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7788U - 旋转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旋转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7788U
CN213827788U CN202022897689.6U CN202022897689U CN213827788U CN 213827788 U CN213827788 U CN 213827788U CN 202022897689 U CN202022897689 U CN 202022897689U CN 213827788 U CN213827788 U CN 213827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travel switch
frame body
actuator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76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建敏
蒋建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KA Industrial Automation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KA Industrial Automation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KA Industrial Automation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KA Industrial Automation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76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7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7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7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执行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第一执行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夹持工件的一侧,并驱动工件旋转;第二架体;第二执行机构,设置于第二架体上,并被配置为用于夹持工件的另一侧,工件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朝向第二执行机构延伸。该旋转驱动机构可很好的辅助工作人员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消除焊缝缺陷。

Description

旋转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轴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客户对车辆的平顺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汽车选择使用空气悬挂系统。目前国内的车轴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偏低,焊接质量不高。
其中,基于提高车轴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的需要,机器人焊接将成为趋势。由于机器人焊接本身的焊接可达性范围限制,难以做到所有焊缝均由机器人焊接。例如轴管与尾板由机器人焊接后,搬运机器人将焊后的车轴与尾板组合件抓取下线,此时有部分焊缝需要由人工补焊,而且机器人焊接的焊缝质量也需要工作人员来检查是否合格,继而对不合格焊缝采取修补措施。如此,就造成了工作人员需要二次检修和补焊的情况,而在工作人员二次检修和补焊的过程中,目前国内并没有配套的辅助工装,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且工作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执行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第一执行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夹持工件的一侧,并驱动工件旋转;第二架体;第二执行机构,设置于第二架体上,并被配置为用于夹持工件的另一侧,工件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朝向第二执行机构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架体和第二执行机构。其中,第一执行机构设置在第一架体上,第二执行机构设置在第二架体上,且第二架体和第一架体间隔设置,使得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之间存在执行空间。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分别夹持工件的两端,保证工件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相较于第一架体转动,并带动工件旋转,实现工件的自动翻转。特别地,工件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朝向第二执行机构延伸,使得工件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一侧的工作人员。
具体地,该旋转驱动机构可用于车轴生产线使用。其中,当车轴焊接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检查轴管与尾板焊后的下线总成件(后面简称工件)的焊缝质量是否合格,同时对局部不合格的位置进行补焊。因此,该旋转驱动机构可很好的辅助工作人员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消除焊缝缺陷。
具体地,当工件焊接完成并被运送到旋转驱动机构上时,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分别夹持工件轴向的两端,此时位于工件侧方的工作人员可以检修工件一侧的焊接情况,待这一侧焊接情况检修完成后,第一执行机构驱动工件沿其自身轴向转动,使得工件的另一侧面向工作人员,此时工作人员便可检修工件的另一侧。如此操作,可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夹持和转动工件,并可将工件完全展示在工作人员面前,一方面不需要工作人员翻转工件,有效降低工人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发方面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并且适应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工作人员无需移动到车辆的另一侧,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旋转驱动机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包括: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第一夹持结构,设置于转动结构上,第一夹持结构被配置为用于夹持工件的一侧,并在转动结构的驱动下带动工件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包括转动结构和第一夹持结构。其中,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架体上,第一夹持结构设置在转动结构上,并可在转动结构的驱动下转动。也即,在旋转驱动机构使用过程中,第一夹持结构夹持工件的一端,并可转动结构的驱动下带动工件转动,实现对工件的自动翻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转动结构包括:旋转座,与架体转动连接,第一夹持结构设置于旋转座上;旋转驱动部件,与旋转座相连接,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旋转座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结构包括旋转座和旋转驱动部件。其中,旋转座与第一架体转动连接,第一夹持结构设置在旋转座上;旋转驱动部件设置在第一架体上,并且与旋转座相连接。在旋转驱动机构使用过程中,旋转驱动部件可直接驱动旋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翻转工件的目的。具体地,旋转驱动部件可采用电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定位凹槽,设置于旋转座上;定位驱动部件,设置于第一架体上;定位件,与定位驱动部件相连接,被配置为用于在定位驱动部件的驱动下伸入或退出定位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定位凹槽、定位驱动部件和定位件。其中,定位凹槽设置在旋转座上,定位驱动部件设置在第一架体上,定位件与定位驱动部件相连接,并可在定位驱动部件的驱动下伸入或退出定位凹槽。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或焊接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转动工件,相反是需要工件稳定;此时定位驱动部件驱动定位件伸入定位凹槽中,实现对旋转座的定位,保证了工件的相对位置稳定。当工作人员检修或焊接完工件的一侧后,需要翻转工件;此时定位驱动部件驱动定位件退出定位凹槽,解除对于旋转座的定位,此时旋转驱动部件可直接驱动旋转座转动,进而带动工件翻转,实现翻转工件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设置于第一架体上;触发件,设置于旋转座上,并可在旋转座的带动下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控制器,与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和旋转驱动部件电连接,被配置为根据至少一个行程开关的触发结果控制旋转驱动部件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触发件和控制器。其中,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设置在第一架体上,触发件设置在旋转座上,触发件可随旋转座转动,并可在转动过程中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此外,控制器与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和旋转驱动部件电连接,并可根据至少一个行程开关的触发结果控制旋转驱动部件工作,保证工件的转动角度,避免工件过度翻转。具体地,控制器可根据至少一个行程开关的触发结果控制旋转驱动部件的转动速度,也可在工件转动到位的情况下控制旋转驱动部件停止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包括:第一行程开关,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第二行程开关,设置于第一架体上,并与第一行程开关间隔分布,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先后触发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包括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其中,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设置在第一架体上,并且在第一架体上间隔分布。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先后触发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其中,当工件的一侧检修及补焊完成后,驱动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
具体地,第二行程开关对应一个预设角度(即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该预设角度后,触发件可触发第二行程开关,该预设角度可以为180°)。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的一侧时,需要翻转工件并检修和补焊另一侧。在翻转工件的过程中,当工件沿第一方向翻转预设角度后,工件翻转到位,且触发件触发第二行程开关,此时控制旋转驱动部件的停止工作,避免工件翻转过度。
此外,第一行程开关对应的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即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该角度后,触发件可触发第一行程开关)。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的一侧时,需要翻转工件并检修和补焊另一侧。在翻转工件的过程中,工件触发第一行程开关表示工件还没有翻转到位,但已经翻转了一定的角度,可能是即将翻转到位,此时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部件的减速,避免工件翻转到位时电机骤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旋转驱动部件控制不灵敏而导致工件翻转过度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包括:第三行程开关,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第四行程开关,设置于第一架体上,并与第三行程开关间隔分布,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先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包括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其中,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设置在第一架体上,并且在第一架体上间隔分布。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先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其中,当工件的另一侧检修及补焊完成后,驱动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保证工件复位。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其中一个可以为顺时针,另一个为逆时针。
具体地,第四行程开关对应预设角度(即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该预设角度后,触发件可触发第四行程开关,该预设角度可以为180°)。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的另一侧时,需要反向转动工件来复位工件。在复位工件的过程中,当工件沿第二方向翻转预设角度后,工件翻转到位,且触发件触发第四行程开关,此时控制旋转驱动部件的停止工作,避免工件翻转复位过度。
此外,第三行程开关对应的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即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该角度后,触发件可触发第三行程开关)。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的另一侧时,需要反向转动工件来复位工件。在复位工件的过程中,当工件触发第三行程开关表示工件还没有复位到位,但已经复位了一定的角度,可能即将复位到位,此时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部件的减速,避免工件复位到位时电机骤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旋转驱动部件控制不灵敏而导致工件复位过度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限位件,设置于旋转座上;第一限位部,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第二限位部,设置于第一架体上,并与第一限位部间隔分布;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后限位件与第一限位部相抵接,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后限位件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限位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一架体上,限位件设置在旋转座上,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先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若旋转座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限位件会与第一限位部相抵接;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先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若旋转座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限位件会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也即,上述限位件和第一限位部的配合,可在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起到硬限位的作用,上述限位件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可在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起到硬限位的作用,避免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失效而带来的意外。
具体地,在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会先后触发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若第二行程开关没有失效,触发件触发第二行程开关后,控制器即可控制旋转驱动部件停止工作,保证工件翻转到位。若第二行程开关失效,控制器会控制旋转驱动部件继续工作,此时限位件会与第一限位部相抵接,通过限位件和第一限位部形成硬限位,避免工件翻转过度。
具体地,在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会先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若第四行程开关没有失效,触发件触发第四行程开关后,控制器即可控制旋转驱动部件停止工作,保证工件复位到位。若第四行程开关失效,控制器会控制旋转驱动部件继续工作,此时限位件会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通过限位件和第二限位部形成硬限位,避免工件复位过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执行机构包括:安装座,设置于第二架体上;第二夹持结构,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二夹持结构被配置为用于夹持工件的另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执行机构包括安装座和第二夹持结构。其中,安装座设置在第二架体上,第二夹持结构设置在转动结构上。在旋转驱动机构使用过程中,第二夹持结构夹持工件的另一端,并配合第一执行机构使用,从相对的两个位置夹持工件,保证工件的稳定,特别是保证工件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执行机构还包括:第一滚动体,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二滚动体,设置于第二夹持结构上,并与第一滚动体之间形成夹持空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执行机构还包括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其中,第一滚动体设置在安装座上,第二滚动体设置在第二夹持结构上,且第一滚动体与第一滚动体之间形成夹持空位,工件的端部可伸入到该夹持空位内实现夹持。特别地,由于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的设置,使得工件在随第一夹持结构转动的过程中,工件与安装座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为滚动摩擦,一方面保证了工件的转动顺畅,另一方面避免了工件、安装座和第二夹持结构三者的磨损。
此外,第一执行机构作为主动驱动工件转动的一端,而第二执行机构作为从动的一端,可有效简化旋转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可节省一套转动结构,可有效降低旋转驱动机构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支撑座,设置于旋转座上,被配置为用于支撑工件;支撑结构,与旋转座相连接,并朝向第二架体延伸,支撑结构被配置为用于支撑工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支撑座和支撑结构。其中,支撑座和支撑结构均设置在旋转座上,且支撑结构朝向第二架体一侧延伸设置。在对工件进行检修和补焊前,首先将工件放置在支撑座和支撑结构上,并通过支撑座和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在工件放置到位后,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分别开始工作并夹持工件相对的两侧,进而保证工件的位置稳定,使得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工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支撑座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执行机构的安装座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旋转驱动部件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并且相互配合,保证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开始工作前工件已经放置到位。具体地,第一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执行机构的安装座上,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分别检测工件的两端是否放置到位。控制器在工件放置到位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工作;若工件没有放置到位,控制器可提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调整工件的位置,直至工件放置到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滑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与滑轨滑动连接;驱动结构,设置于基座上,并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相连接,驱动结构被配置为用于驱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沿相反的方向同时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基座和驱动结构。其中,基座上设置有滑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与滑轨滑动连接;驱动结构设置在基座上,并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相连接。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驱动结构可驱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沿滑轨滑动,并且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滑动方向不同,进而可调整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之间的距离。
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该旋转驱动机构可夹持的工件的尺寸。因此,基于上述设计,使得旋转驱动机构可应用于不同长度工件的检修和补焊,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旋转驱动机构的适用性,并且可使得该旋转驱动机构应用于不同工件,提升了旋转驱动机构的使用频率,并降低了旋转驱动机构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驱动结构包括:电机;换向器,换向器的第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联轴器,与换向器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丝杠,与第一联轴器和第一架体相连接;第二联轴器,与换向器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丝杠,与第二联轴器和第二架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结构包括电机、换向器、第一联轴器、第一丝杠、第二联轴器和第二丝杠。其中,换向器的第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换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联轴器相连接,第一联轴器与第一丝杠相连接,第一丝杠与第一架体相连接,进而使得电机可驱动第一架体转动。此外,换向器的第三端与第二联轴器相连接,第二联轴器与第二丝杠相连接,第二丝杠与第二架体相连接,进而使得电机可驱动第二架体转动。此外,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位于换向器的两侧,且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驱动方向相反,通过电机驱动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通过转动,可驱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同时沿滑轨滑动,并且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滑动方向不同。具体地,第一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与一部分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架体上设置有第二滑座,第二滑座与另一部分滑轨滑动连接。
也即,基于上述设置,可通过一个电机同时驱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在基座上滑动,一方面保证了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得该旋转驱动机构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工件,另一方面,可简化旋转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特别是节省了至少一个电机,降低旋转驱动机构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旋转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旋转驱动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旋转驱动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旋转驱动机构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旋转驱动机构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所示旋转驱动机构的C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第一架体,104第一执行机构,106第二架体,108第二执行机构,110转动结构,112第一夹持结构,114旋转座,116旋转驱动部件,118定位凹槽,120定位驱动部件,122定位件,124触发件,126第一行程开关,128第二行程开关,130第三行程开关,132第四行程开关,134限位件,136第一限位部,138第二限位部,140安装座,142第二夹持结构,144第一滚动体,146第二滚动体,148支撑座,150支撑结构,152第一接近传感器,154第二接近传感器,156基座,158滑轨,160驱动结构,162电机,164换向器,166第一联轴器,168第一丝杠,170第二联轴器,172第二丝杠,174第一滑座,176第二滑座,2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驱动机构。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且第二架体106和第一架体102间隔设置,使得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之间存在执行空间。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具体地,该旋转驱动机构可用于车轴生产线使用。其中,当车轴焊接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检查轴管与尾板焊后的下线总成件(后面简称工件200)的焊缝质量是否合格,同时对局部不合格的位置进行补焊。因此,该旋转驱动机构可很好的辅助工作人员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消除焊缝缺陷。
具体地,当工件200焊接完成并被运送到旋转驱动机构上时,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轴向的两端,此时位于工件侧方的工作人员可以检修工件200一侧的焊接情况,待这一侧焊接情况检修完成后,第一执行机构104驱动工件200沿其自身轴向转动,使得工件的另一侧面向工作人员,此时工作人员便可检修工件200的另一侧。如此操作,可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夹持和转动工件200,并可将工件200完全展示在工作人员面前,一方面不需要工作人员翻转工件200,有效降低工人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发方面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并且适应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工作人员无需移动到车辆的另一侧,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包括转动结构110和第一夹持结构112。其中,转动结构1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并可在转动结构110的驱动下转动。
也即,在旋转驱动机构使用过程中,第一夹持结构112夹持工件200的一端,并可转动结构110的驱动下带动工件200转动,实现对工件200的自动翻转。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转动结构110包括旋转座114和旋转驱动部件116。其中,旋转座114与架体转动连接,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驱动部件116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与旋转座114相连接。在旋转驱动机构使用过程中,旋转驱动部件116可直接驱动旋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翻转工件200的目的。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定位凹槽118、定位驱动部件120和定位件122。
其中,定位凹槽118设置在旋转座114上,定位驱动部件120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定位件122与定位驱动部件120相连接,并可在定位驱动部件120的驱动下伸入或退出定位凹槽118。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或焊接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转动工件200,相反是需要工件200稳定;此时定位驱动部件120驱动定位件122伸入定位凹槽118中,实现对旋转座114的定位,保证了工件200的相对位置稳定。当工作人员检修或焊接完工件200的一侧后,需要翻转工件200;此时定位驱动部件120驱动定位件122退出定位凹槽118,解除对于旋转座114的定位,此时旋转驱动部件116可直接驱动旋转座114转动,进而带动工件200翻转,实现翻转工件200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包括转动结构110和第一夹持结构112。转动结构1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并可在转动结构110的驱动下转动。转动结构110包括旋转座114和旋转驱动部件116。旋转座114与架体转动连接,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驱动部件116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与旋转座1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触发件124和控制器。
其中,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触发件124设置在旋转座114上,触发件124可随旋转座114转动,并可在转动过程中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此外,控制器与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和旋转驱动部件116电连接,并可根据至少一个行程开关的触发结果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工作,保证工件200的转动角度,避免工件200过度翻转。具体地,控制器可根据至少一个行程开关的触发结果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转动速度,也可在工件200转动到位的情况下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停止工作。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包括转动结构110和第一夹持结构112。转动结构1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并可在转动结构110的驱动下转动。转动结构110包括旋转座114和旋转驱动部件116。旋转座114与第一架体102转动连接,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驱动部件116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与旋转座1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其中,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在第一架体102上间隔分布。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先后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其中,当工件200的一侧检修及补焊完成后,驱动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
具体地,第二行程开关128对应一个预设角度(即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该预设角度后,触发件124可触发第二行程开关128),该预设角度可以为180°。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200的一侧时,需要翻转工件200并检修和补焊另一侧。在翻转工件200的过程中,当工件200沿第一方向翻转预设角度后,工件200翻转到位,且触发件124触发第二行程开关128,此时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停止工作,避免工件200翻转过度。
此外,第一行程开关126对应的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即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该角度后,触发件124可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200的一侧时,需要翻转工件200并检修和补焊另一侧。在翻转工件200的过程中,工件200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表示工件200还没有翻转到位,但已经翻转了一定的角度,可能是即将翻转到位,此时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减速,避免工件200翻转到位时电机162骤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旋转驱动部件116控制不灵敏而导致工件200翻转过度的情况发生。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限位件134和第一限位部136。其中,第一限位部136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限位件134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若旋转座114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限位件134与第一限位部136相抵接。也即,上述限位件134和第一限位部136的配合,可在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起到硬限位的作用。
具体地,在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会先后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若第二行程开关128没有失效,触发件124触发第二行程开关128后,控制器即可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停止工作,保证工件200翻转到位。若第二行程开关128失效,控制器会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继续工作,此时限位件134会与第一限位部136相抵接,通过限位件134和第一限位部136形成硬限位,避免工件200翻转过度。
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包括转动结构110和第一夹持结构112。转动结构1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并可在转动结构110的驱动下转动。转动结构110包括旋转座114和旋转驱动部件116。旋转座114与架体转动连接,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驱动部件116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与旋转座1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其中,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在第一架体102上间隔分布。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先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其中,当工件200的另一侧检修及补焊完成后,驱动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保证工件200复位。
具体地,第四行程开关132对应预设角度(即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该预设角度后,触发件124可触发第四行程开关132),该预设角度可以为180°。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200的另一侧时,需要反向转动工件200来复位工件200。在复位工件200的过程中,当工件200沿第二方向翻转预设角度后,工件200翻转到位,且触发件124触发第四行程开关132,此时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停止工作,避免工件200翻转复位过度。
此外,第三行程开关130对应的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即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该角度后,触发件124可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200的另一侧时,需要反向转动工件200来复位工件200。在复位工件200的过程中,当工件200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表示工件200还没有复位到位,但已经复位了一定的角度,可能即将复位到位,此时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减速,避免工件200复位到位时电机162骤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旋转驱动部件116控制不灵敏而导致工件200复位过度的情况发生。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限位件134和第二限位部138。其中,第二限位部138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限位件134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若旋转座114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限位件134与第二限位部138相抵接。也即,上述限位件134和第二限位部138的配合,可在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起到硬限位的作用,避免第四行程开关132失效而带来的意外。
具体地,在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会先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若第四行程开关132没有失效,触发件124触发第四行程开关132后,控制器即可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停止工作,保证工件200复位到位。若第四行程开关132失效,控制器会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继续工作,此时限位件134会与第二限位部138相抵接,通过限位件134和第二限位部138形成硬限位,避免工件200复位过度。
实施例六: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包括转动结构110和第一夹持结构112。转动结构1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并可在转动结构110的驱动下转动。转动结构110包括旋转座114和旋转驱动部件116。旋转座114与第一架体102转动连接,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驱动部件116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与旋转座1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在第一架体102上间隔分布。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先后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其中,当工件200的一侧检修及补焊完成后,驱动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
具体地,第二行程开关128对应一个预设角度(即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该预设角度后,触发件124可触发第二行程开关128),该预设角度可以为180°。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200的一侧时,需要翻转工件200并检修和补焊另一侧。在翻转工件200的过程中,当工件200沿第一方向翻转预设角度后,工件200翻转到位,且触发件124触发第二行程开关128,此时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停止工作,避免工件200翻转过度。
此外,第一行程开关126对应的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即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该角度后,触发件124可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200的一侧时,需要翻转工件200并检修和补焊另一侧。在翻转工件200的过程中,工件200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表示工件200还没有翻转到位,但已经翻转了一定的角度,可能是即将翻转到位,此时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减速,避免工件200翻转到位时电机162骤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旋转驱动部件116控制不灵敏而导致工件200翻转过度的情况发生。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其中,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在第一架体102上间隔分布。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先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其中,当工件200的另一侧检修及补焊完成后,驱动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保证工件200复位。
具体地,第四行程开关132对应预设角度(即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该预设角度后,触发件124可触发第四行程开关132),该预设角度可以为180°。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200的另一侧时,需要反向转动工件200来复位工件200。在复位工件200的过程中,当工件200沿第二方向翻转预设角度后,工件200翻转到位,且触发件124触发第四行程开关132,此时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停止工作,避免工件200翻转复位过度。
此外,第三行程开关130对应的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即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该角度后,触发件124可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其中,在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完成工件200的另一侧时,需要反向转动工件200来复位工件200。在复位工件200的过程中,当工件200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表示工件200还没有复位到位,但已经复位了一定的角度,可能即将复位到位,此时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的减速,避免工件200复位到位时电机162骤停,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旋转驱动部件116控制不灵敏而导致工件200复位过度的情况发生。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限位件134、第一限位部136和第二限位部138。其中,第一限位部136和第二限位部138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限位件134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若旋转座114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限位件134与第一限位部136相抵接;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若旋转座114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限位件134与第二限位部138相抵接。也即,上述限位件134和第一限位部136的配合,可在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起到硬限位的作用,上述限位件134和第二限位部138的配合,可在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起到硬限位的作用,避免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失效而带来的意外。
具体地,在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会先后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若第二行程开关128没有失效,触发件124触发第二行程开关128后,控制器即可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停止工作,保证工件200翻转到位。若第二行程开关128失效,控制器会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继续工作,此时限位件134会与第一限位部136相抵接,通过限位件134和第一限位部136形成硬限位,避免工件200翻转过度。
具体地,在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会先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若第四行程开关132没有失效,触发件124触发第四行程开关132后,控制器即可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停止工作,保证工件200复位到位。若第四行程开关132失效,控制器会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继续工作,此时限位件134会与第二限位部138相抵接,通过限位件134和第二限位部138形成硬限位,避免工件200复位过度。
具体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其中一个可以为顺时针,另一个为逆时针。
实施例七: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此外,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执行机构108包括安装座140和第二夹持结构142。其中,安装座140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第二夹持结构14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在旋转驱动机构使用过程中,第二夹持结构142夹持工件200的另一端,并配合第一执行机构104使用,从相对的两个位置夹持工件200,保证工件200的稳定,特别是保证工件20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执行机构108还包括第一滚动体144和第二滚动体146。其中,第一滚动体144设置在安装座140上,第二滚动体146设置在第二夹持结构142上,且第一滚动体144与第一滚动体144之间形成夹持空位,工件200的端部可伸入到该夹持空位内实现夹持。
特别地,由于第一滚动体144和第二滚动体146的设置,使得工件200在随第一夹持结构112转动的过程中,工件200与安装座140和第二夹持结构142之间为滚动摩擦,一方面保证了工件200的转动顺畅,另一方面避免了工件200、安装座140和第二夹持结构142三者的磨损。
此外,第一执行机构104作为主动驱动工件200转动的一端,而第二执行机构108作为从动的一端,可有效简化旋转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可节省一套转动结构110,可有效降低旋转驱动机构的成本。
实施例八: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八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其中,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均设置在旋转座114上,且支撑结构150朝向第二架体106一侧延伸设置。在对工件200进行检修和补焊前,首先将工件200放置在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上,并通过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进行支撑。在工件200放置到位后,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开始工作并夹持工件200相对的两侧,进而保证工件200的位置稳定,使得工作人员检修并补焊工件200。
并且,第二执行机构108包括安装座140和第二夹持结构142。其中,安装座140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第二夹持结构14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在旋转驱动机构使用过程中,第二夹持结构142夹持工件200的另一端,并配合第一执行机构104使用,从相对的两个位置夹持工件200,保证工件200的稳定,特别是保证工件20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152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54,第一接近传感器152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54与控制器电连接,并且相互配合,保证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开始工作前工件200已经放置到位。
具体地,第一接近传感器152设置在支撑座148上,第二接近传感器154设置在第二执行机构108的安装座140上,第一接近传感器152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54分别检测工件200的两端是否放置到位。控制器在工件200放置到位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工作;若工件200没有放置到位,控制器可提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调整工件200的位置,直至工件200放置到位。
实施例九: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九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第二执行机构108、基座156和驱动结构160。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此外,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基座156和驱动结构160。其中,基座156上设置有滑轨158,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均与滑轨158滑动连接;驱动结构160设置在基座156上,并与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相连接。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驱动结构160可驱动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沿滑轨158滑动,并且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的滑动方向不同,进而可调整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之间的距离。
特别地,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该旋转驱动机构可夹持的工件200的尺寸。因此,基于上述设计,使得旋转驱动机构可应用于不同长度工件200的检修和补焊,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旋转驱动机构的适用性,并且可使得该旋转驱动机构应用于不同工件200,提升了旋转驱动机构的使用频率,并降低了旋转驱动机构的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驱动结构160包括电机162、换向器164、第一联轴器166、第一丝杠168、第二联轴器170和第二丝杠172。
其中,换向器164的第一端与电机162的输出轴相连接,换向器164的第二端与第一联轴器166相连接,第一联轴器166与第一丝杠168相连接,第一丝杠168与第一架体102相连接,进而使得电机162可驱动第一架体102转动。此外,换向器164的第三端与第二联轴器170相连接,第二联轴器170与第二丝杠172相连接,第二丝杠172与第二架体106相连接,进而使得电机162可驱动第二架体106转动。此外,第一丝杠168和第二丝杠172位于换向器164的两侧,且第一丝杠168和第二丝杠172驱动方向相反,通过电机162驱动第一丝杠168和第二丝杠172通过转动,可驱动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同时沿滑轨158滑动,并且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的滑动方向不同。
也即,基于上述设置,可通过一个电机162同时驱动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在基座156上滑动,一方面保证了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得该旋转驱动机构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工件200,另一方面,可简化旋转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特别是节省了至少一个电机162,降低旋转驱动机构的成本。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架体102、第一执行机构104、第二架体106和第二执行机构108。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4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二执行机构108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分别夹持工件200的两端,保证工件200的定位;而后第一执行机构104相较于第一架体102转动,并带动工件200旋转,特别地,工件200的旋转轴自第一执行机构104朝向第二执行机构108延伸,实现工件200的自动翻转,使得工件200可完全展示给位于工件200一侧的工作人员。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包括转动结构110和第一夹持结构112。转动结构1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并可在转动结构110的驱动下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转动结构110包括旋转座114和旋转驱动部件116。其中,旋转座114与架体转动连接,第一夹持结构112设置在旋转座114上;旋转驱动部件116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与旋转座1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定位凹槽118、定位驱动部件120和定位件122。其中,定位凹槽118设置在旋转座114上,定位驱动部件120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定位件122与定位驱动部件120相连接,并可在定位驱动部件120的驱动下伸入或退出定位凹槽118。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触发件124和控制器。其中,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触发件124设置在旋转座114上,触发件124可随旋转座114转动,并可在转动过程中触发至少一个行程开关。控制器与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和旋转驱动部件116电连接,并可根据至少一个行程开关的触发结果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包括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其中,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在第一架体102上间隔分布。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先后触发第一行程开关126和第二行程开关128。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包括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其中,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并且在第一架体102上间隔分布。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触发件124先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130和第四行程开关132。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限位件134、第一限位部136和第二限位部138。其中,第一限位部136和第二限位部138设置在第一架体102上,限位件134设置在旋转座114上。限位件134和第一限位部136的配合,可在旋转座114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起到硬限位的作用,上述限位件134和第二限位部138的配合,可在旋转座114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起到硬限位的作用,避免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失效而带来的意外。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执行机构108包括安装座140和第二夹持结构142。其中,安装座140设置在第二架体106上,第二夹持结构142设置在转动结构110上。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执行机构108还包括第一滚动体144和第二滚动体146。其中,第一滚动体144设置在安装座140上,第二滚动体146设置在第二夹持结构142上,且第一滚动体144与第一滚动体144之间形成夹持空位,工件200的端部可伸入到该夹持空位内实现夹持。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还包括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其中,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均设置在旋转座114上,且支撑结构150朝向第二架体106一侧延伸设置。在对工件200进行检修和补焊前,首先将工件200放置在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上,并通过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进行支撑。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152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54,第一接近传感器152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54与控制器电连接,并且相互配合,保证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开始工作前工件200已经放置到位。控制器在工件200放置到位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基座156和驱动结构160。其中,基座156上设置有滑轨158,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均与滑轨158滑动连接;驱动结构160设置在基座156上,并与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相连接。驱动结构160可驱动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沿滑轨158滑动,并且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的滑动方向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驱动结构160包括电机162、换向器164、第一联轴器166、第一丝杠168、第二联轴器170和第二丝杠172。换向器164的第一端与电机162的输出轴相连接,换向器164的第二端与第一联轴器166相连接,第一联轴器166与第一丝杠168相连接,第一丝杠168与第一架体102相连接,进而使得电机162可驱动第一架体102转动。此外,换向器164的第三端与第二联轴器170相连接,第二联轴器170与第二丝杠172相连接,第二丝杠172与第二架体106相连接,进而使得电机162可驱动第二架体106转动。
此外,第一丝杠168和第二丝杠172位于换向器164的两侧,且第一丝杠168和第二丝杠172驱动方向相反,通过电机162驱动第一丝杠168和第二丝杠172通过转动,可驱动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同时沿滑轨158滑动,并且第一架体102和第二架体106的滑动方向不同。
具体实施例二: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客户对车辆的平顺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汽车选择使用空气悬挂系统。随着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要求,空气悬挂系统中轴管与尾板的焊接也将由目前的人工焊接逐步被机器人焊接取代。目前国内的车轴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偏低,焊接质量不高。
基于提高车轴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的需要,机器人焊接将成为趋势。由于机器人焊接本身的焊接可达性范围限制,难以做到所有焊缝均由机器人焊接。轴管与尾板由机器人焊接后,搬运机器人将焊后的车轴与尾板组合件(后面简称工件200)抓取下线,此时有部分焊缝需要由人工补焊,而且机器人焊接的焊缝质量也需要工人来检查是否合格,继而对不合格焊缝采取修补措施。这就需要专门的工装设备来辅助工人进行焊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消除焊缝缺陷。本实施例可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旋转驱动机构可作为工件200下线补焊的专用设备使用,其用于对工件200进行定位,限定工件200在其纵向、径向、以及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自由度。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基座156、第一执行机构104和第二执行机构108。其中,如图1所示,基座156作为整个装置的安装基础部分,在其上设置有第一滑座174和第二滑座176,第一滑座174和第二滑座176均可沿基座156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且第一滑座174和第二滑座176分别通过第一丝杠168和第二丝杠172带动,在第一丝杠168和第二丝杠172的端部设置电机162,电机162通过换向器164和第一联轴器166、第二联轴器170可带动第一滑座174和第二滑座176在基座156上沿相反方向同时移动,从而可根据工件200的尺寸将第一滑座174和第二滑座176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通过第一架体102与第一滑座174滑动连接,该第一执行机构104与第二执行机构108配合用于夹持工件200的两端部。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执行机构104上设置有旋转驱动部件116,旋转驱动部件116上设置有旋转座114,旋转座114上有定位凹槽118,旋转座11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6和第二限位部138,旋转驱动部件116可驱动旋转座114沿工件200的轴管中心线转动。同时第一执行机构104上设置有定位驱动部件120,定位驱动部件120上设置有定位件122,定位件122在定位驱动部件120的带动下,可伸入旋转座114的定位凹槽118中和缩回,对翻转运动进行锁止和放行。如图4所示,第一架体102上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126、第二行程开关128、第三行程开关130、第四行程开关132和第一限位部136、第二限位部138。旋转座114上还设置有第一夹持结构112、支撑座148和支撑结构150;支撑座148上设置有第一接近传感器152。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执行机构108通过第二架体106第二滑座176滑动连接,该第二执行机构108与第一执行机构104配合用于夹持工件200的两端部。第二执行机构108的第二架体106上设置有安装座140和第二夹持结构142。安装座14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滚动体144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54;第二夹持结构142上设置有第二滚动体146。
当进行生产时,如图1所示,电机162驱动第一滑座174和第二滑座176至合适位置,搬运机器人将工件200从前道工序抓取下线,将工件200放置在支撑座148、两个第一滚动体144和支撑结构150上。第一接近传感器152和第二接近传感器154都检测到工件200放置到位,然后第一夹持结构112和第二夹持结构142夹紧,定位件122在定位驱动部件120的带动下,从旋转座114的定位凹槽118缩回,工作人员通过按按钮控制旋转驱动部件116驱动旋转座114,带动工件200翻转到所需要的合适位置,工作人员进行焊缝质量检查和补焊工作。如翻转超过180°,触发件124会撞上第一行程开关126,旋转驱动部件116将减速,直到触发件124撞上第二行程开关128,旋转驱动部件116将停止。如发生异常,旋转驱动部件116继续转动,限位件134会撞上第一限位部136,工件200停止翻转,保证安全。
工作人员焊接及检查工作完毕后,工作人员按复位按钮,旋转驱动部件116将反转,触发件124撞上第三行程开关130,旋转驱动部件116将减速,直到触发件124撞上第四行程开关132,旋转驱动部件116将停止,定位件122在定位驱动部件120的带动下,伸入旋转座114的定位凹槽118中,完成复位。如发生异常,旋转驱动部件116继续转动,限位件134会撞上第二限位部138,工件200停止翻转,保证安全。工作人员取走工件200,等待下一个工件200放置到位。
具体实施例中,旋转驱动部件116可采用交流减速电机,定位件122可采用伸缩销,定位驱动部件120可采用气缸,支撑座148可采用铜座,第一滚动体144和第二滚动体146可采用滚轮,触发件124可采用撞杆,限位件134可采用撞块,电机162可采用伺服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架体;
第一执行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被配置为用于夹持工件的一侧,并驱动所述工件旋转;
第二架体;
第二执行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被配置为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另一侧,所述工件的旋转轴自所述第一执行机构朝向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包括:
转动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
第一夹持结构,设置于所述转动结构上,被配置为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一侧,并在所述转动结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工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旋转座,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上;
旋转驱动部件,与所述旋转座相连接,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
定位凹槽,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上;
定位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
定位件,与所述定位驱动部件相连接,被配置为用于在所述定位驱动部件的驱动下伸入或退出所述定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
至少一个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
触发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上,并可在所述旋转座的带动下触发所述至少一个行程开关;
控制器,与所述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和所述旋转驱动部件电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行程开关的触发结果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包括:
第一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
第二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并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间隔分布,所述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触发件先后触发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所述第二行程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包括:
第三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
第四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并与所述第三行程开关间隔分布,所述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触发件先后触发所述第三行程开关和所述第四行程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上;
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
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间隔分布;
所述旋转座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接,所述旋转座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至少一个行程开关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包括:
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
第二夹持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被配置为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执行机构还包括:
第一滚动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第二滚动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结构上,并与所述第一滚动体之间形成夹持空位。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还包括:
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上,被配置为用于支撑所述工件;
支撑结构,与所述旋转座相连接,并朝向所述第二架体延伸,所述支撑结构被配置为用于支撑所述工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的安装座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工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均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相连接,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沿相反的方向同时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电机;
换向器,所述换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第一联轴器,与所述换向器的第二端相连接;
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联轴器和所述第一架体相连接;
第二联轴器,与所述换向器的第三端相连接;
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联轴器和所述第二架体相连接。
CN202022897689.6U 2020-12-07 2020-12-07 旋转驱动机构 Active CN213827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7689.6U CN213827788U (zh) 2020-12-07 2020-12-07 旋转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7689.6U CN213827788U (zh) 2020-12-07 2020-12-07 旋转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7788U true CN213827788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7689.6U Active CN213827788U (zh) 2020-12-07 2020-12-07 旋转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7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0127B (zh) 一种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发生器的焊接设备
WO2010104157A1 (ja) 作業装置及び作業方法
CN110900026A (zh) 钢结构焊接设备
CN201807814U (zh) 双工位汽配零件机器人焊接系统
CN213827788U (zh) 旋转驱动机构
CN211638737U (zh) 钢结构焊接设备
CN112453814A (zh) 旋转驱动机构
EP0838299B1 (en) Welding gun
CN219254515U (zh) 筒体切割系统和工程机械产线
CN107486641B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辅助夹紧焊接车
RU2164201C2 (ru) Робот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сварки листоштамповоч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JPH0740059A (ja) 作業用具の補修装置及び補修方法
CN111112708B (zh) 一种制动鼓钢印标记自动成型机
US7129442B2 (en) Welding machine
CN114101846A (zh) 汽车排气消音器机器人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
RU2102210C1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линия для сборки и сварки кузовов автомобилей
CN113523624A (zh) 一种新型柔性车体装配机系统
JP7216479B2 (ja) スポット溶接装置
JP2501307Y2 (ja) 溶接ロボツトの通電用接続ユニット
JP3716789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JP4735101B2 (ja) 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
TWI804970B (zh) 貨車尾板升降部件的焊接治具
CN105563000B (zh) 一种翻转夹持装置
CN115133463B (zh) 一种汽车线束快速布线机构
CN217534281U (zh) 一种大负载全自动多功能输送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