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2879U - 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2879U
CN213892879U CN202022857987.2U CN202022857987U CN213892879U CN 213892879 U CN213892879 U CN 213892879U CN 202022857987 U CN202022857987 U CN 202022857987U CN 213892879 U CN213892879 U CN 213892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unmanned aerial
undercarriage
landing gear
aerial veh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79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ongyi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ongyi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ongyi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ongyi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579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2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2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2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包括机身,机身内部固定有控制器,机身底部设有起落架,起落架与机身铰接;起落架的铰接端固定有第一齿轮;还包括固定在机身内部的舵机,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采用本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起落架无法自动收放的技术难题问题。

Description

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飞行器因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引起了其在多个领域内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无人机起落架安装在无人机的机体底部位置以向上支撑机体,是能够保证无人机安全着陆和起飞稳定性的重要部件。
目前无人机的起落架基本都是固定式,也有少数无人机的起落架可实现同步上下移动或者收起放下,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177762A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的快速收放折叠机构设计,利用锁定机构能够使起落架快速展开或折叠并加以锁定,锁定机构包括壳体、导柱和复位弹簧,导柱为两条直臂连接在底壁上形成一整体的U型状,其中一条直臂比另一条直臂短,电机座两耳片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过U型导柱的两个直臂的通孔,在起落架的端部设有能够分别从外侧贴合电机座两耳片的对称的连接耳片,每个连接耳上均设置有两个限位孔,通过穿过电机座耳片上通孔的短直臂分别插入两个限位孔中,将起落架锁定在展开的工作位置,或者锁定在折叠的收放位置。
上述方案中,将起落架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折叠后与悬臂贴合在一起,通过再次折叠悬臂,起落架与机身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占用空间,便于携带;但是,现有的起落架自动收放机构中部件多且连接复杂,存在传动平稳度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能够解决传动平稳度不高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为: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包括机身,机身内部固定有控制器,机身底部设有起落架,起落架与机身铰接;起落架的铰接端固定有第一齿轮;还包括固定在机身内部的舵机,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由于起落架的铰接端固定有第一齿轮,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当舵机输出轴转动时,则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又因为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且第一齿轮与起落架的铰接端固定连接,则可以实现起落架的自动收放;与现有的具有起落架自动收放功能的无人机相比,本方案通过将舵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以及起落架直连,不仅传动平稳、传动比精度高,还具备工作可靠、效率高的特点。
进一步,起落架的数量为两个,两起落架呈对称式铰接在机身底部。
有益效果:能够使起落架支撑的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起落架采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
有益效果: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以及较好的结构尺寸稳定性和抗疲劳断裂性等优点;而且,由这种材料制成的起落架重量更轻,更容易被抬起。
进一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外啮合。
有益效果:采用外啮合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以及工作可靠的优点;应用在本方案中不会占用太多安装空间。
进一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为1:3。
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第一齿轮与舵机的输出轴连接作为主动齿轮,第二齿轮则为从动齿轮,由于第一齿轮的齿数小于第二齿轮,相当于小齿轮驱动大齿轮旋转,扭矩更大,便于对起落架进行收放。
进一步,起落架向上收起的角度小于45度。
有益效果:避免起落架收起角度超过45度,接触到上方的机翼,影响到无人机的飞行。
进一步,舵机与机身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采用螺纹连接,能够便于安装和拆卸舵机。
进一步,所述起落架均为滑橇式起落架,包括横杆和竖杆,竖杆的一端与机身铰接,竖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杆的中间位置。
有益效果:采用的滑橇式起落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不易损坏,地形适应性好,重量轻等特点。
进一步,横杆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内径等于横杆的外径,橡胶套和横杆可拆卸连接。
有益效果:橡胶套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两者采用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后期更换。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外部形状为凸字形,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开口,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贯穿,形成用于穿入和容纳所述横杆的通道;开口的孔径与竖杆的外径相等。
有益效果:设置连接件,能够便于将横杆和竖杆组合形成滑橇式起落架;而且,不使用时,也可以将两者拆卸,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起落架1、第一齿轮2、舵机3、第二齿轮4、横杆5、竖杆6、橡胶套7、连接件8。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1,包括机身,机身内部固定有控制器,机身底部设有起落架1,且起落架1的数量为两个,两起落架1呈对称式铰接在机身底部;起落架1的铰接端固定有第一齿轮2;还包括固定在机身内部的舵机3,舵机3与控制器电连接,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4,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4啮合;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4具体的啮合方式为外啮合,且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4的齿数比为1:3;不仅可以节省安装空间,还能够具备更大的扭矩,便于起落架17的抬起;
其中,无人机控制器采用市面上常用的DJI大疆无人机控制器,舵机3选用的是奥松机器人(RobotBase)RB-150MG舵机3,舵机3的包括输出轴,其内部还包括变速齿轮、角度传感器、直流电机和控制电路,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舵机3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工作原理主要是控制器舵机3一个PWM信号(脉宽调制信号),舵机3就会转到一定角度,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为避免起落架1向上抬起后,触碰到机臂,影响飞行,设定起落架1向上收起的角度小于45度。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所示,起落架1均为滑橇式起落架,包括横杆5和竖杆6,竖杆6的一端与机身铰接,竖杆6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杆5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横杆5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橡胶套7,橡胶套7的内径等于横杆5的外径,橡胶套7和横杆5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还包括连接件8,连接件8的外部形状为凸字形,连接件8的顶部设有开口,连接件8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贯穿,形成用于穿入和容纳所述横杆5的通道;开口的孔径与竖杆6的外径相等;
起落架1采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制成的起落架1重量轻,便于更容易被抬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身内部固定有控制器,机身底部设有起落架,起落架与机身铰接;起落架的铰接端固定有第一齿轮;还包括固定在机身内部的舵机,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起落架的数量为两个,两起落架呈对称式铰接在机身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起落架采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外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起落架向上收起的角度小于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舵机与机身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均为滑橇式起落架,包括横杆和竖杆,竖杆的一端与机身铰接,竖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横杆的中间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横杆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内径等于横杆的外径,橡胶套和横杆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外部形状为凸字形,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开口,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贯穿,形成用于穿入和容纳所述横杆的通道;开口的孔径与竖杆的外径相等。
CN202022857987.2U 2020-11-30 2020-11-30 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Active CN213892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7987.2U CN213892879U (zh) 2020-11-30 2020-11-30 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7987.2U CN213892879U (zh) 2020-11-30 2020-11-30 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2879U true CN213892879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7987.2U Active CN213892879U (zh) 2020-11-30 2020-11-30 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2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52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lding/unfolding the blades of a rotary-wing aircraft rotor
EP3366577B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1612870B (zh) 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ES2748122T3 (es) Vehículo
CN105383695A (zh)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收放起落装置
CN110418753A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及其升降起落架
CN105253296A (zh) 一种起落架收放装置
CN213892879U (zh) 无人机用电动起落架
CN114987752B (zh) 一种用于倾转旋翼机的机翼及其倾转旋翼机和倾转方法
CN108725757A (zh)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WO2011015038A1 (zh) 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219191842U (zh) 一种可变形空地两栖机器人
CN211364920U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的收放起落架
CN110733632B (zh) 一种起落架收放结构
CN115892189A (zh) 转向柱组件和车辆
CN112357056A (zh) 机翼折叠机构、机翼装置及无人机
CN209634721U (zh) 一种无人机
CN114104263A (zh) 一种机翼折叠机构和无人机
CN214451805U (zh) 一种可切换式无人机电动起落架
CN220315152U (zh) 一种新型电动尾翼及车辆
CN219029189U (zh) 一种汽车座椅起落架的收放结构
CN214690178U (zh) 带有可伸缩旋翼的无人机
CN109484467B (zh) 一种可折叠转向操控系统
CN211543397U (zh) 车辆侧踏板结构和车辆
CN218270386U (zh) 一种全自动多角度固定装置及运载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