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35494U -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 Google Patents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35494U
CN213735494U CN202022066871.7U CN202022066871U CN213735494U CN 213735494 U CN213735494 U CN 213735494U CN 202022066871 U CN202022066871 U CN 202022066871U CN 213735494 U CN213735494 U CN 213735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ship
shell
power
waterproof motor
pro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668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航宇
覃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668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35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35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35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和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防水电机、桨壳和螺旋桨,所述防水电机设于所述安装壳体内,所述桨壳与所述安装壳体相连,所述桨壳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桨壳内,所述防水电机与所述螺旋桨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由于采用了防水电机,因此使得动力装置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在无人船在航行时,不易因进水而损坏导致无法工作,此外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防水结构保护电机,从而有利于简化动力装置的结构。

Description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背景技术
无人船是一种利用现代无人技术与多领域技术融合的新产物,与传统的船只相比,其可以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可以应用于测绘、水文和水质监测等技术领域。相关技术中,无人船的动力装置的防水效果不佳,容易使内部的电机进水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中采用了防水电机,不易进水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力装置的无人船的船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船体的无人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和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防水电机、桨壳和螺旋桨,所述防水电机设于所述安装壳体内,所述桨壳与所述安装壳体相连,所述桨壳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桨壳内,所述防水电机与所述螺旋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由于采用了防水电机,因此使得动力装置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在无人船在航行时,不易因进水而损坏导致无法工作,此外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防水结构保护电机,从而有利于简化动力装置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一侧敞开的容放腔,所述容放腔适于容放所述防水电机;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相连且遮盖所述容放腔的敞开侧,所述盖体与所述防水电机相连,所述盖体上设有供所述防水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的避让孔;和罩壳,所述罩壳设于所述盖体的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罩壳与所述盖体相连且沿所述盖体的周向延伸成环形,所述罩壳的周壁上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桨壳与所述罩壳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容放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过滤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靠近所述容放腔的表面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容放腔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设有所述避让孔,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且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周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的靠近所述避让孔的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设在所述电机轴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周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密封圈的靠近所述容放腔的一侧,所述轴承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圈和所述防水电机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为多组,多组动力组件间隔排布,多组所述动力组件中的所述桨壳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壳体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桨壳的内周壁上设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为多个且沿所述桨壳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船体,包括: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包括上述的动力装置;和浮力部,所述浮力部与所述动力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船体,由于动力装置采用了防水电机,因此使得动力装置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在无人船在航行时,不易因进水而损坏导致无法工作,此外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防水结构保护电机,从而有利于简化动力装置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包括上述的船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由于动力装置采用了防水电机,因此使得动力装置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在无人船在航行时,不易因进水而损坏导致无法工作,此外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防水结构保护电机,从而有利于简化动力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船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动力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防护格栅未示出;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盖体和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桨壳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的桨壳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无人船100,
船体101,
动力部14,
船体部11,第一端面111,底面112,过线孔115,导线槽1112,安装腔110,开口1121,第一导流通道113,第一进口1131,第一出口1132,第二导流通道114,第二进口1141,第二出口1142,
动力装置20,第一动力组件201,第二动力组件202,
安装壳体21,基座211,容放腔2111,通孔2112,盖体212,避让孔2121,安装槽2122,支撑柱2123,罩壳213,进水口2131,
防水电机22,电机轴221,
螺旋桨23,
桨壳24,出水口241,锥形部242,避让口243,导流筋244,连接板245,
密封圈25,
轴承26,
防护格栅13,
浮力部12,
船架102,
防护杆116,第一段1161,第二段1162,
固定座11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该无人船100可以应用于海洋、湖泊以及河流的测绘、水文和水质监测等,当然,该无人船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所述的无人船100包括多个船体101,多个船体101平行排布,多个船体101 通过船架102连接。多个船体101可以用于承载船架102,船架102可以用于承载货物、电池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所示,两个船体101平行设置。如图2所示,每个船体101包括浮力部12和两个动力部14。其中一个动力部14与浮力部12的一端(例如前端)连接,另一个动力部 14与浮力部12的另一端(例如后端)连接。换言之,浮力部12连接在两个动力部1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动力部14具有排水功能,进而可以通过排水驱动浮力部12运动;进一步地,通过对动力部14的排水方向的调节,位于浮力部12两端的动力部12可以给浮力部12不同方向的驱动力,进而可以驱动浮力部12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
例如,以一个船体101为例,举例说明书调整无人船100运动方向的过程:当无人船100 前进或后退时,可以控制启动一个动力部14,可以驱动船体101前进或后退。这种操作可以提升无人船100的运动灵活性,尤其是当无人船100搁浅时,可以根据无人船100的状态控制无人船100后退,进而可以使无人船100自动脱离搁浅状态。
如图3、图4所示,动力部14包括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两侧面、顶面以及底面112,第二端面、两侧面以及顶面分别形成为圆弧面且第二端面、两侧面和顶面圆弧过渡,以减少无人船100在航行时的阻力。浮力部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船体部11的第一端面111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对浮力部12的具体材质或者形状等不作限制,只要浮力部12能漂浮在水面上即可。例如浮力部12可为气囊;或者是浮力部12可由不吸水的软质发泡材料制成,例如浮力部12可为泡沫件;又或者是浮力部12也可为中空的硬质塑料,从而可使浮力部 12在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漂浮在水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100,通过在浮力部12的两端均设置动力部14,再通过对动力部14的排水方向的调节,可以调整动力部14施加于浮力部12驱动力的方向,进而可以驱动浮力部12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从而可以提升无人船100运动的灵活性。
如图3-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动力部14可以包括:船体部11、动力装置20和防护格栅13。船体部11内形成有安装腔110和与安装腔110连通的导流通道,安装腔110的一侧具有开口1121,开口1121可以位于底面112上。如图5所示,安装腔110 内适于安装动力装置20。如图3、图4所示,安装腔110的开口1121上设置有防护格栅13,防护格栅13可以阻止水草等杂物进入安装腔110内影响无人船100航行。动力装置20与导流通道相对,由此动力装置20的排水可以通过导流通道流出,进而便于驱动船体101运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100的动力装置20。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100的动力装置20,包括安装壳体21和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防水电机22、桨壳24和螺旋桨23,其中,防水电机22,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防水的电机,自身可以防水防潮,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内部的电气元件短路,由于采用防水电机22,因此动力装置20能更好的适应无船的应用环境,而且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防水结构保护电机,从而有利于简化动力装置20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防水电机22设于安装壳体21内,由此安装壳体21还可对防水电机22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例如可避免水底的石头等划伤防水电机22,桨壳24与安装壳体21相连,桨壳24上设有出水口241,出水口241与导流通道相对,螺旋桨23位于桨壳 24内,防水电机22与螺旋桨23相连以驱动螺旋桨23转动,由此可以利用螺旋桨23进行排水,排出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口241排出,进而可以为船体101运动提供动力。此外,设置的桨壳24一方面可对螺旋桨23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例如当无人船100搁浅时,可避免螺旋桨23直接与水底接触而变形损坏,另一方面在螺旋桨23排水时,还可对排出的水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可以调整螺旋桨23施加给无人船100的驱动力,有利于使螺旋桨23能更好地驱动无人船100航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船100的动力装置20,由于采用了防水电机22,因此使得动力装置20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在无人船100在航行时,不易因进水而损坏导致无法工作,此外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防水结构保护电机,从而有利于简化动力装置20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安装壳体21上设有与出水口241连通的进水口2131,由此水流可通过进水口2131流入,再通过出水口241流出,结构形式简单,便于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壳体21包括基座211,基座211具有一侧敞开的容放腔2111,容放腔2111适于容放防水电机22,具体而言,防水电机 22可以通过容放腔2111的敞开侧放置在容放腔2111内,由此方便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基座211与安装腔110的底壁可拆卸相连,由此方便拆装。具体地,基座211与安装腔110的底壁通过螺钉可拆卸相连,这种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可靠,便于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安装壳体21还包括盖体212,盖体 212与基座211相连且遮盖容放腔2111的敞开侧,盖体212上设有供防水电机22的电机轴221穿过的避让孔2121,由此防水电机22安放在容放腔2111中时,防水电机22的电机轴 221穿过避让孔2121与桨壳24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12与基座211可拆卸相连,由此方便盖体212与基座211的拆装。具体地,盖体212与基座211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相连,这种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可靠,便于实现。
对于防水电机22而言,防水电机22可仅与基座211相连,或者仅与盖体212相连,或者是防水电机22既与基座211相连,又与盖体212相连。在本实施例中,防水电机22与盖体212相连,具体地,防水电机22通过螺钉与盖体212相连,即防水电机22是安装在盖体 212上的且防水电机22位于容放腔21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安装壳体21还包括罩壳213,罩壳213设于盖体212的远离基座211的一侧,罩壳213与盖体212相连且沿盖体212的周向延伸成环形,罩壳213的周壁上设有进水口2131,桨壳24与罩壳213相连,由此水流可通过进水口2131进入罩壳213内再流向桨壳24,设置的罩壳213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流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罩壳213与盖体212为一体件,由此可提高罩壳213与盖体212的连接强度,并且还有利于简化动力装置20的装配工序。
具体地,罩壳213与盖体212为注塑成型的一体件,注塑的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效率高而且便于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进水口2131为多个,多个进水口2131沿罩壳213的周向间隔排布,由此可提高水流进入罩壳213的水量,以及提高进水的顺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基座211上设有与容放腔2111连通的通孔 2112,由此水流可通过通孔2112流入容放腔2111内,从而可在防水电机22工作时,对防水电机22进行散热,而且水流还可再通过通孔2112流出,避免在容放腔2111内堆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2112处设有过滤件,设置的过滤件可用于过滤泥沙,以防止泥沙进入容放腔2111内,影响到防水电机22的工作。
可选地,过滤件可设置在通孔2112中,或是设置在通孔2112的一端。例如,过滤件可为过滤棉,从而可以填充在通孔2112中;又例如过滤件还可为过滤网,从而可以安装在基座211的外壁或者是容放腔2111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盖体212的远离容放腔2111的表面上设有支撑柱2123,支撑柱2123朝向远离容放腔2111的方向延伸,所述避让孔2121贯穿支撑柱2123,由此防水电机22的电机轴221可通过避让孔2121支撑在支撑柱2123上,有利于提高防水电机22与盖体212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盖体212与支撑柱2123为一体件,由此结构形式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盖体212的靠近容放腔2111的表面的一部分朝向远离容放腔2111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2122,安装槽2122的槽底壁设有所述的避让孔2121,由此结构形式简单。具体地,安装槽2122的内径大于避让孔2121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安装槽2122内设有密封圈25,密封圈25 套设在电机轴221上且密封圈25的外周壁与安装槽2122的内周壁抵接,设置的密封圈25可防止泥沙等由避让孔2121进入容放腔2111内导致影响到防水电机22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密封圈25的靠近避让孔2121的端面与安装槽2122的槽底壁抵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圈25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安装槽2122内设有轴承26,轴承26设在电机轴221的外周壁与安装槽2122的内周壁之间,设置的轴承26既可对电机轴22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便于使电机轴221能顺畅地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轴承26和密封圈25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仅设置其中一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当轴承26和密封圈25同时设置时,如图5所示,轴承26可以位于密封圈25的靠近容放腔2111的一侧,由此密封圈25还可以对轴承26起到一定的密封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轴承26的轴向两端分别与密封圈25和防水电机22抵接,由此密封圈25和防水电机22可共同对轴承26起到限位作用。具体而言,在这种方式下,在安装时,例如可先将轴承26套设在电机轴221上,再将密封圈25套设在电机轴221上,然后将电机轴221 穿过盖板上的避让孔2121,最后使用螺钉将防水电机22与盖板相连,对于轴承26而言,轴承26两端分别被密封圈25和防水电机22的靠近盖板的一端抵接限位,对于密封圈25而言,密封圈25的两端分别被轴承26和安装槽2122的槽底壁抵接限位,除此之外,便不需要使用别的限位部件了,结构形式简单,便于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动力组件为多组,多组动力组件间隔排布,由此可以提高动力装置20所能提供的驱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多组动力组件中的桨壳24通过连接板245 相连,连接板245与安装壳体21相连,由此有利于简化动力装置20的装配工序。
具体应用中,多个桨壳24与连接板245一体设置,也就是说,多个桨壳24与连接板245 为一体件,由此有利于提高桨壳24与连接板245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板245与安装壳体21的罩壳213相连。具体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连接板245与罩壳213可通过螺钉可拆卸相连,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便于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桨壳24被构造成环形,由此结构形式简单。
为了避免防水电机22与桨壳24发生干涉,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桨壳24的靠近安装壳体21的一端设有避让口243,防水电机22的电机轴221穿过避让口243伸入桨壳24内与螺旋桨23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出水口241设于桨壳24的远离安装壳体 21的一端,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桨壳24的远离安装壳体21的部分形成为锥形部242,沿桨壳24的轴向且在从安装壳体21到桨壳24的方向上,锥形部242的内径逐渐减小,进水口2131位于锥形部242的上游侧,出水口241设在锥形部242的下游端。这里所说的“上游”和“下游”均以水流受螺旋桨23驱动而流动的方向为准,水流先流过的为上游,后流过的为下游,由此水流在螺旋桨23的作用下,会先通过进水口2131进入桨壳24,然后再流经锥形部242,最后从出水口241排出。由于锥形部242的内径逐渐减小,因此会逐渐提高水流的流速,从而有利于提高螺旋桨23对无人船100的驱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桨壳24的内周壁上设有导流筋244,设置的导流筋244一方面可对水流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桨壳24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导流筋244沿桨壳24的轴向方向延伸,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导流筋244为多个且沿桨壳24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由此可提高导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流通道可以为两条,且分别为第一导流通道113和第二导流通道114。其中,第一导流通道113和第二导流通道114的进口分别位于安装腔110同一侧壁上,第一导流通道113和第二导流通道114的出口分别位于船体101部的第二端面和远离无人船100的侧面上。
如图4所示,动力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动力组件201和第二动力组件202,第一动力组件 201与第一导流通道113相对,第二动力组件202与第二导流通道114相对。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一动力组件201和第二动力组件202为船体101提供充足的动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第一动力组件201和第二动力组件202之间的驱动力,实现船体101的转向。
如图3所示,为了提升船体101转向的灵活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通道113包括第一进口1131和第一出口1132,第一进口1131与第一动力组件201相对,第一出口1132位于第一导流通道113的轴线上,由此可以利用从第一导流通道113内排出的水驱动船体101 沿船体101的方向前进或后退。第二导流通道114包括第二进口1141和第二出口1142,第二进口1141与第二动力组件202相对,第二出口1142朝向第二导流通道114的径向外侧敞开,也即水流可以从位于侧向方向的第二出口1142排出,由此可以给船体101侧向方向的推动力,从而便于使船体101转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5所示,动力部14可以包括船体部11。其中,船体部11具有安装腔110,动力装置20设于安装腔110内。船体部11具有过线孔115,过线孔115贯通船体部11,且过线孔115与安装腔110连通,以便于连接导线可穿过过线孔 115与设于安装腔110内的动力装置20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人船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连接导线,连接导线可以为信号线和/或电源线。如图3所示,船体部11的端部具有导线槽1112,过线孔115位于导线槽1112 内,过线孔115和导线槽1112可以用于导引动力装置20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线路。进一步地,导线槽1112可以为多个,每个导线槽1112沿船体部11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多个导线槽1112沿船体部1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由此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连接导线的引出方向,方便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无人船100还可以包括用于保护动力部14 底部的防护杆116,防护杆116的一端与动力部14连接,防护杆116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组件与动力部14连接,以将防护杆116固设于动力部14。进一步地,防护杆116的一端与动力部14插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1163,防护杆116的另一端穿设于固定座1163,固定座1163通过螺钉固设于动力部14。由此便于将防护杆116固定于动力部14。需要说明的是,在对防护杆116安装时,可以先将防护杆116的一端插设于动力部114,再将防护杆32的另一端插设于固定座1163上,最后将固定座1163通过螺钉安装在动力部14上,至此可以将防护杆116安装至动力部14。
需要说明的是,防护杆116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包括:螺纹件和固定罩,固定罩罩设于防护杆116,固定罩通过螺纹件固设于动力部14。在对防护杆116安装时,可以先将防护杆116的一端插设于动力部114,再利用固定罩将防护杆32的另一端贴合至动力部14上,再利用螺纹件将固定罩固定在动力部14上,至此可以将防护杆116安装至动力部14。进一步地,螺纹件可以为多个,且部分螺纹件位于防护杆 116的一侧,部分螺纹件位于防护杆116的另一侧。由此可以提升防护杆116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防护杆116可以包括第一段1161和第二段 1162。其中,第一段1161的一端通过固定组件与动力部14连接,第二段1162的另一端与第一段1161连接,第二段1162的另一端与动力部14插接,第一段1161和第二段1162的夹角为钝角。由此,可以使第一段1161和第二段1162构造出包围结构,将动力部14包裹起来,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动力部14。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段1161远离第二段1162的一端通过固定座1163与船体部 11的底面112连接,第二段1162远离第一段1161的一端与第二端面连接。具体地,第二端面上可以形成有安装孔,第二段1162远离第一段1161的一端与安装孔配合。安装时,先将第二段1162远离第一段1161的一端与安装孔配合,再将第一段1161远离第二段1162的一端通过固定座1163与船体部11的底面112连接。这样,既保证了防护杆116安装强度,又减小了无人船100的装配难度。本实施例中,防护杆116的设置保证了无人船100的航行安全性,避免无人船100在搁浅时损坏无人船的船体部11。
为了避免第一段1161和第二段1162之间出现应力集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61 与第二段1162之间圆滑过渡。由此可以提升防护杆116的结构强度。如图1、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杆116为多根,多根防护杆116平行设置。由此,可以更好的保护动力部14。更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每个动力部14上设有至少两根防护杆11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体;和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防水电机、桨壳和螺旋桨,所述防水电机设于所述安装壳体内,所述桨壳与所述安装壳体相连,所述桨壳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桨壳内,所述防水电机与所述螺旋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一侧敞开的容放腔,所述容放腔适于容放所述防水电机;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相连且遮盖所述容放腔的敞开侧,所述盖体与所述防水电机相连,所述盖体上设有供所述防水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的避让孔;和
罩壳,所述罩壳设于所述盖体的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罩壳与所述盖体相连且沿所述盖体的周向延伸成环形,所述罩壳的周壁上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桨壳与所述罩壳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容放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过滤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靠近所述容放腔的表面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容放腔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设有所述避让孔,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且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周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靠近所述避让孔的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设在所述电机轴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周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密封圈的靠近所述容放腔的一侧,所述轴承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圈和所述防水电机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为多组,多组动力组件间隔排布,多组所述动力组件中的所述桨壳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壳体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壳的内周壁上设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为多个且沿所述桨壳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
11.一种无人船的船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和
浮力部,所述浮力部与所述动力部相连。
12.一种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船体。
CN202022066871.7U 2020-09-18 2020-09-18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Active CN213735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6871.7U CN213735494U (zh) 2020-09-18 2020-09-18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6871.7U CN213735494U (zh) 2020-09-18 2020-09-18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35494U true CN213735494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43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66871.7U Active CN213735494U (zh) 2020-09-18 2020-09-18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35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98562B2 (ja) 水上乗り物の水中推進装置
US7854637B2 (en) Multiple venturi nozzle system for watercraft
US4643685A (en) Water jet propelled craft
US10960963B2 (en) Underwater propulsion unit
KR101209563B1 (ko) 수중구동용 추진장치
CN213735494U (zh)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CN111699132A (zh) 动力水翼系统
US7086914B1 (en) Modular bracket system for engine mounted trolling motors and the like
CN212951074U (zh)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KR101608714B1 (ko) 구동부 추진부 일체형 워터젯 전기 추진장치
CN213594454U (zh) 无人船的船体和无人船
CN214493310U (zh) 无人船的动力部、船体和无人船
CN213832040U (zh) 无人船的船体和无人船
CN213594455U (zh) 无人船的船体和无人船
WO2023085948A1 (en) A clamp bracket for supporting an electric outboard motor, and an electric outboard motor comprising such a clamp bracket
CN113844631A (zh) 无人船的动力装置、船体和无人船
CN113844584A (zh) 无人船的船体和无人船
JP2020111331A (ja) 水上乗り物の水中推進装置
CN113844583A (zh) 无人船的船体和无人船
CN214267930U (zh) 推进器和水上运行装置
CN214267931U (zh) 推进器和水上运行设备
CN111806666A (zh) 动力式船艇的推进系统
CN217260624U (zh) 半浸桨涵道推进器
CN219821745U (zh) 水下推进器的转弯装置及水下推进器
CN112550651A (zh) 推进器和水上运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