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4403U -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4403U
CN219014403U CN202223539261.XU CN202223539261U CN219014403U CN 219014403 U CN219014403 U CN 219014403U CN 202223539261 U CN202223539261 U CN 202223539261U CN 219014403 U CN219014403 U CN 219014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control switch
gas
heating ring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92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石添辉
莫志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392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4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4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4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炉架及燃气灶。炉架包括炉架本体、电加热圈和多个炉耳。多个所述炉耳呈圆周分布于所述炉架本体上,用于支撑锅具;电加热圈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所述电加热圈设于所述炉架本体或者所述炉耳上,所述电加热圈上设置有导热表面,所述导热表面与所述炉耳的锅具支撑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使得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和电加热,从而能够提高燃气灶对锅具的加热效率,且能够避免将开水直接倾倒至锅具内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家庭需要对食材进行加热时,一般采用燃气灶或者电加热器。燃气灶采用纯燃气加热。
但是,燃气加热的效率普遍不高。由于燃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个流体的加热过程,热量密度小,热量容易散失,散失的热量难以被加热体吸收,这就导致食材的加热速度较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炉架,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锅具放置在燃气灶的炉架上时,燃气灶对锅具加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灶,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气灶仅靠燃气加热而导致的加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炉架,包括:
炉架本体;
多个炉耳,多个所述炉耳呈圆周分布于所述炉架本体上,用于支撑锅具;
电加热圈,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所述电加热圈设于所述炉架本体或者所述炉耳上,所述电加热圈上设置有导热表面,所述导热表面与所述炉耳的锅具支撑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炉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炉架在使用时,将炉架本体安装于燃气灶的安装壳上,多个炉耳能够支撑锅具。在使用时,将锅具放置在炉耳上,由锅具支撑面平对锅具进行支撑;由于导热表面与炉耳的锅具支撑面平齐,因此导热表面也能够与锅具直接接触。打开燃气开关,并使得电加热圈通电导通,也即使得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和电加热,电加热圈通电导通能够额外增加热量,而且电加热圈发热的热量密度大于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密度,如此使得燃气灶释放的热量密度得到提升,密度高的热量更容易被加热体吸收,从而能够提高燃气灶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圈设置于所述炉耳,每一所述炉耳上均设置有电加热圈卡接槽,所述电加热圈与每一所述电加热圈卡接槽均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圈包括:
导热外壳,其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导热外壳与每一所述电加热圈卡接槽均卡接,所述导热表面设置于所述导热外壳;
电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外壳的所述空腔内,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架还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炉架本体,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被配置为:被触发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为开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包括:
插头座,其上设置有被触发块,所述被触发块被配置为:被按压后使得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为开通状态;
外套筒,固设于所述电加热圈,且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插头座固定连接;
触发件,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且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外套筒伸出,所述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触发件能够向所述外套筒内缩回并按压触发所述被触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包括:
触发筒,一端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复位状态下,所述触发筒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导热表面;
弹性件,位于所述外套筒内,一端与所述触发筒连接或者能够与所述触发筒抵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触发筒能够向所述外套筒内缩回并使得所述弹性件按压所述被触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圈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耳,所述插头座上设置有第四连接耳,所述第三连接耳与所述第四连接耳固定连接。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所述的炉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燃气灶在使用时,锅具放置在炉耳上,由锅具支撑面平对锅具进行支撑;由于导热表面与炉耳的锅具支撑面平齐,因此导热表面也能够与锅具直接接触。打开燃气开关,并使得电加热圈通电导通,也即使得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和电加热,电加热圈通电导通能够额外增加热量,而且电加热圈发热的热量密度大于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密度,如此使得燃气灶释放的热量密度得到提升,密度高的热量更容易被加热体吸收,从而能够提高燃气灶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架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炉架本体,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被配置为:锅具放置到锅具支撑面上时,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被触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燃气开关,所述电加热圈被配置为: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被触发且所述燃气开关打开后,所述电加热圈通电发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电加热启动开关,所述电加热启动开关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电加热启动开关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同时被触发后,所述电加热圈通电发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被配置为:检测到锅具的温度到达预设值后,控制所述电加热圈停止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炉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控制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控制开关的触发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燃气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的一种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的再一种控制逻辑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炉架本体;
2、炉耳;21、电加热圈卡接槽;22、锅具支撑面;
3、电加热圈;31、导热外壳;311、导热表面;321、电加热件正极;322、电加热件负极;33、第一连接耳;
4、电加热圈控制开关;
41、插头座;411、被触发块;412、第四连接耳;
42、外套筒;421、第二连接耳;422、第三连接耳;
431、触发筒;432、弹性件;
5、电加热启动开关;
6、温度检测件;
10、燃气开关;20、安装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架,其能够应用于燃气灶上,能够提高燃气灶的加热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炉架包括炉架本体1、电加热圈3和多个炉耳2。
多个炉耳2呈圆周分布于炉架本体1上,用于支撑锅具。
电加热圈3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电加热圈3设于炉架本体1或者炉耳2上,电加热圈3上设置有导热表面311,导热表面311与炉耳2的锅具支撑面22平齐。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圈3设于炉耳2上,每一炉耳2上均设置有电加热圈卡接槽21,电加热圈3与每一电加热圈卡接槽21均卡接,保证电加热圈3安装稳定。
具体地,每一炉耳2的上表面为能够与锅具接触的面,炉耳2的上表面即为锅具支撑面22。
参见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炉架在使用时,将炉架本体1安装于燃气灶的安装壳20上,多个炉耳2能够支撑锅具。在使用时,将锅具放置在炉耳2上,由锅具支撑面22对锅具进行支撑;由于导热表面311与炉耳2的锅具支撑面22平齐,因此导热表面311也能够与锅具直接接触。打开燃气开关10,并使得电加热圈3通电导通,也即使得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和电加热,电加热圈3通电导通能够额外增加热量,而且电加热圈3发热的热量密度大于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密度,如此使得燃气灶释放的热量密度得到提升,密度高的热量更容易被加热体吸收,从而能够提高燃气灶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圈卡接槽21为长方体状的凹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架,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炉架做进一步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圈3包括导热外壳31和电加热件。
导热外壳31内设置有空腔,导热外壳31与每一电加热圈卡接槽21均卡接,导热表面311设置于导热外壳31。
具体地,导热外壳31整体呈圆圈状,其上表面即为导热表面311。
具体地,导热外壳31的材质为绝缘导热材质,如砷化硼材质。
优选地,导热表面311为平面,以增加导热外壳31与锅具的传热面积,保证传热效率。
电加热件设置于导热外壳31的空腔内,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
可选地,电加热件为加热丝,其通电后即可发热,将热量经由导热外壳31传递至锅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架,其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炉架做进一步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3,导热外壳31上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正极出口和负极出口,电加热件的电加热件正极321自正极出口延伸出空腔,电加热件的电加热件负极322自负极出口延伸出空腔。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电加热件设于空腔内,其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180°,充分保证电加热圈3的加热效率。
电加热件的电加热件正极321和电加热件负极322延伸出空腔后,与电源连接,以实现电加热件的通电导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电加热件的电源即为用户家庭用电总电源。
优选地,电加热件的电加热件正极321和电加热件负极322延伸出空腔后,连接于继电器上,继电器再与用户家庭用电总电源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架,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炉架做进一步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炉架还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安装于炉架本体1,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配置为:被触发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炉架本体1上设置有过孔,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穿过该过孔并安装于炉架本体1。
具体地,电加热圈3的通电条件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
可选地,电加热圈3的通电条件为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或者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与其它的控制开关串联,实现对电加热圈3的通断电控制。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架,其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对炉架做进一步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1、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包括插头座41、外套筒42和触发件。
插头座41上设置有被触发块411,被触发块411被配置为:被按压后使得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
外套筒42固设于电加热圈3,且外套筒42与插头座41固定连接。具体地,外套筒42穿过过孔并连接于电加热圈3,从而实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在炉架本体1上的安装。
触发件套设于外套筒42内且一端能够相对外套筒42伸出,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触发件能够向外套筒42内缩回并按压触发被触发块411。
被触发块411被触发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
设置触发件,保证在需要的情况下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在不需要的情况下,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断开状态。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架,其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对炉架做进一步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触发件包括触发筒431和弹性件432。
触发筒431的一端套设于外套筒42内,复位状态下,触发筒431的上表面高于导热表面311。
弹性件432位于外套筒42内,一端与触发筒431连接或者能够与触发筒431抵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触发筒431能够向外套筒42内缩回并使得被触发块411按压被触发。
具体地,参见图6,外力按压触发筒431后,触发筒431将按压作用力传递至弹性件432,弹性件432下行积蓄弹性势能并按压被触发块411,被触发块411被触发,从而使得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
当外力撤去后,弹性件432上行,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触发筒431复位,等待下一次被触发。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放置锅具的过程中,锅具的底面对触发筒43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磁控开关。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架,其在实施例五或者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对炉架做进一步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1-图5,电加热圈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33,外套筒4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421,第一连接耳33与第二连接耳421固定连接;和/或
外套筒4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耳422,插头座41上设置有第四连接耳412,第三连接耳422与第四连接耳412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耳33与第二连接耳421实现电加热圈3与外套筒42的连接,保证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的位置稳定。
第三连接耳422与第四连接耳412,保证外套筒42与插头座41的稳定连接,进而保证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的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圈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33,外套筒4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421,第一连接耳33与第二连接耳42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同时,外套筒4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耳422,插头座41上设置有第四连接耳412,第三连接耳422与第四连接耳4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实施例八
参见图7-图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任一项的炉架。
该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锅具和电加热锅具的功能,加热效率高,满足用户对效率和速度的追求。
具体地,燃气灶还包括安装壳20,炉架本体1安装于燃气灶的安装壳20上,多个炉耳2能够支撑锅具。
该燃气灶在使用时,将锅具放置在炉耳2上,由锅具支撑面22对锅具进行支撑;由于导热表面311与炉耳2的锅具支撑面22平齐,因此导热表面311也能够与锅具直接接触。打开燃气开关10,并使得电加热圈3通电导通,也即使得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和电加热,电加热圈3通电导通能够额外增加热量,而且电加热圈3发热的热量密度大于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密度,如此使得燃气灶释放的热量密度得到提升,密度高的热量更容易被加热体吸收,从而能够提高燃气灶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燃气灶包括两个炉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炉架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安装于炉架本体1,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配置为:锅具放置到锅具支撑面22上时,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触发。也即,只有当锅具放置到锅具支撑面22上时,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触发。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燃气灶还包括燃气开关10,电加热圈3被配置为: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触发且燃气开关10打开后,电加热圈3通电发热。
也即,参见图10,图10为燃气开关10和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在控制电加热圈3工作时的控制逻辑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圈3通电发热的条件包括两个:条件一:锅具放置到锅具支撑面22上时,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触发;条件二:燃气开关10打开。也即,本实施例中,燃气灶具备燃气加热和电加热两种方式同时加热的功能。
旋拧燃气开关10,燃气灶即可释放燃气并对燃气进行打火。
具体地,参见图10,燃气开关10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一一对应串联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燃气开关10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一一对应串联连接的意思是:一个燃气开关10对应一个炉架,从而与该炉架的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对应设置,当对应设置的燃气开关10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均为打开状态时,该炉架的电加热圈3才能够通电发热。
也即,在用户将燃气开关10开启,锅具放置在炉架上时,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开通,电加热圈3才能够通电发热。避免日常锅具放置在炉架上时电加热圈3通电。
如图9所示,燃气灶的安装壳20内设置有安装腔,插头座41、电加热件正极321、电加热件负极322及控制燃气开关10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一一对应串联连接的电路均隐藏于安装腔内,三者的走线也布置于安装腔内,保证走线安全。
示例性地,燃气灶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检测到控制燃气开关10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均打开后,电加热圈3才能够通电发热。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其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对燃气灶做进一步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11-图13,本实施例中,燃气灶还包括电加热启动开关5,电加热启动开关5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串联连接,电加热启动开关5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同时被触发后,电加热圈3通电发热。
具体地,参见图13,图13为电加热启动开关5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串联连接、控制燃气灶的电加热圈3工作时的逻辑示意图。
当电加热启动开关5与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均被触发后,电加热圈3才能够通电发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燃气灶还包括燃气开关10,燃气开关10的开闭控制燃气灶是否能够进行燃气加热。当燃气开关10打开后,燃气灶能够进行燃气加热。当燃气开关10关闭后,燃气灶无法进行燃气加热。
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圈3的通电加热与燃气灶是否能够进行燃气加热是互相独立控制的。
具体地,可利用燃气关闭、电加热圈3通电发热的工作模式对锅具进行保温。
参见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燃气灶还包括温度检测件6,温度检测件6被配置为:检测到锅具的温度到达预设值后,控制电加热圈3停止工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件6安装于安装壳20上且相对安装腔伸出,温度检测件6的上端能够与锅具的锅底外表面接触,从而检测锅具的温度。
具体地,温度检测件6为防干烧探头,防止锅具发生干烧现象。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架本体(1);
多个炉耳(2),多个所述炉耳(2)呈圆周分布于所述炉架本体(1)上,用于支撑锅具;
电加热圈(3),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所述电加热圈(3)设于所述炉架本体(1)或者所述炉耳(2)上,所述电加热圈(3)上设置有导热表面(311),所述导热表面(311)与所述炉耳(2)的锅具支撑面(22)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圈(3)设置于所述炉耳(2)上,每一所述炉耳(2)上均设置有电加热圈卡接槽(21),所述电加热圈(3)与每一所述电加热圈卡接槽(21)均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圈(3)包括:
导热外壳(31),其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导热外壳(31)与每一所述电加热圈卡接槽(21)均卡接,所述导热表面(311)设置于所述导热外壳(31);
电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外壳(31)的所述空腔内,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还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安装于所述炉架本体(1),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配置为:被触发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包括:
插头座(41),其上设置有被触发块(411),所述被触发块(411)被配置为:被按压后使得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
外套筒(42),固设于所述电加热圈(3),且所述外套筒(42)与所述插头座(41)固定连接;
触发件,套设于所述外套筒(42)内且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外套筒(42)伸出,所述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触发件能够向所述外套筒(42)内缩回并按压触发所述被触发块(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
触发筒(431),一端套设于所述外套筒(42)内,复位状态下,所述触发筒(43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导热表面(311);
弹性件(432),位于所述外套筒(42)内,一端与所述触发筒(431)连接或者能够与所述触发筒(431)抵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触发筒(431)能够向所述外套筒(42)内缩回并使得所述弹性件(432)按压所述被触发块(411)。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圈(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33),所述外套筒(4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421),所述第一连接耳(33)与所述第二连接耳(421)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外套筒(4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耳(422),所述插头座(41)上设置有第四连接耳(412),所述第三连接耳(422)与所述第四连接耳(412)固定连接。
8.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炉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安装于所述炉架本体(1),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配置为:锅具放置到锅具支撑面(22)上时,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触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燃气开关(10),所述电加热圈(3)被配置为: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触发且所述燃气开关(10)打开后,所述电加热圈(3)通电发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电加热启动开关(5),所述电加热启动开关(5)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串联连接,所述电加热启动开关(5)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同时被触发后,所述电加热圈(3)通电发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温度检测件(6),所述温度检测件(6)被配置为:检测到锅具的温度到达预设值后,控制所述电加热圈(3)停止工作。
CN202223539261.X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Active CN219014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9261.XU CN219014403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9261.XU CN219014403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4403U true CN219014403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7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9261.XU Active CN219014403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4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63009U (zh) 一种带温控器的远红外线发热盘
CN1184919C (zh) 分体式电热炊具
CN219014403U (zh)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CN203676842U (zh) 智能控制水壶
CN204970808U (zh) 光伏直流多用温控电热锅
EP2099343B1 (en) Cooking device
CN201271156Y (zh) 自动断电式电炒炉
CN211269937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CN208973424U (zh) 一种电磁炉专用水壶
CN203434393U (zh) 一种电热锅控制插头
CN209893474U (zh) 一种陶瓷或紫砂电陶炉
CN213464776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03552090U (zh) 电热水壶温度敏感控制器的保温结构
CN2138451Y (zh) 温控式节能多功能电饭锅
CN215127227U (zh) 一种耦合式连接的烹饪器具
CN203323194U (zh) 一种电热炉
CN110798923B (zh) 加热面板及无火灶
CN214536324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6133821U (zh) 一种插入式断电复位温控器
CN217792599U (zh) 一种通用型电加热装置
CN218889547U (zh)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系统
CN203122149U (zh) 发热盘的二重保护装置
RU202879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самовар
CN210107479U (zh) 一种具备改进型电子打火装置的燃气灶
CN202303510U (zh) 无微晶板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