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5001U - 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5001U
CN213795001U CN202022457200.3U CN202022457200U CN213795001U CN 213795001 U CN213795001 U CN 213795001U CN 202022457200 U CN202022457200 U CN 202022457200U CN 213795001 U CN213795001 U CN 213795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plate
side backup
clamp
positioning platform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572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志勇
刘国栋
胡海波
周甫梁
肖运通
梁承恩
孙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Guangdo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Guangdo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Guangdo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Guangdong Corp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5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5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26Fixtures for other work
    • B23K37/0435Clamps
    • B23K37/0443Ji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61Welding t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设计钢结构组装领域,提供了一种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定位平台包括底板、第一夹具、侧靠板组。侧靠板组包括第一侧靠板和第二侧靠板,第一侧靠板和第二侧靠板分布在第一夹具两侧,侧靠板组上设置有第二夹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通过第一夹具和侧靠板组在两个方向上的限位作用,提升了定位精度,同时待焊工件以立式放置的方式组装定位时,由于第二夹具的夹持作用,待焊工件不会发生偏移或倒塌,加强了固定待焊工件的可靠性,减小了人工操作定位的难度,提升了组装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焊接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平台,能实现前述定位平台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组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市场的普及和推进,钢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牛腿等的工装定位平台通常利用螺杆支撑和两块夹板简单定位,此种方式由于螺杆只对钢件有支撑力,对钢件并没有限位作用,固定性能较差,定位精度低。相关技术中的工装定位平台通过利用四块夹板固定工装主干来实现定位,增加了定位的固定性能,但此种方式通常以卧式放置实现工装定位,对于需要立式定位的工装,容易出现偏移甚至倒塌,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定位平台,能够对待焊工件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提升了定位精度,同时增加了待焊工件以立式放置完成定位的方式的可靠性,减小了人工操作定位的难度,提升了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定位平台的焊接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定位平台,包括:
底板;
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若干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沿第一方向夹持待焊工件;
侧靠板组,所述侧靠板组包括第一侧靠板、第二侧靠板、至少一个第二夹具,所述第一侧靠板、所述第二侧靠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的两侧,第一侧靠板与第二侧靠板至少一个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靠板和第二侧靠板用于沿第二方向抵持待焊工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三夹持件和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夹持件用于沿第一方向夹持待焊工件,所述第一侧靠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靠板设置有所述第二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平台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夹具和侧靠板组在两个方向上的限位作用,提升了定位精度,同时待焊工件以立式放置的方式组装定位时,由于第二夹具的夹持作用,待焊工件不会发生偏移或倒塌,加强了固定待焊工件的可靠性,减小了人工操作定位的难度,提升了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靠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持件、所述第四夹持件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靠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靠板包括第一抵板,所述第二夹具沿第二方向延伸凸出于所述第一抵板,所述第一抵板用于抵持第二夹具所夹持的待焊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靠板连接;所述第四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侧靠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朝向相对,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抵持待焊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靠板、所述第二侧靠板均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且所述底板还通过若干弹性件与所述第二侧靠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靠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辊道部,所述第一辊道部设置在第二夹具下方,所述第一辊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侧靠板包括第一侧靠底板、第二侧靠板包括第一侧靠底板,所述第一侧靠底板、所属第二侧靠底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辊道部和第三辊道部,所述第二辊道部、所述第三辊道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用于支撑由所述第一夹具夹持的待焊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侧靠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靠板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三夹持件或所述第四夹持件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侧靠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靠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夹持件、所述第四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连接有第三驱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靠板设置有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与所述第二侧靠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侧靠板包括第二抵板,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第二抵板,所述第二抵板用于抵持所述第二夹具所夹持的待焊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靠板上设置有第四辊道部,所述第四辊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夹具下方,所述第四辊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平台还包括:
输入设备,所述输入设备用于输入组装、焊接参数信息;
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输入设备、所述定位平台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平台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信息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组装参数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平台还包括数据储存器,所述数据储存器分别与所述信息处理器、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数据储存器用于记录所述焊接平台的实时数据,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实时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焊接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定位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的前视图;
图4为图3中定位平台沿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底板200,滑轨210,第一夹具300,第一传动组件310,第一驱动件311,第一夹持件320,第二夹持件330,第一侧靠板410,第一侧靠底板411,第二侧靠板420,滑槽421,弹性件422,第二侧靠底板423,第二抵板424,第二传动组件430,第二驱动件431,第一辊道部432,第二辊道部433,第三辊道部441,第四辊道部442,第二夹具500,第三传动组件510,第三驱动件511,第三夹持件520,第一连接部521,第一限位部522,第四夹持件530,第二连接部531,第二限位部532,第四传动组件610,第四驱动件6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现有的工装定位平台在使用时带焊工件立式放置容易出现偏移甚至倒塌,操作难度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平台采用了多个夹具实现工件的定位夹紧,以便焊接,以下是一些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平台,包括:
底板200、第一夹具300和侧靠板组。第一夹具300包括若干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320和第二夹持件330,第一夹持件320和第二夹持件330用于沿第一方向夹持待焊工件。第一方向为图2中所示前后方向。
侧靠板组,侧靠板组包括第一侧靠板410、第二侧靠板420。第一侧靠板410、第二侧靠板420分别设置在第一夹具300的两侧,第一侧靠板410与第二侧靠板420至少一个与底板200滑动连接,第一侧靠板410和第二侧靠板420用于沿第二方向夹持第一夹具300所夹持的第一待焊工件,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第二夹具包括第三夹持件520和第四夹持件530,第三夹持件520和第四夹持件530用于沿第一方向夹持第二待焊工件,第一侧靠板410上设置有第二夹具500。第二方向为图2中所示左右方向。
通过第一夹具300和侧靠板组在两个方向上的限位作用,提升了定位精度,同时通过第三夹持件、第四夹持件之间的夹持力来防止第二待焊工件滑动或倒塌。相对于未设置第二夹具500的定位平台,能够在立式放置工件的定位过程中,有效防止工件滑动或倒塌,减小人工操作的难度,提升工件的组装效率。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平台,包括:底板200,第一夹具300、侧靠板组、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10、第二传动组件430、第三传动组件510和第四传动组件610。侧靠板组包括分布在底板200两侧的第一侧靠板410和第二侧靠板420。第一侧靠板410、第二侧靠板420设置在第一夹具300两侧。两个第一传动组件310、第二传动组件430设置在底板200上,第三传动组件510设置在第一侧靠板410上,第四传动组件610设置在第一侧靠板410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具300包括两个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有第一夹持件320和第二夹持件330,第一夹持件320和第二夹持件330分别连接于第一传动组件310,第一传动组件310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夹具300可设置为一个夹持组件或大于两个夹持组件,第一夹具300也能实现对第一待焊工件的夹紧或松离,第一夹具300夹紧或松离第一待焊工件的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第一夹具300上设置的夹持组件越多,对第一待焊工件的限位效果越好。实际应用中,根据待焊工件的规格大小确定夹持组件的数量。
侧靠板组包括第一侧靠板410和第二侧靠板420,第一侧靠板410和第二侧靠板420分布在第一夹具300两侧。第一侧靠板410上设置有第二夹具500,第二夹具500包括第三夹持件520和第四夹持件530,第三传动组件510设置于第一侧靠板410上,第三夹持件520与第四夹持件530分别连接于第三传动组件510,第三传动组件510带动第三夹持件520与第四夹持件530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夹具500与第一侧靠板410滑动连接,第二夹具500在第一侧靠板410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来夹持待焊工件。其中,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滑槽、滑轨实现的滑动,也可以是通过传动组件来带动第三夹持件520、第四夹持件530移动。
第一侧靠板410包括第一抵板,第二夹具500沿第二方向延伸凸出于所述第一抵板。具体地,第三夹持件520与第一侧靠板4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21沿第二方向延伸至相对于竖置截面凸出位置,第一连接部521相对于竖置截面的凸出部分为夹持待焊工件的部分。第四夹持件530与第三夹持件520设置相同。将第二待焊工件与贴合放置在第二夹具500中,组装时会在第一待焊工件的推力下抵持住第二待焊工件,第二待焊工件被第一抵板抵持后不会发生滑动或倒塌,起到良好的限位和固定作用。可以设置在第二夹具500的下方或上方,也可以是第二夹具500设置在的中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持件520包括第一连接部521和第一限位部522,第一限位部522与第一连接部521形成朝向第四夹持件530的第一凹槽。第一连接部521与第一侧靠板410活动连接。当第二夹具500上放入第二待焊工件,第一限位部能够对第二待焊工件起到抵持作用,在第二待焊工件未被第一焊接件抵持住时,可以防止待焊工件倒塌。
第四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531和第二限位部532,第二连接部531与第一侧靠板410活动连接,第二限位部532与第二连接部531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朝向方向相对,第二限位部532与第一限位部522的作用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第一侧靠板410与第二侧靠板420均与底板200滑动连接。具体地,第一侧靠板410、第二侧靠板42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滑槽421,底板200在滑槽421对应位置设置有滑轨210,滑轨210沿第二方向延伸。参照图3和图4,第二侧靠板420底部设置有两个滑槽421,底板200设置有两条对应位置上的滑轨210,第二侧靠板420可以沿滑轨21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当第一侧靠板410向第二侧靠板420趋近时,第二侧靠板420也可以在第二方向上作出相应的位置调整。
滑槽421和滑轨210的设置也可以一条或多条,在第二侧靠板420承重较大的实施例中,设置多条滑槽421和滑轨210能更好地分配承侧靠板组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第一侧靠板410和第二侧靠板中420只有一个与底板200滑动连接,通过与底板200滑动连接的第一侧靠板410或第二侧靠板420沿第二方向的滑动,实现第一夹具300夹持的第一待焊工件和第二夹具500夹持的第二待焊工件组装定位。第一侧靠板410与第二侧靠板420均与底板200滑动连接相对于只有其中一个与底板200滑动连接的定位平台,有更大的定位空间,待焊工件组装定位也更灵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侧靠板420,滑轨210通过一个弹性件422连接所述第二侧靠板420的一端。在组装定位过程中第二侧靠板420因第一侧靠板410的靠近,而受到第一待焊工件的挤压力,弹性件422产生的弹力有一定的缓冲效果,相对于未设置弹性件422的实施例,第二侧靠板420在定位的位置调整中更加平稳。第二侧靠板420因受到弹性件422的弹力而不会发生滑动。定位完成后,弹性件422因第一侧靠板410的远离,其弹力消失,第二侧靠板420可以自动复位。通过设置弹性件422,第二侧靠板420不用通过传动组件也可完成定位过程,结构简单实用。弹性件422的类型、材料的选取,根据第二侧靠板420受到第一待焊工件的挤压力大小等因素而确定,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弹簧。
本实施例设置了传动组件,第一夹持件320、第二夹持件330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310,第一侧靠板410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430,第三夹持件520、第四夹持件530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510,第一传动组件310用于带动第一夹持件320、第二夹持件33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传动组件430用于带动第一侧靠板410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三传动组件510用于带动第三夹持件520、第四夹持件530沿第一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靠板410与第二传动组件430连接,第二传动组件430带动第一侧靠板410沿第二方向移动。当第一待焊工件、第二待焊工件完成夹持和位置调整后,第一侧靠板410在第二传动组件430的带动下将第二待焊工件沿第二方向推向第一待焊工件,完成第二焊接与第一待焊工件的组装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靠板410与第二侧靠板420连接于同一第二传动组件430上,在组装定位的过程中,第一侧靠板410与第二侧靠板420均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能提升定位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310为丝杠机构,第一夹持件320连接在第一传动组件310上,可以通过人工转动丝杠的方式来调节第一夹持件320的位置。第一侧靠板410、第二侧靠板420以及第二夹具500上的夹持件的调节位置的方式与第一夹具的夹持件调节位置的方式相同。传动机构带动夹持件或侧靠板移动的同时,也能将夹持件或侧靠板在移动方向限位,不通过传动机构的带动则无法发生移动。设置传动组件,方便人工调节,且定位后不用再采取额外的固定方式来防止夹持件或侧靠板滑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31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311,第二传动组件430连接有第二驱动件431,第三传动组件510连接有第三驱动件511,第四传动组件610连接有第四驱动件611。负载在驱动件带动下并通过传动机构传动沿一方向移动。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直线电机机构、气缸机构以及各类驱动件带动的丝杠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齿条机构等。
在一些传动机构中,可以利用一个驱动件带动两个负载做相反方向的直线运动,例如双向丝杠机构。在另一些传动机构中,一个驱动件通常只带动一个负载做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组件控制第一夹具300的夹持件之间、第二夹具500的夹持件之间的相对移动来实现工件定位,所以在上述一般机构中,可以是每个传动组件中设置两个驱动件,实现带动两个夹持件移动,也可以是每个传动组件只有一个驱动件,每个夹持件都单独设置在一个传动组件上。
驱动件可以是各类电机、气缸、液压缸等元件。在实际中,根据精度、平台大小、待焊工件直定位范围等因素选择优选方案,例如:在焊接精度要求较高的实施例中,选择伺服电机作为驱动件,提高定位位置精度。通过设置驱动件,定位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驱动件来调节定位位置,减少了人工操作,增加了定位精度。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第一传动组件310采用了双向滚柱丝杠作为传动件,伺服电机为驱动件,第一夹持件320、第二夹持件330连接在双向滚珠丝杆两侧,伺服电机带动双向滚珠丝杆丝杠转动,第一夹持件320和第二夹持件330在双向滚珠丝杆上发生趋近或远离。第二夹持组件的设置与第一夹持组件相同。
第一夹具300夹持第一待焊工件过程如下:将第一待焊工件同时竖置于第一夹持组件的两个夹持件之间、第二夹持组件的两个夹持件之间,连接同一第一传动组件310上的两个夹持件在伺服电机启动下随着伺服电机转动在双向滚珠丝杠上趋近,直至夹紧第一待焊工件。焊接完成后,第一夹具300中设置于同一第一传动组件310上的夹持件随着伺服电机转动而彼此远离而松开待焊工件。其中,竖置是指将第一待焊工件的一个窄侧面作为底面竖立在底板200上,此时夹持组件中的两个夹持件的夹持方向为第一待焊工件的厚度方向。
第二夹具500夹持第二待焊工件的过程如下:将第二待焊工件竖置于第三夹持件520和第四夹持件530之间,第三传动组件510带动第三夹持件520和第四夹持件530趋近运动,直至第三夹持件520、第四夹持件530夹持住第二待焊工件。焊接完成后,第三传动组件510带动第三夹持件520和第四夹持件530相互远离而松开第二待焊工件。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的第二侧靠板420上也设置有第二夹具500,第二夹具500与第二侧靠板420活动连接,第二侧靠板420包括第二抵板424,第二夹具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凸出于第二抵板424,第二抵板424在定位完成后能够抵持第二夹具500所夹持的待焊工件。第二侧靠板420上的第二夹具500的两个夹持件与第四传动组件610连接,第四传动组件610设置于第二侧靠板420上,第四传动组件610带动第二侧靠板420上的第二夹具500的两个夹持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侧靠板420的第二夹具500也可以是通过上述的传动组件或者通过与第二侧靠板420滑动连接的方式来调节夹持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侧靠板420未设置第二夹具500,第二侧靠板420只用于沿第二方向夹持第一待焊工件。
相对于第二侧靠板420未设置第二夹具500,第二侧靠板420也设置第二夹具500可以增加一件工件的定位。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靠板410包括第一侧靠底板411,第一侧靠底板411上设置有第一辊道部432,第一辊道部432设置在第三夹持件520和第四夹持件530下方,第一辊道部432部沿平行第一方向延伸,第二侧靠板420包括第二侧靠底板423,第二侧靠底板423上设置有第二辊道部433,第一辊道部432设置在第五夹持件620和第六夹持件630下方,第二辊道部433沿平行第一方向延伸。
当第二夹具500夹持住第二待焊工件后,会在第三传动组件510上做相应的位置调整,以达到第二待焊工件定位在预设的对应位置,此时,第二待焊工件会在第一侧靠板410上滑动,此时滑动摩擦容易对带焊工件造成磨损。设置第一辊道部432可以将第二待焊工件与第一侧靠板410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方便于第二待焊工件的位置调整,减少第二待焊工件与第一侧靠板410间的磨损。第一辊道部432的长度和宽度设计根据主要应用的待焊工件的规格大小确定。设置第二辊道部也同理。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侧靠底板423上设置有第三辊道部441,第二侧靠底板423设置有第四辊道部442。第三辊道部441和第四辊道部442沿第二方向延伸。当第一夹具300夹持的第一待焊工件时放置在第一侧靠底板411和第二侧靠底板423上,第三辊道部441、第四辊道部442支撑住第一待焊工件,第一待焊工件与第一侧靠板410、第二侧靠板420之间的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减少第一待焊工件的磨损。
第三辊道部441可以是设置一条辊道,也可以是设置多条辊道。多条辊道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多条辊道长度及宽度相同设置,也可以是每条辊道的宽度及长度不完全相同设置;可以是等距间隔设置,也可以是不等距间隔设置。辊道设置的宽度及长度计根据主要应用的待焊工件的规格大小确定。设置第四辊道部也同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平台还包括输入设备、信息处理器。其中,输入设备用于人工输入焊接参数信息,输入的焊接参数信息包括钢结构的组装数量、各个待焊工件尺寸和焊接位置等信息。
其中,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鼠标、键盘、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柄、语音输入装置等设备。
输入设备与信息处理器电连接,输入设备信息处理器连接,定位平台接收到执行信号后,信息处理器接收输入的焊接参数信息后,控制传动组件完成对应的执行操作。信息处理器是指包含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并具有处理指令、执行操作、控制时间、处理数据等功能的电子元器件,例如PLC可编程控制器。
以包括一块腹板和两块翼板焊接组装的牛腿为例,整个牛腿的焊接组装过程如下:在输入设备输入牛腿的规格参数,包括:三块组装数量、两块翼板和腹板的尺寸信息,两块翼板与腹板焊接组装的位置等信息。输入完参数后,第二夹具500、第一侧靠板410、第二侧靠板420会移动到合适位置,使腹板能落在第一侧靠底板411和第二侧靠底板423上,人工搬运翼板到第二夹具500上,控制直线带动器使第二夹具500夹持住该翼板,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具500设置有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翼板就位会控制第二夹具500自动夹持住该翼板。另一块翼板和腹板与该翼板的夹持方式相同。
两块翼板与腹板均夹持完后,信息处理器的执行信号传递到各个传动组件上,各个传动组件带动各个夹具执行相应的位置移动,使两块翼板与腹板在焊接位置实现贴合,此时开始焊接。焊接完后,在输入设备输入结束信号,结束信号传递到信息处理器中,信息处理器随机发出各个夹具的结束执行信号,控制定位平台上的各个传动组件接收到结束执行信号后带动各个夹具松开翼板与腹板。人工取下焊接的牛腿后,完成了整个牛腿的组装。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中,在输入设备输入相关的焊接参数信息,利用信息处理器控制传动组件带动各个夹具移动,最终实现待焊工件的组装定位。整个焊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组装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组装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平台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可以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图像显示的各类电子设备,例如:液晶显示屏。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设备和显示器都为触摸屏幕,触摸屏幕可以节省占用空间,同时利于操作。显示器与输入设备连接,显示器接收到输入设备中的焊接参数信息信号,并将其显示。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平台还包括数据储存器,数据储存器与显示器、信息处理器电连接。数据储存器记录定位平台的实时数据和记录焊接参数信息。其中,实时数据包括定位工作时长、传动组件工作电压、传动组件工作电流等信息。当输入的焊接参数信息传递到信息处理器后,信息处理器会将该焊接参数信息发送到数据储存器中储存。数据储存器是指能读取数据并长期储存的电子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储存器。
数据储存器将所记录的实时数据和焊接参数信息发送到显示器中显示,并将所记录的实时数据和焊接参数信息保存。设置数据储存器,可以在显示器上监测到焊接设备的相关实时数据,数据储存器的储存功能,可以追溯焊接工件的加工信息,方便工件管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具300、第二夹具500设置有检测传感器。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待焊工件竖置于第一夹具300、第二夹具500,检测传感器将就位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控制定位平台上的传动组件,使对应的夹具夹持住该待焊工件。设置检测传感器方便人搬运待焊工件后自动夹持住待焊工件,提高了组装的效率。检测传感器的设置以及与外部控制系统的连接方式,为相关领域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夹具500设置有激光检测器,激光检测器电连接信号处理器。当待焊工件竖置于第二夹具500中时,存在待焊工件摆放存在偏差。设置激光检测器能检测竖直水平精度,当检测竖置精度低于预设值时,信号处理器接收到信号,提醒人工重新摆放。增设激光检测器,可以避免因人工摆放失误而造成的精度误差,提高组装定位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焊接设备,焊接设备包括焊接装置和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平台。其中,焊接装置是指能对工件进行焊接的结构或组件。由于焊接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定位平台,所以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定位平台的有益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5)

1.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若干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沿第一方向夹持待焊工件;
侧靠板组,所述侧靠板组包括第一侧靠板、第二侧靠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夹具,所述第一侧靠板、所述第二侧靠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的两侧,所述第一侧靠板与所述第二侧靠板至少一个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靠板和所述第二侧靠板用于沿第二方向抵持待焊工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三夹持件和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夹持件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夹持待焊工件,所述第一侧靠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靠板设置有所述第二夹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靠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持件、所述第四夹持件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靠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靠板包括第一抵板,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第一抵板,所述第一抵板用于抵持所述第二夹具所夹持的待焊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靠板连接;所述第四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侧靠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朝向相对,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抵持待焊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平台,所述第一侧靠板、所述第二侧靠板均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且所述底板还通过若干弹性件与所述第二侧靠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靠板包括第一侧靠底板,所述第一侧靠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辊道部,所述第一辊道部设置在第二夹具下方,所述第一辊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靠板包括第一侧靠底板,所述第二侧靠板包括第二侧靠底板,所述第一侧靠底板、所述二侧靠底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辊道部和第三辊道部,所述第二辊道部、所述第三辊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用于支撑由所述第一夹具夹持的待焊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侧靠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靠板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三夹持件或所述第四夹持件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侧靠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靠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夹持件、所述第四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连接有第三驱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平台,所述第二侧靠板设置有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与所述第二侧靠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侧靠板包括第二抵板,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第二抵板,所述第二抵板用于抵持所述第二夹具所夹持的待焊工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位平台,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靠板上设置有第四辊道部,所述第四辊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夹具下方,所述第四辊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平台还包括:
输入设备,所述输入设备用于输入组装、焊接参数信息;
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输入设备、所述定位平台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平台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信息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组装、焊接参数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平台还包括数据储存器,所述数据储存器分别与所述信息处理器、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数据储存器用于记录所述定位平台的实时数据,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实时数据。
15.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平台。
CN202022457200.3U 2020-10-23 2020-10-29 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Active CN21379500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15580 2020-10-23
CN202022391558 2020-10-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5001U true CN213795001U (zh) 2021-07-27

Family

ID=7410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9246.1A Pending CN112222727A (zh) 2020-10-23 2020-10-29 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CN202022457200.3U Active CN213795001U (zh) 2020-10-23 2020-10-29 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9246.1A Pending CN112222727A (zh) 2020-10-23 2020-10-29 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22272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2727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0703U (zh) 加工中心自动快速对刀仪
JPH0693946B2 (ja) 自動縫ミシンのx−yテーブル駆動装置
CN212567275U (zh) 一种三次元测量仪用可翻转夹具
CN108453150B (zh) 轴弯曲度检测校正工装
CN112875216B (zh) 外观检测设备
CN213795001U (zh) 定位平台及焊接设备
CN214815903U (zh) 一种用于激光切割机的板材定位装置
US7503356B2 (e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CN210506458U (zh)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JP4977396B2 (ja) 工作機械
JP2006323773A (ja) 駆動制御用補正データの取得方法
CN215905278U (zh) 一种交替式上料装置
JP2020015139A (ja) 工作機械及びワーク取付台の傾き調整方法
CN213864320U (zh) 一种工件转移机构
EP0012553A1 (en) Vertical spindle machine tool with tiltable spindle and tiltable automatic tool changer
JPH06733A (ja) 板材加工装置
JPH1177473A (ja) 送り装置
CN212762488U (zh) 一种微动补偿机构
JPH08243792A (ja) 片面溶接における裏当て部材の保持装置および保持方法
CN220041228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装配调试实训设备
CN218097634U (zh) 一种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21047806U (zh) 一种数控机床上薄壁零件夹具
CN220931944U (zh) 一种减震器活塞杆的直线度快速检测装置
CN220230403U (zh) 用于机械加工的直线度检具工装
CN220718132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料架的升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