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6369U -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6369U
CN213866369U CN202022824634.2U CN202022824634U CN213866369U CN 213866369 U CN213866369 U CN 213866369U CN 202022824634 U CN202022824634 U CN 202022824634U CN 213866369 U CN213866369 U CN 213866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water
aluminum strip
spray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46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宗轩
蒋铭根
姚志刚
张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menzi Industrial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menzi Industrial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menzi Industrial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menzi Industrial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46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6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6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6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与固溶炉相连通的快冷室、设置在快冷室内的水冷装置、风冷装置、以及排风装置,其中水冷装置包括多个相连通且间隔分布在铝带上下方的喷水单元、及水供应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冷和水冷的组合,能够确保水和热气不会窜入固溶炉的加热区,同时结合喷水单元的密集程度分布、喷嘴的角度、以及对铝带所受到的作用力,使得铝带快速且平整的完成冷却定型,此外,通过铝带表面的风干,确保不会残留水渍。

Description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铝卷带材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热处理过程是铝卷带材必经的一道处理程序,通常包括固溶处理、淬火处理以及时效处理。
而所谓的固溶处理:指将铝带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然而,在快速冷却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是水冷,但是若单独采用水冷,会存在以下缺陷:
1)、水冷主要就是向铝带上下表面冲水,通过水将热量带走,然而在水冷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水或热气窜入固溶炉的加热区,造成加热区内温度无法恒温,不仅影响铝带的热处理品质,而且还会降低炉膛的使用寿命;
2)、水冷过程中,水冷区域的控制以及喷头角度、喷头布局等等十分重要,一但受力不均,具有导致铝带的冷却变形;
3)、水冷过程中,难免会有水珠残留在铝带表面,因此,若不处理,会在铝带表面形成水渍,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与固溶炉相连通的快冷室、设置在快冷室内的水冷装置、以及排风装置,其中水冷装置包括多个相连通且间隔分布在铝带上下方的喷水单元、及水供应单元,
每个喷水单元包括沿着铝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喷水管、间隔分布在每根喷水管上的多个喷嘴,其中每根喷水管上的多个喷嘴所形成喷水区域将铝带宽度方向覆盖,喷嘴与铝带相交设置,且多个喷嘴所形成的水流能够驱使铝带向快冷室出口传输,多个喷水单元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的喷水单元所分布的密集度大于第二组的喷水单元所分布的密集度,且第一组靠近快冷室入口设置,第二组靠近第一组设置;
冷却系统还包括风冷装置,风冷装置包括设置在快冷室入口且防止水或气体窜入固溶炉的第一风冷组件和设置在快冷室出口且用于将铝带上下表面风干的第二风冷组件。
优选地,构成第一组的多个喷水单元分成上层喷流组和下层喷流组,其中上层喷流组的多个喷水管均匀间隔分布、且每根喷水管的中心至铝带上表面的距离相等,上层喷流组的多个喷嘴相互平行且对齐设置;下层喷流组的喷水单元与上层喷流组的喷水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下层喷流组的喷嘴与所对应的上层喷流组的喷嘴相交设置,且多个下层喷流组的喷嘴相互平行且对齐设置,下层喷流组的多个喷水管均匀间隔分布、且每根喷水管的中心至铝带下表面的距离相等,下层喷流组的多个喷嘴相互平行且对齐设置。这样一来,在密集区不仅能够快速的进行散热冷却,而且还能够辅助铝带平稳的传输。
进一步的,位于上层喷流组的喷水管的中心至铝带上表面的距离和位于下层喷流组的喷水管的中心至铝带下表面的距离相等。这样使得快速冷却的同时,还能够确保铝带上下表面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靠近快冷室入口的上层喷流组的喷水管为上喷水管Ⅰ,靠近快冷室入口的下层喷流组的喷水管为下喷水管Ⅰ,水冷装置还包括与上喷水管Ⅰ连通且与上喷水管Ⅰ上的喷嘴一一对应设置的上弯管、设置在每根上弯管出水端部的上喷头、与下喷水管Ⅰ连通且与下喷水管Ⅰ上的喷嘴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弯管、设置在每根下弯管出水端部的下喷头,其中上喷头和下喷头靠近快冷室入口设置,上喷头的底部距离铝带上表面的距离小于与之对应的喷嘴底部距离铝带上表面的距离,且上喷头与铝带形成的角度大于与之对应的喷嘴与铝带形成的角度;下喷头的顶部距离铝带下表面的距离小于与之对应的喷嘴顶部距离铝带下表面的距离,且下喷头与铝带形成的角度大于与之对应的喷嘴与铝带形成的角度。在上下喷头所形成喷水角度更有利于水流和铝带表面贴合,进而大幅度的降低冷却水回流的可能性。
优选地,构成第二组的多个喷水单元分成上喷流组和下喷流组,其中上喷流组和下喷流组的喷水管之间的距离为上层喷流组和下层喷流组的喷水管之间的距离的2~5倍。通过距离改变,配合密集度的变化,能够最佳的实现铝带表面的水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上喷流组的喷嘴沿着铝带传输方向分成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其中第一梯队的喷嘴的底部距离铝带上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二梯队的喷嘴的底部距离铝带上表面的距离。这样便于铝带在不同作用力下进行冷却定型。
优选地,第一梯队的喷嘴与铝带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第二梯队的喷嘴与铝带垂直设置。通过角度的变化,不仅便于实施快冷,而且在正压力下平行传输,以确保铝带冷却定型的平整度。
优选地,下喷流组的喷嘴顶部距离铝带下表面的距离相等,且下喷流组的喷嘴与铝带形成的角度相等。这样能够与上喷流组形成角度和力度的配合,进而快速实施水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水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铝带上方且靠近上喷流组设置的上喷水管、并排设置在上喷水管上的多个上喷嘴,其中上喷水管的中心位于上喷流组的喷水管的中心和上层喷流组的喷水管的中心之间,上喷嘴与铝带形成的角度小于第一梯队的喷嘴与铝带形成的角度、大于第二梯队的所述喷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在此,通过上喷嘴主要目的就是向前推送铝带。
此外,第一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风嘴、第一管道和第一风机,其中第一风嘴下端部伸入第一组的喷水单元与快冷室入口之间,且位于铝带的上方,第一风嘴所吹出的风与铝带相交设置,并能够将铝带向前传输。这样一来,在第一风嘴的拦截和吹动下,一方面确保进入快冷室段铝带表面不会有水,这样进一步防止水回流的可能;另一方面将水冷所产生的热气上扬,进而便于排风装置将气体排出快冷室。
优选地,第二风冷组件位于快冷室的出口,且包括第二风嘴、第三风嘴、第二风机以及将第二风机与第二风嘴和第三风嘴相连通的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其中第二风嘴位于铝带的上方,且第二风嘴的下部向内弯折倾斜设置;第三风嘴位于铝带的下方,且第三风嘴的出风端部和第二风嘴出风端部前后错开。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冷和水冷的组合,能够确保水和热气不会窜入固溶炉的加热区,同时结合喷水单元的密集程度分布、喷嘴的角度、以及对铝带所受到的作用力,使得铝带快速且平整的完成冷却定型,此外,通过铝带表面的风干,确保不会残留水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G、固溶炉;
1、快冷室;
2、水冷装置;20、喷水单元;200、喷水管;201、喷嘴;A、第一组;A1、上层喷流组;A2、下层喷流组;200a、上喷水管Ⅰ;200b、下喷水管Ⅰ;22、上弯管;23、上喷头;24、下弯管;25、下喷头;
B、第二组;B1、上喷流组;B2、下喷流组;21、水供应单元;b11、第一梯队;b12、第二梯队;26、上喷水管;27、上喷嘴;
3、风冷装置;31、第一风冷组件;311、第一风嘴;312、第一管道;323、第一风机;32、第二风冷组件;322、第二风嘴;323、第三风嘴;324、第二风机;325、第二管道;326、第三管道;
4、排风装置;40、排风管路;41、排风风机;
X、铝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与固溶炉G相连通的快冷室1、设置在快冷室1内的水冷装置2、风冷装置3、及排风装置4。
水冷装置2包括多个相连通且间隔分布在铝带X上下方的喷水单元20、及水供应单元21。
风冷装置3包括设置在快冷室1入口且防止水或气体窜入固溶炉G的第一风冷组件31和设置在快冷室1出口且用于将铝带X上下表面风干的第二风冷组件32。
排风装置4包括与快冷室1相连通的排风管路40和排风风机41。
结合图2所示,每个喷水单元20包括沿着铝带X宽度方向延伸的喷水管200、间隔分布在每根喷水管200上的多个喷嘴201,其中每根喷水管200上的多个喷嘴201所形成喷水区域将铝带X宽度方向覆盖,喷嘴201与铝带X相交设置,且多个喷嘴201所形成的水流能够驱使铝带X向快冷室1出口传输。
多个喷水单元20分成第一组A和第二组B,其中第一组A的喷水单元20所分布的密集度大于第二组B的喷水单元20所分布的密集度,且第一组A靠近快冷室入口设置,第二组B靠近第一组A设置。
构成第一组A的多个喷水单元20分成上层喷流组A1和下层喷流组A2。
上层喷流组A1的喷水单元20和下层喷流组A2的喷水单元20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的,上层喷流组A1的多个喷水管200均匀间隔分布、且每根喷水管200的中心至铝带X上表面的距离相等;上层喷流组A1的多个喷嘴201相互平行且对齐设置。
下层喷流组A2的多个喷水管200均匀间隔分布、且每根喷水管200的中心至铝带X下表面的距离相等;下层喷流组A2的喷嘴201与所对应的上层喷流组A1的喷嘴201相交设置,且多个下层喷流组A2的喷嘴201相互平行且对齐设置。这样一来,在密集区不仅能够快速的进行散热冷却,而且还能够辅助铝带平稳的传输。
上层喷流组A1的喷水管200的中心至铝带X上表面的距离和位于下层喷流组A2的喷水管200的中心至铝带X下表面的距离相等。这样使得快速冷却的同时,还能够确保铝带上下表面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变形。
同时,靠近快冷室1入口的上层喷流组A1的喷水管200为上喷水管Ⅰ200a,靠近快冷室1入口的下层喷流组A2的喷水管200为下喷水管Ⅰ200b,水冷装置2还包括与上喷水管Ⅰ200a连通且与上喷水管Ⅰ200a上的喷嘴201一一对应设置的上弯管22、设置在每根上弯管22出水端部的上喷头23、与下喷水管Ⅰ200b连通且与下喷水管Ⅰ200b上的喷嘴201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弯管24、设置在每根下弯管24出水端部的下喷头25,其中上喷头23和下喷头25靠近快冷室1入口设置,上喷头23的底部距离铝带X上表面的距离小于与之对应的喷嘴201底部距离铝带X上表面的距离,且上喷头23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大于与之对应的喷嘴201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下喷头25的顶部距离铝带X下表面的距离小于与之对应的喷嘴201顶部距离铝带X下表面的距离,且下喷头25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大于与之对应的喷嘴201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在上下喷头所形成喷水角度更有利于水流和铝带表面贴合,进而大幅度的降低冷却水回流的可能性。
构成第二组B的多个喷水单元20分成上喷流组B1和下喷流组B2,其中上喷流组B1和下喷流组B2的喷水管200之间的距离为上层喷流组A1和下层喷流组A2的喷水管200之间的距离的2~5倍。通过距离改变,配合密集度的变化,能够最佳的实现铝带表面的水冷。
上喷流组B1的喷嘴201沿着铝带传输方向分成第一梯队b11和第二梯队b12,其中第一梯队b11的喷嘴201的底部距离铝带X上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二梯队b12的喷嘴201的底部距离铝带X上表面的距离。这样便于铝带X在不同作用力下进行冷却定型。
第一梯队b11的喷嘴201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第二梯队b12的喷嘴201与铝带X垂直设置。通过角度的变化,不仅便于实施快冷,而且在正压力下平行传输,以确保铝带冷却定型的平整度。
下喷流组B2的喷嘴201顶部距离铝带X下表面的距离相等,且下喷流组B2的喷嘴201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相等。这样能够与上喷流组形成角度和力度的配合,进而快速实施水冷。
水冷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铝带X上方且靠近上喷流组B1设置的上喷水管26、并排设置在上喷水管26上的多个上喷嘴27,其中上喷水管26的中心位于上喷流组B1的喷水管200的中心和上层喷流组A1的喷水管200的中心之间,上喷嘴27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小于第一梯队b11的喷嘴201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大于第二梯队b12的喷嘴201与铝带X形成的角度。在此,通过上喷嘴主要目的就是向前推送铝带。
此外,第一风冷组件31包括第一风嘴311、第一管道312和第一风机313,其中第一风嘴311下端部伸入第一组A的喷水单元20与快冷室1入口之间,且位于铝带X的上方,第一风嘴311所吹出的风与铝带X相交设置,并能够将铝带X向前传输。这样一来,在第一风嘴的拦截和吹动下,一方面确保进入快冷室段铝带表面不会有水,这样进一步防止水回流的可能;另一方面将水冷所产生的热气上扬,进而便于排风装置将气体排出快冷室。
第二风冷组件32位于快冷室1的出口,且包括第二风嘴322、第三风嘴323、第二风机324以及将第二风机324与第二风嘴322和第三风嘴323相连通的第二管道325和第三管道326,其中第二风嘴322位于铝带X的上方,且第二风嘴322的下部向内弯折倾斜设置;第三风嘴323位于铝带X的下方,且第三风嘴323的出风端部和第二风嘴322出风端部前后错开。
综上,本实施例实施过程如下:
铝带X自固溶炉G传输至快冷室1,此时排风风机41开启,铝带X进入第一组A的上层喷流组A1和下层喷流组A2之间,先由喷嘴201进行喷水将铝带X宽度方向全面覆盖式水冷,并通过上下形成的水流夹持着铝带X向第二组B的上喷流组B1和下喷流组B2传输,同时在上喷头23和下喷头25贴近式喷水下,并结合第一风嘴311的吹扫配合,防止水或气体自快冷室1窜入固溶炉G,然后,进入上喷流组B1和下喷流组B2之间的铝带X在对应上喷流组B1的第一梯队b11和第二梯队b12的喷嘴201和角度一致的下喷流组B2的喷嘴201所形成远距离的喷水冷却下,确保铝带X平稳进行冷却定型,同时在上喷嘴27喷水的推送下向快冷室1的出口传输,当铝带X移动至快冷室1出口处,此时由上下设置的第二风嘴322和第三风嘴323对铝带X上下表面进行吹扫,确保铝带X表面无残留水珠,排风风机41将冷却所产生的热气自快冷室1抽出,最后传出快冷室,完成铝带X的快速冷却。
因此,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风冷和水冷的组合,能够确保水和热气不会窜入固溶炉的加热区,而且能够大幅度缩短冷却时间,实现快冷;
2、结合喷水单元的密集程度分布、喷嘴和喷头的角度、喷嘴和喷头至铝带表面的距离、以及对铝带所受到的作用力,使得铝带一边传输,一边冷却定型,进而大幅度冷却变形的概率;
3、通过快冷室第二风嘴和第三风嘴的设置,不仅能够对铝带的上下表面进行风冷,而且还能够将铝带表面干燥,不会残留水珠,形成水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与固溶炉相连通的快冷室、设置在所述快冷室内的水冷装置、以及排风装置,其中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多个相连通且间隔分布在铝带上下方的喷水单元、及水供应单元,
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水单元包括沿着铝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喷水管、间隔分布在每根所述喷水管上的多个喷嘴,其中每根所述喷水管上的多个所述喷嘴所形成喷水区域将铝带宽度方向覆盖,所述喷嘴与所述铝带相交设置,且多个所述喷嘴所形成的水流能够驱使所述铝带向所述快冷室出口传输,多个所述喷水单元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所述第一组的喷水单元所分布的密集度大于所述第二组的喷水单元所分布的密集度,且所述的第一组靠近所述快冷室入口设置,所述的第二组靠近所述第一组设置;
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风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快冷室入口且防止水或气体窜入所述固溶炉的第一风冷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快冷室出口且用于将铝带上下表面风干的第二风冷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一组的多个喷水单元分成上层喷流组和下层喷流组,其中所述上层喷流组的多个所述喷水管均匀间隔分布、且每根所述喷水管的中心至所述铝带上表面的距离相等,所述上层喷流组的多个所述喷嘴相互平行且对齐设置;
所述下层喷流组的喷水单元与所述上层喷流组的喷水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下层喷流组的喷嘴与所对应的所述上层喷流组的喷嘴相交设置,且多个所述下层喷流组的喷嘴相互平行且对齐设置,所述下层喷流组的多个所述喷水管均匀间隔分布、且每根所述喷水管的中心至所述铝带下表面的距离相等,所述下层喷流组的多个所述喷嘴相互平行且对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层喷流组的所述喷水管的中心至所述铝带上表面的距离和位于所述下层喷流组的所述喷水管的中心至所述铝带下表面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快冷室入口的所述上层喷流组的所述喷水管为上喷水管Ⅰ,靠近所述快冷室入口的所述下层喷流组的所述喷水管为下喷水管Ⅰ,所述的水冷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上喷水管Ⅰ连通且与所述上喷水管Ⅰ上的所述喷嘴一一对应设置的上弯管、设置在每根所述上弯管出水端部的上喷头、与所述下喷水管Ⅰ连通且与所述下喷水管Ⅰ上的所述喷嘴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弯管、设置在每根所述下弯管出水端部的下喷头,其中上喷头和下喷头靠近所述快冷室入口设置,所述上喷头的底部距离所述铝带上表面的距离小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喷嘴底部距离所述铝带上表面的距离,且所述上喷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大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喷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所述的下喷头的顶部距离所述铝带下表面的距离小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喷嘴顶部距离所述铝带下表面的距离,且所述下喷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大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喷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二组的多个喷水单元分成上喷流组和下喷流组,其中所述的上喷流组和所述下喷流组的喷水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上层喷流组和所述下层喷流组的喷水管之间的距离的2~5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喷流组的所述喷嘴沿着铝带传输方向分成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其中第一梯队的所述喷嘴的底部距离铝带上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二梯队的所述喷嘴的底部距离铝带上表面的距离;第一梯队的所述喷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为钝角,第二梯队的所述喷嘴与铝带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喷流组的所述喷嘴顶部距离所述铝带下表面的距离相等,且所述下喷流组的喷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铝带上方且靠近所述上喷流组设置的上喷水管、并排设置在所述上喷水管上的多个上喷嘴,其中所述上喷水管的中心位于所述上喷流组的喷水管的中心和所述上层喷流组的喷水管的中心之间,所述的上喷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小于第一梯队的所述喷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大于第二梯队的所述喷嘴与所述铝带形成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风嘴、第一管道和第一风机,其中所述第一风嘴下端部伸入第一组的喷水单元与所述快冷室入口之间,且位于铝带的上方,所述第一风嘴所吹出的风与铝带相交设置,并能够将铝带向前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冷组件位于所述快冷室的出口,且包括第二风嘴、第三风嘴、第二风机以及将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风嘴和第三风嘴相连通的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其中所述第二风嘴位于所述铝带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风嘴的下部向内弯折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风嘴位于所述铝带的下方,且所述第三风嘴的出风端部和所述第二风嘴出风端部前后错开。
CN202022824634.2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Active CN213866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4634.2U CN213866369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4634.2U CN213866369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6369U true CN213866369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6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4634.2U Active CN213866369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6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0678B (zh) 低炉压强对流连续辊底式退火炉及退火工艺
CN102686965A (zh) 用于对连续运动的钢带进行预热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71301A (zh) 钢带的连续退火炉及连续退火方法
CA2289852C (en) Cracking furnace with radiant heating tubes
CN101182593A (zh) 一种双室常压淬火炉的气体炉外循环冷却方法及冷却系统
CN102051197A (zh) 一种多管程乙烯裂解炉
KR101328415B1 (ko) 연속 소둔로의 가스 제트 냉각 장치
RU2263261C2 (ru) Полуконвекционная принудительная воздуш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нагревания листов стекла
CN213866369U (zh)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JPH01242437A (ja) ガラス繊維成形過程の熱環境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608597B1 (en) Tempering bent glass sheets
EP1295931B1 (en) Pyrolysis furnace with new type heat supply and method of high temperature cracking using the same
CN201463605U (zh) 高温物料气体超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CN112501423B (zh) 气垫和辊子复合式铝带卷材的连续固溶热处理设备及工艺
KR101654158B1 (ko) 연속 소둔로의 서냉대 가열 장치
CN206396285U (zh) 一种过热回收的钢丝等温铅淬火装置
CN102439365A (zh) 用于燃烧空气的预热器和发电厂
CN115106376A (zh) 热轧h型钢镀锌生产线及其方法
CN201540034U (zh) 高温物料气体超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WO2022110165A1 (zh) 一种铝卷带材连续固溶热处理的冷却系统
CN201463609U (zh)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CN218340640U (zh) 一种热轧h型钢连续热镀锌生产线
CN217361263U (zh) 一种漆包线烤漆炉用的废气处理装置
EP2230009A1 (en) Process for quenching the effluent gas of a furnace.
US20120060727A1 (en) Process for quenching the effluent gas of a furn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