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3920U - 工业隔膜泵 - Google Patents

工业隔膜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3920U
CN213743920U CN202022168024.1U CN202022168024U CN213743920U CN 213743920 U CN213743920 U CN 213743920U CN 202022168024 U CN202022168024 U CN 202022168024U CN 213743920 U CN213743920 U CN 213743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chamber
threaded rod
liquid in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80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辉
赫世伯
张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Industrial And Mining Water Pump Accessories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Industrial And Mining Water Pump Accessories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Industrial And Mining Water Pump Accessories Factor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Industrial And Mining Water Pump Accessories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0221680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3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3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3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隔膜泵,工业隔膜泵包括吸液管和排液管,工业隔膜泵包括:第一蓄液室、第一进液口、第一滚球、第一出液口、连接管、膜盖、膜片组件、气缸、第二蓄液室、第二滚球和第四出液口;第一蓄液室为中空腔体;第一进液口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底壁上,且第一进液口与吸液管相连通;第一滚球嵌入第一蓄液室内,且第一滚球位于第一进液口的上方;第一出液口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侧壁上,且第一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相垂直;连接管呈T型,连接管包括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连接管的第二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相连通;膜盖包括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膜盖为中空腔体,且膜盖与连接管的第二出液口相连通。

Description

工业隔膜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膜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业隔膜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工业隔膜泵是一种新型输送机械,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对各种液体均能抽光吸尽,但现有的隔膜泵对于腐蚀性液体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密封性不好,腐蚀性液体容易进入膜盖内腐蚀气缸,造成气缸损坏,无法正常工作,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业隔膜泵。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隔膜泵,工业隔膜泵包括吸液管和排液管,工业隔膜泵包括:第一蓄液室、第一进液口、第一滚球、第一出液口、连接管、膜盖、膜片组件、气缸、第二蓄液室、第二滚球和第四出液口;第一蓄液室为中空腔体;第一进液口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底壁上,且第一进液口与吸液管相连通;第一滚球嵌入第一蓄液室内,且第一滚球位于第一进液口的上方;第一出液口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侧壁上,且第一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相垂直;连接管呈T型,连接管包括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连接管的第二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相连通;膜盖包括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膜盖为中空腔体,且膜盖与连接管的第二出液口相连通;膜片组件固定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且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盖围设成气室;气缸固定在第一膜盖上,且气缸的输出端与膜片组件相连接;第二蓄液室为中空腔体,第二蓄液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进液口,且第三进液口与连接管的第三出液口相连通;第二滚球嵌入第二蓄液室内,且第二滚球位于第三进液口的上方;第四出液口设置在第二蓄液室的侧壁上,且第四出液口与第三进液口相垂直。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蓄液室为中空腔体,第一进液口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底壁上,且第一进液口与吸液管相连通,以实现液体可由吸液管进入到第一进液口,再流入第一蓄液室;其次,通过将第一滚球嵌入第一蓄液室内,且第一滚球位于第一进液口的上方,以实现第一滚珠在没有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下,可因重力始终在第一进液口上,用于堵住第一进液口;再次,通过将第一出液口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侧壁上,且第一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相垂直,且将连接管的第二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相连通,以实现液体可由第一蓄液室流入连接管内;再次,由于膜盖包括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且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相扣合,因此使膜盖为中空腔体,液体并可实现膜盖有容纳空间;再次,通过将膜片组件固定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且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盖围设成气室,以实现第二膜片在膜盖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且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盖围设成气室,以使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盖围成密闭空间;再次,通过将气缸固定在第一膜盖上,且气缸的输出端与膜片组件相连接,以实现通过开启气缸带动膜片组件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气室内的空间;再次,通过将第二蓄液室为中空腔体,第二蓄液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进液口,且第三进液口与连接管的第三出液口相连通,以实现连接管内的液体可经第三出液口,再进入第二蓄液室;再次,通过将第二滚球嵌入第二蓄液室内,且第二滚球位于第三进液口的上方,第四出液口设置在第二蓄液室的侧壁上,且第四出液口与第三进液口相垂直,以实现第二滚球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因重力向下堵住第三进液口。当气缸第二膜盖向上运动时,气室内的空间变大,气室压力变小,连接管与第一蓄液室和进液体管产生压力差(连接管与气室因相连通,故连接管与气室的压力相同);此时第一滚球被进液体管内的液体顶开,使第一滚球与第一进液口分离,液体将进入到第一蓄液室、连接管和气室内;同时,由于第二蓄液室与连接管之间也将压力差,因此第二滚球将被吸到第三进液口处,从而将第三进液口封闭,以避免排液管内的液体流入连接管内。当气缸第二膜盖向下运动时,气室内的空间变小,气室内压力变大,连接管与第二蓄液室和进液体管产生压力差;此时第二滚球将连接管内的液体顶开,使第二滚球与第三进液口分离,连接管内液体将经排液管流出;同时,由于第一蓄液室与连接管之间也将压力差,因此第一滚球将被吸到第一进液口处,从而将第一进液口封闭,以避免连接管内的液体排出。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气缸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且由于气缸不直接接触液体,因此可实现对各种腐蚀性液体进行输送。同时,以压缩空气作动力,在排气时是一个膨胀吸热的过程,工作时温度是降低的,无有害气体排出,因此产品不会产生温度过高的情况,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进液口呈喇叭口状;第二进液口呈喇叭口状。
在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进液口呈喇叭口状,第二进液口呈喇叭口状,以实现第一滚球与第一进液口紧密贴合,第二滚珠与第三进液口紧密贴合,以提高第一进液口和第三进液口的密封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挡板;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顶壁;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纹杆的一端穿过第一螺纹孔;第一挡板与第一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挡板嵌入第一蓄液室内,且第一挡板位于第一滚球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顶壁,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蓄液室的顶壁,以实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蓄液室螺纹连接,可通过调节第一螺纹杆的伸出长度;其次,通过将第一挡板与第一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挡板嵌入第一蓄液室内,且第一挡板位于第一滚球的上方,以实现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挡板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挡板与第一滚球的距离,从而调节第一滚球与第一进液口的最大距离,进而调节进液体管内液体进入连接管的速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第一手轮;第一手轮套设在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且第一手轮与第一螺纹杆无相对转动。
在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手轮套设在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且第一手轮与第一螺纹杆无相对转动,以实现使用手轮便于旋转第一螺纹杆,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杆和第二挡板;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蓄液室的顶壁;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穿过第二螺纹孔;第二挡板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挡板嵌入第二蓄液室内,且第二挡板位于第二滚球的上方;其中,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在该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蓄液室的顶壁,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蓄液室的顶壁,以实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蓄液室螺纹连接,可通过调节第二螺纹杆的伸出长度;其次,通过将第二挡板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挡板嵌入第二蓄液室内,且第二挡板位于第二滚球的上方,以实现通过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二挡板移动,从而调节第二挡板与第二滚球的距离,从而调节第二滚球与第二进液口的最大距离,进而调节进液体管内液体进入连接管的速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第二手轮;第二手轮套设在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且第二手轮与第二螺纹杆无相对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手轮套设在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且第二手轮与第二螺纹杆无相对转动,以实现使用手轮便于旋转第二螺纹杆,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和支撑座;支撑板呈V型,连接管嵌入支撑板内;支撑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支撑杆与支撑板相连接;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且支撑杆嵌入第三螺纹孔内;其中,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支撑板呈V型,连接管嵌入支撑板内,以实现连接管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支撑板对连接管进行支撑;其次,通过将支撑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支撑杆与支撑板相连接,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且支撑杆嵌入第三螺纹孔内,其中,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相适配,以实现支撑杆与支撑座螺纹连接,可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长度,调整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使支撑板对不同高度的连接管进行支撑,进而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业隔膜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工业隔膜泵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如图1和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吸液管,12排液管,14第一蓄液室,16第一进液口,18第一滚球,20第一出液口,22连接管,221第二进液口、222第二出液口,223第三出液口,24膜盖,241第一膜盖,242第二膜盖,26膜片组件,28气缸,30第二蓄液室,32第二滚球,34第三进液口,36第四出液口,38第一螺纹杆,40第一挡板,42第一手轮,44第二螺纹杆,46第二挡板,48第二手轮,50支撑板,52支撑杆,54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如图1和图2中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业隔膜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隔膜泵,如图1所示,工业隔膜泵包括吸液管10和排液管12,工业隔膜泵包括:第一蓄液室14、第一进液口16、第一滚球18、第一出液口20、连接管22、膜盖24、膜片组件26、气缸28、第二蓄液室30、第二滚球32和第四出液口36;第一蓄液室14为中空腔体;第一进液口16设置在第一蓄液室14的底壁上,且第一进液口16与吸液管10相连通;第一滚球18嵌入第一蓄液室14内,且第一滚球18位于第一进液口16的上方;第一出液口20设置在第一蓄液室14的侧壁上,且第一出液口20与第一进液口16相垂直;连接管22呈T型,连接管22包括第二进液口221、第二出液口222和第三出液口223,连接管22的第二进液口221与第一出液口20相连通;膜盖24包括第一膜盖241和第二膜盖242,膜盖24为中空腔体,且膜盖24与连接管22的第二出液口222相连通;膜片组件26固定在第一膜盖241和第二膜盖242之间,且膜片组件26与第二膜盖242围设成气室;气缸28固定在第一膜盖241上,且气缸28的输出端与膜片组件26相连接;第二蓄液室30为中空腔体,第二蓄液室3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进液口34,且第三进液口34与连接管22的第三出液口223相连通;第二滚球32嵌入第二蓄液室30内,且第二滚球32位于第三进液口34的上方;第四出液口36设置在第二蓄液室30的侧壁上,且第四出液口36与第三进液口34相垂直。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蓄液室14为中空腔体,第一进液口16设置在第一蓄液室14的底壁上,且第一进液口16与吸液管10相连通,以实现液体可由吸液管10进入到第一进液口16,再流入第一蓄液室14;其次,通过将第一滚球18嵌入第一蓄液室14内,且第一滚球18位于第一进液口16的上方,以实现第一滚珠在没有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下,可因重力始终在第一进液口16上,用于堵住第一进液口16;再次,通过将第一出液口20设置在第一蓄液室14的侧壁上,且第一出液口20与第一进液口16相垂直,且将连接管22的第二进液口221与第一出液口20相连通,以实现液体可由第一蓄液室14流入连接管22内;再次,由于膜盖24包括第一膜盖241和第二膜盖242,且第一膜盖241和第二膜盖242相扣合,因此使膜盖24为中空腔体,液体并可实现膜盖24有容纳空间;再次,通过将膜片组件26固定在第一膜盖241和第二膜盖242之间,且膜片组件26与第二膜盖242围设成气室,以实现第二膜片在膜盖24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且膜片组件26与第二膜盖242围设成气室,以使膜片组件26与第二膜盖242围成密闭空间;再次,通过将气缸28固定在第一膜盖241上,且气缸28的输出端与膜片组件26相连接,以实现通过开启气缸28带动膜片组件26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气室内的空间;再次,通过将第二蓄液室30为中空腔体,第二蓄液室3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进液口34,且第三进液口34与连接管22的第三出液口223相连通,以实现连接管22内的液体可经第三出液口223,再进入第二蓄液室30;再次,通过将第二滚球32嵌入第二蓄液室30内,且第二滚球32位于第三进液口34的上方,第四出液口36设置在第二蓄液室30的侧壁上,且第四出液口36与第三进液口34相垂直,以实现第二滚球32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因重力向下堵住第三进液口34。当气缸28第二膜盖242向上运动时,气室内的空间变大,气室压力变小,连接管22与第一蓄液室14和进液体管产生压力差(连接管22与气室因相连通,故连接管22与气室的压力相同);此时第一滚球18被进液体管内的液体顶开,使第一滚球18与第一进液口16分离,液体将进入到第一蓄液室14、连接管22和气室内;同时,由于第二蓄液室30与连接管22之间也将压力差,因此第二滚球32将被吸到第三进液口34处,从而将第三进液口34封闭,以避免排液管12内的液体流入连接管22内。当气缸28第二膜盖242向下运动时,气室内的空间变小,气室内压力变大,连接管22与第二蓄液室30和进液体管产生压力差;此时第二滚球32将连接管22内的液体顶开,使第二滚球32与第三进液口34分离,连接管22内液体将经排液管12流出;同时,由于第一蓄液室14与连接管22之间也将压力差,因此第一滚球18将被吸到第一进液口16处,从而将第一进液口16封闭,以避免连接管22内的液体排出。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气缸28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且由于气缸28不直接接触液体,因此可实现对各种腐蚀性液体进行输送。同时,以压缩空气作动力,在排气时是一个膨胀吸热的过程,工作时温度是降低的,无有害气体排出,因此产品不会产生温度过高的情况,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进液口16呈喇叭口状;第二进液口221呈喇叭口状。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进液口16呈喇叭口状,第二进液口221呈喇叭口状,以实现第一滚球18与第一进液口16紧密贴合,第二滚珠与第三进液口34紧密贴合,以提高第一进液口16和第三进液口34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工业隔膜泵还包括: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38和第一挡板40;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蓄液室14的顶壁;第一螺纹杆38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纹杆38的一端穿过第一螺纹孔;第一挡板40与第一螺纹杆38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挡板40嵌入第一蓄液室14内,且第一挡板40位于第一滚球18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蓄液室14的顶壁,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孔设置在第一蓄液室14的顶壁,以实现第一螺纹杆38与第一蓄液室14螺纹连接,可通过调节第一螺纹杆38的伸出长度;其次,通过将第一挡板40与第一螺纹杆38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挡板40嵌入第一蓄液室14内,且第一挡板40位于第一滚球18的上方,以实现通过第一螺纹杆38带动第一挡板40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挡板40与第一滚球18的距离,从而调节第一滚球18与第一进液口16的最大距离,进而调节进液体管内液体进入连接管22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工业隔膜泵还包括:第一手轮42;第一手轮42套设在第一螺纹杆38的另一端,且第一手轮42与第一螺纹杆38无相对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手轮42套设在第一螺纹杆38的另一端,且第一手轮42与第一螺纹杆38无相对转动,以实现使用手轮便于旋转第一螺纹杆38,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工业隔膜泵还包括: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杆44和第二挡板46;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蓄液室30的顶壁;第二螺纹杆4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纹杆44的一端穿过第二螺纹孔;第二挡板46与第二螺纹杆44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挡板46嵌入第二蓄液室30内,且第二挡板46位于第二滚球32的上方;其中,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蓄液室30的顶壁,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二蓄液室30的顶壁,以实现第二螺纹杆44与第二蓄液室30螺纹连接,可通过调节第二螺纹杆44的伸出长度;其次,通过将第二挡板46与第二螺纹杆44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挡板46嵌入第二蓄液室30内,且第二挡板46位于第二滚球32的上方,以实现通过第二螺纹杆44带动第二挡板46移动,从而调节第二挡板46与第二滚球32的距离,从而调节第二滚球32与第二进液口221的最大距离,进而调节进液体管内液体进入连接管22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工业隔膜泵还包括:第二手轮48;第二手轮48套设在第二螺纹杆44的另一端,且第二手轮48与第二螺纹杆44无相对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手轮48套设在第二螺纹杆44的另一端,且第二手轮48与第二螺纹杆44无相对转动,以实现使用手轮便于旋转第二螺纹杆44,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工业隔膜泵还包括:支撑板50、支撑杆52和支撑座54;支撑板50呈V型,连接管22嵌入支撑板50内;支撑杆5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支撑杆52与支撑板50相连接;支撑座54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且支撑杆52嵌入第三螺纹孔内;其中,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支撑板50呈V型,连接管22嵌入支撑板50内,以实现连接管22与支撑板50固定连接,且支撑板50对连接管22进行支撑;其次,通过将支撑杆5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支撑杆52与支撑板50相连接,支撑座54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且支撑杆52嵌入第三螺纹孔内,其中,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相适配,以实现支撑杆52与支撑座54螺纹连接,可通过调节支撑杆52的长度,调整支撑板50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使支撑板50对不同高度的连接管22进行支撑,进而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工业隔膜泵,所述工业隔膜泵包括吸液管和排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隔膜泵包括:
第一蓄液室,所述第一蓄液室为中空腔体;
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液室的底壁上,且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吸液管相连通;
第一滚球,所述第一滚球嵌入所述第一蓄液室内,且所述第一滚球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上方;
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液室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垂直;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呈T型,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所述连接管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通;
膜盖,所述膜盖包括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所述膜盖为中空腔体,且所述膜盖与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出液口相连通;
膜片组件,所述膜片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膜盖和所述第二膜盖之间,且所述膜片组件与所述第二膜盖围设成气室;
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膜盖上,且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膜片组件相连接;
第二蓄液室,所述第二蓄液室为中空腔体,所述第二蓄液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进液口,且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连接管的第三出液口相连通;
第二滚球,所述第二滚球嵌入所述第二蓄液室内,且所述第二滚球位于所述第三进液口的上方;
第四出液口,所述第四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液室的侧壁上,且所述第四出液口与所述第三进液口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隔膜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液口呈喇叭口状;
所述第三进液口呈喇叭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
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液室的顶壁;
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嵌入所述第一蓄液室内,且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滚球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
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第一螺纹杆无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
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液室的顶壁;
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嵌入所述第二蓄液室内,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滚球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
第二手轮,所述第二手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手轮与所述第二螺纹杆无相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隔膜泵还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V型,所述连接管嵌入所述支撑板内;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且所述支撑杆嵌入所述第三螺纹孔内;
其中,所述第三外螺纹与所述第三内螺纹相适配。
CN202022168024.1U 2020-09-28 2020-09-28 工业隔膜泵 Active CN213743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8024.1U CN213743920U (zh) 2020-09-28 2020-09-28 工业隔膜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8024.1U CN213743920U (zh) 2020-09-28 2020-09-28 工业隔膜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3920U true CN213743920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4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8024.1U Active CN213743920U (zh) 2020-09-28 2020-09-28 工业隔膜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3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43920U (zh) 工业隔膜泵
CN210312523U (zh) 一种真空吸料机用喷嘴式反吹装置
JP2011500212A5 (zh)
CN212337588U (zh) 一种带有过滤结构的气动隔膜泵
CN210614892U (zh) 一种钢塑复合管端部扩张装置
JP5628194B2 (ja) 自動散布機用のマニホールド
CN210087584U (zh) 一种具有v型密封圈的气动隔膜泵
CN210461007U (zh) 一种带减震装置的气动隔膜泵
CN110630496B (zh) 一种水环式真空泵一体机
CN106910915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进料的装置
CN211778063U (zh) 一种潜水真空泵
CN112360780B (zh) 陶瓷真空泵
CN214664938U (zh) 立式加湿器
CN111530236A (zh) 一种用于三氯化磷生产的尾气吸收塔
CN211258933U (zh) 一种防水真空泵
CN21341936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罗茨真空泵用外壳
CN217129712U (zh) 一种加药设备新型挂片架
CN215692916U (zh) 一种螺旋式气液分离装置
CN219965251U (zh) 一种冷料喷涂机
CN216187121U (zh) 氮气氛储放柜
CN219797647U (zh) 一种密封胶冷却装置
CN219953593U (zh) 一种节能真空泵的灰尘处理装置
CN218509670U (zh) 一种往复式真空泵的整体式机身
CN211370721U (zh) 双极水环式真空泵
CN214007612U (zh) 一种自吸两栖泵用泵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