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6534U - 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26534U
CN213726534U CN202022383663.XU CN202022383663U CN213726534U CN 213726534 U CN213726534 U CN 213726534U CN 202022383663 U CN202022383663 U CN 202022383663U CN 213726534 U CN213726534 U CN 213726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ole
baffle
baffle plate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836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陈延坤
管章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rve Pharmaceutical Fluid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rve Pharmaceutical Fluid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rve Pharmaceutical Fluid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rve Pharmaceutical Fluid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836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26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26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26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管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管包括圆管部和扁管部,所述扁管部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管部固定连接,所述圆管部为圆管,所述扁管部为左右长度与前后宽度不相等的扁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扁管的两头形成有圆管,可以适应现有的反应器,解决了现有的扁管在反应器中安装不便的问题;通过圆管部和扁管部交替排列形成波节管的效果,并且扁管部偏转使反应物螺旋流动,增大了湍流,解决了反应管内湍流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续流反应器(如公开号为CN107442061B的专利)的反应管无论是直管还是螺旋管,其反应管每处的管内横截面面积都是一样的。所以反应管只能靠在内壁压制螺旋线,或者使用螺旋管来提高反应管内反应物的湍流,但是以上两种方式对增大反应物湍流效果的作用有限。
当反应管圆管时,与换热介质热交换效率较差;当反应管是扁管时,反应管的两端由于不是圆形,不方便与封头和折流管箱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使用扁管的反应器,解决了现有的扁管在反应器中安装不便的问题,解决了反应管内湍流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反应管包括圆管部和扁管部,所述扁管部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管部固定连接,所述圆管部为圆管,所述扁管部为左右长度与前后宽度不相等的扁管。
优选地,一根反应管包括一个扁管部和两个圆管部,所述圆管部和扁管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一根反应管包括多个扁管部和多个圆管部,所述扁管部和圆管部沿直线交替排布,所述圆管部和扁管部一体成型,所述反应管上下两端均为圆管部。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扁管部中上方的扁管部相对下方的扁管部以圆管部的轴线为轴沿固定的方向旋转一个固定的角度。
一种使用扁管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所述反应管在壳体内腔中。
优选地,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折流板和折流管,所述通孔板与折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通孔板形成有通孔板通孔,所述折流板形成有折流板通孔,所述通孔板通孔和折流板通孔一一对应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板通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与折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管为硬管或软管;
所述壳体上下两端分别与折流管箱连接,所述折流管箱的通孔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管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管箱的通孔板固定连接并与其通孔板通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箱上设置有反应物入口和反应物出口,所述反应物入口和反应物出口分别与不同的反应管相连通;所述反应管通过折流管依次一一串联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卡套式接头,所述卡套式接头一端与折流板通孔相连通且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折流管相连通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板通孔内壁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卡套式接头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卡套式接头插入折流板通孔中并与折流板通孔螺纹连接;所述折流管与卡套式接头卡套式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折流板和盲板,所述折流板一侧与通孔板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盲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若干条相分离的折流通孔,所述通孔板、盲板与折流板的折流通孔共同组成若干个相分离的折流通道;所述通孔板形成有多个通孔板通孔,一个折流通道与若干对通孔板通孔相连通;
所述壳体上下两端分别与折流管箱连接,所述折流管箱的通孔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管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管箱的通孔板固定连接并与其通孔板通孔相连通,所述三片组合式折流管箱上设置有反应物入口和反应物出口,所述反应物入口和反应物出口分别与对应的反应管相连通;所述反应管通过折流通道依次一一串联连通。
优选地,所述盲板形成有盲板通孔,所述盲板通孔与折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盲板通孔与取样阀和/或传感器相连通,所述盲板与取样阀和/或传感器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扁管的两头形成有圆管,可以适应现有的反应器,解决了现有的扁管在反应器中安装不便的问题;通过圆管部和扁管部交替排列形成波节管的效果,并且扁管部偏转使反应物螺旋流动,增大了湍流,解决了反应管内湍流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扁管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一个扁管部);
图2:扁管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一个扁管部);
图3: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个扁管部);
图4:扁管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多个扁管部,扁管部不偏转);
图5:扁管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多个扁管部,扁管部不偏转);
图6: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多个扁管部,扁管部不偏转);
图7: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一(多个扁管部,扁管部偏转);
图8: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二(多个扁管部,扁管部偏转);
图9: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到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反应管2包括圆管部21和扁管部22,所述扁管部22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管部21固定连接,所述圆管部21为圆管,所述扁管部22为左右长度与前后宽度不相等的扁管。
优选地,一根反应管2包括一个扁管部22和两个圆管部21,所述圆管部21和扁管部22一体成型。
优选地,一根反应管2包括多个扁管部22和多个圆管部21,所述扁管部22和圆管部21沿直线交替排布,所述圆管部21和扁管部22一体成型,所述反应管2上下两端均为圆管部21。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扁管部22中上方的扁管部22相对下方的扁管部22 以圆管部21的轴线为轴沿固定的方向旋转一个固定的角度。
工作原理:
一根反应管2包括一个扁管部22和两个圆管部21时:将反应管2中间部分压扁成扁管,两端还是圆管,圆管方便与管板3焊接;扁管部22的横截面面积比圆管部21的横截面面积小,但是扁管部22的周长与圆管部21的周长相同或基本相等,所以单位横截面面积的扁管部22与换热介质接触得更充分,换热量更大,利于反应管2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反应管2内部可以加衬条,衬条两端可与管板固定或不固定,衬条在反应管2内部起到使反应物混合的作用。
一根反应管2包括多个扁管部22和多个圆管部21时:将反应管2中间部分依次压扁,形成圆管和扁管的交替,波节状态,反应管2两端还是圆管,圆管方便与管板3焊接;扁管部22的横截面面积比圆管部21的横截面面积小,但是扁管部22的周长与圆管部21的周长相同或基本相等,所以单位横截面面积的扁管部22与换热介质接触得更充分,换热量更大,利于反应管2 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反应管2内部可以加衬条,衬条两端可与管板固定或不固定,衬条在反应管2内部起到使反应物混合的作用。反应物在交替经过扁管部22和圆管部21时,会增强反应物的扰流(湍流)。
其中,但扁管部22可依次按照一定角度进行压制,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压扁,形成螺旋扁管状态。反应物在反应管2内螺旋流动,增强反应物的扰流(湍流)。
本申请的反应管2可以应用于所有管式反应器中,如申请号为 201910172116.6、申请号为201920731366.4等反应器。
实施例二:
如图1到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实施例一的扁管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壳程入口11 和壳程出口12,所述反应管2在壳体1内腔中。
优选地,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3、折流板4和折流管7,所述通孔板3与折流板4可拆卸连接,所述通孔板3形成有通孔板通孔30,所述折流板4形成有折流板通孔400,所述通孔板通孔30和折流板通孔400一一对应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7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板通孔400 相连通,所述折流管7与折流板4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管7为硬管或软管;
所述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与折流管箱连接,所述折流管箱的通孔板3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管2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管箱的通孔板3固定连接并与其通孔板通孔30相连通,所述折流管箱上设置有反应物入口41和反应物出口42,所述反应物入口41和反应物出口42分别与不同的反应管2 相连通;所述反应管2通过折流管7依次一一串联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卡套式接头6,所述卡套式接头6一端与折流板通孔400 相连通且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折流管7相连通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板通孔400内壁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卡套式接头6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卡套式接头6插入折流板通孔400中并与折流板通孔400螺纹连接;所述折流管7 与卡套式接头6卡套式连接。
工作原理:工作时,反应物从反应物入口41进入反应器,依次经通孔板通孔30和折流板通孔400进入到第一根反应管2中,反应物沿第一根反应管 2向上运动到位于上方组配式折流管箱上的第一个折流管7,经第一个折流管7折流后,反应物进入到第二根反应管2,反应物在第二根反应管2中向下运动到位于下方组配式折流管箱上的第二个折流管7,经第二个折流管7折流后,反应物进入到第三根反应管2……,以此类推,最后反应物经最后一根反应管2再经折流板通孔400和通孔板通孔30流动到反应物出口42并从反应物出口42流出反应器。
图9中的反应管2未剖视。
实施例三:
如图1到图8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实施例一的扁管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壳程入口11和壳程出口12,所述反应管2在壳体1内腔中。
优选地,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3、折流板4和盲板5,所述折流板4一侧与通孔板3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盲板5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板4上开设有若干条相分离的折流通孔40,所述通孔板3、盲板5与折流板4的折流通孔40共同组成若干个相分离的折流通道;所述通孔板3形成有多个通孔板通孔30,一个折流通道与若干对通孔板通孔30相连通;
所述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与折流管箱连接,所述折流管箱的通孔板3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管2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管箱的通孔板3固定连接并与其通孔板通孔30相连通,所述三片组合式折流管箱上设置有反应物入口41和反应物出口42,所述反应物入口41和反应物出口42分别与对应的反应管2相连通;所述反应管2通过折流通道依次一一串联连通。
优选地,所述盲板5形成有盲板通孔,所述盲板通孔与折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盲板通孔与取样阀和/或传感器相连通,所述盲板5与取样阀和/或传感器位置固定。
工作原理:
工作时,反应物从反应物入口41经入口通孔或折流通孔40进入到第一根反应管2中,反应物沿第一根反应管2向上运动到位于上方三片组合式折流管箱上的第一个折流通道,经第一个折流通道折流后,反应物进入到第二根反应管2,反应物在第二根反应管2中向下运动到位于下方三片组合式折流管箱上的第二个折流通道,经第二个折流通道折流后,反应物进入到第三根反应管2……,以此类推,最后反应物经最后一根反应管2再经出口通孔或折流通孔40流动到反应物出口42并从反应物出口42流出反应器。
图10中的反应管2未剖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反应管(2)包括圆管部(21)和扁管部(22),所述扁管部(22)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管部(21)固定连接,所述圆管部(21)为圆管,所述扁管部(22)为左右长度与前后宽度不相等的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一根反应管(2)包括一个扁管部(22)和两个圆管部(21),所述圆管部(21)和扁管部(2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一根反应管(2)包括多个扁管部(22)和多个圆管部(21),所述扁管部(22)和圆管部(21)沿直线交替排布,所述圆管部(21)和扁管部(22)一体成型,所述反应管(2)上下两端均为圆管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扁管部(22)中上方的扁管部(22)相对下方的扁管部(22)以圆管部(21)的轴线为轴沿固定的方向旋转一个固定的角度。
5.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到4任意一项所述的扁管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壳程入口(11)和壳程出口(12),所述反应管(2)在壳体(1)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3)、折流板(4)和折流管(7),所述通孔板(3)与折流板(4)可拆卸连接,所述通孔板(3)形成有通孔板通孔(30),所述折流板(4)形成有折流板通孔(400),所述通孔板通孔(30)和折流板通孔(400)一一对应且相连通,所述折流管(7)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板通孔(400)相连通,所述折流管(7)与折流板(4)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管(7)为硬管或软管;
所述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与折流管箱连接,所述折流管箱的通孔板(3)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管(2)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管箱的通孔板(3)固定连接并与其通孔板通孔(30)相连通,所述折流管箱上设置有反应物入口(41)和反应物出口(42),所述反应物入口(41)和反应物出口(42)分别与不同的反应管(2)相连通;所述反应管(2)通过折流管(7)依次一一串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套式接头(6),所述卡套式接头(6)一端与折流板通孔(400)相连通且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折流管(7)相连通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板通孔(400)内壁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卡套式接头(6)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卡套式接头(6)插入折流板通孔(400)中并与折流板通孔(400)螺纹连接;所述折流管(7)与卡套式接头(6)卡套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流管箱,所述折流管箱包括通孔板(3)、折流板(4)和盲板(5),所述折流板(4)一侧与通孔板(3)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与盲板(5)可拆卸连接;所述折流板(4)上开设有若干条相分离的折流通孔(40),所述通孔板(3)、盲板(5)与折流板(4)的折流通孔(40)共同组成若干个相分离的折流通道;所述通孔板(3)形成有多个通孔板通孔(30),一个折流通道与若干对通孔板通孔(30)相连通;
所述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与折流管箱连接,所述折流管箱的通孔板(3)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管(2)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折流管箱的通孔板(3)固定连接并与其通孔板通孔(30)相连通,所述折流管箱上设置有反应物入口(41)和反应物出口(42),所述反应物入口(41)和反应物出口(42)分别与对应的反应管(2)相连通;所述反应管(2)通过折流通道依次一一串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板(5)形成有盲板通孔,所述盲板通孔与折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盲板通孔与取样阀和/或传感器相连通,所述盲板(5)与取样阀和/或传感器位置固定。
CN202022383663.XU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Active CN213726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3663.XU CN213726534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3663.XU CN213726534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26534U true CN213726534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5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83663.XU Active CN213726534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26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58255U (zh) 一种换热模块及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CN211800861U (zh) 一种多线程折流管箱及反应器
JP200504295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726534U (zh) 一种扁管及反应器
JPH0961071A (ja) 熱交換器
CN210121482U (zh) 一种内扰流式连续流反应器
CN21068929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管式换热器
CN108072287A (zh) 一种换热器
CN213726533U (zh) 一种u型扁管及反应器
CN213902024U (zh) 壳管换热器
CN218131765U (zh) 反应釜外接冷凝器
CN112169744A (zh) 一种反应管及反应器
CN213726535U (zh) 一种内翅片式反应管及使用该内翅片式反应管的反应器
JP3587189B2 (ja) 熱交換器
CN210346409U (zh) 一种双流道管壳式换热器
CN213726536U (zh) 一种u型管反应器
CN215810337U (zh) 一种换热组件和管壳式换热器
CN210138674U (zh) 一种主动混合式连续流反应器
CN212006848U (zh) 一种波节管换热器
CN210718219U (zh) 改进型蒸发器
CN212006892U (zh) 一种反应釜筒体、夹套与导流板0间隙连接节点
CN213493743U (zh) 一种组配式折流管箱及反应器
CN213726384U (zh) 一种内插件式反应管及使用该内插件式反应管的反应器
CN210906093U (zh) 一种采用双管板结构的固定床反应器
CN216645005U (zh) 一种双螺旋换热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