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3670U - 一种减震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3670U
CN213893670U CN202022203027.4U CN202022203027U CN213893670U CN 213893670 U CN213893670 U CN 213893670U CN 202022203027 U CN202022203027 U CN 202022203027U CN 213893670 U CN213893670 U CN 213893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egment
broken line
shock
absorbing member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30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俊达
许圳杰
曾舒钰
陈海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30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3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3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3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构件,为可伸缩的弹性件,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连续且彼此连接的减震单元;减震单元包括连为一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两个内侧靠近下一减震单元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适于嵌入第一凹陷部;第二部分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彼此背离的两个外侧分别设有两个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部;第三部分被配置为适于嵌入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二凹陷部;第三部分的第二侧与第一部分的第一侧连接,其第一侧与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二侧连接,以解决填充箱体时减震构件耗材量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产品包装过程中,往往会在箱体内壁以及箱内物品之间填充一些减震构件,以起到减震的效果,避免物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因发生碰撞而损毁。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箱体大小不一,但现有技术中的减震构件又往往是固定的长度,因此当箱体体积较大时,则会存在箱体的同一长度方向上需铺设多个减震构件方可填满箱体,亦或是多个减震构件的长度长于箱体长度,需对减震构件进行压缩方可刚好填充箱体的情况;然而,一旦减震构件被压缩,减震构件的减震效果则会受到影响,并且还会存在耗材量大的问题。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减震构件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减震构件,以解决填充箱体时减震构件耗材量大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构件,为可伸缩的弹性件,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连续且彼此连接的减震单元;减震单元包括连为一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均设有朝向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一侧和朝向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二侧;第一部分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两个内侧靠近下一减震单元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适于嵌入第一凹陷部;第二部分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彼此背离的两个外侧分别设有与两个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部;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第二侧均与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侧相适配;第三部分被配置为适于嵌入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二凹陷部;第三部分的第二侧与第一部分的第一侧连接,其第一侧与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二侧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凹陷部相对的两个内侧与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三部分分离。
进一步地,减震构件的材质为泡棉。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的第二连接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被配置为适于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三部分带动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且不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被配置为2mm~4mm。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形成第一凹陷部的部分设有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第二折线段和位于第二折线段两边的第一折线段和第三折线段;第二折线段与第一折线端和第三折线端分别形成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
第二部分型材第二凹陷部的部分设有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第五折线段和位于第五折线段两边的第四折线段和第六折线段;第五折线段分别与第四折线段和第六折线段形成与第一折角对应的第三折角和与第二折角对应的第四折角。
进一步地,第三折角与第一折角间的间距为2mm~4mm;第四折角与第二折角间的间距为2mm~4mm。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第二部分配置成适于嵌入第一凹陷部,将第二部分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将第三部分配置成与第一部分的第一侧连接,并适于嵌入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二凹陷部的方式,使得减震构件能够具有拉伸和收缩两种状态,且无论其处于拉伸状态还是收缩状态,弹性构件都不会发生回弹,以适应各种箱体尺寸进行拉伸变换。
实现上述效果的原理如下:由于第二部分适于嵌入第一凹陷部,第三部分适于嵌入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二凹陷部,且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两个内侧靠近下一减震单元分别设有的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与第二凹陷部彼此背离的两个外侧分别设有的两个第二连接部连接;因此,当减震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不会发生回弹,同理,当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三部分带动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分离,以拉伸减震构件时,由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的宽度较小较为薄弱,因此当减震构件处于拉伸状态时,二者的连接处则会成为薄弱点,以削减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回复力,当回复力小于作用于减震构件两端的拉力时,减震构件则不会发生回弹,如此一来,用户则可根据需要对减震构件进行拉伸变换,以减少填充箱体的减震构件的数量。
2、通过将第二凹陷部相对的两个内侧设置成与下一个减震单元的第三部分分离的方式,增大减震构件的拉伸变化值。
3、通过将减震构件的材质设置成泡棉以提供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实现减震构件的拉伸变换。
4、通过将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配置成适于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三部分带动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且不发生断裂的方式,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位置尽可能薄弱且不至于断裂,进而使得拉伸后的减震构件不会回弹,且压缩时的减震构件也不会反弹。
5、通过将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配置成2mm~4mm的方式,以使得拉伸后的减震构件不会回弹,且压缩时的减震构件也不会反弹。
6、通过提供第一部分的具体结构,并在第一部分形成第一凹陷部的部分形成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的方式,使得减震单元处于拉伸状态时不会回弹;实现该效果的原理如下:由于第折角处较为薄弱且易断裂,因此通过在第一凹陷部内形成折角的方式,即可减小减震构件回复的弹性力,当减震构件回复的弹性力小于拉伸减震构件的拉力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减震构件则不会回弹,且能够保持拉伸的长度。
7、通过提供第二部分的具体结构,并在第二部分形成第二凹陷部的部分形成第三折角和第四折角的方式,进一步确保使得减震单元处于拉伸状态时不会回弹。
8、通过将第三折角与第一折角间的间距设置为为2mm~4mm,将第四折角与所述第二折角间的间距为2mm~4mm的方式,以实现减震构件的伸缩变化且不发生回弹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处于拉伸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处于拉伸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减震单元的局部放大图及减震单元各部分的说明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减震单元1、第一部分2、第一凹陷部3、第一折角4、第二折角5、第一连接部6、第二部分7、第二凹陷部8、第三折角9、第四折角10、第二连接部11、第三部分12、减震构件13、箱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构件13;减震构件13为可伸缩的弹性件,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连续且彼此连接的减震单元1,在本实施例中,减震构件13的材质为泡棉。
减震单元1包括连为一体的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7和第三部分12;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7和第三部分12均设有朝向上一减震单元1的第一侧和朝向下一减震单元1的第二侧。
第一部分2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凹陷部3;第一凹陷部3相对的两个内侧靠近下一减震单元1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6;第一部分2形成第一凹陷部3的部分设有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第二折线端和位于第二折线段两边的第一折线端和第三折线端;第二折线段与第一折线段和第三折线段分别形成第一折角4和第二折角5。
第二部分7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凹陷部8;第二凹陷部8彼此背离的两个外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11;第二部分7形成第二凹陷部8的部分设有垂直与长度方向的第五折线段和位于第五折线段两边的第四折线段和第六折线段;第五折线段与第四折线段和第六折线段分别形成第三折角9和第四折角10。
其中,第一部分2的第一连接部6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被配置为适于下一减震单元1的第三部分12带动第二部分7远离第一部分2且不发生断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的第一连接部6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被配置为2mm~4mm;
第二部分7被配置为适于嵌入第一部分2的第一凹陷部3;第二部分7的第二凹陷部8相对的两个内侧与下一减震单元1的第三部分12分离;第二部分7上的第三折角9和第四折角10分别与第一部分2上的第一折角4和第二折角5对应,且第二部分7和第一部分2的第二侧均与下一减震单元1的第一部分2的第一侧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折角9与第一折角4间的间距为2mm~4mm;第四折角10与第二折角5间的间距为2mm~4mm;
第三部分12被配置为适于嵌入上一减震单元1的第二凹陷部8;第三部分12的第二侧与第一部分2的第一侧连接,其第一侧与上一减震单元1的第二侧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将减震构件13根据不同箱体14的尺寸进行拉伸或压缩后铺设于箱体14的底部、侧部或表面;此外,为了避免箱体在运输的过程中,减震构件13发生跑动,还可将减震构件13的两端与箱体内壁进行固定,如在减震构件13的两端通过双面胶与箱体内壁粘接的方式,实现二者间的相对固定。
其中,由于第一连接部6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仅为2mm~4mm,第一部分2上的第一折角4与第二部分7上的第三折角9间的间距为2mm~4mm,第一部分2上的第二折角5与第二部分7上的第四折角10的间距也为2mm~4mm;因此,当使用者对减震构件13进行拉伸时,下一减震单元1的第三部分12会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部分7与第二部分7分离以将减震构件拉伸至较长的长度。
但是,由于第一凹陷部3存在第一折角4和第二折角5,第二凹陷部8存在第三折角9和第四折;因此,当用户对减震构件13进行拉伸,并使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7均发生形变时,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7上的折角则会成为薄弱点,以减小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7的回复力。
同理,第一部分2的第一连接部6以及与第一连接部6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的位置处也将会成为薄弱点,以进一步减小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7的回复力;当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7的回复力小于拉伸减震构件13的拉力时,被拉伸至一定长度的减震构件13则不会回弹,在本实施例中,减震构件13的长度变化范围在30mm~50mm之间。
同样地,当用户对减震构件13进行压缩时,第三部分12会嵌入上一减震单元1的第二凹陷部8中,第二部分7会嵌入第一部分2的第一凹陷部3中,下一减震单元1的第三部分12会嵌入第二部分7的第二凹陷部8中,且不会发生反弹。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的一种减震构件13有效解决了填充箱体14时减震构件13耗材量大的问题。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构件为可伸缩的弹性件,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连续且彼此连接的减震单元;
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连为一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均设有朝向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一侧和朝向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两个内侧靠近下一减震单元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适于嵌入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凹陷部;
所述第二凹陷部彼此背离的两个外侧分别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侧均与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侧相适配;
所述第三部分被配置为适于嵌入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侧连接,其第一侧与上一减震单元的第二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对的两个内侧与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三部分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构件的材质为泡棉。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被配置为适于下一减震单元的第三部分带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且不发生断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被配置为2mm~4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部分设有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第二折线段和位于第二折线段两边的第一折线段和第三折线段;所述第二折线段与所述第一折线段和所述第三折线段分别形成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部分设有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第五折线段和位于第五折线段两边的第四折线段和第六折线段;所述第五折线段与所述第四折线段和所述第六折线段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折角对应的第三折角和与所述第二折角对应的第四折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角与所述第一折角间的间距为2mm~4mm;所述第四折角与所述第二折角间的间距为2mm~4mm。
CN202022203027.4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减震构件 Active CN213893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3027.4U CN213893670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减震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3027.4U CN213893670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减震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3670U true CN213893670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3027.4U Active CN213893670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减震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3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25791T3 (es) Protector de arista de plastico extruido.
EP1717154A1 (en) Suspension packages and systems, cushioning panel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WO2006062894A3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with dunnage erection biaser
CN104512294B (zh) 座椅缓冲装置及使用其之汽车安全座椅
CN213893670U (zh) 一种减震构件
CN206186952U (zh) 保险杠及汽车
JP2004509680A (ja) 安定させ緩衝するフレーム要素を備えたバッグ
CN105128809B (zh) 一种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袋的折叠方法
CN207173100U (zh) 一种新型夹书量尺
CN211433582U (zh) 骨科护理固定支架
CN207482025U (zh) 加强结构、中央通道结构及汽车
CN207657744U (zh) 车门防撞条
CN209480261U (zh) 可折叠便携式包装盒
CN209479772U (zh) 一种车辆纵梁吸能盒
CN207416764U (zh) 一种卡车用加强型保险杠组件
CN213769460U (zh) 一种用于包装烟盒的包装盒
CN214690726U (zh) 一种包装结构及包装装置
CN214987399U (zh)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聚乙烯食品包装袋
CN219385811U (zh) 一种抗撕裂性能强的环保纸板
CN219450276U (zh) 一种瓦楞纸板结构
CN215664569U (zh) 一种重型产品用充气柱包装结构
CN221069317U (zh) 一种缓震信封袋
CN216154503U (zh) 一种防静电的气泡袋
CN220455305U (zh) 一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装置
CN115123665B (zh) 具有不同收缩率的缓冲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