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7605U - 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7605U
CN213777605U CN202023347354.3U CN202023347354U CN213777605U CN 213777605 U CN213777605 U CN 213777605U CN 202023347354 U CN202023347354 U CN 202023347354U CN 213777605 U CN213777605 U CN 213777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flecting
reflecting plate
light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73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德龙
吴培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DINK OPT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EDINK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DINK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LEDINK OPT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0233473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7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7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7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透镜模组。包括:透镜及反射板,透镜底部形成有容纳光源的腔体,腔体内壁面形成入光面,透镜侧面及顶面分别形成反射面及出射面,反射板与透镜相对设置,且相对面形成反射面,反射板中部朝向透镜形成凸起,光源从透镜出射至反射板反射至四周。用于解决现有光学透镜侧面余光产生眩光过高的问题。设置在透镜侧面的反射面将侧面余光收拢至反射板,反射板中部凸起将光线照射向四周扩散,增加最后形成光斑反射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背景技术
LED灯照明是一种新兴的照明能源,因为其使用寿命长、能效高、耗能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直下照射式方式,大多以LED直接出光、加透镜或反光杯等等方式达到需要的照明应用。
直下照射式光学应用效果设计容易达成,但照明灯具在一定高度应用容易造成刺眼的眩光效果,或是直接可以看到LED点光源亮点效果,长时间使用会给眼睛造成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眩透镜模组,用于解决现有直下照射方式的光源刺眼容易产生眩光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眩透镜模组,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底部形成有容纳光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壁面形成入光面,所述透镜侧面及顶面分别形成反射面及出射面;
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与所述透镜相对设置,且相对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板中部朝向所述透镜形成凸起,光源从透镜出射至反射板反射至四周。
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设置在透镜侧面的反射面将侧面余光收拢至反射板,反射板中部凸起将光线照射向四周扩散,增加最后形成光斑反射角度,利用反射板将光源反射后朝向下方照射,不仅提高了照射角度,同时还避免了直下照射式直接看到光源,长时间给人员造成的不适。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与所述反射板形成曲率连续的锥形结构。
本步有益效果为:利用曲率连续的锥形结构与反射板形成一个过渡平缓的整体,使得反射光线照射均匀,减少眩光。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表面设置有晒纹一,所述凸起表面设置有晒纹二。
本步有益效果为:在反射板表面设置的晒纹一和晒纹二可以均化反射光线,减少光斑产生眩光。
进一步地,所述晒纹二粗糙度大于所述晒纹一粗糙度。
本步有益效果为:位于凸起表面设置的晒纹一的粗糙度较大,能够降低反射时产生的眩光,而位于凸起之外的发射板表面设置的晒纹二粗糙度较小一些,能够均化反射的光线。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四周朝向所述透镜弯折形成有反射边。
本步有益效果为:反射边可以用于将光线聚拢收缩在目标角度范围内,以满足光斑亮度需求和降低眩光。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顶面中部形成有朝向所述反射板的球面体。
本步有益效果为:在出射面上的球面体与反射边中的凸起相对应匹配,将出射光线均匀照射在凸起上,使得凸起后续反射光线更加均匀,减少眩光。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侧面为将光线反射至出射面的碗型结构。
本步有益效果为:通过碗型结构的侧面形成的反射面将侧面余光收拢反射至反射板方向。减少侧面的眩光。
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设置有晒纹三。
本步有益效果为:在入光面上的晒纹,使得光线经入光面出射后更加均匀,减少眩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透镜;
2、腔体;
3、入光面;4、反射面;5、出射面;
6、反射板;7、反射面;
8、凸起;
9、反射边;
10、球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眩透镜模组,包括:透镜1及反射板6,透镜1底部形成有容纳光源的腔体2,腔体2内壁面形成入光面3,透镜1侧面及顶面分别形成反射面7及出射面5,反射板6与透镜1相对设置,且相对面形成反射面7,反射板6中部朝向透镜1形成凸起8,光源从透镜1出射至反射板6反射至四周。设置在透镜1侧面的反射面7将侧面余光收拢至反射板6,反射板6中部凸起8将光线照射向四周扩散,增加最后形成光斑反射角度。
其中,凸起8与反射板6形成曲率连续的锥形结构,利用曲率连续的锥形结构与反射板6形成一个过渡平缓的整体,使得反射光线照射均匀,减少眩光。
本实施例中,反射板6表面设置有晒纹一,凸起8表面设置有晒纹二。
在反射板6表面设置的晒纹一和晒纹二可以均化反射光线,减少光斑产生眩光。
其中,晒纹二粗糙度大于晒纹一,位于凸起表面设置的晒纹一的粗糙度较大,能够降低反射时产生的眩光,而位于凸起之外的发射板表面设置的晒纹二粗糙度较小一些,能够均化反射的光线。
本实施例中,反射板6四周朝向透镜1弯折形成有反射边9,反射边9可以用于将光线聚拢收缩在目标角度范围内,以满足光斑亮度需求和降低眩光。
本实施例中,透镜1顶面中部形成有朝向反射板6的球面体10,在出射面5上的球面体10与反射边9中的凸起8相对应匹配,将出射光线均匀照射在凸起8上,使得凸起8后续反射光线更加均匀,减少眩光。
其中,球面体10表面曲率根据反射板6与透镜1之间间距合理调节,使得相对设置的球面体10和锥形凸起8发射出照射均匀的光斑,减少光斑眩光的产生。
进一步地,透镜1侧面为将光线反射至出射面5的碗型结构,通过碗型结构的侧面形成的反射面7将侧面余光收拢反射至反射板6方向。减少侧面的眩光。
本实施例中,入光面3设置有晒纹三,在入光面3上的晒纹,使得光线经入光面3出射后更加均匀,减少眩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防眩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底部形成有容纳光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壁面形成入光面,所述透镜侧面及顶面分别形成反射面及出射面;
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与所述透镜相对设置,且相对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板中部朝向所述透镜形成凸起,光源从透镜出射至反射板反射至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反射板形成曲率连续的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表面设置有晒纹一,所述凸起表面设置有晒纹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晒纹二粗糙度大于所述晒纹一粗糙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四周朝向所述透镜弯折形成有反射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顶面中部形成有朝向所述反射板的球面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侧面为将光线反射至出射面的碗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设置有晒纹三。
CN202023347354.3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Active CN213777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7354.3U CN21377760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7354.3U CN21377760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7605U true CN213777605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1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7354.3U Active CN21377760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7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4120B (zh) 牌照灯
US20220057070A1 (en) Anti-Glare Reflector Cup and a Lamp with the Anti-Glare Reflector Cup
CN201237165Y (zh) 透镜式反光杯
CN212961399U (zh) 透镜模组及路灯
CN213777605U (zh) 一种防眩透镜模组
CN214009126U (zh) 偏光透镜及高杆灯
CN213089751U (zh) 一种防眩反光杯以及带有该反光杯的灯具
CN215372334U (zh) 一种偏光透镜
CN213066003U (zh) 用于产生线型光斑的透镜及led灯具
CN214663904U (zh) 一种远近光透镜模组及自行车车灯
CN211345166U (zh) 一种全透明汽车转向灯
CN114352959A (zh) 一种led照明机构
CN207407281U (zh) 高利用率led信号灯
CN212584887U (zh) 一种全反射透镜及防眩光筒灯
CN218763010U (zh) 一种环绕照明透镜
CN212390243U (zh) 一种防眩光板和条形灯
CN215446321U (zh) 一种具有防眩光效果的车灯用透镜
CN210568188U (zh) 鳞甲结构、反光杯及透镜
CN221076273U (zh) 一种光照均匀且散热良好的侧发光台灯光学模组
CN212298833U (zh) 远光灯单元及远光灯组件
CN210291511U (zh) 一种照明用探照灯
CN216844501U (zh) 点灯均匀的反射式灯具及汽车
CN216243904U (zh) 一种具有护眼功能的黑板灯
CN210860982U (zh) 一种防眩光反光罩
CN209926287U (zh) 透镜结构及led筒射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