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3657U - 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43657U CN213743657U CN202022878408.2U CN202022878408U CN213743657U CN 213743657 U CN213743657 U CN 213743657U CN 202022878408 U CN202022878408 U CN 202022878408U CN 213743657 U CN213743657 U CN 2137436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ed radiator
- water
- cooling
- engin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0295 Serpen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用来给水陆两栖车的发动机降温,发动机设置于水陆两栖车的浮力箱,且发动机具有进液冷却管和出液冷却管,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气冷式散热器、水冷式散热器和出液三通阀,出液三通阀能将气冷式散热器的进水管和水冷式散热器的进水管择一连通或同时连通于出液冷却管,气冷式散热器的出水管、水冷式散热器的出水管均与进液冷却管连通,水冷式散热器位于浮力箱外且处于浮力箱的迎风面。该装置通过调节水冷式散热器和风冷式散热器的配合利用关系,可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城市内涝、山洪爆发、台风等极端天气也经常发生,其带来的救援问题也日益凸显。灾难面前,生命是最珍贵的。水陆两栖车是抢险救援中的利器,在保证救援安全的情况下,能快速且最大限度的开发水陆两栖车的救援能力是有发展前景的。
申请号为CN201620962303.6的前期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并联式水陆两栖车辆用冷却系统,包括风冷式散热器,与发动机总成连接的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风冷式散热器连接风冷式散热器进水管与风冷式散热器出水管,风冷式散热器进水管与发动机出水管连通,风冷式散热器出水管与发动机进水管连通,还包括位于车身下方的水冷式散热器,水冷式散热器连接水冷式散热器进水管与水冷式散热器出水管,水冷式散热器进水管与发动机出水管连通,水冷式散热器出水管与发动机进水管连通。但是该并联式水陆两栖车辆用冷却系统并未对如何对水冷式散热器和风冷式散热器配合利用进行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发动机冷却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如何对水冷式散热器和风冷式散热器配合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用来给水陆两栖车的发动机降温,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浮力箱,且所述发动机具有进液冷却管和出液冷却管,所述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气冷式散热器、水冷式散热器和出液三通阀,所述出液三通阀能将所述气冷式散热器的进水管和所述水冷式散热器的进水管择一连通或同时连通于所述出液冷却管,所述气冷式散热器出水管、所述水冷式散热器出水管均与所述进液冷却管连通,所述水冷式散热器位于浮力箱外且处于所述浮力箱前进时的迎风面。
作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冷式散热器位于水位线以下。
作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进液三通阀,所述进液三通阀能将所述气冷式散热器的出水管和所述水冷式散热器的出水管择一连通或同时连通于所述进液冷却管。
作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出液冷却管上设置有所述循环泵。
作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液冷却管上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
作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冷式散热器包括水冷却管,所述水冷却管呈蛇形排布。
作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冷却管由铜质材料制成。
作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冷式散热器包括风冷却管和风扇,所述风扇对所述风冷却管降温。
作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冷却管由铜质材料制成。
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该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用来给水陆两栖车的发动机降温,发动机设置于水陆两栖车的浮力箱,且发动机具有进液冷却管和出液冷却管,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气冷式散热器、水冷式散热器和出液三通阀,出液三通阀能将气冷式散热器的进水管和水冷式散热器的进水管择一连通或同时连通于出液冷却管,气冷式散热器的出水管、水冷式散热器的出水管均与进液冷却管连通,水冷式散热器位于浮力箱外且处于浮力箱前进时的迎风面。当装配有该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水陆两栖车在陆地上行驶时,此时通过出液三通阀同时打开气冷式散热器和水冷式散热器,此时水冷式散热器设置于浮力箱的迎风面,所以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风给水冷式散热器散热,同时,气冷式散热器也通过风进行散热,因此可极大地改善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当处于水中行驶时,出液三通阀将气冷式散热器的进水管与出液冷却管断开,同时连通水冷式散热器的进水管和出液冷却管,此时水冷式散热器便可在水中工作,通过水将发动机热量带走。通过对水冷式散热器和气冷式散热器的配合使用,该装置可以极大地提高该装置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的结构示意图。
100、浮力箱;200、发动机;201、进液冷却管;202、出液冷却管;300、水位线;
1、冷却系统;11、气冷式散热器;12、水冷式散热器;13、出液三通阀;14、进液三通阀;15、循环泵;1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该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用来给水陆两栖车的发动机200降温,发动机200设置于水陆两栖车的浮力箱100,且发动机200具有进液冷却管201和出液冷却管202,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系统1,冷却系统1包括气冷式散热器11、水冷式散热器12和出液三通阀13,出液三通阀13能将气冷式散热器11的进水管和水冷式散热器12的进水管择一连通或同时连通于出液冷却管202,气冷式散热器11出水管、水冷式散热器12出水管均与进液冷却管201连通,水冷式散热器12位于浮力箱100外且处于浮力箱100前进时的迎风面。当装配有该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水陆两栖车在陆地上行驶时,此时通过出液三通阀13同时打开气冷式散热器11和水冷式散热器12,此时水冷式散热器12设置于浮力箱100的迎风面,所以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风给水冷式散热器12散热,同时,气冷式散热器11也通过风进行散热,因此可极大地改善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当处于水中行驶时,出液三通阀13将气冷式散热器11的进水管与出液冷却管202断开,同时连通水冷式散热器12的进水管和出液冷却管202,此时水冷式散热器12便可在水中工作,通过水将发动机热量带走。通过对水冷式散热器12和气冷式散热器11的配合使用,该装置可以极大地提高该装置的冷却效率。
优选地,水冷式散热器12位于水位线300以下。本实施例中,当水陆两栖车在水中行驶时,水冷式散热器12位于水位线300以下可以极大地提高水冷式散热器12的冷却效率。
可选地,冷却系统1还包括进液三通阀14,进液三通阀14能将气冷式散热器11的出水管和水冷式散热器12的出水管择一连通或同时连通于进液冷却管201。本实施例中,进液三通阀14随着出液三通阀13一起工作,当出液三通阀13连通气冷式散热器11时,进液三通阀14也连通气冷式散热器11,当出液三通阀13连通水冷式散热器12时,进液三通阀14也连通水冷式散热器12,当出液三通阀13全开时,进液三通阀14也全开。
可选地,冷却系统1还包括循环泵15,出液冷却管202上设置有循环泵15。本实施例中,循环泵15可以加速发动机冷却系统1内水的循环。
可选地,冷却系统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6,进液冷却管20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16测的是冷却以后的冷却液温度值,根据测得的温度值调整进液三通阀14及出液三通阀13的开关状态以及循环泵15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水冷式散热器12包括水冷却管,水冷却管呈蛇形排布。本实施例中,水冷却管蛇形排布可以延长水冷却管的长度,进而提升水冷式散热器12冷却效率。且可以减小水冷式散热器12的尺寸。
优选地,水冷却管由铜质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由于铜的热导率大,所以选择铜材质作水冷却管可以提高冷却液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速度。
可选地,气冷式散热器11包括风冷却管和风扇,风扇对风冷却管降温。本实施例中,风扇可以加快热量从风冷却管上散失。
优选地,风冷却管由铜质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由于铜的热导率大,所以选择铜作水冷却管可以提高冷却液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速度。
一种水陆两栖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用来给水陆两栖车的发动机(200)降温,所述发动机(200)设置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浮力箱(100),且所述发动机(200)具有进液冷却管(201)和出液冷却管(20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系统(1),所述冷却系统(1)包括气冷式散热器(11)、水冷式散热器(12)和出液三通阀(13),所述出液三通阀(13)能将所述气冷式散热器(11)的进水管和所述水冷式散热器(12)的进水管择一连通或同时连通于所述出液冷却管(202),所述气冷式散热器(11)的出水管、所述水冷式散热器(12)的出水管均与所述进液冷却管(201)连通,所述水冷式散热器(12)位于浮力箱(100)外且处于所述浮力箱(100)前进时的迎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散热器(12)位于水位线(30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还包括进液三通阀(14),所述进液三通阀(14)能将所述气冷式散热器(11)的出水管和所述水冷式散热器(12)的出水管择一连通或同时连通于所述进液冷却管(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还包括循环泵(15),所述出液冷却管(202)上设置有所述循环泵(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6),所述进液冷却管(201)上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散热器(12)包括水冷却管,所述水冷却管呈蛇形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管由铜质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式散热器(11)包括风冷却管和风扇,所述风扇对所述风冷却管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却管由铜质材料制成。
10.一种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78408.2U CN213743657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78408.2U CN213743657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43657U true CN213743657U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3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78408.2U Active CN213743657U (zh) | 2020-12-02 | 2020-12-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43657U (zh) |
-
2020
- 2020-12-02 CN CN202022878408.2U patent/CN2137436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01370B (zh) |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分布式散热器 | |
CN110783601B (zh) | 一种换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 |
CN109835356B (zh) | 轨道车辆牵引系统水冷却装置 | |
CN205882115U (zh) |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微通道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13743657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水陆两栖车 | |
CN205830244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双冷却综合系统 | |
CN216977314U (zh) | 一种兆瓦级集成式智能冷却设备 | |
CN210422757U (zh) | 一种高铁钢轨打磨车用复合散热装置 | |
CN209553190U (zh) | 一种轨道机车用散热装置 | |
CN20960788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冷却装置 | |
CN208870868U (zh) | 一种母排成型机具液压油水冷散热装置 | |
CN208090974U (zh) | 一种车载热水装置 | |
CN108468586B (zh) | 散热器、发动机及机械设备 | |
CN114649893A (zh) | 散热片及设备 | |
CN215956968U (zh) | 一种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 | |
CN220267816U (zh) | 一种机油冷却器布置结构以及车辆 | |
CN214592562U (zh) | 一种节能型模块机组自由冷却系统 | |
CN113580924B (zh) | 一种特种装备及其发动机舱体冷却系统 | |
CN213514056U (zh) | 一种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20065749U (zh) | 燃料电池热量回收系统 | |
CN210239833U (zh) | 一种发动机温控结构及发动机 | |
CN209200072U (zh) | 一种高效一体式车用氢燃料电池散热装置 | |
CN219572731U (zh) | 便于收集冷却水的冷却塔 | |
CN218293704U (zh) | 一种多层散热管的车用散热器 | |
CN205592006U (zh) | 一种新型智能的汽车用全铝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