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8702U - 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8702U
CN213778702U CN202022524809.8U CN202022524809U CN213778702U CN 213778702 U CN213778702 U CN 213778702U CN 202022524809 U CN202022524809 U CN 202022524809U CN 213778702 U CN213778702 U CN 213778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heat exchange
liquid
housing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248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248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8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8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8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除污装置用于去除换热装置的杂质,除污装置包括外壳、吸附件、污水入口和净水出口;外壳围成用于容纳液体的工作空间;吸附件用于吸附位于除污空间中的液体中的杂质;其呈环状,并设置于工作空间中;工作空间包括污水部和净水部,净水部位于吸附件的外侧,污水部设置于吸附件的内侧;污水入口开设于外壳的顶部,并且,污水入口与污水部的顶部连通;净水出口开设于外壳的底部,并且,净水出口与所净水部连接。换热系统包含上述除污装置。通过上述设置,除污装置可以对进入其内部的液体中的杂质进行分离,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位于换热装置的液体中出现污垢等杂质,提升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由多个板片和蓄水池组成,制冷剂可在板片的内部流动,多个板片间隔设置,以预留出供空气流动的空间。水可喷洒在板片的表面形成水膜,覆盖于板片表面的水膜通过板片与位于板片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但是,长期使用过程中,若为板片提供水的蓄水池中存在杂质污垢,那么水喷洒至板片后,板片的表面会形成水垢,或者杂质会附于板片的表面,影响水膜的附着,影响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可实现提升换热系统换热效率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用于去除换热装置的杂质,所述除污装置包括:
外壳,围成用于容纳液体的工作空间;
吸附件,用于吸附位于除污空间中的液体中的杂质;所述吸附件呈环状,并设置于所述工作空间中;所述工作空间包括污水部和净水部,所述净水部位于所述吸附件的外侧,所述污水部设置于所述吸附件的内侧;
污水入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并且,所述污水入口与所述污水部的顶部连通;
净水出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且,净水出口与所述净水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出口在所述吸附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吸附件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高压冲水口,所述高压冲水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部,并且,所述高压冲水口与所述净水部连通,并朝向所述吸附件。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冲水口在所述吸附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吸附件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且,所述污水入口与所述污水部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
上壳体,开设有所述污水入口;
主壳体,内部设有所述吸附件,并开设有所述净水出口;
下壳体,开设有污水出口;
其中,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主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断板,所述主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断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断板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流通口,所述第一流通口连通所述污水部和所述上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断板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二流通口连通所述污水部和所述下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离子析出器,所述离子析出器连通污水入口。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换热装置和除污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板式换热器、蓄液池和喷淋器,所述喷淋器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方,所述蓄液池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方,所述蓄液池和所述喷淋器通过液泵连通;
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高压冲水口,所述高压冲水口与所述净水部连通;
其中,所述除污装置的净水出口连通所述蓄液池,以向所述蓄液池供应液体;所述蓄液池通过所述液泵连通所述除污装置的污水入口和高压冲水口,以向所述除污装置提供液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设置,除污装置可以对进入其内部的液体中的杂质进行分离,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位于换热装置的液体中出现污垢等杂质,提升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除污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再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又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换热系统10
换热装置100
板式换热器110
板片111
喷淋器120
蓄液池130
蓄液池的入口131
蓄液池的出口132
液泵140
进液口141
出液口142
补液腔150
浮球开关阀160
除污装置200
外壳210
工作空间211
污水部2111
净水部2112
上壳体212
主壳体213
下壳体214
第一隔断板215
第二隔断板216
紧固件217
第一流通口218
第二流通口219
吸附件220
污水入口230
污水出口240
净水出口250
高压冲水口260
污水开关阀271
净水开关阀272
排污开关阀273
冲洗开关阀274
电磁除垢装置28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系统10,换热系统10包括换热装置100和除污装置200。除污装置200用于除去换热装置100中的水垢和污垢,从而提升换热装置100中的换热剂的水质。
其中,换热装置100包括板式换热器110、喷淋器120、蓄液池130和液泵140,喷淋器120位于换热装置100的上方,蓄液池130设置于板式换热器110的下方。蓄液池130可作为冷却塔,也可作为冷却塔的至少部分。
板式换热器110包括板片111,制冷剂可进入板片111的内部,并在板片111的内部流动。制冷剂的温度通过板片111的壁面相外界传递,以实现热交换,并实现制冷剂自身的温度的改变。板片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相邻的板片111间隔设,并形成换热空间。
蓄液池130中储存有用于与板式换热器110热交换的换热剂。液泵140的进液口141连接并连通蓄液池130的出口132,液泵140的出液口142连接并连通喷淋器120,液泵140可将蓄液池130中的换热剂抽取至喷淋器120,再通过喷淋器120向板式换热器110喷洒。换言之,蓄液池130和喷淋器120通过液泵140连通。部分换热剂喷洒至板式换热器110中的板片111的表面,用于与板片111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制冷剂顺着板片111的表面重新滴落至蓄液池130中。另一部分换热剂直接通过换热空间滴落至蓄液池130中。滴落至蓄液池130中的换热剂经过冷却后,通过液泵140重新到达喷淋器120,形成换热剂的循环利用。
喷淋器120向板式换热器110中的板片111喷洒换热剂的过程中,换热剂喷洒至板片111的表面,并在板片111的表面形成液膜。液膜覆盖于板片111的表面,并用于与板片111的壁面进行热交换,以实现与位于板片111内部的制冷剂的换热。在换热剂与制冷剂换热的过程中,空气可在换热空间中流通,空气的流动可快速降低液膜以及板片111的壁面的温度,从而加速位于板片111内部的制冷剂的换热。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明人(们)发现,若为板式换热器110提供水的蓄水池中存在杂质污垢,或者,因为换热后水分蒸发损失,水中离子浓度升高,并结晶固化,覆盖于板片111的表面的液膜中会形成水垢,同时,杂质也会附着于板片111的表面,并形成污垢,从而影响液膜和/或空气与板片111的有效接触,极大的降低了换热装置100的换热效率。
因此,换热装置100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需要利用除污装置200对换热装置100中的换热剂的水质进行净化,从而减少或者避免位于换热装置100的换热剂中出现杂质污垢,进而避免板片111的表面形成污垢和水垢,提升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剂为水,液膜对应的为水膜,污垢即为水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热剂还可以为其他流体。
除污装置200包括外壳210、吸附件220、污水入口230、污水出口240、净水出口250和高压冲水口260。
其中,外壳210围成用于容纳液体的工作空间211。污水入口230、污水出口240、净水出口250和高压冲水口260均开设于外壳210,并与工作空间211连通。
吸附件220用于吸附位于除污空间中的液体中的杂质污垢。吸附件220呈环状,并设置于工作空间211中。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220的个数为一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件220的个数还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以上,多个吸附件220依次套设并设置于工作空间211中(参考图2所示)。工作空间211包括污水部2111和净水部2112。净水部2112位于吸附件220的外侧,污水部设置于吸附件220的内侧。换言之,吸附件220围成的空间作为污水部2111,吸附件220外侧的空间作为净水部2112。
污水入口230开设于外壳210的顶部,并且,污水入口230与污水部2111的顶部连通。污水入口230还与液泵140的出液口142连通,液泵140开启时,蓄液池130中的换热剂能够进入通过液泵140进入到污水入口230中。液泵140和污水入口230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还设置有污水开关阀271。当污水开关阀271开启时,除污装置200接收换热装置100中的换热剂,并对换热剂中的杂质污垢进行过滤。污水进入污水部2111,即进入吸附件220围成的空间中,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换热剂会通过吸附件220向净水部2112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换热剂中的杂质被吸附件220吸附,从而使得进入净水部2112中的换热剂的水质得到大幅提升。
净水出口250开设于外壳210的底部,并且,净水出口250与净水部2112连接。净水出口250还与蓄液池130的入口131连通,以向蓄液池130补给净化过滤后的换热剂。蓄液池130的入口131和净水出口250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还设置有净水开关阀272。当净水开关阀272开启时,被净化过滤后的换热剂依次经过净水出口250、净水开关阀272和蓄液池130的入口131进入蓄液池130中,并对蓄液池130中的换热剂进行补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蓄液池130和外壳21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使得净水出口250中的液体能够顺利地向蓄液池130补给。图1中为了清晰的限制换热系统10中的管道的连接连通关系,将外壳210显示于蓄液池130的下方,但并不表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壳210设置于蓄液池130的下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210也可设置于蓄液池130的下方,此时,需要在净水出口250和蓄液池130的入口131的连通管道上设置加压泵,从而使得位于外壳210的净水部2112中的换热剂能顺利的进入蓄液池130中。
通过上述设置,在换热剂自污水部2111流向净水部2112的过程中,除污装置200中的吸附件220可以对进入其内部的换热剂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分离,从而使得进入净水部2112的换热剂中杂质水垢大幅降低。净水部2112中的换热剂可向换热装置100中的蓄液池130进行补给,进而避免或者减少位于换热装置100的液体中出现污垢等杂质,提升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净水出口250在吸附件220上的投影位于吸附件220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吸附件220的中部,为吸附件220沿轴向1/3至2/3的部分。在上述设置中,自蓄液池130中流向除污装置200中的换热剂,先进入污水部2111,经过吸附件220过滤后进入净水部2112。若进入净水部2112中的换热剂仍具有带有一定的杂质,杂质会在净水部2112中沉积,并沉积于净水部2112的底部。通过限制净水出口250的高度的最低值,避免出现由于净水出口250过于靠下,而导致部分杂质自净水出口250流出并进入蓄液池130中的情况。通过限制净水出口250的高度的最高值,避免出现由于净水出口250过于靠上,而导致的蓄液池130无法得到足够的换热剂的供给的情况。
污水出口240开设于外壳210的底部,并且,污水入口230与污水部2111的底部连通。污水出口240还连通外界,从而使得污水部2111中携带有杂质污垢的换热剂能够通过污水出口240向外排放。污水出口240和外界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还设置有排污开关阀273。当排污开关阀273开启时,污水部2111中的携带有杂质污垢的换热剂向外排放。
高压冲水口260开设于外壳210的侧部,并且,高压冲水口260与净水部2112连通,并朝向吸附件220。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通过高压冲水口260进入外壳210的换热剂直接冲向吸附件220,并对吸附件220进行冲刷,从而使得吸附于吸附件220上杂质被高压的换热剂冲洗下来,并进入污水部2111。高压冲水口260还与液泵140的出液口142连通,液泵140开启时,蓄液池130中的换热剂能够进入通过液泵140进入到高压冲水口260中。液泵140和高压冲水口260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还设置有冲洗开关阀274当冲洗开关阀274开启时,经过液泵140加压后的换热剂通过高压冲水口260进入外壳210中。进入外壳210中的换热剂冲刷吸附件220,从而使得吸附于吸附件220上杂质污垢被高压的换热剂冲洗下来,并进入污水部2111,最终通过污水出口240远离除污装置200。
在本实施例中,高压冲水口260在吸附件220上的投影位于吸附件220的上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吸附件220的上部,为吸附件220沿轴向1/3及以上的部分。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自高压冲水口260冲向吸附件220的换热剂能够喷洒至吸附件220的上部,从而能够尽可能多的将吸附于吸附件220上的杂质污垢冲刷下来,进而提升除污装置200的除污能力。
高压冲水口26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高压冲水口260均匀分布于外壳210的周侧壁,并且,每一高压冲水口260均朝向吸附件220。通过上述设置,多个高压冲水口260可对吸附件220的各个位置进行冲洗,进而提升除污装置200的除污能力。
进一步的,外壳210还包括上壳体212、主壳体213和下壳体214,上壳体212、主壳体213和下壳体214围成了上述工作空间211。
其中,上壳体212开设有上述污水入口230,下壳体214开设有上述污水出口240,主壳体213开设有上述净水出口250和高压冲水口260,并且,主壳体213的内部设有吸附件220。上壳体212和主壳体213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断板215,主壳体213和下壳体214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断板216。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212以及主壳体213的朝向上壳体212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隔断板215,通过紧固件217固定第一隔断板215,实现上壳体212和主壳体213的固定连接;下壳体214以及主壳体213的朝向下壳体214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隔断板216,通过紧固件217固定第二隔断板216,实现下壳体214和主壳体213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外壳210的制造和组装。
第一隔断板215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流通口218,第一流通口218连通污水部2111和上壳体212。换言之,吸附件220在第一隔断板215上的投影环绕第一流通口218。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自污水入口230进入上壳体212中的换热剂通过第一流通口218进入污水部2111。
第二隔断板216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流通口219,第二流通口219连通污水部2111和下壳体214。换言之,吸附件220在第二隔断板216上的投影环绕第二流通口219。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自污水部2111沉积的杂质污垢能够在污水部2111中的换热剂的带动下自第二流通口219流入下壳体214,并自下壳体214中的污水出口240流出除污装置200。
进一步的,除污装置200还包括电磁除垢装置280。液泵140的出液口142和污水入口230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上述电磁除垢装置280。电磁除垢装置280利用电磁场的作用促进流经其的换热剂中的部分杂质离子结晶并析出,杂质离子可跟随换热剂的流动进入换热装置100,最终被吸附件220吸附过滤,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避免产生水垢和污垢。
进一步的,换热装置100还包括补液腔150和浮球开关阀160。补液腔150中承载有换热剂,并且,补液腔150通过浮球开关阀275向与蓄液池130连通。当蓄液池130中的换热剂过少时,液面所处的液面过低,浮球开关阀275开启,补液腔150向蓄液池130供给换热剂。当蓄液池130中的换热剂足够时,浮球开关阀275关闭。补液腔150与蓄液池130之前的连通关系被切断。
如图3所示,在换热系统10工作过程中,当换热系统10仅处于换热水循环模式时,液泵140开启,污水开关阀271、净水开关阀272、排污开关阀273和冲洗开关阀274均关闭。蓄液池130中的换热剂自液泵140向喷淋器120供给,并喷洒至板式换热器110上,最终重新低落至蓄液池130中。此时,换热剂的流通方向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如图4所示,当换热系统10处于换热水循环模式和除垢模式同时运行时,液泵140开启,污水开关阀271和净水开关阀272开启,排污开关阀273和冲洗开关阀274关闭。蓄液池130中的部分换热剂自液泵140向喷淋器120供给,并喷洒至板式换热器110上,最终重新低落至蓄液池130中。同时,液池中的另一部分换热剂自液泵140依次经过污水开关阀271、电磁除垢装置280和污水入口230向外壳210供给,经过外壳210中的吸附件220的过滤后,自净水出口250流出外壳210,并经过净水开关阀272向蓄液池130补给。此时,换热剂的流通方向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如图5所示,当换热系统10处于换热水循环模式和冲洗模式同时运行时,液泵140开启,排污开关阀273和冲洗开关阀274开启,污水开关阀271和净水开关阀272关闭。蓄液池130中的部分换热剂自液泵140向喷淋器120供给,并喷洒至板式换热器110上,最终重新低落至蓄液池130中。同时,液池中的另一部分换热剂自液泵140经过冲洗开关阀274进入外壳210并冲洗吸附件220,换热剂携带自吸附件220上冲洗下来的杂质颗粒,自污水出口240流出外壳210,并经过排污开关阀273流向外界。此时,换热剂的流通方向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用于去除换热装置的杂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装置包括:
外壳,围成用于容纳液体的工作空间;
吸附件,用于吸附位于除污空间中的液体中的杂质;所述吸附件呈环状,并设置于所述工作空间中;所述工作空间包括污水部和净水部,所述净水部位于所述吸附件的外侧,所述污水部设置于所述吸附件的内侧;
污水入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并且,所述污水入口与所述污水部的顶部连通;
净水出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且,净水出口与所述净水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出口在所述吸附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吸附件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高压冲水口,所述高压冲水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部,并且,所述高压冲水口与所述净水部连通,并朝向所述吸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冲水口在所述吸附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吸附件的上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且,所述污水入口与所述污水部的底部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上壳体,开设有所述污水入口;
主壳体,内部设有所述吸附件,并开设有所述净水出口;
下壳体,开设有污水出口;
其中,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主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断板,所述主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断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板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流通口,所述第一流通口连通所述污水部和所述上壳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板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二流通口连通所述污水部和所述下壳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离子析出器,所述离子析出器连通污水入口。
10.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换热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污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板式换热器、蓄液池和喷淋器,所述喷淋器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方,所述蓄液池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方,所述蓄液池和所述喷淋器通过液泵连通;
所述除污装置还包括高压冲水口,所述高压冲水口与所述净水部连通;
其中,所述除污装置的净水出口连通所述蓄液池,以向所述蓄液池供应液体;所述蓄液池通过所述液泵连通所述除污装置的污水入口和高压冲水口,以向所述除污装置提供液体。
CN202022524809.8U 2020-11-04 2020-11-04 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Active CN213778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4809.8U CN213778702U (zh) 2020-11-04 2020-11-04 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4809.8U CN213778702U (zh) 2020-11-04 2020-11-04 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8702U true CN213778702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1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24809.8U Active CN213778702U (zh) 2020-11-04 2020-11-04 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87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0352A (zh) * 2022-11-02 2023-01-31 江苏苏宇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换热器过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0352A (zh) * 2022-11-02 2023-01-31 江苏苏宇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换热器过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8376B (zh) 一种洗碗机
US20090114583A1 (en) Ion exchange equipment
KR102298918B1 (ko) 오염된 약액 자동 교체기능을 갖는 약액 세정 탈취기
CN213778702U (zh) 除污装置和换热系统
CN201183761Y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的旁流处理系统
KR20040077338A (ko) 열교환기용 세척장치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WO2018021255A1 (ja) 冷却水循環システム
CN113336386A (zh) 一种用于带钢碱洗脱脂工序中废碱液的净化装置
CN212283324U (zh) 一种水幕除尘风机的水路循环系统
CN201713404U (zh) 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CN216584275U (zh) 高焓值连排废水回收净化调质系统
CN210128654U (zh) 一种半闭路循环冷却水系统
KR101374268B1 (ko) 냉각시스템용 순환수 수질관리장치
JP2017170271A (ja) イオン交換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523767Y (zh)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装置
CN214389632U (zh) 一种药剂可周转使用的mbr膜离线清洗专用车
CN220670256U (zh) 一种带清洗功能的冷却塔
CN215427959U (zh) 一种涂装废气处理系统
CN220689841U (zh) 一种消雾冷却塔
CN212833160U (zh) 一种全自动中水处理系统
CN216472385U (zh) 一种自动除渣电化学水处理装置
CN214060163U (zh) 家用泳池净化循环装置
CN217780879U (zh) 洗漱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4032117U (zh) 一种空调检修污水处理装置
CN215088015U (zh) 一种油烟净化器电场自动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