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8985U - 遮阳帽 - Google Patents

遮阳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8985U
CN213848985U CN202022721102.6U CN202022721102U CN213848985U CN 213848985 U CN213848985 U CN 213848985U CN 202022721102 U CN202022721102 U CN 202022721102U CN 213848985 U CN213848985 U CN 213848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rown
brim
hat
vi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211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作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7211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8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8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8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遮阳帽,包括帽顶及设于帽顶的边缘的帽舌,帽顶内侧设有卡合部,帽顶底部还设有向远离帽顶中心线方向展开且用于遮挡阳光的弹性帽檐,弹性帽檐与帽顶底部可翻转连接,弹性帽檐可自帽顶外侧翻转至帽顶内侧并与卡合部相卡合。当弹性帽檐处于帽顶外侧的张开状态时,弹性帽檐能起到增大该遮阳帽的遮阳面积,从而为穿戴者耳朵、颈部及其周围提供遮挡阳光的作用,此时该遮阳帽相当于大檐帽。弹性帽檐可绕帽顶底部翻转至帽顶内侧使弹性帽檐压缩折叠而卡合于帽顶内侧,能节省空间,这时该遮阳帽可作为鸭舌帽用,方便携带。

Description

遮阳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帽子,特别是涉及一种遮阳帽。
背景技术
夏天出行时为防止被太阳晒黑或者防止在阳光中过度暴晒,人们经常穿戴帽子。包括遮阳面积较大的大檐帽、便于携带且美观的鸭舌帽。然而大檐帽在不穿戴时体积较大,不便携带,使用者往往需要折叠放进背包等地方进行携带,造成不方便。大檐帽为适应头部不同大小的穿戴者使用,往往将帽顶设计得比较大,而在穿戴时由于其帽檐面积较大,这样很容易使其受风吹而脱落,以往人们通过在帽顶下方增设一扣带扣住穿戴者下巴防止大檐帽脱落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同一穿戴者每次带帽时都要扣一次,造成穿戴不方便,且扣带扣住穿戴者下巴也会给穿戴者造成不舒服的感觉。而鸭舌帽虽然携带方便且美观,但遮阳面积较小,不能很好地为穿戴者的耳朵及颈部周边提供遮挡阳光的功能。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在太阳暴晒时能作为大檐帽使用,而在阳光温和的环境中能做鸭舌帽用的多用遮阳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太阳暴晒时能增加遮阳面积,在阳光温和时可收缩减小体积以便于携带、帽檐可伸缩、多用、可调节大小、使用方便且具有美观感的遮阳帽。
该遮阳帽包括帽顶及设于帽顶的边缘的帽舌,帽顶内侧设有卡合部,帽顶底部还设有向远离帽顶中心线方向展开且用于遮挡阳光的弹性帽檐,弹性帽檐与帽顶底部可翻转连接,弹性帽檐可自帽顶外侧翻转至帽顶内侧并与卡合部相卡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帽檐具有弹性多孔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帽檐为具有弹性的纱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帽檐由泡沫类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帽檐于远离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一可压缩开口,第一可压缩开口自弹性帽檐远离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向弹性帽檐与帽顶底部连接的内边缘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帽檐包括与帽顶底部连接的遮阳织物及设于遮阳织物的弹性支撑件,弹性帽檐可自帽顶外侧翻转至帽顶内侧使弹性支撑件与卡合部相卡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于远离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可压缩开口,第二可压缩开口自弹性支撑件远离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向弹性支撑件靠近帽顶底部的内边缘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具有弹性多孔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包括沿遮阳织物与帽顶连接一边的边沿设置的连接部,及与连接部连接且向远离连接部方向延伸的多个分支,多个分支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循环折弯于遮阳织物远离帽顶底部的外边缘与遮阳织物连接帽顶底部的内边缘之间,形成弯曲状的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当弹性帽檐处于帽顶外侧的张开状态时,弹性帽檐能起到增大该遮阳帽的遮阳面积,从而为穿戴者耳朵、颈部及其周围提供遮挡阳光的作用,此时该遮阳帽相当于大檐帽。由于该遮阳帽设有具有弹性的弹性帽檐,且弹性帽檐可绕帽顶底部翻转至帽顶内侧使弹性帽檐压缩折叠而卡合于帽顶内侧。这能使弹性帽檐收缩于帽顶内侧,以减小该遮阳帽的面积和体积,节省空间,这时该遮阳帽可作为鸭舌帽用,方便携带;2、弹性帽檐由于具有弹性张力的支撑,该弹性帽檐可向远离帽顶中心线方向展开,也即能使该弹性帽檐与帽顶底部开口的平面成平行展开或者偏下展开,这能增大该遮阳帽的遮阳面积,符合用户习惯,同时避免了弹性帽檐下垂而减小遮阳面积和影响美观的情况,使弹性帽檐处于坚挺的展开状态;3、由于弹性帽檐的内部具有弹性,使得其自身能被进行压缩折叠,从而便于收缩进帽顶内侧,或从帽顶内侧翻转出帽顶外侧处于张开状态,从而实现两种状态的切换;4、卡合部的设置能使弹性帽檐翻转至帽顶内侧时可将该弹性帽檐卡住,从而使弹性帽檐更稳固地收缩于帽顶内侧。由于弹性帽檐收缩进帽顶内侧后,面积有被压缩折叠的情况,加上弹性帽檐有弹性而存在具有向外的张力,卡合部的设置能利用该张力将弹性帽檐更加稳固地卡合于帽顶内侧,避免弹性帽檐向帽顶底部开口外凸出或张开;5、卡合部的设置,也能利用弹性帽檐的张力迫使该弹性帽檐一直紧贴帽顶内壁,而不是在帽顶内侧向内拱起或者倾斜造成穿戴者的不适及影响美观。
弹性多孔结构由于具有多孔的可压缩空间,而能便于弹性帽檐的压缩折叠,有利于弹性帽檐维持其弹性张力,以更好的实现展开或收缩的功能,还能有效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
泡沫类材料和具有弹性的纱网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其内部多孔的结构易于被压缩折叠收纳于帽顶内侧。同时其柔软且具有弹性的特性能减小穿戴者的不适,适合穿戴。当折叠于帽顶内侧后也能较好地将穿戴者头部的热量散发,不易积累热量而导致穿戴者的不适。
弹性帽檐于远离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一可压缩开口,当弹性帽檐处于帽顶外侧的展开状态时,弹性帽檐外边缘的周长比其内边缘的周长大,因此在弹性帽檐翻转回帽顶内侧过程中,其外边缘附近被压缩的面积较其内边缘的多,故在弹性帽檐外边缘附近设置第一可压缩开口可以使弹性帽檐更易于被压缩折叠收纳进帽顶内侧。当弹性帽檐折叠收纳于帽顶内侧时,第一可压缩开口宽度变小,便于折叠收缩;当弹性帽檐处于帽顶外侧展开状态时,第一可压缩开口宽度变大。从而有利于弹性帽檐的翻转,也能使弹性帽檐翻转后压缩折叠地更整齐。
弹性帽檐由遮阳织物及设于遮阳织物的弹性支撑件组成,遮阳织物较软,弹性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弹性支撑件能够为遮阳织物提供力的支撑,使遮阳织物能向外侧展开而不下垂,起到增大遮阳面积的作用。由于遮阳织物较软,且弹性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压缩该弹性支撑件便可实现遮阳织物的折叠,同时弹性支撑件可随遮阳织物翻转回帽顶内侧并与卡合部相卡合,弹性支撑件与卡合部的卡合即可同时将遮阳织物折叠收纳于帽顶内侧。当弹性帽檐自帽顶内侧翻转出帽顶外侧时,弹性支撑件由于其自身弹性张力的影响能自行带动遮阳织物展开,增大弹性帽檐的遮阳面积,实现该弹性帽檐张开于帽顶外侧及收藏于帽顶内侧的功能。通过压缩弹性支撑件而带动遮阳织物进行压缩折叠的方式能让弹性帽檐更易于折叠,且在张开状态时使弹性帽檐的遮阳面积更大、覆盖地更全面。
弹性支撑件于远离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可压缩开口,当弹性帽檐处于帽顶外侧的展开状态时,弹性支撑件外边缘的周长比其内边缘的周长大,因此在弹性支撑件翻转回帽顶内侧过程中,其外边缘附近被压缩的面积较其内边缘的多,因此该第二可压缩开口的设置可以使弹性支撑件更易于被压缩折叠收纳进帽顶内侧。当弹性支撑件折叠收纳于帽顶内侧时,第二可压缩开口宽度变小;当弹性支撑件处于帽顶外侧展开状态时,第二可压缩开口宽度变大。第二可压缩开口宽度大小的变化能带动遮阳织物的折叠与展开,从而实现弹性帽檐的折叠与展开。
弹性支撑件具有弹性多孔结构能便于其自身的压缩折叠,有利于弹性支撑件维持其弹性张力,以更好的实现展开或收缩的功能。当弹性帽檐折叠于帽顶内侧后也能较好地将穿戴者头部的热量散发,不易积累热量而导致穿戴者的不适。
弹性支撑件沿遮阳织物与帽顶连接的边沿设置的连接部可以使弹性帽檐更好地绕帽顶底部进行翻转,同时,当弹性帽檐收藏于帽顶内侧时,没有多余的遮阳织物露出帽顶底部开口外,使弹性帽檐全部收藏于帽顶内,使穿戴者用起来更加简便美观。当弹性帽檐处于帽顶外的张开状态时,弹性支撑件沿弹性帽檐与帽顶连接的边沿设置,可以使弹性帽檐更加稳定受力,不容易受风力影响而上下摇摆的厉害及不会出现下垂的情况。多个分支的设置能使弹性支撑件向外延展,能为遮阳织物提供更多面积的支撑,从而增大弹性帽檐的遮阳面积。多个分支间隔设置有利于弹性帽檐压缩折叠于帽顶内侧,当弹性帽檐压缩折叠于帽顶内侧时,多个分支之间的间隔变小;当弹性帽檐处于帽顶外侧的张开状态时,多个分支之间的间隔变大,从而有利于弹性帽檐的翻转,实现弹性帽檐的收缩与张开。同时,多个间隔设置的分支能使遮阳织物更加有序地折叠,从而使弹性帽檐更有序地收藏于帽顶内侧,提高舒适度和美观感。
弹性支撑件成弯曲状循环折弯于遮阳织物远离帽顶底部的外边缘与遮阳织物连接帽顶底部的内边缘之间。能使遮阳织物更加有序地折叠,从而使弹性帽檐更有序地收藏于帽顶内侧,提高舒适度和美观感。也有利于弹性帽檐的翻转,实现弹性帽檐的收缩与张开。
由于帽舌具有一定的硬度,卡合部设于帽顶设有帽舌处的内侧时,可以为该卡合部与弹性帽檐的卡合提供一定的硬度支撑,以更好地实现卡合的功能。同时能避免因弹性帽檐的弹性张力影响而导致卡合部附近的材料出现向外突出等变形,影响卡合的稳定性和该遮阳帽美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遮阳帽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遮阳帽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遮阳帽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遮阳帽的弹性帽檐卡合于帽顶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遮阳帽;
110-帽顶,111-卡合部,112-凸起,113-凹陷,114-第一调节口,115-连接环;
120-帽舌;
130-弹性帽檐,131-第一可压缩开口,132-遮阳织物,133-弹性支撑件,134- 第二调节口,135-第三调节口,136-连接部,137-分支,138-第二可压缩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4所示,一种遮阳帽10,包括帽顶110及设于帽顶110 的边缘的帽舌120,帽顶110内侧设有卡合部111,帽顶110底部还设有向远离帽顶110中心线方向展开且用于遮挡阳光的弹性帽檐130,弹性帽檐130与帽顶110底部可翻转连接,弹性帽檐130可自帽顶110 外侧翻转至帽顶110内侧并与卡合部111相卡合。
优选的,弹性帽檐130沿帽顶110底部边沿成半环形设置,或者自帽舌120两端向帽舌120反方向环设形成。这可以让弹性帽檐130连贯成一体设置,便于翻转卡合和保持其坚挺度。
弹性帽檐130具有弹性多孔结构。弹性多孔结构由于具有多孔的可压缩空间,而能便于弹性帽檐130的压缩折叠,有利于弹性帽檐130维持其弹性张力,以更好的实现展开或收缩的功能,还能有效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多孔结构也便于散热,使该弹性帽檐130收缩回帽顶110内侧能更好地将佩戴者头部的热量散去。
弹性帽檐130为具有弹性的纱网或者由泡沫类材料制成。泡沫类材料和具有弹性的纱网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其内部多孔的结构易于被压缩折叠收纳于帽顶110内侧。同时其柔软且具有弹性的特性能减小穿戴者的不适,适合穿戴。
进一步地,弹性帽檐130为纱网或者泡沫类等具有弹性多孔结构的材料制成时,弹性帽檐130与帽顶110底部的可翻转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缝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减小弹性帽檐130与帽顶110连接的边沿的厚度,使弹性帽檐130在该连接的边沿变软,使弹性帽檐130更易于绕帽顶110底部上下摆动或者翻转。通过缝接的方式连接时,缝接方式为绕帽顶110底部边沿进行一圈一圈地绕线,这能使弹性帽檐130更易于绕帽顶110底部上下摆动或者翻转。
当弹性帽檐130为纱网或者泡沫类等具有弹性多孔结构的材料制成时,弹性帽檐130还可以设有多根间隔设置的支撑条,该支撑条可以自弹性帽檐130与帽顶110底部连接的内边缘向弹性帽檐130远离帽顶110 底部的外边缘延伸。以进一步地为弹性帽檐130提供力度的支撑。
弹性帽檐130于远离帽顶110底部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一可压缩开口131,第一可压缩开口131自弹性帽檐130远离帽顶110底部的外边缘向弹性帽檐130与帽顶110底部连接的内边缘方向延伸。优选的,第一可压缩开口131有多个且间隔设置,这可以使弹性帽檐130在翻转回帽顶110内侧时能更有规律地更整齐地进行压缩折叠。为了填补第一可压缩开口131处的遮阳面积空白,在该第一可压缩开口131处还可以设置较软的软质遮阳件,例如布料等,以避免阳光通过该第一可压缩开口131照射到穿戴者身上。软质遮阳件也可以设于弹性帽檐130的表面,同时覆盖多个第一可压缩开口131,这可方便制作和缝制。为进一步拓宽弹性帽檐130 的遮阳面积,软质遮阳件也可延长出弹性帽檐130远离帽顶110底部的外边缘外。
弹性帽檐130包括与帽顶110底部连接的遮阳织物132及设于遮阳织物132的弹性支撑件133,弹性帽檐130自帽顶110外侧翻转至帽顶110内侧使弹性支撑件133与卡合部111相卡合。遮阳织物132 可以包裹着弹性支撑件133进行设置,也可以通过将弹性支撑件133缝制在遮阳织物132上。这样能使遮阳织物132与弹性支撑件133连接地更加紧密。
弹性帽檐130由遮阳织物132及设于遮阳织物132的弹性支撑件133组成,遮阳织物132较软,弹性支撑件133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弹性支撑件133能够为遮阳织物132提供力的支撑,使遮阳织物132 能向外侧展开而不下垂,起到增大遮阳面积的作用。由于遮阳织物132较软,且弹性支撑件133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压缩该弹性支撑件133便可实现遮阳织物132的折叠。同时,由于遮阳织物132较软,弹性支撑件133 设于遮阳织物132上便可随意翻转,这样弹性支撑件133便可随遮阳织物132翻转回帽顶110内侧并与卡合部111相卡合。弹性支撑件133 与卡合部111的卡合即可同时将遮阳织物132折叠收纳于帽顶110内侧。当弹性帽檐130自帽顶110内侧翻转出帽顶110外侧时,弹性支撑件133由于其自身弹性张力的影响能自行带动遮阳织物132展开,增大弹性帽檐130的遮阳面积,实现该弹性帽檐130张开于帽顶110外侧及收藏于帽顶110内侧的功能。通过压缩弹性支撑件133而带动遮阳织物132进行压缩折叠的方式能让弹性帽檐130更易于折叠。遮阳织物132与帽顶1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缝接进行连接。也可以是由覆盖于帽顶110外侧的织物直接延伸出来用作弹性帽檐130的遮阳织物132。
弹性支撑件133于远离帽顶110底部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可压缩开口138,第二可压缩开口138自弹性支撑件133远离帽顶110底部的外边缘向弹性支撑件133靠近帽顶110底部的内边缘方向延伸。
弹性支撑件133包括沿遮阳织物132与帽顶110连接一边的边沿设置的连接部136,及与连接部136连接且向远离连接部136方向延伸的多个分支137,多个分支137间隔设置。
弹性支撑件133循环折弯于遮阳织物132远离帽顶110底部的外边缘与遮阳织物132连接帽顶110底部的内边缘之间,形成弯曲状的弹性件。
弹性支撑件133具有弹性多孔结构。弹性支撑件133可以是由泡沫类材料制成,或者为具有弹性的纱网,泡沫类材料和具有弹性的纱网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其内部多孔的结构易于被压缩折叠收纳于帽顶110内侧。同时其柔软且具有弹性的特性能减小穿戴者的不适,适合穿戴。弹性支撑件133 和弹性帽檐130也可以是其他的未具有多孔结构的弹性材料。
帽顶110底部与弹性帽檐130连接的边沿设有连接环115,连接环115能够相对增加帽顶110底部的硬度,可以为弹性帽檐130的翻转提供进一步的力度支撑。弹性帽檐130与帽舌120连接能够更好的起到遮阳的作用,同时增加弹性帽檐130与帽舌120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使其不容易受风力影响而上下摇摆的厉害,也能使帽舌120与弹性帽檐130 连贯成一体,增加美观感,符合用户习惯。
卡合部111设于帽顶110设有帽舌120处的内侧。优选的,卡合部111为设于帽顶110内侧的凸起112。该凸起112可沿帽顶110 内侧成弧形设置。凸起112的两端与帽顶110内侧壁之间形成凹陷113,弹性帽檐130与凸起112两端相卡合于凹陷113中。
凸起112可便于弹性帽檐130或弹性支撑件133的卡合,特别是便于弹性帽檐130或弹性支撑件133与凸起112的两端端部进行相挤压卡合;由于帽舌120及帽顶110位于帽舌120附近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坚挺性,能够为凸起112提供一定的硬度支撑,同时,凸起112可以与帽舌120或帽顶110内侧的弧形边缘相匹配,也即凸起112可以是呈长条形的弧形状设置于帽顶110底部内边缘,这样因凸起112沿帽顶110底部内边缘延伸了一定的弧度或者说长度,而不是一个个的点,这在穿戴时能增大头部与凸起112的接触面积,减小凸起112对头部的压力,能避免因凸起112相对较硬的原因导致的穿戴不适,也符合用户习惯。帽顶110在设有帽舌120处的材料及帽舌120的材料一般相对较硬,而凸起112由于具有一定的厚度导致其也具有一定的硬质感,当凸起112设于帽顶110内侧的其他位置时会造成该处变得具有一定的硬度及其型状的固定,导致穿戴的不适,也不容易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穿戴者,而设于帽舌120 附近时能与帽舌120及帽舌120附近的硬质且固定的材料相匹配,形成固定的型状,这样能起到既美观又不影响穿戴者舒适度的作用。凸起112也可以由帽舌120向帽顶110内侧延伸形成,使凸起112与帽舌120 为一体,由一个构件构成。
凸起112两端与帽顶110内侧壁之间形成凹陷113,能使弹性帽檐130或弹性支撑件133更易于与凸起112相卡合。弹性帽檐130 或弹性支撑件133通过张力挤压凸起112两端实现卡合,同时弹性帽檐130或弹性支撑件133受到凸起112的反作用力的作用能更贴紧帽顶110内侧壁,使该弹性帽檐130或弹性支撑件133更有序地进行折叠压缩。同时,凸起112及凹陷113的设置能使卡合部111的结构得以简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112可以跟帽舌120为一体的,也即帽舌120向帽顶110内侧延伸形成所述凸起112,这样的好处是结构更加简单组成该遮阳帽10的构件更加少。凸起112的底部边缘还设有倒圆角,以便于穿戴,提高穿戴者的舒适感。
特别地,凸起112沿帽顶110内侧底部边沿设置,这时凸起112 可以设置于帽顶110设有帽舌120处的内侧,也可以设置于帽顶110 设有弹性帽檐130处,甚至沿帽顶110底部边沿成环形设置,或者该凸起112为由帽顶110侧壁向内弯曲形成。当凸起112设置于帽顶110设有弹性帽檐130处或沿帽顶110底部边沿成环形设置时,弹性帽檐130 可与该凸起112朝向帽顶110顶部的一面卡合,也即当弹性帽檐130 翻转回帽顶110内侧时,由于弹性帽檐130的弹性张力及状态的变化,导致弹性帽檐130具有向帽顶110底部开口外凸出的趋势,当弹性帽檐130翻转回凸起112朝向帽顶110顶部的一面时,可与凸起112的该面相卡合,迫使弹性帽檐130无法向帽顶110底部开口外凸出,而是与凸起112卡合后紧贴帽顶110内壁甚至压向帽顶110内壁。这时凸起112也可向帽顶110顶部方向倾斜,以便更好地实现卡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合部111也可以是设于帽顶110内侧的纽扣,弹性帽檐130 也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与卡合部111相卡合。
帽顶110于帽舌120的反向处设有一可调整帽顶110大小的第一调节口114,弹性帽檐130设有与第一调节口114对应的第二调节口134。第二调节口134的型状与第一调节口114对应,也即第二调节口134的边缘呈弧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让弹性帽檐130在位于帽顶110外侧的展开状态下能有更多的遮阳面积,更全面地为穿戴者的颈部及其周围遮挡阳光,第二调节口134也可为缝隙状。第二调节口134 为缝隙状可以在弹性帽檐130处于帽顶110外侧的展开状态时,填补第二调节口134处的空白,能相对减少阳光通过第二调节口134照射到穿戴者。
第二调节口134的边缘呈弧形可以有利于在调整大小时其型状不容易变化,同时当弹性帽檐130翻转回帽顶110内侧时便于与第一调节口114 对应,能为女性扎起的头发留出通道,便于使用。第二调节口134为缝隙状可以在弹性帽檐130处于帽顶110外侧的展开状态时,填补第二调节口134处的空白,能相对减少阳光通过第二调节口134照射到穿戴者。
第一调节口114和第二调节口134的设置可以便于调节帽顶110 底部的大小,以适应头部大小不同的穿戴者进行穿戴。当该遮阳帽10作为大檐帽使用时,第一调节口114和第二调节口134的设置既可以调整该遮阳帽10的大小,也能调整帽顶110与穿戴者头部之间的松紧度,当风力较大时,可调节第一调节口114和第二调节口134的宽度以使帽顶110 底部相对勒紧穿戴者头部,使该遮阳帽10不易受风力作用而脱落。
当凸起112设于帽顶110设有帽舌120处的内侧时,弹性帽檐130 要与凸起112两端相卡合,就必须连贯一体设置于帽顶110设有帽舌120 的反方向,且自凸起112一端往帽舌120的反方向沿帽顶110底部环绕延伸至凸起112的另一端。这时第二调节口134的设置使弹性帽檐130 既能便于调节帽顶110底部大小又能使该弹性帽檐130连成一体,以便更好地实现翻转和卡合的功能。
弹性支撑件133在第二调节口134处设有对应的第三调节口135。第三调节口135与第二调节口134对应,能为第二调节口134提供支撑,便于帽顶110调节大小。同时在弹性帽檐130自帽顶110外侧翻转回帽顶110内侧过程中第三调节口135的设置也便于弹性支撑件133 进行折叠压缩。为了给穿戴者提供相对更多的遮阳面积和方便使用,第二调节口134的宽度可以比第三调节口135的宽度小。第三调节口135的型状可以是呈弧形状或者U形的开口。
第三调节口135与第二调节口134对应,能为第二调节口134提供支撑,便于帽顶110调节大小。同时在弹性帽檐130自帽顶110外侧翻转回帽顶110内侧过程中第三调节口135的设置也便于弹性支撑件133进行折叠压缩。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遮阳帽,包括帽顶及设于所述帽顶的边缘的帽舌,其特征在于:所述帽顶内侧设有卡合部,所述帽顶底部还设有向远离所述帽顶中心线方向展开且用于遮挡阳光的弹性帽檐,所述弹性帽檐与所述帽顶底部可翻转连接,所述弹性帽檐可自所述帽顶外侧翻转至所述帽顶内侧并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帽檐具有弹性多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帽檐为具有弹性的纱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帽檐由泡沫类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帽檐于远离所述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一可压缩开口,所述第一可压缩开口自所述弹性帽檐远离所述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向所述弹性帽檐与所述帽顶底部连接的内边缘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帽檐包括与所述帽顶底部连接的遮阳织物及设于所述遮阳织物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帽檐可自所述帽顶外侧翻转至所述帽顶内侧使所述弹性支撑件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于远离所述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可压缩开口,所述第二可压缩开口自所述弹性支撑件远离所述帽顶底部的外边缘向所述弹性支撑件靠近所述帽顶底部的内边缘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具有弹性多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沿所述遮阳织物与所述帽顶连接一边的边沿设置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向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延伸的多个分支,多个所述分支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循环折弯于所述遮阳织物远离所述帽顶底部的外边缘与所述遮阳织物连接所述帽顶底部的内边缘之间,形成弯曲状的弹性件。
CN202022721102.6U 2020-11-20 2020-11-20 遮阳帽 Active CN213848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1102.6U CN213848985U (zh) 2020-11-20 2020-11-20 遮阳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1102.6U CN213848985U (zh) 2020-11-20 2020-11-20 遮阳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8985U true CN213848985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3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21102.6U Active CN213848985U (zh) 2020-11-20 2020-11-20 遮阳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8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1518B1 (en) Retractable neckpiece for headwear
US6560785B1 (en) Visor having a retractable cap
KR100327479B1 (ko) 접히는 챙을 구비한 모자
US7676849B2 (en) Free-size headwear
US6256794B1 (en) Foldable sun hat assembly
KR100566488B1 (ko) 모자
AU755362B2 (en) Convertible hat and pack apparatus
US6895601B2 (en) Headwear and sewing method therefor using rubber thread
CN213848985U (zh) 遮阳帽
CN112315095A (zh) 遮阳帽
CN112205701A (zh) 遮阳帽
KR102265720B1 (ko) 얼굴 햇빛 차단용 후드
KR200254484Y1 (ko) 접철식 모자
KR100799081B1 (ko) 머리덮개 수용부를 가진 차양모자
KR200327114Y1 (ko) 보조 모자챙
KR20130024510A (ko) 차광부재를 갖는 모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7722780U (zh) 一种可折叠遮阳帽
CN216019365U (zh) 晴雨帽
KR102319458B1 (ko) 컨버터블 모자
KR200248903Y1 (ko) 차양모자
KR101021228B1 (ko) 양면모자용 탄성밴드장착구조 및 그 탄성밴드장착구조를갖는 양면모자
KR200272650Y1 (ko) 이중 구조의 챙을 가진 모자
JP3050024U (ja) 雨用帽子
KR200301364Y1 (ko) 보조 챙이 있는 모자
KR200319710Y1 (ko) 니트모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