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5025U - 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5025U
CN213755025U CN202023258722.7U CN202023258722U CN213755025U CN 213755025 U CN213755025 U CN 213755025U CN 202023258722 U CN202023258722 U CN 202023258722U CN 213755025 U CN213755025 U CN 213755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wave
generating device
heat
microwave source
microwave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87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礼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87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55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5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5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所述微波发生装置包括:微波源、电源模块、导风罩和风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微波源电连接;所述导风罩罩在所述微波源外侧;所述风机模块与所述导风罩相对位置固定,其中,所述导风罩被构造成适于引导所述风机模块驱动的气流对所述微波源散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可以提高对微波发生装置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微波发生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波发生装置和具有该微波发生装置的微波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微波炉等微波加热设备,一般利用微波对物品进行加热,由于微波发生装置的效率一般小于80%,在加热过程中微波发生装置会产生大良的热量,因此,需要对微波发生装置进行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波发生装置,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波加热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包括:微波源、电源模块、导风罩和风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微波源电连接;所述导风罩罩在所述微波源外侧;所述风机模块与所述导风罩相对位置固定,其中,所述导风罩被构造成适于引导所述风机模块驱动的气流对所述微波源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可以提高对微波发生装置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微波发生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设于所述导风罩上,所述导风罩被构造成适于引导所述风机模块驱动的气流对所述电源模块散热。
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设于所述导风罩的外侧,所述导风罩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设于所述所述电源模块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通风口接通所述风机模块。
可选地,所述导风罩罩在所述电源模块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微波源层叠设置、并排设置或沿气流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微波源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集成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微波源包括主体部和多个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所述第一散热片贴靠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所述导风罩罩住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具有沿气流方向延伸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微波源还包括热管和多个第三散热片,所述热管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第三散热片与所述热管相连,且所述第三散热片贴靠所述热管的外周面,所述导风罩罩住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且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之间具有沿气流方向延伸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导风罩的顶壁为平面形状,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和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的与所述导风罩的顶壁相对的边沿平齐。
可选地,所述微波发生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微波源。
可选地,所述风机模块与所述导风罩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加热设备,包括:箱体、门体和微波发生装置,所述箱体内设有加热空间;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相连以封闭和打开所述加热空间;所述微波发生装置为根据前述的微波发生装置。
可选地,所述微波发生装置设于所述箱体的顶壁上。
可选地,所述微波加热设备还包括水盒,所述水盒设于所述箱体顶部前侧。
可选地,所述微波加热设备还包括自动开门机构,所述自动开门机构设于所述箱体顶部前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的微波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的微波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波加热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微波加热设备100,微波发生装置1,微波源11,主体部111,热管112,第一散热片113,第三散热片114,第一输出端口115,第二输出端口116,电源模块12,导风罩13,顶板131,第一侧板132,第二侧板144,风机模块14,第一通风口101,第二通风口102,第一散热通道103,第二散热通道104,第一方向A-A,第二方向B-B,第三方向C-C,箱体2,自动开门机构3,水盒4。
具体实施方式
半导体微波源由于效率较低,发热量巨大,散热要求很高,目前并没有较好的散热方案,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波发生装置,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微波源可以为半导体微波源,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微波源。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1,包括:微波源11、电源模块12、导风罩13和风机模块14。其中,微波源11用于发出微波,以实现利用微波加热食材或其他物品的目的,而电源模块12与微波源11相连,通过电源模块12可以为微波源 11或微波发生装置1中的其他元器件供电,导风罩13用于形成风道,以便于引导气流散热,风机模块14用于驱动气流流通,通过风机模块14与导风罩13的组合实现驱动气流进行散热。
具体而言,电源模块12与微波源11电连接。导风罩13罩在微波源11外侧,从而在导风罩13内形成经过微波源11的风道。风机模块14与导风罩13相对位置固定,其中,导风罩13被构造成适于引导风机模块14驱动的气流对微波源11散热。具体而言,通过导风罩13构造出经过微波源11的风道,风机模块14将驱动气流沿风道流通,在气流流经微波源11时,将会与微波源11进行换热,随后气流继续流通,从而实现将微波源11的热量带走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发生装置1,可以提高对微波发生装置1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微波发生装置1运行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罩13的内部可以构造出第一散热通道103,微波源11设置在第一散热通道103内,风机模块14驱动气流从第一散热通道103的入口进入,随后经过微波源11进行换热,最后从第一散热通道103的出口送出。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12可以放置于微波加热装置上的任何位置,电源模块12也可以为外置的模块,可选地,电源模块12设于导风罩13上,从而可以缩小微波发生装置1 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将微波发生装置1集成在一起,便于微波发生装置1的模块化设计和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另外,电源模块12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需要设置散热结构来对电源模块12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中将电源模块12设置在导风罩13上,可以通过导风罩13引导气流对电源模块12进行散热,具体而言,导风罩13被构造成适于引导风机模块 14驱动的气流对电源模块12散热,因此,可以简化微波发生装置1的散热结构,并提高微波发生装置1的散热效率,并提高散热效果,维持微波发生装置1运行的稳定性。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模块12可以与微波源11共用一个散热通道,电源模块12 也可以与微波源11利用不同的散热通道进行散热,还可以将电源模块12的一部分利用前述的第一散热通道103进行散热,而将电源模块12的另一部分利用其它的散热机构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些对电源模块12进行散热的结构,由于利用导风罩13对电源模块12进行散热的结构很多,本实用新型无法一一列举,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利用导风罩13对电源模块12进行散热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对电源模块12散热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2设于导风罩13的外侧,导风罩13具有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二通风口102,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二通风口102分别设于电源模块12的相对两端,且第一通风口101接通风机模块14。换言之,在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二通风口102之间构造出第二散热通道104,并将电源模块12设置于该第二散热通道104内,在风机模块14运行过程中,将风机模块14驱动的气流分别引导到第一散热通道103和第二散热通道104,以实现分别对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进行散热的目的。由此,可以提高对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的散热效果,并可以降低电源模块12与微波源 11之间热量的相互影响,提高微波发生装置1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结合图1和图2,导风罩13扣在微波源11上,且在导风罩13后部处与风扇通过螺钉紧固连接,电源模块12(例如直流电源)位于导风罩13 上方,且通过螺钉或卡扣紧固连接。集成式微波源11结构如下,通过电路设计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波源11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并共用一块散热片,微波能量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端口115和第二输出端口116输出。风机模块14吹出的冷风通过散热片可同时对两个微波源11进行散热,节省大量空间。
散热方式如下,结合图1、图2以及图5风机模块14从两侧吸入冷空气,然后通过与导风罩13的连接处吹入冷风,冷风经过导风罩13后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分冷空气通过电源模块12,给电源模块12散热;下部分冷空气通过集成式微波源11,给微波源 11散热。
对微波源11和电源模块12散热的冷风均来自于风机模块14,通过调节风机模块14的风路可有效降低整体散热的进风温度。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给电源模块12设计一个独立的风扇进行散热(此方案中微波源11和直流电源的风道就分开了,电源只能够从腔体内吸入温度较高的空气进行内循环,散热效率极差。或者是增加额外的电源散热风道,从外部吸收冷空气,如此就浪费了大量的空间,对其他结构造成较大影响)而言,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导风罩13引导气流至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的方式,可以提高对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的散热效果。
当然,微波源11和直流电源不一定需要被导风罩13隔开,它们也可以直接叠放连接在一起,或者是微波源11与直流电源共用一个散热片,然后一同放置在导风罩13内部,同时进行散热。微波源11和直流电源不一定需要在垂直方向叠放,也可以并排放置,或者是前后依次放置,然后一同放置在导风罩13内部,同时进行散热,具体描述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电源模块12与微波源11设于同一个通道内,并利用风机模块14对微波源11和电源模块12进行散热。具体而言,导风罩13罩在电源模块12的外侧。也就是说,微波源11与电源模块12均被导风罩13罩住,此时,通过导风罩13将气流引导至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可以利用风机模块14对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进行散热。
其中,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可以设置在同一个第一散热通道103内,也可以在导风罩13内部形成不同的散热通道。以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设置在同一个第一散热通道103内为例,可选地,电源模块12与微波源11层叠设置。也就是说,电源模块12与微波源11在第三方向C-C上堆叠一起,从而实现气流同时通过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以实现对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进行散热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模块12与微波源11还可以为其他的设置形式,例如,将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并排设置,也就是说将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沿第二方向B-B 并排设置;还可以将电源模块12沿第一方向A-A排布。
其中,第一方向A-A可以为导风罩13内的气流方向,也就是说,在风机模块14运行时,气流在导风罩13内的流通方向;第二方向B-B垂直于第一方向A-A,且第二方向B-B 为微波源11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C-C垂直于第一方向A-A和第二方向B-B,第三方向C-C 为微波源11的厚度方向。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微波源11和电源模块12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将电源模块12设置成一部分与微波源11在第二方向B-B并排,且将电源模块12的另一部分设置成与微波源11在第三方向C-C堆叠。上述对微波源11和电源模块12的相对位置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可选地,微波源11包括第一散热片113,电源模块12包括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113和第二散热片集成在一起。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一组散热片,来对微波源11和电源模块12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提高对电源模块12和微波源11的散热效率,另外,还可以便于微波发生装置1的模块化涉及和装配,提高微波发生装置1的装配效率和模块化设计。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时对微波源11和电源模块12进行散热的方案,可同时对微波源11和直流电源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体积相对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微波源11包括主体部111和多个第一散热片113,第一散热片113与主体部111相连,且第一散热片113贴靠主体部111的外表面,导风罩13罩住多个第一散热片113,且多个第一散热片113之间具有沿气流方向延伸的间隙。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散热片113有效地提高微波源11与气流接触的面积,而且,第一散热片113之间的间隙沿着气流方向延伸(即前述的第一方向A-A),这样,在气流经过第一散热片113时,气流将会与第一散热片113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气流与微波源11之间的换热效果,提高对微波源11的散热效果。
另外,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微波源11的散热效果,可以设置热管112将微波源11产生的热量导出,进一步地提高对微波源11的散热效率和效果。具体而言,如图,微波源11 还包括热管112和多个第三散热片114,热管112与主体部111相连;第三散热片114与热管112相连,且第三散热片114贴靠热管112的外周面,导风罩13罩住多个第三散热片 114,且多个第三散热片114之间具有沿气流方向延伸的间隙。通过热管112将微波源11 的热量导出,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对微波源11的散热效率和效果,而在热管112上设置第三散热片114,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气流与热管112进行热交换的面积和时间,有效地提高对微波源11的散热效果。
具体而言,结合前述实施例,结合图4,本实用新型的微波源11包括主体部111、热管112、第一散热片113和第三散热片114,其中,主体部111用于产生微波,第一散热片 113设于主体部111上,以便于对主体部111进行散热,而热管112与主体部111相连,并适于将主体部111上的热量导出,在热管112上设置的第三散热片114,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对微波源11的散热效率和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微波源11可以包括多个热管112,以进一步地提高对微波源11的散热效果。其中,多个第一散热片113和多个第三散热片114可以设置成相互平行的形式,以便于气流能够通过第一散热片113和第三散热片114之间的间隙,提高对微波源11 的散热效率和效果。
可选地,导风罩13的顶壁为平面形状,且多个第一散热片113和多个第三散热片114 的与导风罩13的顶壁相对的边沿平齐。从而可以将导风罩13罩住微波源11的外侧,提高导风罩13与微波源1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并缩小微波发生装置1的高度,提高微波发生装置1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散热片113和第三散热片114可以贴靠导风罩13的顶壁,以便于气流通过第一散热片113和第三散热片114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6,微波发生装置1包括一个或多个微波源11,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微波加热效率,另外,微波发生装置1中的一个或多个微波源11共用散热结构,可以简化微波发生装置1的结构,提高微波发生装置1的散热效率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微波发生装置1可以包括多个微波源11、热管112、第一散热片113、第三散热片114、导风罩13和风机模块14;其中多个微波源11可以并排放置(当然,多个微波源11也可以为层叠设置、沿气流方向排布等),导风罩13从上方扣住多个微波源11,并且导风罩13紧贴微波源11上表面。风机模块14和导风罩13可以螺钉连接。
工作时第一个微波源11产生热量,然后通过热管112把热量导出,第三散热片114紧贴热管112,可以将热管112导出的热量散发出去,与此同时第一散热翅片与微波源11的发热部分相连,也可以导出部分热量;第一散热片113与第三散热片114的上表面平齐,可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同理,第二个微波源11也拥有两部分散热翅片。多个微波源 11同时置于导风罩13内部,其产生的热量分别汇聚至散热翅片上,风机模块14产生的气流经由导风罩13通过散热翅片,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散热的效果。由于微波源11的热量分别由第一散热片113和第三散热片114导出,散热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微波源11和导风罩13的高度较低,可以节省大量的上方空间,体积较小,用作其它结构件用。可同时对多个微波源11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
可选地,风机模块14与导风罩13固定连接。从而有效地提高风机模块14的送风效果,从而提高对微波源11和/或电源模块12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罩13包括顶板131、第一侧板132和第二侧板144,所述第一侧板132和所述第二侧板144分别连接于顶板131的相对两侧,且顶板131、第一侧板132和第二侧板144之间构造成沿第一方向A-A延伸的第一散热通道103,第一散热通道103的一端连接风机模块14,且第一散热通道103的另一端敞开。风机组件可以包括支架,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均设于支架上,且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均设置成离心风轮的形式,也就是说,可以将气流沿周向从吸入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并沿第一方向A-A 和第二方向B-B的径向送出,其中,导风罩13的所述一端可以设置为敞开的形式,导风罩 13的所述一端也可以设置当成具有与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分别对应的多个风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波加热设备100,本实用新型的微波加热设备100 可以包括前述的微波发生装置1。
结合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加热设备100,包括:箱体2、门体和微波发生装置1,箱体2用于提供容纳空间,微波发生装置1用于对箱体2内提供微波,以实现微波加热,门体用于打开和关闭箱体2,通过门体打开箱体2时,可以向箱体2内放置物品,或者从箱体2内取出物品,而将门体关闭时,箱体2内将会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从而可以对箱体2内待加热的物品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箱体2内设有加热空间,门体与箱体2相连以封闭和打开加热空间,微波发生装置1为根据前述的微波发生装置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加热设备100,应用了前述的微波发生装置1,可以提高对微波发生装置1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微波发生装置1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微波发生装置1设于箱体2的顶壁上。从而可以提高微波发生装置1的稳定性,便于微波发生装置1向箱体2内提供微波。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微波发生装置1同样可以设于箱体2的侧壁、底壁上。
可选地,微波加热设备100还包括水盒4,水盒4设于箱体2顶部前侧。通过设置水盒4,可以在微波加热设备100上存水。水盒4可以用于用于提高微波加热设备100的加热效率、还可以用于提高对微波发生装置1的散热效果。例如,可以在水盒4内设置水,并利用蒸汽发生器生成蒸汽后送往箱体2内。
可选地,微波加热设备100还包括自动开门机构3,自动开门机构3设于箱体2顶部前侧。通过自动开门机构3可以实现,微波加热设备100的自动开门,从而方便微波加热设备100的使用,提高微波加热设备100的智能化,并方便微波加热设备100的使用,是的微波加热设备100的开门省力。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微波源11设置在箱体2的顶部,水盒4可以设于导风罩13上方和电源模块12前方的空间内,自动开门机构3可以设于导风罩13的侧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波源;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微波源电连接;
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罩在所述微波源外侧;
风机模块,所述风机模块与所述导风罩相对位置固定,
其中,所述导风罩被构造成适于引导所述风机模块驱动的气流对所述微波源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设于所述导风罩上,所述导风罩被构造成适于引导所述风机模块驱动的气流对所述电源模块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设于所述导风罩的外侧,所述导风罩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设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通风口接通所述风机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罩在所述电源模块的外侧,其中,
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微波源层叠设置、并排设置或沿气流方向排布;和/或
所述微波源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集成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源包括:
主体部;
多个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所述第一散热片贴靠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所述导风罩罩住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具有沿气流方向延伸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源还包括:
热管,所述热管与所述主体部相连;
多个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三散热片与所述热管相连,且所述第三散热片贴靠所述热管的外周面,所述导风罩罩住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且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之间具有沿气流方向延伸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顶壁为平面形状,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和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的与所述导风罩的顶壁相对的边沿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发生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微波源。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模块与所述导风罩固定连接。
10.一种微波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加热空间;
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相连以封闭和打开所述加热空间;
微波发生装置,所述微波发生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发生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微波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发生装置设于所述箱体的顶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微波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加热设备还包括水盒,所述水盒设于所述箱体顶部前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微波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加热设备还包括自动开门机构,所述自动开门机构设于所述箱体顶部前侧。
CN202023258722.7U 2020-12-29 2020-12-29 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 Active CN213755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8722.7U CN21375502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8722.7U CN21375502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5025U true CN213755025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7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8722.7U Active CN21375502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550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8400A1 (zh) * 2022-11-22 2024-05-30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8400A1 (zh) * 2022-11-22 2024-05-30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9582A (zh) 微波烹饪电器
CN213755025U (zh) 微波发生装置和微波加热设备
CN110464199B (zh) 烹饪设备及其煲体
CN110418557A (zh) 一种密封型机箱散热装置及密封型机箱
CN212299209U (zh) 室外机散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KR200447665Y1 (ko) 인버터 용접기
CN217882274U (zh) 采用一体冷却的光纤激光器
CN216162109U (zh) 激光器冷却装置及激光器设备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207802671U (zh) 散热模块和家用电器
CN209248452U (zh) 一种服务器设备散热结构
CN206195214U (zh) 机柜散热系统和变流器柜
CN211902991U (zh) 微波烹饪电器
CN215935431U (zh) 散热装置和高压变频装置
CN219881623U (zh) 一种水冷焊接电源的冷却系统
CN110139540A (zh) 超导热管散热器和具有其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装置
CN220189870U (zh) 一种相控阵天线散热结构
CN214387230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7064370U (zh) 机架散热结构
CN213310260U (zh) 激光治疗仪的散热装置
CN221228145U (zh) 逆变器及其散热结构
CN211127832U (zh) 一种易散热网关机柜
CN218920254U (zh) 变频器、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