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1724U -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1724U
CN213771724U CN202021544242.4U CN202021544242U CN213771724U CN 213771724 U CN213771724 U CN 213771724U CN 202021544242 U CN202021544242 U CN 202021544242U CN 213771724 U CN213771724 U CN 213771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membrane
valve
anaerobic
nit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42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雄
杨澜
陈银广
吴瑒
武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5442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1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1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1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厌氧装置、缺氧装置、好氧装置、消氧装置、第一回流管道、膜基生物膜装置和沉淀装置,所述缺氧装置与所述厌氧装置流体连通,所述好氧装置与所述缺氧装置流体连通,所述消氧装置与所述好氧装置流体连通,所述消氧装置经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与所述缺氧装置流体连通,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与所述消氧装置流体连通,所述沉淀装置与所述消氧装置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总氮和总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操作简便,能耗低,稳定达标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18年,我国污水产生总量已达708亿吨,其中生活污水占比74.4%,成为污水的主要来源。而生活污水往往富含氮类污染物及磷污染物。2015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排放总量便已达到134.1万吨,占所有类别污水排放总量的60%。因此,脱氮除磷问题仍是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一大挑战。因此,污水高效脱氮除磷仍是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一大挑战。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仍是A2O、SBR及氧化沟等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此类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技术成熟,操作简便,但常常面临脱氮除磷过程不稳定且深度脱氮除磷能力有限的问题。尤其是,我国污水处理厂常面临污水COD不高,由于脱氮过程需要消耗碳源,污水碳源不足时,外加碳源不仅增加了处理成本,还可能带来出水COD超标的风险问题。因此,随着氮磷排放标准日益严苛,污水处理厂愈加难以实现高标准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总氮和总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操作简便,能耗低,稳定达标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包括:
用于将待处理水体进行厌氧处理的厌氧装置;
用于将厌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缺氧处理的缺氧装置,所述缺氧装置与所述厌氧装置流体连通;
用于将缺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好氧处理的好氧装置,所述好氧装置与所述缺氧装置流体连通;
用于将好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消氧处理的消氧装置,所述消氧装置与所述好氧装置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回流至步骤2)进行缺氧处理的第一回流管道,所述消氧装置经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与所述缺氧装置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进行膜基生物处理的膜基生物膜装置,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与所述消氧装置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下层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处理的沉淀装置,所述沉淀装置与所述消氧装置流体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膜基生物处理所得的部分水体回流至步骤1)进行厌氧处理的第二回流管道,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经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与所述厌氧装置流体连通;
2)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膜基生物处理所得的部分水体回流至步骤3)进行好氧处理的第三回流管道,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经所述第三回流管道与所述好氧装置流体连通。
更优选地,特征1)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泵,所述第二回流泵设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上。
更优选地,特征1)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上。
更优选地,特征2)中,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21)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回流泵,所述第三回流泵设于所述第三回流管道上;
22)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于所述第三回流管道上。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a)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待处理水体进行厌氧处理前先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设备,所述预处理设备包括拦截装置和沉砂装置,所述拦截装置与所述厌氧装置流体连通,所述沉砂装置与所述厌氧装置流体连通,或者,所述拦截装置、所述沉砂装置和所述厌氧装置依次流体连通;
b)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部分下层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步骤1)进行厌氧处理的第四回流管道,所述沉淀装置经所述第四回流管道与所述厌氧装置流体连通;
c)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部分下层泥水混合物进行污泥浓缩及脱水处理的污泥浓缩及脱水装置,所述污泥浓缩及脱水装置与所述沉淀装置流体连通;
d)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上层清液进行消毒处理的消毒过滤装置,所述消毒过滤装置与所述沉淀装置流体连通;
e)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电子供体气体的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所述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流体连通;所述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用于向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中载体膜通入电子供体气体,然后从膜表面渗出与微生物相结合;
f)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COD值的COD检测装置,所述COD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消氧装置内;
g)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膜基生物处理水体的氨氮浓度、磷浓度和硝酸盐浓度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氨氮、磷和硝酸盐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内;
h)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泵,所述第一回流泵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上;
i)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上;
j)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厌氧处理中混合液污泥浓度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厌氧装置内;
k)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中的载体膜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或无孔中空纤维膜。
更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b1)特征b)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回流泵,所述第四回流泵设于所述第四回流管道上;
b2)特征b)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设于所述第四回流管道上;
e1)特征e)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所述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经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流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系统还包括COD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COD检测装置信号连接;
2)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信号连接;
3)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泵,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回流泵信号连接;
4)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泵,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回流泵信号连接;
5)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回流泵,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回流泵信号连接;
6)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阀门信号连接;
7)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阀门信号连接;
8)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阀门信号连接;
9)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信号连接;
10)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回流泵,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四回流泵信号连接;
11)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四阀门信号连接;
12)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五阀门信号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搅拌单元,所述第一搅拌单元设于所述厌氧装置内;
2)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搅拌单元,所述第二搅拌单元设于所述缺氧装置内;
3)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搅拌单元,所述第三搅拌单元设于所述好氧装置内;
4)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搅拌单元,所述第四搅拌单元设于所述消氧装置内。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曝气单元,所述曝气单元设于所述好氧装置内。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污水总氮去除率达到98%,总磷去除率达到98%,稳定达到准 IV类水排放标准,即总氮浓度≤1.5mg/L,总磷浓度≤0.3mg/L。
2)本实用新型适用水质范围广,占地紧凑,设备投资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及运行维护便利等优点。
4)在膜基生物膜装置中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氨氮浓度、磷浓度和硝酸盐浓度,根据氨氮和磷的检测值调控膜基生物处理所得的部分水体回流至步骤1)进行厌氧处理和膜基生物处理所得的部分水体回流至步骤3)进行好氧处理的回流比例,根据硝酸盐检测值调控膜基生物处理段的内循环比及电子供体气体压力,实现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要求。
5)本实用新型采用氢气和/或甲烷作为电子供体,无需外加碳源,并在好氧池中采用低氧曝气,既能实现深度脱氮又能降低曝气能耗、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示意图一。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 厌氧装置
101 第一搅拌单元
2 缺氧装置
201 第二搅拌单元
3 好氧装置
301 第三搅拌单元
302 曝气单元
4 消氧装置
401 第四搅拌单元
5 第一回流管道
6 膜基生物膜装置
7 沉淀装置
8 第二回流管道
9 第三回流管道
10 预处理设备
1001 拦截装置
1002 沉砂装置
11 第四回流管道
12 污泥浓缩及脱水装置
13 消毒过滤装置
14 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
15 COD检测装置
16 第一检测装置
17 第一回流泵
18 第二回流泵
19 第三回流泵
20 第一阀门
21 第二阀门
22 第三阀门
23 第二检测装置
24 第四回流泵
25 第四阀门
26 第五阀门
27 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理解,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还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用于将待处理水体进行厌氧处理的厌氧装置1;
用于将厌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缺氧处理的缺氧装置2,所述缺氧装置2与所述厌氧装置1 流体连通;
用于将缺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好氧处理的好氧装置3,所述好氧装置3与所述缺氧装置2 流体连通;
用于将好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消氧处理的消氧装置4,所述消氧装置4与所述好氧装置3 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回流至步骤2)进行缺氧处理的第一回流管道 5,所述消氧装置4经所述第一回流管道5与所述缺氧装置2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进行膜基生物处理的膜基生物膜装置6,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与所述消氧装置4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下层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处理的沉淀装置7,所述沉淀装置7 与所述消氧装置4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将膜基生物处理所得的部分水体回流至步骤1)进行厌氧处理的第二回流管道8,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经所述第二回流管道8与所述厌氧装置1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第二回流泵18,所述第二回流泵18设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8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21,所述第二阀门21设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8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将膜基生物处理所得的部分水体回流至步骤3)进行好氧处理的第三回流管道9,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经所述第三回流管道9与所述好氧装置3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第三回流泵19,所述第三回流泵19设于所述第三回流管道9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22,所述第三阀门22设于所述第三回流管道9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待处理水体进行厌氧处理前先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设备10,所述预处理设备10包括拦截装置1001和/或沉砂装置 1002,所述拦截装置1001与所述厌氧装置1流体连通,所述沉砂装置1002与所述厌氧装置 1流体连通,或者,所述拦截装置1001、所述沉砂装置1002和所述厌氧装置1依次流体连通。所述拦截装置1001可以为格栅,所述沉砂装置1002可以为旋流沉砂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部分下层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步骤1)进行厌氧处理的第四回流管道11,所述沉淀装置7经所述第四回流管道11与所述厌氧装置1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回流泵24,所述第四回流泵24设于所述第四回流管道11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25,所述第四阀门25设于所述第四回流管道11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部分下层泥水混合物进行污泥浓缩及脱水处理的污泥浓缩及脱水装置12,所述污泥浓缩及脱水装置 12与所述沉淀装置7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上层清液进行消毒处理的消毒过滤装置13,所述消毒过滤装置13与所述沉淀装置7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包括用于提供电子供体气体的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14,所述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14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26,所述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14经所述第五阀门26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COD值的COD检测装置15,所述COD检测装置15设于所述消氧装置4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膜基生物处理水体的氨氮浓度、磷浓度和硝酸盐浓度的第一检测装置16,所述氨氮、磷和硝酸盐检测装置16设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第一回流泵17,所述第一回流泵17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5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20,所述第一阀门20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5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厌氧处理中混合液污泥浓度的第二检测装置23,所述第二检测装置23设于所述厌氧装置1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中的载体膜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或无孔中空纤维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27,所述控制单元与选自所述COD检测装置15、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6、所述第一回流泵17、所述第二回流泵18、所述第三回流泵19、所述第一阀门20、第二阀门21、第三阀门22、第二检测装置23、第四回流泵24、第四阀门25和第五阀门26中的至少一项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包括第一搅拌单元101,所述第一搅拌单元101设于所述厌氧装置1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包括第二搅拌单元201,所述第二搅拌单元201设于所述缺氧装置2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包括第三搅拌单元301,所述第三搅拌单元301设于所述好氧装置3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包括第四搅拌单元401,所述第四搅拌单元401设于所述消氧装置4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中,还包括曝气单元302,所述曝气单元302 设于所述好氧装置3内。
实施例1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系统如图2所示,具体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污水流依次经拦截装置1001和沉砂装置1002进行预处理,测定污水初始总氮浓度为38mg/L,总磷浓度为10mg/L;其中,拦截装置1001为格栅,沉砂装置1002为旋流沉砂装置;
(2)将预处理所得污水依次流经厌氧装置1、缺氧装置2、好氧装置3、消氧装置4及膜基生物膜装置6依次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好氧处理、消氧处理及膜基生物处理;厌氧处理中,氧化还原电位为-120mV,水力停留时间为2h;缺氧处理中,溶解氧浓度为0.5mg/L,停留时间为3h;好氧处理中,溶解氧浓度为4mg/L,停留时间为9h;消氧处理中,溶解氧浓度为0.1mg/L,停留时间为1h;膜基生物处理中,水力停留时间为3h;
(3)消氧装置4内设置COD检测装置15,实时监测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的COD值,根据COD值控制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回流至步骤2)进行缺氧处理的循环比为100%,有效减少膜基生物膜装置6负荷;
(4)膜基生物膜装置6中电子供体气体选择为H2,根据流入膜基生物膜装置6中污水的硝酸盐浓度,电子供体气体供气压力设为10psi,膜基生物膜装置6中出水内循环至厌氧装置1和好氧装置3,内循环比为150%,根据膜基生物膜装置6中磷及氨氮第一检测装置16 的监测结果,回流至厌氧装置1的比例为50%,回流至好氧装置3的比例为50%;
(5)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下层泥水混合物流入沉淀装置8进行沉淀处理,实现泥水分离,厌氧装置1内设有第二检测装置23,用于检测厌氧处理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实时监测污泥浓度,沉淀处理所得的部分下层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步骤1)进行厌氧处理的污泥回流比为 30%。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系统稳定运行,对沉淀装置7上层出水进行实时监控,测得总氮去除率为98%,总磷去除率为98%,稳定达到准IV类水排放标准。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待处理水体进行厌氧处理的厌氧装置(1);
用于将厌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缺氧处理的缺氧装置(2),所述缺氧装置(2)与所述厌氧装置(1)流体连通;
用于将缺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好氧处理的好氧装置(3),所述好氧装置(3)与所述缺氧装置(2)流体连通;
用于将好氧处理所得水体进行消氧处理的消氧装置(4),所述消氧装置(4)与所述好氧装置(3)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回流至所述缺氧装置(2)进行缺氧处理的第一回流管道(5),所述消氧装置(4)经所述第一回流管道(5)与所述缺氧装置(2)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进行膜基生物处理的膜基生物膜装置(6),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与所述消氧装置(4)流体连通;
用于将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下层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处理的沉淀装置(7),所述沉淀装置(7)与所述消氧装置(4)流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膜基生物处理所得的部分水体回流至所述厌氧装置(1)进行厌氧处理的第二回流管道(8),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经所述第二回流管道(8)与所述厌氧装置(1)流体连通;
2)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膜基生物处理所得的部分水体回流至所述好氧装置(3)进行好氧处理的第三回流管道(9),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经所述第三回流管道(9)与所述好氧装置(3)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特征1)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泵(18),所述第二回流泵(18)设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8)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特征1)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21),所述第二阀门(21)设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8)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特征2)中,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21)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回流泵(19),所述第三回流泵(19)设于所述第三回流管道(9)上;
22)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22),所述第三阀门(22)设于所述第三回流管道(9)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a)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待处理水体进行厌氧处理前先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设备(10),所述预处理设备(10)包括拦截装置(1001)和沉砂装置(1002),所述拦截装置(1001)与所述厌氧装置(1)流体连通,所述沉砂装置(1002)与所述厌氧装置(1)流体连通,或者,所述拦截装置(1001)、所述沉砂装置(1002)和所述厌氧装置(1)依次流体连通;
b)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部分下层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所述厌氧装置(1)进行厌氧处理的第四回流管道(11),所述沉淀装置(7)经所述第四回流管道(11)与所述厌氧装置(1)流体连通;
c)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部分下层泥水混合物进行污泥浓缩及脱水处理的污泥浓缩及脱水装置(12),所述污泥浓缩及脱水装置(12)与所述沉淀装置(7)流体连通;
d)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处理所得的上层清液进行消毒处理的消毒过滤装置(13),所述消毒过滤装置(13)与所述沉淀装置(7)流体连通;
e)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电子供体气体的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14),所述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14)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流体连通;
f)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消氧处理所得水体的部分上层清液COD值的COD检测装置(15),所述COD检测装置(15)设于所述消氧装置(4)内;
g)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膜基生物处理水体的氨氮浓度、磷浓度和硝酸盐浓度的第一检测装置(16),所述的第一检测装置(16)设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内;
h)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泵(17),所述第一回流泵(17)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5)上;
i)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20),所述第一阀门(20)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5)上;
j)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厌氧处理中混合液污泥浓度的第二检测装置(23),所述第二检测装置(23)设于所述厌氧装置(1)内;
k)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中的载体膜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或无孔中空纤维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b1)特征b)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回流泵(24),所述第四回流泵(24)设于所述第四回流管道(11)上;
b2)特征b)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25),所述第四阀门(25)设于所述第四回流管道(11)上;
e1)特征e)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26),所述电子供体气体提供装置(14)经所述第五阀门(26)与所述膜基生物膜装置(6)流体连通。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27),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系统还包括COD检测装置(15),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COD检测装置(15)信号连接;
2)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16),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6)信号连接;
3)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泵(17),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回流泵(17)信号连接;
4)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泵(18),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回流泵(18)信号连接;
5)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回流泵(19),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回流泵(19)信号连接;
6)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20),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阀门(20)信号连接;
7)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21),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阀门(21)信号连接;
8)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22),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阀门(22)信号连接;
9)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23),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23)信号连接;
10)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回流泵(24),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四回流泵(24)信号连接;
11)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25),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四阀门(25)信号连接;
12)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26),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五阀门(26)信号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搅拌单元(101),所述第一搅拌单元(101)设于所述厌氧装置(1)内;
2)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搅拌单元(201),所述第二搅拌单元(201)设于所述缺氧装置(2)内;
3)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搅拌单元(301),所述第三搅拌单元(301)设于所述好氧装置(3)内;
4)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搅拌单元(401),所述第四搅拌单元(401)设于所述消氧装置(4)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曝气单元(302),所述曝气单元(302)设于所述好氧装置(3)内。
CN202021544242.4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Active CN213771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4242.4U CN21377172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4242.4U CN21377172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1724U true CN213771724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67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4242.4U Active CN21377172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1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6847B1 (ko) 일종의 쓰레기 삼출액 폐수 처리시스템 및 그 프로세스
CN112851026B (zh)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01698550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方法
CN109467287B (zh) 矿化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化与生态滤池耦合处理系统
CN110395851B (zh) 基于氮磷捕获和全程自养脱氮的高海拔城镇污水处理方法
CN108585350A (zh) 一种达标至地表水ⅳ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CN107285573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AU2021102747A4 (en)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Applicable to Quasi-Class IV Water Standard
CN107840444B (zh) 一种垃圾渗沥液的处理装置
CN104310710B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
CN211712893U (zh) 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112429844A (zh) 一种污水深度脱氮的方法及系统
CN112250258A (zh) 一种煤化工混合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12093899B (zh) 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方法及系统
CN213771724U (zh)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的系统
CN107365027A (zh)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981090B (zh) 一种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7311403A (zh) 餐厨垃圾发酵废水处理装置
CN203754501U (zh) 内置缺氧曝气滤池
CN108975607B (zh) 一种以snad为核心技术耦合处理污泥消化液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方法
CN20255873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尾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
CN205803117U (zh) 一种粉末活性炭‑平板mbr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7891216U (zh) 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6751619U (zh) 一种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CN107879471A (zh) 一种新型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