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3018U - 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3018U
CN213893018U CN202022708394.XU CN202022708394U CN213893018U CN 213893018 U CN213893018 U CN 213893018U CN 202022708394 U CN202022708394 U CN 202022708394U CN 213893018 U CN213893018 U CN 213893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nding
guide rail
pipe bundle
arm
embr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083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旭东
宋红晓
俞立
高铭
高琪
王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eda Jingy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eda Jingy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eda Jingy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eda Jingy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083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3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3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3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置于管捆架的一端,管捆架中支撑放置管捆,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包括平移机构和抱圆机构;平移机构作为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的底部并位于管捆架的侧方,平移机构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抱圆机构;通过平移机构带动抱圆机构运动到管捆的指定位置,通过抱圆机构将管捆抱圆。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实现管捆的自动抱圆,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场所中。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抱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抱圆装置大多是针对单根圆柱状工件(物件)的抱圆,管捆的抱圆装置在工厂内一般都采用人工方式将捆绳缠绕到管捆上,再进行紧固。现有的抱圆方式由于是人工缠绕,只适合小型和轻型管捆,大型或者重型管捆就无法成功抱圆,效率低下,危险性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原有管捆抱圆方式的效率低,危险性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管捆抱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置于管捆架的一端,管捆架中支撑放置管捆,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包括平移机构和抱圆机构;平移机构作为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的底部并位于管捆架的侧方,平移机构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抱圆机构;通过平移机构带动抱圆机构运动到管捆的指定位置,通过抱圆机构将管捆抱圆。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底座、左平移架、第一直线导轨副、右平移架、第三直线导轨副、齿条、齿轮和平移电机;底座上端面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直线导轨副和第三直线导轨副,第一直线导轨副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安装在底座上端面,第一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一导轨上,左平移架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第三直线导轨副包括第三滑块和第三导轨,第三导轨安装在底座上端面,第三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三导轨上,右平移架固定在第三滑块上,底座安装右平移架一侧的侧端面上设置有齿条,齿条的方向与第三导轨的方向平行,齿条上方的右平移架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平移电机,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同轴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形成齿轮齿条副。
所述抱圆机构包括抱圆底座、抱圆气缸、左抱圆臂、抱圆带、第一抱圆带压板、右抱圆臂、第二直线导轨副、链轮和链条、第二抱圆带压板;抱圆底座固定安装在平移机构的上端面上,抱圆气缸固定安装在抱圆底座的下部,抱圆气缸通过电磁阀来控制,抱圆底座的上部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链轮,两个链轮之间安装链条,两个链轮中心连线的抱圆底座上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副,第二直线导轨副包括第二滑块、第四滑块和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安装在抱圆底座的侧面,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二导轨上,抱圆气缸的活塞杆与右抱圆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右抱圆臂的上端通过第一抱圆带压板与抱圆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右抱圆臂中部与链条的上侧部分固定连接,右抱圆臂中部通过第二滑块连接在第二导轨上,第二导轨上方的右抱圆臂中部和链条的上侧部分连接,右抱圆臂整体沿第二导轨滑动,左抱圆臂的一端与链条的下半部分固定连接,左抱圆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抱圆带压板与抱圆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左抱圆臂的中间通过第四滑块连接在第二导轨上。
所述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和链轮轴,链轮轴通过轴套活动安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压板通过螺栓与轴承座20连接,轴承座20安装在抱圆底座上。
所述抱圆带为两端不闭合的环状。
所述左抱圆臂和右抱圆臂的上部为圆弧状,左抱圆臂和右抱圆臂整体为钩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的平移机构,由平移电机带动平移支架移动,实现抱圆臂在管捆轴向上进行水平移动,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效率。
2)提供的抱圆机构,由抱圆气缸带动抱圆臂移动,实现抱圆臂对管捆的抱圆动作,通过调节抱圆气缸进气压力可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对抱紧力进行调节;采用电磁阀控制抱圆气缸的进气与排气,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K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直线导轨副,2、左平移架,3、抱圆底座,4、抱圆气缸,5、左抱圆臂,6、抱圆带,7、第一抱圆带压板,8、右抱圆臂,9、第二直线导轨副,10、链轮,11、链条,12、右平移架,13、第三直线导轨副,14、齿条,15、齿轮,16、底座,17、轴承压板,18、链轮轴,19、轴套,20、轴承座,21、平移电机,22、第二抱圆带压板,23、管捆架,24、管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置于管捆架23的一端,管捆架23中支撑放置管捆24,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包括平移机构和抱圆机构;平移机构作为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的底部并位于管捆架23的侧方,平移机构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抱圆机构;通过平移机构带动抱圆机构运动到管捆的指定位置,通过抱圆机构工将管捆24抱圆。
平移机构包括底座16、左平移架2、第一直线导轨副1、右平移架12、第三直线导轨副13、齿条14、齿轮15和平移电机21;
底座16上端面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直线导轨副1和第三直线导轨副13,第一直线导轨副1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安装在底座16上端面,第一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一导轨上,左平移架2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第三直线导轨副1包括第三滑块和第三导轨,第三导轨安装在底座16上端面,第三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三导轨上,右平移架12固定在第三滑块上,第一导轨和第三导轨的导轨方向与管捆24轴向方向相同,底座16安装右平移架12一侧的侧端面上设置有齿条14,齿条14的方向与第三导轨的方向平行,齿条14上方的右平移架12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平移电机21,平移电机21的输出轴与齿轮15同轴连接,齿轮15与齿条14啮合形成齿轮齿条副。
抱圆机构包括抱圆底座3、抱圆气缸4、左抱圆臂5、抱圆带6、抱圆带压板7、右抱圆臂8、第二直线导轨副9、链轮10和链条11;抱圆底座3固定安装在平移机构的左平移架2和右平移架12的上端面上,抱圆气缸4固定安装在抱圆底座3的下部,抱圆气缸4通过电磁阀来控制,抱圆底座3的上部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链轮10,两个链轮10之间安装链条11,两个链轮中心连线的抱圆底座3上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副9,第二直线导轨副9包括第二滑块、第四滑块和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和链条的上下部分平行,第二导轨安装在抱圆底座3的侧面,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二导轨上,抱圆气缸4主要由有杆腔和无杆腔组成,有杆腔的活塞杆与右抱圆臂8的下端固定连接,右抱圆臂8的上端通过第一抱圆带压板7与抱圆带6的一端固定连接,右抱圆臂8中部与链条11的上侧部分固定连接,右抱圆臂8中部通过第二滑块连接在第二导轨上,第二导轨上方的右抱圆臂8中部和链条11的上侧部分连接,右抱圆臂8整体沿第二导轨滑动,左抱圆臂5的一端与链条11的下半部分固定连接,左抱圆臂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抱圆带压板22与抱圆带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左抱圆臂5的中间通过第四滑块连接在第二导轨上,右抱圆臂8和左抱圆臂5设置在第二导轨的两侧。抱圆带6为两端不闭合的环状。左抱圆臂5和右抱圆臂8的上部为圆弧状,左抱圆臂5和右抱圆臂8整体为钩状。
如图2和图3所示,链轮10包括链轮本体和链轮轴18,链轮轴18通过轴套19活动安装在轴承座20上,轴承压板17通过螺栓与轴承座20连接,轴承座20安装在抱圆底座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管捆自动抱圆装置不工作时,抱圆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左抱圆臂5处于最左侧,右抱圆臂8处于最右侧,抱紧带6处于放松状态。当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工作时,如图2所示,平移电机21的输出轴带动齿轮齿轮副运动,平移电机21、左平移架2、右平移架12和抱圆机构沿管捆的轴向方向运动,运动到管捆的指定位置后停止平移电机21;电磁阀驱动抱圆气缸4,抱圆气缸4的活塞杆开始向左活动,活塞杆带动右抱圆臂8向左水平运动,与右抱圆臂8相连的链条11也向左转动,与链条11相连的左抱圆臂5则向右水平移动,链条进行逆时针的转动,抱紧带6的两端不断靠近;当抱紧带6被拉紧后,抱圆气缸4处于平衡状态,管捆处于抱圆状态。
参照附图,提供上述实施例。通过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置于管捆架的一端,管捆架中支撑放置管捆,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包括平移机构和抱圆机构;平移机构作为管捆自动抱圆装置的底部并位于管捆架的侧方,平移机构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抱圆机构;通过平移机构带动抱圆机构运动到管捆的指定位置,通过抱圆机构将管捆抱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底座(16)、左平移架(2)、第一直线导轨副(1)、右平移架(12)、第三直线导轨副(13)、齿条(14)、齿轮(15)和平移电机(21);底座(16)上端面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直线导轨副(1)和第三直线导轨副(13),第一直线导轨副(1)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安装在底座(16)上端面,第一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一导轨上,左平移架(2)固定在第一滑块上,第三直线导轨副(13)包括第三滑块和第三导轨,第三导轨安装在底座(16)上端面,第三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三导轨上,右平移架(12)固定在第三滑块上,底座(16)安装右平移架(12)一侧的侧端面上设置有齿条(14),齿条(14)的方向与第三导轨的方向平行,齿条(14)上方的右平移架(12)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平移电机(21),平移电机(21)的输出轴与齿轮(15)同轴连接,齿轮(15)与齿条(14)啮合形成齿轮齿条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圆机构包括抱圆底座(3)、抱圆气缸(4)、左抱圆臂(5)、抱圆带(6)、第一抱圆带压板(7)、右抱圆臂(8)、第二直线导轨副(9)、链轮(10)和链条(11)、第二抱圆带压板(22);抱圆底座(3)固定安装在平移机构的上端面上,抱圆气缸(4)固定安装在抱圆底座(3)的下部,抱圆气缸(4)通过电磁阀来控制,抱圆底座(3)的上部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链轮(10),两个链轮(10)之间安装链条(11),两个链轮中心连线的抱圆底座(3)上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副(9),第二直线导轨副(9)包括第二滑块、第四滑块和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安装在抱圆底座(3)的侧面,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滑动嵌装在第二导轨上,抱圆气缸(4)的活塞杆与右抱圆臂(8)的下端固定连接,右抱圆臂(8)的上端通过第一抱圆带压板(7)与抱圆带(6)的一端固定连接,右抱圆臂(8)中部与链条(11)的上侧部分固定连接,右抱圆臂(8)中部通过第二滑块连接在第二导轨上,第二导轨上方的右抱圆臂(8)中部和链条(11)的上侧部分连接,右抱圆臂(8)整体沿第二导轨滑动,左抱圆臂(5)的一端与链条(11)的下半部分固定连接,左抱圆臂(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抱圆带压板(22)与抱圆带(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左抱圆臂(5)的中间通过第四滑块连接在第二导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10)包括链轮本体和链轮轴(18),链轮轴(18)通过轴套(19)活动安装在轴承座(20)上,轴承压板(17)通过螺栓与轴承座20连接,轴承座20安装在抱圆底座(3)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圆带(6)为两端不闭合的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抱圆臂(5)和右抱圆臂(8)的上部为圆弧状,左抱圆臂(5)和右抱圆臂(8)整体为钩状。
CN202022708394.XU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Active CN213893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8394.XU CN213893018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8394.XU CN213893018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3018U true CN213893018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21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08394.XU Active CN213893018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3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1472A (zh) 电磁阀膜片组装机的顶头上料机械手
CN201245686Y (zh) 零件淬火辅助装置
CN109551192A (zh)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卡箍的自动装配机构
CN213893018U (zh) 一种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CN202162567U (zh) 自动v型块夹紧装置
CN112373778A (zh) 可移动的管捆自动抱圆装置
CN102658489A (zh) 一种夹紧装置
CN211073643U (zh) 一种开盖机械手开盖提升装置
CN205309877U (zh) 轴管类零件的自定心夹紧装置
CN209190200U (zh) 端子密封圈组装机构
CN203140967U (zh) 一种调节螺杆电阻焊焊接工装夹具
CN206855291U (zh) 多功能液压夹具
CN207120230U (zh) 自动化机械手装置
CN202180373U (zh) 板材用cnc加工机的送料夹结构
CN204658448U (zh) 无线取物机械手
CN114290029A (zh) 一种多工位龙门装缸架
CN219152180U (zh) 一种液压油缸焊接件用缸底加工装置
CN206568158U (zh) 一种高精确度的机械手
CN208930041U (zh) 一种液压台虎钳装置
CN220364029U (zh) 一种钢拱架移动装置
CN111015729A (zh) 仿人肘关节型机器人变刚度关节
CN205767197U (zh) 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装配用自动穿杆系统
CN219359510U (zh) 高精械架机械手
CN211638663U (zh) 一种自动化治具拆卸及组装机构
CN209504135U (zh) 一种大型伺服抓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