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5572U - 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65572U CN213765572U CN202022819348.7U CN202022819348U CN213765572U CN 213765572 U CN213765572 U CN 213765572U CN 202022819348 U CN202022819348 U CN 202022819348U CN 213765572 U CN213765572 U CN 2137655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attery
- bottom plate
- clamping plate
- posi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夹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包括底板及呈对称状设置在底板上端面的侧板,且侧板位于底板的横向边缘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立板,所述立板位于底板的纵向边缘处,所述立板的相对一侧分别设有左侧卡板和右侧卡板,利用底板、侧板、立板、左侧卡板和右侧卡板相互之间围绕的矩形,可对盒状电池进行快速装配,同时,插块连接的挤压弹簧能够沿插槽内进行活动,使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正极片和负极片紧密抵触,完成对电池的固定夹持,而正负极片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相连接,及实现闭合电路,完成对电池的余能检测,提升对电池的夹持效果,及检测的便捷性,更加适用于对盒状电池的余能检测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近年来主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大力发展,其中动力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而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又是动力电池组的关键。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目前,在对退役电池回收并对其进行余能检测时,尤其涉及对盒状电池的检测作业,现有对电池检测时的固定方式,多为人工手动对电池摆放固定,将检测装置连接的正负极垫片与电池相连接,不仅费时费力,还大大影响了对退役电池的检测效果及效率,并且对电池的固定效果不佳,无法实现快速固定及检测,对此我们提出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电池检测时的固定方式,多为人工手动对电池摆放固定,将检测装置连接的正负极垫片与电池相连接,不仅费时费力,还大大降低了对退役电池的检测效果及效率,并且对电池的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包括底板及呈对称状设置在底板上端面的侧板,且侧板位于底板的横向边缘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立板,所述立板位于底板的纵向边缘处,所述立板的相对一侧分别设有左侧卡板和右侧卡板,所述左侧卡板和右侧卡板的顶部边角处分别设有左斜口和右斜口,所述左斜口与右斜口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卡槽和右卡槽,且左卡槽与右卡槽内分别设有负极片和正极片,所述左侧卡板和右侧卡板的下部均设有挤压组件,所述底板的侧边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挤压组件相适配;
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插块,所述插块的一端插设在插槽内,且插块的端面与插槽槽壁之间设有挤压弹簧,两个所述插块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卡板及右侧卡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极片和正极片的背面均设有导线,且导线的另一端与检测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下部侧边观察设有活动孔,且活动孔内设有抵触组件。
优选的,所述抵触组件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插设在活动孔内,并向内延伸,且端面设有抵触垫,所述抵触垫与立板之间和活动杆外壁套设有抵触弹簧,所述活动杆远离抵触垫的一端端面设有固定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设置的底板、侧板、立板、左侧卡板、右侧卡板和挤压组件,使用时,利用底板、侧板、立板、左侧卡板和右侧卡板相互之间围绕的矩形,可对盒状电池进行快速装配,同时,插块连接的挤压弹簧能够沿插槽内进行活动,使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正极片和负极片紧密抵触,完成对电池的固定夹持,而正负极片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相连接,及实现闭合电路,完成对电池的余能检测,提升对电池的夹持效果,及检测的便捷性,更加适用于对盒状电池的余能检测作业。
(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设置的抵触组件,插入的盒状电池背面与抵触垫抵触,带动活动杆沿活动孔内移动,使抵触弹簧受到挤压作用力,并带动抵触垫与电池进行抵触,进一步提升电池正负极与正负极片的抵触连接,提升检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板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1、底板;111、插槽;12、侧板;13、立板;131、活动孔;21、左侧卡板;211、左斜口;212、左卡槽;22、负极片;31、右侧卡板;311、右斜口;312、右卡槽;32、正极片;4、导线;51、插块;52、挤压弹簧;61、活动杆;62、固定块;63、抵触垫;64、抵触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技术方案:包括底板11及呈对称状设置在底板11上端面的侧板12,且侧板12位于底板11的横向边缘处,具体的,侧板12与底板11固定连接,两个侧板12之间设有立板13,立板13位于底板11的纵向边缘处,立板13与侧板12固定连接,立板13的相对一侧分别设有左侧卡板21和右侧卡板31,左侧卡板21和右侧卡板31的顶部边角处分别设有左斜口211和右斜口311,左斜口211与右斜口311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卡槽212和右卡槽312,且左卡槽212与右卡槽312内分别设有负极片22和正极片32,左侧卡板21和右侧卡板31的下部均设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用于对盒状电池的快速紧固夹持,底板11的侧边设有插槽111,插槽111与挤压组件相适配;
挤压组件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插块51,插块51的一端插设在插槽111内,具体的,插块51与插槽111活动连接,且插块51的端面与插槽111槽壁之间设有挤压弹簧52,挤压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插块51及槽壁固定连接,两个插块51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卡板21及右侧卡板3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负极片22和正极片32的背面均设有导线4,且导线4的另一端与检测装置电连接,具体的,检测装置即对电池余能进行检测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负极片22和正极片32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抵触连接,并通过导线4使检测装置与电池之间形成闭合电路,从而方便对电池的余能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立板13的下部侧边观察设有活动孔131,且活动孔131内设有抵触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抵触组件,用于进一步的对电池进行抵触限位,提升对电池夹持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抵触组件包括活动杆61,活动杆61的一端插设在活动孔131内,并向内延伸,且端面设有抵触垫63,具体的,活动杆61与活动孔131滑动连接,抵触垫63与立板13之间和活动杆61外壁套设有抵触弹簧64,活动杆61远离抵触垫63的一端端面设有固定块62。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的盒状电池背面与抵触垫63抵触,带动活动杆61沿活动孔131内移动,使抵触弹簧64受到挤压作用力,并带动抵触垫63与电池进行抵触,进一步提升电池正负极与正负极片的抵触连接,提升检测的稳定性。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盒状电池插入底板11、侧板12、立板13、左侧卡板21和右侧卡板31相互之间围绕的矩形内,使盒状电池的正面及背面分别与左侧卡板21、右侧卡板31及抵触垫63抵触,插块51连接的挤压弹簧52能够沿插槽111内进行活动,使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正极片32和负极片22紧密抵触,完成对电池的固定夹持,插入的盒状电池背面与抵触垫63抵触,带动活动杆61沿活动孔131内移动,使抵触弹簧64受到挤压作用力,并带动抵触垫63与电池进行抵触,进一步提升电池正负极与正负极片的抵触连接,而正负极片通过导线4与检测装置相连接,及实现闭合电路,完成对电池的余能检测,提升对电池的夹持效果,及检测的便捷性,更加适用于对盒状电池的余能检测作业,直至完成全部工作顺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及呈对称状设置在底板(11)上端面的侧板(12),且侧板(12)位于底板(11)的横向边缘处,两个侧板(12)之间设有立板(13),所述立板(13)位于底板(11)的纵向边缘处,所述立板(13)的相对一侧分别设有左侧卡板(21)和右侧卡板(31),所述左侧卡板(21)和右侧卡板(31)的顶部边角处分别设有左斜口(211)和右斜口(311),所述左斜口(211)与右斜口(311)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卡槽(212)和右卡槽(312),且左卡槽(212)与右卡槽(312)内分别设有负极片(22)和正极片(32),所述左侧卡板(21)和右侧卡板(31)的下部均设有挤压组件,所述底板(11)的侧边设有插槽(111),所述插槽(111)与挤压组件相适配;
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插块(51),所述插块(51)的一端插设在插槽(111)内,且插块(51)的端面与插槽(111)槽壁之间设有挤压弹簧(52),两个所述插块(51)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卡板(21)及右侧卡板(3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22)和正极片(32)的背面均设有导线(4),且导线(4)的另一端与检测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3)的下部侧边观察设有活动孔(131),且活动孔(131)内设有抵触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组件包括活动杆(61),所述活动杆(61)的一端插设在活动孔(131)内,并向内延伸,且端面设有抵触垫(63),所述抵触垫(63)与立板(13)之间和活动杆(61)外壁套设有抵触弹簧(64),所述活动杆(61)远离抵触垫(63)的一端端面设有固定块(6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19348.7U CN213765572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19348.7U CN213765572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65572U true CN213765572U (zh) | 2021-07-23 |
Family
ID=76894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19348.7U Active CN213765572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65572U (zh) |
-
2020
- 2020-11-30 CN CN202022819348.7U patent/CN2137655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172519B1 (ko) | 전극 리드 접합용 버스바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 |
CN210136941U (zh) | 一种金属双极板的巡检连接结构及燃料电池 | |
KR20190051157A (ko) | 버스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 |
CN217158493U (zh) | 一种新型圆柱电池盖板结构 | |
CN213765572U (zh) | 一种退役电池余能检测夹具 | |
CN206270375U (zh) | 一种加压扣式电池测试夹具 | |
CN217086828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3878251U (zh) | 一种免点焊式锂电池组支架 | |
CN102324474B (zh) | 一种组合电池间的连接装置 | |
CN214254567U (zh) | 一种聚合物电芯无需焊接装配结构的圆柱电池 | |
CN209766510U (zh) | 一种基于内部安装的稳定性的电池包 | |
CN220271524U (zh) | 锂电池电芯快充检测连接夹具 | |
CN218568922U (zh) | 一种便于组装操作的钛酸锂电池组 | |
CN214176162U (zh) | 锂电池模组连接装置 | |
CN218331888U (zh) | 一种锂电池放电寿命检测柜 | |
CN214013096U (zh) | 一种电池模组支架 | |
CN116404365B (zh) | 电池模组内单电芯充放电辅助装置及电池模组 | |
CN215184378U (zh) | 多连杆磁铁电池卡合结构 | |
CN210182420U (zh) |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工具电池 | |
CN215008452U (zh) | 一种高性能绿色电池封装结构 | |
CN212517361U (zh) | 一种储能电池组结构 | |
CN111151955B (zh) |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连接片与极组极耳的焊接定位工装 | |
CN214161727U (zh) | 一种安全性高的锂电池组装用点焊拼接装置 | |
CN213816240U (zh) | 一种锂电池自动休眠装置 | |
CN214097540U (zh) | 一种电池质量检测用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