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7991U -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7991U
CN213747991U CN202022869673.4U CN202022869673U CN213747991U CN 213747991 U CN213747991 U CN 213747991U CN 202022869673 U CN202022869673 U CN 202022869673U CN 213747991 U CN213747991 U CN 213747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
collecting plate
tube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96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培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uili Xianchuang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uili Xianchuang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uili Xianchuang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uili Xianchuang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96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7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7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7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包括端面为弧形或拱形的集热板,所述集热板内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根换热管,换热管两端分别伸出所在侧的集热板端面;所述换热管一端与进液管连接,其另一端与出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管设置有进液接头,所述出液管设置有出液接头;所述集热板内凹侧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条吸热缝,吸热缝两端不伸出集热板两端,本方案可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的余热进行热交换,从而避免热能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 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存在温差的冷媒和热媒利用对流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实现换热效果,以实现制冷或制热效果。就目前而言,大量的工厂或者锅炉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而传统的热交换器并不能对这部分余热排除进行回收,从而造成了热能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可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的余热进行热交换,从而避免热能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包括:
端面为弧形或拱形的集热板,所述集热板内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根换热管,换热管两端分别伸出所在侧的集热板端面;
所述换热管一端与进液管连接,其另一端与出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管设置有进液接头,所述出液管设置有出液接头;
所述集热板内凹侧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条吸热缝,吸热缝两端不伸出集热板两端。
本方案利用弧形或拱形的集热板用于收集设备散发的余热,并利用吸热缝用于将热能暂留在缝隙中,从而用于加热集热板,集热板受热后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从而实现与换热管内的冷媒进行换热,实现热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缝包括浅缝和深缝,且满足每一根换热管对应一条浅缝,所述浅缝由集热板内凹侧表面延伸至换热管表面;
两换热管之间至少设置一条所述深缝,深缝由集热板内凹侧表面延伸并靠近集热板的凸起侧。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板的凸起侧覆盖一层保温板,设置保温板可避免集热板的热量散失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为螺纹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板端面形成的弧形或拱形的圆心角不超过180°。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缝的宽度为2-5mm。
进一步的,使用状态下,所述集热板轴向朝下,使得换热管垂直于地面,且进液管位于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和吸热缝均采用平行方式均匀分布在集热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和传统的换热器相比,本方案可以将发散的余热进行集中回收利用,从而实现与冷媒的换热,提高了余热排除的再次利用,避免了热能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包括端面为弧形或拱形的集热板1,显而易见的,集热板1应采用热传导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为考虑成本和热传导效率的综合应用,优选采用金属铝制成集热板1。集热板1内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根换热管2,换热管2两端分别伸出所在侧的集热板1端面,为了保证没根换热管2有足够的热量对冷媒进行加热,相邻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应该在3-5cm左右,换热管2可优选采用金属铜制成,以提高换热效率。换热管2一端与进液管3连接,其另一端与出液管4连接,进液管3设置有进液接头5,出液管4设置有出液接头6;集热板1内凹侧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条吸热缝7,吸热缝7两端不伸出集热板1两端,其结构可参考图1和图2所述,相当于是在集热板1内凹侧开设了多条盲槽,盲槽的作用是用于将散发的热空气聚集在,形成一定的暂留,从而加以进行热传导利用。
可选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吸热缝7包括浅缝71和深缝72,且满足每一根换热管2对应一条浅缝71,浅缝71由集热板1内凹侧表面延伸至换热管2表面;两换热管2之间至少设置一条深缝72,深缝72由集热板1内凹侧表面延伸并靠近集热板1的凸起侧,其结构可参考图2所示,在图2中浅缝71和深缝72采用依次交替设置的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两换热管2之间设置更多条深缝72以增强换热效率。
可选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集热板1的凸起侧覆盖一层保温板8,参考图2,保温板8紧贴集热板1的凸起侧表面。
可选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进液接头5和出液接头6均为螺纹接头,以方便进行接管。
可选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集热板1端面形成的弧形或拱形的圆心角不超过180°。
可选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吸热缝7的宽度为2-5mm。
可选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使用状态下,集热板1轴向朝下,使得换热管2垂直于地面,且进液管3位于下方,其结构参考图1所示,在具体使用场景中可以将其放置在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换热管2和吸热缝7 均采用平行方式均匀分布在集热板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面为弧形或拱形的集热板(1),所述集热板(1)内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根换热管(2),换热管(2)两端分别伸出所在侧的集热板(1)端面;
所述换热管(2)一端与进液管(3)连接,其另一端与出液管(4)连接,所述进液管(3)设置有进液接头(5),所述出液管(4)设置有出液接头(6);
所述集热板(1)内凹侧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条吸热缝(7),吸热缝(7)两端不伸出集热板(1)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缝(7)包括浅缝(71)和深缝(72),且满足每一根换热管(2)对应一条浅缝(71),所述浅缝(71)由集热板(1)内凹侧表面延伸至换热管(2)表面;
两换热管(2)之间至少设置一条所述深缝(72),深缝(72)由集热板(1)内凹侧表面延伸并靠近集热板(1)的凸起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1)的凸起侧覆盖一层保温板(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5)和出液接头(6)均为螺纹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1)端面形成的弧形或拱形的圆心角不超过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缝(7)的宽度为2-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集热板(1)轴向朝下,使得换热管(2)垂直于地面,且进液管(3)位于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换热管(2)和吸热缝(7)均采用平行方式均匀分布在集热板(1)上。
CN202022869673.4U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Active CN213747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9673.4U CN213747991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9673.4U CN213747991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7991U true CN213747991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9673.4U Active CN213747991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7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5716A (zh) 一种板式气气热交换器
CN207074024U (zh) 延长使用寿命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
CN209945071U (zh) 一种可调螺距折流板换热器
CN111412690A (zh) 热泵机组换热器
CN213747991U (zh) 一种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CN207585398U (zh) 一种多热源换热器
CN101958440A (zh) 具有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池组
CN208818047U (zh) 一种枕形板翅式换热器
CN210512784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06222991U (zh) 一种翅片热管式换热器
CN206258004U (zh) 一种便捷式新型热管换热器
CN213748011U (zh) 基于余热回收利用的热交换器
CN105486133A (zh) 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工作介质
CN2482660Y (zh) 导热油炉
CN106949757A (zh) 圆环槽平行热交换器
CN107525425A (zh) 提高使用寿命的换热装置
CN219913682U (zh) 一种具有制冷与加热功能的换热器
CN215112884U (zh) 一种油电用钢制板式散热器
CN212511955U (zh) 一种制造成本低的铜管复合式冷凝器
CN217715524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的高效蒸发器
CN202599156U (zh) 冷却管错列换热器芯体
CN217818297U (zh) 一种集成式热管换热器
CN220871543U (zh) 一种具有多向换热机构的板式换热器
CN203731907U (zh) U形热管换热元件及u形热管换热器
CN210717627U (zh)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烟囱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