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8689U - 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68689U
CN213768689U CN202021865441.5U CN202021865441U CN213768689U CN 213768689 U CN213768689 U CN 213768689U CN 202021865441 U CN202021865441 U CN 202021865441U CN 213768689 U CN213768689 U CN 213768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oint
bar
rod
hing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54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国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68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68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椅,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架,每个侧车架包括依次铰接构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手把杆、前脚杆、连杆和后脚杆,手把杆和前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手把杆和后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在婴儿推车展开状态下,第一铰接点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的位置,折叠时手把杆和后脚杆分别从前脚杆的两侧向前脚杆转动靠拢。手把杆上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的部分为延伸段,前脚杆的顶部具有容纳延伸段的凹槽。第一、第二铰接点,以及延伸段与弯折段的装配间隙藏置于前脚杆内,一方面避免儿童夹伤,另一方面减小车架沿两侧晃动。

Description

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用于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一般具有前脚杆、后脚杆和手把杆,为了方便携带,大多具备可折叠功能。
现有的婴儿车大多通过铰接结构将前脚杆、后脚杆和手把杆相连固定,依靠铰接结构完成折叠。而铰接结构一般位于车架的中部,位于婴儿座椅两侧且处于婴儿的可伸手触及范围内,这活动的铰接结构和装配缝隙容易夹伤婴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婴儿推车,解决了现有婴儿车容易夹伤儿童的问题。
一种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椅,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架,每个侧车架包括依次铰接构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手把杆、前脚杆、连杆和后脚杆,所述手把杆和前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在婴儿推车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的位置,折叠时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分别从前脚杆的两侧向前脚杆转动靠拢;
所述手把杆上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的部分为延伸段,所述前脚杆的顶部具有容纳所述延伸段的凹槽。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前脚杆包括前脚骨架以及包覆于所述前脚骨架的前脚外壳,所述前脚外壳的顶部延伸出所述前脚骨架,且延伸出的部位截面为U形并围成所述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延伸段的结合部位。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槽底部位开设有避让口,以容许折叠时所述延伸段折向槽底一侧。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两相对侧壁与所述延伸段之间在所述第一铰接点处穿设有第一枢轴,所述凹槽的两相对内壁设置有绕所述第一枢轴分布的弧形滑道,所述延伸段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弧形滑道配合的导向台阶。
可选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保持车架处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
可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处在所述凹槽内的卡口;
安装在手把杆端部且可伸缩的锁舌;
位于手把杆内驱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卡口的第一弹性件;
与所述锁舌相连的第一拉线;
与所述第一拉线相连驱动所述锁舌脱离所述卡口的驱动件。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滑动安装于手把杆外壁的拨钮,所述第一拉线经由手把杆内部延伸直至穿出手把杆与所述拨钮相连。
可选的,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铰接点处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后脚杆的顶部具有弯折段,所述手把杆在邻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位置带有支撑凸台,展开状态下,所述支撑凸台抵靠所述弯折段,且抵靠部位处在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推车的前脚杆设置了遮盖铰接结构和装配缝隙的凹槽,避免儿童伸手触及至活动铰接结构和装配缝隙而被夹伤,引起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婴儿推车的示意图;
图2为婴儿推车的立体图;
图3为车架的剖面图;
图4为图3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3拆除前脚外壳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的放大图;
图8为婴儿推车中前脚杆和手把杆的爆炸图;
图9为婴儿推车中前脚杆和手把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婴儿推车中前脚杆的爆炸图;
图11为图8中C部的放大图;
图12为图8中D部的放大图;
图13为婴儿推车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E部的放大图;
图15为婴儿推车中凹槽和延伸段的剖面图;
图16为图1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7为图1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8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和凹槽的锁定状态剖面图;
图19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0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21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的折叠状态剖面图;
图22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锁定结构剖面图;
图23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锁定结构爆炸图;
图24为婴儿推车中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25为婴儿推车中定位销的立体图;
图26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锁定结构剖面图;
图27为图26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28为婴儿推车中释锁开关的结构剖面;
图29为婴儿推车中封头的立体剖面图;
图30为另一实施例的车架剖面图;
图31为图30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2为图婴儿推车中连杆的爆炸图;
图33为图30的立体图;
图34为婴儿推车的后脚杆爆炸图;
图35为图34中H部的放大图;
图36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和后脚杆的爆炸图;
图37为图36中I部的放大图;
图38为另一实施例的婴儿推车中手把杆示意图;
图39为婴儿推车中第一拉线和滑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侧车架;7、置物篮;8、座椅;9、车架;
100、前脚杆;110、前车轮;
120、凹槽;1201、第一避让槽;1202、避让口;1203、弧形滑道;1204、第二安装孔;1205、卡口;
130、前脚骨架;1301、第一安装孔;
140、前脚外壳;1401、第二避让槽;141、前脚踏板;
150、第一枢轴;
200、后脚杆;210、后车轮;220、弯折段;
230、后脚外壳;231、安装台;232、圆孔;233、支撑臂;234、第二枢轴;235、第二通孔;
240、后脚骨架;241、避让区;
250、后脚横杆;
300、连杆;310、横置段;320、上翘段;
330、连杆外壳;331、L型凹槽;
340、连杆骨架;
400、手把杆;401、滑槽;402、第一通孔;403、第三导向槽;404、第一通道;
410、握杆;420、延伸段;421、导向台阶;422、第三安装孔;
430、支撑凸台;
440、锁舌;4401、腰形槽;4402、抵靠部
441、第一弹性件;442、第一拉线;443、驱动件;444、插销;
450、上手把杆;
451、定位销;4511、矩形通孔;4512、第一线槽;4513、第三避让槽;
452、第二弹性件;
453、滑动件;4531、条形孔;4532、配合槽;4533、第四弹性件;4534、避让孔;
454、定位件;
4551、释锁件;4552、锁止件;4553、按钮;
4554、销孔;4555、第三弹性件;
456、封头;4561、上封头;4562、下封头;4563、第一导向槽;4564、第二导向槽;4565、第二线槽;4566、第四避让槽;
457、第二拉线;
458、杯架;
460、下手把杆;461、定位销孔;
500、支撑杆;
600、适配器;601、安装座;602、第四安装孔;
700、横杆;
10、第一铰接点;20、第二铰接点;30、第三铰接点;40、第四铰接点;50、第五铰接点;60、第六铰接点;
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次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图3,以及图8和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推车,包括车架9和安装在车架9上的座椅8,车架9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架1,每个侧车架1包括依次铰接构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手把杆400、前脚杆100、连杆300和后脚杆200,手把杆400和前脚杆100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10,手把杆400和后脚杆200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20,在婴儿推车展开状态下,第一铰接点10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20的位置,折叠时手把杆400和后脚杆200分别从前脚杆100的两侧向前脚杆100转动靠拢;
手把杆400上位于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之间的部分为延伸段420,前脚杆100的顶部具有容纳延伸段420的凹槽120。
本申请的婴儿推车具有展开和折叠两个状态,有关高度的相对关系,可结合展开状态下所有车轮着于水平地面的视角,例如图3;折叠状态为手把杆400靠近前脚杆100直至与前脚杆100干涉无法继续靠近,例如图5。
侧支架为两组,对称布置于两侧(这里主要强调相对位置关系,并不限制两者结构细节的完全一致),且两侧支架均包括手把杆400、前脚杆100、连杆300和后脚杆200。
手把杆400、前脚杆100、后脚杆200和连杆300互相通过铰接形式形成四连杆机构,在展开/折叠过程中,手把杆400、前脚杆100、后脚杆200和连杆300依靠该四连杆机构互相旋转、牵拉,实现整车展开和折叠。
第一铰接点10并非在手把杆400最低处,而是再略向上偏移,手把杆400的该位置处与前脚杆100的顶部相互铰接,手把杆400上处于第一铰接点10以下的位置进一步沿前脚杆100向斜下方延伸,手把杆400的底部与后脚杆200的顶部相互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20。较现有的仅设置一个铰接点的婴儿车,设置多个铰接点使得每个铰接点的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提高,避免折叠故障或无法使用。
延伸段420用于连接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可以作为单独零件装配至手把杆400的底部,也可以由手把杆400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凹槽120的边缘至少一侧开设有安装时避让延伸段420的第一避让槽1201,装配完成后,由于延伸段420两端均存在安装缝隙或铰接结构,位于前脚杆100的下方,因此凹槽120遮蔽延伸段420处的安装缝隙或铰接结构,避免儿童触及铰接点而受伤。且延伸段420位于前脚杆100的下方,延伸段420藏置于凹槽120内部,使得外观更加简洁。
结合图8和图9,延伸段420用于连接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可以作为单独零件装配至手把杆400的底部,也可以由手把杆400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凹槽120的边缘至少一侧开设有安装时避让延伸段420的第一避让槽1201,装配完成后,由于延伸段420两端均存在安装缝隙或铰接结构,位于前脚杆100的下方,因此凹槽120遮蔽延伸段420处的安装缝隙或铰接结构,避免儿童触及铰接点而受伤。且延伸段420位于前脚杆100的下方,延伸段420藏置于凹槽120内部,使得外观更加简洁。
手把杆400用于供使用者手持并推拉婴儿车,两侧的手把杆400的顶部向内弯曲延伸,连成一体形成方便握持的握杆410,当然也可以在手把杆400顶部直接设置。
结合图3~图5,为了方便理解折叠变化,以前脚杆100在空间位置上固定不动为例,手把杆400绕第一铰接点10逆时针旋转并不断接近前脚杆100,同时,旋转运动的手把杆400来驱使第二铰接点20发生运动,相应的,后脚杆200绕第二铰接点20发生旋转并依靠连杆300的牵拉不断接近前脚杆100,最后折叠成扁平状,方便储存和携带。
座椅8用于承载婴童,它可以是可拆卸的独立组件,即使拆卸后也不影响其乘坐的功能,也可以是设置在车架9上的布套。为了实现移动和转向,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前脚杆100的底部设置有前车轮110,前车轮110可以为万向轮。后脚杆200的底端设置有后车轮210,后车轮210可以为定向轮,同侧的后车轮210与前车轮110处于同一平面,也可以错开,例如为了避免折叠后的干涉,前车轮110的轮距可以小于(或大于)后车轮210的轮距。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座椅8的下方设置有放置物品的置物篮7。
第一铰接点10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20的位置,可在车架9的整体高度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延长手把杆400、前脚杆100,使得两者能够有至少一部分相互作用,提高车架9的稳定性,例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
手把杆400、前脚杆100在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之间的部位相互抵靠扶持,且抵靠扶持的方式为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
方式a,手把杆400绕第一铰接点10展开至极限位置时与前脚杆100相抵;
方式b,手把杆400和前脚杆100两者沿车架宽度方向相互抵靠。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消除夹伤隐患,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相互抵靠的结构体现是局部相互包容,即相互作用的承力部位采用隐藏方式。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之间的连线与前脚杆100的夹角α为不大于45°。
考量夹角α时,可将前脚杆100近似为直杆或侧重其整体的延伸趋势,当前脚杆100形状进一步复杂时,可以只关注其邻近第一铰接点10的部位,夹角α不大于45°,使得第二铰接点20贴近前脚杆100,车架结构更加紧凑。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之间的连线与前脚杆100的夹角α为0°~15°。
当夹角α为0°时,手把杆400与前脚杆100大致呈一直线,后脚杆200的局部(第二铰接点20的对应位置)也基本贴靠于前脚杆100,不仅使得外观进一步简洁紧凑,也可辅助提高车架9的稳定性和整体强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杆300与前脚杆100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三铰接点30,第一铰接点10、第二铰接点20以及第三铰接点30大致共线。
第一、第二和第三铰接点30的连线形成三角形,且以上三个铰接点大致共线,则该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度小于15°。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一角度<10°,则以上三个铰接点接近在一直线上,能够使铰接结构做进一步的隐藏处理,使得外观更加简洁。
结合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杆300与后脚杆200之间的铰接点为第四铰接点40,以第一铰接点10与第四铰接点40之间的连线为参照线。展开状态下,第二铰接点20和及第三铰接点30处在参照线的同侧,折叠状态下,第二铰接点20和第三铰接点30分别处在所述参照线的两侧。
连杆300铰接于后脚杆200内侧形成第四铰接点40,将第四铰接点40隐藏于后脚杆200的内侧,外观更加简洁。展开状态时,第一、第三和第四铰接点40在空间内形成三角形区域,由于第二铰接点20和第三铰接点30在同侧,则第二铰接点20处于三角形区域内,较现有的四连杆机构更加紧凑。折叠过程中,第二铰接点20运动并脱离出三角形区域,最终第二铰接点20和第三铰接点30位于参照线的两侧,并且四个铰接点大致共线,缩小折叠后的体积。
如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展开状态下,第二铰接点20和第三铰接点30相互邻近。相对的,在折叠状态下第二铰接点20和第三铰接点30相互远离。
展开状态下,第二铰接点20和第三铰接点30相互邻近使得三角形区域进一步缩小,则四连杆机构更加紧凑。且当第二铰接点20和第三铰接点30足够接近时,远处观察,难以发现存在四个铰接点,外观更加简洁。折叠过程中,前脚杆100视为固定不动,则第三铰接点30在空间上不发生移动,第二铰接点20逐渐远离第三铰接点30,并依靠第一、第三铰接点30的旋转运动,驱使手把杆400和后脚杆200从前脚杆100两侧互相靠拢前脚杆100,最终完成折叠。
如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一铰接点10和第四铰接点40先相互远离再相互趋近。
折叠过程中,第二铰接点20的运动轨迹穿过参照线,第二铰接点20处于三角形区域内时并逐渐靠近参照线时,第一、第四铰接相互远离。当第二铰接点20位于参照线上时,第一、第四铰接点40的连线距离最大。当第二铰接点20穿过参照线并逐渐远离时候,第一、第四铰接点40逐渐靠拢,同时手把杆400和后脚杆200同步靠近前脚杆100,并最终完成折叠。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杆200的顶部具有弯折段220,以使得折叠状态下后脚杆200靠近前脚杆100。
弯折段220由后脚杆200的顶部向前弯折并形成一拐点,折叠状态下,带有弯折段220的后脚杆200和手把杆400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前脚杆100,使得在同一平面内的前脚杆100和后脚杆200相互更加接近,折叠后所占空间进一步缩小。优选的实施例中,拐点的角度范围为90°~180°之间,避免后脚杆200与前脚杆100干涉。
弯折段220由后脚杆200一体或分体结构,根据材质可采用注塑、铸造、冷加工等方式,当采用一体结构时可减少零部件的装配和增加结构强度。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手把杆400在邻近第二铰接点20的位置带有支撑凸台430,展开状态下,支撑凸台430抵靠弯折段220。
支撑凸台430位于手把杆400的底部,且具有一与弯折段220的上表面相互抵靠的支撑面,用于支撑手把杆400,提高展开状态下的使用稳定性。支撑面小于弯折段220的上表面,保证支撑凸台430得到弯折段220的足够支撑,使得手把杆400的使用更加稳定。弯折段220的上表面与支撑面相适应,尽量缩小配合间隙,避免间隙夹伤儿童。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杆300为L形,展开状态下,手把杆400、前脚杆100、连杆300和后脚杆200围成凹五边形。
在展开状态下,前脚杆100和后脚杆200为相对侧,凹五边形的凹陷部位由手把杆400的第二铰接点20伸入五边形内部,促使连接第二铰接点20的后脚杆200的顶端靠近前脚杆100,使得四连杆机构更加紧凑。
连杆300设置在前脚杆100的内侧,在折叠状态下,L型结构的连杆300与前脚杆100顶部相错,避免与前脚杆100发生干涉,使得第一铰接点10和第三铰接点30尽量接近,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脚杆100包括前脚骨架130以及包覆于前脚骨架130的前脚外壳140,前脚外壳140的顶部伸出前脚骨架130,且延伸出的部位截面为U形并围成凹槽120。
凹槽120由前脚外壳140一体注塑而成,凹槽120靠近前脚杆100一侧的表面封闭,且与前脚外壳光滑过渡,避免夹伤儿童。U型开口的朝向为靠近后脚杆200一侧。
前脚骨架130为一杆状,作为前脚杆100的主要支撑件。前脚骨架13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301,两侧的前脚外壳140的底端由前脚踏板141连接并形成U型。前脚踏板141一方面供乘坐人员放置双脚,另一方面减小车架9沿两侧晃动。优选的实施例中,前脚踏板141与前脚外壳140一体成型而成,加强结构强度。前脚外壳140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前脚骨架130的第二避让槽1401,第二避让槽1401的开口朝下。结合凹槽120,前脚外壳140自上而下套嵌在前脚骨架130外并同时依靠凹槽120包覆延伸段420,再通过螺栓穿设过安装孔将两者固定连接固定,前脚外壳140的第二避让槽1401和顶部的凹槽120安装时,同时包覆前脚骨架130和延伸段420,方便组装。凹槽120包覆延伸段420的上表面和两侧壁,限制手把杆400的左右晃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点10位于凹槽120与延伸段420的结合部位。
结合部位为凹槽120内壁与延伸段420外壁相贴合的部位,位于凹槽120内。则第一铰接点10也处于凹槽120内,避免儿童被第一铰接点10夹伤。且第一铰接点10被遮蔽,外观更加简洁。
如图11~图14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凹槽120的槽底部位开设有避让口1202,以容许折叠时延伸段420折向槽底一侧。
避让口1202在槽底处向靠近前脚杆100一侧开设,其宽度与延伸段420的宽度相适应,当手把杆400绕第一铰接点10旋转时,直至手把杆400抵靠在槽底部位,进而无法继续折叠,避让口1202缩短槽底的长度,进而使得延伸段420能够继续旋转并伸入避让口1202,使得手把杆400进一步靠近前脚杆100,缩小折叠后的体积。由于避让口1202位于儿童容易解除的区域,因此避让口1202的边缘与延伸段420的相邻部位之间光滑过渡,一方面减小装配缝隙间距,避免儿童夹伤。另一方面消除尖角,避免划伤儿童。
如图11~图15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凹槽120的两相对侧壁与延伸段420之间在第一铰接点10处穿设有第一枢轴150,凹槽120的两相对内壁设置有绕第一枢轴150分布的弧形滑道1203,延伸段420的相应位置设有与弧形滑道1203配合的导向台阶421。
第一枢轴150为一圆轴,其轴心所在侧面投影点为第一铰接点10,凹槽120和延伸段420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204和第三安装孔422,第一枢轴150穿设过第二安装孔1204和第三安装孔422后与凹槽120固定连接,延伸段420可绕第一枢轴150旋转。
由于手把杆400绕第一枢轴150发生旋转,其运动路径为圆形,则弧形滑道1203和导向台阶421相互配合并形成部分圆形的导向路径,该导向路径与手把杆400的运动路径同心,使得手把杆400的旋转更加稳定。弧形滑道1203由凹槽120的内壁垂直凸起设置,相应的,导向台阶421由延伸段420在对应位置凹陷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凹槽120内设置有保持车架9处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用于保持婴儿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避免正常推拉使用时发生折叠。由于锁定机构具有装配缝隙和运动部件,因此,在展开状态下,将锁定机构设置并藏置于凹槽120内,使得儿童无法触碰锁定机构,避免了夹伤儿童,且外观更加简洁。
如图16~图18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包括处在凹槽120内的卡口1205,安装在手把杆400端部且可伸缩的锁舌440,位于手把杆400内驱动锁舌440进入卡口1205的第一弹性件441,与锁舌440相连的第一拉线442,以及与第一拉线442相连驱动锁舌440脱离卡口1205的驱动件443。
展开状态的保持由锁舌440伸入卡口1205内完成,手把杆400的端部设置有容纳锁舌440的滑槽401,锁舌440在滑槽401内滑动,卡口1205对应锁舌440的位置开设在凹槽120内。锁舌440与卡口1205的连接状态存在锁定和释锁两种状态:
锁定状态,锁舌440凸出滑槽401并伸入卡口1205内;
释锁状态,锁舌440退出卡口1205并缩回滑槽401内。
为了能够有效保持锁定状态以及展开状态下的自动锁定,在滑槽401的槽底面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41,第一弹性件441的伸缩方向与锁舌440滑动方向一致,锁舌440依靠第一弹性件441的抵靠伸入锁舌440。
为了避免锁舌440整体脱离滑槽401,在锁舌440侧壁开设有腰形槽4401,腰形槽4401的长度方向与锁舌440滑动方形一致,相应的,在滑槽401的两侧壁开设与有与腰形槽4401相适应的第一通孔402,并用插销444穿设腰形槽4401和第一通孔402完成对锁舌440的滑动位置的限制。插销444与第一弹性件441的相互作用使得锁舌440能够伸入卡口1205内且不脱出滑槽401。
锁舌440底部固定粘接或捆绑有第一拉线442,第一拉线442的另一端捆绑或胶粘固定有驱动件443,驱动件443用于释锁操作,供操作人员拨动。
释锁操作为拨动驱动件443,通过第一拉线442牵拉锁舌440缩回滑槽401内,同时锁舌440退出卡口1205,驱动件443一般设置在操作人员便于触及的位置,方便在对凹槽120内的锁定机构进行释锁。
结合图17,在锁舌440靠近卡口1205的一侧的顶部为抵靠部4402,在折叠状态往展开状态变化时,抵靠部4402优先接触凹槽120,该抵靠部4402圆弧处理或斜角设计,方便手把杆400从折叠状态往展开状态变化时,依靠凹槽120抵触抵靠部4402的圆弧面或斜面,致使其自动缩入滑槽401内。继续旋转,当锁舌440对准卡口1205后,依靠第一弹性件441使锁舌440伸入卡口1205,完成锁定。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驱动件443为滑动安装于手把杆400外壁的拨钮,第一拉线442经由手把杆400内部延伸直至穿出手把杆400与拨钮相连。
手把杆400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导向槽403,拨钮部分伸入第三导向槽403内并通过卡扣形式滑动安装在手把杆400上,手把杆400的底部设置有供拉线延伸至手把杆400内的第一通道404,第一通道404与滑槽401相连通,第一拉线442从锁舌440的底部经由第一通道404伸入手把杆400内,并一直延伸连接固定于拨钮。通过拨动拨钮,牵拉牵引丝,带动锁舌440退出卡口1205,完成释锁。优选的实施例,第三导向槽403设置在靠近手把杆400的中间位置或上部,使得拨钮处于操作人员容易解除的范围内,方便释锁操作。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第三导向槽403设置在手把杆400的下方,使得拨钮被手把杆400所遮盖,使得外观更加简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展开状态下,第二铰接点20处在凹槽120内。
凹槽120的外壁部分延伸用于遮盖临近延伸段420的第二铰接点20,避免儿童夹伤且外观更加简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杆200的顶部具有弯折段220,手把杆400在邻第二铰接点20的位置带有支撑凸台430,展开状态下,支撑凸台430抵靠弯折段220,且抵靠部位处在凹槽120内。
由于抵靠部位存在装配间隙,处于儿童容易触及的区域,因此,凹槽120包覆抵靠部位并遮蔽装配间隙,使得儿童避免被间隙夹伤。
如图19~图2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手把杆400为伸缩杆,包括滑动插接的下手把杆460和上手把杆450,其中下手把杆460与前脚杆100和后脚杆200分别铰接。
上手把杆450供操作人员双手扶持,两侧的上手把杆450在顶部通过握杆410连接,增大双手握持区域,方便握持。上手把杆450插接于下手把杆460的内壁或外壁,实现相对滑动伸缩。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处于下手把杆460上,使得铰接点靠近下方,保持第一铰接点10距离前脚杆100的底部和第一铰接点10距离手把杆400的顶部距离接近,则手把杆400绕第一铰接点10旋转折叠时,两距离接近使得折叠体积较小。
结合图38,上手把杆450上还插接设置有用于放置水壶的杯架458,方便操作人员随时拿取水壶。
如图22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手把杆450安装有可伸缩的定位销451,下手把杆460设置有与定位销451配合的定位销孔461,定位销451插入定位销孔461时限制下手把杆460和上手把杆450的相对滑动。
定位销451在上手把杆450沿下手把杆460滑动时扫略形成一滑动路径,定位销孔461设置在该滑动路径上,使得定位销451能够在上手把杆450滑动时,伸入定位销孔461并限制上手把杆450滑动。且定位销孔461设置在下手把杆460的外壁下方,使得下手把杆460的外壁上方始终光滑无凸点。
上手把杆450和下手把杆460之间依靠定位销451和定位销孔461的相互配合,具有:
锁定状态,上手把杆450沿下手把杆460滑动时,定位销451在定位销孔461处伸出并突出下手把杆460,限制上手把杆450继续滑动;
伸缩状态,当定位销451退出定位销孔461时,上手把杆450可沿下手把杆460进行滑动伸缩。
如图22~图25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手把杆450内设有驱动定位销451进入定位销孔461的第二弹性件452。上手把杆450安装有释锁开关以及与释锁开关相联动的滑动件453,释锁开关与滑动件453之间通过第二拉线457相连,用于驱动定位销451脱离定位销孔461。
第二弹性件452设置在定位销451底部,保持定位销451伸入定位销孔461,一般第二弹性件452为弹簧。滑动件453为条形,能够在上手把杆450内滑动。
优选的实施例中,滑动件453的滑动方向与上手把杆450的滑动方向一致。定位销451与滑动件453相互作用,当滑动件453往握杆410一侧滑动时,促使定位销451退出定位销孔461。第二拉线457的连接方式使得释锁开关能够设置在上手把杆450上任意位置,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释锁操作,释锁开关设置在握杆410上,处于操作人员容易触及范围内。
整个连动过程包括:
解锁态,拨动/按压释锁开关,第二拉线457牵拉滑动件453滑动,驱使定位销451退出定位销孔461,同时压缩第二弹性件452,完成解锁。
锁定态,释放释锁开关,通过第二弹性件452的回弹驱使定位销451伸入定位销孔461完成锁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定位销孔461的数量为多个,间隔设置在定位销451的滑动路径上,提供多档调节,方便操作人员根据自身身高调节手把杆400。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定位销451的顶部设置有供第二弹性件452安装的第三避让槽4513,用于限制第二弹性件452的径向晃动,使得定位销451滑动伸缩更稳定。
如图38和图39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持车架9处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滑动件453与锁定机构联动释锁。
其中的锁定机构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部分,例如锁定机构包括开设于前脚杆的卡口1205,安装在手把杆400端部且可伸缩的锁舌440,位于手把杆400内驱动锁舌440进入卡口1205的第一弹性件441,连接在滑动件453与锁舌440之间的第一拉线442。
联动释锁可简化释锁操作,本方式可以省略上述实施例的驱动件443,利用释锁开关,同时实现手把杆伸缩释锁以及车架释锁。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同时配置两种释锁驱动方式,例如锁定机构包括开设于前脚杆的卡口1205,安装在手把杆400端部且可伸缩的锁舌440,位于手把杆400内驱动锁舌440进入卡口1205的第一弹性件441,与锁舌440相连的第一拉线442,以及与第一拉线442相连驱动锁舌440脱离卡口1205的驱动件443;
所述驱动件443与滑动件453相对固定且滑动安装在手把杆上。
本方式中保留了驱动件443,驱动件443与释锁开关处在车架的不同部位,使用者可根据自身与车架的相对位置或操作习惯选择更加方便的释锁方式。
驱动件443滑动安装在下手把杆460的内侧壁上,并沿上手把杆450的滑动方向滑动,则车架9的整个解锁操作具有:
解锁操作a:拨动驱动件443,驱使滑动件453滑动,牵拉第一拉线442,使得锁舌440退出卡口1205,车架9进行折叠,同时,定位销451退出定位销孔461,手把杆400进行伸缩折叠,车架9折叠完成。
解锁操作b:拨动/按压释锁开关,牵拉第二拉线457,驱使滑动件453滑动,进而牵拉第一拉线442,定位销451退出定位销孔461,手把杆400进行伸缩折叠,同时,锁舌440退出卡口1205,车架9进行折叠,最终,整车完成折叠。
第一拉线442与滑动件453相连,并且滑动件可通过第二拉线457或驱动件443控制滑动,使得手把杆400的伸缩折叠和车架9的折叠均可通过一次解锁操作完成,省去了原有的两次解锁操作,方便使用。
上手把杆450内设有限制滑动件453的行程的限位结构。
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滑动件453的滑动,且使滑动件453具有两个极限位置:
第一极限位置,限制滑动件453在第二拉线457牵拉方向继续滑动伸入空心的上手把杆450;
第二极限位置,限制滑动件453脱出上手把杆450。
如图24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滑动件453沿自身运动方向开设有条形孔4531。限位结构为固定在上手把杆450内部的定位件454,且定位件454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条形孔4531。
条形孔4531为矩形,条形孔4531的靠上手把杆450侧开设有供定位件454穿设的避让孔4534,且条形孔4531内装设有第四弹性件4533(例如弹簧),当第二拉线457牵拉滑动件453时,滑动件453向上手把杆450侧滑动,同时,第四弹性件4533依靠定位件454进行压缩,直至无法压缩后,达到第一极限位置。当第二拉线457失去牵拉力,依靠第四弹性件4533的回弹力抵靠定位件454,推动滑动件453复位,直至避让孔4534抵靠定位件454,达到第二极限位置。
如图24~图27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滑动件453上开设有配合槽4532,定位销451套在滑动件453上,且定位销451的其中一部分置入配合槽4532。
配合槽4532开设在垂直于滑动件453自身运动方向的一侧,在定位销451的锁定状态下,配合槽4532的开设位置与第二弹性件452的位置相对应,定位销451可依靠第二弹性件452抵靠至槽底并伸入定位销孔461。定位销451的外周开设有沿自身轴向的套设在滑动件453上矩形通孔4511,且矩形通孔4511的上壁依靠第二弹性件452始终与配合槽4532槽底或槽壁相抵靠。
矩形通孔4511的上壁与槽底或槽壁具体的配合为:
锁定状态,定位销451伸入定位销孔461内,矩形通孔4511的是上壁与槽底相抵靠;
释锁状态,当滑动件453滑动释锁时,配合槽4532的槽壁抵靠矩形通孔4511的上壁,将定位件454沿自身滑动方向抬升,直至退出定位销孔461,完成释锁。优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4~图27,配合槽4532的一侧槽壁为斜面,用于引导定位销451脱离定位销孔461。配合槽4532具有两侧槽壁,远离上手把杆450一侧为斜面,且该侧壁与槽底的角度为钝角,使得定位销451能够顺畅地滑动并退出定位销孔461。
如图28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释锁开关包括:滑动安装在上手把杆450并与第二拉线457联动的释锁件4551,限制释锁件4551相对滑动的锁止件4552,以及与锁止件4552相联动的按钮4553,按钮4553与锁止件4552相互抵靠,用于解除锁止件4552对释锁开关的锁定。
释锁件4551为块状,滑动安装在握杆410的中部,释锁件4551的滑动方向为握杆410的径向方向,握杆410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沿车架9的中心线对称布置的滑动块(图未示),两个滑动块能够沿握杆410的轴向滑动并分别连接两侧第二拉线457,滑动块与释锁件4551相互贴靠且贴靠面为斜面。释锁件455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安装孔602。锁止件4552为底部带有台阶的柱状,滑动套嵌在第四安装孔602内。握杆410内设置有与锁止件4552的台阶相适应的销孔4554,装配完成后,锁止件4552自上而下伸入握杆410内的销孔4554,用于限制释锁件4551的滑动,防止误触释锁件4551而造成手把杆400的伸缩折叠。为了保持对释锁件4551的限制,第四安装孔602内设置有第三弹性件4555(例如弹簧),第三弹性件4555用于抵靠锁止件4552并驱使锁止件4552伸入销孔4554。按钮4553通过卡扣的连接方式滑动安装在握杆410的下部,并抵靠锁止件4552的台阶。
当按压按钮4553,推动锁止件4552退出销孔4554,并压缩第三弹性件4555,此时,释锁件4551能够相对握杆410进行滑动。按压释锁件4551往握杆410内侧滑动,依靠与滑动块的斜面,推动滑动块向车架9的中心线滑动靠拢,滑动块牵拉第二拉线457,驱使定位销451退出定位销孔461,完成在握杆410处对手把杆400的伸缩折叠。
如图29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手把杆450的底端固定有封头456且处在下手把杆460内,封头456内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导向槽4563和第二导向槽4564,其中定位销451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槽4563,滑动件453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槽4564。
封头456分为下封头4562和上封头4561,下封头4562的外周与下手把杆460的内壁相适应,并形成间隙配合。上封头4561与上手把杆450的内壁相适应,封头456通过上封头4561套嵌入上手把杆450内并用定位件454穿设固定。上手把杆450依靠下封头4562与下手把杆460的间隙配合实现滑动导向。封头456还起到对定位销451和滑动件453的导向作用,第一导向槽4563的内壁与定位销451相适应,定位销451能够沿第一导向槽4563的内壁滑动,提高定位销451的滑动稳定性,减少故障发生,同时,第二弹性件452安装在第一导向槽4563内。第二导向槽4564沿滑动件453滑动方向开设并延伸到底,第二导向槽4564的内壁与滑动件453外周相适应,且第二导向槽4564的开设有延伸至定位件454的供第二弹性件452安装的第四避让槽4566,方便第二弹性件452组装。
封头456代替上手把杆450来完成定位销451、滑动件453以及上手把杆450的滑动导向,使得上手把杆450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塑或其他工艺加工为一空心杆件,方便加工且节省原材料。
如图25和图29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婴儿推车带有保持车架9处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下手把杆460的顶部且在越过封头456的位置安装有驱动件443,驱动件443通过第一拉线442控制锁定机构解锁。定位销451上开设有避让所述第一拉线442的第一线槽4512。
由于驱动件443的位置相较于封头456更接近握杆410,因此定位销451靠定位销孔461一侧开设有第一线槽4512,同样的,封头456靠定位销孔461一侧开设有与线槽相同截面形状的第二线槽4565。第一拉线442穿设过第一、第二线槽4565,方便组装。
如图30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婴儿推车还设有用于活动插接座椅8的适配器600,适配器600的后侧与后脚杆200铰接,适配器600的前侧通过支撑杆500与连杆300铰接。
适配器600用于连接座椅8,实现座椅8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收纳和车架9的折叠。
适配器600通过支撑杆500和自身的铰接结构与车架9活动连接,随着婴儿推车的展开/折叠而变化,可在折叠后藏置于车架9内,缩小折叠后的体积。
座椅8的底部设置有与适配器600相配合的插口,通过适配器600与插口实现座椅8的快速安装。
支撑杆500为板状,减小自身厚度来避免与其他零件的折叠干涉。
如图30和图3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适配器600、连杆300、支撑杆500和后脚杆200构成可形变的四连杆机构。
四连杆机构从展开状态到折叠状态的变化过程中,适配器600和支撑杆500所铰接的三个铰接点的逐渐呈一条直线,即以上三个铰接点的连线为三角形,折叠状态下,三角形的其中一夹角α小于10°,三个铰接点大致共线,侧面观察,适配器600处于前脚杆100和后脚杆200的范围内,缩小折叠体积。
如图32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杆300为L形,包括相互连接的横置段310和上翘段320。横置段310的端头与前脚杆100连接于第三铰接点30,上翘段320的端头与后脚杆200连接于第四铰接点40。支撑杆500铰接于横置段310的中部。
由于连杆300自身连接有三个铰接点,且三个铰接点均为车架9受力点,因此连杆300为L形而非直杆形,增加抗形变能力。横置段310和上翘段320一体结构,结构强度大,有利于节省材料。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杆300由连杆外壳330和连杆骨架340组装而成,连杆外壳330凹陷设置有L型凹槽331,连杆骨架340套嵌在L型凹槽331内,且通过三个铰接点实现连接。连杆外壳330和连杆骨架340可用不同材料制作而成,连杆骨架340用于增强连杆300的结构强度。
如图30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杆300与后脚杆200连接于第四铰接点40。适配器600与后脚杆200连接于第五铰接点50。第四铰接点40与第五铰接点50相互邻近,且第五铰接点50更靠近车架9前侧。
由于第四、第五铰接点50为受力点且均固定于后脚杆200上,因此,第四铰接点40和第五铰接点50相互临近,一方面使得铰接结构较为紧凑,另一方面将受力点集中,通过加强后脚杆200在该受力点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车架9的稳定性,方便后脚杆200的结构设计。若第五铰接点50相交第四铰接点40更靠近车架9后侧,则连杆300的上翘段320位于适配器600的中部或前部,适配器600组装时遮盖了第四铰接点40,影响装配。因此,第五铰接点50更靠近车架9前侧,使得第四铰接点40裸露且适配器600和连杆300互不重叠,方便组装。
如图30~图33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杆200的顶部具有弯折段220,以使得折叠状态下的后脚杆200靠近前脚杆100。第四铰接点40与第五铰接点50都在弯折段220的拐点附近。
第四铰接点40位于拐点靠弯折段220一侧,第五铰接点50位于拐点远离弯折段220一侧,使得折叠时,连杆300始终与适配器600无法相互干涉。且第四铰接点40和第五铰接点50处于弯折段220的内侧,使得外观更加简洁。
在折叠状态下,从侧面观察,依靠弯折段220,后脚杆200与手把杆400依靠弯折段220形成的一接纳前脚杆100的容置空间,使得折叠后的体积进一步缩小,且适配器600也处于该容置空间内,避免突出车架9。
如图30~图33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侧车架1均设置有适配器600,两适配器600之间通过横杆700连接。
适配器600为两个,分别对称布置在侧支架的内侧,对座椅8提供两侧支撑,使得儿童乘坐时更加稳定。横杆700为一空心圆管,水平插置固定在两侧适配器600上,用于支撑座椅8的中间部位,提高儿童乘坐舒适性。横杆700设置在铰接点的集中布置区域且位于车架9的中间位置,进一步限制车架9沿两侧的晃动。
适配器600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座601,安装座601上开设有与横杆700外壁相适应的第四安装孔602,横杆700两端插置入两侧的第四安装孔602内并通过紧固件将横杆700与适配器600固定,完成横杆700与适配器600的装配。
如图30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适配器600与支撑杆500连接于第六铰接点60。横杆700的位置处在第五铰接点50和第六铰接点60之间。
由于座椅8的大部分作用力作用在横杆700上,因此,从侧面观察,横杆700处于第五铰接点50和第六铰接点60之间,使得作用力能够大致平均的分布于第五、第六铰接点60,避免一侧铰接点受力过大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受损,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和儿童安全性。优选的实施例中,横杆700的位置处于第五、第六铰接点60连线的中点,使得第五、第六铰接点60的受力大致相同。
如图30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五铰接点50和第六铰接点60两者都处在第二铰接点20和第四铰接点40之间。
展开状态下,由于第二、第四铰接点40均处于后脚杆200上,则第五、第六铰接点60处于第二、第四铰接点40之间,使得来自座椅8的作用力均通过适配器600集中传递至后脚杆200上,后脚杆200的结构经过加强,因此提高了车架9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手把杆400和前脚杆100在同一直线上,手把杆400上位于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之间的部分为延伸段420,延伸段420隐藏于前脚杆100的内部或处在前脚杆100内侧。
延伸段420用于连接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可以作为单独零件装配至手把杆400的底部,也可以由手把杆400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延伸段420与前脚杆100重叠,使得第一铰接点10和第二铰接点20的受力点处在延伸段420和前脚杆100重叠部分,相较于现有的单根受力杆件,提高了侧车架1的结构强度。且隐藏在前脚杆100的内部或内侧时,外观更加简洁。
如图34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杆200的顶部具有弯折段220,以使得折叠状态下后脚杆200靠近前脚杆100,后脚杆200包括后脚骨架240以及包覆于后脚骨架240的后脚外壳230,后脚骨架240的至少一部分处在弯折段220。
后脚外壳230设置要第三避让槽4513,第三避让槽4513的形状内壁形状与后脚骨架240相适应,使得后脚骨架240套嵌安装后不凸出后脚外壳230,避免干涉内侧连杆300或适配器600的旋转,且外观更加简洁。后脚骨架240用于承载作用于后脚杆200的部分作用力,因此,后脚骨架240的一部分处在弯折段220,增强弯折段220的承载力。
两侧后脚杆200之间还设置有通过插接固定的后脚横杆250,限制两侧后脚杆200的晃动,提高车架9稳定性。后脚杆200的中部设置有刹车踏板,相应的,后轮内侧设置有与刹车踏板联动的刹车系统(图未示),方便操作人员踩踏使用。
前脚踏板141与两侧前脚杆100的连接部位向内弯曲,使得前车轮110与后车轮210处于两个平面,折叠后,后车轮210能够与前车轮110相互交错且部分重叠。并配合弯折段220与手把杆400所形成的容纳前脚杆100的容置空间进一步减小折叠后的体积。
如图34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外壳230至少包裹后脚骨架240的外侧。
第三避让槽4513设置在后脚外壳230的内壁,使得后脚外壳230能够包裹后脚骨架240的外侧,且后脚杆200的外侧无装配缝隙,表面光滑,外观更加简洁。
如图34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骨架240一部分处在弯折段220,另一部分从弯折段220的拐点起向远离前脚杆100一侧延伸。
后脚骨架240的侧面投影的形状与后脚外壳230相近,从拐点出发分别向弯折段220和后轮方向延伸一定距离,使得后脚骨架240除内壁外的其他面均被后脚外壳230所包裹,一方面使得外观更加简洁,另一方面,分散一部分作用力,增强后脚杆200的抗形变能力。由于后脚杆200为主要承力件,因此后脚骨架240和后脚外壳230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以此提高后脚杆200的结构强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杆300与后脚杆200连接于第四铰接点40,适配器600与后脚杆200连接于第五铰接点50,第二铰接点20、第四铰接点40、和第五铰接点50均处在后脚外壳230上。
后脚骨架240为套嵌在后脚外壳230内,因此与第二、第四和第五铰接点50关联的前脚杆100、连杆300和适配器600均只需和后脚外壳230连接,方便装配。
如图35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外壳230上设有朝侧车架1内侧延伸的多个安装台231,第四铰接点40、和第五铰接点50处配置有相应的安装台231以供穿设对应的枢轴。
后脚外壳230的第二避让槽1401的槽底朝侧车架1的投影方向凸设有安装台231。安装台231为两个,且均开设有圆孔232,用于穿设枢轴,将适配器600和连杆300铰接在后脚外壳230上。两个安装台231在第二避让槽1401内相连,增加结构强度。且安装台231的高度超出后脚骨架240的外壁,避免适配器600和连杆300装配后与后脚杆200发生干涉摩擦,影响折叠的流畅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骨架240上在弯折段220的拐点部位开设有与各安装台231位置相应的避让区241。
由于安装台231的高度高出后脚骨架240的外壁,因此,避让区241的设计方便后脚骨架240的安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避让区241的内缘光滑,各安装台231的至少一部分外周壁与避让区241的内缘贴靠。
避让区241的内缘形状为与两个安装台231的外形部分相适应的腰形,且相互贴靠,减少安装间隙,且有效将作用在安装台231的作用力传递至后脚骨架240上,增加后脚杆200的承载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手把杆400在邻第二铰接点20的位置带有支撑凸台430,展开状态下,支撑凸台430抵靠弯折段220,且后脚骨架240至少延伸至抵靠部位。
弯折段220连接多个铰接点和抵靠支撑凸台430,则前脚杆100和手把杆400的作用力经由支撑凸台430传递至弯折段220,且座椅8的作用力通过适配器600传递至弯折段220,因此,后脚骨架240至少延伸至抵靠部位,与后脚外壳230一同承受作用力,提高后脚杆200的承载力。
如图36和图37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后脚外壳230在第二铰接点20处夹持在手把杆400底端的两侧,且在夹持部位穿设有第二枢轴234。
由于第二铰接点20为手把杆400和后脚杆200的铰接点,手把杆400和后脚杆200的长度较长折叠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因此后脚外壳230在夹持部位设置开设有第二通孔235的两对称的支撑臂233,手把杆400插置入两支撑臂233之间,第二枢轴234穿设过第二通孔235并将手把杆400和后脚杆200相对固定,第二枢轴234的轴心点为第二铰接点20。第二枢轴234的两端经由两侧支撑臂233支撑,使得手把杆400和后脚杆200在旋转折叠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将座椅8从适配器600上拆卸,与车架脱离,按压手把杆400的释锁件4551,第二拉线457牵拉滑动件453并驱使定位销451退出定位销孔461,同时,滑动件453带动第一拉线442牵拉锁舌440退出卡口1205,车架9进行折叠,则手把杆400以第一铰接点10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靠近前脚杆100,后脚杆200依托连杆300的牵拉旋转不断靠近前脚杆100,直至手把杆400、前脚杆100、后脚杆200和连杆300折叠成接近扁平状,折叠完成。当然也可以拨动驱动件443来进行解锁操作。
使用时,将手把杆400绕第一铰接点10顺时针转动远离前脚杆100,带动后脚杆200远离前脚杆100,连杆300也逐渐展开,直至锁舌440伸入卡口1205自动完成锁定,拉出手把杆400,依靠定位销451自动伸入定位销孔461,展开完成,最后将座椅8与车架上的适配座对准装配,即可使用。
使用过程中,通过释锁件4551调整定位销451伸入不同位置的定位销孔461,调整上手把杆450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推车,第一、第二铰接点,以及延伸段与弯折段的装配间隙藏置于前脚杆内,一方面避免儿童夹伤,另一方面减小车架沿两侧晃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椅,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架,每个侧车架包括依次铰接构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手把杆、前脚杆、连杆和后脚杆,所述手把杆和前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其特征在于,在婴儿推车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的位置,折叠时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分别从前脚杆的两侧向前脚杆转动靠拢;
所述手把杆上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的部分为延伸段,所述前脚杆的顶部具有容纳所述延伸段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杆包括前脚骨架以及包覆于所述前脚骨架的前脚外壳,所述前脚外壳的顶部延伸出所述前脚骨架,且延伸出的部位截面为U形并围成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延伸段的结合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底部位开设有避让口,以容许折叠时所述延伸段折向槽底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相对侧壁与所述延伸段之间在所述第一铰接点处穿设有第一枢轴,所述凹槽的两相对内壁设置有绕所述第一枢轴分布的弧形滑道,所述延伸段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弧形滑道配合的导向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保持车架处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处在所述凹槽内的卡口;
安装在手把杆端部且可伸缩的锁舌;
位于手把杆内驱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卡口的第一弹性件;
与所述锁舌相连的第一拉线;
与所述第一拉线相连驱动所述锁舌脱离所述卡口的驱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滑动安装于手把杆外壁的拨钮,所述第一拉线经由手把杆内部延伸直至穿出手把杆与所述拨钮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铰接点处在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杆的顶部具有弯折段,所述手把杆在邻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位置带有支撑凸台,展开状态下,所述支撑凸台抵靠所述弯折段,且抵靠部位处在所述凹槽内。
CN202021865441.5U 2020-07-31 2020-08-31 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Active CN2137686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2915 2020-07-31
CN2020215729157 2020-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68689U true CN213768689U (zh) 2021-07-23

Family

ID=74385373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0762.4U Active CN213768690U (zh) 2020-07-31 2020-08-31 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
CN202021870966.8U Active CN212500618U (zh) 2020-07-31 2020-08-31 婴儿推车
CN202021868323.XU Active CN213799844U (zh) 2020-07-31 2020-08-31 便于折叠的婴儿推车
CN202021865441.5U Active CN213768689U (zh) 2020-07-31 2020-08-31 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CN202021865698.0U Active CN213799843U (zh) 2020-07-31 2020-08-31 结构紧凑的婴儿推车
CN202010898788.8A Pending CN114056412A (zh) 2020-07-31 2020-08-31 婴儿推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0762.4U Active CN213768690U (zh) 2020-07-31 2020-08-31 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
CN202021870966.8U Active CN212500618U (zh) 2020-07-31 2020-08-31 婴儿推车
CN202021868323.XU Active CN213799844U (zh) 2020-07-31 2020-08-31 便于折叠的婴儿推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5698.0U Active CN213799843U (zh) 2020-07-31 2020-08-31 结构紧凑的婴儿推车
CN202010898788.8A Pending CN114056412A (zh) 2020-07-31 2020-08-31 婴儿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21376869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5066B (zh) * 2022-03-01 2023-11-21 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手推车
CN116834821A (zh) * 2022-03-25 2023-10-03 路豹(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推车及其伸缩把手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6412A (zh) 2022-02-18
CN213799843U (zh) 2021-07-27
CN213799844U (zh) 2021-07-27
CN213768690U (zh) 2021-07-23
CN212500618U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2156B (zh) 折叠式婴儿车致动系统
US8696015B2 (en) Stroller
CN107128350B (zh) 一种折叠婴儿推车
CN213768689U (zh) 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CN106394643B (zh) 折叠式的婴儿车
CN110356448B (zh) 手推车
TWI812956B (zh) 具輔助籃的可轉換兒童推車系統
CN111619645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3147876B (zh) 儿童推车
CN210391282U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N211107638U (zh) 一种折叠关节及设有该折叠关节的婴儿车
CN220615918U (zh) 一种可折叠车架及具有可折叠车架的童车
CN216508545U (zh) 带遮阳棚的手推车
CN212289998U (zh) 婴儿车车架组件及婴儿车
CN116620381A (zh) 一种童车车架及具有该童车车架的童车
CN213619925U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N219619198U (zh) 儿童推车
CN213899589U (zh) 一种铰链结构
CN220130196U (zh) 提篮及儿童载具
CN216969781U (zh) 折叠车架及童车
CN210822419U (zh) 座椅可折叠的童车
CN220826583U (zh) 一种用于儿童车的可换向的车座
CN215436573U (zh) 一种儿童推车
US20230182800A1 (en) Stroller frame and stroller
CN218661994U (zh) 一种婴幼儿提篮及设有该婴幼儿提篮的婴幼儿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