位置使用防撞圆桶(内置细沙)、防撞柱或者刚性防撞罩等防护装置,用于对撞向岛头的车辆进行缓冲防护。
然而,如果在岛头位置使用防撞圆桶,其保护能力弱,缓冲吸能力不足,导致渠化岛的岛头无法将车辆截停的风险,进而造成车辆冲进渠化岛撞击行人。如果使用防撞柱或者刚性防撞罩时,高速的车辆直接撞到刚性止挡上,由于没有缓冲,对司机及碰撞车辆造成剧烈冲击而产生人员伤亡。
仅2019年,深圳因车辆冲撞岛头造成10死21伤,且车速在50km/h-70km/h造成的事故占比53%。因此,传统的渠化岛防护装置的保护功能较弱,车辆正向撞击容易产生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和安全岛,旨在解决现有渠化岛防护装置保护功能较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设有导轨;
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上;
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组件连接,所述框架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框架组件的中部设有安装腔体;以及
吸能元件,所述吸能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两个向外凸的管件,两个所述管件位于所述导轨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件为弯曲管,所述弯曲管设有弯曲强度调节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能元件包括第一外壳和蜂窝件,所述第一外壳的外轮廓与所述安装腔体的内轮廓相适配,所述蜂窝件容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蜂窝件形成有若干个蜂窝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是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基座设有底板,所述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基座设有后罩板,所述后罩板与所述框架组件连接,所述后罩板朝靠近所述安装腔体的方向弯曲;以及
所述导轨为工型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滑块组件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支管,所述支管形成安装槽,所述支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滑块组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滑块组件的顶部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通过紧固件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为可拆卸式铰接,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的铰接轴与所述导轨的所在平面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块和分别位于所述滑块两侧的两个支撑件,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接触,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的接触面为圆弧面;
所述框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脚,至少两个所述支脚分别位于所述导轨的两侧,所述支脚用于支撑在地面上;以及
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地罩设所述基座、所述滑块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和所述吸能元件,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向外凸的外轮廓,所述第二外壳的表面设有防腐层。
一种安全岛,所述安全岛的岛头位置设有上述任一种缓冲吸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采用框架组件和吸能元件通过滑块组件沿着导轨方向滑动的技术手段,保证整个缓冲吸能装置安全可靠地将正向冲击力平稳吸收,可应用在渠化岛上,解决了现有渠化岛防护装置保护功能较弱的问题,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2中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吸能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述缓冲吸能装置的滑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述滑块组件的后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基座,110—导轨,120—底板,130—后罩板,131—第二铰链,140—销轴,150—筋条;
200—滑块组件,210—滑块,220—支撑件,230—安装座,240—斜板,250—侧板,260—直方管,261—第二螺纹孔,262—紧固件;
300—框架组件,310—安装腔体,320—管件,321—弯曲强度调节孔,322—第一铰链,330—支管,331—安装槽,332—第一螺纹孔,340—扣件,350—支脚;
400—吸能元件,410—第一外壳,420—蜂窝件,421—蜂窝孔,430—非金属材料;
500—第二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基座100、滑块组件200、框架组件300和吸能元件400。基座100设有导轨110。滑块组件200可滑动地安装于导轨110上。框架组件300的一端与滑块组件200连接,框架组件300的另一端与基座100连接,框架组件300的中部设有安装腔体310。吸能元件400安装于安装腔体310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采用框架组件300承受正向冲击力,并将该正向冲击力传递给位于其中部的安装腔体310内的吸能元件400,同时,借助于滑块组件200,框架组件300和吸能元件400能够沿着导轨110的设置方向逐渐移动,避免吸能元件400在碰撞过程中出现倾覆、扭曲或是不规则变形,促使吸能元件400压缩变形能力达到最大,将吸能效果达到最大,使得整个缓冲吸能装置安全可靠地完成吸能,可应用在渠化岛上,解决了现有渠化岛防护装置保护功能较弱的问题,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此外,上述缓冲吸能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在整体结构受到冲击变形时,滑块组件200及基座100因其优异的结构和强度,将不会出现变形,可进行重复使用,使产品整体替换方便,无需进行二次施工。比如,在完成一次碰撞后,只需更换框架组件300和吸能元件400,减少了对基础的二次施工,降低了更换施工时间及费用,利于维护及二次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框架组件300包括两个向外凸的管件320。两个管件320位于导轨110的两侧。如此,外凸的管件320能有效地承受正撞、偏撞、及多角度碰撞,实现多方向防护功能。
其中,管件320自身能够通过变形稳定地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产生的能量。比如,在受到低速非机动车撞击时,因管件320自身能抗受较大冲击,故将不会对整个缓冲吸能装置造成损伤。外凸的管件320和吸能元件400相配合的结构,能够根据冲击力大小,有效地甄别车辆,只有达到其限值才开始变形吸能,对于非机动车的冲击既能截停,又不出现结构损坏,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维护费用。
可选地,管件320为方管、圆管、梯形管、椭圆管等。其中,方管的侧面为平面,受力面积大,有利于提高缓冲吸能装置的抗冲击能力。
具体地,管件320为弯曲管,弯曲管设有弯曲强度调节孔321。具有弯曲强度调节孔321的弯曲管弯曲强度增大,有利于提高框架组件300的抗冲击能力。并且,制造者能够根据客户的防护需求,灵活改变弯曲强度调节孔321的大小,从而改变弯曲管的弯曲强度。
相应地,圆弧状的弯曲管形成的安装腔体310用于安装圆弧形的吸能元件400,而圆弧形吸能元件400在压缩过程中受力面积呈梯度变化,随着压缩量变大,吸能元件400抵抗压缩变形的力逐渐变大,达到最大受力面积后再逐渐变小,能使不同重量及速度的车型受到撞击后的加速度保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
可以理解,外凸的管件320可以是弯曲管,也可以是多个不平行的直管依次连接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吸能元件400包括第一外壳410和蜂窝件420,第一外壳410的外轮廓与安装腔体310的内轮廓相适配,使得框架组件300承受到的冲击力有效地传递给吸能元件400。蜂窝件420容设于第一外壳410内,蜂窝件420形成有若干个蜂窝孔421。
蜂窝孔421的横截面轮廓为正六边形,使得蜂窝件420受到的各向撞击均可以协同变形,保证从框架组件300传递的各向撞击时力值和变形均趋于一致,有利于整体的变形。
具体地,参考图4,吸能元件400的一种具体结构为,蜂窝件420为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可选为铝板、镀锌钢板等。至少一个蜂窝孔421内填充有非金属材料430,或者,在蜂窝件420和第一外壳410之间的至少一个缝隙内填充有非金属材料430。非金属材料430可选为聚乙烯泡沫塑料或者聚氨酯。金属制成的蜂窝件420可避免在蜂窝孔421内加注非金属材料430时因其膨胀而使整体发生变形,有效地保证了填充的一致性和便利性。非金属材料430因其稳定的抗压特性,及优异的压缩率,将其与金属制成的蜂窝件420结合使用,充分发挥其吸能优势,在同等强度及吸能能力要求下,有效地降低了产品质量、成本。
其中,根据非金属材料430填充的位置不同和个数不同,吸能元件400的吸能效果不同,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调整吸能元件400的吸能能力。
具体地,吸能元件400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为,至少一个蜂窝孔421的侧壁设有若干加强筋,从而提高吸能元件400的强度。
以上吸能元件400的两种具体结构中,制造商通过调整蜂窝件420的材质、厚度及加注非金属材质的密度,实现调整吸能装置的强度以及吸能可靠性,满足不同的防护需求,提高产品通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基座100设有底板120,导轨110固定连接于底板120。具体地,导轨110可以是焊接在底板120上,或者,导轨110和底板120一体成型。导轨110固定连接在底板120上,提高基座100的整体性,增强基座100的整体连接强度。
此外,在实际碰撞过程中,框架组件300和吸能组件用于承受冲击力和吸能,有可能受损需要更换;但基座100很难受损,无需更换,因此,基座100固定设置,导轨110固定在底板120上,有利于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基座100设有后罩板130,后罩板130与框架组件300连接,后罩板130朝靠近安装腔体310的方向弯曲。后罩板130为曲面结构,能够提供反作用力,支撑吸能元件400变形吸能。
可选地,后罩板130设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筋条1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导轨110为工型轨。工型轨抗弯强度大,滑块组件200与工型轨的配合连接,在多方向受力时能依然保持结构完整,保证工型轨上端的框架组件300和吸能元件400在受撞时能顺畅、完全充分地完成吸能,能防止整体结构受冲击时倾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6,框架组件300与滑块组件200可拆卸连接;和/或,框架组件300与基座100可拆卸连接。在实际碰撞防护过程中,框架组件300以及位于框架组件300内的吸能元件400承受冲击力,有可能受损,需要更换,框架组件300可拆卸式连接,方便组装,便于后续更换维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6和图7,框架组件300包括支管330,支管330形成安装槽331,支管330的管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32,滑块组件200的顶部设有与第一螺纹孔332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61,滑块组件200的顶部穿设于安装槽331内且通过紧固件262螺纹连接。如此,滑块组件200不直接承受冲击力,在受到冲击时有效地耐受冲击,并且自身不产生变形,使滑块组件200与导轨110在相对滑移时消除因变形造成的卡涩。并且,滑块组件200与框架组件300螺纹连接,保证在撞击作用下,滑块组件200与框架组件300能可靠地连接。
具体地,支管330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呈圆弧形的管件320,支管330的前后两侧开设有该第一螺纹孔33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框架组件300与基座100之间为可拆卸式铰接,结构简单,便于模块化拆卸,便于后续对框架组件300的维护。框架组件300与基座100之间的铰接轴与导轨110的所在平面垂直。框架组件300受压变形时,其与基座100连接的端部绕转轴转动,有效地将冲击力往后转移,减少基座100承受的正向冲击力。
具体地,框架组件300远离滑块组件200的一端设有第一铰链322,基座100设有第二铰链131,销轴140插设于第一铰链322和第二铰链131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6,滑块组件200包括滑块210和分别位于滑块210两侧的两个支撑件220,滑块210滑动安装在导轨110上,支撑件220与基座100接触,支撑件220与基座100的接触面为圆弧面。支撑件220支撑滑块组件200和上方的框架组件300,同时接触面为圆弧面,能有效地降低支撑件220随滑块210滑移时与基座100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整体滑动阻力。
可选地,支撑件220为圆棒或滚轮。其中,圆棒的中心线与导轨110的设置方向一致。滚轮的中心线与导轨110的设置方向垂直。
具体地,参见图6,滑块组件200还包括安装座230、斜板240、侧板250和直方管260,滑块210和支撑件220固定于安装座230的底部,斜板240和侧板250固定在安装座230的顶部,直方管260固定在斜板240和侧板250的顶部,直方管260用于套入框架组件300的安装槽331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框架组件300包括至少两个支脚350,至少两个支脚350分别位于导轨110的两侧,支脚350用于支撑在地面上。在发生斜碰或是偏碰时,支脚350保护整体结构的侧向稳定性,避免因失稳造成吸能不充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框架组件300包括扣件340。扣件340延伸至安装腔体310的底部,扣件340与吸能元件400可拆卸地卡扣连接。当框架组件300受压损坏,而吸能元件400未损坏情况下,可将吸能元件400与框架组件300分离,只需要更换框架组件300即可,降低维护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第二外壳500,第二外壳500可拆卸地罩设基座100、滑块组件200、框架组件300和吸能元件400。第二外壳500能够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具体地,第二外壳500具有向外凸的外轮廓,以使第二外壳500呈圆弧状。圆弧状的第二外壳500能够有效地承受正撞、偏撞、及多角度碰撞,让各向受力均匀。
具体地,第二外壳500的表面设有防腐层。
具体地,第二外壳500的表面可印制花纹,以使与城市道路环境相协调。
具体地,第二外壳500为薄金属蒙皮。
实施例二
安全岛是一种设置在往返车行道之间,供行人横穿道路时临时停留的地方,安全岛一般分为渠化岛和二次过街岛。在安全岛区域设置防护装置,可以保护岛内行人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岛。该安全岛的岛头位置设有上述实施例一种的任意一种缓冲吸能装置。该缓冲吸能装置的结构适用于各种路况的安全岛,其结构有较强的适用性及通用性。
此外,在相同结构下,通过改变框架组件300的尺寸、材质或吸能元件400中蜂窝件420材质、厚度及填充物的密度,可对特种车辆进行针对性的防护设计。
具体地,缓冲吸能装置安装在渠化岛的尖角位置,正对车辆行驶方向,并且位于岛头周边的安全白线以内,处于车辆拐弯及直线行驶时的安全区域,不占用车道,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缓冲吸能装置还可以安装在车辆、建筑物、飞行器等物体上,起到碰撞防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设有导轨;
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上;
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组件连接,所述框架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框架组件的中部设有安装腔体;以及
吸能元件,所述吸能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两个向外凸的管件,两个所述管件位于所述导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为弯曲管,所述弯曲管设有弯曲强度调节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包括第一外壳和蜂窝件,所述第一外壳的外轮廓与所述安装腔体的内轮廓相适配,所述蜂窝件容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蜂窝件形成有若干个蜂窝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是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基座设有底板,所述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基座设有后罩板,所述后罩板与所述框架组件连接,所述后罩板朝靠近所述安装腔体的方向弯曲;以及
所述导轨为工型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滑块组件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支管,所述支管形成有安装槽,所述支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滑块组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滑块组件的顶部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通过紧固件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为可拆卸式铰接,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的铰接轴与所述导轨的所在平面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块和分别位于所述滑块两侧的两个支撑件,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接触,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基座的接触面为圆弧面;
所述框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脚,至少两个所述支脚分别位于所述导轨的两侧,所述支脚用于支撑在地面上;以及
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地罩设所述基座、所述滑块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和所述吸能元件,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向外凸的外轮廓,所述第二外壳的表面设有防腐层。
10.一种安全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岛的岛头位置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
CN202022321506.6U 2020-10-16 2020-10-16 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 Active CN213896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21506.6U CN213896828U (zh) 2020-10-16 2020-10-16 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21506.6U CN213896828U (zh) 2020-10-16 2020-10-16 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6828U true CN213896828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3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21506.6U Active CN213896828U (zh) 2020-10-16 2020-10-16 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68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34447B1 (ko) * 2022-06-15 2023-05-26 (주)엠에스로드 터널용 충격완화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34447B1 (ko) * 2022-06-15 2023-05-26 (주)엠에스로드 터널용 충격완화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38567B1 (en) Trailer mounted attenuator with breakaway axle assembly
KR101039590B1 (ko) 압연관 표면 드래그(drag)에 의한 운동 마찰력과 압연력을 이용한 차량충격을 흡수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충격흡수장치
CN208733538U (zh) 一种填充吸能泡沫的公路防撞垫结构
CN213896828U (zh) 缓冲吸能装置及安全岛
CN204279321U (zh) 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以及车辆
CN212175612U (zh) 车行道双向缓冲防撞护栏
CN103015347A (zh) 一种吸能性能良好的高速公路护栏
CN202989819U (zh) 一种柔性高速公路护栏
CN212316773U (zh) 一种耐撞防侧翻坠车高速公路护拦结构
CN211113175U (zh) 一种桥梁护栏端部伸缩式防撞缓冲装置
CN203049500U (zh) 一种具有良好防撞性能的高速公路护栏
CN211621368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可导向防撞垫
CN202624126U (zh) 一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5518549U (zh) 一种公路护栏防撞气囊装置
US6551012B1 (en) Guard rail construction
CN214033517U (zh) 防护装置及安全岛
CN213867355U (zh) 一种组合型多角度防撞防车辆侧翻桥梁护栏
CN211113176U (zh) 一种桥梁护栏端部防撞缓冲装置
CN211973277U (zh) 一种装配式高速公路护栏
CN210597144U (zh) 一种泡沫铝缓冲吸能防撞护栏端头
CN210194494U (zh) 一种具有减震耗能作用的装配式道路隔离墩结构
CN208072278U (zh) 一种用于公路的安全护栏
CN113356112A (zh) 一种公路护栏防撞气囊装置
CN203049498U (zh) 一种具有良好防撞性能的高速公路护栏
CN111719465A (zh) 一种组合式防撞护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