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4262U - 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4262U
CN213824262U CN202022757128.6U CN202022757128U CN213824262U CN 213824262 U CN213824262 U CN 213824262U CN 202022757128 U CN202022757128 U CN 202022757128U CN 213824262 U CN213824262 U CN 213824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necting rod
fungus
dormancy
water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571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发
步艳
陶莉
安永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eyang Fishery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eyang Fishery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eyang Fishery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eyang Fishery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571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4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4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4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包括外壳和加温条,所述外壳上连接安装有连通块,所述连接杆另一侧与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槽,所述连接环外侧焊接安装有齿牙,所述外壳内部连接安装有定位架,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外壳内壁上连接安装有加温条,所述连通块上连接安装有传气管,所述定位架与外壳中间连接安装有定位块。该实用新型外壳内安装了连通块、连通轴、连接杆和连接环等,连接杆上安装有吸气口和搅拌杆,可以对放置屉内原料进行搅动,使其充分干燥,同时将脱水产生的水汽吸收,加快干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改良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厂以及水产养殖产业对水资源的破坏巨大,使得水资源的污染和水质发生巨大变化,为了改善水质,常常会使用到水质改良剂,水质改良剂在制备时常常会需要添加许多活性菌类来促进改良剂的融合,使得水质改良剂投放后可以快速对水源进行改善,水质改良剂制备时为了方便携带,常常将菌类休眠并脱水干燥。
1.常规的干燥方式大多将原料暴露在外,菌类物质如果暴露在外界容易被污染,导致原料的不稳定性,放置到容器内部进行加温干燥时,产生的蒸汽无法及时排出,造成脱水效果差;
2.并且现有的装置在进行脱水干燥时,原料往往都平铺在设备内,上下受到的加温不一致,导致干燥程度不尽相同,同批干燥的质量不一,影响后续加工制备。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以便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干燥方式大多将原料暴露在外,容易导致原料受到污染,在容器内部脱水时容易产生水汽,影响干燥效果,且原料平铺无法均匀受热,干燥质量不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包括外壳和加温条,所述外壳上连接安装有连通块,且连通块底部连接安装有连通轴,并且连通轴外侧连接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侧与连接环固定连接,且连接环上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且连接杆上开设有吸气口,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槽,所述连接环外侧焊接安装有齿牙,所述外壳内部连接安装有定位架,且定位架中间设置有放置屉,并且放置屉靠近外壳开口一端连接安装有旋钮,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一侧贯穿安装有连接轴,并且连接轴外侧套设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外壳内壁上连接安装有加温条,所述连通块上连接安装有传气管,且传气管另一端连接安装有传气盒,所述定位架与外壳中间连接安装有定位块,且定位架上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连通块与连接杆为中空设置,且连通块、连接杆和连通轴内部空间相互连接,并且连通轴在连通块底部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和连接环为圆形设置,且限位槽位于连接环正上方,并且滚轮在限位槽内部构成卡合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等角度分布在连通轴外侧,且连接杆与搅拌杆和吸气口的连接为间隔式连接,并且搅拌杆贴合放置屉内腔。
优选的,所述放置屉两侧为“凹”形设置,且放置屉与定位架构成卡合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旋钮的厚度小于卡槽的内径,且旋钮在卡槽内部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1.设置有外壳和放置屉,将原料放置在外壳内部进行升温脱水,避免菌类与外界接触过多影响效果,通过电机带动驱动齿轮的转动,可以带动连接环、连接杆和连通轴在连通块底部转动,连接杆上开设了吸气口,可以在转动的同时,通过传气盒的吸气效果,从吸气口不断吸收原料脱水时产生的水汽,使脱水干燥效果更好;
2.连接杆上与吸气口间隔式分布了搅拌杆,在吸收蒸汽的同时,搅拌杆不停对原料进行搅动,使其与外壳内部温度充分接触,干燥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与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与连接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与限位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连通块;3、限位槽;4、连接杆;5、连接环;6、滚轮;7、吸气口;8、搅拌杆;9、定位架;10、放置屉;11、固定板;12、连接轴;13、驱动齿轮;14、齿牙;15、加温条;16、传气管;17、传气盒;18、定位块;19、连通轴;20、旋钮;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包括外壳1和加温条15,外壳1上连接安装有连通块2,且连通块2底部连接安装有连通轴19,并且连通轴19外侧连接安装有连接杆4,连接杆4另一侧与连接环5固定连接,且连接环5上固定安装有滚轮6,连接杆4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8,且连接杆4上开设有吸气口7,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槽3,连接环5外侧焊接安装有齿牙14,外壳1内部连接安装有定位架9,且定位架9中间设置有放置屉10,并且放置屉10靠近外壳1开口一端连接安装有旋钮20,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1,且固定板11一侧贯穿安装有连接轴12,并且连接轴12外侧套设安装有驱动齿轮13,外壳1内壁上连接安装有加温条15,连通块2上连接安装有传气管16,且传气管16另一端连接安装有传气盒17,定位架9与外壳1中间连接安装有定位块18,且定位架9上开设有卡槽21;
连通块2与连接杆4为中空设置,且连通块2、连接杆4和连通轴19内部空间相互连接,并且连通轴19在连通块2底部构成转动结构,有利于通过连通块2和连接杆4内部的中空设置,通过吸气口7将菌类进行脱水干燥时产生的水分及时吸收,避免水分在外壳1内部凝结,造成脱水干燥效果差,效率慢的问题,使得脱水干燥速度更快,加工效率高;
限位槽3和连接环5为圆形设置,且限位槽3位于连接环5正上方,并且滚轮6在限位槽3内部构成卡合滑动结构,圆形设置更便于连接环5上的滚轮6在限位槽3内部转动,使得连接环5可以带动与其连接安装的连接杆4、吸气口7和搅拌杆8在放置屉10上方转动;
连接杆4等角度分布在连通轴19外侧,且连接杆4与搅拌杆8和吸气口7的连接为间隔式连接,并且搅拌杆8贴合放置屉10内腔,有利于吸气口7与搅拌杆8匀速转动,吸气口7可以对放置屉10上产生的蒸汽均匀吸收,搅拌杆8可以对放置屉10内部的菌类进行搅动,使得脱水干燥加速,且干燥均匀;
放置屉10两侧为“凹”形设置,且放置屉10与定位架9构成卡合滑动结构,有利于将放置屉10在定位架9内部进行滑动,便于将需要进行脱水干燥的原料菌放置到放置屉10内部,便于对原料菌的放置和回收;
旋钮20的厚度小于卡槽21的内径,且旋钮20在卡槽21内部构成卡合结构,有利于通过旋钮20的转动,使其在卡槽21内部卡合,使得放置屉10在旋钮20与卡槽21的卡合下,在外壳1内部进行定位。
工作原理:根据图1-2和图5,在使用该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放置屉10在定位架9中间抽出,将需要进行脱水干燥的菌类原料放置到放置屉10内部,并且将其平铺,然后将放置屉10推回定位架9中间,转动放置屉10上的旋钮20,使其与定位架9上的卡槽21相互卡合,使得放置屉10在外壳1内部定位,关上外壳1的门,使外壳1内部呈密封状态,开启加温条15,使其对外壳1内部进行升温,对放置屉10内部菌类进行高温脱水;
根据图1-5,开启电机,使得电机带动连接轴12转动,连接轴12带动与其固定安装的驱动齿轮13转动,于是驱动齿轮13带动与其啮合的齿牙14转动,使得连接环5在齿牙14的作用下转动,连接环5上的滚轮6在限位槽3内部滚动,连接环5连接安装的连接杆4和连通轴19同时围绕连通块2转动,连接杆4连接安装的吸气口7和搅拌杆8在放置屉10上循环转动,搅拌杆8不停对放置屉10内部的菌类进行翻动搅拌,使其充分接触温度,将水分蒸发,吸气口7将高温产生的蒸汽吸收进连接杆4内部,并通过连通轴19和连通块2传送至传气管16,传气盒17不断将蒸汽吸收并排放出去,避免外壳1内部水汽的聚集,加快脱水干燥的速度和效率,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包括外壳(1)和加温条(1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连接安装有连通块(2),且连通块(2)底部连接安装有连通轴(19),并且连通轴(19)外侧连接安装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另一侧与连接环(5)固定连接,且连接环(5)上固定安装有滚轮(6),所述连接杆(4)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8),且连接杆(4)上开设有吸气口(7),所述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槽(3),所述连接环(5)外侧焊接安装有齿牙(14),所述外壳(1)内部连接安装有定位架(9),且定位架(9)中间设置有放置屉(10),并且放置屉(10)靠近外壳(1)开口一端连接安装有旋钮(20),所述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1),且固定板(11)一侧贯穿安装有连接轴(12),并且连接轴(12)外侧套设安装有驱动齿轮(13),所述外壳(1)内壁上连接安装有加温条(15),所述连通块(2)上连接安装有传气管(16),且传气管(16)另一端连接安装有传气盒(17),所述定位架(9)与外壳(1)中间连接安装有定位块(18),且定位架(9)上开设有卡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块(2)与连接杆(4)为中空设置,且连通块(2)、连接杆(4)和连通轴(19)内部空间相互连接,并且连通轴(19)在连通块(2)底部构成转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和连接环(5)为圆形设置,且限位槽(3)位于连接环(5)正上方,并且滚轮(6)在限位槽(3)内部构成卡合滑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等角度分布在连通轴(19)外侧,且连接杆(4)与搅拌杆(8)和吸气口(7)的连接为间隔式连接,并且搅拌杆(8)贴合放置屉(10)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屉(10)两侧为“凹”形设置,且放置屉(10)与定位架(9)构成卡合滑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0)的厚度小于卡槽(21)的内径,且旋钮(20)在卡槽(21)内部构成卡合结构。
CN202022757128.6U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Active CN213824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7128.6U CN213824262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7128.6U CN213824262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4262U true CN213824262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57128.6U Active CN213824262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4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24262U (zh) 一种水质改良剂制备用菌类休眠用脱水干燥装置
CN210242177U (zh) 一种用于透明质酸钠提取用薄膜干燥器
CN208504945U (zh) 一种节能型热风循环烘箱
CN208458451U (zh) 一种水稻稻粒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6924943U (zh) 一种中药材烘干装置的热风导流装置
CN214746917U (zh) 一种便于调节温度的脱水蔬菜烘干装置
CN214106405U (zh) 一种吸湿效果好具有自加热干燥循环用的除湿装置
CN212720645U (zh) 一种枸杞加工用烘干装置
CN107976035A (zh) 一种化工颗粒用节能式烘干机
CN210922043U (zh) 一种低温农副产品干燥机
CN210569738U (zh) 一种用于轴承的烘干装置
CN214701559U (zh) 一种中药提取物生产用烘干装置
CN217715730U (zh) 一种竹制品原竹材料干燥装置
CN219347039U (zh) 一种带有进料预处理装置的盘式干燥机
CN215724689U (zh) 一种姜片加工用烘干装置
CN110806083A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
CN110806082A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方法
CN215724797U (zh) 一种化工催化剂制造用烘干设备
CN216204905U (zh) 一种多向节能型烘干机
CN217110336U (zh) 一种中药饮片加工用烘干机
CN220649001U (zh) 一种高分子膜加工用烘箱
CN219218485U (zh) 一种内衣生产用烘干装置
CN216068195U (zh) 一种橡胶生产加工用脱水装置
CN220288004U (zh) 一种聚合氯化铝生产用滚筒干燥装置
CN220643014U (zh) 一种生姜油制备用萃取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