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6458U -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6458U
CN210506458U CN201920949454.1U CN201920949454U CN210506458U CN 210506458 U CN210506458 U CN 210506458U CN 201920949454 U CN201920949454 U CN 201920949454U CN 210506458 U CN210506458 U CN 210506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raceway
plate
sliding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94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祥成
万美华
张明星
纪南昌
贺猛
朱立权
张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yan Hengjin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yan Hengjin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yan Hengjin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yan Hengjin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94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6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6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6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包括行架机械手和用于支撑滚道工件的旋转工作台,还包括两淬火机构,两淬火机构安装在行架机械手对应的升降臂上,用于对滚道工件对应的半周长区域进行淬火;淬火机构包括旋转平台、二维移动组件、主淬火装置、辅淬火装置;旋转平台的上端与对应的升降臂固定连接,旋转平台的下端与二维移动组件可转动连接;主淬火装置与二维移动组件连接,用于对滚道工件进行主淬火;该主淬火装置的下端设置有主淬火感应器和跟踪装置,跟踪装置用于实时跟踪和控制主淬火感应器与滚道工件表面的间距;辅淬火装置与二维移动组件连接,用于对滚道工件进行辅助淬火;该辅淬火装置的下端设置有辅淬火感应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滚道回转支承类淬火机床,在对滚道进行淬火时,一般采用淬火装置不动,工件旋转的方式进行淬火。由于旋转接口处位置难以控制,所以在淬火接口处都有软带,由于软带硬度不够,从而影响工件的质量和寿命。
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机械动作控制精度不断提高,机械控制的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行架结构的机械结构使用也越来越成熟。
近年来淬火机床和淬火工艺和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采用了灵敏的数字控制系统及精密可靠的导向机构,使用感应器与淬火面之间的间隙得到了精确的控制,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淬火质量。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用于大型回转支承淬火的设备提供了基础。
专利文件《无软带淬火机床》(专利申请号:200810036059.0)公开了一种无软带淬火机床,采用了淬火机构(3)围绕工件旋转淬火的新型淬火方式,使得淬火更加灵活。但是,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淬火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淬火更加均匀、稳定,淬火效果更加理想。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包括行架机械手和用于支撑滚道工件的旋转工作台,还包括两淬火机构,两淬火机构安装在行架机械手对应的升降臂上,用于对滚道工件对应的半周长区域进行淬火;所述淬火机构包括旋转平台、二维移动组件、主淬火装置、辅淬火装置;所述旋转平台的上端与对应的升降臂固定连接,旋转平台的下端与二维移动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主淬火装置与二维移动组件连接,用于对滚道工件进行主淬火;该主淬火装置的下端设置有主淬火感应器和跟踪装置,所述跟踪装置用于实时跟踪和控制主淬火感应器与滚道工件表面的间距;所述辅淬火装置与二维移动组件连接,用于对滚道工件进行辅助淬火;该辅淬火装置的下端设置有辅淬火感应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二维移动组件包括三角板状的连接板,该连接板的横边通过第一滚子轴承与旋转平台可转动连接,连接板的竖边通过固定板与主淬火装置连接;所述连接板的横边下方设置有横向滑轨;所述旋转装置的顶部通过第二滑板滑动设置于该横向滑轨,旋转装置的底部通过第二滚子轴承与辅淬火装置可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板横边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滑板位移的调节螺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行架机械手包括两横梁、两纵梁和两升降臂;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可纵向滑动地连接在两纵梁上;两升降臂分别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横梁;两纵梁的顶面都设置有纵向导轨,两纵梁的相对侧都设置有纵向齿条;所述横梁底面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滑块安装在对应的纵向导轨上,且横梁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双轴输出减速机,所述横梁底面的两端设置有与纵向齿条相适配的第一齿轮组件,两第一齿轮组件分别通过传动轴与双轴输出减速机的两输出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横梁的顶面都设置有第一横向导轨和横向齿条;两横梁的相对侧都设置有第二横向导轨;所述升降臂包括L型的第一滑板和吊臂;所述吊臂与第一滑板的竖板外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竖板内侧通过第三滑块与第二横向导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横板底面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一横向导轨连接,且第一滑板的横板底面设置有与横向齿条相适配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滑板的横板顶面设置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滑板与第二齿轮组件连接;所述吊臂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杠,该第一滚珠丝杠的第一丝母座与第一滑板的竖板外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旋转工作台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的台面上安装有若干水平支撑臂,各水平支撑臂以旋转台中心为圆心环绕设置;所述水平支撑臂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滑轨,且固定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用于支撑滚道工件的支撑柱;至少一个水平支撑臂上设置有移动滑轨,该移动滑轨可沿水平支撑臂的长度方向滑动,且移动滑轨的一端延伸至旋转台台面的中心处;所述移动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持滚道工件的夹紧柱;所述同步机构设置在旋转台台面的中心处,分别与各移动滑轨连接,用于控制各移动滑轨同步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滑轨延伸至旋转台台面中心处的部分设置有调节齿条;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连接旋转台的旋转接头,固定座的上方通过轴承连接有同步齿轮,该同步齿轮与各移动滑轨的调节齿条啮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跟踪装置包括水平调整单元、垂直调整单元、水平浮动单元、垂直浮动单元和滚道跟踪杆;所述水平调整单元可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垂直调整单元与水平调整单元连接,可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水平浮动单元与垂直调整单元连接,可以实时检测滚道跟踪杆与滚道工件水平方向的浮动误差;所述垂直浮动单元与水平浮动单元连接,可以实时检测滚道跟踪杆与滚道工件垂直方向的浮动误差;所述滚道跟踪杆与垂直浮动单元连接,且滚道跟踪杆的跟踪头顶紧滚道工件的滚道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平浮动单元包括过渡板、气缸、第一检测磁条和第一检测开关;所述过渡板与垂直调整单元连接,且过渡板上间隔设置有两第一固定块,两第一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座;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座内水平贯穿设置有第一弹簧导向杆和两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导向杆上装有弹簧,且第一弹簧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挡片,所述弹簧挡片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第一导向轴;所述气缸设置在其中一第一固定块旁,且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该第一固定块后与第一弹簧导向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磁条水平设置在过渡板与第一直线轴承座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设置在第一直线轴承座上,与所述第一检测磁条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垂直浮动单元包括第二直线轴承座、第二检测磁条和第二检测开关;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座与水平浮动单元连接,且第二直线轴承座内竖直贯穿设置有第二弹簧导向杆和两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导向杆上装有弹簧,且第二弹簧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磁条竖直设置,且第二检测磁条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开关设置在第二直线轴承座上,与所述第二检测磁条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有2套淬火装置,对向分布,独立工作,分别对工件的左右两部分同时淬火。实现了无软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每套淬火装置设置有2套感应器,其中一套用于淬火前的预热。可使用最终淬火更加均匀、稳定,淬火效果更加理想。
本实用新型工件定位机构可驱动工件旋转。可在感应器保持不动情况下,工件旋转淬火,能够满足传统淬火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淬火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淬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淬火设备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龙门式行架机械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龙门式行架机械手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臂与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工作台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平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E-E向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跟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平调整单元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平调整单元的侧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垂直调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平浮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垂直浮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左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滚道跟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行架机械手;
110-纵梁;111-立柱;112-连接梁;113-纵向导轨;114-第一滑块;115-纵向齿条;
120-横梁;121-第一横向导轨;122-横向齿条;123-第二横向导轨;124-双轴输出减速机;125-传动轴;126-第一齿轮组件;127-膜片联轴器;
130-升降臂;131-第一滑板;132-第二滑块;133-第三滑块;134-驱动电机;135-第二齿轮组件;136-吊臂;137-第一滚珠丝杠;138-第一丝母座。
2-旋转工作台;
210-底座;211-驱动机构;212-驱动齿轮;
220-旋转台;221-回转支承;
230-水平支撑臂;231-固定滑轨;232-导向块;
240-支撑柱;241-第一滑座;242-支撑夹具;
250-同步机构;251-固定座;252-同步齿轮;253-旋转接头;
260-夹紧柱;261-第二滑座;262-夹紧夹具;263-止动条;
270-移动滑轨;271-限位槽;272-驱动缸;273-调节齿条;274-导向凸棱;
3-淬火机构;300-旋转平台;301-第一滚子轴承;310-二维移动组件;311-连接板;312-固定板;313-横向滑轨;314-第二滑板;315-调节螺母;320-主淬火装置;321-主淬火感应器;330-辅淬火装置;331-辅淬火感应器;340-旋转装置;341-第二滚子轴承;
4-跟踪装置;
410-水平调整单元;411-底板;412-第三滑板;413-水平导轨;414-第二滚珠丝杠;415-第二丝母座;416-调节手柄;417-显示器;418-第四滑块;
420-垂直调整单元;421-跟踪转轴;422-转轴套;423-锁紧螺母;424-第一锁紧手柄;
430-水平浮动单元;431-过渡板;432-第一固定块;433-第一导向轴;434-第一直线轴承座;435-第一弹簧导向杆;436-弹簧挡片;437-气缸;438-第一检测磁条;439-第一检测开关;
440-垂直浮动单元;441-第二直线轴承座;442-第二固定块;443-第二导向轴;444-第二弹簧导向杆;445-第二检测磁条;446-第二检测开关;
450-滚道跟踪杆;451-调节棒;452-跟踪头;453-调节座;454-第二锁紧手柄;455-通水管;
5-滚道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包括行架机械手1和用于支撑滚道工件5的旋转工作台2,还包括两淬火机构3,两淬火机构3安装在行架机械手1对应的升降臂130上,用于对滚道工件5对应的半周长区域进行淬火;
淬火机构3包括旋转平台300、二维移动组件310、主淬火装置320、辅淬火装置330;
旋转平台300的上端与对应的升降臂130固定连接,旋转平台300的下端与二维移动组件310可转动连接;
主淬火装置320与二维移动组件310连接,用于对滚道工件5进行主淬火;该主淬火装置320的下端设置有主淬火感应器321和跟踪装置4,跟踪装置4用于实时跟踪和控制主淬火感应器321与滚道工件5表面的间距;
辅淬火装置330与二维移动组件310连接,用于对滚道工件5进行辅助淬火;该辅淬火装置330的下端设置有辅淬火感应器331。
具体的,淬火设备还包括旋转装置340;二维移动组件310包括三角板状的连接板311,该连接板311的横边通过第一滚子轴承301与旋转平台300可转动连接,连接板311的竖边通过固定板312与主淬火装置320连接;连接板311的横边下方设置有横向滑轨313;旋转装置340的顶部通过第二滑板314滑动设置于该横向滑轨313,旋转装置340的底部通过第二滚子轴承341与辅淬火装置330可转动连接。通过旋转装置340可以控制辅淬火感应器与主淬火感应器之间夹角,在感应器运动过程中实时补偿,保证感应器始终指向工件圆心。
具体的,连接板311横边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滑板314位移的调节螺母315。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调节该调节螺母315,控制两感应器到合适角度后,锁紧调节螺母315使得旋转装置以固定其相对位置。
参见图5和图6所示,龙门式行架机械手包括两横梁120、两纵梁110和两升降臂130;横梁120的两端分别可纵向滑动地连接在两纵梁110上;两升降臂130分别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横梁120;本实施例中,横梁120和纵梁110的跨度均为8米。
参见图7所示,两纵梁110的顶面都设置有纵向导轨113,两纵梁110的相对侧都设置有纵向齿条115;具体的,纵梁110的底部设置有立柱111。两纵梁110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梁112连接,整体组成U型结构。
参见图8所示,横梁120底面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滑块114安装在对应的纵向导轨113上,且横梁120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双轴输出减速机124,横梁120底面的两端设置有与纵向齿条115相适配的第一齿轮组件126,两第一齿轮组件126分别通过传动轴125与双轴输出减速机124的两输出端连接。具体的,双轴输出减速机124通过膜片联轴器127与传动轴125连接。
参见图9所示,两横梁120的顶面都设置有第一横向导轨121和横向齿条122;两横梁120的相对侧都设置有第二横向导轨123;
参见图10所示,升降臂130包括L型的第一滑板131和吊臂136;吊臂136与第一滑板131的竖板外侧滑动连接;具体的,吊臂136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杠137,该第一滚珠丝杠137的第一丝母座138与第一滑板131的竖板外侧连接。第一滑板131的竖板内侧通过第三滑块133与第二横向导轨123连接;第一滑板131的横板底面通过第二滑块132与第一横向导轨121连接,且第一滑板131的横板底面设置有与横向齿条122相适配的第二齿轮组件135;第一滑板131的横板顶面设置有驱动电机34,该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滑板131与第二齿轮组件35连接。
参见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旋转工作台包括底座210和安装在底座210上的旋转台220,具体的,旋转台220通过回转支承221与底座210连接,该回转支承221的外圈为齿形结构;底座210的两侧相对设置有驱动机构11,该驱动机构211的驱动轴设置有与回转支承221外圈相啮合的驱动齿轮212。本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211为减速电机。
旋转台220的台面上安装有若干水平支撑臂230,各水平支撑臂230以旋转台220中心为圆心环绕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有6个水平支撑臂230,各水平支撑臂230以旋转台220中心为圆心环绕间隔设置,且相邻两水平支撑臂230之间的夹角为60°,各支撑臂230组成的圆形支承架直径可达6200mm,在同步机构协调作用下,可实现最大直径6000mm的回转支承装夹定心。
参见图14所示,水平支撑臂230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滑轨231,且固定滑轨231上滑动设置有用于支撑滚道工件5的支撑柱240;具体的,支撑柱240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夹具242,支撑柱240的底部设置有与固定滑轨231相适配的第一滑座241。本实施例中,支撑夹具42为一种类似圆柱棍子轴承的结构。
至少一个水平支撑臂230上设置有移动滑轨270,该移动滑轨270可沿水平支撑臂230的长度方向滑动,且移动滑轨270的一端延伸至旋转台220台面的中心处;移动滑轨270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持滚道工件5的夹紧柱260;具体的,移动滑轨270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限位槽271;夹紧柱260的顶部设置有夹紧夹具262,本实施例中,夹紧夹具262设有转台径向方向的调整机构(例如滑槽和滑台),可手动调整以改变夹紧夹具距工件中心距离,以补偿工件在直径方向上的误差。夹紧柱260的底部设置有与移动滑轨270相适配的第二滑座261,且第二滑座26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限位槽271相适配的止动条263。第二滑座261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将止动条装入第二滑座261两端对应的限位槽内,使夹紧柱定位。
优选的,水平支撑臂23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滑轨270运动的驱动缸272和用于限制移动滑轨270运动轨迹的导向块232;移动滑轨270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块232相适配的导向凸棱274。本实施例中,驱动缸272为油缸或气缸。
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同步机构250设置在旋转台220台面的中心处,分别与各移动滑轨270连接,用于控制各移动滑轨270同步运动。具体的,移动滑轨270延伸至旋转台220台面中心处的部分设置有调节齿条273;同步机构250包括固定座251,该固定座25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连接旋转台220的旋转接头253,固定座251的上方通过轴承连接有同步齿轮252,该同步齿轮252与各移动滑轨270的调节齿条273啮合。
参见图17所示,跟踪装置包括水平调整单元410、垂直调整单元420、水平浮动单元430、垂直浮动单元440和滚道跟踪杆450;
参见图18和图19所示,水平调整单元410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具体的,水平调整单元410包括底板411和第三滑板412;底板411的底面平行设置有水平导轨413和第二滚珠丝杠414,第二滚珠丝杠414的第二丝母座415与第三滑板412的顶面连接;第三滑板412的顶面还通过第四滑块418与水平导轨413滑动连接。第二滚珠丝杠414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器417和调节手柄416。
参见图20所示,垂直调整单元420与水平调整单元410连接,可沿竖直方向移动;具体的,垂直调整单元420包括跟踪转轴421,该跟踪转轴421的上端与水平调整单元410连接;跟踪转轴421外套设有转轴套422,转轴套422上设置有第一锁紧手柄424;跟踪转轴421的下端穿出转轴套422后与锁紧螺母423螺纹连接。
参见图21所示,水平浮动单元430与垂直调整单元420连接,可以实时检测滚道跟踪杆450与滚道工件5水平方向的浮动误差;具体的,水平浮动单元430包括过渡板431、气缸437、第一检测磁条438和第一检测开关439;过渡板431与垂直调整单元420连接,且过渡板431上间隔设置有两第一固定块432,两第一固定块432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座434;第一直线轴承座434内水平贯穿设置有第一弹簧导向杆435和两第一导向轴433;第一导向轴433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固定块432连接;第一弹簧导向杆435上装有弹簧,且第一弹簧导向杆43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挡片436,弹簧挡片436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第一导向轴433;气缸437设置在其中一第一固定块432旁,且气缸437的活塞杆穿过该第一固定块432后与第一弹簧导向杆435的端部连接;第一检测磁条438水平设置在过渡板431与第一直线轴承座434相对的位置;第一检测开关439设置在第一直线轴承座434上,与第一检测磁条438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开关439与第一检测磁条438之间具有0.2-0.3mm的间隙。
参见图22和图23所示,垂直浮动单元440与水平浮动单元430连接,可以实时检测滚道跟踪杆450与滚道工件5垂直方向的浮动误差;具体的,垂直浮动单元440包括第二直线轴承座441、第二检测磁条445和第二检测开关446;第二直线轴承座441与水平浮动单元430连接,且第二直线轴承座441内竖直贯穿设置有第二弹簧导向杆444和两第二导向轴443;第二导向轴443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442连接;第二弹簧导向杆444上装有弹簧,且第二弹簧导向杆444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442连接;第二检测磁条445竖直设置,且第二检测磁条445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442连接;第二检测开关446设置在第二直线轴承座441上,与第二检测磁条445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开关446与第二检测磁条445之间具有0.2-0.3mm的间隙。
参见图24和图5所示,滚道跟踪杆450与垂直浮动单元440连接,且滚道跟踪杆450的跟踪头452顶紧滚道工件5的滚道面。具体的,滚道跟踪杆450包括调节棒451,该调节棒451的一端设置有跟踪头452;调节棒451外套设有调节座453,调节座453上设置有第二锁紧手柄454;调节棒451内设置有通水管455,该通水管455的一端与跟踪头45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工作时,两淬火机构3自滚道工件5右侧为起点,角度为指向工件中心,通过横移、升降臂130、旋转平台300共同作用下,位于上方的淬火机构3沿顺时针方向自工件右侧扫描淬火至工件左侧共半个圆周长度即0-180度,位于下方的淬火机构3沿逆时针方向自工件右侧扫描淬火至工件左侧共半个圆周长度即180-360度。实现整体工件圆周方向无软带淬火的目的。
在淬火过程中,跟踪装置4可实际检测感应器与工件表面间距,将信号反馈给电机并使感应器二维移动组件310可动态调节感应器前后左右距离,实时跟踪控制感应器与工件表面间距。同时,旋转装置340可以控制辅淬火感应器331与主淬火感应器321之间夹角,在感应器运动过程中实时补偿,保证感应器始终指向工件圆心,提高了淬火效果。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包括行架机械手(1)和用于支撑滚道工件(5)的旋转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淬火机构(3),两淬火机构(3)安装在行架机械手(1)对应的升降臂(130)上,用于对滚道工件(5)对应的半周长区域进行淬火;
所述淬火机构(3)包括旋转平台(300)、二维移动组件(310)、主淬火装置(320)、辅淬火装置(330);
所述旋转平台(300)的上端与对应的升降臂(130)固定连接,旋转平台(300)的下端与二维移动组件(310)可转动连接;
所述主淬火装置(320)与二维移动组件(310)连接,用于对滚道工件(5)进行主淬火;该主淬火装置(320)的下端设置有主淬火感应器(321)和跟踪装置(4),所述跟踪装置(4)用于实时跟踪和控制主淬火感应器(321)与滚道工件(5)表面的间距;
所述辅淬火装置(330)与二维移动组件(310)连接,用于对滚道工件(5)进行辅助淬火;该辅淬火装置(330)的下端设置有辅淬火感应器(3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装置(340);所述二维移动组件(310)包括三角板状的连接板(311),该连接板(311)的横边通过第一滚子轴承(301)与旋转平台(300)可转动连接,连接板(311)的竖边通过固定板(312)与主淬火装置(320)连接;所述连接板(311)的横边下方设置有横向滑轨(313);所述旋转装置(340)的顶部通过第二滑板(314)滑动设置于该横向滑轨(313),旋转装置(340)的底部通过第二滚子轴承(341)与辅淬火装置(330)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11)横边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滑板(314)位移的调节螺母(3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架机械手(1)包括两横梁(120)、两纵梁(110)和两升降臂(130);所述横梁(120)的两端分别可纵向滑动地连接在两纵梁(110)上;两升降臂(130)分别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横梁(120);两纵梁(110)的顶面都设置有纵向导轨(113),两纵梁(110)的相对侧都设置有纵向齿条(115);所述横梁(120)底面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滑块(114)安装在对应的纵向导轨(113)上,且横梁(120)底面的中部设置有双轴输出减速机(124),所述横梁(120)底面的两端设置有与纵向齿条(115)相适配的第一齿轮组件(126),两第一齿轮组件(126)分别通过传动轴(125)与双轴输出减速机(124)的两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横梁(120)的顶面都设置有第一横向导轨(121)和横向齿条(122);两横梁(120)的相对侧都设置有第二横向导轨(123);所述升降臂(130)包括L型的第一滑板(131)和吊臂(136);所述吊臂(136)与第一滑板(131)的竖板外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131)的竖板内侧通过第三滑块(133)与第二横向导轨(123)连接;所述第一滑板(131)的横板底面通过第二滑块(132)与第一横向导轨(121)连接,且第一滑板(131)的横板底面设置有与横向齿条(122)相适配的第二齿轮组件(135);所述第一滑板(131)的横板顶面设置有驱动电机(134),该驱动电机(134)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滑板(131)与第二齿轮组件(135)连接;所述吊臂(136)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杠(137),该第一滚珠丝杠(137)的第一丝母座(138)与第一滑板(131)的竖板外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工作台(2)包括底座(210)和安装在底座(210)上的旋转台(220),所述旋转台(220)的台面上安装有若干水平支撑臂(230),各水平支撑臂(230)以旋转台(220)中心为圆心环绕设置;所述水平支撑臂(230)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滑轨(231),且固定滑轨(231)上滑动设置有用于支撑滚道工件(5)的支撑柱(240);至少一个水平支撑臂(230)上设置有移动滑轨(270),该移动滑轨(270)可沿水平支撑臂(230)的长度方向滑动,且移动滑轨(270)的一端延伸至旋转台(220)台面的中心处;所述移动滑轨(270)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持滚道工件(5)的夹紧柱(260);同步机构(250)设置在旋转台(220)台面的中心处,分别与各移动滑轨(270)连接,用于控制各移动滑轨(270)同步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滑轨(270)延伸至旋转台(220)台面中心处的部分设置有调节齿条(273);所述同步机构(250)包括固定座(251),该固定座(25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连接旋转台(220)的旋转接头(253),固定座(251)的上方通过轴承连接有同步齿轮(252),该同步齿轮(252)与各移动滑轨(270)的调节齿条(273)啮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装置(4)包括水平调整单元、垂直调整单元、水平浮动单元(430)、垂直浮动单元(440)和滚道跟踪杆(450);所述水平调整单元可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垂直调整单元与水平调整单元连接,可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水平浮动单元(430)与垂直调整单元连接,可以实时检测滚道跟踪杆(450)与滚道工件(5)水平方向的浮动误差;所述垂直浮动单元(440)与水平浮动单元(430)连接,可以实时检测滚道跟踪杆(450)与滚道工件(5)垂直方向的浮动误差;所述滚道跟踪杆(450)与垂直浮动单元(440)连接,且滚道跟踪杆(450)的跟踪头顶紧滚道工件(5)的滚道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浮动单元(430)包括过渡板(431)、气缸(437)、第一检测磁条(438)和第一检测开关(439);所述过渡板(431)与垂直调整单元连接,且过渡板(431)上间隔设置有两第一固定块(432),两第一固定块(432)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座(434);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座(434)内水平贯穿设置有第一弹簧导向杆(435)和两第一导向轴(433);所述第一导向轴(433)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固定块(43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导向杆(435)上装有弹簧,且第一弹簧导向杆(43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挡片(436),所述弹簧挡片(436)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第一导向轴(433);所述气缸(437)设置在其中一第一固定块(432)旁,且气缸(437)的活塞杆穿过该第一固定块(432)后与第一弹簧导向杆(435)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磁条(438)水平设置在过渡板(431)与第一直线轴承座(434)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439)设置在第一直线轴承座(434)上,与所述第一检测磁条(438)相适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浮动单元(440)包括第二直线轴承座(441)、第二检测磁条(445)和第二检测开关(446);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座(441)与水平浮动单元(430)连接,且第二直线轴承座(441)内竖直贯穿设置有第二弹簧导向杆(444)和两第二导向轴(443);所述第二导向轴(443)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442)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导向杆(444)上装有弹簧,且第二弹簧导向杆(444)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442)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磁条(445)竖直设置,且第二检测磁条(445)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固定块(442)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开关(446)设置在第二直线轴承座(441)上,与所述第二检测磁条(445)相适配。
CN201920949454.1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Active CN210506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9454.1U CN210506458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9454.1U CN210506458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6458U true CN210506458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9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9454.1U Active CN210506458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64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4449A (zh) * 2019-06-24 2019-08-20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CN114438269A (zh) * 2022-02-23 2022-05-06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开口机钻杆自动举升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4449A (zh) * 2019-06-24 2019-08-20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CN110144449B (zh) * 2019-06-24 2024-01-23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CN114438269A (zh) * 2022-02-23 2022-05-06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开口机钻杆自动举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4449B (zh)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CN210506458U (zh)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的淬火设备
JP4185071B2 (ja) ガントリー装置{gantryapparatus}
CN110231009B (zh) 一种车轮螺栓孔位置度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744520B (zh) 一种室内定位测量机器人
CN105522187A (zh) 机床
CN106989673A (zh) 用于检测轨道板尺寸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2620651A (zh) 影像测量仪
CN112719847A (zh) 一种基于齿轮齿条驱动的自动柔性对接调整装置
CN108871234A (zh) 非接触式三维自动化扫描测试系统
CN101319880B (zh) 一种钻头芯厚检测装置
WO2017180700A1 (en) High precision work piece processing system
CN107339967B (zh) 一种圆度仪
CN210514180U (zh) 一种沿齿轮宽度方向磨削烧伤无损检测的辅助装置
CN115616007B (zh) 焊缝缺陷x射线检测的自动调节装置与方法
CN1491775A (zh) 多轴式工具机的并联式机构装置
CN112566751A (zh) 数控机床
CN111360584B (zh) 大尺寸回转体工件表面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1992880B (zh) 一种用于曲线轨迹激光焊接的柔性装置
CN213499061U (zh) 一种调节平台
CN115165903A (zh) 一种轴类零件表面缺陷检测平台
KR102157958B1 (ko) 홀가공 공작기계용 공작물 베드 이송시스템
CN110629980A (zh) 一种自动化作业精度补偿基座及其精度补偿方法
CN213239978U (zh) 一种工业ct质检用的检测装置
CN213887656U (zh) 用于宽厚板矫直机大辊盒的检测及修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