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1002U - 加热器件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1002U
CN213821002U CN202022827635.2U CN202022827635U CN213821002U CN 213821002 U CN213821002 U CN 213821002U CN 202022827635 U CN202022827635 U CN 202022827635U CN 213821002 U CN213821002 U CN 213821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ing
heat
compon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76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尧
罗金柳生
马向阳
南春来
任浩南
曹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76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1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1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1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包括本体、加热组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加热组件设置于本体上,以加热本体;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与加热组件相连接,以检测加热组件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部件与本体相接触,以检测本体的温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热器件,本体内可盛放液体,加热组件可加热本体,进而加热本体内的液体。在加热组件工作过程中,即加热组件在加热本体和本体内的液体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可检测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而可对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行控制。由于可对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行控制,当加热组件以恒定功率,或是大功率加热时,避免壶体底部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延长壶体和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加热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液体加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中,例如电水壶,用于烧水和存水。
在相关技术中,壶体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壶体内的水,但当壶体为玻璃壶体时,由于玻璃本身的导热系数较小,热量不能及时向上传到水中,会在玻璃壶体底部形成温度较高的热场,当以恒定功率(尤其是大功率)加热时,壶体底部温度会迅速升高,进而影响壶体和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包括本体、加热组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加热组件设置于本体上,以加热本体;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与加热组件相连接,以检测加热组件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部件与本体相接触,以检测本体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热器件,本体内可盛放液体,加热组件可加热本体,进而加热本体内的液体。在加热组件工作过程中,即加热组件在加热本体和本体内的液体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可检测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而可对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行控制。
由于可对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行控制,当加热组件以恒定功率,或是大功率加热时,避免壶体底部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延长壶体和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可检测出本体的温度,进而可根据本体的温度控制加热组件工作,进而实现对本体内液体的加热,并且可在本体温度过高时及时控制加热组件断电,并停止工作,有效地防止液体温度过高或干烧,进而避免本体发生爆裂。
加热组件为电热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包括导热部件和加热部件;导热部件的一侧与本体相贴合;加热部件与导热部件的另一侧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包括导热部件和加热部件,加热部件可加热导热部件,导热部件可再将热量传递至本体,进而实现对本体的加热。并且由于导热部件的一侧与本体相贴合,使得导热部件与本体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使得本体的受热更加均匀,避免本体局部过热而损坏,延长本体的使用寿命。
导热部件的导热系数大于本体的导热系数,导热部件可吸收更多的热量,使得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可被充分吸收,进而减少能源的浪费,提升加热组件的加热效率。
加热部件为电阻丝或加热管,呈环状设置于导热部件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与导热部件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与导热部件相接触,使得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可更加准确地检测出导热部件的温度,进而提升对加热组件控制的准确性。并且,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与导热部件相接触,使得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更加接近导热部件,进而使得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可更快度地感知导热部件的温度变化,提升第一温度检测部件的灵敏度,在导热部件温度过高时,可及时地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尤其对于导热部件的材质对温度较为敏感时,例如导热部件的材质为导热凝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快速地检测并反馈导热部件的温度,避免因检测延时而造成延时突跳,使得加热部件可及时停止加热,避免导热部件的温度过高。
并且,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代替相关技术中的温控器,突破了玻璃水壶对导热部件的材料的限制,使得对导热部件材料的选着性更加丰富,进而降低导热部件的成本。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温度t1。
第一温度阈值T1的大小与导热部件的耐温性能相关,不同材质的导热部件的第一温度阈值T1大小不一致;一般导热硅脂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300℃;导热凝胶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250℃。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出加热组件的温度t1,并将加热组件的温度t1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加热组件的温度t1控制加热组件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继续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加热或减小功率加热。
具体地,t1≥T1,可以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工作,如此,通过切换加热组件的关闭和开启,以保持加热组件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也可以通过减小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的方式,以保持加热组件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进而可以避免加热组件频繁的启停,可通过调整加热组件的频率来实现对加热组件的功率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本体为玻璃本体;导热部件与本体的底壁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为玻璃本体,玻璃本体不会在受热时产生有害物质或重金属离子,进而使得加热器件加热出的液体更加安全和健康。
导热部件为圆盘状,与本体的底壁以及部分侧壁相贴合,使得本体的底壁和部分侧壁的受热更加均匀,避免玻璃本体的局部过热而炸裂,进一步延长本体的使用寿命。
在本体为玻璃本体时,由于在玻璃本体上设置有导热部件,导热部件可将热量进行扩散,进而增加玻璃本体与热源的接触面积,加热热量的传递速度,避免因热量不能及时向上传到本体内的液体,导致壶底、电热组件及底座腔体温度过高,进而避免破坏导热层、或导致温控器过早跳断,提升加热器件控制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导热部件为金属导热部件、导热凝胶或导热硅脂。
在该技术方案中,金属导热部件、导热凝胶或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较大,加热部件所产生的热量可更快速地扩展至导热部件的四周,进一步提升本体的受热均匀性。
导热部件为金属导热部件,导热部件呈板状,沿本体的底壁和部分侧壁延伸,加热部件焊接于导热部件上,以加热导热部件,热量在导热部件上扩散后,传递至本体。
导热部件为导热凝胶,涂覆于本体的底壁和部分侧壁上,加热部件粘接于导热凝胶上,以加热导热部件,热量在导热凝胶上扩散后,传递至本体。
导热部件为导热硅脂,涂覆于本体的底壁和部分侧壁上,加热部件粘接于导热硅脂上,以加热导热部件,热量在导热硅脂上扩散后,传递至本体。
导热部件包括金属导热部件和导热凝胶,导热凝胶涂覆于本体的底壁和部分侧壁上,金属导热部件粘接于导热凝胶上,加热部件焊接于金属导热部件上,以加热导热部件,热量在导热部件上扩散后,传递至本体。
本体下方设置有密封腔,导热部件为导热液,填充于密封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加热器件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第一温度检测部件电连接,与加热部件电连接,以根据加热组件的温度控制加热部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组件分别与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加热部件电连接,以接收来自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出的导热部件的温度,再根据导热部件的温度控制加热部件工作,当加热组件以恒定功率,或是大功率加热时,避免壶体底部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延长壶体和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温度t1。
第一温度阈值T1的大小与导热部件的耐温性能相关,不同材质的导热部件的第一温度阈值T1大小不一致;一般导热硅脂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300℃;导热凝胶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250℃。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出加热组件的温度t1,并将加热组件的温度t1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加热组件的温度t1控制加热组件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继续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加热或减小功率加热。
具体地,t1≥T1,可以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工作,如此,通过切换加热组件的关闭和开启,以保持加热组件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也可以通过减小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的方式,以保持加热组件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进而可以避免加热组件频繁的启停,可通过调整加热组件的频率来实现对加热组件的功率的调整。
为缩短加热时间,可以用最高功率加热,使加热组件快速达到最高温度,然后实时调节功率大小,控制加热组件的温度稳定在最高温度左右,即提升加热器件的加热速度,也确保了本体和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以保持加热组件温度处在第一温度阈值T1的范围内,可防止加热组件的温度过高,保护导热层材料,降低底座腔体的温度。
在加热组件的工作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长逐渐增加,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组件降低,加热组件的温度在一个预设区间波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加热器件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部件,第二温度检测部件与本体相接触,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以使控制组件根据本体的温度控制加热部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可检测出本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出的本体温度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可根据本体的温度控制加热组件工作,进而实现对本体内液体的加热,并且可有效地防止液体温度过高或干烧。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可检测出本体的温度t2,控制组件控制本体的温度t2处在第二预设温度T2的范围内,以防止本体内的液体温度过高或干烧。
当t2<T2,控制加热组件继续工作;
当t2≥T2,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加热或减小功率加热。
具体地,t2≥T2,可以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工作,如此,通过切换加热组件的关闭和开启,以保持本体的温度t2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二预设温度T2,当然,也可以通过减小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的方式,以保持本体的温度t2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二预设温度T2,进而可以避免加热组件频繁的启停,可通过调整加热组件的频率来实现对加热组件的功率的调整。
第二预设温度T2的大小与液体所需加热或保持的温度有关系,不同场景使用的T2大小不一致;一般煮水档位,T2=100℃,或保温T2=55℃等。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为温度传感器。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与导热部件间隔设置,以避免导热部件自身的热量对第二温度检测部件产生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加热器件还包括底座和固定部件,固定部件设置于底座上,套设于本体的外侧,与导热部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部件将本体固定于底座上,使得底座可稳定地支撑本体,确保加热器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二温度检测部件插设于安装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固定部件上设置安装孔,为第二温度检测部件预留出安装空间,并使得固定部件在实现支撑本体的同时,还可对第二温度检测部件进而支撑和定位,提升第二温度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本体温度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固定部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部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减少经固定部件传递至第二温度检测部件的热量,进而减小加热组件对第二温度检测部件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第二温度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加热器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固定部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导热部件相连接;固定部件与导热部件之间具有间隙,连接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部件通过连接件与导热部件相连接,进而实现对导热部件的固定,并且连接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减少由导热部件传递至固定部件上的热量,进一步减小加热组件对第二温度检测部件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第二温度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为温度传感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使得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可更加快速地感知到加热组件的温度变化,避免因检测延时而造成无误及时停止加热组件或降低加热组件的功率,进一步提升对加热组件控制的准确性。
加热器件为电水壶、养生壶或电热杯等可加热液体的加热器件。
底座包括底盖和电源座,底盖呈筒状,设置于电源座的上方,本体设置于底盖上,固定部件与底盖相配合,底盖、电源座和本体的底壁围设出一封闭空间,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设置于封闭空间内。
加热器件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缠绕于电源座的下方,电源线的一端为插头,另一端与控制组件、以及加热组件相连接,以为控制组件和加热组件供电。
加热器件还包括盖体和把手,本体为一体式玻璃容器,上方设置有开口,盖体盖设于开口上,盖体上设置有排气孔,以确保在加热液体时,本体的内外压力均衡。
把手的一端与本体的顶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接。
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温度检测部件设置于安装槽内,第一检测部件的检测端朝向加热部件或导热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件在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功率与加热部件温度的曲线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本体,200加热组件,202导热部件,204加热部件,300第一温度检测部件,400第二温度检测部件,500底座,502底盖,504电源座,600固定部件,700盖体,80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加热器件和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包括本体100、加热组件200、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和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加热组件200设置于本体100上,以加热本体100;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与加热组件200相连接,以检测加热组件200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与本体100相接触,以检测本体100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100内可盛放液体,加热组件200可加热本体100,进而加热本体100内的液体。在加热组件200工作过程中,即加热组件200在加热本体100和本体100内的液体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可检测加热组件200的温度,进而可对加热组件200的温度进行控制。
由于可对加热组件200的温度进行控制,当加热组件200以恒定功率,或是大功率加热时,避免壶体底部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延长壶体和加热组件200的使用寿命。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可检测出本体100的温度,进而可根据本体100的温度控制加热组件200工作,进而实现对本体100内液体的加热,并且可在本体100温度过高时及时控制加热组件200断电,并停止工作,有效地防止液体温度过高或干烧,进而避免本体100发生爆裂。
加热组件200为电热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组件200包括导热部件202和加热部件204;导热部件202的一侧与本体100相贴合;加热部件204与导热部件202的另一侧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0包括导热部件202和加热部件204,加热部件204可加热导热部件202,导热部件202可再将热量传递至本体100,进而实现对本体100的加热。并且由于导热部件202的一侧与本体100相贴合,使得导热部件202与本体100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使得本体100的受热更加均匀,避免本体100局部过热而损坏,延长本体100的使用寿命。
导热部件202的导热系数大于本体100的导热系数,导热部件202可吸收更多的热量,使得加热部件204产生的热量可被充分吸收,进而减少能源的浪费,提升加热组件200的加热效率。
加热部件204为电阻丝或加热管,呈环状设置于导热部件202的下方。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与导热部件202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与导热部件202相接触,使得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可更加准确地检测出导热部件202的温度,进而提升对加热组件200控制的准确性。并且,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与导热部件202相接触,使得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更加接近导热部件202,进而使得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可更快度地感知导热部件202的温度变化,提升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的灵敏度,在导热部件202温度过高时,可及时地控制加热部件204停止加热。尤其对于导热部件202的材质对温度较为敏感时,例如导热部件202的材质为导热凝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快速地检测并反馈导热部件202的温度,避免因检测延时而造成延时突跳,使得加热部件204可及时停止加热,避免导热部件202的温度过高。
并且,通过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代替相关技术中的温控器,突破了玻璃水壶对导热部件的材料的限制,使得对导热部件202的材料的选着性更加丰富,进而降低导热部件202的成本。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用于检测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
第一温度阈值T1的大小与导热部件202的耐温性能相关,不同材质的导热部件202的第一温度阈值T1大小不一致;一般导热硅脂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300℃;导热凝胶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250℃。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检测出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并将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控制加热组件200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200继续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200停止加热或减小功率加热。
具体地,t1≥T1,可以控制加热组件200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工作,如此,通过切换加热组件200的关闭和开启,以保持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也可以通过减小加热组件200的加热功率的方式,以保持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进而可以避免加热组件200频繁的启停,可通过调整加热组件200的频率来实现对加热组件200的功率的调整。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00为玻璃本体;导热部件202与本体100的底壁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100为玻璃本体,玻璃本体不会在受热时产生有害物质或重金属离子,进而使得加热器件加热出的液体更加安全和健康。
导热部件202为圆盘状,与本体100的底壁以及部分侧壁相贴合,使得本体100的底壁和部分侧壁的受热更加均匀,避免玻璃本体的局部过热而炸裂,进一步延长本体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体100为玻璃本体时,由于在玻璃本体上设置有导热部件202,导热部件202可将热量进行扩散,进而增加玻璃本体与热源的接触面积,加热热量的传递速度,避免因热量不能及时向上传到本体100内的液体,导致壶底、电热组件及底座腔体温度过高,进而避免破坏导热层、或导致温控器过早跳断,提升加热器件控制的准确性。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导热部件202为金属导热部件、导热凝胶或导热硅脂。
在该实施例中,金属导热部件、导热凝胶或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较大,加热部件204所产生的热量可更快速地扩展至导热部件202的四周,进一步提升本体100的受热均匀性。
导热部件202为金属导热部件,导热部件202呈板状,沿本体100的底壁和部分侧壁延伸,加热部件204焊接于导热部件202上,以加热导热部件202,热量在导热部件202上扩散后,传递至本体100。
导热部件202为铝板。
导热部件202为导热凝胶,涂覆于本体100的底壁和部分侧壁上,加热部件204粘接于导热凝胶上,以加热导热部件202,热量在导热凝胶上扩散后,传递至本体100。
导热部件202为导热硅脂,涂覆于本体100的底壁和部分侧壁上,加热部件204粘接于导热硅脂上,以加热导热部件202,热量在导热硅脂上扩散后,传递至本体100。
导热部件202包括金属导热部件和导热凝胶,导热凝胶涂覆于本体100的底壁和部分侧壁上,金属导热部件粘接于导热凝胶上,加热部件204焊接于金属导热部件上,以加热导热部件202,热量在导热部件202上扩散后,传递至本体100。
本体100下方设置有密封腔,导热部件202为导热液,填充于密封腔内。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件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电连接,与加热部件204电连接,以根据加热组件200的温度控制加热部件204。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分别与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和加热部件204电连接,以接收来自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检测出的导热部件202的温度,再根据导热部件202的温度控制加热部件204工作,当加热组件200以恒定功率,或是大功率加热时,避免壶体底部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延长壶体和加热组件200的使用寿命。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用于检测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
第一温度阈值T1的大小与导热部件202的耐温性能相关,不同材质的导热部件202的第一温度阈值T1大小不一致;一般导热硅脂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300℃;导热凝胶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250℃。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检测出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并将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控制加热组件200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200继续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200停止加热或减小功率加热。
具体地,t1≥T1,可以控制加热组件200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工作,如此,通过切换加热组件200的关闭和开启,以保持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也可以通过减小加热组件200的加热功率的方式,以保持加热组件200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进而可以避免加热组件200频繁的启停,可通过调整加热组件200的频率来实现对加热组件200的功率的调整。
为缩短加热时间,可以用最高功率加热,使加热组件200快速达到最高温度,然后实时调节功率大小,控制加热组件200的温度稳定在最高温度左右,即提升加热器件的加热速度,也确保了本体100和加热组件200的使用寿命。
以保持加热组件200温度处在第一温度阈值T1的范围内,可防止加热组件200的温度过高,保护导热层材料,降低底座腔体的温度。
如图3所示,在加热组件200的工作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长逐渐增加,加热组件200的加热功率组件降低,加热组件200的温度在一个预设区间波动。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件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与本体100相接触,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以使控制组件根据本体100的温度控制加热部件204。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可检测出本体100的温度,并将检测出的本体100温度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可根据本体100的温度控制加热组件200工作,进而实现对本体100内液体的加热,并且可有效地防止液体温度过高或干烧。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可检测出本体100的温度t2,控制组件控制本体100的温度t2处在第二预设温度T2的范围内,以防止本体100内的液体温度过高或干烧。
当t2<T2,控制加热组件200继续工作;
当t2≥T2,控制加热组件200停止加热或减小功率加热。
具体地,t2≥T2,可以控制加热组件200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工作,如此,通过切换加热组件200的关闭和开启,以保持本体100的温度t2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二预设温度T2,当然,也可以通过减小加热组件200的加热功率的方式,以保持本体100的温度t2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二预设温度T2,进而可以避免加热组件200频繁的启停,可通过调整加热组件200的频率来实现对加热组件200的功率的调整。
第二预设温度T2的大小与液体所需加热或保持的温度有关系,不同场景使用的T2大小不一致;一般煮水档位,T2=100℃,或保温T2=55℃等。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为温度传感器。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与导热部件202间隔设置,以避免导热部件202自身的热量对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产生影响。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件还包括底座500和固定部件600,固定部件600设置于底座500上,套设于本体100的外侧,与导热部件20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件600将本体100固定于底座500上,使得底座500可稳定地支撑本体100,确保加热器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件600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插设于安装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在固定部件600上设置安装孔,为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预留出安装空间,并使得固定部件600在实现支撑本体100的同时,还可对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进而支撑和定位,提升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所检测出的本体100温度的准确性。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件600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件600的材质为隔热材料,减少经固定部件600传递至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的热量,进而减小加热组件200对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所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固定部件600相连接,另一端与导热部件202相连接;固定部件600与导热部件202之间具有间隙,连接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件600通过连接件与导热部件202相连接,进而实现对导热部件202的固定,并且连接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减少由导热部件202传递至固定部件600上的热量,进一步减小加热组件200对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第二温度检测部件400所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为温度传感器。
在该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使得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可更加快速地感知到加热组件200的温度变化,避免因检测延时而造成无误及时停止加热组件200或降低加热组件200的功率,进一步提升对加热组件200控制的准确性。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件为电水壶、养生壶或电热杯等可加热液体的加热器件。
底座500包括底盖502和电源座504,底盖502呈筒状,设置于电源座504的上方,本体100设置于底盖502上,固定部件600与底盖502相配合,底盖502、电源座504和本体100的底壁围设出一封闭空间,加热组件200和控制组件设置于封闭空间内。
加热器件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缠绕于电源座504的下方,电源线的一端为插头,另一端与控制组件、以及加热组件200相连接,以为控制组件和加热组件200供电。
加热器件还包括盖体700和把手800,本体100为一体式玻璃容器,上方设置有开口,盖体700盖设于开口上,盖体700上设置有排气孔,以确保在加热液体时,本体100的内外压力均衡。
把手800的一端与本体100的顶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底座500相连接。
底座500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温度检测部件300设置于安装槽内,第一检测部件的检测端朝向加热部件204或导热部件202。
实施例十四: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702,控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
步骤704,根据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和加热组件的失效温度控制加热组件工作。
加热组件在加热本体和本体内的液体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可检测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而可对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行控制。
由于可对加热组件的温度进行控制,当加热组件以恒定功率,或是大功率加热时,避免壶体底部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延长壶体和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十五:
如图5所示,一种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802,控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
步骤804,控制第二温度检测部件检测本体的温度;
步骤806,根据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加热组件的失效温度和本体的温度控制加热组件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可检测出本体的温度,进而可根据本体的温度控制加热组件工作,进而实现对本体内液体的加热,并且可在本体温度过高时及时控制加热组件断电,并停止工作,有效地防止液体温度过高或干烧,进而避免本体发生爆裂。
实施例十六:
如图6所示,一种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902,控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
步骤904,根据加热组件的失效温度,获取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步骤906,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以第一功率工作;
步骤908,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大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并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以第二功率工作;
步骤910,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
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小于加热组件的失效温度,第一功率大于第二功率。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加热组件的温度控制加热部件工作时的功率,当加热组件以恒定功率,或是大功率加热时,避免壶体底部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延长壶体和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温度t1。
加热组件包括加热部件和导热部件,第一温度阈值T1的大小与导热部件的耐温性能(加热组件的失效温度)相关,不同材质的导热部件的第一温度阈值T1大小不一致;一般导热硅脂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300℃;导热凝胶的第一温度阈值T1小于等于250℃。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出加热组件的温度t1,并将加热组件的温度t1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加热组件的温度t1控制加热组件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继续工作;
当t1≥T1,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加热或减小功率加热。
具体地,t1≥T1,可以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工作,如此,通过切换加热组件的关闭和开启,以保持加热组件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也可以通过减小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的方式,以保持加热组件的温度t1在设定的范围值之内,即小于第一温度阈值T1,进而可以避免加热组件频繁的启停,可通过调整加热组件的频率来实现对加热组件的功率的调整。
为缩短加热时间,可以用最高功率加热,使加热组件快速达到最高温度或第二预设温度,然后实时调节功率大小,控制加热组件的温度稳定在最高温度或第一预设温度左右,即提升加热器件的加热速度,也确保了本体和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以保持加热组件温度处在第一温度阈值T1的范围内,可防止加热组件的温度过高,保护导热层材料,降低底座腔体的温度。
在加热组件的工作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长逐渐增加,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组件降低,加热组件的温度在一个预设区间波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以加热所述本体;
第一温度检测部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加热组件相连接,以检测所述加热组件的温度;
第二温度检测部件,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件与所述本体相接触,以检测所述本体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的一侧与所述本体相贴合;
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导热部件的另一侧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导热部件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为玻璃本体;
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本体的底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部件为金属导热部件、导热凝胶或导热硅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件电连接,与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加热组件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件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本体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套设于所述本体的外侧,与所述导热部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温度检测部件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部件相连接;
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导热部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为温度传感器。
CN202022827635.2U 2020-11-30 2020-11-30 加热器件 Active CN213821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7635.2U CN213821002U (zh) 2020-11-30 2020-11-30 加热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7635.2U CN213821002U (zh) 2020-11-30 2020-11-30 加热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1002U true CN213821002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7635.2U Active CN213821002U (zh) 2020-11-30 2020-11-30 加热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1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929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器件和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929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器件和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9913U (ja) 電池に用いられる加熱構造、加熱装置および補助モジュール
CN213821002U (zh) 加热器件
GB2381437A (en) Conducting thermal energy by superconductor material
KR20190025179A (ko) 전기차량의 냉각수 가열장치
CN114568929A (zh) 加热器件和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
CN204100594U (zh) 防干烧装置及电热水器
CN213309142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烹饪器具
CN215127257U (zh) 玻璃器皿和加热装置
CN103398366B (zh)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7330202B (zh) 一种电锅温度监测用温度传感器及其温度监测控制方法
CN213621373U (zh) 均匀面加热保温罐
CN213820995U (zh) 高热效率的电水壶
CN221409147U (zh) 加热器
CN219014403U (zh)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CN22027536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煮锅
CN216924322U (zh) 蒸汽加热模块及食物料理设备
CN215175958U (zh) 高安全性即热式水加热器
CN211883264U (zh) 一种便携加热杯
US20040118829A1 (en) Safety structure of a clip type electric hot pot
CN208319020U (zh) 一种具有炉头温度保护装置的烹调器
KR200177834Y1 (ko) 할로겐 히터 조립구조
CN2268932Y (zh) 温控元件测试机
CN215429138U (zh) 一种加热电炉
CN215412105U (zh) 一种应用于取暖器的间接加热装置
CN214127980U (zh) 石墨烯加热杯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