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6273U - 镜头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镜头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6273U
CN213876273U CN202022909515.7U CN202022909515U CN213876273U CN 213876273 U CN213876273 U CN 213876273U CN 202022909515 U CN202022909515 U CN 202022909515U CN 213876273 U CN213876273 U CN 213876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ayer
lens barrel
heating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95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柏儒
程建彦
林振立
陈威华
游益权
张耀中
谢良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95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6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6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6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镜头,包括:镜片;防反射层,防反射层设置于镜片的像侧面;防杂散光层,防杂散光层设置于防反射层的像侧面;发热层,发热层设置于镜片的物侧面;和/或发热层设置于防反射层的像侧面;和/或发热层设置于防杂散光层的像侧面。通过在镜片的物侧面、防反射层的像侧面或防杂散光层的像侧面设置有发热层,发热层通电后可以进行发热,从而可以除去镜头上的雾气,使镜头上的图像更加清晰,降低驾驶的危险性。另外,这样操作和组装较为简单,而且发热层与镜片、防反射层和防杂散光层的表面为贴合设置,发热层发热后直接作用在镜片、防反射层和防杂散光层的表面,可以缩短热能的传递路径和时间,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除雾效果。

Description

镜头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镜头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载加热除雾的镜头设计多是用镜头外设置软板和加热线圈方式将热能传导到镜片上,使其温度上升而达到除雾效果,市面上通用的除雾设计,包含加热线圈侧边包覆,以及镜头夹住线圈等方法。
但是,该设计需要在镜头模块外多加外罩和加热线圈,零件较多,组装较复杂,故成本较高,另外,加热线圈距离镜片较远,热能的传导路径较长,因此所需要的热能与加热功率较高,并且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使得较高的加热温度影响周围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镜头,该镜头可以除去镜头上的雾气,也可以降低成本,缩短热能的传递路径和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包括:镜片;防反射层,所述防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镜片的像侧面;防杂散光层,所述防杂散光层设置于所述防反射层的像侧面;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镜片的物侧面;和/或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防反射层的像侧面;和/或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防杂散光层的像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通过在镜片的物侧面、防反射层的像侧面或防杂散光层的像侧面设置有发热层,发热层通电后可以进行发热,从而可以除去镜头上的雾气,使镜头上的图像更加清晰,降低驾驶的危险性。另外,这样操作和组装较为简单,而且发热层与镜片、防反射层和防杂散光层的表面为贴合设置,发热层发热后直接作用在镜片、防反射层和防杂散光层的表面,可以缩短热能的传递路径和时间,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除雾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防杂散光层还设置于所述镜片和所述防反射层的外周面,所述发热层还设置于所述防杂散光层的外周面。将防杂散光层还设置于镜片和防反射层的外周面,可以更全面地防止杂散光通过,可以提高镜头的成像清晰度,而发热层设置于防杂散光层的外周面,这样发热层在通电后可以同时作用于镜片、防反射层和防杂散光层的表面,除雾更加方便,而且这样可以缩短热能的传递路径和时间,从而除雾效果更好,使镜头上的图像更加清晰,降低驾驶的危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防杂散光层设置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与所述镜片的有效区在光轴上相对设置,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内,以设置于所述防反射层的像侧面。透光区与镜片的有效区在光轴上相对设置,这样通过镜片的有效区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区进入镜头内,而发热层设置于透光区内,这样可以通过发热层的发热去除防反射层表面的雾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热层为ITO镀层。这样发热层在通电后发热才可以更好地去除镜片上的雾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镜头还包括:镜筒,所述镜片为多个,多个所述镜片在所述镜筒内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镜片的表面设置有所述发热层。这样可以使镜头上的图像清晰度更高,保证驾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镜头还包括:连接线,所述镜筒内形成有走线槽,所述连接线容置于所述走线槽内且一端与所述发热层电连接。在镜筒内形成有走线槽,可以通过走线槽将连接线容置于镜筒内,方便连接线走线,连接线的一端与发热层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电源向发热层供电,从而可以使发热层发热去除雾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走线槽包括:轴向段和径向段,所述轴向段和所述径向段相连通且所述径向段向所述镜片延伸,所述连接线容置于所述轴向段和所述径向段内。连接线容置于轴向段和径向段内,可以方便连接线走线,而且径向段向镜片延伸,这样连接线可以通过径向段与镜片表面的发热层电连接,从而可以使发热层通电发热去除雾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线为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通过导电胶和超声波焊接连接在所述发热层。通过导电银胶和超声波焊接搭配玻璃专用焊锡等方式,将正负连接线与发热层连接,烘烤固化后,可于正负连接线施加一电压即可产生加热效果,连接线正负极连接涵盖范围越大,则其加热面积越大,加热效果越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镜头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镜筒的外周上,以通过所述镜筒对所述镜片加热。加热件可以通过镜筒对镜片加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除雾效率,使镜头的除雾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种结构时的镜头的镀层结构;
图6是第二种结构时的镜头的镀层结构;
图7是第三种结构时的镜头的镀层结构。
附图标记:
镜头1;
镜筒10;镜片20;物侧面21;像侧面22;第一镜片23;
发热层30;连接线40;走线槽50;轴向段51;径向段52;
防反射层60;防杂散光层70;透光区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1。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1,包括:镜片20、防反射层60、防杂散光层70和发热层30。镜头1具有在光轴方向相对的物侧面21和像侧面22,物侧面21为邻近实物的一侧,一般设置在镜头1的外侧,像侧面22为成像的一侧,一般设置在镜头1的内部,防反射层60设置于镜片20的像侧面22,防反射层60可以提升整体光学穿透率与降低反射率,而防杂散光层70设置于防反射层60的像侧面22,防杂散光层70可以防止杂散光通过,从而提高镜头1的成像清晰度。防杂散光层70可以由石墨材质制成。
如图1和图5所示,发热层30可以设置于镜片20的物侧面21,由于镜头1外的水蒸气遇冷后可能附着在镜片20的物侧面21形成雾气,将发热层30设置在镜片20的物侧面21,则可以更好地去除物侧面21形成的雾气,使镜头1上的图像更加清晰,降低驾驶的危险性。
如图2和图6所示,发热层30可以设置于防反射层60的像侧面22,也可以设置于防杂散光层70的像侧面22。由于镜头1内部的水蒸气遇冷后也有可能附着在防反射层60和防杂散光层70的像侧面22形成雾气,将发热层30设置在防反射层60和防杂散光层70的像侧面22,则可以更好地去除防反射层60和防杂散光层70的像侧面22形成的雾气,从而可以使镜头1上的图像更加清晰,降低驾驶的危险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雨雪等寒冷天气中,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会发生凝聚作用形成雾气,凝聚形成的雾气可以附着在汽车的镜头1上,这样驾驶人员在驾驶车辆时会影响视线,从而容易发生危险。而发热层30通电后可以进行发热,将发热层30设置于镜片20的物侧面21、防反射层60的像侧面22或防杂散光层70的像侧面22,而且发热层30与镜片20、防反射层60和防杂散光层70的表面贴合设置,其中,镜片20可以起到折射光线,可以将光线汇聚,发热层30可以在镜片20的表面起到发热的作用,这样可以通过发热层30除去镜头1上的雾气,使镜头1上的图像更加清晰,从而可以降低驾驶的危险性。镜片20可以为透镜,镜片20的材料可以为玻璃或塑料等。
另外,在镜片20的物侧面21、防反射层60的像侧面22或防杂散光层70的像侧面22镀发热层30,这样操作和组装较为简单,而且发热层30与镜片20、防反射层60和防杂散光层70的表面为贴合设置,发热层30发热后直接作用在镜片20、防反射层60和防杂散光层70的表面,可以缩短热能的传递路径和时间,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除雾效果。
可选地,如图3和图7所示,防杂散光层70还设置于镜片20和防反射层60的外周面,发热层30还设置于防杂散光层70的外周面。将防杂散光层70还设置于镜片20和防反射层60的外周面,可以更全面地防止杂散光通过,从而可以提高镜头1的成像清晰度,而发热层30设置于防杂散光层70的外周面,这样发热层30在通电后可以同时作用于镜片20、防反射层60和防杂散光层70的表面,除雾更加方便,而且这样可以缩短热能的传递路径和时间,从而除雾效果更好,使镜头1上的图像更加清晰,降低驾驶的危险性。当然,发热层30也可以设置在镜片20的局部表面。
当然,如图5-图7所示,防杂散光层70设置有透光区71,透光区71与镜片20的有效区在光轴上相对设置,发热层30设置于透光区71内,以设置于防反射层60的像侧面22。透光区71可以允许所需要的光线通过,光线通过透光区71进入镜头1内,从而实现成像,透光区71与镜片20的有效区在光轴上相对设置,这样通过镜片20的有效区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区71进入镜头1内,而发热层30设置于透光区71内,也就是说,发热层30设置于防反射层60的像侧面22,这样可以通过发热层30的发热去除防反射层60表面的雾气。
其中,发热层30为ITO(氧化铟锡)镀层。发热层30的材质可以为ITO等一些可发热材质,这样发热层30在通电后发热才可以更好地去除镜片20上的雾气。发热层30的镀膜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镜头1还包括:镜筒10,镜片20为多个,多个镜片20在镜筒10内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镜片20的表面设置有发热层30。当镜片20为多个时,在至少一个镜片20的表面设置有发热层30,这样热量可以在镜片20之间传递,从而可以有效去除雾气,可以使镜头1上的图像清晰度更高,保证驾驶的安全性。多个镜片20的表面可以全部设置有发热层30,如图4所示,这样使镜片20的除雾更加全面,镜头1的除雾效果更好。
当然,如图1-图3所示,镜筒10具有物侧端和像侧端,设置于镜筒10的物侧端的镜片20为第一镜片23,发热层30设置于第一镜片23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雾气易于附着在最表面的镜片20,即第一镜片23。将发热层30设置于第一镜片23的表面,这样发热层30通电发热后可以去除第一镜片23表面的雾气,使物侧端的实物成像后更加清晰,从而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另外,发热层30可以设置在多个镜片20的任意位置。
可选地,如图1-图4所示,镜头1还包括:连接线40,镜筒10内形成有走线槽50,连接线40容置于走线槽50内,而且连接线40的一端与发热层30电连接。在镜筒10内形成有走线槽50,可以通过走线槽50将连接线40容置于镜筒10内,方便连接线40走线,连接线40的一端与发热层30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和控制器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电源向发热层30供电,从而可以使发热层30发热去除雾气。连接线40的材质可以为铜线等导电材料,连接线40与发热层3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其中,如图1-图4所示,走线槽50包括:轴向段51和径向段52,轴向段51和径向段52相连通,而且径向段52向镜片20延伸,连接线40容置于轴向段51和径向段52内。将走线槽50分为轴向段51和径向段52,轴向段51和径向段52相连通,连接线40可以容置于轴向段51和径向段52内,方便连接线40走线,而且径向段52向镜片20延伸,这样连接线40可以通过径向段52与镜片20表面的发热层30电连接,从而可以使发热层30通电发热去除雾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连接线40为金属导线,金属导线通过导电胶和超声波焊接连接在发热层30。连接线40为金属导线,发热层30可以为一种电阻镀层加热体,通过低温电气连接方式与连接线40连接,使其通过施加电压方式使发热层30发热。具体地,电气连接加热方式主要可通过导电银胶和超声波焊接搭配玻璃专用焊锡等方式,将正负连接线40与发热层30连接,烘烤固化后,可于正负连接线40施加一电压即可产生加热效果,连接线40正负极连接涵盖范围越大,则其加热面积越大,加热效果越好。
除此之外,镜头1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设置于镜筒10的外周上,以通过镜筒10对镜片20加热。将加热件设置于镜筒10的外周上,加热件可以通过镜筒10对镜片20加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除雾效率,使镜头1的除雾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镜头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片;
防反射层,所述防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镜片的像侧面;
防杂散光层,所述防杂散光层设置于所述防反射层的像侧面;
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镜片的物侧面;和/或
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防反射层的像侧面;和/或
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防杂散光层的像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杂散光层还设置于所述镜片和所述防反射层的外周面,所述发热层还设置于所述防杂散光层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杂散光层设置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与所述镜片的有效区在光轴上相对设置,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内,以设置于所述防反射层的像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为ITO镀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筒,所述镜片为多个,多个所述镜片在所述镜筒内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镜片设置有所述发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线,所述镜筒内形成有走线槽,所述连接线容置于所述走线槽内且一端与所述发热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包括:轴向段和径向段,所述轴向段和所述径向段相连通且所述径向段向所述镜片延伸,所述连接线容置于所述轴向段和所述径向段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通过导电胶和超声波焊接连接在所述发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镜筒的外周上,以通过所述镜筒对所述镜片加热。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
CN202022909515.7U 2020-12-07 2020-12-07 镜头以及车辆 Active CN213876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9515.7U CN213876273U (zh) 2020-12-07 2020-12-07 镜头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9515.7U CN213876273U (zh) 2020-12-07 2020-12-07 镜头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6273U true CN213876273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9515.7U Active CN213876273U (zh) 2020-12-07 2020-12-07 镜头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6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0594B (zh) 透镜镜筒和包括该透镜镜筒的相机模块
US20180210161A1 (en) Camera module
JP2017185896A (ja) 車両用撮影装置
CN112198744B (zh)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CN111679536A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JP2020060639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5972537A (zh) 高效率led单芯片远近光一体化前照大灯
CN213876273U (zh) 镜头以及车辆
KR102447477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7514940U (zh) 汽车前挡风玻璃
CN217197260U (zh) 汽车挡风玻璃以及车辆
CN213484973U (zh) 一种除雾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摄像模组
CN114137782A (zh) 一种快速除雾光学装置
CN110703535B (zh) 一种密封加热相机支架总成结构
CN112333372A (zh) 一种除雾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摄像模组
JP7281956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17034380U (zh) 一种快速除雾光学装置
US20200116328A1 (en) Lamp cover
CN207758661U (zh) 一种新型后挡风玻璃刹车灯
CN109204148A (zh) 汽车后视镜加热膜
CN220340431U (zh) 一种导电膜车载镜片
CN209112055U (zh) 一种带除雾指示的后视蓝镜
CN219016668U (zh) 一种快速除雾光学装置
CN211822203U (zh) 一种车辆照明装置
CN214846048U (zh) 光学装置、光学视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